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借月抒怀诗

借月抒怀诗

2016-10-09 11:08: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借月抒怀诗(共7篇)借月抒怀的诗借月抒怀的诗月夜作者:汉汉漆黑月色的阳光本应是温暖啊!你灼热的目光竟是——如此喜爱月亮一定知道作者:酷歌月亮一定知道,蝴蝶黑夜中的舞蹈,无法与萤火虫争光,黑夜屏蔽了所有的目光,残存着一种希望,翩翩…继续着优雅。月亮一定知道,溪水的心跳,无法与大海比声高,黑夜屏蔽了繁华喧闹,歌声幽幽地洗涤...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借月抒怀诗》,希望能帮助到你。

借月抒怀的诗
借月抒怀诗 第一篇

借月抒怀的诗

月夜

作者:汉汉

漆黑

月色的阳光

本应是温暖啊!

你灼热的目光

竟是——

如此喜爱

月亮一定知道

作者:酷歌

月亮一定知道,

蝴蝶黑夜中的舞蹈,

无法与萤火虫争光,

黑夜屏蔽了所有的目光,

残存着一种希望,

翩翩…

继续着优雅。

月亮一定知道,

溪水的心跳,

无法与大海比声高,

黑夜屏蔽了繁华喧闹,

歌声幽幽地洗涤了忧伤,

淙淙…

继续着欢畅。

月亮一定知道,

花儿徘徊在发间,

实现了它的理想,

梦里错肩残留的发香,

回味着幻想,

看着你卸妆,

徘徊…

继续着守望。

月亮一定知道,

千纸鹤的快乐,

为谁在风中摇晃,

手指的触碰,

惊起了涟漪无数,

摇曳…

继续着对手指的渴望。

妆台前的姑娘,

为谁卸妆?

镌取水氛的月亮

作者:河豚

镌取水氛的月亮在梦里嚎哭

夜要下雨啦

我遁着门外跑

鞋跑丢了来不急穿

道路上留下一弯尘土

哪里才是我停靠的湾

我无法决断面对苍茫

几乎我一无是处对着

边门外的风喊

风觉醒了月亮梦来了

一个长长的眼镜蛇

爬过门槛就往我的

屋里钻

习惯了对着月亮诉说

作者:玲珑闲看月

眼里的红尘凄艳,独自咽下三分。 胸中栖息的日月打磨得散发出宁静。 一字一句间,知己难酬。

放纵心绪,写尽十万烽烟。

这种干脆今生不想改变。

赁什么就要素洁清凉独怜?

叹息,枉然。

用破这颗心也承担。

刻意不提,到底瞒不过自己。

一阵阵难受,只能书写世外的清平。 这文字的寂寞,我还能逗留多久? 平和,习惯了对着月亮诉说。

月亮

作者:李剑平

月色多么好,月色在钟声里浸泡 高悬的风,吹动月亮的芒

光是一种情愫,在爱情的大地沦落 月亮到来,仿佛青春的女子

情窦初开。河水流动的声音

打动隐秘的星,星光如梦

梦中的桂枝伸展,神秘又摇曳

月光下的大海,黑夜里的美人

万倾波涛之上,聆听琴声

传情又歌唱,飞翔的海鸟穿越水的丛林 水草飘香,月色逗留沙滩

松软的沙粒,细数月亮的伤痕

这是光的聚会,这是诗人的想像 月光下,石头向着智慧行走

月光下,狮子在春天里幽会

仲夏月夜

作者:沙漠里的小雨 风来自温柔的沙滩 打破一面镜子

有千万个月亮

海水抚摸着

月亮的脸

一只海螺吹起

冲锋的号角

占领一艘载满

月光的船

向着温馨的港湾 前进,前进

摇篮的小曲儿透过窗 被夜莺偷听

一声声笛曼

加重了脚旁小狗的鼾声 匀称的,细微的 在孩子的嘴角飞扬 荡着月半弯

亲着云绵绵

敞开着的窗

借月抒怀的诗句,岂能愁见轮台月
借月抒怀诗 第二篇

篇一:借月抒怀的诗句

借月

抒怀的诗句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二十

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

思月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知君惯

【借月抒怀诗】

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

月何曾是两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峨眉山

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

愁。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篇二:2013届高三9月10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

2013

届高三9月10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1.(2013届湖北黄

石部分中学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1)分析第一句所

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历

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届山东北

镇中学第三次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

春秋时隐士,七十

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

西。

(1)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第三联)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情感丰

富,请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届 山东

兖州 入学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① 送韩十

四江东觐省

杜甫

②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

春秋时隐士,七十

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

西。

(1)请从表达技巧

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情感丰

富,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

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

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1)岑参与 齐名,是盛唐 诗派的代表。

(2)对本诗分析不

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本诗化一般送别

诗的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开拓了送别诗新的意境。。

b.“岂能”故作反

问,暗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

c.作者越过一般送

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

d.这首诗熔叙事、

抒情、议论于一炉,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

(3)分析画线句在

本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届山东青

岛二中10月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

【借月抒怀诗】

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

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

【借月抒怀诗】

①颔联是被人传诵

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

答:

②“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

6.(2013届山东 滨州10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

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

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怀诗】

(2) 请结合全诗

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届湖南省

衡阳市八中 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

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

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接水,水

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

物描写在全词中有

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届福建省

四地六校 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

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

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②。

【注】①见宿:留

下住宿。②蔡家亲:表亲。典出《晋书》,羊祜是蔡邕的外孙,蔡邕之

孙蔡袭与羊祜是姑

表兄弟。

(1)此诗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认为全诗

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

分析其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3届江苏

南京市 9月 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中一、二句

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客路青山外,行

舟绿水前。

b.水尽天不尽,人

在天尽头。

c.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d.平芜尽处是春山,【借月抒怀诗】

行人更在春山外。【借月抒怀诗】

(2)结合全诗,概

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三、四两

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3届湖南省重点中学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

借月抒情的诗句
借月抒怀诗 第三篇

借月抒情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句 ? 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2、昔本人往矣,杨柳依依;今本人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 ? ?

借月抒怀的诗句
借月抒怀诗 第四篇

1、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借月抒怀的诗句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借月抒怀的诗句

11、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3、客散青天月,14、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15、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6、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8、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19、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20、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2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4、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

25、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26、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
借月抒怀诗 第五篇

1、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4、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

5、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6、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7、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9、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10、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李白

11、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

12、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3、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14、明月不归沉碧海,15、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20、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4、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25、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2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27、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2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32、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33、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34、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3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36、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把酒问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借月抒怀诗 第六篇

<把酒问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译文]
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问一问。人想攀登明月难啊难,月亮却老跟着人走。月亮如飞天明镜每天都照耀红色宫殿,云雾散尽,月亮皎洁的青辉流满天空与大地。每天都看到月亮从海中升起,也看到她每天从云间山后消失。春去秋来,月亮上的白兔总在那里捣药,月宫里的嫦娥与谁作邻居。现在的人有谁见过古时的月?但是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人。古人和现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样,[鉴赏]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柳絮・无风才到地翻译赏析_作者雍裕之
借月抒怀诗 第七篇

<柳絮·无风才到地>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雍裕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鉴赏]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柳絮・无风才到地翻译赏析_作者雍裕之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诗的第三句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柳絮・无风才到地翻译赏析_作者雍裕之。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表,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似乎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飞到自己的头上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借月抒怀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写几句借月抒怀的诗 古人写诗常常借月抒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借月抒怀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借月抒怀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7606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