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生活绝望的诗句

生活绝望的诗句

2015-12-29 05:07: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一《在诗与生存之间》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生活绝望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一
《在诗与生存之间》

有一种东西比痛苦还悲惨,那就是幸福的人的生活

——阿贝尔·加缪

海子的自杀令他的诗歌具有了不同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海子的自杀激活了他的诗歌想象力本身所具有的差异。一方面,流行的诗歌文化趋向于简化的识别,即将海子的自杀看成是他的诗歌意图的一种显示。按照这样的解释,诗人的自杀反证了他对世界的绝望,以及对生活的厌倦。而海子自己在诗歌中反复触及死亡和痛苦的主题,似乎更加验证了对他的诗人形象的一种概括:他是一个关注死亡的诗人,就像他在《春天,十个海子》里声言的——“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另一方面,海子在诗歌中反复呈现的幸福主题,以及美丽主题,又令读者感到深深的困惑。之所以会陷入困惑,原因似乎和读者面对的选择有关:假如海子在诗歌中对死亡的描绘是真诚的,那么,他对幸福和美丽的描绘就会显得虚幻,甚至会因为诗人以激烈的方式来自杀而显得格外虚假。此外,还有一种折中的论调,认为海子虽然也描绘过幸福的情境和美丽的意象,但总体上看,他的诗歌意志倾向于悲观和哀怨。他是一个过度关注死亡主题的诗人。

不可否认,看待诗人海子的这些方式,都能从他的诗歌中找到看似充分的依据。但也存在着一个盲点,即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海子的自杀当成了解读他的诗歌的一个现实基础;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把海子的自杀看成是他的诗歌中的一个核心事件。而我的建议是,海子的自杀固然强化了他的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但是,出于对诗歌的尊重,也出于对海子的诗歌天赋的尊重,我们还是应该把海子的自杀看成是他的诗歌世界之外的一个意外事件。换句话说,从诗的解释学的角度看,我们对海子在诗歌中反复呈现了那些基本主题——死亡主题,美丽主题,复活主题,幸福主题,孤独主题,野蛮主题,黑暗主题,都保持一种开放的审美反应。海子对死亡的关注是严肃的、强烈的,但这种严肃和强烈,还不足以遮蔽或降低他对幸福的关注。如果说他在诗歌中对死亡的关注具有一种震撼性,那么也可以说,他在诗歌中对幸福的关怀也具有同样的想象的强度。也就是说,海子对死亡的倾心是真诚的,这源于他的世界观——向死而生;同样,他对幸福的热爱也是认真的,这源于他的生命观——生命的秘密在于创造。

对诗的阅读来说,如何协调海子诗歌中的死亡主题、悲伤主题与幸福主题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所以,面对海子的诗歌谱系中的这些纠结和矛盾,我们尤其应避免任何简单化的倾向,时刻保持一种开放的视野。这种开放性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们应尽量避免依据海子的诗歌主题来描绘他的诗人形象。比如,依据海子在他的诗歌中对死亡的关注,就认定他是一个阴郁的沉迷于死亡的诗人。同样,我们也不应简单地依据他的诗歌对美丽意象和幸福幻象的热情,就判定他是一个内心明亮的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此相似的另一种简单化的做法是,用一个简陋的诗人类型来诠释他的诗歌。比如,将海子定性为青春诗人或浪漫主义诗人,然后据此来评估他的诗歌意图。海子的诗,从想象类型上看,确实带有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他对死亡的看法,经常会显得很浪漫;他对幸福的描绘甚至也不乏浪漫的想法,但假如我们以浪漫为理由,轻慢他在这些诗歌主题上表现出的诗歌洞见,我们的轻率和怠慢差不多也和对诗的犯罪没多少分别了,且显得相当狭隘和小气。

对海子诗歌中的幸福主题的阐释,还必须考虑到他写下这些诗歌时的文学风气。在海子开始写诗的时候,1980年代真正能触动年轻一代的文学风气,基本上非现代主义莫属。现代主义诗歌对死亡和孤独的热衷,无疑也对海子产生了某种强劲的影响。当然,海子对死亡主题的关注,从诗歌的影响上看,还有其他的来源。可贵的是,海子并没有让他的诗歌想象定型在现代主义的美学视域中。和他同时出道的诗人,很少会像他这样富有激情地描绘诗歌中的幸福;因为按现代主义的诗歌标准,那会在审美观念上显得很幼稚,而且很容易在诗歌

类型上滑入伤感的浪漫主义末路。海子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但即使在1980年代,面对现代主义的诗歌美学的强大的“崛起”,他依然大胆选择了将自己的诗歌想象偏向于激情、天赋、壮烈、民间想象、和幻象诗学;面对同代的先锋诗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诗的幸福主题,他并没有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而是以亢奋的想象和宏大的基调反复书写诗的幸福。这不能不说是他的诗歌创造力的一个特异之处。

海子早期的诗歌中,一直洋溢着对“幸福”的关怀。对诗人来说,幸福既是一个诗的主题,又是生命的主题。在诗歌中,展现对幸福的注视,反衬着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一种诉求。这种诉求,意欲在广阔的生存图景中勾勒出一种生命的觉悟。为什么是诉求而不是追求,答案在于诉求更偏于直觉,更绝对,更迫切。从风格的角度看,我们也许会疑虑海子的想法有点浪漫,但从信念和语言的关联看,海子在诗中呈现的对“幸福”的关怀,虽说有浪漫的成分,但它所包含的诗的洞见,却并不因浪漫而有所减损。在短诗《云》中,海子将对幸福的注视纳入到一种高亢的基调中,他已决意将“幸福”呈现为一种生命的图像:

我歌唱云朵

我知道自己终会幸福

和一切圣洁的人

相聚在天堂

在海子看来,“幸福”为生命的境界奠定了一种歌唱性:“我歌唱云朵”。这种基调在针对人生的贫乏和世俗的怀疑时,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信念。没有对云朵的“歌唱”,“幸福”就绝无可能被体会。在这首诗中,“云朵”和“幸福”之间的意象关联也很耐人寻味。从意象的暗示性上看,“云朵”高高在上,有脱俗和超逸的含义,它们不受人世的羁绊,在广大的领域里行动自由,这种视觉特征也暗示了“幸福”对我们的启示。此外,“云朵”虽然可以被眺望,被目力所及,但它们又绝非是我们凭借人的能力所能完全掌控的。“云朵”飘行在天空中,仿佛构成了天路历程中的一个中转站。海子将“圣洁的人”和“幸福”并置在一起,意在挑明这种并置的想象来源——“相聚在天堂”,以揭示这样一种洞见:作为一种体验,“幸福”也关乎到人生的归宿。

写于1985年的《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也颇能代表早期海子对幸福的诗歌想象: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这首诗富于浪漫的吟咏。表面上看,诗人是在表达一种生命的喜悦,这种喜悦源于对我们和土地的重新辨认,且浸透着自然主义的生存态度。但与此同时,不易为人察觉的是,它也包含了一种严厉的自我告诫。这种告诫指向我们应如何看待生活的本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海子在这首诗中悄悄重申了希腊哲人对生活的追问——如何看待生活才能投映出生命的本质。通常,人们会依据生存的现实状况来看待生活的性质,并以此来规训生命的可能性。但在这首诗中,海子表达了另外一种想法:即人们事实上应该依据他们对生存的强烈的直觉来辨认生命的可能性。生活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获得幸福的能力;对我们的生命来说,获得幸福的能力,首先就在于重新辨认出我们和世界之间最本质的联系。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过于倚赖我们的社会身份,但这种倚赖却越来越不可靠。这些社会身份正日益变得暧昧复杂,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纠结中,我们的生命力已渐渐丧失了与自然、与世界的单纯的联系。可以说,从一开始写作,海子就对现代性的复杂怀着一种强烈的抵触。所以,在这首诗里,通过对“珍贵的人间”的亢奋的想象,海子展示了他对生命和幸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洞见。诗中的场景是热烈的,也是澄明的,它全然不同于像艾略特这样的现代诗人对我们的生存状况所做的描绘。海子的想象针对的是另一种真实:如何我们想活得有意义,我们就必须学会辨认出“人间”的“珍贵”。“珍贵”的本质在于存在的单纯和生命的天真。在新诗的传统中,可以说,还从没有一个现代诗人像海子这样赤裸裸地呼吁诗的天真。也许,在海子的潜台词中,他的意图还指向与他喜爱的英国诗人布莱克相近的思辨:我们实际上不该为了获得人的经验而失落生命的天真。经验的代价远远比不上天真的代价。海子的意图是,人间之所以“珍贵”,就在于人和土地之间淳朴的“亲和力”,就在于我们是否能感受到“泥土高溅/扑打面颊”,以及我们身心中大地的“干净”。无论现代世界对自然主义还有怎样的敌意,我们的生命态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都具有一种神圣的喜悦的特点:即“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也不妨说,在这首诗中,海子试图扭转世人对幸福的误读。他试图用一种原始主义的态度,去克服人们以往在幸福和物质之间所建构的那种习惯性关联。这首诗中,诗人对幸福主题的演绎,锋芒直指在现代复杂的生存中我们应如何确定生命的态度,以及我们该如何辨认人的生命意识中最根本的倾向。“活在珍贵的人间”,就像是一个命题,与其说它是一种焦急的劝诫,莫若说它是一种大胆的建议。这个建议的本质在于,面对尘世的恶浊和生存的腐败,我们是否还有能力站在生命的立场想象——人间的珍贵。某种意义上,海子所使用的强烈的修辞,似乎暗示了他的另一个想法:人生观的本质在于幸福观。

进入后期,海子同样没有减缓他对幸福的洞察。在更为出色的写于1987年的短诗《幸福的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中,海子对幸福主题的描绘显得更为热切,也更为绝对: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

从黎明到黄昏

阳光充足

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幸福找到我

幸福说:“瞧 这个诗人

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

在劈开了我的秋天

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

我爱你,花楸树

这首诗中,海子将幸福和热爱联系起来。这也进一步揭示了海子对幸福的辨认:幸福在本质上反映出生命中蕴藏着的爱的能力。幸福是一种生命能力的体现,而最能体现这种生命能力的,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热爱。没有这种热爱,就不会感觉到人间的珍贵。不能释放出这种热爱,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还处于束缚之中,还没有获得一种自我解放。为了突出生命和幸福之间的戏剧性,海子特意设计了一个独白——“幸福找到我/幸福说:„瞧 这个诗人/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这个独白的独特之处在于,海子暗示,人们对幸福的体验,是无需通过现实世界来印证的;它更像是一场心灵之间的对话。幸福的体验,反衬着生命的神秘。假如从认知的角度讲,幸福很容易被现实所粉粹。但从生命的体验与生存的洞见之间的关联上,幸福在现实面前所表现出的脆弱和飘渺,恰恰反证了幸福在生命主体中的内在性。这种内在性表明,对生命而言,幸福是一种自我机遇。

在《幸福的一日》中,幸福的形象学也很耐人深思。这首诗的措辞并不复杂,诗人的修辞动机建立在强烈的抒情性之上,而它包含的美学意味却非常深邃。在海子的表达中,幸福,首先基于一系列绝对的对比:新和旧,现在和过去,热爱和麻木,封闭和敞开,文学身份和日常身份。这些对比都不是随意的,它们的审美逻辑围绕生命的自我体验而展开。热爱,是海子非常看重的一种生命能力,也是他很愿意在诗歌中展现的一种生命姿态。在海子看来,现代人由于深陷于各种社会压力,逐渐丧失了热爱的能力。现代人可能会显得很热情,但他身上缺少热爱事物的能力。所以,幸福的体验首先牵涉到我们是否还拥有热爱的能力。幸福,还意味着一种自我改造的可能,从旧我如何脱胎为新生。作为一种生命的机遇,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在“新的一天”里体会到生命的绝对意义。按海子的说法,“新的一日”中必然会呈现新的自我。这个新的自我,扮演了新的生命角色,它的出现足以抵得上“一生的富足”。其次,幸福,意味着需要不断敞开自己的生命。按海子的表达,这种敞开会非常剧烈,就如同我们的身体被从中劈开。奇异的是,这种劈开没有疼痛,反而让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秋天的盛大。“劈开”这一意象,在海子的意象谱系里多和生命的觉醒有关。这里,海子的诗歌意图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应封闭起来,而是应该不断向大自然敞开,向自然中更大更美的事体开放。从这个角度讲,幸福,意味着从个体的有限加入到万物的轮回之中,从而进入到一种绝对的生命状态。之所以会显得绝对,是因为我们已无惧身体的劈开。某种意义上,这种身体的开裂反而让人的生命开始变得大气起来,不再犹豫和自然融合为一体。从想象的来源上讲,这也许和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纵情山水,物我两忘”的境界颇有暗合之处。此外,海子的生命观受德国的生命诗学的影响很大。虽然年纪轻轻,海子却有点像是一个老练的热衷于主体性的诗人。他更看重积极的主体创造力。如果说中国古典诗学,在寄情山水方面,强调的是适应;那么,海子强调的是创造。也可以这么讲,在海子看来,幸福强化了生命的创造,正是由于这种强化,使得幸福首先可以用于对生活的改造。

对诗歌而言,体验的核心是自我辨认。在这首诗中,海子还表达了这样的看法,由幸福引发的自我体验,由于触及了生命的秘密,所以它才会“胜过过去一切的诗”。法国诗人兰波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诗人。换句生活,按兰波的直觉,生命的原型角色事实上是诗人。我们“必须是天生的诗人”。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面目和身份,但从生命原型上说,诗人是我们的生命的最根本的角色。也是从这个角度上讲,诗意的辨认构成了生命中最出彩的戏剧性。同时,这种辨认也是生命的最根本的特征。由于投身于“无限的热爱”,“我”被他者从世界的荒凉中辨认了出来。这种辨认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蜕变,也展现了一种生命的飞跃,它甚至让“幸福”都感到惊讶和羡慕。“瞧 这个诗人/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比幸福本人还要幸福,意思就是,幸福绝不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它根植于生命的本质的冲动,并

构成了生命最内在的特征。这里,海子也反驳了那种认为幸福是虚幻的观念。所以,从根本上讲,幸福,主要不是生活的一个问题,而是生命的一个问题。

按海子的直觉,关于幸福的体验,还关涉人的终极形象。幸福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感知,而且更是一种积极的观看。在“日出”时刻,我们能看见什么,我们能辨认出什么,这远比我们能感受到什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足够自信地将我们的观看转化成一种洞悉,并给出有说服力的可体验的情境。对海子而言,仅仅把幸福描绘成一种主观的体验还不够,还必须将幸福展现为一种生命的视域。或者说,只有将幸福塑造成一种生命的视野,幸福的体验性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真实。在《日出》中,海子用诗的想象将幸福的时刻和幸福的场景交融在一起,突出了幸福在生命的历程中的视域特征:

日出

——见于一个无比幸福的早晨的日出

在黑暗的尽头

太阳,扶着我站起来

我的身体像一个亲爱的祖国,血液流遍

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

我再也不会否认

我是一个完全的人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

我再也不会否认 天堂和国家的壮丽景色

和她的存在……在黑暗的尽头!

这首诗中,海子依然沿用了对比的手法。这些对比牵涉到基本的生存情境:黑暗和光明,未完成的人和完全的人,肯定和否定,出发点和尽头,个体和群体,站立和匍匐,灰暗背景和壮丽景色,解放和羁绊。一个疑问是,在如此纷杂的交叉对比中,作为生命的视野,幸福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幸福是一种强大的生命的决断能力,以及行动能力。我们必须敢于出发,敢于走到尽头。幸福才会向我们的生命展示它的奇遇性。对人生的道路而言,幸福可以划出一个绝对的界线——在本诗中,“黎明”是一个界限,“黑暗的尽头”也是一个界限,这两者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造就了一个生命的转捩点。过去的我——日出前的我,黑暗中的我,还没有被太阳扶起的我,不完全的我,痛苦的我,深陷于自我否定中的我,突然在壮丽的日出场景中荡然消失了。之所以会消失,是因为新的自我诞生了——“一个完全幸福的人”出现了。这里,海子实际上以幸福主题重演了他的诗歌中的复活母题。换句话说,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彻底的自我改变。幸福关乎到人的新生。诗中呈现的诞生场景,与其说是一种经历,不如说是一种奇遇。由于奇遇的暗示能力,幸福也促成了生命中一种全新的体验。我猜想,曾被萨特的思想吸引的海子,应该很熟悉法国哲学家萨特的一个说法,我们都想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这首诗中的“完全的人”,除了有尼采的“超人”的身影外,还很可能借自萨特。而萨特的说法,正源于他从生命视域的角度对人的形象的一种觉察。按海子的描绘,幸福作为一种生命能力,它不仅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而且可以在根本上改造生命的形象,将我们从生命的残缺拯救到生命的完全。换句话说,一个人在生命的意义上是否完全,和他是否幸福密切相关。

从修辞方式看,海子在《日出》中把幸福置于黑暗和光明的冲突中来展现,反映出他对幸福的重要性的看法。就对生存境遇而言,幸福绝不是一种边缘体验,可有可无,而是一种决定性体验,攸关性命。按诗人的暗示,如果我们否认幸福,或是无法辨认出幸福,那么,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二
《生活才是诗歌》

生活才是诗歌

生活才是诗歌

——灵遁者

关于诗歌总的观点,我就一句话: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关于诗歌具体的社会功能,和其他任何艺术的功能是一样一样的。舞蹈是形体艺术,歌曲是声音艺术,诗歌是文字艺术。

用更实在和根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都吃饱了,穿暖了。该干点别的愉悦或者刺激精神的事情了。

我们写东西,有经历过“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时间会告诉我们,只有真,才是自然流露的。什么技巧,什么形式,统统弱爆了。

而“真”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可能是诗人或者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背景,也可能是时代背景。但是只有“真”。才能扯动我们的心弦,甚至扯出一些我们惊吓的东西。这就是艺术了。

所以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这句话最多是建议吧。从里面你可以看出一丝无奈和坦然。

其实我这么说,是看了90后诗人许志立的两首诗歌才深切想到这句话的。

他在2014年10月1日坠楼身亡。多数认为是自杀。我个人也是赞同的。这是他2014年7月13日的一首诗歌。

《我一生中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

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我一生中的路

还远远没有走完

就要倒在半路上了

类似的困境

以前也不是没有

只是都不像这次

来得这么突然

这么凶猛

一再地挣扎

竟全是徒劳

我比谁都渴望站起来

可是我的腿不答应

我的胃不答应

我全身的骨头都不答应

我只能这样平躺着

在黑暗里一次次地发出

无声的求救信号

再一次次地听到

绝望的回响

2014-7-13

我个人博客中写道:我不建议年轻人去看他的诗歌。但是我得承认他的诗歌很好。不比北岛,余光中,舒婷任何一位诗人差。就表达内心而言,他的表达已经够了。这也是我经常说的,每个人都是诗人。用诗歌打发生活的人,必定是可以沉下来的人。可惜了,许志立,他始终没有明白“我是谁?”“我活着是为什么?” 这些这些问题,也一度,包括现在依然

是我的问题。

所以写了一首《这就是生活》,来告诉自己诗歌是什么,生活是什么。原文如下。 《这就是生活》

在这个连水都匮乏的年代

还可以洗牛奶浴

这就是生活

不要试着去追根溯源

诗歌不是生活

生活才是诗歌

没有面包,诗歌都会被饿哭!

在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谈什么价值,理想之类的东西。还是一个字“真。” 我说了,就表达的而言,许志立不比任何一位知名诗人差。就在于大家都真,真是没有办法去比较的。 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把诗歌当生活的人,注定要被圈起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是一种自我陶醉,这是想通过规避来建立新家园。

不是谁,不是任何艺术家,开始是这样的。许志立也一定不是一开始就绝望的诗人。看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了。

说到绝望,北岛应该算是个代表。经历过那个红色动荡的年代,他的眼神里就能透露出一个诗人的敏感。高中的时候,我就看到他的代表作品《一切》。原文如下: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我相信那个时代的一些诗人,作家是会认同这首诗歌。不然老舍,傅雷,陈梦家,陈琏等人咋会抛弃一切,拥抱死亡呢。

这里值得插一句的是,诗人舒婷也算是经历过那个时代。却对北岛说《这也是一切》。 这也是一切 (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我相信即使1966年某日的凌晨,被打得遍体鳞伤的老舍回家,然而,家人坚拒他进门,要其好好反醒。他看到门上贴着《这也是一切》。还是会独自到太平湖,坐上整整一天,最后步入湖水自尽。不是舒婷的诗歌不美,而是生活更“真”。

舒婷懂的生活的诗歌,却不一定懂得心理学。倒是倘若老舍看到门上贴的是北岛的《一切》,兴许坐在湖边一条,晚上就回去了。知道为什么吗??老舍看了《一切》后,对这个叫北岛的年轻人担忧。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写点什么,一个作家,文人的责任不就是这些吗。自己沉沦,却看不了别人沉沦。这叫同情,但是同情的哲学却远远比同情本身复杂。就像有句话说:“人有时坚强的可怕,人有时脆弱的和草一样。” 一个男人需要保护的对象,譬如一个孩子,譬如一个女人,这样才能坚强。 独自呆在诗歌生活里,往往会脆弱的。

所以我相信大家对于生活才是诗歌,会从心底了有了感觉。活在诗歌,活在歌曲,活在跳舞,活在画里的人,很真,很纯粹,可那却不是生活。

至于西川说生活化语言可能会使诗歌文化,走向垃圾。我个人倒认为西川有点小瞧普通人的语言水平了。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这样的担心我个人没有。 诗人首先是自己的诗人,给自己写诗,这个很重要。

语言驾驭水平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思想深度水平更不是一朝一夕拓展的。诗歌应该也必须是从垃圾走向好看的。但是我希望的是永远不要失去”真“就OK。 只要你的作品是”真“的,那么再差,我也会去看。不要不真而装作真,就会讨人厌。毕竟西川还有一句话是:“凡是太像诗人的人不是诗人。至少不是好诗人。”

亲们,记住哦。诗歌不是生活,生活才是诗歌。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头。这就我写这

些字的原因。

2015年7月11日。

摘自灵遁者个人文集《非线性波动》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三
《表达伤心绝望的句子》

表达伤心绝望的句子

1、打开窗,寒风袭面而来,没有一丝的寒意,因为

心早已冻结成冰。

2、淡淡的墨香里,永远蕴藏着浓浓的情意,我会为

你采下幸福的花朵,放在你的生活里,放在你的生命里,

就这样,静静的走完一生的旅途,带着微笑,带着幸福,

带着无尽的缠绵,不留下任何的无奈和遗憾!

3、孤独的心,独舞在我的指尖,挥墨成泪的眷恋里,难诉衷肠。红尘如梦一样虚幻,梦断成烟,袅絮流年,依轩抚弄时光的影,目光追逐在情感的世界里苦苦挣扎,你如虚幻的无,总让我目不能及,思念涟涟。

4、今夜凭栏独相望,弹指一瞬间,落花逐流水,人去楼已空,抚手读瑶琴,乱了音,调难续,往事成了孤雁,独自飞。

5、冷冷的风际里,你用呼唤的眸光注视着岁月的过往,我蹒跚的心绪行走在你如诗的步伐里,散落了一地的流年光阴。梦里始终有你,生活里始终有你,在文字宣泄的世界里,你的名字依然绚丽。

6、没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孤独,蜷缩在冰冷的床角,然后酒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着,喝到头疼得像快要炸掉,喝到全身麻木,喝到呕吐。然后再尽全力地抱紧自己,那么苍白无力。

7、你的美丽,绽放成这个季节里温暖的太阳,你的微笑,淡化了这个季节里的所有伤感。生命的律动,辗转成沧海桑田里的一粒尘沙,我的手,牵着你的心,走进这个季节的脉搏里。

8、人世浮沉,繁华落尽,一夜凋零,归于尘埃。是哭也罢,是痛也罢,是舍也罢,是不舍也罢,最终你还是走了!

9、生命的脆弱与悲哀,让人感慨可也无奈。拾取这些生命最后的眼泪,让人对生而体味对命而审视。

10、思念漫过记忆的海,烟波蔓延成灾,一生的情,在梦寐的岁月里游离,徘徊。有些爱,注定浮华一梦,转身成尘,曾经执着的爱情,散落天涯,心却,不愿离开。

11、似水流年,碾压了思念的结,从此,我用心和笔写下漫长的等待,描上流年的痕迹,涂上岁月的色彩。苍白的爱情里,看不见浪漫的故事,如梭的光阴里,写不完两情相望的惆怅与无奈。

12、瘫软在地板上,面对着天花板,就好像被困在了冰冷又无法挣脱的牢笼。

13、不要因为孤独,就给自己寻找堕落的借口;不要因为孤独,就不再相信世间的真情;不要因为孤独,就埋葬了最初的梦想。

14、当化成一片没有边际的虚无时,一声轻叹间,可以忘了花开之艳丽,忘了尘世之喧嚣。

15、多少个不知不觉间,哀怨间多了几丝苍老的容颜,可是当扬起眉间遗落的美丽,也是有一种忧伤荡漾于指尖!

16、豁然回首,这些已经变成了旧事,只能在记忆里定格,在那些她的字字句句深爱你的语言里,我如此华丽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17、假如时光倒流,你可否会选择那一丝温柔?假如时光倒流,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假如我不放手,多年以后你可否还记得我?假如……假如……是今生最空虚的痛。

18、漫漫人生路,缘来缘去,有谁会耐心的陪护其走完全程?又有谁肯为红尘中的那一抹忧伤停留?

19、面容平静,心里却揪心的难受,所有的伤都隐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再也不想去触碰…

20、那么美好的季节,却在遗憾中带着一份淡淡的忧伤,在风中浅浅尝,在流年中浅浅散。

21、那种深入骨髓的落寞,伴随丝丝忧伤潜入心底。轻轻盈盈的掉落,犹如掉在结痂的网上,想要拼命挣脱,却越结越紧。

22、徘徊于寂寞的校道,虽然步伐沉重,背影也萧瑟。可是心中充满的淡淡忧虑,丝丝惆怅只因有人生的憧憬,生命的期盼。

23、是不是只有孤独的人才会在每一个喧哗的时候,偷偷伤感过去,悄悄忧郁未来?

24、虽然世事险恶,却总是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需要别人用心去慰籍,并为之倾其所有,我知道我很傻,只是我无力改变自己。

25、抬头仰望深邃的天空,一缕忧伤的情愫悄无声息的从心底蔓延开来,当泛黄的记忆,化作忧伤的思绪。

26、透过双眸,路边的繁华晃动,K房的歌声尽情,跑道的情人追逐,落雨在阵阵的风中破碎,一切都将这个静谧的校园,装点成一个心醉的茫然。

27、我们谁都不会是谁的谁,我知道,这就是现实,我们都无力改变什么,只是心里的忧伤如何能掩饰得住?

28、无论过程多么的繁华,最终还是改变不了不了曲终人散的结局。

29、也许就仅仅因为见惯了孤独,发现孤独也可以悠然,也许收获了太多的忧伤,发现忧伤也可以释怀。

30、夜,是那么的漫长,一抹落寞,死死的缠绕,独守着一窗的清冷,将红颜深深的埋进长长的发丝里,满腹的心事偷偷的寄在隔岸的风景中,折一股忧愁为引煮成一杯清酒,就着这三千丈月光,饮尽这段寂寞悲欢的闲愁。

31、一个人走得久了,就会容易觉得累;漂泊久了,孤独之感极易涌上心潮;失意多了,激情就会被囚禁在狭隘的魂魄里。

32、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梦想,却总被命运轻轻踹上一脚,无奈之际只好原路返回,静守天命遗恨终身。

33、总以为,这爱可以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却不知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34、爱情的路,被铺上思念的痛,文字作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辈子,一生情,望断天涯,独守凄凉。只想一生幸福的融化在你的生命里,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怎奈天不做合,往事散去,碎影纷飞,我和你,陌如天涯,难成双。

35、把往事深情的继续,把美好复制在心底,让记忆的脚步仍然坚定前行,思念的味道,在凄冷的风中飞翔,想念的思绪,在树叶的牵引下轻舞飞扬…

36、不曾忘,蹉跎的光阴里,千回百转,只为生命里那份永恒的瞬间。海誓山盟,只为一次匆匆的擦肩,经年的路,细雨缠绵,期待是另一种丝织的柔情,无怨无悔。

37、喜欢在凌晨听一首有故事的歌,把悲伤捏碎,顺着笔尖滑落,飘逸在文字中。眸里,泪水决了堤,顺着落差该有的幅度,在脸上泛起涟漪。

38、也许是累了,也许是倦了,也许是疲惫了,想借助酒精让自己进入梦境,但却让我在这个不知年月的夜晚兴奋了许多,但却不是快乐,这可能就是寂寞中的寂寞。

39、夜的苍凉我写尽沧桑却写不出心里最深处的那一抹忧伤。

40、一个人,一世界,写下淡淡的诗行,种下思念的种子,等你来,等你来!落幕的爱情,桑田变沧海,尘世中,缘来缘去,暗香拂动,将落花的韵悄悄掩埋。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四
《俞敏洪-诗意的生活》

俞敏洪:诗意的生活2009-9-1 9:50:00 作者: 来源:新东方官方 BLOG 作者: 来源: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 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 们流泪,让我们升华。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 厚的尘埃把我们心中的这块圣地封闭了起来,而远离诗歌的我们变得日渐庸俗:我们为了名誉和地位而勾 心斗角;我们为了权力和利益而蝇营狗苟。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诗歌 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 只要一有机会, 它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 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写诗,或者一定要用特定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人只要心 中怀有诗意,就已经达到了诗的境界;而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 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诗意总是可以找到的:背诵 唐诗、浅唱宋词是一种诗意,抬头望月、低头听风是一种诗意,市井喧嚣、家长里短也是一种诗意。 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在学校里,如果除了每天在教室里听课、在图书馆看书之外,除了匆匆穿行于 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之外,你也有过躺在草坪上看白云飘过的时候,也有过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 边发呆的时候,也有过在黑夜里被教室的灯光所感动的时候,也有过春天看枯草泛绿、秋天叹秋风落叶的 时候,也有过枕靠在床上就着昏暗的床头灯捧着自己心爱的书舍不得放下的时候,那你就已经有了诗意的 生活。在工作中,如果除了天天面对电脑、伏案工作之外,除了朝九晚五奔波忙碌之外,你也有过在办公 桌上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细心养护的时候,也有过抬头眺望夕阳正慢慢地下到山的那一边的时候,也有过轻 轻哼唱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放松心情的时候, 也有过喝上一杯咖啡让自己的想象随着咖啡的芳香一起飘 飞的时候,那你也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而是这样一种能力—身处琐碎的 日常事务却不被日常事务所淹没,总能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做一做白日梦。很多人 陷入世俗事务的纠葛中,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水中一样,除了痛苦的挣扎和绝望什么都没有。而懂 得诗意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中能够悠然自得,既能够和水相融,也能够体会到

搏击大海、 劈波斩浪的快感。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总能够从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美好,找到让自己心灵获得营养的诗意瞬 间。不信?你暂时放下手中枯燥的教科书或繁琐的工作,轻轻闭上眼,侧耳听一下,也许微风正从窗外吹 过,而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风中浅唱低吟…… 诗意的生活也意味着我们要为自己留出一些空白。“留白天地宽”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格言。就像一 幅画得太满的画不会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一样, 充塞着各种世俗事务的生活也不会给人留下太多的诗 意空间。我们需要留白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活得更加从容,才能释放种种压力达到内心安宁的平衡,而只有 内心安宁的人才会拥有欣赏世界上美好事物的眼睛,才能进入诗意的生活状态。《圣经》描述上帝在一开 始创造世界的时候就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表面上看比上帝还会 生活,其实不然。我们常常用这两天的时间更加拼命地学习或工作,拼命地联络或应酬来构建所谓的社会 关系,往往疲惫之感比工作的五天还甚。还记得小时候很喜欢星期天,因为一到星期天我们就可以在原野 上追逐蝴蝶,奔跑撒欢。而现在的孩子害怕周末,因为周末一到,家长安排的无数课外学习和补习在等着 他们,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童年。孩子从小的生活就没有了诗意,长大后除了成为工作狂或厌世者,很 难成为一个从容生活、有诗意的人。 因此,请从这一刻开始,暂时放下手中的学习和工作,关掉电脑和手机,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把脑 子里令人烦恼的世俗事务驱逐出去。然后,再睁开眼看一眼窗外的天空,想象一下城市之外的大地,那里 鲜花正在盛开,河水正在奔流,百鸟正在歌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在等待着你,等你去寻找一种诗意 的生活——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五
《一个人伤心绝望所表达的句子》

伤心绝望的句子

伤心绝望的句子

当你迷失在人群中的时候,只有自己站在原地,不知道去哪里,当站在一个广场的时候,也只有自己明白自己的影子是孤独的,一切的一切,只有自己能体会。

承诺不曾说出来,关系已不再,眼泪还没掉下来,已经忘记了感慨,原来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完美的值得我们用生命坚持。

你说以后要找就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不要对别人太好。可是却总是不禁的想,有所保留的爱还是爱吗? 你用淡去的歌喉留下我心里的忧伤,我的微笑,聚散在来去匆匆的过往里,来也茫然,去也惆怅。 我的思念依偎在这个寒冷的夜里,难以入眠。

我暗自神伤,离开繁华的都市,一个人守侯空虚自其其乐自给自足,过着单调却规律冷清又宁静的生活。

失恋,就像沙漏,而泪水和心痛,是那涓流的沙,每一次思念的翻转,就会引起一次决堤。

生活累,工作累,交朋友累,爱人累,渴望家人,还是累。那么累,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活着。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你的忧伤而风情万种,所以我们应该在忧伤中学会沉默。

人生就是这样,难免有痛,难免有伤,无论我是否曾经抓住抑或远去,那些东西都不可能离我而去,虽然有些事不能回首,有些回忆不能梳理,有些人只能永远埋藏。

不要因为孤独,就给自己寻找堕落的借口;不要因为孤独,就不再相信世间的真情;不要因为孤独,就埋葬了最初的梦想。

当化成一片没有边际的虚无时,一声轻叹间,可以忘了花开之艳丽,忘了尘世之喧嚣。

多少个不知不觉间,哀怨间多了几丝苍老的容颜,可是当扬起眉间遗落的美丽,也是有一种忧伤荡漾于指尖!

豁然回首,这些已经变成了旧事,只能在记忆里定格,在那些她的字字句句深爱你的语言里,我如此

华丽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假如时光倒流,你可否会选择那一丝温柔?假如时光倒流,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假如我不放手,多年以后你可否还记得我?假如……假如……是今生最空虚的痛。

漫漫人生路,缘来缘去,有谁会耐心的陪护其走完全程?又有谁肯为红尘中的那一抹忧伤停留? 面容平静,心里却揪心的难受,所有的伤都隐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再也不想去触碰…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梦想,却总被命运轻轻踹上一脚,无奈之际只好原路返回,静守天命遗恨终身。 总以为,这爱可以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却不知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不能把你留在身边,不是你的过错,而是我的失败。

不是你忘不掉,是你一直都不肯去忘掉。

不停的告诫自己,从此要将你忘记,不再想起这些心痛的事。不停的告诉自己,从此要将你拒绝,所有与你有关的事物。

你的微笑从我的思念里默默滑落,我的呼吸从你的指尖里轻轻滑落,这一份刻骨,这一份柔情,是否会憔悴我们彼此年轻的心?

你不需要说什么,只需要一个手势,我便心碎;你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说两个字,我就死亡。 两个人的恋曲里,两个人的世界中,你只走了一半的旅程,留下的我孤单一个人走,我的痴情,你是否会懂!

寂寞,你可曾想过,我在这里寂寞的想你,寂寞的等,等你不可能的回头,等你褪去年少的轻佻,等你的林花谢了春红,等你惊鸿一撇的瞧见我化做的石桥,等你看清我五百年的日晒风吹,皱纹沟壑。 黑夜让我学会了掩饰忧伤,也让我懂得了沉默。

过去的日子,写满了空洞与荒芜,让我无从下手。那些日子终究是死得不明不白,连祭奠都找不到坟冢。

浮云消瘦了你的风华正茂,一弦冷月,窃笑了冬夜的漫长。我守在浅浅的烛影里,揽一弯朦胧的月影,

月影如诗,诗如你的嫣然掠过我思念你的心海,撩我心帘的是你的美丽,懂我心语的是你的柔情。 多少无奈藏心中,多少惆怅化无言,最后过往都成了心底的伤痕,只有自己知道。

当我举杯祝他们幸福,当我举杯成全他们的悲伤,当我举杯为了自己的眼泪。

你有没有深爱过那样一个人,无论她在哪里,她都在你心里。你有没有深爱过那样一个人,无论你在哪里,她都在你梦里。魂牵梦萦的苦,无时无刻的苦,连绵不绝的苦,不曾间断的苦,爱很最苦。 我就像那个迷途的孩子,在感情这条道路上走了好久好久,总以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方向,就什么都可以可是却在某个血色的黄昏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起那张泛黄的地图丢了,也没了。 我知道,时光很忙,它要忙着把我们变苍老,忙着让孩子们快些长大,还要忙着把人送进坟墓。

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

有你,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也会有心线相连,心灵不再寂寥;有你,即使我身处虚幻的感觉中,我亦无怨无悔;有你,我的心空即使有阴霾的出现,也会因你而烟飞云散;有你,即使你深藏不露,我也会用心搭桥,用爱铺路,终将寻到你的味道。

那么美好的季节,却在遗憾中带着一份淡淡的忧伤,在风中浅浅尝,在流年中浅浅散。

那种深入骨髓的落寞,伴随丝丝忧伤潜入心底。轻轻盈盈的掉落,犹如掉在结痂的网上,想要拼命挣脱,却越结越紧。

徘徊于寂寞的校道,虽然步伐沉重,背影也萧瑟。可是心中充满的淡淡忧虑,丝丝惆怅只因有人生的憧憬,生命的期盼。

是不是只有孤独的人才会在每一个喧哗的时候,偷偷伤感过去,悄悄忧郁未来?

虽然世事险恶,却总是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需要别人用心去慰籍,并为之倾其所有,我知道我很傻,只是我无力改变自己。

抬头仰望深邃的天空,一缕忧伤的情愫悄无声息的从心底蔓延开来,当泛黄的记忆,化作忧伤的思绪。 透过双眸,路边的繁华晃动,K房的歌声尽情,跑道的情人追逐,落雨在阵阵的风中破碎,一切都将这

个静谧的校园,装点成一个心醉的茫然。

我们谁都不会是谁的谁,我知道,这就是现实,我们都无力改变什么,只是心里的忧伤如何能掩饰得住?

无论过程多么的繁华,最终还是改变不了不了曲终人散的结局。

也许就仅仅因为见惯了孤独,发现孤独也可以悠然,也许收获了太多的忧伤,发现忧伤也可以释怀。 夜,是那么的漫长,一抹落寞,死死的缠绕,独守着一窗的清冷,将红颜深深的埋进长长的发丝里,满腹的心事偷偷的寄在隔岸的风景中,折一股忧愁为引煮成一杯清酒,就着这三千丈月光,饮尽这段寂寞悲欢的闲愁。

一个人走得久了,就会容易觉得累;漂泊久了,孤独之感极易涌上心潮;失意多了,激情就会被囚禁在狭隘的魂魄里。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六
《俞敏洪:诗意的生活》

俞敏洪:诗意的生活2009-06-23 18:45:10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汉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升华。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把我们心中的这块圣地封闭了起来,而远离诗歌的我们变得日渐庸俗:我们为了名誉和地位而勾心斗角;我们为了权力和利益而蝇营狗苟。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诗歌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它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写诗,或者一定要用特定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人只要心中怀有诗意,就已经达到了诗的境界;而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诗意总是可以找到的:背诵唐诗、浅唱宋词是一种诗意,抬头望月、低头听风是一种诗意,市井喧嚣、家长里短也是一种诗意。  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在学校里,如果除了每天在教室里听课、在图书馆看书之外,除了匆匆穿行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之外,你也有过躺在草坪上看白云飘过的时候,也有过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发呆的时候,也有过在黑夜里被教室的灯光所感动的时候,也有过春天看枯草泛绿、秋天叹秋风落叶的时候,也有过枕靠在床上就着昏暗的床头灯捧着自己心爱的书舍不得放下的时候,那你就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在工作中,如果除了天天面对电脑、伏案工作之外,除了朝九晚五奔波忙碌之外,你也有过在办公桌上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细心养护的时候,也有过抬头眺望夕阳正慢慢地下到山的那一边的时候,也有过轻轻哼唱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放松心情的时候,也有过喝上一杯咖啡让自己的想象随着咖啡的芳香一起飘飞的时候,那你也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而是这样一种能力—身处琐碎的日常事务却不被日常事务所淹没,总能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做一做白日梦。很多人陷入世俗事务的纠葛中,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水中一样,除了痛苦的挣扎和绝望什么都没有。而懂得诗意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中能够悠然自得,既能够和水相融,也能够体会到搏击大海、劈波斩浪的快感。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总能

够从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美好,找到让自己心灵获得营养的诗意瞬间。不信?你暂时放下手中枯燥的教科书或繁琐的工作,轻轻闭上眼,侧耳听一下,也许微风正从窗外吹过,而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风中浅唱低吟……  诗意的生活也意味着我们要为自己留出一些空白。“留白天地宽”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格言。就像一幅画得太满的画不会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一样,充塞着各种世俗事务的生活也不会给人留下太多的诗意空间。我们需要留白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活得更加从容,才能释放种种压力达到内心安宁的平衡,而只有内心安宁的人才会拥有欣赏世界上美好事物的眼睛,才能进入诗意的生活状态。《圣经》描述上帝在一开始创造世界的时候就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表面上看比上帝还会生活,其实不然。我们常常用这两天的时间更加拼命地学习或工作,拼命地联络或应酬来构建所谓的社会关系,往往疲惫之感比工作的五天还甚。还记得小时候很喜欢星期天,因为一到星期天我们就可以在原野上追逐蝴蝶,奔跑撒欢。而现在的孩子害怕周末,因为周末一到,家长安排的无数课外学习和补习在等着他们,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童年。孩子从小的生活就没有了诗意,长大后除了成为工作狂或厌世者,很难成为一个从容生活、有诗意的人。  因此,请从这一刻开始,暂时放下手中的学习和工作,关掉电脑和手机,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把脑子里令人烦恼的世俗事务驱逐出去。然后,再睁开眼看一眼窗外的天空,想象一下城市之外的大地,那里鲜花正在盛开,河水正在奔流,百鸟正在歌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在等待着你,等你去寻找一种诗意的生活——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俞敏洪:新东方就是一块垫脚石2009-06-21 23:38:59 新东方就是一块垫脚石  ——俞敏洪在“首届新东方留学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节选)新东方有一句话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那儿干”,我就是属于土鳖,包凡一、徐小平就是属于海龟。为什么能干到今天?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土地比较干旱,海龟在土地上爬有时会失去方向,土鳖本来就土,在土中间长,带着一群海龟共同呼吸大洋彼岸的空气,又能够熟悉中国的土地,结合起来可能多做一点事情。  我从来不认为不留学就做不了事情,也从来不认为留学就能做出事情,很多东西是需要结合起来看。我发现,如果把留学和不留学在某种场合能够结合在一起,

能够做出比较不错的事情,新东方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留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它整体来说是推动了中国整个价值体系和文明体系的改革,这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去留学是没有用的,十个人去也没用,一百个人、一百万人去都没用,关键是这些人去了以后还要回来。一个人回来没有用,十个人回来没有用,一百个人回来也没有用,一万个人回来可能有用,如果十万个人回来就有大用了。回来的人潜移默化地把整个世界的价值体系、文化比较,以及思维都带回来。通过这样的交流,它能够使中国的文化中融入很多新鲜的并且充满活力的元素。这些元素光靠读书是读不过来的,光靠你去看国外的媒体也学不过来,必须有人亲自带过来。   为什么说留学岁月呢?留学是一种浸泡,必须把自己泡在里面。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大学里泡,当然是泡他的学识、方法论,泡他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当然也包括了他的价值体系的建设;第二种泡应该是把他泡在社会中间,学生留学完之后应该在社会中间工作以后再回国。因为泡他的社会、泡他的人情、泡他潜在的人文思维模式,这样你再回来,大概能做得比较不错。  另外,留学不是为了学位。现在我们留学比较看重学位,比如去了一年拿了一个学位,回来找工作就比较好找,或者社会地位比较高,这样就比较浅薄。我们留学如果只是为了文凭,到最后肯定会出现一个问题,你会变得浅薄,没有抓住真正的精华,到最后对中国的推动就会起到比较有限的作用。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留学一直以出去做博士生为主。新东方培养了30多万出国考试人群,这一批人就构成了现在回国的留学生的主体。但是,这是不够的,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出去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时候,由于在中国读完大学思路和方法论已经基本固定了,固定以后,他出去再次接受新的思想会有难度;第二,他的语言能力受到限制,因为人到了24、25岁以后,语言如果想达到巅峰状态难度非常大。他们到了国外以后,大多数都是自己做实验,自己做论文,而跟西方的文化和学生的交流工作相当少。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他们尽管学了三年甚至四五年的博士,除了科学领域有些人确实做出了一些成果,但在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做出事情的留学生确实还不算太多。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待了很多年,依然跟中国人群待在一起,这是比较典型的现象。  在2000年以后有了一个改变,这个改变首先是一个不太正常的改变。由于中国高考的难考和

中国名牌大学难考,中国比较有钱的家庭,比较迷信留学,2000—2003年出现了一个现象,中国人归结为留学垃圾。是什么概念呢?家长只要有钱,不管孩子英语水平好不好,就直接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了,送的大部分都是语言学校。中介机构当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语言学校把孩子送过去,语言不过关进了语言学校,进不了国外正规大学去读书,导致孩子最后很失落。没有了人生梦想,最后有点醉生梦死的感觉,出来一大批所谓的留学垃圾。到现在为止留学垃圾还存在,有的在国外,有的在国内,基本上都是没有拿到学位的。当时包括新东方在内做了一个重大的呼吁,这是从2003年开始的,要去就去好大学。所谓好大学不是我们说列出前十位、前二十位的大学,在全世界排名前400位的都是好大学,清华、北大都在其中。  要去好大学需要几个方面的准备,语言能力的准备、学科的准备,高中时不能学习成绩太差,也包括去读本科所做的相应的文化上的准备。这个现象在2003年以后开始了,我们非常可喜地看到现在为止形成一种潮流。据统计,今年大概有7万左右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到世界各个国家留学,大部分都是进中国教育部承认的大学。到美国去的学生大概也有了2万左右,现在还没有官方统计数字。至少从新东方的统计数据来看,大多数都去了美国前一百位的大学,这就意味着都进了真正能够学到知识、学到思想、学到文化的大学。  这个转向恰恰是中国留学的意义所在。我认为中国的未来需要这样的人才,既懂得中国文化、又懂得西方文化,既精通中国语言、又精通西方语言,这就一定是在高中情况下才能发生。一个孩子在一个国家读完高中,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非常熟悉,尽管不一定深入。对文化的深入必须是大学毕业以后,真正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才能感受,但是他毕竟已经奠定一个终身的基础。在出去读四年大学,如果再读三年研究生,然后再工作两到三年,对留学所在地的文化和语言的了解就变成了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在本科出国留学的学生身上得到了融合。我在1999年就把我的朋友的孩子送出去读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现在发现他们跟西方人打交道一点障碍也没有,理解中国也一点障碍都没有。在中国工作,在西方工作,把两边的人弄起来一起工作,他们简直如鱼得水。这是从工作角度,不从中国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现在本科出去留学也成了一个确实是我认为非常正确的发展趋向。  中国的发展和改革,以及中国整个提升,都是来自于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

人讲究润物细无声,中国任何急剧的改变,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甚至企业体制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谁都能感受得到的。润物需要雨,润物细无声的雨来自什么地方呢?这个雨就是一代一代的中国留学生。这些人加起来会由一百万变成三百万,变成五百万,他们潜移默化改变着中国的各个领域。而这种改变一定是良性的,而且肯定不是暴力的,也肯定不是突然性的,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新东方存在的意义。新东方其实什么都不是,它就是一块垫脚石。当大家想跨这条河的时候,因为河太宽,一步跨不过去,我们在河里放一块石头,垫一下脚就过去了,就到达彼岸,当然你还要回来。新东方存在的意义是通过语言教学,把这些人先渡到彼岸,有了悟性以后再渡回此岸。新东方有一句话“出国留学的桥梁,归国创业的彩虹”,这是徐小平同志的口号,后来变成了新东方的口号,这也是新东方的使命所在,把更多的人送出去,把更多的孩子引回来,让中国从思想方面、价值体系方面、体制方面、科学技术方面都得到不断改善。我也始终相信中国处在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因为我自己对文化是没有研究,对文明没有研究,但至少从我粗浅的历史知识来看,中国现在处在既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继美国的现代文明,继中国唐朝文明以后的第五代文明繁荣时代。为什么?它有几个这几个文明共同的特征。  第一就是心胸开放、价值体系开放、没有任何成见的开放。古罗马、古希腊连神都开放,什么神都行。到了美国以后,对所有移民都开放,不管是哪个国家移过来都行。据说中国唐朝当时有一个统计数据,说当时定居在唐朝首都长安的外国人是30万人,当时在唐朝大小机构做官的外国人居然达到了近3万人。这是很奇怪的一个数字。连李白也是出生在外国,最后移到中国来。  大家稍微看一下中国现在这个时代是不是这样一个状况,我们既没有宗教的成见,也没有价值观的成见,尽管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但是政府却允许我们接纳别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所以,我常常说,你现在看美国,我觉得美国就有麻烦。因为我在美国专门试过,我问十个美国人中国是怎么回事,九个美国人说不清楚,中国的国家主席是谁,说不清楚。你问十个中国人美国怎么样,十个基本上都能说清楚,八九不离十,基本上没去过都能说清楚。也就意味着中国人现在迎接世界各种潮流的倾向比美国要更加积极,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就是符合了第一个要素。  第二个要素是什么呢?第二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七
《诗两首》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八
《徐志摩诗《生活》赏析》

徐志摩诗《生活》赏析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

五月二十九日

①写于1928年5月29日,

初载1929年5月10日《新月》

月刊第2卷和3号,署名志摩,

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

诗评:

好的诗都是用真诚和生命写就的。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是悲剧性的, 或苦难的人生经历或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美不仅是作家艰苦劳动的结果,也 是以作者在生活中的坎坷、甚至牺牲为代价的。《生活》可以说是这样的作品。

《生活》是一曲“行路难”。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诗人在全诗一开始便以蓄 愤已久的态度点题“生活”。作者避免了形象化的直观性的话语,直接采

用感情色彩非 常明显而强烈的形容词对“生活”的特征进行揭示,足见诗人对“生活”的不满甚至仇 恨。社会本来应该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现在却被剥夺了各种美好的方面, 简化成也就是丑化为“一条甬道”。不仅狭窄,而且阴沉、黑暗,一点光明和希望都没 有,更甚者是它还象“毒蛇似的蜿蜒”曲折、险恶、恐惧。

然而更可悲的是人无法逃避这种“生活”。生活总是个人的具体经历,人只要活着, 就必须过“生活”;现在“生活”成了“一条甬道”,人便无可选择地被扶持在这条绝 望线中经受痛苦绝望的煎熬:“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前方”是什么呢?诗人写 道:“手扪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几句诗仍 然扣着“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这一总的意象,但是却把“甬道”中的感受具体化了。 在这条甬道中没有温情、正直、关怀,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扶壁而行,感受到的是 冷壁和冷壁上的粘潮;这里没有空气,没有出路,没有自主的权利,象在妖魔的脏腑内 令人窒息,并有时刻被妖魔消化掉的危险;这里没有光明,一切丑恶在这里滋生、繁衍, 美好和生命与黑暗无缘,而丑恶总是与黑暗结伴而行。对人的摧残,身体上的重荷与艰 难还是其次的,气氛的恐怖以及信仰的毁灭、前途的绝望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人的精神; 最后两句诗正揭示了这种痛苦的人生经验:“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 什么愿望?”

这首诗很短,却极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得以实现与诗人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 抒情视角有直接关系。在本诗中,诗人把“生活”比喻成“甬道”,然后以这一意象为 出发点,把各种丰富的人生经验浓缩为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陷入”——“挣扎”: ——“消灭”揭示着主体不断的努力;而“毒蛇”、“冷壁”、“妖魔”、“天光”等 等意象则是具体揭示“甬道”的特征,这些意象独立看并无更深的意义,但在“生活” 如“甬道”这一大背景下组合起来,强化了“生活”的否定性性质。诗虽小,却如七宝 楼台,层层叠叠,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美的艺术世界。

我们应该突破语义层,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和痛苦的诗人心心相印。 面对生活的种种丑恶与黑暗,诗人拒绝了同流合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其中挣扎; 挣扎就是抗争,挣扎需要力量和勇气,而面对强大的不讲完善与美的对手的挣扎命中注 定是要失败的,因此,这种挣扎除了需要与对手抗争的力量和勇气之外,还必须面对来 自自己精神世界的对前途的绝望的挑战;这正如深夜在长河中行船,要想战胜各种激流 险滩,首要的是航行者心中要有一片光明和期待。这首诗正是诗人直面惨淡的人生时对 经验世界与人生的反省,是对生活真谛的追问。然而诗人自我追问的结论却是不仅对世 界,而且对自己既定追求的绝望,这样产生影响的不是发现了世界的丑恶,而是发现了 自己生活的无意义,于是诗人在最后才说:“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 什么愿望?”最可悲的就是这样的结局:个人主动放弃生活。放弃的痛苦当然从反面却 证着对生活的热烈期待,但这种对生活的最热烈的挚爱却导致对生活的根本否定,生命 的逻辑真是不可思议。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最好剖析还是诗人自己的话:“人的最大悲剧 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你自己:骗不到底的时候,

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 (《自剖》)这首诗的好处不在于对社会的批判;作为心灵的艺术,其感人之处在于它 昭示了生命的艰难、选择的艰难。 徐志摩是一位飘然来又飘然去的诗人(《再别康桥》),似乎潇洒浪漫,实际上他承受着太多的心灵重荷。在这首诗中,他对生活和人生给予了否定性的评价,事实上他并没有抛弃生活,而命运却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诗人的诗久经风雨却还活着,它用艺术的美好启示我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九
《徐志摩诗《生活》赏析》

徐志摩诗《生活》赏析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

五月二十九日

①写于1928年5月29日,

初载1929年5月10日《新月》

月刊第2卷和3号,署名志摩,

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

诗评:

好的诗都是用真诚和生命写就的。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是悲剧性的, 或苦难的人生经历或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美不仅是作家艰苦劳动的结果,也 是以作者在生活中的坎坷、甚至牺牲为代价的。《生活》可以说是这样的作品。

《生活》是一曲“行路难”。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诗人在全诗一开始便以蓄 愤已久的态度点题“生活”。作者避免了形象化的直观性的话语,直

接采用感情色彩非 常明显而强烈的形容词对“生活”的特征进行揭示,足见诗人对“生活”的不满甚至仇 恨。社会本来应该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现在却被剥夺了各种美好的方面, 简化成也就是丑化为“一条甬道”。不仅狭窄,而且阴沉、黑暗,一点光明和希望都没 有,更甚者是它还象“毒蛇似的蜿蜒”曲折、险恶、恐惧。

然而更可悲的是人无法逃避这种“生活”。生活总是个人的具体经历,人只要活着, 就必须过“生活”;现在“生活”成了“一条甬道”,人便无可选择地被扶持在这条绝 望线中经受痛苦绝望的煎熬:“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前方”是什么呢?诗人写 道:“手扪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几句诗仍 然扣着“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这一总的意象,但是却把“甬道”中的感受具体化了。 在这条甬道中没有温情、正直、关怀,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扶壁而行,感受到的是 冷壁和冷壁上的粘潮;这里没有空气,没有出路,没有自主的权利,象在妖魔的脏腑内 令人窒息,并有时刻被妖魔消化掉的危险;这里没有光明,一切丑恶在这里滋生、繁衍, 美好和生命与黑暗无缘,而丑恶总是与黑暗结伴而行。对人的摧残,身体上的重荷与艰 难还是其次的,气氛的恐怖以及信仰的毁灭、前途的绝望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人的精神; 最后两句诗正揭示了这种痛苦的人生经验:“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 什么愿望?”

这首诗很短,却极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得以实现与诗人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 抒情视角有直接关系。在本诗中,诗人把“生活”比喻成“甬道”,然后以这一意象为 出发点,把各种丰富的人生经验浓缩为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陷入”——“挣扎”: ——“消灭”揭示着主体不断的努力;而“毒蛇”、“冷壁”、“妖魔”、“天光”等 等意象则是具体揭示“甬道”的特征,这些意象独立看并无更深的意义,但在“生活” 如“甬道”这一大背景下组合起来,强化了“生活”的否定性性质。诗虽小,却如七宝 楼台,层层叠叠,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美的艺术世界。

我们应该突破语义层,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和痛苦的诗人心心相印。 面对生活的种种丑恶与黑暗,诗人拒绝了同流合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其中挣扎; 挣扎就是抗争,挣扎需要力量和勇气,而面对强大的不讲完善与美的对手的挣扎命中注 定是要失败的,因此,这种挣扎除了需要与对手抗争的力量和勇气之外,还必须面对来 自自己精神世界的对前途的绝望的挑战;这正如深夜在长河中行船,要想战胜各种激流 险滩,首要的是航行者心中要有一片光明和期待。这首诗正是诗人直面惨淡的人生时对 经验世界与人生的反省,是对生活真谛的追问。然而诗人自我追问的结论却是不仅对世 界,而且对自己既定追求的绝望,这样产生影响的不是发现了世界的丑恶,而是发现了 自己生活的无意义,于是诗人在最后才说:“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 什么愿望?”最可悲的就是这样的结局:个人主动放弃生活。放弃的痛苦当然从反面却 证着对生活的热烈期待,但这种对生活的最热烈的挚爱却导致对生活的根本否定,生命 的逻辑真是不可思议。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最好剖析还是诗人自己的话:“人的最大悲剧 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你自己:骗不到底的时

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 (《自剖》)这首诗的好处不在于对社会

的批判;作为心灵的艺术,其感人之处在于它 昭示了生命的艰难、选择的艰难。 徐志摩是一位飘然来又飘然去的诗人(《再别康桥》),似乎潇洒浪漫,实际上他承受着太多的心灵重荷。在这首诗中,他对生活和人生给予了否定性的评价,事实上他并没有抛弃生活,而命运却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诗人的诗久经风雨却还活着,它用艺术的美好启示我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吴怀东)

生活绝望的诗句篇十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相关热词搜索:对生活绝望的诗句 绝望的诗句 伤心绝望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活绝望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活绝望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37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