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悲秋的诗句

关于悲秋的诗句

2016-09-30 17:47: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悲秋的诗句(共5篇)古代悲秋与颂秋的诗句古代悲秋与颂秋的诗句1、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主要抒发自己落拓无偶的悲愁和不平,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肃杀的秋景与悲怆的心境融为一体,...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悲秋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古代悲秋与颂秋的诗句
关于悲秋的诗句 第一篇

古代悲秋与颂秋的诗句

1、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主要抒发自己落拓无偶的悲愁和不平,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肃杀的秋景与悲怆的心境融为一体,宋玉因此被称为"悲秋之祖","悲秋"也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3、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4、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5、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6、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关于悲秋的诗句】

8、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0、唐李白《赠庐司户》: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11、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2、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3、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4、唐钱起《题苏公林亭》: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15、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6、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7、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8、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9、南唐李琼《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20、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关于悲秋的诗句】

21、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2、宋寇准《书河上亭壁》: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23、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4、宋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5、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26、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27、宋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8、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29、宋辛弃疾《昭君怨》: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30、宋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31、元白朴《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32、元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伤春悲秋古诗词集锦
关于悲秋的诗句 第二篇

伤春悲秋专题:【关于悲秋的诗句】

伤春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关于悲秋的诗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关于悲秋的诗句】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 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悲秋
关于悲秋的诗句 第三篇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悲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源远流长,从上古时代的民歌民谣到中古的七言辞令,无不显示出中国诗歌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而秋这一特殊的意象,在中国诗歌体系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其中又以悲秋最甚,可见秋,这一独特的载体在我国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自上古开始,秋这一意象便在口头歌谣中传唱,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隋唐五代、及至宋元清。皆未衰落,前后近3000多年里,秋被赋予了无数的情感,而这其中又以悲秋至极!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无不将秋景淋漓刻画,无不将悲情显露无疑。为何自古谈秋色变,见秋皆悲呢?我想,那可能是因为人的一生,无论长短顺逆,总离不开“悲欢离合”四个字,处于中国文学地位巅峰的诗词歌赋,是最能表达人间悲欢之情的。究其原因,固然和诗人们出色的艺术造诣不无关系。但是,他们自身性情敏感、遭遇坎坷、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最感人的作品,其所蕴含的感情,无不源自诗人亲身体验,发自诗人内心深处。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所要进行的事业必须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所以时间的紧迫感让人感到了生命的短暂与面对时间流逝的无措。秋,预示着人人畏惧而不可避免的衰亡,预示着瞬息即逝的时间的过往,其引起人们对生命莫名的惶恐。正是因为人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这一时间性极强的生命推移的过程与四季的盛衰相合,才更加觉得生命短暂的可怕。遇秋而生的悲情实际上是欲利用有限的生命有所作为而生命受阻不的其用的结果。

悲秋作为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极重要的主题,承载了重大而又丰富的内涵,悲秋成为文学母体是与士人心态有着极其特殊的联系的。

悲,作为一种普遍的情感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诗词中,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悲秋之作更是以鲜明的色彩、隽永的韵味表现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崇高之美。

作为悲秋的开山鼻祖宋玉在他的《九辩》中这样开篇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个“悲”字引出了中国历代文人与秋的不解之缘。《九辨》中包含了深刻的宇宙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在悲怨之后,诗人仍抱有希望,“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要擦干眼泪去唱歌,壮气可嘉,全诗的结束依赖浪漫主义的想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 放游志乎云中”。但是宋玉把现实的不平转化为超越现实的生命自由,达到人心灵与自然的和谐,这充分显示的诗人的乐观精神。既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个体与造化的鲜明对比,升华到了悲而不伤,悲而犹状的境地,也把悲秋的意蕴强化了。

汉武帝的《秋风辞》也抒发了生命短暂的强烈情怀。“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 时深秋, 风起云飞, 草木黄落, 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 饮宴中流,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开篇“秋风起”,“白云飞”展现的壮美景象, 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基调。白云的飞扬, 草木的黄落, 大雁的南归, 这幅色彩斑斓, 动感十足的秋日美景, 壮阔而不苍凉, 为后文之感叹生命作了铺垫。接着的“兰秀”与“菊芳”两个意象为秋日的萧飒平添了生命的意趣与无限生机。更引发出汉武帝对“佳人”的深切怀想。“香草、美人以喻君子”, 在屈原《离骚》之后, 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意蕴丰富、托喻深远的独特意象。武帝刘彻是雄才大略,积极有为的君主, 这里的“佳人”寄托着他对贤能之士的牵挂, 对大汉伟业的追求; 而泛舟汾河, 中流扬波, 箫鼓齐鸣, 棹歌高唱, 棹工们劈波斩浪, 击楫奋进的情景, 则进一步抒写了驾驭风涛, 积极进取的情怀。“欢乐极兮哀情多”既是诗的转折也是诗人自我的警示, 接着发出的“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感叹, 却并非对人

生易老的无奈的悲鸣,而是激励自己, 也是激励世人, 少壮及时, 努力奋进, 不要虚度光阴, 落得老来空叹“奈何”! 境界悲而能壮。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后来曹操的《短歌行》, 其开头“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表面上看, 似嫌悲凉, 而接着“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等句便使作品的笔调突转, 由悲转为面对贤士而来的欢喜, 使其境界也是悲而有壮, 最后以“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作结, 更超越了一般的壮怀激烈。展示出总揽寰宇、容纳万物的政治家情怀。中国古代诗人, 对景生悲几乎无人写悲观绝望, 而多是因悲生壮, 由悲转壮, 因感慨生命短暂而激发内在活力。即便在极为不利的处境中, 也从不放弃理想与追求。

除了对生命和志向的悲秋,将思念家乡的重任赋予秋的身上也是其中的重头戏,宋代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便是清秋之中抒发思念家乡、羁旅失意的苦闷心情的佳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无一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 倚阑杆处, 正恁凝愁!

从“奉旨填词”到飘泊游宦的柳永是专擅羁旅行役的高手。词人倚阑“登高临远”想眺望故乡, 而故乡太远, 爱而不得见, 闯入眼帘的却是更加引起乡思的凄凉秋景。开篇用一个“对”字领起, 勾画出一幅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 “秋”由于暮雨而清, 使阴冷的画面有种明朗之感。“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清代刘体仁《七颂堂词译》中称此句“即敕勒之歌也” 眼前的景色苍茫辽阔, 境界高远雄浑与内心深沉的情感相应,使此诗有着深深的悲凉的壮美。面对暮秋时节,花叶凋零, 美好的时光付诸滚滚东流之水, 古人常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高蟾《秋日北固晚望》 ”何事满江惆怅水, 年年无语向东流”就是此意, 长江水无语亦无情, 借此作者为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喟然长叹。上篇以情景的暗喻结尾引出下篇的倚阑凝愁,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感叹自己多年来在外漂泊, 自问是为何事而不能归乡? 问句加重了作者四顾茫然的心态, “归思”与“淹留”之间的矛盾, 点明了作者有着难言之隐。他的《戚氏》中便说出了原因“未名未禄, 绮陌红楼, 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从中可见一斑。

当你悠闲的漫步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长廊中,你便会发现古代悲秋诗句有着崇高的地位。由于对秋的独特的感悟,使中国古代诗词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从而常常触景生情,在诗歌中表达内心的愤慨,悲壮,等一系列的艺术美,令后人产生了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2012级 动画五班 葛小乐

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关于悲秋的诗句 第四篇

1、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秋风辞>

5、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6、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8、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秋日>

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4、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1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9、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2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2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4、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2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2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2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2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陶潜

3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1、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3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33、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35、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36、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37、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3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9、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九辩>

40、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4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42、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4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44、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45、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46、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47、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48、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49、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0、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描写家乡的诗句
关于悲秋的诗句 第五篇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描写家乡的诗句。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人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江南好>

7、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描写家乡的诗句。——薛道衡<人日思归>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10、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11、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4、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15、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1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0、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

2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25、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2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悲秋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伤春悲秋的诗句 描写悲秋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悲秋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悲秋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650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