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

2015-09-18 12:42: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一《关于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问题的看法》绍这种现象。2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网络的盛行,学生沉溺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一
《关于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问题的看法》

绍这种现象。

2.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网络的盛行,学生沉溺于网络,学生的标新立异心理)。

3.怎么看待这种现象。(1)客观来讲反应出语言的普及化,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是有利的。

(2)另一方面,这种不正规的语言不利于正规语言发展,一些网络语言传递着不良信息,腐蚀青少年心灵。

4.综合来讲这种现象是不利的。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例文:

对网络语言能否进入高考作文的几点看法

■赵振翔

2011年6月4日全国的大多数报刊均刊发了一则《“给力”“神马”等都算错别字》的消息。一时间对这则消息的议论不绝于耳,就连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都关注的网络也人声鼎沸,对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网络用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叫好声,也有叫骂声。毕竟“高考作文每错一字扣一分,重复不计”的规定牵涉到了众多考生和众多考生背后的家庭的利益,真是高考“伤不起”啊。

可事情仅仅过了还不到24小时,上海的《新民晚报》就登载出了《上海否认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的消息。周宏教授辟谣说:“此前他从未以阅卷负责人的身份接受过媒体有关高考禁用网络热词的采访。”

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两则消息在短短的一天内混淆着人们的视听,我比较愚笨,因为我不在现场,且我对新闻向来是报怀疑态度的,所以无法判断周宏教授到底说了还是没说“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的话。但一向以语文工作者自居的我对此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聊述如下。

语言是社会变迁的镜子

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们经常使用的语言有皇帝、丞相、太尉、布衣、庶人、箭、戟等词语,那么我们可以凭这些语言作出判断,这个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二
《初中生作文里玩转网络用语》

中流行的“神马”、“浮云”、“杯具”、“雷人”等词语初中生作文,也很快传播到了校园里。昨日初中生作文,家长林先生在儿子的作文里发现了“杯具”一词,不禁被“雷”了一下。记者走访发现,

从...

今年,在电视和网络中流行的“神马”、“浮云”、“杯具”、“雷人”等词语初中生作文,也很快传播到了校园里。昨日初中生作文,家长林先生在儿子的作文里发现了“杯具”一词,不禁被“雷”了一下。记者走访发现,从小学到中学,类似的网络词语大部分学生都常说,但老师并不提倡学生将这些词汇运用到作文中。

学生——

网络词语很新潮

林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一,他的“杯具”一词用在这样一句话里:“人生像茶叶,终日泡在杯具里。”林先生看到这句话,下意识地愣了一下。虽然他见过这个词,也见过这句话,知道“杯具”是“悲剧”的谐音,但是当在儿子的作文中看到时,林先生还是有些震惊。

“这个词和这句话都透着一股消极的味道,不知道儿子是真的有这种感慨,还是因为这句话比较流行,拿来用一下。”林先生说。另外他也不清楚,这种词语出现在作文里是否合适。他问儿子:“作文能这样写吗?”儿子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大家整天都这样说,写写怕什么?!”

记者走访发现,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对网络词汇的接受速度都非常快,尤其是中学学生。“给力”、“杯具”、“神马”、“浮云”等颇受追捧,几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三
《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

/p>

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

崔海锦

(江苏灌南222522)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离不开网络,网络正改变着社会,网络语言也正充斥人们耳鼓,涌进人的视野,回首过去,网络语言往往多伴随重大公共事件的发生而走红网络,在坊间口耳相传。像流行校园的网络语言有“偷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中国的互联网正飞速发展,上网的人数居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网民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达到51.7%。中学生与网络关系也正日益密切,而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习性也在悄然改变着。最明显的是他们的语言的使用也只益网络化。

1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真是五花/k『_-J,种类繁多,中学生所接触的网络语言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1数字类:(1)谐音型。如687(对不起,向你道歉了),7456(气死我了),7758(亲亲我吧),520(我爱您),886(拜拜了),(2)外语谐音型。如3166(日语“再见”的谐音).286(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

1.2字母类:(1)声母缩写型。PF(佩服),BT(变态)。(2)外语单词缩写型。如FT(faint.晕倒)(3)比拟型。如S(指拐弯抹角)。

1.3文字类: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是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词汇“斑竹”。),拍砖(指提意见),狂顶(指强烈支持),蹦的(跳舞),晕(看不懂)

1.4符号类:“《@——@》”表示醉了。“^_“表示眯着

眼睛笑。“:一P”表示吐舌头。

动物名称借用类:动物名称借用使得网上好象是到了动物世界,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幽默。。如:(调制解调器。MODER),大虾(超级网虫);菜鸟(网络新手),恐龙(丑女)。青蛙(丑男)

1.5传统词汇新用类:如坛子(论坛);灌水(随意写,内容空洞无物,过长,言之无物)。

1.6港台校园流行语:如偶像(呕吐的对象)。潜水艇(没水中);炉主(倒数第一名)。

1.7新选词语:新选词语为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也是最传神的部分,如“伊妹儿(电子邮件),美眉(妹妹,美女).造砖(用心写,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

1.8其他的还有:同意不叫同意叫——顶,惭愧不叫惭愧

叫——汗,吃惊不叫吃惊叫——寒,我不叫我叫——偶,喜

欢不叫喜欢叫——稀饭,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bc叫白

痴,bd叫笨蛋,pk叫单挑等等,还有的如VS指比或对阵,以及粉丝呀,驴友呀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

上述语言和我们的母语规范是大相径庭的,有的字母类的是汉语拼音声母的缩写,有的是英语单词的缩写。

2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

网络语言很特殊,同时可兼用口语,书面语,文学语。它作为网络世界交流的唯一手段(中学生少有视频音像手段),姿势、表情、声音等缺失,使他们的语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中学生所热衷的更多为网络语言中121语方面的内容,经

一182一

万方数据

常把那个虚拟世界的口语搬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书面语、文学语里,这当然是语言的倒退!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海德格尔说,语言不仅是人类的沟通符号和媒介,更是人类思想、生命之具体体现及历史文化之承载者,同时也是民族情感认同之表征。如果让中学生把网络语言(QQ言语)直接带进现实文学语中,肯定对中华民族的文明有巨大的损伤!许多学生爱说“晕”,但作为文学语,它肯定不如“天旋地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词语丰富。在作文中把“这样子”写成“酱紫”则是任何老师都难以接受的。或者全篇作文反复使用“郁闷”“呵呵”“倒”等词汇,也是不可思议的。不少学生认为此类网络语言可在现代汉语中替代使用,那绝对是词汇贫乏,想象无力,情感荒漠的懒惰者的借口!

历史存在于记忆与遗忘之间,而语言恰是唯一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的体现。中学生网络语言中有许多谐音、讹变、缩略的情况,无不反映他们的意识形态。像“果酱”(过奖)“米国”(美国)“待会儿再打铁”(一会再来),“偶来乐”(我来了),其实代表着学生的审美疲劳,代表学生积极情操的瓦解!这绝不能再对学生听之任之。

至于“共眠”(共勉)、“幽香”(邮箱)、“竹叶”(主页)、PMP(拍马屁、)GG(哥哥)、MM(妹妹,美女)等一些故意以误为正的表达,其实也显示了中学生较低的语文素养了。许多学生甚至喜欢在作文中用BD(笨蛋)、BT(变态)、MPJ(马屁精)等脏话拼音的缩写来显示自己的性格。或者故意在文章的最后多加几个表情符号“@一@”来湿示自己的高超,这些都是受网络语言的影响的。也正说明了我们现在的母语课堂教学的弊端!教育部曾很担忧地分析过,“中国能用普通话交际的人口比例仅为53%,能用汉语方言交际的约为86%”。以民族的利益考虑,汉语要争取全面性,无理的网络语言就不应该移植文化生活了。但在电脑使用只益普及的情况下,在网络影响无处不在的情况下,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可否认,当前是有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并且导致了令人担忧的后果。可是通过禁止学生上网,并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样道理,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意味着就能禁止学生继续在私下里使用网络语言,既然不能禁止学生使用网络语言,那么,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这一做法又有何意义呢?况且这些网络语言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只要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发展趋势:即一部分词语自生自灭,如前几年流行的“大哥大”一词,现在几乎没有人用了,另外一部分词语由于人们使用惯了,就流行开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当然,对学生我们不仅要鼓励他们多掌握一些网络资源,扩大网络阅读面,不拘泥与论坛,聊天的交流,而且还要他们多关注纯正的网络文学作品,要学习新生的网络文化。正视网络语言,正确引导而不是“批评”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势在必行。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四
《浅谈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p>2009年5月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网络聊天工具的开发,由网络所派生出来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们交流的方式。大量新词汇甚至新语法的涌现,使我们应接不暇,甚至在写作与口语方面都开始有网络语言的运用了,网络语言正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网络语言已经有了“走下网络,走入生活”的趋势。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现状以及特点的分析,阐述网络语言对现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语言 作文教学 疏、导结合 泛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网络聊天工具的开发,由网络所派生出来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们交流的方式。面对汹涌而来的大变革,学术界给出了不置可否的暧昧态度。一方面承认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网络交际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的改造和利用有相当充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失去对语言控制和研究的垄断地位,提出网络语言的危机论。但网络语言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学术界的踯躅犹豫而停滞不前,大量新词汇甚至新语法的涌现,使我们应接不暇。甚至在写作与口语方面都开始有网络语言的运用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网络语言正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网络语言已经有了“走下网络,走入生活”的趋势。

网络语言也逐渐的走进了校园当中,学生之间聊天,日记,甚至作文时,都用上了网络语言。趋势不可避免,那么就顺应趋势,合理引导。作为教师,巧妙运用网络语言渗透到平常的教学当中,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

何谓网络语言?曾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教育部"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第一负责人的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对此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广义上的网络语言指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在电脑屏幕上借助文字显现出来,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系统等中的语言。首先,因以文字书写形式为主要表现方式,网络语言的核心仍是书面语体,遵从书面语体的一般规范,基本词汇、语法、表达手法与一般日常生活和平面媒体中的语言基本相同,现实语言的特色在网上都有反映;第①于根元主编,《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1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五
《高考作文该否使用网络用语》

p>

前日,新华社一篇关于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生作文的报道在网上引发热议,许多家长发帖表示,孩子受网络语言“毒害”太深,应当引起重视。“满嘴的„杯具‟,„酱紫‟,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在广东中小学中,这种情况是否普遍?对于规范汉语写作,专家们又有何建议?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微博)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与一线的老师们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调查教师称广东情况不严重

虽然网络语言横行,但广东的中小学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属于偶然情况,并不严重。“有的学生会在作文里使用„给力‟,但是会加上引号。像这种我们能够理解的词,我们不会把它算作错别字,但是像„酱紫‟这种很偏的、一眼看上去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我们就会算作错别字。”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师附中语文科组长邹寿元说。

广州市五羊小学老师许秀萍告诉记者,虽然与学生在日常口头交流、QQ签名上会出现一些网络语言,比如把“有没有”说成“有木有”之类,但他们在写作文时会注意分辨哪些词语适合或不适合。

建议收进《新华字典》就可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认为,文字是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语言规范,因此像网络语言这种新兴词汇的出现也是很正常的。他强调,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某些网络语言能够增强作文的时代感和生动性,但是不能滥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持同样观点,他建议对网络语言应当区别对待。在他看来,网络语言被允许在写作中使用需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词语已经约定俗成、意思被公众熟知;二是必须符合语法和修辞规范。“比如„鸭梨‟的意思和„压力‟是一样的,使用„鸭梨‟只是为了好玩,这样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但„给力‟能够被公众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生动有趣,本身也有独特的别的词语所不能替代的含义。”另外,他还提醒,像“躲猫猫”和“我爸是李刚”这样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网络语言会慢慢退出公众视野。

邹寿元表示,在课堂上会提醒学生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只有像“给力”这种《人民日报》都用过的才能用“冒然使用其它网络词语是有风险的,毕竟学生是要过高考(微博)这一关的。当然,如果网络语言很普及了,被收进《新华字典》也是有可能的,那时我们肯定会允许他们在作文里使用了。”

来源:南方日报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六
《作文题目》

字,字迹端正。

初二:

根据以下开头,自拟题目,续写故事,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迹端正。

大门紧闭着,四周静悄悄的。我在门外

徘徊了很久,终于走上前去……

请从下面两赛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A、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荀子·大略》中指出:“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礼记·中庸》中也载:“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意思是说,孝顺就是善事父母,尽心侍奉父母,顺从父母,尊重父母,关心体贴父母。由此看来,孝顺父母是儿女的本分,是晚辈应尽的义务。

请以“孝心”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文章。字数控制在600-15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B、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它在脑海里现出的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七
《网络语言可以进入学生作文》

来,关于网络语言是否能登大雅之堂,能否进入学生作文的问题,就是语言学界一个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的轨迹来探析这个焦点问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言学 学生作文

有媒体报道说,在2007年的高考作文中,学生如果使用网络语言将会被扣分。事实上,这一说法并不确切。《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大纲》规定:“语文不考繁难字,作文要平时训练各种文体,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在笔者看来,高考作文并未封杀网络语言,尽管不提倡,但是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也绝非禁用,而是慎用。“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一句话中的关键在于“生造”,而不是“网络语言”。换句话说,网络语言完全可以出现在学生作文中,前提是这些被使用的网络语言应该是大众所熟知了解的,同时也要符合当时的语境;而不是学生一味地求新求奇,生编硬造的产物。笔者认为新大纲对高等学府入学考试的这种态度是正确和负责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提到网络语言,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新颖奇特的词汇,超乎常规的语法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数量惊人的粗话脏话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才使得一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是跟规范化的传统语言表达方式格格不入的 “文化垃圾”,是对传统汉语的污染和破坏,因此他们主张倡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

事实上,网络语言并不是每句话都与现代汉语背道而驰,尽管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网民们为了节省资金,尽可能地提高交流的速度,任意改造、省略或者链接了一些文字、数字和符号,但是绝大部分的网络语言还是遵守现代汉语用词造句的原有规则。网络语言只是语言的一种社会变异,它根本不可能完全超越或者替代现有的语言体系。显然,那些大骂网络语言的人真的有些杞人忧天了。当然,对于网络语言的现状而言,其过于自由和主观的一面确实需要适当引导,但是语言规范的实质也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社会习惯,它只能通过约定俗成的途径逐渐建立起来。网络语言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我们从不否定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因此,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反对网络语言进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固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语言规范都是对全社会已经约定俗成的说法的追认,但是我们可以说大部分的确如此。比如“很+名词”的现象。按照传统语法规则,汉语的副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所以当“很中国”之类的语用现象出现时,语言学家们急忙跳出来大声疾呼:副词“很”是不能修饰名词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试图将这种不符合规则的现象一棒子打死,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很+名词”的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大有风起云涌之势。2008年3月我在网上用搜索引

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精选篇八
《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题目》

题)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 是 “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以“蛙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如果灾难来临

4.人生也有节气

5.就从现在开始

6.声音的文明

7.你认为你是谁

8.无论你走到哪里

9.我的故乡在远方

10.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的恩惠,人类的文明来源于大自然的启示,人类,需要聆听自然的回响,领悟自然的真谛。

请以“自然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

二、半命题作文

11.走进 深处

12.在那 的地方

13.不曾改变的是

14. 触摸是一种微妙和敏感的行为,我们触摸岩石,体会它的厚实坚硬; 我们触摸流水,感知它的清凉温柔;我们触摸亲人的脸庞,感受那一份亲切和温暖。伸出手指,我们也许还可以触摸到神秘的星空、美丽的心灵„„

请在“触摸 ”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15.根据你个人独到的理解,以“文明是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16.我与__________共__________

17.记忆是_________

三、话题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一位老隐士被邀请去参观当时最强大的国王的宫殿。

“我真羡慕你这样一位圣人,你拥有的地方那么小,却仍然感到满足。”国王说。 “我真羡慕陛下,您拥有的地方比我的地方还小,却仍然感到满足。”隐士回应 1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网络用语作文 网络用语的利与弊作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网络用语题材作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470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