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诗中四季

诗中四季

2016-06-12 12:15: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诗中四季(共5篇)诗中四季诗中四季诗犹一股清泉,浇灌你的心灵;诗犹一幅油画,使生活多彩多姿;诗犹如一床棉被,温暖你的心房。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是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它带我畅游,领略四季的风景。春迈开轻盈的脚步,走进春的世界,我感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和谐...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诗中四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诗中四季》
诗中四季 第一篇

诗中四季

诗犹一股清泉,浇灌你的心灵;诗犹一幅油画,使生活多彩多姿;诗犹如一床棉被,温暖你的心房。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是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它带我畅游,领略四季的风景。

迈开轻盈的脚步,走进春的世界,我感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和谐,尽情领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勃勃生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 在那春的天地里,是他诗,让我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知了的叫声渐渐奏起了一曲动听的乐章,那偶尔掠过的微风,稻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声,一片丰收的喜悦,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情景。池塘里微波荡漾,荷花绽放,让我又一次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鲜艳美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楚楚动人。

在那夏的童话里,是他诗,教我体验夏的多姿。

秋风萧瑟中你看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景象;拾起一片枫叶,又想起了杜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动人。听到鸡鸣之声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看到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撒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在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体会着行人羁旅的幽思。

在那秋的怀抱里,是他诗,让我感到了秋的萧条冷落。

一片片大如席的雪花从天空飘落,若洒盐,如柳絮,大地静悄悄的,让我领会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沉寂,体会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美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气势。

在那冬天的诗歌里,是他诗,让我发现冬的壮美。

在诗的世界里,我如一只彩蝶,翩跹起舞;如一只野鹤,在秋日高洁的蓝天里无所羁绊;在这书的世界,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缩影。我乐意徜徉其中,永不止步。

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初二:冷鹏

《七上三单元古诗词中的四季》
诗中四季 第二篇

课外阅读咏春古诗(百家讲坛)

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生活中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人们喜爱春天,喜爱春风、春雨,喜爱春山、春水,喜爱春花、春草??古往今来,人同此情,因此在历代诗人、特别是唐宋诗人的笔下,留下无数赞美春天的诗篇,这些诗篇,引起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和共鸣。我想在这里举一些唐宋诗歌中最脍炙人口的咏春小诗,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为了讲述的方便,我想按照春天的发展顺序,即:初春——又称孟春、盛春——又称仲春、暮春——又称季春的大致顺序,来作一个走马观花式的巡礼。

一、咏初春诗。

咏初春的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状态,我想用两个字概括,这就是“惊喜”。初春之际,对物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诗人们,惊喜地发现大自然中最新引起变化的是杨柳:南朝诗人黄昶诗曰:“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和萧记室春日有所思》)唐代诗人李白诗曰:“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中行乐词八首》)杜甫诗亦曰:“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春的信息被柳条漏泄出来了。另外,宋代诗人张耒诗曰:“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春日》)这里的“偷”字很形象,是说春天悄悄地、暗暗地从柳条上回来了。

当然,歌颂初春的诗歌当中最有名的还要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写得非常精采!柳干像碧玉妆成,柳条像丝绦垂下,而那一排排整齐、鲜嫩、透亮的绿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是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一样剪裁出来的。把春风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比拟为是剪刀精心剪裁出来的,可谓是想落天外。

这首诗好在两点:一是层次非常清楚,从柳干写到柳条,再写到柳叶。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歌咏的是绿柳,但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因为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如清人江湜《彦冲画柳燕》题画诗所写:“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枝相形容。”这首诗歌咏的是初春的绿柳,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一切的美好,都是春风带来的。

宋人曾巩也有一首七言绝句,题目也是《咏柳》,但这两首《咏柳》诗所体现的意趣,却迥然不同。曾巩的《咏柳》诗曰: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那乱七八糟的柳条还没有改变最初的鹅黄色,倚仗着东风便疯狂的飘舞起来。妄想用柳絮把太阳和月亮遮蔽起来,请你不要得意太早,当秋风一起、清霜一降的时候,你就会黄叶飘零。这首诗不是用热烈的情感去体验春天到来的喜悦,而是将诗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某种哲理,通过杨柳的形象表露出来。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刻画的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所以,我们如果将这首诗跟贺知章的那首诗比较一下,便可以看到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色:

唐诗的特色是重情趣,唐代诗人多用一种热烈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给人以感染;而宋诗的特色是注重理趣,将某种哲理通过物化外露的形式体现出来,给人启迪。所以有人说读唐诗如饮美酒,让人热烈兴奋;读宋诗如品名茗,令人回味无穷。当然,唐诗中也有充满议论和哲理的诗歌,比如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句都是议论,但是议论得好,是千古绝唱。宋诗中也有充满情趣的,比如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确实是不减唐音。如果说贺知章的《咏柳》是一诗双咏,借歌咏绿柳以歌颂春风的话,那么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也是一诗双咏,借歌咏绿草以歌颂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中四季】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一句用酥油来形容初春细雨对大地的滋润,取喻用常得奇。第二句写经细雨滋润的刚刚萌芽的春草,远望有淡淡的绿色,近看则草色又消失得难以寻觅。这一句体物甚微,一般人不易觉察,更不易道出。诚所谓人人意中皆有,而人人笔下皆无。初春的蒙蒙细雨,初生的茸茸春草,被诗人描绘得生机盎然。以春雨衬春草,以春草显春雨,亦可谓相得益彰。宋人黄庭坚《春近》诗亦云:“年华以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也是说春色最先从草头上归来。

描写初春的诗句,还有一些写得非常好,比如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写道:“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大酺》)又如宋代诗人汪藻写道:“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春日》)花看半开,最有情趣;酒喝微醉,最得佳境。

另外,唐代诗人刘方平还从虫声中听到春天到来的脚步声,他的一首七绝写道:“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率窗纱。”这首诗也写得非常好,诗人从春虫的鸣叫声中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写过一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也是咏初春的一首为人传诵的小诗。

二、咏盛春诗

初春的诗歌我想跟大家一起欣赏到这里。下面我们讲咏盛春的诗歌。咏盛春的诗歌在情感色彩方面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这就是“兴奋”。如果说初春给人以惊喜,那么盛春则给人以兴奋。 盛春时节,浩浩春风,蒙蒙春雨,融融春水,一起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春色一起涌向大地。唐代诗人韩翝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宋代朱熹写道:“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蓬蓬勃勃的春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诗人们驰骋才情的最好时机。唐代诗人白居易写江南春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宋代词人宋祁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化静为动,将争奇斗艳盛开枝头的红杏拟人化,写活了;一时广为流传,以致于人们称尚书宋祁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清人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激赏这一个“闹”字:“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堪称“诗眼”。这里顺便说一下,同学们以后写诗锤炼字句的时候,名词、实词不要锤炼,主要锤炼动词、虚词、形容词。

这里想说一下红杏,这是盛春里非常有代表性的花。红杏,逗出了诗人们多少可爱的佳句:比如唐代诗人吴融写过“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前行人正独愁。”(《途中见杏花》)以探出墙头开得正火红的红杏,反衬出孤游在外的旅人的愁苦情怀。后来宋代诗人陆游引用原句入诗曰:“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以一片绿柳反衬和烘托红杏之红艳。

当然,写红杏的诗歌当中写得最为脍炙人口的还要数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小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后面这两句中,首先“关”用得非常传神,仿佛园中贮满了春色;而春色不愿意被人们关在小小的院落中,所以竭力地挣脱院墙的束缚,推出“一枝红杏”,来显示满园浓浓春色。这里实写了“一枝红杏”,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虚写了满园春色。并以“一枝红杏”,写尽了满园春色。其次,“出墙来”比前人的“出墙头”要生动得多。“墙头”是一个静止的事物,“出墙头”只是写红杏在春光里长出了墙头;而“出墙来”的一个“来”字,将杏花拟人化,杏花仿佛是一个天真的少女,不愿受束缚而玩皮地将头伸出墙头以外。

这两句不仅写景生动,而且后来人们给这两句赋予一种哲理和情趣。人们通常用这两句诗比喻或形容生活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或事物;形容那种冲破了某种阻隔、或经过一番努力,而终于脱颖而出、赫然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情状,说成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里我想附带介绍一下清朝有一个女子叫骆绮兰,她写过一首七言绝句,诗题如同诗序一样,曰:《三月四日,过云根山馆时,畹乡夫人归宁,见千叶桃盛开,题壁一绝》,“过”就是拜访;“归宁”就是回娘家,古代女子出嫁后,如果娘家有人带回去探亲,就叫做“归宁”。 诗人看到满园千叶桃盛开,一片火红,可是主人却不在家,十分惋惜,便在院墙上题写了如下这首小诗:

寂寂园林日未斜, 一庭红影上窗纱。

主人难免花枝笑, 如此春色不在家。

我曾有感于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大好春光里仍然坐在图书馆里面孜孜不倦地读书,我一方面为他们勤奋读书感到赞叹,另一方面也为他们辜负了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为此我写了一首诗:“不疑春风遍天涯,姹紫嫣红满京华。书生难免花枝笑,如此春色却在家。”后来我看到宋人朱熹写过一首诗,可以说是先得我心。朱熹《出山道中口占》诗写道:“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我得古人怀抱,幸甚至哉! 在盛春里最好的节日就是清明,古往今来描写清明的诗歌数不胜数;像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一首《约客》诗写道:“清明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写得非常好,以动写静,写出了朋友不来的寂寞。清明诗总是与雨联在一起,如宋人沈与求《清明日晚晴》诗曰:“细风吹雨湿清明”,清明总是湿渌渌的。 当然,歌咏清明的诗歌当中最脍炙人口的还是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四季】

这首诗歌写得非常好。第一句中的“纷纷”才是春雨,正像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像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这个雨看不见,不知不觉中却把衣服湿透了。宋代释志南《绝句》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些都体现了春雨和春风的特色。

第二句中的“断魂”,指感情特别强烈;或极度悲伤,或极度高兴,这里一般解释为悲伤。行人在外适逢清明,“清明无客不思家”(明代高启诗);加之纷纷春雨,绵绵无尽,心情无疑更加凄凉孤寂。想避雨、亦想消愁,于是便想找一个小酒馆小饮几杯。

第三、四句写诗人“借问”,牧童不用言语,只用一个手势作答,更富有形象性。全诗就像

一幅《清明春雨图》,素朴淡雅;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春意。近人周汝昌先生曾分析说这首诗说好就好在“遥”字;认为“遥”字,不能理解为杏花村离这里路程非常遥远,而是说那酒帘隐约在红杏梢头随风飘动,时隐时现。若真的还距离太遥远,就难以引起人们的艺术联想;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结句戛然而止,“遥指”后的情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余韵邈然。

我认为这首诗里“遥”字固佳,但全诗中点睛传神之笔,还在于“牧童”这个意象选取得好。这个意象跟整个画面和整个情韵和谐一致,水乳交融。牧童,乡村中放牛的小孩子,这是春天的原野上最常见到的一幕:牧童横笛牛背,悠然自得。天真无邪的牧童,与纯朴无华的大自然浑然一体,确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纯朴的牧童,融入了纯朴的大自然,美好的童心和美好的春光交融在一起,这真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 关于“牧童”我想给同学们选三首唐宋诗歌:

唐代诗人栖蟾《牧童》诗写道:“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沐在春风里,浴在春雨中,牛自由骑,山任我行,笛随意吹;何等天然、自然,何等怡然、超然!

唐代诗人吕严《牧童》诗写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放牛一天,回来后饱餐一顿,累了,在明月朗照下不脱蓑衣便酣然睡去。无忧无虑,天真无瑕。

宋代诗人雷震《村晚》诗写道:“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侵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无腔,不求合调、也不知合调;信口吹,无拘无束,随意吹。一切都适意、任情而已。从这些诗中看,牧童是多么可爱!

后世有人曾经说杜牧这个诗歌写得好是好,但不怎么精练,这首七言绝句可以改成五言绝句:“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如果说前三句还差强人意的话,那么最后一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的。最后一句中去掉了“牧童”,整个诗歌就索然无味、黯然失色了。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把“牧童遥指杏花村”改成“书生遥指杏花村”,太书卷气;如果改成“老人遥指杏花村”,太沉闷;如果改成“红袖遥指杏花村”,太香艳;只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好。

三、咏暮春诗

咏暮春的诗歌中的感情色彩,我们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惋惜”。春天虽然很美好,但任何美好的事物总是要过去的、总是要消逝的,这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悲哀。暮春三月,春将归去,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惋惜和依恋之情,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弥漫在整个暮春诗中。人们不愿意春归,春天也不愿意归去。所以韩愈写过一首《晚春》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将草树人格化,前两句说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回去了,所以“百般红紫斗芳菲”,抓住春天剩余的时光更好地开放,想最后展示一下自身的美。写的是花草,表达的却是人不愿意春归去的心情。但是,春天毕竟要归去,春花毕竟还是要凋谢;花开花落,无可奈何,所以唐代诗人李贺写了一首《南园》诗: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于东风不用媒。

诗人描写像美女腮颊一样美丽娇艳的红红白白的花朵,终于嫣香零落。一般的诗词都是以花来形容美女,象“如花似玉”之类,诗人在这里一反时习,用美女来比喻花,把花落比作是女子出嫁,嫁的对象是东风,而且是自由恋爱,不用媒妁。这可以说是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

宋代欧阳修也写过一首《丰乐亭游春》诗: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诗写的也是暮春时节,游人踏青,一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还不肯归去,流连忘返,如痴如醉;似乎执意挽留,决不肯将春天放走。

暮春时节,绿肥红瘦,咏落花的诗歌很多:比五代李后主有一首《浪淘沙》词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词人秦观《千秋岁》词曰:“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宋张耒《雨后游朱园》诗曰:“东风不惜残桃李,吹着春愁处处飞。”咏落花的诗歌中,唐宋诗人还有构思非常巧妙的,即对春风一方面赞扬,一方面批评。宋无名氏有一首诗写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南宋词人刘克庄也写过一首《卜算子》词: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枝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词的上片说花开得像蝴蝶的翅膀一样,薄而美,点点红花非常小巧;如果说大自然不爱惜春光,也不是,你看造物主造出了如此多姿多彩、千般巧妙的花朵。下片说早上还见到枝头繁花似锦,晚上再看枝头已经只剩下星星点点;如果说大自然果然爱惜花的话,也不是,你看美好的花儿又被雨洗风吹了。这首词把人们矛盾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表达的还是怜春惜春的心情。 是啊,花谢花飞,红消香断,让人惋惜,令人伤神;然而正如近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所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谢落了,落下的花朵与春泥融合到一起,继续为花贡献力量。

在歌咏暮春的诗歌当中,我非常喜欢清代一首小诗,作者是翁格,诗的题目是《暮春》: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不要埋怨春归去得早,花儿只剩下几点红。只要花根还在,那么,“岁岁有春风”,等到明年春风再起的时候,又会是繁花满枝。 是的,自然界不会永远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道路上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所以,当你的人生中碰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举步维艰的时候,当你的人生中碰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困难重重的时候,当你的人生中碰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不要急流勇退!要相信,冬天后面不是秋!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所以,最后我送两句话给在座的朋友们:

【诗中四季】

“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描写四季的古诗》
诗中四季 第三篇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诗中四季】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夏 夏景

[明] 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闻蝉

[唐] 耒 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夏日六言 [宋] 陆 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山亭夏日 [唐] 高 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秋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秋歌》【唐】李白

【诗中四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关于四季的古诗》
诗中四季 第四篇

一、关于春季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四季的古诗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4、<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关于四季的古诗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忆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似火,山寺月中听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关于夏季的古诗

1、<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三、关于秋季的古诗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3、<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4、<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6、<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秋日>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8、<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0、<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关于冬季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4、<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6、<观雪>

宋·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7、<雪望>

清·洪升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8、<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9、<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1、<除夜有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2、<青松>

当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描写四季花的诗句》
诗中四季 第五篇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3、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描写四季花的诗句。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4、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5、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6、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7、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写四季花的诗句

9、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12、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13、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14、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1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诗中四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四季的诗 四季诗大全
  • 1、有关四季的诗.(2016-03-06)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诗中四季”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诗中四季"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5874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