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瓦尔登湖,经济篇

瓦尔登湖,经济篇

2016-09-05 12:36: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瓦尔登湖,经济篇(共5篇)《瓦尔登湖》浅析龙源期刊网 cn《瓦尔登湖》浅析作者:汪爱平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6期《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坛巨匠、超验主义哲学先驱梭罗(1817-1862)的代表作,是当代美国拥有读者最多的经典散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影响了托尔斯泰、马丁·路德·...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经济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瓦尔登湖》浅析
瓦尔登湖,经济篇 第一篇

龙源期刊网 .cn

《瓦尔登湖》浅析

作者:汪爱平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6期

《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坛巨匠、超验主义哲学先驱梭罗(1817-1862)的代表作,是当代美国拥有读者最多的经典散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影响了托尔斯泰、马丁·路德·金、甘地等人。

1845年,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经历了一段回归自然、躬耕自足、悠然恬静、质朴清新的田园诗般历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崇尚自然的简单隐居,作者还从一个学者、哲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所经所历、所念所思进行深刻的描绘、反思与批判,创作出了融文学性、思想性、哲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散文佳作《瓦尔登湖》。本文试图就《瓦尔登湖》的特性作个浅析。同时,其特性也可以视为其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和与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互补性

作者虽然采用隐居的方式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人生本身,但其通过《瓦尔登湖》将自己对现实世界作了深刻的批判。作者在书中说道:“偷窃和抢劫现象存在,是由于社会产品分配悬殊所致……”,“英国和美国提出的要求真是怪诞可笑,要求你不能说他们理解不了的话。”于是作者说“我多想在不受约束的地方讲话啊!”作者反问道“英国为什么全力防止土豆的溃烂却不全力医治脑子的溃烂呢?”作者无奈地自答“人们喜欢的圣洁是笼罩着大地的雾霭,而不是头上湛蓝的天。”“每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的事,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作者在作品结尾时的愿望,“即便你的生命十分低贱,也要勇敢面对,生活下去。不要逃避,更不要破口大骂。”同时,作者还对“那些陈腐的规章制度”“中国人的自傲”“人类凝滞自满”“自鸣得意的罗马”“令人崇敬的大英帝国,”“一等强国的美利坚合众国”等进行嘲讽和否定。

作者通过《瓦尔登湖》演绎出的精神思想同时也是对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初期阶段发展历程的互补,是对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现象的客观记录,对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罪恶进行了痛批,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面临的空虚精神世界的填充物。作者认为世间的淫欲有很多种形态;懒惰生于无知和淫欲。在说到自由和爱国情怀时,作者说:“可我们人类认为,在田园上垒上石墙,生活才有了范围,命运才能从此安稳。”“有的人谈爱国主义;仅仅为一小部分人,就牺牲大多数人。”不过作者还是尽力激励人们勇敢地生活下去:尽管克制天性很难,但奉劝人们必须竭尽全力。“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神庙的建筑师”。

二、就地取材的真实性与超越凡人的神秘性

梭罗的《瓦尔登湖》主要取材于其隐居所在地瓦尔登湖畔的人、物、事,同时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作者从当时自身所处的环境入笔,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法既客观记录所见所闻,也将自身的所思所念进行真实的描绘与剖析,体现了其作品

《瓦尔登湖》读后感 一本静静的书
瓦尔登湖,经济篇 第二篇

一本静静的书

——读《瓦尔登湖》有感

(一)海子的海与梭罗的湖

梭罗这人有脑子

【瓦尔登湖,经济篇】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好在这人不是女性

否则会有一对

洁白的冬熊

摇摇晃晃上路

靠近他的乳房

凑上嘴唇

„„„„

——引自(〈〈梭罗这人有脑子〉〉海子)【瓦尔登湖,经济篇】

第一次知道梭罗便是通过海子的这首〈〈梭罗这人有脑子〉〉。知道了那个简化生活而精神上却不能低俗,在那清澈、宁静、恬淡的瓦尔登湖畔阅读诗歌,在大自中发现美、追求美与自然中的万物平等和睦的相处的梭罗。

但让我认识并接受《瓦尔登湖》的并不是海子的诗而是海的死。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时身边带了4本书,其中一本便是《瓦尔登湖》。

(二)维生素大餐

看着这本绿色封皮的《瓦尔登湖》,眼晴似乎透过这层绿的书皮,已经看到了湖畔翠绿的森林和那碧波荡漾的湖水。湖边有一间精致的小屋。一切都安静极了。心灵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涤了一遍,也变得安静,恬淡了。而到万赖俱静之时,心便为之神往了。正如徐迟先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泌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赖俱静之时,我更为之神往了。的确,在读这本书时心灵会逐渐寂静不来,在慢慢的嚼读中,你逐渐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梭罗在《瓦尔登湖》开篇《经济篇》中作只身一人,手持一把斧头进入山林,到那令人神往的瓦尔湖畔,只靠自己的双手,建造出一间精致的小屋。而更令我惊讶的是作者建造这

间房屋只发费了二十八点一二五元。而回到现实,准又能以这么低的造价建造一间如此精致的小屋呢?没有、绝没有﹗不仅没有,更为甚者的是,绝大多数人就为了一间属于自己房子,就得搭上自己半辈子心血,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这与梭罗的两约生活形成显明对比。而不是在这样一种对比中,在梭罗的这样一种对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各历经有意义的生活探索中,寻找到一种简约而有意义的生活本质。而这种生活本质不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它就像瓦尔登湖那潭湖水一样,净化现代社会生活痛杂成分,让心灵回归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只有这样人性才能真正回归,回归自然的真善美。这才是人类生活的本真面目。

关于这种对自然的回归,梭罗在《种豆》这一篇文章中更是花了很多墨水进行描绘。照管这片土豆地是他的工作,他把雨露写作是他的助手。这便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清晰记得其中有这么一段:“虫子,寒冷的日子,尤其土拔鼠则是我们的敌人。土拔鼠吃光了我一英亩地的四分之一,可我又有什么权利拔除狗尾草之类的植物,毁坏它们自古以来的百草园呢?还好剩下的豆子会长得十分茁壮,可以去对付一些新的敌人了”。每读到这句子,自己总会莫名的感动。这种感动在他《禽兽为邻》这篇中也常有感受。作者从钓鱼与挖蚯蚓的对自然法则的思考。最让我感动的是关于老鼠在他的屋里安家那段。老鼠不仅在他的屋里做窝,而每到午饭时分,它就到作者的脚边来吃面包屑。老鼠没有半点恐惧,甚至还与作者亲热起来。还有鹧鸪母子,蚂蚁的战争的生动形象描写,把我带到了一个动物乐国色,作者在描写这些动物时,笔实是洋溢着欢快和无忧虑的心情。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地和诣!我甚至感觉那些动物都是作者的孩子。而作者正是与自己的孩子享受着天论之乐。

在作者欢快的笔实下,描绘了一个自由和诣、平等的理想王国。没有现实就会中肩杂繁琐的生活法则。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乐园里,你的一切生活规则都可以立即从简,去除那些不必要烦琐,留下的只有简单的快乐。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应该拥有的水的澄澈、泥土花草的芬芳。在这种芬芳中,我想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手中那支菊花。作者在书中一直称自己为隐者,而陶渊明也是一个绝对合格的隐者,然而,他们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陶渊明被迫隐居而发现大自然这一更为真实恬静的世界。而梭罗却是主动寻找探索这一种生活,为他自己,为他的市民同胞也为他当时及以后来的读者。他是在为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问题——生活而探索。而他得出的结论更是两个字:简化,人们的生活需要简化,人们的生活理论需要简化。

(三)文学盛宴

我对文学的喜爱一点也不亚于梭罗喜爱他的瓦尔登湖。就在开始品读这部让我神往的作品时,一种前所示有的思想冲击猛地向我袭来。他文字间那种简朴、宁静足以给我一种震憾和感动。他是用心在写作,用一颗寂寞的心写作。在这种恬谈的寂寞中才能沉淀出一部如此厚重的作品。它就像一桌文学盛宴,但只有在你内心宁静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它的美味。

《瓦尔登湖》中文字间给我感动除了那简朴实在的田园生活描写外,还有那充满哲学智

慧的经典语录。如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人性中最美的品质,就像果实上的霜,必须小心翼翼才可以保存下来。但是,现在人和人之间正好缺乏这种温情。”“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最终的归宿。”其中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句“导致房子很别致的不是它们的外表,而是房子里面的居民生活。”我总如饥似渴地品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在这种品读中逐渐感到满足,甚至有时还会莫名地感谢作者。

如果我只是单一的口味这些美丽的名子,那我想我就得收回我在本章开篇写的那段话了。《瓦尔登湖》不仅给我们塑造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同时还为我们广大的作者或是喜欢写作的朋友开启了一道真实写作的窗户,众观当今文艺界,各类作品分类杂呈,但细细读来又有几件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感人之作?大部分都是为了赚点稿费的写手。那是利用写作混口饭吃。而与梭罗二年二月零二天的瓦尔登湖隐居生活而著就的《瓦尔登湖》来说,我们的这些大众作家就显得太不纯卒了。就像梭罗所言著作是慎重而含蓄的。

梭罗的《瓦尔登湖》,从文字方面来说更像一位朴质、清秀谈雅的乡村姑娘,它没有华丽的外在修饰,但那与生俱来的纯朴却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归真。语言有时候跟生活一样,过多华丽词组的修饰,不但不能给文章增添一些华贵,而用在这种修饰中糟踏了他原有的纯朴。就像一位原本清纯质朴的女孩,却浓妆重沫,结果只会让它失去原有的美了。《瓦尔登湖》便保存了那原有的质朴的美丽,我想这与作者二年二月零二天的林中生活是分不开的,只有作者心灵澄静了,才会有如此自然归真的语言。

记得中国文学历史上曾经田赋,骈文而繁华一时。然而,久之,这种繁华便只停留在文字间却一味追求华丽的文彩,却使文章成为一栋没有人居住的华丽房屋,内涵全失。

我想这就是《瓦尔登湖》能够如此风靡的原因呢!难怪中国著名的作家苇岸会说:“当我读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时,我的确感到我对它的喜爱超过任何诗歌,这就是我在诗歌路上浅尝辄止最终转向散文写作的原因。”它文字间洋溢着的除了纯朴的外,还有一份覆盖着黑色面纱的神秘感。这也是众多读者为之痴狂的重要原因。

(四)结束语又是开篇辟

如果你够认真的读这本片的话,你可以看到《瓦尔登湖》是以春天开始,历经秋天、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又开始复苏。

我苟且认为这是《瓦尔登湖》另一层面的深层涵意。它不仅要教会我们该如何生活,而且要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要回答这个为什么就需要探求生命的终始,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瓦尔登湖》才算上一本健康的书。它不仅揭露了生活的本质,同时也揭开生命的本质——终始轮回。而这种轮回与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的生命轮回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人类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没必要也没理由把我们自己与大自然分割开来。万物平等才是大自然是最高法则。而如今我们人类却总是试图把自己与大自然分割开来,不平等的对待自然。然而,之后呢?我们得到的只是自然法则的惩罚。自然法则才是最高法则,人类法则是包涵在自然法则之内的。

万物都是始终循环的,如今人类脱离自然只是人类的认识水平的局限,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认识水平提高,人类必然会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与自然水乳交融。对《瓦尔登湖》的感触还有很多,我刚读完便写了首诗,现在就用它来结束吧。

《心中有片湖》

真希望

自己的心能像那片湖水一样【瓦尔登湖,经济篇】

——澄澈,平静

沐浴自己的灵魂,映照松树的倩影

就算有风也只是波澜不惊

【瓦尔登湖,经济篇】

真希望

自己的心能像那湖岸的小屋一样

——馨心,宁静

阅读自己的思想,搜寻土拔鼠的足迹

就算有客拜访,也同样与兽为邻

真希望

自己能像那湖岸小屋里的人一样

——简单,恬静

简化自己的生活,回归自然的魂灵

就算无人问津,也能自得其乐

贵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09级审计班杨祟鑫【瓦尔登湖,经济篇】

时间:2010年6月1日

瓦尔登湖对幸福的诠释
瓦尔登湖,经济篇 第三篇

龙源期刊网 .cn

瓦尔登湖对幸福的诠释

作者:刘晶晶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2期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梭罗的《瓦尔登湖》展现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方式。《瓦尔登湖》对幸福的诠释主要包括: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掌控生活的节奏。通过阅读来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⑵为自己的生活删繁就简,凭借心灵的智慧和独立性享受生命的闲适与自在,体会简单真实的幸福感⑶保护自然,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逃开世俗的羁绊,获得精神的愉悦,⑷像梭罗一样享受独处的生活,冷静思考,得到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关键词:瓦尔登湖;幸福;诠释;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寻找自己 趋向真实

处在物质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奔波辗转于生活的场所。整个人处于一种紧绷状态,变得急于求成,忙忙碌碌。忘了我们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开始慢慢迷失自己,幸福变得触不可及。阅读可以让我们觉醒,为我们指引方向,尤其是阅读记录最崇高的人类思想的古典作品。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中,常与书中的哲学家对话,从书中获取启发和鼓励。他感悟到“书中的有些文字,也许描述的正是我们的遭遇,如果我们真正倾听了,并理解了这些文字,它们必将有利于我们的生活,甚至胜过黎明或春天,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世界。”[1]如果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已经无法向前,就需要去向古人取取经,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当今社会所缺失的部分,为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寻找答案。当我们真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想法,就会抛弃那些无用的虚无的事物,坚强自信的向着梦想的前方迈进。而这也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醒我们的,“不管是睡觉还是一时不知所措,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清醒之后,经常看看罗盘上的方向。也就是说,不要等到我们迷了路,或者不要等到我们失去了世界后,我们才开始寻找自己,才开始认识我们的处境以及我们无穷无尽的联系。”即使生活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各种物质的诱惑让我们的思绪变得混乱无序,只要我们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掌控生活的节奏。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省察人生的真正价值,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和目标。这样我们才能趋近人生的本质核心—幸福。

二、删繁就简 精神富足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欲望日益膨胀,热衷购物消费和繁多的社交聚会,价值观变得扭曲,把物质看得太过重要。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渴望通过物质上的富足来得到身份的提高、自我的满足,甚至把金钱财富的拥有等同于获得了巨大的幸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经济篇 第四篇

瓦尔登湖

经济篇

当我写下后面的记录,说得确切点,写下其中大部分时,我独住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里之遥,就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岸上,我亲手盖得一栋房子里,全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度日。我在那边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生活中寄迹了。

要不是镇上的人对我的生活方式特别关注,东询西问,我本不会如此冒昧描述自己的经历,以引起读者注意的。有人认为询问这类事不恰当,可我却不这么看,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倒是十分自然而恰当的。有人问我当时拿什么充饥;是否感到孤独害怕;如此等等。另一些人出于好奇心,想知道我把收入中多大的份额捐献给慈善事业,而那些有一大家子的人想知道我收养了多少个穷孩子。因此,要是我在本书中尝试对若干此类问题作答,务请对我并不特别感兴趣的读者多加包涵。在多数书中,第一人称“我”常被省去;可是本书却加以保留;这一点,就自我意识而言,正是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通常很容易忽略:归根到底,发言者总是第一人称。要是我能做到知彼有如知己,那我就不会如此喋喋不休老谈自己了。不幸的是,我阅历浅薄,只能囿于这个主题。再者,就我而言,我要求每个作家迟早要能对自己的生活作一个朴素忠实的描述,而不只是写他道听途说得来的别人的生活;这种描述要仿佛是他从远方寄给自己亲人的,因为要是他过着城实的生活,那一定是在于我很远的地方。也许,这些记录格外适合穷学生阅读。至于其余读者,则可各取适合他们的部分。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干撕开缝线穿衣裳的事,因为衣服只有合体,才会穿起来舒适。

我乐意谈的,与其说是有关中国人和三明治岛上居民的事,不如说是和你们有关的事,你们是本书的读者,据说都生活在新英格兰;我要谈的是有关你们的境况,特别是你们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城里的外部境况,或者说是环境,我要谈谈它的现状,谈谈是否非得在这么糟糕的环境里度日,是否它已到了无法改进的地步。我在康科德旅行了很多地方,所到之处,不论商店,办公场所,还是田野,所有的居民在我看来全都是在用千百种令人惊异的苦行赎罪。我曾经听说婆罗门教徒的情况正是如此,他们毫无遮掩的坐在四面皆火的地方,眼睛直盯着太阳;或者身体倒悬,头垂在火焰之上;或者侧着身子转望天空,“直至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原状,这时除了液体外,别的任何食物都无法通过扭曲了的脖子输入胃中”;或者终生用一根链条拴在树下度日;或者像毛毛虫那样,用自己的身体来丈量巨大帝国的广袤幅员;或者用一只脚站在柱子上面,甚至这类有意识的赎罪行为,也未必比我每天目睹的景象更加难以置信,更加令人惊讶。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苦差,和我邻居所做过的那些比较起来,简直是小菜一碟,因为苦差只有十二件,而且有个尽头,可我总也见不到这些人宰杀或者擒获任何一头怪兽,或者做完任何苦差。他们也没有伊俄拉斯这样的朋友,用一块烧红的烙铁烧灼九头蛇的头颈,所以割去一个蛇头,便又长出来两个蛇头。

我看到一些年轻人,我的同乡,他们的不幸在于非得去继承农庄,房屋,谷仓,牲口和农具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是得来容易摆脱难。要是他们出生在空旷的草场上,由狼喂大,那就好得多,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更容易看清自己得在怎样的一片土地上劳动。是谁把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当世人命中注定只能忍辱过活时,他们有怎么会享受60英亩地的出产呢?为什么他们生下来就的自掘坟墓呢?他们必须过人的生活,推着所有这些东西前进,尽力之所及把日子过得更好些。我曾碰见过多少个可怜的,不死的灵魂,几乎都被生活的重担压的透不过气来,在生活的道路上匍匐前进,推着一座75英尺长,40英尺宽的谷仓向前去,还有一座从未打扫过得奥吉亚斯王德牛棚,100英亩的土地,耕地,草地,牧场和小林地!那些没有继承产业的人,虽不必缠身于这类继承下来的牵累,也觉得不拼命干活,便无以安抚和养育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

可是,人是在一种错误的笼罩下劳动的。人的大半截很快就被犁入泥土中去,化成肥料。正像一本古书所说的,人受到一种看似真实的,通常被称为“必然”的命运的指使,总是把

金银财宝储藏起来,接着,蛀虫和铁锈便来腐蚀,小偷则入室盗窃。这便是蠢人的一生,生前他们未必清楚,但一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站,就会恍然大悟。据说,丢卡利翁和皮拉从头顶往身后扔石头,从而创造了人类:

Inde genus durum sumus , experiensque laborum,

Et documenta damus qua simus origine nati.

或者,像雷利用铿锵的音韵译成的诗行:

从此人变成了硬心肠,忍苦耐愁,

证明我们的身躯,生来铁石结构。

对错误的神谕一派盲从,把一块块石头从头顶往身后扔,它们掉到那里连看也不看。

大多数人,甚至在这个较自由的国度里的人,也由于无知加上错误,满脑子装的都是些人为地忧虑,干的全是些不必要的耗费生命的粗活,这就造成了他们无法去采摘生命的美果。他们的手指因干苦活过度而笨拙不灵,颤抖的格外厉害,要采摘美果以无能为力。的确,从事劳动的人无暇日复一日的使自身获得真正的完善;他无法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尚的关系;他的劳动一进入市场便会贬值。他除了充当一部机器外,没有时间做别的。他如此经常动用他的知识,又怎能想起自己的无知呢?而这是他成长的需要。对他进行评价之前,我们有时还得免费供应他吃饭,穿衣,并用提神的饮料使他恢复精力。我们天性中最优良的品质,一如水果上的粉霜,只有小心轻放才能保全。可是,我们对待自己也好,彼此相待也好,都不那么体贴。

大家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是贫困的,度日维艰,有时可以说连气都喘不过来。我毫不怀疑,阅读本书的人当中,有的确实吃了饭而无力付还全部饭钱,或者无力偿付那些快要或已经磨坏了的衣服和鞋子,可你们还是从债主那里挖走了一个小时,用这段借用或偷来的时间阅读这本书。显然,你们许多人都过着十分低微卑贱的生活,这个我靠磨练出来的经验一眼就看得清;你们老是处于没有回旋余地的境地,想要着手干点营生,设法摆脱债务,而这却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泥坑,拉丁文称之为“别人的铜币”,因为古时有些钱币是用铜铸造的;你们仍然靠这个别人的铜币活着,死去,埋葬掉;你们老是答应明天要偿还,明天要偿还,可今天却死掉了,无法偿债;你们老是设法去讨好人家,求人照顾,使尽各种办法,只要不是犯罪进监牢;你们撒谎,阿谀,投票,自己缩进一个谦恭礼貌的硬壳里,要不就自己膨胀起来,笼罩在一层浅薄浮夸的慷慨大方的气氛之中,这样才能使左邻右舍相信你们,让你们给他做鞋,制帽,做衣服,造马车,或替他添置杂货,或为了更加保险起见,藏在一个用砖头砌成的库房里,无论藏在什么地方,也无论钱物是多还是少,你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积蓄点钱物来应付生病的日子,殊不知反而把自己累病了。

有时令我惊奇的是,我们竟会如此轻浮(我几乎可以这么说),去专注于这种虽然罪恶却多少是从外国搬进来的黑奴苦役形式。我们有着这么多又精明又阴险的奴隶主,把南方和北方一起囊括起来奴役。和一个南方的监工打交道已不容易;和一个北方的监工相处就更加困难;但最坏的是你成为你自己的奴隶监工。你在谈人的神圣吗?请看看公路上那个赶马的人吧,他日夜兼程直奔市场;难道他的内心还激荡着一种神圣之感?他的最高职责无非是照顾马匹吃饲和喝水。他的命运,同运输的赢利比较起来,还算一回事吗?难道他不是在替一位名声赫赫的老爷赶车吗?哪里还有他的神圣,还有他的不朽呢?你看他那副提心吊胆和卑躬屈膝的样子,整天都弄不清在担忧着什么,哪里是什么不朽或神圣,而是心甘情愿的认定自己是奴隶和囚徒,这是他靠身体力行给自己赢得的名声。公众舆论同我们的个人意见比较起来,只不过是个软弱无力的暴君。一个人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想法,这决定了他的命运,确切点说,指明了他的命运。甚至要在西印度地区提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自我解放,有哪个威尔伯福斯在那边去实现它呢?再想想那片土地上的妇女吧,她们在编织着梳妆用的坐垫,等待着临终之日,对自己的命运不显出过于青嫩的关心,仿佛是可以消磨时间而又不会损害永恒。

大多数人过着忍气吞声的绝望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无非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你们总是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乡村,并用水貂和麝鼠的盛装来安慰自己。甚至在人类游戏和消遣的也隐藏着一种模式化而又不为人察觉的绝望。在这类游戏中并无娱乐可言,因为娱乐是随工作而来的。须知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象征。

当我们应用回答教学法的语言来思考问题:到底什么事人的主要目标,什么是生活的真正必需品和手段时,看起来仿佛人们特意选择了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原因是他们更喜欢这种方式而不是任何别的。不过,他们确实相信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然而清醒健康的人永远牢记:太阳升,万物明。抛弃我们的偏见永远都不会太迟。世上任何一种思想方法或行为方式,不管它多么古老,如不经证明便不能信赖。今天没个人视为真理而随声附和或予以默认放过的事,明天可能被视为虚假,纯属空言,可有些人却曾把它当做祥云,以为会化作甘霖洒落在他们的田野上。老年人认为你们办不到的事,你们做了努力,发现自己办得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可能一度不很懂得添点燃料便可保证火种长燃不熄;新人却把一点干燥的木头放点水锅下面,他们绕着地球转,像鸟飞的那么快,真是那句成语说的“有点要气死老人的味道”年增岁长未必就更适于充当年轻人的导师,因为所得往往不及所失。我们几乎可以质疑,最从聪慧的人又能否从生活中学到点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老实说,老年人并没有什么十分重要的忠告可以赠给年轻人,他们本身的经验残缺不全,而他们的生活明摆着已是一场场悲惨的失败,他们对此谅必心中有数,无需明言。可能他们心中还留下一些与那些经验不相一致的信念,只是他们没有以前年轻了。我在这个星球上约莫已经生活了三千年,还从未听到过我的长辈给我哪怕是只言片语有价值的或诚恳的忠告。他们从未告诉过我什么东西,也许无法告诉我什么中肯的东西。面前摆着的是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场在很大程度上未曾体验过的实验;尽管老一辈人对此有过切身的体验,但于我并无助益。要是我拥有什么我自认为有价值的经验的话,那我确信我的前辈导师们对此连提也没有提过。

有个农夫告诉我“你无法光靠吃蔬菜过活,因为蔬菜不能提供任何长骨骼的东西”因此,他虔诚的把每天的部分时间用于给他的身体提供长骨骼所需的养料;他边走边说话,跟在耕牛后面,这些耕牛靠吃蔬菜长的骨架,猛拉着他和他那副重犁前进,不顾那一个个障碍。在某些环境里,例如对于走投无路的人和病人,某些东西的确是生活必需品,同样这些东西在另一些环境里只能是奢侈品,而到了又一些环境里却成了完全陌生,一无所知的东西。 人生得一切境界,上至高山之巅,下至低谷之底,在某些人的眼里似乎已为他们的先辈踏遍,而所有的东西也无一不为前人关注所及。根据伊夫林的说法“智慧的所罗门制定了一些条例,规定树木之间应有的距离;而罗马的执政官则做出决定,你可以多少次到邻居的土地上去捡掉下来的橡实而不会犯侵害罪,橡实中多少份额应归邻居所有。希波克拉底甚至还留下了医疗说明书,指导我们如何剪指甲,指甲应该剪得不长不短,要与手指头平齐。毫无疑问,把丰富多采而又充满欢乐的人生化为乌有,这种单调乏味而又无聊之感和亚当一样古老。可是人的能力却从未获得估量;我们也不能根据任何先例来判断人能够做些什么,因为至今为止他尝试过的事是很少的。不论至今你有过什么样的失败,“别苦恼,我的孩子,有谁会指定你去做你迄今未作完的事呢?”

我们可用一千次简单的实验来测验我们的生命;例如,使我的豆子成熟的同一个太阳,也同时照亮了像我们地球一样的星球系。要是我记住了这一点,那便可以防止一些错误。我为豆子锄草松土时还没有感到这样的光亮。星星是一个个多么奇异的三角形的顶点。在宇宙各种各样的星宿中,有着多么遥远而又不同的生命在同一个时间里凝望着同一颗星星。大自然和人生正如我们不同的体制那样各不相同。谁说的准,生活会给别人提供个什么样的前途?还有什么比我们彼此的目光一瞬间的对视更伟大的奇迹吗?我们应该在一小时之内经历这个世界的一切时代;唉,所有时代的所有世界。历史,诗歌,神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像这样阅读别人的经验更让人惊异和增长见闻。

我的邻居视为好的那些东西,我灵魂深处却相信大部分是坏的,要是我还对什么感到后悔,那大概就是我的循规蹈矩了。是什么魔鬼迷住我的心窍,让我的行为这么规矩?老年人,你可能会说出你能够说出来的最聪明的话,你已经活了七十年了,也有过某种荣誉,可我却听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要我不去遵循你说的那一套。一代人放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就想离开搁浅的船一样。

我认为我们可以完全信赖的东西要比我们现在所信赖的多得多。我们少为自己操点心,便可诚心诚意的在别处多给他人以关怀。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同样适应于我们的弱点。有些人整天没完没了,忧心忡忡而又过度紧张,这几乎形同不治之症。我们都生来喜欢夸大自己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可是我们没有做的还有多少呀。还有,要是我们病倒了又怎么样呢?我们是多么的警惕。下定决心不靠信仰生活,只要能够避开;我们整天处在警惕之中,到了夜晚不情愿的做祷告,把自己交托给变化莫测的运数。我们被迫生活的极其精打细算,极其真诚,崇敬我们的生活,否定变革的可能性。我们说,这是唯一的生活之道;可是,生活之道多种多样。正如从一个中心可以画出许多条半径一样。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不过那是时刻都在发生的奇迹。孔夫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一个人把他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他所知的东西时,我可以预见到,所有的人最终将会把他们的生活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我所谈到的那些麻烦事和令人担忧的事情中,大部分是些什么?有多少我们必须为之操心,或者至少应小心留意?尽管我们置身于物质文明世界之中,可是过一过原始边远地区的生活一定会有好处,哪怕只是为了懂得什么是生活的一般必需品,了解人类曾采用过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取它们或者甚至翻阅一下商人们往日的流水账,看看人们在杂货店里最常买些什么,储藏些什么货物,也就是说,最大总的杂货是些什么。因为时代的演进对人类生存的法则影响甚微;正如我们的骨骼很可能和先祖的骨骼没有什么区别。 “生活必需品”这几个字,我指的是一个人靠他自身的努力所得到的某些东西,它们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要,以至于几乎没人会试着不用它们来过日子(不管是由于野蛮,贫困,或者是哲学上的原因),即便有,也是极个别的。对许多人来说,具有这种意义的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即食物。对于美洲的草原野牛来说,生活必需品无非是几英寸厚的丰美草地,加上可饮用得水,除非它还要寻找森林和山岳作掩蔽地。没有任何一种野兽需要食物和掩蔽地之外的东西。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种气候下可以准确的分为下列数类: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为在获得这些必需品之前,我们是无法得自由得考虑人生的真实问题和成功的前景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不仅有房屋,还有衣服和熟食;而且很可能是由于偶然发现火能生温,以及随后对火的应用(开初当成奢侈品),这才使得现在烤火取暖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注意到猫狗获得了同样的第二天性。靠着适当的住所和衣着,我们便理所当然的保存著体内的温度;但如住所和衣着的温度过高,或者燃料的温度过高,也就是说,外部德温度高于我们体内的温度,这不就等于说烧烤开始了吗?自然科学家达尔文谈及水地岛的居民时说,当他那些穿的暖和又坐近火旁的随行人员还没感觉太热的时候,这些一丝不挂的野蛮人尽管待得地方较远些,却让他惊讶的看到,他们竟“在这样的烘烤之下汗流浃背了”所以,我们听说,新荷兰人裸着身体泰然行走若无其事,可欧洲人穿着衣服却在打冷战发抖呢。是否就无法把这些野蛮人的结实同文明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呢?按照李比希的意见,人的身体是一个火炉,而食物则是保持肺部内燃的燃料。天气冷时我们吃得多些,天热则吃少些。动物的体温是缓慢的内燃造成的,一旦内燃过旺,便出现疾病与死亡;反之,由于燃料不足,或因通风不良,火便熄灭了。当然,生命的体温不宜与火混为一谈;类比就到此为止吧。从上面例举的来看,动物的生命几乎就成为动物的体温的同义词了,因为食物可视为保持我们体内火焰不熄的燃料,而一般所说的燃料只是用以煮熟食物或从体外增加我们体内的热量,住所与衣着也只供保持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吸收的热量。

因此,对我们的身躯来说,最必需的是保持温度,是保持体内的生命体温。我们花费很大力气去求得的不但是食物,衣着和住所,还有床铺。床铺也就是我们的睡衣,我们就是靠夺取鸟巢和鸟胸上的羽毛来营造这个住所中的住所,正像鼹鼠在地洞的一端营造它用树叶和草做成的铺一样。穷人总惯于诉苦,说这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大部分苦恼直接归因于冰冷,身体上的冰冷,同时也是社会上的冰冷。夏天在某些气候区里面,使人有可能过着天堂般的生活。燃料除了用来煮熟人得食物之外,这是没有需要了,太阳就是人的火;太阳的光线足以充分的烤熟许多果实;食物一般说来更加多种多样,也更易得到,至于衣着和住处则是全不必要或半不必要的。当前,在这个国家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一辆独轮车等少数工具就足够了;对于勤奋好学的人来说,则还有灯光,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仅次于必需品,只花一点点钱就能买到 。可是,另一些不那么聪明的人,跑到地球的另一边,到那些野蛮而又不卫生的地区去,全副身心投入到生意中去,一晃就十年二十年,目的是谋生,也就是说,求的舒舒适适的温暖的生活,可到头来还是死在新英格兰。那些过着奢侈生活的富人就不是只保持舒适的温暖,他们要的是很不自然的热;正如我前面指出过得,他们是被烧烤着,烤的自然很是时髦。

大多数的奢侈品 以及许多所谓使生活过的舒适的东西,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切实确确实是有碍于人类的进步。谈到奢侈舒适,大智者往往比贫困者更为俭朴。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人,身外的财富再怎么匮乏,可内在精神生活却丰富无比。我们对他们了解不多。可我们所知道的竟如此丰富,这真是了不起的事。更近代的一些的改革家和社会的恩人的情况也如此。一个人只有站在我们认为甘贫乐苦的优越地位上,才能成为一个公正无私或者有见识的观察者。奢侈生活结出来的果实也是奢侈的,不管是在农业还是在商业上面,还是在文学或艺术领域。当今之世,有哲学教授而无哲学家。可是,教授哲学是令人羡慕的。正因为过着哲学的生活一度令人神往。当一名哲学家不仅要有敏锐的思想,甚至不仅要建立一个学派,他要热爱智慧,从而按照智慧的指示去生活,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宏和信任的生活。他要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而且要在实践中。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的成功通常是朝臣式的成功,而不是帝王式的成功,英杰式的成功。他们循规蹈矩,力求把生活对付过去,实际上和父辈的所作所为一样,所以他们也绝不是人类更高贵的祖先。但人类到底是怎样退化的?是什么使得各个家族没落衰亡?那种造成国家萎靡不振和崩溃毁灭的奢侈,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们能否确信在自己的生活里并非如此?哲学家甚至在其生活的外在形式上也走在时代的前面。他的衣食住所及取暖,都和他的同时代人不同。一个人如若不用比别人更优越的方法去保持他的生命之热,又怎能成为一个哲学家呢?

当一个人用我所描述的那些方式求的温暖的生活时,他接下去还需要什么呢?肯定不是更多同一类型的温暖,如更多更丰富的食物,更宽敞更豪华的房子,更漂亮更多样的衣服,更多久燃不熄和更炽热的火炉,等等。当他已得到了那些为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之后,便会选择别的东西而不必再去谋求同样的多余物了;现在可以大胆冲撞谨小慎微的生活,他不必再干那种卑微的苦活的假期开始了。看来土壤适宜于种子,因为种子已经把它的胚根向地下伸扎了,所以现在它也可以满怀信心的把它的嫩枝往上面伸展。为什么人牢牢地在土地生扎下了根之后,却无法同样的向天空伸展呢?那些更高贵的植物,是根据其远离土地,在空气和阳光里最终结成的果实评价的,它们受到的待遇与那些卑微的蔬菜不同 ,蔬菜尽管可能是两年生长的植物,却只能被栽培到生好了根茎时为止,而且为了要让根茎长大,时常把上面的枝叶剪掉,使大部分人在开花时节辨认不出它们。

我无意给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人制定规章,因为他们不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都会把自己的事安排的妥妥帖帖,而且营造起房屋来可能比最富裕的人更豪华,也更挥金如土,却不会使自己贫困潦倒,不知道自己在怎样生活着,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是否有向上面设想的那种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经济篇 第五篇

梦中的瓦尔登湖

最近清华大学校长推荐《瓦尔登湖》这本书的事备受关注,前段时间我恰好也读了这本书。起初对这本书的了解来自语文课本上的选段,当时并没有发现那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仅觉得那是缺乏情节的无聊散文,但真正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放暑假之后在家很少出去,外面炎热的天气也让我畏惧,但人毕竟耐受不住寂寞,很快我就被无聊所围困。无聊的人终于捧起了那本自认为无聊的书,散漫的翻阅了起来。但就是那朴实的文字,一下子向展现了我北美丰富多彩且富有野性的画面。我的心跳开始加速,这正是我几年前读《鲁滨逊漂流记》是的感觉,似乎自给自足的生活从一开始就能勾起我探索的欲望。但让我吃惊的是这是本生活随笔,是作者梭罗所亲身经历的,这似乎使我产生了某种嫉妒的心理。

对,湖,就是湖。北美大陆最多的就是湖,而中国北方最缺的就是湖。渐渐地,我似乎被记忆带走了,书中冬天到来时,我彻底掉进了记忆的漩涡。在几年前,离家不远还有个不大的湖,那时候的湖仍保持着比较自然的状态。秋天水位会下降,但是格外清澈,露出湖边极为平坦的地面。冬天以后,湖边泥土被冻硬,我时常会绕着湖边散步。那段时光格外美好,而梭罗的文字似乎在告诉我我们是知音。于是我就继续漫步,追赶着前方的山鸡和野兔。似乎将那些非自然的东西抹去更符合我的审美,我也就这样被《瓦尔登湖》迷住了,我更希望,我就是梭罗。 但第一遍读时,我是随着内心的感受和回忆进行的,在意的是瓦尔登湖这个湖本身,而对于梭罗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思想还缺乏一些思考,为此,我又一次翻开了这本书。目录上那一串字格外醒目:经济篇、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阅读、声音 、孤独 、访客、 种豆 、村子、湖、 贝克田庄、更高的法则、禽兽为邻、 室内取暖、 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访客、冬天的禽兽、冬天的湖、春天。

这串文字似乎暗含了梭罗内心不断的变化,显然是从现实出发,然后是对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普通人惯有的思维。但当独自一人看待社会时,在感受中对那熟悉的社会就多了几分厌恶,同时对于自然就会有深深的喜爱。梭罗对人总会带着批判与讽刺,虽然对弱者他会带着同情,但毕竟只有完全自然的东西会引发梭罗全身心的热爱。经历了收获的秋,漫长孤独的冬季往往是大多数人所厌恶的,然而梭罗却享受在其间,通过劳动来享受生活。

梭罗在独自居住的过程中,书是他重要的伙伴,让我惊讶的是,他读过的书中有中国古代的经典,而当时正值中国清末国力衰微之际。似乎可以看出,真正思想高深的人永远不会只向高处寻找出路,抛弃一切表面形式寻找其中最本真的东西才是他们的最高追求,就像捞起湖底洁白的沙。

纯净的自然是一幅画,是清澈的湖水,远离喧嚣,更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梭罗是幸运的,那曾是他所拥有的财富,也是我梦中的桃花源。

相关热词搜索:瓦尔登湖经济篇读后感 瓦尔登湖图片
  • 1、瓦尔登湖经济篇(2016-08-22)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瓦尔登湖,经济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瓦尔登湖,经济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6160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