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2016-04-07 09:09: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共4篇)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福建版)(第01期) Word版含解析一.(2014届福建长乐二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登快阁①[宋]黄庭坚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③...

篇一:《2014届高三名校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福建版)(第01期) Word版含解析》

一.(2014届福建长乐二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

(6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案】

二.(2014届福建德化一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分)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三、(2014届福建福州市高三上期末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3分)

四.(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

(6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情

景并茂地表现出来?(3分)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2.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

五. (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

样的人生理想。(3分)

篇二:《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福建版)(第01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一.(2014届福建长乐二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④③②①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案】

二.(2014届福建德化一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

早行 陈与义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分)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三、(2014届福建福州市高三上期末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3分)

四.(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情景并茂地表现出

来?(3分)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2.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

五. (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①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

六. (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

【注释】①当:作为。②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

1.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2分)

②①

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

句简析。(4分)

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

篇三:《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

一.《长歌行》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解释下列词语

1.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2.衰(shuāi):衰老,衰败。

3.焜(kūn)黄:枯黄。 4.华(huā):通“花” 。 5.徒(tú):白白的。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比喻人的青春年华。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副词,时常。 恐:动词,担心。 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担心。 焜黄:枯黄,形容草木颜色衰败的样子。 华:同“花”。衰:衰败。

我经常担心秋天到来,树叶儿枯黄而飘落,百草凋零衰亡。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比喻人年老体衰。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向东。 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什么。 时:名词,时候。 复:副词,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 归: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时间飞逝。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可译为“空,白白地”。伤悲:悲伤。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劝导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不要虚度光阴之情。

1.诗中描写时光一去不复返的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诗中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4.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5.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 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表现这一主旨的诗句或名言?

人寿几何?逝如朝露。时不重至,华不再阳。

——陆机《短歌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二.《野望》

王绩【jì】(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诗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王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写作背景

选自《东皋子集》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孤独的感受和与世俗不合的落寞情怀。

解释下列词语

1.薄暮(bó):黄昏 2.徙倚(xíyǐ):徘徊 3.落晖(huī):落日

4.犊(dú):小牛 5.怀:回忆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暮色苍茫中,我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萧瑟的树林已染上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挥鞭驱赶着牛群步向村舍,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正高高兴兴的返回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们相互望着却并不相识,我独自吟着《采薇》,想起了古代隐居的古人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不详,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晚泊浔阳望庐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写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1.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雁南度:大雁南飞。

树叶飘落,大雁向南方飞去,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

2.颔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xiāng)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遥隔:指乡思遥隔云端。

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3.颈联: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天际:天边。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

4.尾联: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迷失道路。《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

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津:渡口。

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亦称江为海。

我想找人问问迷离的渡口在哪里?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评析诗歌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这首诗抒写了怀念故乡的深情。诗人出游,正值寒冷之季,不免想起故乡,勾起了思乡之情,抒发了自己惆怅的乡愁。全诗看似平淡,遣词造句却破费心思,借景抒情,一气呵成。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含蓄自然。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3.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5.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 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以求引荐 。干谒: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1.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

2.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

3.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欲济:想渡过(洞庭湖)。济:渡。

楫:船桨。

端居:指隐居,因为上有圣明之君而不去报国,感觉有愧,故曰“耻”。耻:有愧。 圣明:指升平时代。古人皆认为皇帝圣明则天下太平。

我想出仕无人援引,犹如想渡湖却没有舟楫一样,在这圣明之世置闲真使我惭愧不已。

4.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垂钓者:钓鱼的人。

羡鱼情:比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这意思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援引。

徒:白白的。

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水天交接,浩瀚无涯的雄伟气势。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积极入世的愿望。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篇四:《西宫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西宫春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译文]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西宫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鉴赏]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时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西宫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


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相关热词搜索:晚泊浔阳望庐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晚泊浔阳望庐山赏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416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