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描写宫殿

描写宫殿

2016-02-25 09:26: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描写宫殿第一篇《描写宫殿的好段》 描 ...

描写宫殿第一篇
《描写宫殿的好段》

描写宫殿的好段

【故宫】

穿过天安门,过了午门,举世闻名的太和殿便出现在眼前。太和殿,这座象征封建王权的建筑,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家天下”的意味。遥想当年君王面南而坐,群臣面北而跪,其威风远非白金汉宫、凡尔赛宫中的君王可以比拟。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金碧辉煌,金身大肚弥勒佛正在捧腹大笑,两边四大天王身躯魁伟,栩栩如生。他们各执剑、琴、伞、绳,象征风调雨顺。最引人注目的是罗汉堂,堂内有500尊金身罗汉,神态各异,还有济公、疯僧和千手观音,造型优美,巧夺天工。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还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烟雨楼、金山亭、文津阁……真是数不胜数,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红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真是美极了!

描写宫殿第二篇
《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中国已知最早的宫殿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在一个夯土地基上以廊庑围成院落,南侧中间为大门,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屋顶推测是四阿重屋(即重檐庑殿)。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布局方式,重檐庑殿顶更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

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至今基址尚存的唐代大明宫建于634年,位于长安城(今陕西西安)东北龙首原高地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最为宏伟的三殿分别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主殿含元殿是一座十一开间的殿堂,殿前两侧相距约150米处,建有东西对称的翔鸾、栖凤两阙楼,以飞廊与殿身相联,更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之用,称为“龙尾道”。整组建筑气势雄伟,唐代诗人王维(701-761)有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写的就是含元殿的盛况。

由于年代久远,现存完整的中国古代宫殿仅有明清北京宫殿和清沈阳宫殿。 明清北京宫殿

明清北京宫殿称“紫禁城”,又称“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故宫后三殿及其它建筑

历代都城建设都有一定规制,尤其尊崇礼法。“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中”成为最尊贵的方位,因而都城及其中的宫城的选址都突出择中思想,“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正是遵循这一思想的结果。故宫内建筑一律用红墙黄琉璃瓦,大面积的原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在北京城内大片民居灰瓦的映衬下,更显得金碧辉煌,整体效果突出。

《明宫城图》描绘了明代紫禁城的全貌。

图中右下方穿官服者为故宫设计者蒯祥(1397-1481)。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与西方建筑相比,建筑个体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体量也并不高大。以闻名遐迩的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与故宫相比较,可明显看出,前二者个体建筑平面复杂、外观雄伟,而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博大与壮观并不在于单体建筑,而在于群体组合的巧妙——以室内外空间大小形态的变化,以及根据建筑高矮和人的视觉等确定的适度比例来营造效果。整个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分布了9000多间房屋,富于变化的建筑及院落空间构成了一组秩序严谨、井井有条又突出中心的宫殿建筑群。

故宫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隅都有角楼,三重檐七十二脊,造型华美。城墙四面辟门,正门午门最为突出,它平面呈“凹”字形,中间开三门,两边各开一门,城楼正中为重檐庑殿顶九间殿,两边端头都有角亭,以廊庑相连,这也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五个屋顶形如五只丹凤展翅,故称“五凤楼”。

故宫角楼

宫城前仿宋制设千步廊,廊东(左)为太庙,廊西(右)为社稷坛,也是继承古制中的“左祖右社”的布局。故宫内的主要建筑物都布置在一条明确的轴线上,这条轴线与北京全城轴线重合,体现了帝王宫殿的至尊地位。在中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又有左辅右弼的多座院落相陪衬,浩繁的建筑群主从分明、前后呼应、左右对称、秩序井然,衬托出中轴线上三大殿的崇高、宏伟。

故宫大致可分为外朝(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和内廷(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生活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两大部分。为了适应其功能,外朝建筑形象强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自成院落,点缀以书斋、亭榭、花木、山石等。

前门、天安门和故宫正门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也就是“三大殿”。它们前后排列在有雕刻精美的栏杆、栏板围绕的三层汉白玉石须弥座台基上,殿前深广达200余米的广场增加了建筑庄严雄伟的气氛。

主殿太和殿为重檐庑殿十一开间,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俗称“金銮殿”。太和殿用于举行最隆重的皇家仪式:登基、元旦、冬至朝会、庆寿、颁诏等,因此,殿前不仅有宽阔的月台,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供上万人聚会和各色仪仗的布置。月台上的陈设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铜龟、铜鹤象征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固,日晷是计时仪器,而石嘉量则是象征性的标准量器。

故宫太和殿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朝前的休息处;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殿试进士也在这里举行。从保和殿往北,过了华丽的乾清门,就是内廷的范围了。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它们也坐落在中轴线上。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象征天,也代表阳;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象征地,也代表阴。明嘉靖年间,根据“天地交泰,阴阳和谐”的说法

描写宫殿第三篇
《宫殿》

宫殿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对天上宫阙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金光万道滚虹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数个金甲

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进了南天门后,“里壁厢有几根大柱,往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

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晃晃、圆丢丢、亮灼灼的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中”。吴承恩描绘的是神话。故事中天上宫阙,但却有古代现实宫殿的影子。在公元前二世纪,秦始皇营建的阿房宫已初具规模了。据唐代诗人杜

牧的《阿房宫赋》描绘了富丽堂皇气势宏大的阿房宫景象: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曼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明清两代把宫殿发

描写宫殿第四篇
《中国建筑史--宫殿》

描写宫殿第五篇
《写作素材 中国古代宫殿名大全》

写作素材 中国古代宫殿名大全

小说:勿念集| 作者:经血是子宫孤独的泪| 类别:散文诗词

【\説芭士Wωω.χΙáosんǔōЪυs.℃ōm哽薪蕞赽关雎宫,承乾宫,翊坤宫,永福宫,麟趾宫,永寿宫,怡春宫,永春宫,绯烟宫,忘忧宫,华清宫,华阳宫,彝斓宫,仪瀛宫,毓秀宫,碧霄宫,怡景宫,瑶华宫,冰泉宫,幻蝶宫,长乐宫,棠梨宫,柔福宫,灵犀宫,聚荷宫,恋云宫,凤寰宫,流华宫,宸佑宫,雍华宫,雪阳宫,欣然宫,雩晓宫,颐华宫,百合宫,邀月宫,懿祥宫,星辉宫,倾云宫,悦仙宫,听竹宫,钟粹宫,馆娃宫,紫烟宫,永宁宫,缀霞宫,未央宫,秋阑宫,昭纯宫,华羽宫,蓬莱宫,翔凤宫,百花宫,鸾鸣宫,兰陵宫,长信宫,衍庆宫,凤鸾宫

夕颜殿,瑶光殿,蕊珠殿,明瑟殿,怡和殿,交泰殿,南薰殿,斓月殿,倾樱殿,椒香殿,同心殿,清心殿,绛云殿,紫梦殿,凝霜殿,漪兰殿,霁月殿,椒房殿,倾颜殿,仪元殿,栖鸾殿,玉芙殿,丽正殿,瑶仙殿,璟瑄殿,槿樱殿,悠然殿,飞鸿殿,雅岚殿,惊鸿殿,岚欣殿,怡月殿,凌波殿,逸韵殿,惜颜殿,华音殿,曦雨殿,惠竹殿,忆云殿,惜云殿,绮梦殿,寒香殿,观海殿,锦瑟殿,昭阳殿,念云殿,蕙兰殿,朝晖殿,倾香殿,合欢殿

醉霞阁,幽香阁,云烟阁,连玥阁,凝香阁,希宜阁,行云阁,归燕阁,萱若阁,隐月阁,思凰阁,冰清阁,听风阁,婉荷阁,百花阁,福熙阁,清芷阁,印月阁,雪嫣阁,天舞阁,灵妍阁,懿祥阁,清韵阁,雪舞阁,曼音阁,望春阁,雅歆阁秋水阁,旖霞阁,凝翠阁,绛紫阁,紫月阁,怜星阁,清秋阁,澜月阁,纤羽阁,梦海阁,乐羽阁,清音阁,流霜阁,浣莲阁,栖雁阁,绮春阁,枕霞阁,出云阁,逸纤阁,瑶花阁,飞羽阁,紫霞阁,明月阁,思雨阁

梦竹轩,紫蝶轩,镜月轩,漓雨轩,霁影轩,听雨轩,绘雅轩,萦碧轩,漱玉轩,紫竹轩,渡月轩,淑景轩,绿绮轩,宜雨轩,梦幽轩,兰若轩,锦华轩,绛雪轩,悦蝶轩,伊芙轩,问月轩,飞雪轩,映月轩,翩若轩,揽月轩,知语轩,竹意轩,静雪轩,流韵轩,栖云轩,静怡轩,芙蓉轩,怡月轩,馨语轩,幽兰轩梦兰轩,流盈轩

听雪堂,朱雀堂,睦元堂,墨韵堂,锦画堂

汀兰水榭,清芷榭,沉香榭,琉璎水榭,怡蓉水榭

忘月居,雪晗居,思懿居,秋水居,馨怡居,锦瑟居,锦墨居,泠雪居,落梅居,陶然居

凝香斋,紫薇斋,知画斋,镜春斋,云梦斋

潇湘馆,太平馆,长春馆,留春馆

怡红苑,上林苑,茗湘苑,蘅芜苑,清漪苑

弄玉小筑,漪澜小筑,玉清小筑,梦馨小筑

描写宫殿第六篇
《宫廷建筑》

世界各国在发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重视考究上古的民居。据有关资料介绍:

在埃及尼罗河西岸的耶拉孔波利斯遗址,发现了公元前3100年前的城市街道,街道两旁整 齐有序地排列着土坯房屋,基址十分清晰。

在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密集的民居。塞浦路斯岛的基罗基蒂亚遗址还有阁楼和院落。

古希腊最初采用半地穴式房屋,到公元前3000年时已有很规范的民居,有石基石墙,砾石铺院和固定的炉灶。在公元前8-6世纪,建筑物大量采用石柱、石梁。古罗马曾有干阑建筑 ,茅屋临水,有桩为基。 

我国的上古民居遗址已有许多发掘。如代表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仰韶文化遗址有多处民居 ,位于今西安的半坡遗址是6000年前民居的活教材,还有关中骊山北麓的姜寨遗址也享有盛名。对北方古老民居的介绍和研究,已有大量的学术成果, 而对南方的古民居尚缺乏深入 系统的探讨。

一、长江民居文化的历史源头

长江流域民居文化的源头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定论。 本文的回答是,有了长江人,就有了长江民居,也就有了长江流域的民居文化。 长江人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让我们把历史的广角镜伸到遥远的太古。天地玄黄,宇宙洪 荒,沧海桑田。2亿年前的时候,长江流域,哪有什么人?所见汪洋一片!在今长江的西部 ,即西藏、青海南部、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一带都是茫茫大海。长江三峡一带与古地中海连接,湖北西部和四川盆地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个海湾。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泡在 海底,只有长江中下游的北部凸出在海面。

后来,欧亚大陆翻了身,把山海颠倒过来,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长江流域地貌。又不知过了多少年,长江流域才有了人类,有了民居。

以前,人们只是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实际上,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两条大河应当相提并论,正如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构成了巴比伦文化主干,印度河、 恒河构成了印度文化主干一样,中华文化的主干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龙凤呈祥,共创辉煌。

考古工作者正在不断揭开长江流域居民的生活源头。1956年至1957年,在云南开远县小龙 潭第三纪褐煤里发现10颗石猿牙齿化石。1975年至1980年,在云南禄丰县石灰坝煤场的第三 纪褐煤里多次发现腊玛古猿化石。从发现的下颌骨可知,5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已经具备了 从猿到人的转变特征。

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四川巫山县大庙镇的龙骨坡遗址 发掘出距今200万年前的大量旧石器。这一重大发现被载入世界权威性杂志《自然》。

美国的《科学新闻》提出了“人类祖先在中国”的论点。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约在200万年前,长江流域已有了人类居住,开始创造 着民居文化。

在距今1万年至4000年前的6000年中,长江流域历经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考 古学称之为新石器时代。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嘉兴马家浜、江苏吴县草鞋山、上 海崧泽(下层)发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

关于母系氏族的民居文化,我们现在不可能见到当时的文字材料,但可以借鉴民族学的方 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掘活化石。据林耀华等先生的《原始社会史》一书披露,云南澜沧县 糯福区的拉祜族在1949的前还保留着母系大家族。大家族住在一幢木竹结构的竹楼里,大的 竹楼长23米,宽10米,上面住人,下面关牲畜,屋内两边分成若干小间,一对配偶占一间, 火塘设在中间的过道上。家族有耕畜和生产工具,收获归家族公有,集中储存,共同享用。 每个母系大家族包括几个小家庭,女儿结了婚可以单独组成家庭,人口最多的大家庭可以包 括10多个小家庭,长女在家族中享有重要地位。

关于父系氏族的民居文化,浙江余杭县良渚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定居从事农耕,石制工具 和农作物的种类已很多。在云南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发现一个滨水的村落,房屋类似于干 阑,出土了陶器、紫铜器。直到20世纪初,云南的独龙族还保留着父系家族社会的残余,头人和族长由男子担任,土地公有,集体劳动。个体家庭没有形成社会的生产单位。据中国社 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亻登人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西藏东南部察偶一带的《亻登人也长 期保存父系家族公社,妻子们同住在丈夫的长屋内,每个妻子和她所生的孩子各住一小间, 有自己的火塘。

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具有质朴性、自然性。河姆渡的民居有了艺术装饰,考古发现了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木雕鱼形器柄、陶塑人头像等,这些表明了人们的自然崇拜观念。

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注重选择环境。长江流域发现的考古遗址都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物产丰富的地方。

长江中游已发现多处氏族社会的房屋。如:1961年在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发现5座房屋基 址,基址为圆形,墙下有块石柱础,墙以竹木扎成网状并敷以细泥,地面用细泥抹平。在湖 北均县(今丹江口市)朱家台遗址发现具有单、双室的房屋基址,南北室中间有柱洞,推测是用来支撑屋架的。1982年以后,在湖北枝江关庙山遗址发现套间住房,推测该房有出檐的 四坡屋面,墙体有明显的收分,考古学家把这处遗址划属大溪文化。高介华先生认为新石器 时代楚域内土著居民房屋的建造有七个特征(详见《楚国的城市与建筑》第一章):第一, 由半地穴升出地面及台筑的萌芽。第二,平面形式由单一的几何图形向非单一的组合几何图 形演变。第三,孕育着不同的建筑构造体系,既有以步架承重的木构框架,也有以墙体承重的砖石结构。第四,大体形成多种屋面。第五,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初步的认识。第六,防 水、防潮、力学和建筑热工意识萌芽。第七,审美意识渗入建筑装修,精细打磨,光洁美观 。

氏族社会的民居文化是太平祥和的,没有阶级,没有战争。人们思想单纯、道德淳朴,和 睦相处。2000多年前成书的《礼记·礼运》对这种社会生活作了美好的描述: 大道之

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材料是周代的文人对上古社会生活的追忆和向往。人类社会在最初的进程中都经历了 这样的大同时代,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无私心,相互关爱。这是社会不发达时期的混沌 状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终于跨进了文明的门槛。

二、在文明的门槛内

文明是个历史概念,人们一般认为,确定文明的标志主要有三个,一是金属工具,二是文字,三是贫富悬殊。有了贫富,就有了宫殿,并有了阶级。中华民族在黄帝时代就逐渐进入文 明门槛,到了大禹的儿子启继位,中华民族就有了国家——夏。夏朝的遗存在黄河流域有多 处发现,但在长江流域发现不多,好在还有文字记载。不过,夏朝时长江流域民居的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

商朝有了甲骨文,有发达的青铜器,有基本上清晰的商王世系,学术界对商朝有了较多的 了解。长江流域多次发现商朝遗址。以武汉为例,在通往天河机场的高速公路边有一处土坡 ,三面环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商朝的宫殿建筑遗址——盘龙城,宫殿坐北向南,风景秀丽。在武汉汉南区的纱帽山,紧邻长江也发现商朝遗址。但是,这些地方除了城垣基址, 已见不到这些遗址的砖瓦和梁柱了。查遍古籍,也没见到这些遗址的记载。史学工作者一直 很疑惑:商朝的宫殿是怎么会出现在长江边的?又是怎么突然消失的?这一直是个谜。

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也发现有商朝民居遗址。如:1957年在江苏徐州发现高皇庙遗址,其 中有商朝的石斧、石镰、陶、盆、陶、罐, 还有祭祀场所和卜骨,可以推测这里曾有居住群落。

1973年至1975年,在江西清江吴城发现商朝墓葬,有青铜器、陶器、石范等。

从甲骨文卜辞看,商朝已有了关于民居的文字,如“冖”字似“∧”,像传统的硬山、悬 山型建筑;“向”字表明墙上开了窗;“户”字表明房屋有单扇门;“门”字表明有了双扇 门;“宫”表明房屋有了隔间;“高”表明了楼台;“邑”表明有了城邑。

从考古发现的商朝遗址的房屋基址看,由北方的遗址推测南方的情况,商朝民居讲究房屋 朝向,能够用日影确定方位,即用圭、表之类的仪器作测量。地基的土质干燥、清洁,许多 民居是半穴式。半穴式房屋的地基和墙面比较稳固,居住时冬暖夏凉。凡是宫殿、宗庙等大型建筑,在设计上很讲究,以石或铜为础,其上坚立高大的木架结构。居住集中的地方有和 谐的生态环境,水和树木很多。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欲了解周朝,有两部文学作品不可不读, 一部是《诗经》,一部是《楚辞》。两部书都有关于民居的材料,不过《诗经》侧重于黄河 流域,《楚辞》大体反映楚地文化。

《诗经》中的民居文化很丰富,间或有一些长江流域的材料,有的则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 。如《定之方中》记述公元前658年,卫国迁都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后来又复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宫。” 

《楚辞》有一篇《招魂》,把楚国的房屋描述得很美,说最适宜居住的是长江流域。东方 不可以安身,那里有千丈巨人专门搜寻人的灵魂,那里有十个太阳轮流出来,晒得石销金流 ;南方也不可安身,那里的野人用人肉为祭,蝮蛇和狐狸往来倏忽;西方有千里流沙,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严重缺水;北方有千里飞雪,冰厚如山。唯有楚地最好,因为: 高堂邃宇(高大的房屋和深深的院子)槛层轩些(层层厅堂和环绕的栏杆)层台累榭(重叠的楼台亭榭)临高山些(依傍高山)网户朱缀(门上有网格,涂着红色)刻方连些(方格相连)冬有穴天厦(冬天有暖屋)夏室寒些(夏天有凉房)文学作品虽有夸饰之嫌,但楚国贵族的居室大概不会比文中的描述差得太多。历来的学者 很少注意到《招魂》有写实的一面,如果撇开幻想的一面,该文是研究长江中游民居的珍贵 史料,以之探讨当时的生态环境,亦不无裨益。

《楚辞》还有《卜居》篇。居,不是居住的意思,而是指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屈原在文中 以设问的方式提出:做人是应诚实忠厚,还是应媚世周旋?是应该安于耕耘,还是应到处游 说?是应直言不讳,还是应苟且偷生?这些提问反映了当时的文人贤士对为人处世准则的探索,实际是居住观的体现。

除了文学作品,考古也提供了周代的建筑和民俗生活资料:西周时期,在江苏和安徽境内的沿江地区发现了一些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以江宁湖熟遗 址命名了一批湖熟文化遗址,认定湖熟文化基本上可确定为东南地区的西周文化遗存。

在南 京的锁金村、丹徒的葛村发现了先民用过的石器、陶器,以及卜骨、卜甲。从公元前689年到公元278年的400年间,楚人在湖北江陵的纪南城建都。应当承认,这里 曾是长江流域居民最集中、最繁华的一个城市。1976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纪南城作了全面 勘察和局部掘,发现5座城门和2座水门,城内东南部是宫殿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是手工业区 。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在无锡有吴阖闾城,苏州有吴王城,绍兴有越城,扬州有邗城,这些 都是民居的集中处。

在太湖东岸和南岸的山岭,有一些当地人称为“烽火墩”的遗址,如江苏吴县的五峰山和 无锡的璨山、浙江吴兴的苍山都发现了东周的文化遗存。

秦朝统一中国,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县城关西郊睡虎地发现 了秦代文物,一些漆器上标有“××市”、“××亭”、“××里”、“××乡”之类的地名。

考古发现的汉代城邑聚落遗址遍布长江中下游,湖北宜城、江陵、鄂州,湖南湘阴、宁远,江西新建、都昌,安徽宿县、亳县,江苏徐州、盱眙,都发现了汉代城址,说明这些地方人口稠密。1957年在江苏高邮发掘一处东汉末年的村落遗址,有水井、窖穴等。

从夏商周到秦汉,长江流域的民居资料比黄河流域的民居资料要少,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 困难。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吴越、楚地的人受到蔑视,讥为不 开化,或被斥为蛮子。实际上,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不仅精湛,而且丰富,在建筑、丝织、冶炼、艺术、哲学等各方面都有独到的长处。历代学者以中原为正统,忽略了对长江流域文化 的研究,使很多人的印象是长江流域文化在三代和秦汉时落后,这种观念应当改变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一方面是原有的文 化积淀,另一方面是中原文化的注入,两者促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生机勃勃。民居文化在此 时也再现前所未有的景象。

据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气候寒冷,灾害频繁,致使游牧民族 由北向中原推进,而中原的农耕民族则被迫向长江流域迁移。谭其骧先生早在1934年就在《 燕京学报》发表《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指出:永嘉初年,山东、山西等地流民 渡淮河、长江在南方定居。东晋成帝初年,淮南的北方人渡江南迁,陕甘境内的人口也有不少南迁到汉水流域或四川盆地。刘宋时又有大量流民南迁。今江苏境内接受的北方移民最多 ,安徽、湖北、四川也都接受了数量不等的移民。

由中原迁来的宗族大多是合族而居,逐渐在政治上有了地位。如山东金乡大族郗鉴率乡里 千余家迁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山东诸城大族徐澄之率子弟和同乡千余家迁到京口(今江 苏镇江),宗族中出了许多大官。北方侨居南方的士族盘根错节,琅琊王氏、颍川庚氏、谯国恒氏、陈郡谢氏等从中原迁来之后,在东晋政权轮流执政。刘裕的祖先迁到京口,起初很 穷,刘裕小时候砍柴、种地、打鱼,后来成了刘宋政权的建立者。

南朝的宗阀势力很大,他们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使得他们的居住条 件很优越。陶侃、刁协、沈庆之、阮田夫、孔灵符、谢灵运的家业都很大,一座民居实际上 是一处庄园,庄园内有多幢楼馆,有大片土地,有林木和水池。如:谢灵运的“山居”,水绕山环,阡陌纵横,果树茂密,药圃殷绰,还有许多奴僮。 孔灵符的庄园方圆30多里,水陆田地265顷,果园9处。沈庆之有多处住宅,年老时把健康(今南京)的宅第还给官府,自己到娄湖去享清福。

曹景宗出身将家,好骑射,齐末依附萧衍,助其称帝,官至侍中。他的宅第长达数里,有 数百妓妾。 

南朝的官员,哪怕是自称清贫者,也乐意经营私家园宅。《梁书·徐勉传》记载徐勉“虽 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但是,徐勉在诫子书中自述:“中年聊于东田间营小园者 ,非在播艺,以要利入,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由吾经始历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桐竹成荫,塍陌交通,渠畎相属。华楼回榭,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丛薄,不无纠纷之兴 。 渎中并饶菰蒋,湖里殊富茭莲。”徐勉的园宅是集颐养身心、经济自给自足于一体的封建 庄园,这种庄园制度对于小环境建设是有好处的,因为,庄主有责任感,把山水治理当作家里的事情,作为遗产留给后人。南方的开发,正是在这一处处占山占水的过程中,收到

描写宫殿第七篇
《描写楼阁》

描写楼阁

1、 词语

二字词:

楼阁 楼房 楼群 楼台 楼顶 楼梯 高楼 城楼 箭楼

茶楼 塔楼 角楼 更楼 钟楼 阁楼 高耸 耸立 林立

挺立 修缮 古朴 别致 牢固 高大 典雅

四字词:

装饰别致 图案精美 造型美观 松柏环抱 雕工精细 美观大方

参差错落 艺术宝库 结构奇特 气势雄浑 威风凛凛 错落有致

高耸入云 登高远眺 上依青山 气宇轩昂 红墙绿瓦

2、 句子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走进正门,只见一座高大雄伟而古香古色的蓬莱阁映入了我的眼帘。

黄鹤楼那凌空高耸的朱红殿柱,绚丽巨大的匾额楹联,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水母楼坐西朝东,两层楼阁,下层呈古铜色,上层呈淡绿色,色调典雅。内有石洞三窟,中间一窟瓮形座位上端坐着铜铸的水母像,朴实逼真,形态自若。

红日阁坐落在红日岭的顶峰,早晨,白色的晨雾在亭阁身边缭绕,亭阁在晨雾的弥漫下时隐时现。

这座庙宇式建筑,翘角飞檐,屋顶上的琉璃瓦,在星辉月影折射下,闪着莹莹碎光。

振杨楼像一座大宫殿,飞檐青瓦,脊上琉璃群兽,栋柱油漆彩画。

3、 段落

【黄鹤楼】

黄鹤楼共有五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每一层都有宽大的回廊和休息室,室内布置有仿古的桌椅,墙上有古今名人的字画。我们登上第四层楼,进入室内,一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巨大壁画出现在眼前。

【豫园】

豫园是城隍庙里一个占地三十多亩的公园,但其中竟有亭台楼阁二十几座,它的艺术造型和艺术风格恐怕在上海滩上再难找到媲美的了。雕廊水榭,亭阁楼台,依山势而建;四周的墙壁似波浪般起伏着,一塘轻轻漾动的活水,自然、和谐,又不失典雅。

【晴川阁】

登上晴川阁那朱檐碧廊的楼头,从回廊上倚栏眺望:大江如带,莽莽苍苍,重楼交错。此山此水,哺育了多少代中华儿女,酣写了多少篇光辉史页?孙权挥雄兵灭黄祖,不就在这里吗?王睿烧铁锁破江夏,不也在这里吗?武昌起义英雄,江岸罢工烈士,大江东去,何曾稍息!过回廊,进阁厅,厅中正展出辛亥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事迹。这不又是一个在晴川阁下虎跃龙腾过的英雄人物么!

【滕王阁】

走进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汉白玉雕屏,画面上波涛汹涌,在浪花中驶着一叶扁舟,船头站着一位气度不凡、身着古装的男子,这就是写下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的王勃。

4、 范文

在钟楼的东西南北四个门洞上挂着四块匾,上面分别嵌有“迎旭”、“览胜”、“瞻紫”、“拱板”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不知多少游客被这几块匾所吸引,陶醉于“书法”这灿烂的艺术之中。底楼珍藏着清代著名书法家张五德的“雁字回文碑”。这座碑上的文字,可以横读、竖读,也可以斜读,真可谓中国一绝。

钟楼的第三层,全部是木质的,结构十分严谨,令人称绝的是修建时竟然没有用一颗铁钉。站在这古色古香的钟楼上,欣赏着周围的一切,不禁对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术赞叹不已。

【点评】文章紧紧抓住钟楼的特点来进行描写,如碑文可以“横读、竖读,斜读”,第三层“修建时没有用一颗铁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古诗、歇后语

古诗: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李商隐《霜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歇后语:

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 城楼上亮相——高姿态


描写宫殿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宫殿的句子 描写宫殿内部的句子 宫殿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宫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宫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youxiu/26339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