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苏轼的诗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苏轼的诗”的相关文章,提供与“苏轼的诗”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苏轼的文学成就

04-28

标签: 苏轼 成就 文学 关键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招生考试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韵文散文造诣皆比较杰出的大家。   苏轼的散文为唐宋四家(韩柳欧苏)之末,与唐代的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更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   苏轼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其词“以诗入词”,首开词坛“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西昆体余风。后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惟苏轼故作豪放,其实清朗;其赋亦颇有名气,最知名者为贬谪期间借题发挥写的前后《赤壁赋》。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的文学成就   人物思想: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

苏轼词两首原文

05-09

标签: 苏轼 原文 关键词:
  苏东坡一直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文人之一,他那些精彩的词作也一直在人们口中传诵。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分享的苏轼词两首原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轼词两首原文   苏轼词两首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译文   注释   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与大乔合称“二乔”。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

苏轼行书集字书法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天才人物:诗有苏黄之美誉,词成豪放开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苏轼行书集字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苏轼行书集字书法欣赏   苏轼行书集字书法1   苏轼行书集字书法2   苏轼行书集字书法3   苏轼行书集字书法4   苏轼行书集字书法5   苏轼的意义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天才人物:诗有苏黄之美誉,词成豪放开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做官呢,与弟弟分据部长、副高位;美食不是他的专业领域吧?他却发明了东坡肉......   这样不世出的牛人,简单用一句“崇拜”已不能表达我们的仰慕之情。虽然历经沧海桑田,很多故事与作品已然湮灭不得复见,仅从流传下来的东坡作品中,便有太多可以品味的内容。当然,我这里仍然要回到他的书法,与大家一起欣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与行书尺牍。   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   《寒食帖》是苏轼遣兴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郁郁,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书法随之起伏跌宕,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

  水调歌头是一个宋词的词牌名,这个词牌名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有许多人传颂。同时,这首词的隶书书法非常的精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1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2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3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4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5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6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7   苏轼水调歌头隶书书法作品图片8   水调歌头的词牌出处   《 隋唐嘉话》:“ 隋炀帝凿汴河,自制《 水调歌》。”   《 脞说》:“《 水调》、《 河传》,炀帝将幸 江都时所制。”   《 明皇杂录》:“禄山犯阙,议欲迁幸,帝置 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上问谁为此曲,曰 李峤,上曰,真才子也。”   《 南唐近事》:“元宗尝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惟唱‘南朝 天子好风流’一句。” 白乐天听(水调)词云:“ 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但有因。”   《 碧鸡漫志》:“《 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宫,时号《水调》;世以今《 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宫中吕调。”   综观以上诸说,本调创始 隋唐间,为五言曲调。嬗至 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变新腔,而成今调。当时最为通行,词人填者极多。吴梦窗名曰《 江南好》, 姜白石名曰《 花犯念奴》,后遂句为本调异名。至所谓“歌头”者,乃首章之一解也。   猜你感兴趣: 1.关于描写励志的隶书书

苏轼赤壁赋翻译

05-17

标签: 赤壁 苏轼 翻译 关键词: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翻译,供大家参考。   苏轼赤壁赋翻译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水调歌头精选

04-08

标签: 水调歌头 苏轼 精选 关键词:
  《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供大家参考。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02-18

标签: 水调歌头 苏轼 全诗 赏析 关键词:
  《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全诗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供大家参考。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苏轼赤壁赋原文 苏轼赤壁赋翻译

02-18

标签: 赤壁 苏轼 原文 翻译 关键词: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分享的苏轼赤壁赋原文 苏轼赤壁赋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轼赤壁赋原文 苏轼赤壁赋翻译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

苏轼鹧鸪天

01-15

标签: 鹧鸪 苏轼 关键词: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鹧鸪天,供大家参考。   苏轼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鹧鸪天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

苏轼论优秀作文

11-03

标签: 优秀作文 苏轼 关键词: 苏轼 优秀作文
  苏轼论优秀作文   张博 六年级 太原 57分   自古之初,兴衰交替。有一人一物之兴衰,处境论优劣;亦有一国一朝之兴衰,天子分明庸。通透其道者,青史无几,而北宋人苏轼可谓甚明此理也。   轼善赋诗、词、文,常述其道,中可见二有二无:有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之有,无乃“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无。人事常不如人意,物亦难得永久圆满,物残即叹,意外即哀,岂不愚乎?   轼常因政事而遭贬至南,其地僻、气潮、日炎,外地人至,安能不受其苦?然轼于苦中,寻得所乐,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初至胶西,屋陋食少,出行不适,盗贼横行;期年而体略丰,发转黑,筑超然台,散其乐与民。   轼晓人必有不适意之时,不适意之所,而寻其乐,得其乐,散其乐,故无时不乐,无所不乐也。然则何以寻得其乐?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同物之异处,所见必不同也。惑于物内,悲于一时之衰,不若超然物外,方知实情。   今兴衰之道未改,予读轼文,盖明其道。若逢一时之衰,略思此理,虽不能得乐,亦可不愠、不怨、不伤。昔同窗者有一簿,与予共书,某日不和,曰:“不与汝同窗!”予欲求和,伪制二页,当面撕之,迫归于好。其怒,拆散此簿,毁而弃之。其簿已书期年有半,予颇为不舍,然未计较,愿从兴衰之道。日后同窗者悔,寻回零碎数页,自此友谊再进。又如幼年所戏乔木之下,亦有深情,近木遭伐,用于种植,未为其哀;祖父逝世,与初生婴之姑曰:“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此三事者,皆不与轼无关也。   噫!盛衰兴亡之交,本若昼夜轮回、日月交替耳,何必以兴狂喜、以衰大悲哉?圣人达中庸之境,其心无悲无喜,所谓于物内因兴衰而悲欢犹甚者,诚应深知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