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怎么描写长城

怎么描写长城

2016-03-03 13:45: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怎么描写长城(篇一)《描写长城》 1、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怎么描写长城》,供大家学习参考。

怎么描写长城(篇一)
《描写长城》

1、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3、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4、登长城做好汉——不到长城枉到北京,不登长城非为好汉!胸中流淌着热血,心中满怀着向往,我们抛却了疲劳和困顿,挑战着体能的极限。长城,我曾在梦中无数次出现的妩媚惊世的容颜。八达岭,我终于能抚摸着你倚在翠山峻岭中伟岸的身躯。笑傲长城顶峰,心灵深处大声疾呼:“不到长城非好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长城,一个民族五千年的辉煌与骄傲。

5、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较,可称双绝,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6、顺着人群望去,在天边隐隐约约显现出一段长城一直延伸到这里。青铜色的石砖砌成厚重的石墙,烽火台上硝烟弥漫。在此眺望,万里长城如一条青龙攀附在绵绵秋山之上,果真有那山舞青龙之意。

7、望着眼前这壮丽的景色,轻轻抚摸着这古老的城墙,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这就是经过2500个寒暑的万里长城。它下面铺着劳动人民的白骨,它的上面飘着威风显赫的龙虎旗。中国的社会兴衰荣辱的历史,都垒进了它那漫长的巍巍的身躯中。

8、我们三个人继续往上爬,一边爬,一边欣赏着风景。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好汉坡。这下我要好好看看它――万里长城。虽然那天有雾,但我还是看见了祖国的万里长城蜿蜒到远处,盘旋在祖国的大地上,是那么雄伟、强壮。

9、我们雄踞峰顶,站在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我扶着砖垛,极目远望。万里长城沿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向远处延伸,消失在雾蔼笼罩的群山间。隐约看见一条铁路伸进山谷,那就是着名的京张铁路。群山苍翠,山峦起伏,景色十分壮观。

10、雄关不独北国有。千百年来,祖辈先民构筑了数不清的城防设施和军事要塞,以之抵御入侵,保境安民。坚固的城防。雄伟的结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大地上独具

特色的古城文化。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遗存已经非常稀少。而浙江临海的古城墙,却是独具特色的古城墙硕果仅存者之一。

11、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山铺着方砖,十分平整,想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个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房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名来。但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得手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2、走进烽火台,一眼望去,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翻山越岭,龙头是嘉峪关,龙尾则是山海关。我们爬着爬着,终于到了闻所未闻的好汉坡。听导游说,谁能一口气就爬上去,就称是好汉,我和爸爸妈妈便鼓足了勇气,一口气爬了上去,所以,我们就成了好汉。须臾,天上下起了小雨,这使空气更加清新,让游人们鼓起向前爬的勇气。我们也不甘落后。从长城上向下看可谓让人毛骨悚然,但是从长城上拍风景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了!

13、长城你曾抵御了北方匈奴,保卫了这块广阔的炎黄子孙的国土,你是龙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城垛,每一座墙基都象一根硕大的绳子缚住了龙的躯体。漫漫几千年过去了,如今,我们看见天下第一关的大门已经敞开了,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终将摆脱这条绳子,吹着滔天浩气,闪着万片金鳞,从这扇大门腾飞出去„„

14、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只剩下一片安然,一个庞大的排场,倒是在甘肃一带,凄厉的山风穿梭在残垣断壁之间,淡淡的夕照,逐渐暗淡的轮廓,剥去那年的辉煌,只有,今夜的颓靡,就像一个被婚姻击败的女人,至今,仍可听到她的幽咽。

15、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8851.8公里呢!号称“人类奇迹”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至中国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怎么描写长城(篇二)
《描写长城的词语》

描写长城的词语

雄伟壮丽 气势磅礴 举世瞩目 闻名遐尔 蜿蜒曲折 起伏连绵 蜿蜒盘旋 雄关万里 表示看的词语:

表示已经看到(看见)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不值得地看(不屑一顾) 表示拜访地看(探望) 表示照应地看(看护)(照看)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 表示上级查看(视察) 表示仔细地看(观察)表示回过头看(回眸)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表示斜眼看(瞥)

表示看的成语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望眼欲穿、极目远望、 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 走马观花、 虎视眈眈、 目不忍视、 察颜观色、 冷眼旁观、 束手旁观、 坐井观天

表示高兴的成语

兴高采烈 、喜出望外、 喜上眉梢、 喜不自胜、 喜气洋洋、 喜笑颜开 、笑逐颜开、 心旷神怡、 心满意足、心情舒畅、 心花怒放、 其乐融融、 欣喜若狂

描写表情的成语

愁眉苦脸 喜笑颜开 兴高采烈 没精打采 幸灾乐祸 和颜悦色 勃然大怒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屏息凝神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怒气冲天 破涕为笑 热泪盈眶 唉声叹气 哭笑不得

外貌

眉清目秀 容光焕发 冰清玉洁 闭月羞花 秀色可餐 国色天香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鹤发童颜 面黄肌瘦 面如土色 面红耳赤 淡妆浓抹 国色天香 娇小玲珑

描写心理的成语

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心烦意乱,心乱如麻,心如刀割

描写山的成语

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描写水的成语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描写山水的成语

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品质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公无私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忍辱负重 表里如一 忠心耿耿 鞠躬尽瘁,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天气

秋色宜人、天朗气清、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天高气爽 万里无云

表示声音的词语

琴声(悠悠);炮声(隆隆);秋风(飒飒);鸟鸣(啾啾);小猫(咪咪);甲虫(吱吱);公鸡(喔喔);书声(琅琅);狂风(呼呼);大雨(哗哗);小雨(沙沙);小鸡(叽叽);小羊(咩咩);小狗(汪汪);小鸭(嘎嘎);小牛(哞哞);麻雀(喳喳);青蛙(呱呱);鸽子(咕咕);小溪(潺潺);鼓声(咚咚);蜜蜂(嗡嗡).

描写西湖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长城的诗句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描写长城的词语

雄伟壮丽 气势磅礴 举世瞩目 闻名遐尔 蜿蜒曲折 起伏连绵 蜿蜒盘旋 雄关万里 谚语: (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爱国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赞美老师的名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读书百遍义自见。———— 裴松之

珍惜时间的名言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体育对联

绿茵场上跃飞虎 碧水池中腾猛龙

壮骨强身闻鸡起舞 延年益寿击剑练拳

怎么描写长城(篇三)
《历代写长城的诗词佳句》

历代写长城的诗词佳句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咏饮马应诏】(唐·杨师道)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3、【紫骝马】(唐·卢照邻)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4、【雨雪曲】(唐·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5、【送人之军】(唐·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6、【塞下曲】(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7、【从军行】(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8、【塞下曲】(唐·常建)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9、【骢马】(唐·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10、【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唐·刘长卿)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 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11、【关山月】(唐·徐九皋)

玉塞抵长城,金徽映高阙。遥心万馀里,直望三边月。

霜静影逾悬,露晞光渐没。思君不可见,空叹将焉歇。

12、【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唐·徐九皋)

天下今无事,云中独未宁。忝驱更戍卒,方远送边庭。

马饮长城水,军占太白星。国恩行可报,何必守经营。

13、【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唐·李嘉佑)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

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14、【蓟门行】(唐·高适)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15、【梅花落】(唐·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6、【送刘判官赴丰州】(唐·卢纶)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17、【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18、【塞下曲】(唐·李益)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19、【统汉峰下】(唐·李益)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20、【度关山】(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21、【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22、【长城闻笛】(唐·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23、【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24、【送流人】(唐·张籍)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

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25、【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唐·李涉)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26、【题悟公禅堂】(唐·陆畅)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27、【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28、【饮马长城窟】(唐·陈标)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29、【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30、【长城】(唐·朱庆馀)

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31、【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唐·赵嘏)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32、【赋得长城斑竹杖】(唐·李频)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33、【长城下】(唐·曹邺)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34、【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35、【长城】(唐·汪遵,一作褚载)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36、【失题】(唐·许棠)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37、【长城】(唐·罗邺)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38、【秋深】(唐·周朴)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39、【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唐·卢汝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40、【续古】(唐·陈陶)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41、《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42、《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43、《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44、【阅八达岭 】 倪祖(明)

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 槛前平陇依然古,山外长河犹自流。 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 不堪脂血均输尽,谁系单于纳款头。

45、【八达岭】 徐渭(明)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 黄。

46、【过八达岭有感 】 熊伟(明)

过尽重关更上山,上山又过一重关。 从来漫说金城险,到此休说蜀道难。 烽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谁知点点鱼台血,洒向秋闺作泪斑。

47、【登八达岭 】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48、【登八达岭 】 陈春啸

倚天舒啸气如虹,极目长城第一峰。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 烽烟早净王戈泪,伟业方兴鼎革工。 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

怎么描写长城(篇四)
《描写长城的诗句13首》

描写长城的诗句13首

不到长城非好汉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怎么描写长城(篇五)
《长城介绍》

介绍长城 中国的长城共有近一万公里,东起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是明代修筑长城的二个最大关口,北京境内的长城有600余公里,比较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居庸关长城和箭扣长城等。

北京的长城,大部分是公元1540年前后,明代时修建的,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 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燕国开始修长城起,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八达岭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顶宽7.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列并行。

访问中国的旅游者,莫不想前往登临,一睹长城的雄姿。游览长城,公认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区的八达岭。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车行驶约1小时多,便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八达岭。万里长城的居庸关雄扼八达岭的山口。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当时,中国北方诸侯割据,他们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与此同时,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少数民族中以游牧

为主的匈奴族为邻,为了防御匈奴奴隶主的骚扰,三国各自都在他们的弱方修筑了长城。到了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结起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后来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2000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

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它不是一般的土墙,而是整齐的条石和结实的青砖砌筑的。有人计算,如果把明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不用说烧制这些砖石,就是把它们通过崎岖的山间小路送达修建工地,已经是一项十分宠大的工程。因此,游览长城的人莫不为先民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所感动。

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关隘一般都建在形势险要之处,居庸关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居庸关和八达岭附近的长城,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难。每隔不远,有一座拱门,称“券门”。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墙顶宽达5.8米,可容五马并骑。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组高出墙顶的方形建筑,是巡逻放唢的地方。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如此传递,千里之外的敌情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使朝廷了解。

居庸关长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中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的中心,现在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叫“云台”。在元朝时,这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态传神;还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刻成的佛经。 重要关塞介绍 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延庆县,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名居庸 外镇,西名北门锁钥,都是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这一段的城墙,依山势修筑,墙身高大坚固,下部为条石台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顶部地面铺缦方砖,嵌缝密实。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城墙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达十四公尺。墙基平均宽六公尺半,顶宽五公尺余,可容五马并驰或十人并进。 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昌平县,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益。砌旁局山耸立,翠嶂重叠,中有长达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称关沟。这里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传

秦始皇修筑长城时,把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徙居于此。汉代沿称,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金山岭 金山岭在热河滦平县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因修筑于燕山第一峰雾灵峰与古北口卧虎岭之间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此段长城建于一五七○年(明隆庆四年),相传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和谭纶修建的,约长三十公里,依山势蜿蜒曲折,高低隐现,气势磅礴。由于这里地势低缓,易攻难守,城墙修筑得十分厚实坚固,烽火台巍峨高大,城关要塞星罗棋布,楼台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这些楼台形式各有不同,楼墩有方形、扁形、圆形等,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钻天等形状,此外还不多孔眼的了望台,以及长城沿线少见的库房楼等。 黄崖关 黄崖关长城在蓟县北三十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公元五五六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这一段长城建筑特点是,台墙有砖有石,敌楼有方有圆,砌垒砖有空心有实心。关城塞堡、敌台水关,应有尽有,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险奇秀于一身。 山海关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一三八一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西门名迎恩,南门名望佯,北门名威远,各门上都筑城楼,城中心建钟鼓楼,城外有护城河。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坐落在祁连山脉文殊山与合黎山脉黑山间的峡谷地带嘉峪塬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

于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怎么描写长城(篇六)
《万里长城介绍》

怎么描写长城(篇七)
《长城介绍》

“定城砖”的传说 当人们登上嘉峪关,在西瓮城门阁楼的后檐台上,可见到一块青灰色的石砖放在那里,这块砖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定城砖"。

据传说,明正德元年(1506),明王朝为了加强西北的防御,派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关关城和城楼。负责施工的校尉叫郝空。他平时心狠手毒,经常残害工匠们。在修建关城的工匠中,有位叫易开占的师傅,技艺超群,设计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十分坚固,用料节省、精确。开工前,郝空霸气十足地问易开占:"修建此关到底需要多少块砖?"易开占满有把握地回答:"我已算过了,一共需要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郝空听罢冷笑道:"你所需要的这些砖我如数拨交给你,哪怕是多一块或少一块,我都要砍你的头,并罚众工匠各服苦役三年。"易开占毫无惧色,便带领工匠们加紧施工,经过数百个日日夜夜辛勤劳动,关城终于竣工了,工匠们万分兴奋。不料,一名工匠手拿一块剩余的城砖慌忙来找易开占,当众给大家泼了一盆凉水。正巧此时郝空赶了过来,对易开占声嘶力竭地喊道:"你为什么没计算准确,多出了这块砖,明天就拿你砍头是问。"易开占一点儿都不害怕,断然说道:"这块砖是定城砖,要把它搬掉,全城倾刻就要倒

塌!"吓得郝空灰溜溜地逃走了。

后来人们把这块砖叫"定城砖",把它放在西瓮城阁楼的后檐台上,可望而不易取,用以对劳苦功高的工匠们的纪念。

八万元出卖了最古老的长城

赵长城遗址包头市郊区新城乡边墙壕村段,距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是“最古的长城”。

2001年3月,包头绕城公路施工队在此施工。然而,6月28日,当文管部门的同志来到施工现场时,发现古障城南部约六百平方米的城址、城内的文化堆积连同古城墙已被夷为平地。2300年前的瓦当、古陶残片随处可见。整个古遗址的破坏程度令人痛心。但最后的处理结果却是,包头市交通局向文管部门道歉,并支付文管部门八万元发掘费。 就这样,八万元“处理”了赵长城。

紫荆关长城

紫荆关长城修缮了20多米,但采用的却是新砖加混凝土,而相隔不远处,真正的长城砖却被用来筑院墙、猪圈。

高粱地边需要巩固水土,防止肥料流失,长城边的百姓“因地制宜”,搬来长城砖筑墙。

目前长城的基本状况

目前长城的基本状况是:只有少数被开发成旅游景区的长城段被围起来后才得到有效地保护,而采取保护措施的不过几十公里,长度还到1/10,90%的长城都处缺乏保护的“自生自灭”状态,是名副其实的“野长城”。目前可辨认的墙体只剩下不到1/3,还有1/3的部分是由石头堆和土堆组成的城墙遗址,另有1/3还多的部分已经完全消失。可以说,我们中国目前已经没有万里长城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历史的原因,战争年代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使长城受到第一次人为的破坏。第二是建国后长期人为和自然的破坏。这是最可怕和致命的。

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仅有简陋手工劳动工具的农耕时代,筑起如此耗费工时而又气势磅礴的地上长龙,需

要实施多么博大的组织力量、无坚不摧的韧性和捍卫家园的决心!

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生命力,熔铸了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精神,积淀与凝聚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长城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勇于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汉代开发经营西域,汉唐开凿长城沿线的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以及历代民族在长城沿线的边贸和平交往,表达与谱写了中华民族主动贯通中西交往的博大胸襟,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碰撞中融汇一体的友好篇章。(2)在地球上如此险峻地段,依靠如此简陋的手工劳动工具,用血肉之躯建筑起如此工程精巧、气势磅礴而震撼世界的地上长龙,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精神。(3)因长城而衍生的文化篇章灿烂夺目,异彩纷呈。巨型书画石刻、石窟、墓砖壁画、诗赋、歌曲、乐舞世代传颂,无不与长城的精神有关。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风彩与豪情壮志。

长城的历史作用

1.万里长城有效地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

命财产,同时也保障长城内侧的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2.长城的修筑,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

3.万里长城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烽火台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

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

相关热词搜索:怎么描写长城和运河 怎么描写万里长城 描写长城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怎么描写长城”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怎么描写长城"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2791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