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 哲学文章大全

哲学文章大全

2016-09-09 11:09: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哲学文章大全(共3篇)几篇经典的哲学文章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郦全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近年来,知识、理性和行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这项研究的升温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日益不确定的环境和未来时,迫切需要更好地理解自身行动和把握自己前途的愿望,而采用多学科整合研究的方式,则有利于将这些传统上主要由哲学研...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哲学文章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哲学文章大全
几篇经典的哲学文章

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

郦全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近年来,知识、理性和行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这项研究的升温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日益不确定的环境和未来时,迫切需要更好地理解自身行动和把握自己前途的愿望,而采用多学科整合研究的方式,则有利于将这些传统上主要由哲学研究的问题引向深入和具体,从而获得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答案。目前,涉及这项研究的学科主要包括哲学中的认识论和心智哲学、逻辑学、对策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经济学等,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公开发表。①

不过,笔者注意到,在这项研究中,一个学术上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却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视,那就是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往的研究者并未意识到或不承认科学知识与常识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因而在考察知识、理性与行动的关系时通常笼统地用常识来代表所有知识。然而,科学知识与常识虽然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或具有共性,但前者并非是后者的简单延伸,事实上在许多方面超越于后者。结果,与常识相比,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新的特性。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有人试图仅仅运用常识来达到一个深奥的科学目标时,他的行动将不会是理性的;与此相对照,在个人的日常行动中,如果只需凭借常识就足以达到目标,而有人却偏偏要用复杂

的科学理论,则他的行动也就不那么理性了。由此引出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为:在什么条件下,一个行动者基于科学知识的行动是理性的?笔者将主要从哲学的视角就这一问题作些探究。

一 基于知识的理性行动

探究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首先需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行动和理性等概念进行必要的阐释和界定。

传统上,知识被定义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即,“一个人知道某事P,当且仅当(1)她相信它,(2)它是真的,并且(3)她的信念得到辩护”。②而在当代认识论中,这个定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废弃。拒绝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哲学家盖梯尔(E. Gettie)所提供的反例表明,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信念并不一定就是知识。③常识也告诉我们,知道什么与相信什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个人可以知道某个信念,但并不相信它,反之亦然。例如,我知道“人死后灵魂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狱”,但我并不相信它,而我可以相信“存在着外星生命”,但却并不知道。因此,用信念来定义知识并不恰当。拒绝上述定义的另一个理由是,将知识仅仅理解为命题性信念显得过于狭窄。事实上,对于一个认知者或行动者来说,获取技能性知识和亲知同样必要甚至更为基本。④

鉴于运用信念和真等概念定义知识遇到的困难以及单纯考虑命题性知识的局限,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阐释知识概念。一条可行的进路是将知识与认知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因为动态地看,知识恰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当我们知觉、思考、操作或评价某个对象时,我们就

在从事认知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获得所探询对象的信息或形成关于对象的观念和身体图式,而这些信息、观念和图式可统称为知识。以这种方式所理解的知识既可为真也可为错,既包括经验技能也包括理论假设,从而更符合人们对知识的直觉,同时亦可克服将知识仅看作命题性信念的局限。以下,笔者将从这种宽泛的意义上来使用知识概念。

虽然每个人每天都在展开各种各样的行动,但要给“行动”概念一个恰当的定义或给出合适的阐释却并不容易。直观上,行动就是指一个人有意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所实施的动作是无意的,比如打个哈欠或随便移动脚步,一般并不认定为行动。困难在于,这里的“有意”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在行动哲学中它至今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撇开对单独某个概念的定义,哲学家倾向于阐释构成行动的一般模型。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中,对行动结构的阐释是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不少哲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行动总是基于某种理由,而构成理由的是两个基本要素,即愿望和信念。例如,当一个人产生想喝咖啡的愿望,并且拥有不远的街角处有一家实惠的咖啡店的信念,这样就可以说明他朝咖啡店走去的行动。在这种阐释中,知识的概念并没有直接呈现,但愿望是以某些知识为基础的(如知道咖啡可以喝),信念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知识,故分析行动的结构实际上离不开知识。 不过,笔者不准备采用愿望和信念来阐释行动及其理由,主要原因是一个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愿望,但不一定触发行动或成为行动理由的组成部分,而信念概念也过于宽泛和模糊,无助于我们界定

和分析理性行动。另外,研究行动理论的哲学家主要着眼于个体的行动,而探究科学知识与理性行动之间的关系时,所要关注的行动者不仅包括个体,更多的是由个体构成的集体或组织。基于这样的考虑,这里选择更有利于分析知识、理性与行动之间关系的目标和手段概念。在日常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状态。当作为个体或集体的行动者设定某个或某些目标,并且为目标的实现选定相应的手段时,他(或他们)所做的就可认为是(有意的)行动。由于目标的设定和手段的选择均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而行动的展开又可以是一个获取或运用知识的过程,所以说,知识与行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虽然行动者的行动总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但对于一个具体的行动而言,并非只要选择与行动相关的知识就是理性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想喝放在面前桌子上的一杯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可以运用常识,如只需“抓住杯子的柄,稍微用点力,往嘴边送”等,就能展开有效的行动而实现目标。当然,假如我愿意,也可以运用牛顿定律来先计算我的手用力的大小和杯子的重心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实施更为精准的行动。但如果为了喝上一口水,我真的做这样一番费力的计算,那么,我的行动能否算作理性的?恐怕不是,我显得太傻了。【哲学文章大全】

因此,在确定一个行动是否为理性的时,应该考虑设定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采用的知识是否恰当。鉴于此,这里采纳哲学家邦格(M. Bunge)提出的关于理性行动的定义:一个行动是理性的,“当且仅当(1)对于设定的目标是最适当的,(2)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基于最合适的

【哲学文章大全】

相关知识加以选择或决策”。⑤从中可以看出,理性行动预设了行动者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它以自由行动为前提。这种自由体现在行动者能够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进行选择,这样,如果一个行动者的行动是基于某种因果的必然性或处于某种外力的控制,那么,相应的行动就没有理性可言。必须说明的另一点是,定义中运用了“最”字来修饰“适当”和“合适的知识”,这似乎意味着采用了两分法的分类原则,将行动分为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不过,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出于规范性的考虑,意指理性行动应该满足如此这般的条件。而在实际评价中,我们通常是在程度上比较的意义上来使用理性概念,确定有限资源下两个或多个行动中哪个更为理性。

为了简单起见,现在假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已经设定,这样,实现目标的手段可依赖的知识仍然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从常识到最精确的科学知识的谱系,而究竟哪些知识对于行动而言最为合适,则依赖于目标和可用知识的效率。那么,究竟在什么条件下,人们运用科学知识展开行动才是理性的呢?为此,有必要了解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 科学知识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科学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而与科学紧密相连的技术则时刻改变着人类发展的轨迹。虽然任何一位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或多或少学过一些科学知识,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专门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其实并不多。通常的情况是依赖有效的常识,偶

篇二:哲学文章大全
有哲理的文章

一、

放下该放下的,坚持该坚持的,阡陌红尘,等待花开 生活犹如航班,启程——-跋涉——-落脚

生活犹如考试,备战——-答卷——-定格

放下该放下的,坚持该坚持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过程,学会选择性的记忆,看似简单的轨迹,平淡的重复,也能演绎花样年华。 人生如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烈日当头,秋的落叶纷飞,冬的积雪皑皑,都是人类独有的记忆。莫要违背内心的初衷,意志不坚时,大声呐喊“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佛中有个故事:一个老和尚陪着一个小和尚去化斋,小和尚事事看着老和尚。在过一条河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女子,老和尚主动把女子背过了河。走过了二十里地,老和尚放下女子。小和尚老是看老和尚,心想:出家人怎么能背女人。终于小和尚还是没有忍住,问了老和尚,老和尚说,我背了她二十里就放下了,但是你还是没放下。任何事情,无论多悲多伤,多欢多喜,该放下就放下,该坚持再坚持,前方的路才会更精彩。笑看人生,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当初只是为了谋生才开始了写作。但是,也就是生活的阅历造就了一部部不朽的杰作,沉淀了至理名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巴尔扎克放下生活的压力,坚持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地生活,一切交给了命运,阡陌红尘,迎来了花开的季节。

起初刚接手现在的工作,内心有一万个理由不想再继续。但是,也是因为生活所需,我咬着牙皱着眉一天天熬呀熬……与其让痛苦充斥内心,不如坦然接受乐在其中。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着,经理把我喊道办公室,正当我猜想有何安排。经理问道,你是不是和XX一样的工资,这样吧,这个月给你加一百,下个月再加两百,你把这个工资单交给会计吧。哈哈!我没有产生幻觉绝吧!这一百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对我的肯定,心里那个美呀!正如上任经理所言,你们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要知足常乐,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不要因今天痛苦,否定明天幸福。【哲学文章大全】

二、

感悟于纷呈的世相中

和朋友的通话,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只有写点什么,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则,我将寝食难安,心神不定,永无安日。 当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真情,一旦蒙上了猜忌、不信任和由此而导致的冷漠的色调,心中有的第一感觉便是:屈辱、愤懑和悲哀,并随之而来的决定,曾无数次作出的决定:此生不再理他。我们就是这样在无数次赌气和冷漠中慢慢老去的,这是我们的性格所致,此生不会更改。

对于他,我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和年轻时一样,至多,是比一般同学稍近的好同学,而现在,连一般也已不曾做到。此生为之不止一次的努力过,但都一次次的幻化为泡影,既然最低限度的一点要求都难以实现,我还敢奢望什么呢?理解?友谊?还是真情?一切都已不重要了。

我知道,我们之间真是应了那句话:因为爱过,所以不是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是朋友。就让我们在既不是敌人又不是朋友的状态和因心生怨气而致的赌气及冷漠状态下,慢慢变老吧。这不是人力所能为的,我已理解为前世埋下的怨种,今生必纠缠不清,既然纠缠不清,就放在那里不去纠缠,免得让人家缓过一时,突然又觉得上当受骗,真情被践踏,又一次次的耿耿于怀,又一次次的改变态度,这样就不好玩了。

红尘陌上,有朋友好,有真情相倾的朋友抑或红尘知己更好。然而,这当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缘分不到,何必单方面苦苦追求,谁的人生没有遗憾?我们不过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为什么偏生要去追求所谓的完满,那样奢侈的人生是我们这等平凡之人望尘莫及的,我们所拥有的也只是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生活,浪漫不属于我们。 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的世海中丢失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总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为什么要刻意去要求别人呢?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和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满心的空落,今天如此重提此事,也只是喂养一下所谓的寂寥和滋润一下将要老去的心房,如此而已。【哲学文章大全】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与之邂逅,便是奢侈,应转身忘记,何必回首,去做那懂情之人,到末了弄得身心疲惫,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众生纷繁,既然懂得,就要活得清醒,活得逍遥,活得洒脱,缚着心神,有何益处?放下是最好的办法,你解脱,我解脱,大家都解脱。

一个开始不信宿命的人,日子过得久了,春来秋去,花开花谢,反复的多了,变得从此相信了命定之说,我们之间便是如此。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和月可以毫无瓜葛,与之相比我们又算得了什么。相约再好的人,即使一同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终有一天会在某个渡口离散,那时候,不还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但每一天都仍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你我,我们大家在纷呈世相中不会再迷失荒径,真正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倘能如此,便是安好,便是晴天。

篇三:哲学文章大全
2016钱学森与马克思主义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前三者与后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具体地说,辩证唯物主义的崇高地位及其概活性是由于它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就是反映了所有科学的普遍而共同的规律,因此,全部科学、理论都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具备的高度概括性。同时,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万古不变的教条,要不断以各门具体科学的成果来车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凡是人类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性、经验性和还不系统、不成其为科学或称“前科学”的大量零金碎玉,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外的所有知识,都要随时注意与之交流,予以整理、鉴别、提炼、吸收进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具备的不断生长的开放性。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具概括性与开放性的观点,扩展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使之更具有无限生命力。

一、钱学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期。与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一样,他也经历了由一位朴素、自发的辨证唯物主义者到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转变历程。

钱学森很早就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探索。20世纪30年代他留学美国,有两个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导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正是这位导师使他在飞行动力学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与冯·卡门齐名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另—个就是他的老师、也是冯·卡门教授的学生马利纳教授。正是由马利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们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在这个小组里,他参加了学习和讨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还听过美国共产党书记的演讲。为此,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他曾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无理拘押15天,遭受了种种折磨,不但体重陡然减轻30磅,随后还受到联邦调查局特务长达5年的日夜监视和跟踪。

这一时期,从哲学思想来说,他只是一个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者。因为他这时既没真正找到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构成自己的哲学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说:“只是在工作中,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到了几条治学应该注意的东西,如看问题应栈什么样的角度,碰了钉子又如何办等。”在为回到祖国而斗争的几年时间里,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跟上祖国飞跃发展的形势,他开始初步直接接触马克思主义,自觉地学习了《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当然,在美国麦卡锡分子的骚扰下,学习不可能系统、全面。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开始系统、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著作。1955年10月9日,回国后的第二天,他便在广州新华书店买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哲学笔记》,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由苏联康士坦丁诺夫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等许多经典哲学著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如饥似渴,认真、自觉学习和研究自然辨证法。他多次讲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的著作,发现自己在美国总结出来的那几条治学心得,比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就好比大海中漂着的几个小水池,算不了什么。”通过这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很快就由朴素唯物主义转变为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同自己的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就写出了《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和《技术科学的研究能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吗?》等文章。这为他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研实践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路明灯,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哲学文章大全】

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与实践中,钱学森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他认为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那么,人类知识有新东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发展,要吸收新的科学成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因此,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就必须用来指导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因如此,他不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而且不断总结自己的科研实践,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以渊博的学术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从1979年发表《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如果说,钱学森早年曾经是硕果累累的伟大科学家(1989下获“小罗克韦尔奖”足以说明)的话,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晚年的钱学森又成了一位卓有见地的马克恩主义哲学家。

二、研究马克思生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1991年10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几十年来坚持用马克恩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无论在何种政治风浪下,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完全可以说,钱学森同志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经历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谈到发展智力,发展创造能力问题时钱学森说:“人的智慧是什么?我觉得,人的智慧就在于真正掌握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很幸运,因为我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要取得最高的创造力,最高的智慧,就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系统学》106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类的知识最后要概括到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不是臆想的哲学,不是乱编的哲学。从实践上升到科学的理论,又从经过实践考验的科学理论再上升到、概括到哲学。这一观点,不知哲学家是否接受?最近几年我常宣传这—观点。正因为这样,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道理的,是经过实践考验的,是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联系到各门科学就产生了各种科学的哲学,这些大家已经知道。例如,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科学的哲学,等等。它们都要有哲学的概括,最后综合起来再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是我常宣传的现代科学的体系。”(《创建系统学》l05页)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确实是一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运用辩证唯物论指导科研,勇于开拓和创造的科学家。

钱学森经常告诫他的下属或身边的同志,要多读点哲学书,实践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矛盾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要讲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使导弹、火箭的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发展。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人要有创造性,最高的创造性,要有真正的智慧,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人类知识最高的、最正确的概括,你掌握了这个锐利工具,当然会站得高、看得远。

从事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复杂工程系统开发与建设的科技人员,经常面对具有深刻社会性、复杂系统性的研究课题,客观上要求他们应当具有广阔的视野,开阔的思维,宽阔的胸怀。为此,应当自觉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钱学森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认为:“马克思理论是迄今最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要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他以其亲身经历谆谆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个宝,是—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时(当然包括交叉科学),如若丢弃这件宝贝,实在是太傻了!而如果能在交叉科学的研究中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交叉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必然的,毫无疑间的。”

不论研究什么问题,钱学森总是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和衡量,看看这个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如他对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认识过程就是如此。他认为,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把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的定性认识综合起来,综合的最后结果要达到定量的认识,所以这个过程就是从很多很多定性认识,经过处理变成定量的,定量跟原来的定性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是更高一层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从低层次的定性到高一层次的定量,然后定量累积起来成了更高层次的定性。这是人认识过程的不断发展,也就是从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发展。所以这个中心思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性和定量是在不同的层次,而且是个辩证的过程,这个思想很重要。国外的学者不领会这个意思,他们总认为定性是定性,定量是定量,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那是不对的。大概也有有人定性和定量放在同一个锅里煮,放在一个水平上看。这也不对,也解决不了问题。这就是—个定性定量的辩证法。

哲学家们常讨论哲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钱学森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十一个部门、十一架桥梁,然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和文艺理论这十一大部门的关系。“如果这个关系明确了,那么哲学是研究什么对象的,那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也就是我常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指导科学技术研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发展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的,它一方面指导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必然会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深化。”(《创建系统学》,2001年)钱学森这一观点,应该为当今的哲学家们所接受和赞同,因为这一观点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为哲学家们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1985年,钱学森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全部科学技术组织在一起,也可以解决当前哲学界在议论的一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人类的社会实践就是这样,先形成经验知识,这是前科学,然后上升到科学,在一步步上升,最后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117~118页)

钱学森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这样明确了主观对于客观的依存关系,但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正是作为认识主体掌握客观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这些当然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原理,是我们的哲学家们所熟知的。”同时他又指出;“但哲学家们似乎不太深究认识主体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变化、认识主体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86页)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哲学的文章 哲学类文章
  • 1、哲学,文章(2016-08-04)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哲学文章大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哲学文章大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xiaoxuezuowen/62616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