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写分离的诗句

写分离的诗句

2016-05-05 10:09: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写分离的诗句(共5篇)写离别的诗词 (到处拼接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南...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写分离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写离别的诗词 (到处拼接的)
写分离的诗句(一)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别 董 大

高适

【写分离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具体解释。。。。。。。。。。。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浥,湿润的意思。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 对“白水”,“北郭”对“东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首联即写成

工丽的对仗。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班马”是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少现环境的冷清,反衬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写分离的诗句】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南浦就和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诗句,江淹《别赋》中也有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句子。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景衬情。“凄凄”渲染别情,“袅袅”倍添秋意。前者写内心凄凉愁苦,后者写秋景黯淡萧瑟。秋风萧萧,木叶飘零,秋风愈紧,别意愈与浓。此时此景,怎不叫人倍增离愁。

而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 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以上几首诗都通过生动地细节描写,来抒写对离人眷恋不舍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动作、心理传情,或以语言、声音达意。描写形象传神,离情真挚感人。

【写分离的诗句】

二: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别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工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跟你离别的意绪呀!”不直说,立刻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

近邻一般。”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唐人送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留恋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作。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曛,,曛黄,指夕阳西沉时景色。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似有壮士啸响于耳侧。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如一轮灿阳喷薄而出,情感炽热,让人荡气回肠。恰如诗家所谓“为壮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三: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附: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四: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写分离的诗句】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陶渊明《咏荆轲》)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诗句中用“已”和“犹”两个虚词,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音节舒缓,读来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五: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这首送别诗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诗作写告别故乡,而非送别朋友,并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意境高远。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出蜀过荆门山,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出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船行甚急,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 “随”字化静

写离别的诗词 (到处拼接的)
写分离的诗句(二)

海文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教育学

基础模拟题

说明:

1. 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本试卷共分四个部分: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各学科和知识点的分布与正式考研试卷相同。 3. 本试卷为闭卷、笔试试卷。

4. 选择题的答案请填入题后的“选择题答题纸”内。【写分离的诗句】

一、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

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于(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 战国后期,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教育文献是(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3、下列哪种学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 A.生物起源说 B.生活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在教育史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普鲁士 5、现代学制中的双轨制,主要以( )为典型。

A.欧洲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6、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7、1985年,( )明确规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8、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看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该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经济学家( ) A.布鲁纳 B.舒尔茨 C.杜威 D.凯恩斯 9、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0、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都以加德纳提出的( )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A.多元智力理论 B.智力三元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1、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12、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倍尔 1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4、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 )为中心。 A.经验 B.活动 C.儿童 D.社会 15、教学是( )

A.学生学的活动

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教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6、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

A.礼乐教育 B.军事教育 C.文化知识教育 D.科学知识教育 18、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 )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9、明代书院在宋元基础上又具有了新的职能,即( )

A.藏书 B.供祀 C.育才 D.议政

20、1904年公布的( )是我国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在全国颁布并推行的现代学制。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2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0年

22、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思想的学者是( ) A. 严复 B.王国维 C.梁启超 D.蔡元培

23、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24、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是( ) A. 智者派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5、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26、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最早出现在(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27、创办“快乐之家”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

A.弗吉里奥 B.维多里诺 C.格里诺 D.卡斯底格朗 28、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 古典教育 B.人文主义 C.贵族性 D.世俗性 29、《教育漫话》的作者是( )

A.培根 B.洛克 C.杜威 D.赫胥黎 30、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大学是1694年建立的( )

A.哈勒大学 B.柏林大学 C.波恩大学 D.慕尼黑大学 31、1916年出版的( ),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A.《我的教育信条》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 D.《人的问题》

32、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被称为“教学机器之父”。 A.华生 B.托尔曼 C.加涅 D.斯金纳 33、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34、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 ) A.学生的智力开发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

35、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柯尔伯格 D.罗杰斯

36、提出“认知发现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奥苏贝尔 D.布鲁纳

37、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理论,他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 成败经验 B.自我强化 C.自我监督 D.结果期待

38、适当过渡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渡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 A. 130% B.140% C.150% D.160%

39、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练习 B.学习 C.强化 D.巩固

40、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 )提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埃森克 D.柯尔伯格 41、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概念是( )

A.冯特 B.梅伊曼 C.赖伊 D.杜威 42、根据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教育调查可分为( ) A.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B. 普遍调查和个案调查

C.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

D.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43、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 A.教育实验观察 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 D.教育现场观察

44、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现象与客观事实、研究课题、方法和技术 B.研究课题、科学理论、研究手段

C.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D.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研究成果【写分离的诗句】

45、历史上最早运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苏霍姆林斯基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时代,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了。 47、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协调发展的过程。

48、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5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

51、简述科举制与学校的关系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52、简述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53、简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 54、简述教育研究中选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试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56、试分析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有人说:“教育先行就是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试评论此观点。 Ⅱ、分析下列材料并加以评论:

一项意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试验研究,开出了一节“找圆心”的数学观摩课。执教老师先让每个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圆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利用圆形物品在纸上画圆,并让学生把画好的圆剪下来。这样,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了一个不知道圆心的圆纸片。怎样找圆心呢?老师用投影仪提示:“将手中的圆对折,展开,换个方向,再对折,两条折痕的交叉点就是圆心。”学生按提示操作,果然找到圆心。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46、答:这种说法有片面性。(1)建构主义是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图式是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2)结构主义认为,结构是一个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这个转换体系作为体系(相对于其各成分的性质而言)含有一些规律。结构应该是可以形式化(或公式化)的。各种结构都有自己的整体性,被构成的这些整体性的特质是由于它们的组成规律而得来的,规律从性质上来说就是起结构作用的,结构能自己调整。活的有机体,在种种其他体系之间同时既是一个物理化学体系,又是主体活动的源泉。依此形成了基于结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符合我们对未来要培养“学会学习”及富有探索精神与创造力的人才的要求,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成为建立21世纪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支柱。

(3)建构主义和结构主义相互联系,并存在一定的不同,但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我们都有启发意义,无所谓过时的问题。虽然当今时代比较强调建构主义的利用价值,但也并非完全抛弃结构主义。因此,不能说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时代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了。

47、答:正确。(1)德育过程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收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离别的诗句
写分离的诗句(三)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离别的诗句

教师招聘网整理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古诗中描述离别的句子

1.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

描写离别的诗句
写分离的诗句(四)

1、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2、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描写离别的诗句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离别的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1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2、谁言寸草心,1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1、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朋友离别的诗句
写分离的诗句(五)

1、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朋友离别的诗句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离别的诗句

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10、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白玉一杯酒,1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7、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0、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2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5、悲莫悲兮生别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写分离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分离的诗句 面临分离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分离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分离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924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