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

2016-03-03 10:45: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一)《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希望能帮助到你。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一)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九歌《少司命》)

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1、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赵瑕.<<江楼感怀)

18、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9、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二)
《古诗鉴赏题》

古诗鉴赏题(次北固山下 渔家傲 山坡羊 水调歌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观沧海 饮酒 行路难 春望 过零丁洋

(2011-06-15 15:43:01)

转载▼

标签: 分类: 关于教学

文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练习】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思念故乡 的思想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想以鸿雁传书表达思念之情。或“江春人旧年”,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表达思念之情。

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客游他乡而 思念故乡的情怀 的情怀。

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7、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的情景。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

10.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11.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

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12、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 青山、绿水 13、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2.你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3.“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4.“风景异”的作用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5.“四面边声连角起” 在文中的作用?

“四面边声连角起”所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限2个字)。(1分)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7.“异”字,突出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思乡之情。

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答: 睡觉

1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2、(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1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14.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6.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 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7.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18.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

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也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答案: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前者是“无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

5.表现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答案: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望月有感

4、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C )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的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或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此句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9、“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0.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 C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11.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成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1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

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按要求填写原文词句

引出“伤心秦汉”一语的词语:西都

西都的昔日景象是:宫阙万间今日所见是:做了土

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望西都,意踌躇。

全文的主旨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试体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封建统治者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潼关路 ‖……做了土‖……百姓苦。第一层:描写了握关的险要形势。第二层:写作者的感慨。第三层:归结全将主旨。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三)
《古诗赏析6》

古诗赏析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 然后回答题。(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2分)

①造化钟神秀(钟: ) ②荡胸生曾云(曾: )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3分)

1、理解性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2)《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3)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的句子是齐鲁青未了;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造化_____ 阴阳_____会当_____ 夫______

青______ 钟______ 入______眦______

凌______ 览______ 曾______

答案:天地自然;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应当,一定要;虚词,无实义;指泰山之色,青翠苍郁;聚集;收入眼里,看到;眼眶;登临,登上;俯视;通“层”

4、根据句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只标一处)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意近即可)

7、 这首诗的字眼是 望 。

8、 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来写。但“望”的角度却不断发生变化。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望岳的。

诗人从远望,近望,细望,神望,几个角度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神望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话写了泰山的美丽,各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写,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风景秀丽。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请联系全诗,谈谈“草木深”三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8. 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和对时世的感伤;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7.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分)

8.本诗让我们看到一个 的诗人,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尾联中诗人的形象描绘出来。(4分)

【过关训练】

1.解释诗中词语

(1)城: (2)搔:

(3)浑: (4)烽火:

2.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3."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

4.“国破山河在”中的“在”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5.说说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的理解。

答:

6.“家书”指什么?如何理解“家书抵万金”这句诗的意思?

答:

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8.颔联寄 于 ,表达 之感,运用了 、 的修辞。

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

10.本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诗人 之情。

1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

12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13.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14.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1.(1)长安城(2)抓(3)简直(4)战争 2 国破 / 山河 / 在,城春 / 草木 / 深

3.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 “在”字透露出诗人希望国家重新站起来的感情。

5. 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6. “家书”指的是写给亲人的信。由于和亲人离别已久,看到一封亲人发来的信,就觉得它能抵过万两黄金般贵重。

7.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

8.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2.D 13.C 14. D

15.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望岳》基础知识的积累

石壕吏阅读题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 ”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

5、《石壕吏》中“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 ,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

8、《石壕吏》中“ ”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

【参考答案】 :

一、 1、时间 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二、

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三、1、有吏夜捉人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独与老翁别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有吏夜捉人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9、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四)
《古诗文回顾》

古诗文回顾。(5分)

1.《望天门山》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人。(2分)

2.写出诗句的意思:(3分)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5.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常引用的诗句: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诗句:

(六)根据情景描述,写出合适的名言警句。(6)

1、丁丁说他非常聪明,长大一定是个天才。于是我用列宁的话: 来劝告他。

2、东东写数学作业时有一道题难住了他,这是他想放弃了,于是我用毛泽东爷爷的话: 来鼓励他。

3、君君不爱学习,最讨厌看书,这时我会用高尔基的话: 来劝慰她。

1.甜滋滋(ABB)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怪模怪样(ABAC)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画龙点睛(带有动物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四面八方(含有数字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六、按要求填写。(6分)

1、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温故而知新 百尺竿头 人无完人 习相远

清泉石上流 亲师友 更进一步 子不学

(1)孔子说过:“ 。”这充分说明复习是十分重要的。

(2)做人不能骄傲,学问和成绩虽然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正所谓“ , ”。

(3)明月松间照, 。

2、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多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我了解了有关 、 的传统文化。(2分)

三、我会填。(10分)

1.( )发明了锯子;( )发明了蒸汽机。(2分)

2.“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 )的事。(写人名/1分)

3.(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

语》。我知道他的名言有:( )(3分)

4.我还会背《三字经》中的内容呢!(至少两句)

( )(2分)

5.( ),始于足下。 (1分)

6.( ),人无完人。(1分)

7.默写诗句:诗句中至少有三个表示颜色的词。

( )

8.写出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至少4个)

9.请写一句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10.请写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句。

11、宋庆龄奶奶曾经告诉我们:任何成就都是 。

12、“ ,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说明我国古代大思想家、

教育家 非常谦虚好学。

十一、补充古诗并完成问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异“的意思是: ;”倍“的意思是: 。

前两句的意思是: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感

情。

八、填空。(8分)

1.高尔基说:“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在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爸爸经常这样鼓励我:“ ”,往往使我信心倍增。

3.老师常常用“ ”这句话来激励我们勤

奋学习。

4.旅居在外的人通常爱用“ ”这句诗表达思

念之情。

(1)列宁曾说过:“聪明在于学习, 。”

(2)每逢节日,出门在外的人非常思念家乡,常常会想起: , 这句诗。

九、我会想,我会填,我的积累最丰富。(13分)

1、聪明在于( ),天才在于( )。——列宁(1分)

我积累的名言还有:( )(2分)

2、天对( ),( )对风,( )对海树,( )对苍穹(2分)

3、 “萧萧梧叶送寒声, 。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叶绍翁。作者用孩子在捉蛐蛐反衬出自己

身处他乡的孤独。我们读过的思乡诗还有 的《静夜思》。(4分)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 代诗人 写的。其中千古名句是 ,这句话现在人们经常引用来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课文内容填空。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古老的铜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凤尾竹的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_____个少数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朵张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朵合拢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再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叫人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向峰顶爬去,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稚子,莓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怕得鱼惊不应人。

6、公园里有一个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________________,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__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______。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_______________,还经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奇怪的大石头》告诉我们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9、“请你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一句看似矛盾的话反映了高尔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0、“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小男孩在说这话时,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才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任何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世上无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夜书所见》是____代________写的,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代______写的,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饰都是描写诗人在_______季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九月九日是______节,又叫____________。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常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情景,体现了孩子们对_______和________的向往。______________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20、《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扇哪扇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___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凌晨四点,牵牛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点,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午三点,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六点,烟草化_____________;月光花在七点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来香在晚上八点__________________;昙花却在九点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与

23、蜜蜂能安全回家,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列文虎克玩出了________,他发明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从列文虎克的身上,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

25、天对___,____对风,大陆对______,________对海树,_____水绕对果落,灯下 。

26、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 白菜家家有, 蒜苗正泛青。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五)
《古诗理解性默写》

古诗理解性默写

●古诗(10首)

1、《次此北固山下》(王湾):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为后人所称道的名句: ,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名句: , 。集中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点明主旨的句子: , 。

2、《赤壁》(杜牧):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 , 。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的名句: , 。表明诗人有感而发的两句: , 。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句子: , 。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句子: , 。

3、《浣溪沙》(苏轼):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感叹老当益壮,体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的句子: ? , 。

4、《十五夜望月》(王建):诗人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的句子: , 。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名句: , 。用他人对月相思来暗写自己的相思之情的句子: , 。诗人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的句子: , 。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的诗句: , 。

5、《水调歌头》(苏轼):对月抒怀,道尽千载离人心声的名句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哲理句: , , 。想象绮丽,描绘仙界空灵的名句: , , 。 表达作者美好的愿望的名句: , 。借咏月表达思念、祝愿之情的千古名句: , 。 写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无可奈何的发问的句子:,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句子: , , 。 表现苏轼对人生的感悟的句子: , , 。表达自己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 。用月亮也会有“阴晴圆缺”,来表现人的“悲欢离合”是自然的常理,揭示了不必为不如意的事情而伤感的人生哲理的句子:,,。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写出细雨蒙蒙,春草乍生,似有似无的诗句:,草的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以对比的手法,议论抒情,突出早春的可爱的诗句: , 。

7、《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的句子: , 。诗人巧妙运用数字入诗写景的句子: , 。与“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相近的句子: , 。描写山乡骤雨将至的诗句: , 。

8、《秋词》(刘禹锡):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揭示秋日胜过春天的诗句: ,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图景:“ ”,并由此引发了诗人“ ”的豪情。 “ , ”

直抒胸臆;“ ,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秋不同于古人的独特看法的句子: , 。运用特写镜头,融合诗人引发的豪情,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的句子: , 。抒发作者壮志凌云的诗句: , 。

9、《迢迢牵牛星》: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 织女手弄机梭,却织不出布莱,而且哭得泪如雨下,其原因是: , 。写织女牛郎虽只有一条清浅的银河之隔,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相视不能相语的句子: , ? , 。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 , 。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而“ ”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诗歌赏析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含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写的情怀。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④体味诗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一、《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 杜牧xkb1.com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4、《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三、《浣溪沙》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整体赏析(课本):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主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写清泉寺幽静的风光和环境。下阕抒怀,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5、词中的对偶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6、“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7、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

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

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9、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整体赏析(主题):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3、、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请赏析。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使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我们丰美的联想。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

5、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6、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五、《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整体赏析(主题):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这首诗上阙写诗人饮酒问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包涵着人生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5、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整体赏析: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六)
《七上古诗赏析》

七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龟虽寿》

1、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仍有志干一番事业,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2、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3. 《龟虽寿》与《观沧海》

(1)写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獗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体现了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

二、《过故人庄》

1. 赏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作者用浅白如画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宁静惬意的田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以及真挚友谊的向往。)

2. .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4. 尾联中的“就”有何作用?

( “就”欣赏的意思,诗人的表面意思是希望明年能欣赏菊花,实际上,一个“就”

字,除了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诗人与菊花一般淡泊高远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纯朴,远离繁杂事务的乡村的喜爱与对故友的不舍,流露了真挚的感情)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1.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认识烦恼

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2. 末联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处世的思想感情。)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5.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8.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语言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了一切烦恼。)。

9.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在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対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3.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杨花”有飘零之感;“子规”含离别之恨;“明月”含思念之情。)

4. 诗前两句的表达方式是(借物抒情),写染出一种的(凄凉)气氛。后两句诗人情思飞越,要托洒漫天下的月光,把关怀和思念,随风捎带到友人身边。全诗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

遇的同情。)

5.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此诗写于什么季节?(春季)。

五、《夜雨寄北》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 诗人想象将来亲人欢聚,共同剪烛于西窗之下,向亲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亲人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愁苦中带欢乐的思想感情。)

4.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六、《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 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4.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两个“笼”字描绘的图景是:秦淮河边夜色朦胧和冷静的景色。)

5、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商女的埋怨责怪,实际上是批评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寄寓着诗人无限的忧愤和辛辣的讽刺。)

6.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犹“字用得好在哪里?

(“犹”字意味深长,形象的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

7、有人说: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

的景色,也有人说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七、《浣溪沙》

1.“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

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的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惆怅的心情。)

4、这首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5、作者在词中主要表现了自己的哪些感受?这些感受又是借助什么来表现的?

(表现了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等感受。这些感受是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等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出来的。)

6、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7、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这首诗隐含了什么哲理?

(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诗的全两句和后两句分别运用了(议论)、(描写)的表达方式。

这首诗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3、 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①包含上山过程所历艰辛,因此把下岭看得容易、轻松;②“下岭便无难”的判断是错误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

4、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九、《如梦令》

1. 一,二两句点明时间(日暮)、地点(溪亭)和事件(沈醉不知归路),并以“常记”总领,

引起下面对回舟误入荷花深处情景的描绘。

2. “误入”是因为日暮光线太暗,也是因为沈醉;正是因为“误入”,才产生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景象。“误”字(不仅有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词意上巧妙地把读者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也正是出了这样的“岔子”,才使主人公平时不易显露的一些性格特点呈露出来,使读者通过不寻常的举动的描绘,窥见其精神世界。)

3.“ 争渡,争渡”(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变得顿挫有力。)

4、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愉的词语是(沉醉),词中与“误入”照应的是(不知归路)和(争渡)。

5、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情趣,试具体分析。(这首词作者“沉醉”写人忘情之态,以“争渡,争渡”写人情急之形,又用“惊起”写鸟儿受惊之状,语言清新,明白如话,富有情趣。)

十、《观书有感》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篇七)
《三年级第三单元---古诗.》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单元生字做到会写会认。

2、感受秋天的景物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

3、学习古诗和课文,感受秋天的景象。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习第三单元生字做到会写会认。

2、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受秋天的景物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

2、习古诗和课文,感受秋天的景象。

课时安排:11课时

9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

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诗人的故事: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

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板书课题,理解“书”和“忆”的意思。

2、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

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教授方法,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

正确这首诗。

2、画出文中的生字并用上学期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生字

3、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对方自学情况:要求学生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4、汇报学习生字的方法

5、把生字带入文中进行朗读

6、教授学习古诗的方法

( 读、译、悟、背)

三、复现巩固,整体识记

1、游戏识字:分辨双胞胎并给他们找伙伴

亿( ) 异( )深( )倍( ) 忆( ) 弃( )探( )培( )

2、读句识字:认认我是谁

遍 遥 编 摇

我站在美丽的田野旁( )望,那里( )地

的野花,嫩绿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的( )曳,我被这迷人景色陶醉了。我用歌声( )织着我美好的童年。 学习第一首古诗《夜书所见》

A默读古诗生字再现

B自学古诗画出不懂的字词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C汇报自学情况

D多种形式复习巩固再现按学习古诗的方法逐步落实。 E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

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

或背给同学听听。

作业设计:

必做题:1、背诵古诗

2、生字词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孤独、寂寞 感:动客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

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4、让学生按照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去自学进一步加深古诗

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古诗,可轻读大声读。

(2)练习朗读学习生字。

(3)方式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

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课文,深入领悟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

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4、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

5、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6、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

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7、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1)小组读

(2)个人读

(3)师生读

四、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

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

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

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

有感情。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作业设计:

必做题:下册1——6题

选做:下册第7题

推荐:英才奥赛题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教学反思: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愿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丧”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

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表达对亲人思念的古诗 表达思念亲人的古诗词 思念亲人的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表达思念的古诗亲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775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