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2016-03-29 08:53: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共5篇)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8、《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9、《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0、《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1、《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江外思乡》

唐·韦庄

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3、《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4、《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6、《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篇二:《朗诵关于思乡的诗》

思乡 吟诵

开篇语: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回乡偶书》 就是这样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串词:余光中的《乡 愁》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将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串词:席慕蓉的《乡愁》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串词:我也有思乡的愁绪,我的思乡在记忆里,在睡梦中。 题目:我的家乡,我的梦

春光一片一片地放进诗里

春风一缕一缕地绕在画中

忙碌的蜜蜂,纷飞的蝴蝶

温馨而幸福 这是我的家乡 老黄牛吞噬着夕阳下的小草 荷锄而归的村口笑声里静下来 炊烟又开始布阵 静谧而自然 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想做一滴水或一片叶子 慢慢地融入 我想做飘渺的歌或悠扬的琴声 漫漫地渗透 这就是我的梦 在父亲的背上捶两下 在妈妈的怀里撒撒娇 阳光般的自然

这就是我的梦

我的思乡梦

结束语: 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莫说天涯远,再远也远不过我的目光;莫说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我的畅想。故乡啊,你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根。

篇三:《思乡诗前10首阅读整理》

思乡诗整理目录

1.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都是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乡之作。

2.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

3.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思念之情。高适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

4.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益的《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折杨柳》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意,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之情。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如赵嘏的《寒塘》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见到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等“宿鸟”,就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讳的《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二、命题预测

思乡诗一般都具有借景抒情特点。分析情感、分析手法和品析炼字是考查思乡诗的三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命题核心点,思想情感是命题热点。

三、技法点拨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分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解析】鉴赏思乡诗首先从思乡诗标题和意象判定是不是思乡诗。《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思家”已直接点明是思乡诗。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思乡念亲”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第二句中“抱膝”二字生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抱膝孤坐的“影”和“身”互相陪伴,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最后,分析作者表达思乡之情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触景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对方入手、虚实烘托”等表达技巧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后两句运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作者想象故乡亲人在这个冬至深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把深挚的“思家”之情抒发得更委婉含蓄。

1、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1. 逾:更加。

2. 欲:好像。

3. 燃:燃烧。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赏析】

《绝句·江碧鸟逾白》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训练: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江、鸟、山、花,碧绿、洁白、青葱、红火

2.“欲”字妙在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显得摇曳多姿。

3.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

2、别老母

黄景仁(清)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①搴帏:揭开室内的帷幕,这是诗人出门的动作。②河梁:是指河上的桥,它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送别之地,源于李陵的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作者: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岁补博士弟子员,但从此屡应乡试均未得中。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黄景仁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业富、安徽学政朱筠幕中为客。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赴北京,次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33岁时,游西安,为陕西巡抚毕沅所推重,援例为县丞,未补官而病逝于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官署中。其著作有《两当轩集》22卷,其中诗16卷、词3卷、诗词补遗及遗文3卷。

【赏析】

诗人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渡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为了生计,不得不作别老母,离家远行。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绪,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顿时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远行他乡、离别母亲时,所见到的让他刻骨铭心的场景。“搴帏拜母河梁去”一句,写出了诗人辞乡别母的行为,围绕诗的题目下笔,并以“辜”“别“去”等表示动态的词,含蓄表示自己告别慈母的过程以及渐离渐远时难以言喻的感伤。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诗人回头时,见到的老母亲的举止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想。“白发愁看泪眼枯”,回头看去,倚门而立的老母亲,花白的头发分外醒目的映在眼前,她那哭干了泪水的眼

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在这句诗中,诗人心中那种对母亲不忍道别、但又不得不离去时的负疚不安,全都从他这回头一望的动作中流露了出来。“惨惨柴门风雪夜”一句是诗人渐渐远去,而又再一次回头时所见的景象:那满头白发的老母亲仍然孤独地倚在柴门上,在渐渐暗下来的夜色中,任风雪吹打。“惨惨”一词承接上句,恬画出了母亲的内心的痛楚以及脸上的表情,同时又为后面的“柴门风雪夜”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惨然的环境气氛。诗的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为了生活,自己不仅无法让年迈的老母亲安享温暖幸福,还将她独自留在了风雪中的柴门前,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短短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字字如锤,敲击着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真情动人。全诗虽只有短短的句,但却将与母亲分别时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活灵活现的传达了出来,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这首诗还运用了白描手法,将生活中的场景,鲜明的再现了出来,自然、真实,却动人心魄,增添了诗句感人的力量。

训练: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最为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诗歌以“此时有子不如无”作结,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1.“枯”字。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老母亲那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依恋母亲之情,愧为人子之心,都从“枯”字流露出来。

2.“此时有子不如无”,是一句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的真情告白。这短短的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亲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了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

3、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④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

篇四:《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1、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8、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李清照

11、浮云游子意,12、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9、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2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2、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2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6、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30、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3、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3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6、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37、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3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4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2、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4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4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4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48、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49、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5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5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52、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5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篇五:《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6、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李白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9、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10、少小离家老大回,1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1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6、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7、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9、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2、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2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2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2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8、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2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30、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1、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3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34、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3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6、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3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0、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4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相关热词搜索: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 关于思乡的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294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