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

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

2016-03-25 12:49: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共5篇)人生的烦恼来自12个字人生的烦恼来自12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诗词与人生诗禅一味院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工程造价 年级:2013级 班级:2班 学号:1313820233摘要:禅诗即佛教诗歌,是指宣扬佛理或具禅意禅趣的诗 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就应运而生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人生的烦恼来自12个字》

人生的烦恼来自12个字:

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篇二:《诗词与人生》

诗禅一味

院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工程造价 年级:2013级 班级:2班 学号:1313820233

摘要:禅诗即佛教诗歌,是指宣扬佛理或具禅意禅趣的诗.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就应运而生.不但很多僧人写,许多崇佛的文人,包括许多名诗人也写,据粗略统计,其数量多达三万首之多,是我国古代是个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诗歌园地中又一席奇葩,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关键词: 宗教 修行 习禅 诗人 参悟

诗歌主要用于抒情言志,是形象思维的国度,主要以情感性和形象性感人,影响社会人生.这样,诗歌这种语言形势变得到了禅宗的青睐.诗歌语言充斥于禅宗语录中,而使禅宗成了诗歌的王国.诗化的禅宗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问世也就必然很快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得到诗人的喜爱,是禅宗几乎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佛教宗派.禅宗中顿悟,不重坐禅,主张平心是道,主张任缘任远,禅宗不断创新种种新奇独特的简单明快的修行方法,也都投合文人士大夫的所好,加快文人诗人和禅宗的结缘.这种结缘,造就了诗歌的规模和数量,在中国文化史上堪称大观. 禅宗是宗教,诗歌是文学,禅+诗=禅诗?问题并不如此简单.佛教在明帝永平十年由印度传入中国,依托释迦牟尼佛所演教法修行.修学佛法,觉悟成佛,佛教修行有种种方便,依世人根器法门众多.禅宗融合中国儒道文化,于六朝时来华僧人菩提达摩初创,到唐代有六组慧能发扬南禅.由唐宋到达鼎盛时期,形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到明清仍有传承.近代当下社会禅宗仍然是信众极多,许多名人雅客都皈依佛门,以一种出事的淡然、空灵缓解社会的压力浮躁。世间法出世间法在佛教智慧中都有根据,许多在家居士持戒修善、儒释并举,即获得世间的种种善报又获得精神上及来世的快乐解脱。“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诗禅的相互渗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提高。

千古禅灯,闪闪不灭。禅,包含着上古、中古两大文明的智慧与睿智。恒河之波静,黄河之波动,动静咸宜,相得益彰。中唐六祖慧能(公元638—713年)“见性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利用比喻、象征、暗示的文字语言来说禅理,从而借助诗歌表现艺术去宣显佛理,达到了诗于禅的完美。《六祖坛经》是禅宗主张心学一派最具代表性的典籍。慧能也因此偈明心见性,得弘忍传予衣钵。慧能弘法禅净(净土宗)并举,《坛经》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性,自成佛道”。一个修行者只要坚持修行十善,那么极乐世界便在眼前,只要行十善,自己所处的便是净土。我自己也是皈依弟子,世人都曾诵读佛经作为宣泄苦闷的方式,以逃避现实,企图忘却烦恼。或许,每部佛经真的就是一本哲学书,它们根植与痛苦心酸的土壤而开出的超脱飘逸的奇葩,看破红尘后的会心微笑,能够闲事登临名山祖刹,礼佛焚香,诵读经典,也能得到佛光的普照吧。

慧远(公元334—417年)祖师。东进高僧,与庐山结念佛社,即历史上有名之白莲社也。所谓白莲社者,在庐山般若台精舍,谢灵运凿池东林寺前,植白莲其中,遂因以为号焉。慕庐山之风来集者有僧有俗,皆避世遗荣,其中尤贤者十八人,世称“庐山十八贤”,由此因缘中国兴念佛之始。谢灵运为慧远弟子,陶渊明亦于慧远善。诸多名士常往来庐山,缔世外之交。

庐山东林杂诗

慧远祖师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此诗是化般若义理的代表作,慧远祖师认为,佛法之妙,含有无上精微之意。如自心能臻于无上之妙境,都同归于一极,而无等差。慧远祖师由身游而至神游,最终达到了悟般若性空的无上微妙真谛,使人豁然超悟,胜于儒家修身的“三益”之法。诗出高僧之手,脱落尘滓高风逸怀,自不待言,即是写景状物亦见其方外的本色。

话再转回庐山东林寺,至今犹存。现任方丈释大安适其道场弘法度众,秉承祖师遗风。以儒道思想阐发佛理,使人们内心参省。我在文中以祖师称之,因我也是净土宗念佛修行的在家弟子,能读诵参悟祖师之智慧备感亲切欢喜。持戒修行,念佛禅观,济世度人求生净土是吾辈至于当下修行纲要。今天的东林寺有世界上最庄严地佛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道场方便接纳众生求法,闲暇时间登庐山访东林,参悟佛道,求生极乐,念佛诵经,增长福慧,佛光加倍。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是慧远弟子,且与庐山东林颇有渊源。这首《过瞿溪石室饭僧》是任永嘉太守时所作:

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

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

结架非丹甍,藉田资宿莽。

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

清霄扬浮烟,空林响法鼓。

忘怀狎鸥鲦,摄生驯兕虎。

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

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

全诗星空般若,意趣盎然跃然纸上;以动显静,以静的中道妙旨陈动,颇得动静如一。 诗中的瞿溪、石室山都在永嘉郡永宁县(今浙江温州)。饭僧,即是斋僧,施饭食与僧人。诗中的前六句,写诗人游山途中的所见所闻.他迎着朝阳,跨越陡峭的山间小径,渡过溪涧,映着活泼的流水,来到水滨.一路之上,但见山里人家,生活简朴而清苦.他们截断树木,钻木取火.房屋因随山势,建于水边高崖之下.房门简陋,用泥涂塞.他们的生活艰辛,全赖耕耘长满野草的荒地.这“钻燧”四句,描绘出了一个荒野深僻而又质朴的山居环境,烘托出一个去饰取素,返璞归真的氛围.诗文中的 “同游息心客”至 “摄生驯兕虎”六句,是描写僧人的修行与境界.诗中的“清霄扬浮烟,空林响法鼓”二句,既渲染了寺庙香火盛况和群僧礼佛的虔诚,而且也蕴含有即空即假,非空非假的的般若中道思想.诗人通过一虚一实,非虚非实的艺术手法,阐述了般若中道的思想,寓深奥佛理与自然景况之中,实为难能可贵的意境.诗中 “忘怀狎鸥鲦,摄生驯兕虎”二句,是赞美僧人慈悲为怀,有好生之德,能与禽兽和谐相处.全诗的最后四句,作者抒发了因饭僧而激发起的向往佛国之情.诗中 “灵鹫”山名,为印度释迦牟尼佛与弟子讲经说法之地. “净土”佛家所言的庄严清净的极乐世界.“若乘“二句是祈愿自己能获得佛家的般若智慧,弘扬佛性,观照色空的本性,斩断和超脱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和痛苦。进入成佛的境界。吾也有此愿,今世修行,摆脱轮回,求生净土。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

禅的空明、澄澈,在于禅者的心情淡泊宁静自在随缘,远离世情,情系林泉 。看寒山

大师的悠闲与他禅心的高洁明净。

我向前溪照碧流 或向岩边坐磐石

心似孤云无所依 悠悠世事何须觅

“心似”句:《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说:我的心就像天上的白云那样,不胶结和依附于任何外物,自在空明。心无欲念,淡泊世情。其心境也定会空明、澄澈,不去追逐什么名誉地位,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也就用不着被悠悠事情所羁绊,得到自由与解放,可以说宠辱皆忘,物我两忘。寒山此时让我们发现:原来佛的境界、禅的境界。竟如此虚空澄净,不着一物!

拾得,与寒山为有,同为唐朝僧人释门智者。这首《无题·无来无去本湛然》的禅理。 无来无去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

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天。

诗的第一句说,人过三界(欲、色、无色),并且能更上一层楼,从迷惑中超脱出来,那便达到了"涅槃“的境界。第二句人一旦超脱三界,不在轮回之中,也不在轮回之外,无去无来。第三句可以理解为,一滴水晶可以反映出佛的大千世界,佛的伟大光辉,不会被斑点或者某种缺失所掩盖、遮蔽。这便是悟道的最高境界,在此时,便觉的万物都是佛都是禅。有了此种心境,便会发现佛的洁白无瑕,澄清洁净以及禅的清净自性。禅的体悟,会使你忘却人间的烦恼,洗涤你内心的污垢,使你的心境变得纯净而自然。从而让你大彻大悟,从物外到物内,从世间到世外,超然无我,入与宁静淡泊,清凉美妙的禅境。

初中毕业时候,我的书法课老师送了我两幅字,一副隶书一副行草。其《听蜀僧濬弹琴》就是行草那副。诗仙太白,天生才华。此诗写的极其清新明快,开阖自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猗,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西下峨眉峰,洒脱超凡,琴艺高超,挥手抚琴,如万壑松风,似爽钟清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使人听得回肠荡气,洗心滤性,不觉天色已晚,暮云四合.弹着洒脱,听者飘逸,琴声如泉三者相得益彰;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得遇知音.一个天性不羁,如天马行空,喜欢无拘无束,自来自去;一个后天修道,清高脱俗,不惹人间烟火,般若灵根。

诗人于高僧,相互赏识,具是同道中人。观音菩萨莲花印《不空绢索经》云:所论一切法本无色运行,离诸染著,心不在内外,不在两间,内外两间亦不可得;本自清净,平等无二,舍无我心"。太白此诗,赏琴、赏静、赏僧、自赏,俊逸高缈,颇得禅宗"身世两相违,云间卧不飞"之净土宗本意。盖含乾坤,随波逐浪,事事物物,本真本空,一色一味,本位妙体;性质自然,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后人称之为诗佛,其诗光照天地,以色貌色,虚实相生,妙理一致。王维接受禅宗“多离妄执”的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修得“心静如空”(王维语)后,能“用心若镜、应而不藏”,“空故纳万境”才创作出来直觉体认之作:

鹿柴1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

返景入深林3,复照青苔上4。

空山的返景,深林的明月,其刻划的细致入微使这些景色意象有着自然原样般的真实,诗中没有情语理语的些微迹痕,完全是山水自然景色本真的呈现,都是无我之境。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我们切看一首“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曹雪芹以鲁智深出家,阐明禅意。执着于非法相仍是执着,舍却任何执着,才是彻悟自信的大丈夫。人生本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大道难求,这是因为在夜冷水寒的枯寂之境,求道无由,必须一念回心,将空寂之境抛却,归向晶莹圆满的自心,便会发现原来空船不空,万事遂缘,心境似日,随遇而安。

从古至今,学佛参禅的圣贤名士数不胜数。释迦智慧的魅力是不可思议的。清光绪年间的李叔同(律师弘一),堪称半世文人半世僧,近代的虚云、印光(净土宗)等众多的僧人放下万般,走向觉悟,广度众生之路。现代生活中,出家的人数渐少。但仍有不少人发愿出家修行,为众生积福修善。很多富商学习佛家智慧弘扬传统文化成为真正的儒商。明星、教授等都有因缘学佛,我也是皈依修行,真正的转变自己。践行佛陀的教法,在世间修行孝悌、诚信、十善,期望开悟,利益众生。来世成佛出离三界轮回。

诗词是思维与语言的火花,去品读背诵,让我感觉在提升灵魂的纯净,让我感受到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人生离不开诗词,生活的五味杂陈,人生的艰辛苦楚,需要诗词来抚平心澜。我爱看书,尤爱古籍。诗词歌赋都是细读易翻。小时候最爱的是那首孟郊的《游子吟》,“孝”是人性的光辉,是人类共同恪守的人生信仰;反哺跪乳若是自然天性,那样人的“冬温褥,夏凉席”更应体现身为人子对父母长辈的孝及感恩,爱父母之爱,弃父母之所恶。后来喜欢那种宁静悠远的诗,初中时候王维的“终南山”,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那些便在心里描绘田园生活的自在天真。

高中生活压力特大,反而更是去刻意释放自己,田园生活,禅诗幽静,但是更喜欢毛主席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气与志向,毛主席也很喜欢一首“枯树赋”,我也喜欢。真的有以为女词人让我感动,女词人却有男子气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的词随着她一生的经历多情多愁多感,她是才女亦是豪杰。许多的诗词凝结着人生的感悟,遗留着诗人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也给后人留下了财富。

孤独是一种境遇,那些特立独行的诗人参悟人生修行佛道,不也“乐不思蜀”。我也学佛,也在修行,也是一种孤独的存在,诗、禅、佛经、香盏,构成了我的思维境界,生活在压力与嘈杂的世间而有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在。

如果说,禅佛是一片遥远陌生的土地,禅诗便是通向他的幽径;如果说,视野是一只神秘奇妙的宝匣,禅诗便是开启他的钥匙。

【1】 刘向阳:《禅诗三百首》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版

【2】 张卫国:《金刚经·坛经》崇文书局出版发行 2012年版

【3】 蒋心海:《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201

2年版

【4】 纯文 :《云木禅心虚云和尚诗偈选赏》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2

012年版

【5】 陈淼 :《禅诗大智慧》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版

【6】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金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4年版

【7】 《禅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8年版

【8】 章太炎 梁启超 李叔同等:《国学大师说佛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 2009年版

篇三:《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及名著导读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练习

一、单篇训练

《赠从弟(其二)》

1、名句默写

(1)诗中赞颂松柏挺立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诗中以松为喻,借松的高洁品性赞“从弟”品格高洁的诗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诗中赞颂“松柏”守志不阿,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诗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6)古诗词中有许多托物言志,表达诗人高贵品质或远大理想的诗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呤》)(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2、单篇诗词赏析训练

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送本少府之任力蜀州》

1、名句默写

(1)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2)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3)诗中能够做为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的一句话: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4)诗中的千古名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5)诗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诗句:

(6)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由此我们可联想到此诗中的句子: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7)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诗中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8)本诗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登幽州台歌》

1、名句默写

(1)诗中感怀大志之人的大悲怆、大寂寞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屈原《远游》中有句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宣州谢脁楼钱别校书叔云》

1、名句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

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 诗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无法解脱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 诗中包含哲理,并写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 诗中借他人自况,表达诗人对李云和谢公的推崇和高度评价的诗句:蓬来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6) 诗中巧借比喻来抒发自己用远离现实来摆脱苦闷和烦忧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 诗中饱含诗人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内心充满苦闷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 诗中诗人用以表达自己避世隐居思想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9)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绪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答案不惟一,仅供参考)

2、单篇诗词赏析训练

宣州谢脁楼钱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具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高楼饯别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对岁月如流年华虚度的烦恼,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的愤怒,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理想一定会实现的执着。

2、你认为诗中哪一句可以概括李白的诗歌的特点。答:中间小谢又清发。

3、赏析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愁,举杯销愁愁更愁”,说说你喜欢的缘由。

答:比喻奇特而富有独创性,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带来的烦忧苦闷。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

1、名句默写

(1)诗中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勾勒出春天走近的过程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诗中对早春加以赞颂,且极具有哲理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 请写出你熟知的古诗中具有哲理性的诗句,并写出出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 诗中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 诗中用反衬手法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喜爱之情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源,才能将事物描绘得具体、生动,请写出古诗词中通过观察所得的名句,并标出作者或出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

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无题》

1、名句默写

(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诗中用设想的语气设想对方为情所困,字字充满关切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

(3) 诗中原为表达思念之情,现常用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颂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诗中借助神话传说,表达对思念之人的关切之情的诗句: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 诗中写作者抱有无限希望,但又深知这只是一种祈祷和祝愿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 诗中与“留命以待沧桑,保己以俟悦己者”意境相似,写尽甜情蜜意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 诗中与李煜《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具有相似情感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2、单篇诗词赏析训练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绘至死不渝的爱情,对此你还有有何看法,如有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两句诗在今天看来,也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见欢》

1、名句默写

(1)词中点破题旨,直抒离愁的词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2)词中勾勒出词人孤独身影的词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 词中词人眼望楼外之景,心头笼上凄冷之情的句子: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4) 词中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心绪烦乱,某事令人难以解决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

(5) 词中人们用业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的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 词中表达亡国后,词人因失去自由而寂寞悲伤的词句:寂寞梧桐深院销清秋。

(7) 词中点明亡国的离愁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的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 词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言状的愁绪描绘出来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

(9) 请你写出你所喜爱的古诗词中与“剪不断,理还乱”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无限愁绪的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登飞来峰》

1、名句默写

(1) 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 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化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

(4) 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 诗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7) 诗中寓境、景、理为一体,且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 诗中与孟浩然“鸡鸣见日出,常与仙人会”意境相似的诗句:

(9) 虞世南《咏蝉》诗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此诗中也能表现“登高望远”之意的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0)请写出你积累的诗词名句中含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诗句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单篇诗词赏析训练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3.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1-12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答: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答: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项是( C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三、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

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7-14题。

六、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

《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3、( )是一名( )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 )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 ),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 )。

6、鲸鱼用( )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

7、潜艇的主人是( ),他会说( )种语言,分别是( )。

8、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 )材料做的,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 )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 )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 )做的。

9、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 )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 )万法郎。

1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

《名人传》【相关练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

2、《名人传》叙述了( )国音乐家( )、( )国画家和雕塑家( )、( )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 )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 )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 )、( )

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

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 )和( )的角度,改造社会。

篇四:《描写人生的诗句》

1、人生自古多曲折,心内雪亮,身外雪亮,旧情一缕独难忘。

2、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3、出口成章,英雄盖世本无双。才华横溢,多少年来惊天地。描写人生的诗句

4、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5、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6、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莫要论人生,人生已是夕阳红。

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8、人生在世不满百,谁敢笑我鬓发白?三尺长剑提在手,9、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描写人生的诗句。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10、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12、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4、几度寻君君不遇,梦里依旧相眷顾。千言万语难再叙,向谁诉?同在茫茫人生路。

15、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16、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17、人生自古一场梦,梦到天涯睡狮醒。()踏平世间坎坷路,一路走来太从容。

18、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19、二十年余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0、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21、多少人生风雨后?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壮举一场梦?多少盛情一杯酒?

22、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3、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24、质天何人能晓我?万里愁云困星锁。人生能有几次搏?

篇五:《描写人生的诗句 人生能有几次搏》

1、质天何人能晓我?万里愁云困星锁。人生能有几次搏?
2、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3、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莫要论人生,人生已是夕阳红。描写人生的诗句 人生能有几次搏
4、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5、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6、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7、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描写人生的诗句 人生能有几次搏。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8、人生自古一场梦,梦到天涯睡狮醒。踏平世间坎坷路,一路走来太从容。
9、人生自古多曲折,心内雪亮,身外雪亮,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烦恼的古诗词 人生古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现人生烦恼的古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213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