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登山打油诗

登山打油诗

2016-05-30 10:57: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登山打油诗(共4篇)历史上著名的打油诗李白“戏杜甫诗”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司马光的“登山诗”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苏东坡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注:这首诗表面上是为孩儿而写,而且其期...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登山打油诗》,希望能帮助到你。

《历史上著名的打油诗》
登山打油诗 第一篇

李白“戏杜甫诗”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司马光的“登山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苏东坡的“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这首诗表面上是为孩儿而写,而且其期待明显地有悖于常情,却抒发满腔激愤,讽刺了当时“愚且鲁”的公卿,鞭挞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苏东坡的“竹笋焖肉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欧阳修的猜谜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注: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杨万里的“早餐诗”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注: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就一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唐伯虎的“除夕诗”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注: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人生打油诗》
登山打油诗 第二篇

?

人生打油诗

一、在学校

爸爸妈妈出钱,

要让孩子拔尖;

幼儿园里开启蒙,

正规受教十六年。

儿成龙,女成凤,

多少愿望盼实现。

学校要成绩,

老师有压力,

书包越来越沉重,

作业写完十一点。

大小考试数不清,

好坏全凭分数线。

我想去种田,

一家老少很生气;

我想当工人,

人人笑我没出息。

“书中自有黄金屋,

【登山打油诗】

书中自有颜如玉。”

要做人上人,

乖乖把书念。

二、找工作

证书有一堆,

简历凑两页,

场场招聘去投档,

活人当展览。

相貌欠佳形自惭,

更愁单位设门槛;

爹妈一生小百姓,

亲友都是平民帮。

通天坦途无门路,

世道从来都炎凉。

龙生龙,凤生凤,【登山打油诗】

鼠辈儿女打地洞。

不敢奢望好职位,

只求找个吃饭碗。

抠门当老板,

薪酬难高攀,

【登山打油诗】

学历专业变空谈,

只望能上班。

莘莘学子自悲鸣,

天之骄子成滥觞。

三、谈恋爱

雄鸡叫,年纪到,

看见姑娘心会跳。

男有意,女生情,

青春年华真美妙。

花前月下酿甜蜜,

湖畔柳荫诉鹊桥。

相偎相依亲不够,

话语未竟恨天晓。

挽胳膊,抱细腰,

街头巷尾显招摇。

逛卖场,进饭馆,

人间烟火需钱钞。

“有钱我就嫁给你!”

没钱莫要粘花草。

人欲横流满尘世,

【登山打油诗】

爱情悠然变饭勺。

锣对鼓、钹对铙,

汉武金屋送阿娇。

文人墨客最可笑,

硬说男女有情操。

四、办喜事

适龄男人,

追到一个女人;

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登山打油诗】

男欢女爱,海誓山盟,

情人眼里好配对,

你情我愿欲共眠,

为解相思苦,

准备要结婚。【登山打油诗】

双方大人,会晤见面,

择吉选日,颌首姻缘。

打扮新房,购买嫁妆,

添置行头,登记体检,

接亲花车,请客酒宴,

四处张罗,论价谈钱。

无能去俗套,

婚照拍三天。

婚礼举行很热烈,

彩纸鞭炮响连连。

喜娘耍嘴皮,

亲友乐颠颠,

可怜一对新人,

就像木偶任人牵;

会叔伯,认六姨,

鞠躬行礼把头点。

最恶要数同龄人,

不依不饶不罢休;

逗新娘,戏新郎,

嘴对嘴,脸对脸,

节目一出又一出,

洞房起哄大表演。

《打油诗是怎么形成的》
登山打油诗 第三篇

秦汉时期出现“打油诗”:陈胜吴广所作内涵犀利 随着8月11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64岁的四川诗人周啸天及其获奖“打油诗”《将进茶》一时间引来一片众说纷纭。有不少网友质疑“鲁奖”的公信力,称“方方啊方方,挡住了柳忠秧,没挡住周啸天!”甚至有人翻出周啸天的旧作,如写邓稼先的“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罗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苏玩博戏。”写翁帆杨振宁订婚的“二八翁娘八二翁,怜才重色此心同。女萝久有缠绵意,枯木始无浸润功。白首如新秋露冷,青山依旧夕阳红。观词恨不嫁坡髯,万古灵犀往往通。”更有人戏言:像“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这样浅薄无味的“打油诗”都能得奖,难道“鲁奖”新增加了一个“打油奖”?!那么,何谓打油诗?打油诗究竟始于何时? 唐代是否真有“张打油”其人?

打油诗,在《辞海》上的解释是“诗体的一种。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饤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张打油(唐代人)《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见明杨慎《升庵外集》)此类诗句所用都是俚语,通俗易懂,且多诙谐,有时暗含饥嘲,后人称这类诗歌为‘打油诗’。”

从打油诗的这段定义不难看出,《辞海》是以北宋初年钱易编撰的《南部新书》为依据的,《南部新书》是一部笔记小说,内容驳杂,绝大部分来源于唐代的小说、正史或杂史、杂传等。书中提及的胡饤饺、张打油二人,相传是中唐时期的一对诗友,有一年冬天,二人在望江亭里饮酒,忽见外面大雪纷飞,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张打油遂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了那首“咏雪诗”。

张打油吟完最后一句“白狗身上肿”,胡饤饺已乐得前仰后合,他赞道:“张兄的咏雪诗独树一帜,也可看作是一则猜‘雪’的诗谜。弟不揣冒昧,也作一首,请指教。”诗曰: 漫天坠,

扑地飞,

白占许多好田地,

冻杀黎民都是你,

什么祥瑞不祥瑞!

张打油一听也连连叫好:“胡兄的咏雪诗谜作得也不赖呀!我再吟一首,请兄试猜。”说着又吟诵起来:

此花自古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地开;

近看无枝又无叶,

不知何处长出来?

两位诗友兴致越来越高,胡饤饺以诗猜诗,随即也跟着吟道:

天地玉世界,

满天散飞花。

远岸飘柳絮,

前村压梅花。

青竹凝玉树,

万枝变琼枒。

窗含远山白,

落鬓添华发。

张打油和胡饤饺望着漫天飞雪,你来我往、一唱一和,虽为“咏雪诗”,但字里行间不见一个“雪”字,却都句句扣“雪”,被后人视为“雪诗”经典。

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诗歌最为繁荣的鼎盛时期,涌现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较之当时的名家名篇名句,张打油和胡饤饺这种用语直白俚俗,不拘平仄的通俗诗自然属于“非主流”,但由于其起源于民间,词句简洁文风质朴,讽喻调侃趣味横生,此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并索性借张打油之名将这类诗冠以“打油诗”的称谓。

秦汉时期已有“打油诗”?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钱易的《南部新书》毕竟是一部笔记小说,唐代并无胡饤饺和张打油其人,在盛唐几乎全民皆能吟诗的时代,“张打油”或许只是民间无数“草根诗人”的代表而已。为什么取名“张打油”? 打油二字,亦可谓之“一打” “二油”:因为“油”作为表象,手法上强调突出的是油腔滑调、俚俗通俗、诙谐幽默的特色;“打”则是根本,是内涵,插科打诨的要义恰恰是讥讽揶揄、针砭时弊、鞭挞昏庸。而张姓的由来或许是缘于张乃大姓之一,姓张名打油更说明其代表着民间诗人。

可是,如果以俚语俗话入诗为特点,不讲平仄对仗,描写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像是顺口溜的诗被称为打油诗,那么,将其起始年代说成唐代未免过于绝对。因为从中国的诗歌史来看,秦汉时期已不乏这类特色鲜明的诗。比如,秦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就留下过一首名曰《咏石塔》的打油诗:

远看石塔黑乎乎,

上面细来下面粗;

有朝一日翻过来,

下面细来上面粗。

这首“咏石塔”不可谓不直白,白得近乎白描一般;不可谓不通俗,俗得就像说生活中的大白话,但观全诗,却内涵犀利,含沙射影,那种慷慨悲壮之情和扭转乾坤之志尤其令人感慨和震撼。

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辞赋家东方朔,也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据传,汉武帝时每年都要给大臣们分肉,一年夏天,又值分肉,可分肉官迟迟不来。东方朔便自己割下一块肉,扬长而去。汉武帝得知此事后责备他“鲁蒙”。东方朔急忙请罪:

东方东方,你太鲁莽,

肉还没分,怎能领赏?

拔剑割肉,举止豪爽,

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

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东方朔随口而吟的“打油诗”,看似自省自责,实乃开脱解嘲,但因其嘲讽滑稽,妙趣横生,汉武帝听罢立即转怒为喜,不仅免了东方朔的罪责,还又赏赐了他一些肉。

历史上有几位“张打油”?

现在史学界比较倾向的观点是,“张打油”是中唐时期的民间诗人,除了宋代钱易所撰写的《南部新书》可以为证外,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也记载有张打油和打油诗的故事。可是,从不少史书上记载的张打油及其打油诗的逸闻轶事来看,所谓“张打油”又并非同一个人。比如,如今很多文章中都提及的一段流传很广的“张打油”创出打油诗牌子的轶事,据考多源于明代才子李开先所著《一笑散》。在《一笑散》中,录有“打油诗”名字的由来,张打油的轶事也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冬日大雪天,汴之行省掾一参知政事去祭奠宗祠,忽然看到有人在墙上题了首诗,黑乎乎一大片,诗是这样的: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参政一见大怒:“‘何人大胆,敢污吾壁?’ 左右以张打油对。簇拥至前,答以:‘某虽不才,素颇知诗,岂至如此乱道?如不信,试别命一题如何?’”

当时南阳被围,请禁兵出救,张打油以其为题,吟道:

天兵百万下南阳。

参政曰:“有气概!壁上定非汝作。”急令成下三句。张打油接着云:

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爷的哭爷,

哭娘的哭娘。

张打油“依然前作腔范。参政大笑而舍之。以是远迩闻名,诗词但涉俗鄙者,谓之‘张打油语’。”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为元代周德清所作。如果从这段逸闻推断,张打油的生活年代应为元代,如果再从张打油乃“汴之行省掾一参知政事”属下的一名小“办事员”推断,这位“张打油”应为元代河南开封人氏。

皇帝也写“打油诗”?

由于打油诗简单明了,大多为即兴之作,用不着讲究平平仄仄,也没必要挖空心思遣词造句,因此上至皇帝下到黎民,都喜欢用打油诗来直抒胸臆。民间流传的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写“祝寿”打油诗的段子,尤其令人捧腹。

一次,有位官员请纪晓岚为母亲写诗祝寿,纪晓岚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这位官员禁不住面色铁青,气从心来。纪晓岚不慌不忙续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官员遂转怒为喜,连叹精妙。谁知纪晓岚又大笔一挥:养儿偏惯去为贼。此官又气又恼,当即昏厥在地。家人一阵手忙脚乱赶紧将他弄醒,纪晓岚才又不紧不慢地提起笔来,写就最后一句:偷来蟠桃敬母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个老粗,但在他登基称帝时居然诗兴大发,吟诵了一首名曰《金鸡报晓》的打油诗: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

扫退残星与晓月。

这首诗听上去虽有点另类、可笑,但却反映出新皇帝对新一天的期盼和欣喜之情,其豪迈与大气磅礴令在场大臣们无不惊叹叫绝。

《赞美秋天的诗句》
登山打油诗 第四篇

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赞美秋天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8、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0、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赞美秋天的诗句

1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1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3、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14、出门未免流年叹,1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16、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17、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18、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20、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21、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22、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23、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24、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25、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26、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2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登山打油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登山突遇惊险打油诗 打油诗大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登山打油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登山打油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368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