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秋思的诗

秋思的诗

2016-11-02 09:21: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秋思的诗(共7篇)秋思(诗歌)秋 思孟 杨我站在秋的肩头思考一个关于田园的古老问题也许风还在吹也许沙还在迷阳光炙烤下的大唐古道上不见了飞鸟的翱翔听不到驼铃的声响库木塔格的山民们绕沙漠之山而居戈壁深处的田园躲藏在云朵落下的模糊影子里用脚掌吮吸天山女神送来的雪水滋养这一片土地回望风沙中没落的村庄我听到了木卡姆苍茫的绝音传...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秋思的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秋思(诗歌)
秋思的诗 第一篇

秋 思孟 杨我站在秋的肩头思考一个关于田园的古老问题也许风还在吹也许沙还在迷阳光炙烤下的大唐古道上不见了飞鸟的翱翔听不到驼铃的声响库木塔格的山民们绕沙漠之山而居戈壁深处的田园躲藏在云朵落下的模糊影子里用脚掌吮吸天山女神送来的雪水滋养这一片土地回望风沙中没落的村庄我听到了木卡姆苍茫的绝音传说中的楼兰部落用传唱告诉我迁徙的悲怆一个谷地荒芜一个田园繁荣又在飞沙中消失我站在赤亭古道试图眺望库木塔格横隔于西的大海路风沙却迷了我的眼睛蒙眼俯身在一处古墓群里询问这方土地上的先民从何而来而今囷居的人们到底坚守什么可先民不语静躺祖先的大地也依旧无声无声的土地却在演绎着有声的故事风在吹沙在迷云在飘阳光炙烤热浪滔滔这不是也许在沙漠的边沿谷底收获的季节到来炊烟依旧升起我去刨开一片泥土试图种下一腔心思可汗水流过双颊和着尘土让沧桑滴落心怀(2012年8月14日新疆鄯善)

诗词阅读 秋思
秋思的诗 第二篇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8分)

秋思【秋思的诗】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秋思的诗】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天净沙 〃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2分)从体裁看,《秋思》是 ,《天净沙 〃 秋思》是 。

2.(2分)《天净沙 〃 秋思》描写了 的景色,从中寄寓了 的感情。

3.(4分)秋风无形,但《秋思》中诗人却说“洛阳城里见秋风”,请对“见”字加以赏析。(50字左右)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8分)

咏怀

[晋]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秋思的诗】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秋思的诗】

1.(2分)在古代“八荒”指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等。

2.(3分)从格律角度分析,这首五言古诗与五言律诗有哪些相似点与区别?

3.(3分)《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请结合诗中“壮士”形象的赏析,具体阐释阮籍的“济世志”。

古诗——秋思
秋思的诗 第三篇

《秋思》唐.张籍

【秋思的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古诗
秋思的诗 第四篇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秋思古诗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思古诗。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古诗秋思的诗意_秋思阅读答案_作者张籍
秋思的诗 第五篇

<秋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张籍。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言]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秋思的诗意_秋思阅读答案_作者张籍。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注释]
⑴家:一作“归”。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⑵行人:指送信的人。
⑶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翻译]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 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古诗秋思的诗意_秋思阅读答案_作者张籍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杜牧的诗全集
秋思的诗 第六篇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诗全集

3、<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诗全集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8、<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遥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9、<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0、<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1、<遣怀>

道泰时还泰,时来命不来。
何当离城市,高卧博山隈。

12、<送友人>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13、<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4、<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5、<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6、<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17、<雨中作>

贱子本幽慵,多为隽贤侮。
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
一褐拥秋寒,小窗侵竹坞。
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罂古。
酣酣天地宽,恍恍嵇刘伍。
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
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18、<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

19、<春思>

岂君心的的,嗟我泪涓涓。
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
自是求佳梦,何须讶昼眠?

20、<九日>

金英繁乱拂阑香,明府辞官酒满缸。
还有玉楼轻薄女,笑他寒燕一双双。

岑参的诗
秋思的诗 第七篇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岑参的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的诗

3、<秋思>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4、<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5、<和贾舍人早朝>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6、<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
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仑东。
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
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
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平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
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四月犹自寒,天山雪蒙蒙。
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

7、<失题>

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8、<送王着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9、<送祁乐归河东>

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
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
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
床头苍梧云,帘下天台松。
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
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
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
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
新月河上出,清光满关中。
置酒灞亭别,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时,为谢五老翁。

10、<范公丛竹歌>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11、<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
送君一去天外忆。

12、<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着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13、<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14、<登总持阁>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15、<暮秋山行>

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16、<精卫>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17、<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18、<渔父>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19、<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20、<感遇>

五花骢马七香车,云是平阳帝子家。
凤凰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汉家鲁元君不闻,今作城西一古坟。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相关热词搜索:天净沙秋思的诗 关于秋思的诗配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秋思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秋思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164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