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充满豪情的诗句

充满豪情的诗句

2016-02-21 10:26: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充满豪情的诗句篇一《八下古诗文默写答案版》 ...

充满豪情的诗句篇一
《八下古诗文默写答案版》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答案

1.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新事物必将取旧事物并对未来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巧妙运用两个地名暗合自己心境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明自己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豁达心胸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作者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陶渊明《饮酒》中体现无我之境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豪迈乐观之情。

6.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比喻和夸张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运用对偶暗示送别气氛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表达悠悠别情给人留下无穷遐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乐于奉献不甘自弃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心忧天下品质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运用比拟写出潼关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1.《马说》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12.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能含蓄表明作者厌恶世俗名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刘桢在《赠从弟》中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诗句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王维《终南别业》中能够表现诗人悠闲心境以及体现妙境和机变的诗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8.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无比豪迈自信并富于奇特想象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运用比喻表达作者愁闷难解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9.李商隐在《无题》中表现爱情坚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韩愈《早春呈张水部》中描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3.范仲淹《苏幕遮》中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其中有“借酒浇愁愁更愁”功效的诗句是: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心胸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6.《醉翁亭记》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全文的主旨句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充满豪情的诗句篇二
《七上古诗文默写》

七上古诗文默写

《观沧海》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观沧海》中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或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或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船帆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钱塘湖春行》

6.《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好风光,请找出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

, 。

7.《钱塘湖春行》一诗最能体现西湖花草早春特点的诗句是:

, 。 《天净沙·秋思》

8.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 ”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9.《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 《龟虽寿》

10.《龟虽寿》中抒写作者雄心壮志的名句

是: , 。 , 。

11.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副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过故人庄》

12.《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景色和表现田园生活的名句分别是:

农村优美景色: , 。 农家劳动生活: , 。 《题破山寺后禅院》

1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最能表现此处特点的景物描写

是: , 。

14.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 , 。”

最能体现以动衬静的句子

是: , 。

15.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① 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夜雨寄北》

17.《夜雨寄北》中用假设未来相逢来表现离情之深的语句是: ,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阐明了一个人生的普遍道理

是: , 。

《泊秦淮》

19.杜牧在《泊秦淮》中用“ , ”两句来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 ”写出了秦淮河凄清朦胧的的月夜景色。

20.《泊秦淮》一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的诗句是: , 。

《浣溪沙》

21.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这样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伤: , 。

22.《浣溪沙》中被誉为“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的诗句是: , 。

《如梦令》

23.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词人回忆出游、沉醉的情景的诗句

是: , 。描写水鸟惊飞的名句

是: , , 。

《观书有感》

24.《观书有感》一诗富有哲理的诗句

是: , 。

《论语》十则

25.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6.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27.子曰:三人

行, , , 。

28.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所以

说: , 。

30.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31. 子曰:岁寒,然后知 。

32. 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提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或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论语〉十则》中谈实事求是,方是智者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他对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更深刻了。

37.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榜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七下默写训练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

9.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已觉不新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山中杂诗》中最有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夜洛城闻笛》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逢入京使》中表达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江南逢李龟年》中含蓄表达时世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抹斜阳,几重青山,远行人渐行渐远,不禁让我们想起刘长卿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夏初夜半,朋友有约不来,诗人赵师秀一人伴着油灯,百无聊赖地敲着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 心情。

18.清代的赵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1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都是瞬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那过去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木兰诗》中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边地苦寒,生活艰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斗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木兰诗》中巧用比喻,写出木兰代父从军多年不被发现的原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出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出两句关于节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上古诗文名句填空

1.做人应该有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攀登人生高峰与建功立业的豪情。

2.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雄奇壮阔的风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身边有很多不务正业的人,家人很担心小明学坏,于是小明引用《爱莲说》中的两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浩然年轻时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在他的《望洞庭》中可以体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崔颢面对黄鹤楼,不禁发出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歌行》中要求我们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望洞庭湖》中描写洞庭气象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崔颢的《黄鹤楼》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浣溪沙》表达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显示其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抑郁悲愤的无奈。

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陋室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陋室清幽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主人交往不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崔颢欣赏到的黄鹤楼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秋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悲凉萧瑟,可刘禹锡在《秋词》一诗中一反悲秋之常态,表达积极乐观之豪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眼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这种豪情抒写到极致。

17.梅尧臣行走在鲁山之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谐之景。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他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充满豪情的诗句篇三
《古诗词名句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烟花三月”明媚艳丽的色彩既是实景,也借景抒情地表现出盛唐时代人们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从诗人的眼光和角度写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最后只能看见长江仿佛是流向天边;这两句诗意蕴深远,李白在楼前伫立之久足见友谊之深长和心情之惆怅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美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学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国古诗人的眼中只有含蓄的诗,才能加深诗意,拓宽诗境,扩大诗的张力和容量。李白的这首诗,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它既没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陈述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多久,但收到的艺术效果却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 、诗味浓郁。由这首小诗中,我们或许可以总结一个规律,就是抒情短诗末尾宜用含蓄笔法,只有末句精巧含蓄,才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耐人咀嚼。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洗刷耻辱,战士们凯旋而归;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表现了出来。“春殿”的“春”字 ,应上“如花”,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非特指春天。仅此一点,就表明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抛之脑后。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然而结句突然一转,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幻灭。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这首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非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 ”,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

“遥看瀑布挂前川 ”,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 ”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

横江词六首(其一) 李 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开头两句,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富于地方色彩 。“侬”为吴人自称 。“人道”、“侬道”,都是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一抑一扬,感情率真,语言对称,富有民间文学本色。从横江浦观看长江江面,有时风平浪静,景色宜人,所谓“人道横江好”;有时则风急浪高,所以“侬道横江恶”,引出下面两句奇语。

“猛风吹倒天门山 ”,“吹倒山”,采用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 “猛风吹倒”表现大风吹得凶猛:狂飚怒吼,呼啸而过,似乎要刮倒天门山。

紧接一句,顺水推舟,描绘猛风掀起洪涛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阁。”因为白浪距诗人近而瓦官阁离人远,站在高处远望,白浪好象高过远处的瓦官阁了。这样的夸张,合乎情理而不显得生硬造作。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笔调 ,驰骋丰富奇传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语言也象民歌般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又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的吟咏,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表现了诗人倔强、孤傲、清高的精神,暗示了自己因为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权贵而遭到的排挤和迫害的苦闷,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短暂的安慰和解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思是说 :天色将晚,所有的鸟儿都从高空中消逝了,连仅有的一朵云彩也不肯停留,悠闲地飘走,这里表面为写景,实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可悲现实。在这首诗中 ,以“众鸟”和“孤云”所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 ,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闲”二字因诗人的“独坐”而产生,也好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二句,是指诗人只有和敬亭山相互间才能久看而不感到厌倦;就是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以敬亭山的雄伟壮丽与众鸟的喧嚣渺小、孤云的轻浮相比,更显出诗人人格的高洁、伟岸,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上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它与《蜀道难》都表达了不肯向封建权贵“摧眉折腰”的富于反抗精神的思想主题,但是 ,《蜀道难》的结尾是金刚怒目式的空言,其反抗情绪如火山喷爆,给人以强烈的冲腾感;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却给人以严肃的冷峻感。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本来是抒情主体李白独坐山岩凝视敬亭山之主峰,但是,诗人却用拟想的方式将抒情客体敬亭山拟人化,并让抒情客体化被动为主动,心心相印地与诗人神往。正是因为敬亭山的神奇人格化,所以“相看两不厌”一句就愈耐咀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 ,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

五、六句是借建安至唐期间的文学概况,总结李云和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象谢朓一样清丽秀奇 。这里的“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 。“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所共同形成的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之“中间” ,是指从建安到唐之间的时间。“小谢”是指谢朓楼的建造者谢朓 。“清发”是指谢朓的诗风清丽隽逸。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句,是从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负写二人的友谊之深。意思是说: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这里,一个“俱”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 。抽刀断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会更加急迫的意思。暗示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只能更痛苦。这里 ,“举杯”的目的 ,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 ,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却激起更多的愁绪,使“愁更愁”。这两句中的比喻不仅奇妙生动 ,而且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的狂放不羁虽然不受封建礼

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的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诗的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有对过去总结,又有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思。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

秋浦歌(其十四) 李 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这两句诗首先从视觉的角度来展现冶炼场夜间劳动的场景,从侧面赞美了冶炼工人的创造性劳动 。 “红星乱紫烟”,是描写冶炼炉外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的景象,富于动态的美感。一个“乱”字,用得出神入化,将炉火飞溅的场面和冶炼工人夜间作业的紧张状态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

诗的三、四句“郝朗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大意是:被炉火映红了脸膛的冶炼工人们,在明月朗朗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充满豪情地歌唱,歌声响彻了寒夜中的秋浦水。这两句诗是对富于力量和劳动热情的冶炼工人进行直接赞美。这里,诗人首先抓住“赧”的外貌特征进行描绘,从而将一批面映炉火红光、热情工作的劳动者的群像栩栩如生地给描绘出来了。同时 ,诗人富有感情地称这些劳动者为“赧郎”,使人倍感亲切。应该说,第三句主要是描写了劳动者的外貌及工作状态,而第四句才是对冶炼工人们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歌曲”抒发了冶炼工人的劳动热情,使人听了振奋不已,以致震动了“寒川”。这样,就恰切地表现了冶炼工人那种众志成城、改造自然的伟大、粗犷、强悍的精神风貌。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乘坐着小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一阵阵踏歌声,李白性格飘逸豪放,汪伦及村民们的踏歌相送也堪称浪漫犷达,这样的送别方式一反一般送别哀愁、忧郁、依依不舍的缠绵场面,正合诗人性格,因而也就足见汪伦对诗人的知心之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 ”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充满豪情的诗句篇四
《诗歌赏析附答案》

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1.对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结构布局奇变,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把上下两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过片(下片的开头)内容不变。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起一意;前九句是想象中的军容和雄心,末句却是现实情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写了抗金的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振奋人心。 C、这首词词题是“壮语”,前九句雄姿英发,堪称壮语,而末句却是感情大转折,使全首词变得低沉凄凉,一变而为婉约派的风格。

D、尾句是写现实生活,与前文的想象之辞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

2.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3.对《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有效的抵御匈奴的入侵。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还。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4.对[甲][乙]两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甲词所写的一是一位思妇——秦娥;乙词中没有人物姓名,没有人物活动,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两词均描绘了秋季景物。

C、两词均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D、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

5.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从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6. 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想。

D、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7.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花秋月”即良辰美景,是词人昔日欢娱之时。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是说春花秋月来去匆匆,词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萦绕在心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表明上说故国的宫殿仍在,但自己已经衰老了,深层意义则表现“江东易主”之痛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是以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喻多而深且连绵不断地愁情。

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借春花秋月之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留恋和向往,抒发了游子如春水一般永无止息的思乡之愁。

B这首词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和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感伤之情。

C词人通过春花秋月和流逝的一江春水,表达了时光易逝,美景难留,人生短暂的仇怨之情。

D这首词借“春花秋月”抒情,以“一江春水”为喻,表达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 这首诗后两句以“晴空”、“碧霄”勾画出一幅明快、清新的秋景图,热情歌颂秋天,把它说得比欣欣向荣、充满生气的春天还好。

B. 作者虽然表达了与古人逢秋悲伤、寂寥不同的感受,但在一鹤振翅高举的孤单意象中,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C. 第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画,这是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好的原在:在秋日晴空中,一鹤振翅高举,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历发有为,大展宏图。 D.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写出了诗人充满豪情,努力进取的情感,表达了诗作的主题。

9.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0.阅读下面诗歌,选出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青海长云暗雪山” 一句写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是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展示了戍边将士恶劣的生活环境。

B“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句写边塞的遥远及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战争的频繁和残酷。

D“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写戍边将士有家不能归的怨愤之情。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军行”是乐府旧题。

B全诗四句借景抒情,真实的再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刻画了征人的心理活动。 C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环境艰苦,不惧战争残酷,誓死破敌,报国卫边的壮志。

D这首诗境界阔大,气势雄浑,格调高亢,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 12.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2)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东风无力百花残” 一句是运用拟人化修辞手法,借暮春衰残景象渲染离别的忧伤。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别后的思恋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C“晓镜但愁云鬓改”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写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是借用神话传说,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并寄予希望。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苦。

B诗的首联先写景,后抒情。以残春之景烘托出一种笼罩全诗的悲剧气氛。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此诗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借叙事抒情,借比喻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

13.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

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14.(1)选出对这首词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即“激情奔放”,实际上就统摄了全词精神。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来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 C.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射天狼”中“天狼”喻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统治者,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2)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阙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由叙事而抒怀,一气贯注。

B.该词通过对特定情景的描写以及对抵御外族侵略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C.全词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走马挽弓,“狂”态不减少年的爱国志士形象。 D. 全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基本相同。

15.对杜甫的《蜀相》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沉挚而悲壮。

D.尾联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两道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来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1.[解题导引]这首词和辛弃疾的其他词一样,格调是豪迈高昂的。末句是对前九句的大转折,使全词顿生悲壮之气,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其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这种艺术手法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本题答案是C。

2.[解题导引]这首词揭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内容曲折而含蓄,笔调跌宕而有致,在与侍女的一问一答之间委婉含蓄的流露出惜春的情愫,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因此答案为C。 3. [解题导引]《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这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答案是C。

4.[解题导引][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答案为D。另外,[甲]词是一首叙事词,写的是冬景;[乙]词没有抒发豪迈之情。据此排除前三项。

5.[解题导引]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因此,如果对菊花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误选。答案是C。

6.[解题导引]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因此,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答案应为A。

7.(1)B(2)D8.答案B在一鹤振翅高举的孤单意象中,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说法错误。

9. 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10.答案D11. (1)D(2)B 12.(1)C(2) B 13.B 14(1)C(2) D

15.解析:“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阴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作者写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是枉添春色,着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 答案:B

16(1)【解析】选项应是C。诗首联中“楚江微雨里”点出了“雨”,同时一个“里”字也暗示作者正身历其间;“建业暮钟时”的“暮钟”点明了黄昏时分,因佛寺中有早晚撞钟、击鼓以报时间的习俗,所谓“晨钟暮鼓”。“楚江”、“建业”(今南京市)均为送别之地。由此可见,本题A项的赏析是恰当的。这首诗的第二联中“漠漠”是“密布”的意思,细雨密布在帆上,帆变湿而重;“冥冥”是“迷漫”的意思,微雨迷漫,飞鸟在雨中翅膀沾雨所以飞翔起来就较为困难。第三联中“深”、“远”两字更着意地渲染了一种细雨迷蒙的景色。“海门”在诗中是指内河通海处,即海口,从建业东望海口处,自然深不可见;加上细雨纷飞,故只能是朦朦胧胧;“浦树”指江岸之树,远远望去,它们在霏霏细雨之中显得很湿润。这两联诗勾勒出了一幅极富立体感的画面,而且整幅画面笼罩在微雨濛濛之中。可见B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这首诗采用了一种烘托的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这种手法无疑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因此,本题D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本诗尾联中的“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有“腾云似涌云,密雨如散丝”句。经过前面的铺写渲染,至此已经形成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相送情无限,沾衣比散丝。”这里用了一个“比”字,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起。前文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这时却再也控制不住,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而C项的赏析中却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显然不太恰当。所以C项的赏析是不恰当的。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2)韦应物的这一首诗虽然写的是送别,但主要篇幅却是写雨中之景,并将送别之情寓于景中。第9题就是从对韦诗这种写作方法的赏析引出的。选出其中也运用了主要篇幅写景,寓情于景这种写作方法的一首。A项选用的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骆宾王在易水边送客,自然会想到燕太子丹易水送荆轲的事,因此这首诗给人一种较为悲凉的感觉。诗的末句“今日水犹寒”似乎也有寓情于景的感觉,但从全诗看,它并没有以“主要篇幅”“写景”,所以这一项不能作为选项。C项选用的是贾至《送夏侯参军至广州》一诗。这是贾至送友人去广州的一首诗,从地理位置看,广州在衡阳以南;“由来”是“历来”的意思;“雁”是一种侯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又引申作“书信”讲。诗中讲夏侯参军到了广州之后,由于两地远隔,今后来往书信肯定要少了。诗用的都是白描的语言,无一句写景,显然也不是选项。D项选用的是雍陶《送陈标》一诗。诗中“行李”是指行旅之人,“白铜堤”是指古襄阳境内汉水堤名,又作“白铜鞮”。这首送行诗也完全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抒写作者对陈标的希冀,没有一处写景,故而也不应作为选项。B项选用的是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这首诗中“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首句写在青青竹林之中有一寺院,远远传来一阵阵晚钟的声音,您戴着斗笠踏着斜阳,一个人向青山深处走去!这首诗四句都写到了景物,而且对灵澈上人的感情都含在诗的字里行间,都寓于“竹林”、“斜阳”、“青山”这些景物之中,可见B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它的写法同韦诗相同,因此正确选项为B项。

充满豪情的诗句篇五
《语文古诗词整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上片追忆当年军旅生活;下片抒发理想与现实矛盾。

B、“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鲜明对比。

C、“万里”与“当年”写出时间跨度上的岁月变迁。

2.“此生谁料”一句,强烈地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是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中“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词作中指的是金。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州隐居,慢慢老去。

4.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典故,这则典故的主人公是战国时的人名)。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意思是作者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本词中指的是金。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洲城中闲居,慢慢老去。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望的忧伤之情。

7、词作者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9、诗中的“天山”代指分)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开头两句,描写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11、“关河”的意思是。(2分)

1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分)

A.词的开头时间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13、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

1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15、“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分)

1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17、“关河”的意思是____ (2分)

1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19、“关河”在词中是指2分)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2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分)

22.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23、词中“沙场”的意思是(2分)

2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八百里”两句,写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B.“马作”两句,写军中日常训练的场景。

C.“了却”两句,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D.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5、“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2分)

26.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从这首小令的意境看,“断肠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这首小令中,既有深沉的“悲秋”之感,又有缠绵的“__________”(2分)之情。

3.对这首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

A.这首曲题为“秋思”,“秋思”就是“思考秋天”的意思。

B.“枯藤老树昏鸦”六字,起首便展现一幅萧瑟的秋天景象,凝冻而隽永。

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旅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D.此曲既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的人和景都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最能表现“秋思”。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首句中的“枯藤”是秋的景色之一,给人以萧条、悲凉的感觉。

C.曲中的“夕阳”与“昏鸦”是有联系的形象。

D.末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远离家乡的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这首曲通过特定形象的组合,深刻地表现了6、“昏鸦”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古道西风瘦马”的“瘦”表现了旅人的辛劳。

C.前三句勾勒出“秋”色,末二句点出了“旅”思。

D.这首散曲主要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8、曲中的断肠人是指 。(2分)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为“秋思”,全篇中却无一“思”字,而景物中处处有“思”。

B.首句中的三种景物,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写生机盎然、充满温情的家,使人倍感亲温暖。

D.这首元曲表达了游于的思乡之情。

10、曲中“断肠人”指的是(2分)

11.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2分) ...

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B.曲中作者形容乌鸦昏昏沉沉地归巢,以此来含蓄地表达断肠人的内心。

C.“天净沙”是这首曲地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D.曲中前二句营造出了一种凄苦的意境,“夕阳西下”更增添了萧瑟感。

12、“断肠人”在这首小令中指的是____。(2分)

13.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14、曲中“断肠人”的意思是 。(2分)

15.对这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

B.“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16、这首曲借景抒情,表达了的思乡感情。(2分)

17.下面对这首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D.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一语是全篇的主旨。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孤村落日残霞”中的“孤”、“落”、“残”体现了村庄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营造出的缤纷绚烂的秋天景色形成鲜明对比。

2、本曲中的“飞鸿”指的是是 。(2分)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B、作者选取秋天的景物,由远及近,渐显出一派色彩绚丽的秋景。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4、这首元曲前半部分景色苍凉,后半部分景色明丽,表现了作者心情

(2分)

5.对这首曲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曲既写出秋日黄昏的冷寂,又写出了秋日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

B.这首曲子的情感全蕴涵在景物描写中。

C.曲中用动态写秋景的句子是“一点飞鸿影下”。

D.这首曲子写的都是秋天凄清悲凉之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的变化。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梦回吹角连营”是说军营阵势强盛,吹号声把人从梦中唤醒。

B.“八百里分麾下炙”连绵不断的军营中大家共同分享牛肉的情景。

C.“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营中各种乐器奏出塞外悲壮粗犷的点歌的情景。

D.“沙场秋点兵”记叙了秋天时节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的往事。

2.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前文发生冲突,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分)

3.下列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 (1分)

A.《天净沙·秋》 B.《诉衷情》 C.《青玉案·元夕》 D.《天净沙·秋思》

4.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早年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而现实是“白发生”,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由此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4分)

5、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 (2分)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7、“麾下”的意思是:_____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_____。(2分)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作者酒醉挑灯看剑回忆战场。

B .词的上阕描绘沙场点兵,表现出军容雄壮士气高昂的场面。

C .词的下阕全部写实,为收复失地赢得建功美名头发都白了。

D .全词表现了作者报国之志难酬,抒发了无限的感慨与悲愤之情。

9、词中“五十弦”的意思是 。 (2分)

10、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2分)

A、这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的作品。

B、“壮词”是指战前豪迈出征的“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的“悲壮”。

C、“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接受检阅的画面。

D、“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

11、“点兵”的意思是(2分)

1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好友陈同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当年金戈铁马的疆场生活的留恋怀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明写战马和武器,实际表现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是其一生追求的概括。

D.全词中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十分强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13、词人要了却的“天下事” 是 。(2分)

14.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充满豪情的诗句篇六
《古诗词鉴赏》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出处】北宋,王安石《商鞅》。

【注释】①驱民:驱使人民,管理人民。驱,驱使,指挥。这里为管理。②信诚:诚信。③一言为重: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初,为取信于民,在都城南门立一木柱,宣布谁将木柱搬到北门,赐十金,人以为戏言,皆不肯动。后来赐金增至五十金,有人将木柱搬到了北门,商鞅便如数赐以五十金,以表示他言而有信,令出必行。④百金:形容分量很重,非实指重量是多少。金,古代货币计量单位;秦时以二十四铜为一金。

【今译】从古以来,治理国家很重要一条在于讲求信用和诚信,商鞅把诚信的话语看得重逾千钧并胜过百两黄金。

【赏析】《商鞅》是一首咏史诗。诗中肯定了商鞅为推行新法而言必行,行必果的言而有信的做法,说明了凡事都应讲求诚信的重要性。这首诗以古喻今,语言平易流畅。这两句诗指出,讲求诚信、取信于民是管理好国家的关键一环。诗句表明了诗人的富有远见,是他爱国爱民思想的集中体现。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出处】北宋,王安石《思王逢原》。

【注释】①书案:书桌。②湓水:源出江西瑞昌西清湓山,东流经过九江。③酒卮:酒杯。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今译】庐山从天坠落,向南倾斜,正对着我们的书桌;湓水向东流来,滚滚滔滔,流进了我们的酒杯。

【赏析】《思王逢原》是一首哀挽诗。诗中描写了诗人与王令(字逢原)生前的交往和对他的理解与感叹,表现了诗人对王令才高而不为世所知的悲愤以及对故友深切思念的感情。这首诗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运用想象、对比等修辞手法。写得北恻感人,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律诗技艺,是诗人的名作,被誉为诗人七律中的压卷之作。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年二人在一起读书和饮酒的情景。诗句气势宏壮阔大,意境雄奇绝伦,充满豪情逸兴。这两句诗与气魄雄伟,想像丰富,语言精练,成为诗人诗中的名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出处】北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注释】①纵:纵然,即使。②东风:春风。③吹作雪:吹得像雪花一样飘散下落。④绝胜(sheng4):绝对胜过。⑤陌:田间小路。⑥碾:压碎,碾碎。

【今译】即使被春风吹成碎片,像雪花一样随风飘散,也绝对胜过开放在田间小路边被行人车马碾碎成为尘土。

【赏析】《北陂杏花》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中描写了北陂杏花美丽妖娆的姿态和它所处的美好环境,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顽强意志和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怀。这首诗寓悲壮于闲谈之中,形象绚丽多姿,语言坚决豪壮。

这两句诗描写了杏花被“吹作雪”与被“碾成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突出了北陂杏花品格的高尚与纯洁,表现了诗人的变法改革志洁行廉、虽死犹荣的高尚情操。诗句即景抒怀,运用比喻形象鲜明。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出处】北宋,王安石《江上》。

【注释】①缭绕:盘旋曲折。②隐映:忽隐忽现。

【今译】前面的青山重重叠叠回旋围绕,让人怀疑已经无路可走了;忽然看见有成千的帆影忽隐忽现地闪露出来。

【赏析】《江上》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写了诗人秋天傍晚泛舟江上所见到的壮阔雄浑的景色,表达了自己萧散恬淡的心绪以及对宁静心境的追求。这首诗境界幽雅淡远,背景宏大开阔,写景层次分明,表现了一种含蓄朦胧之美,同时全诗浑然一体,融汇无间,很能代表诗人的艺术成就。

这两句诗描写了江上的静物以及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的特殊感受。诗句在写景中蕴含着诗人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和在人生境遇中赛与通的深邃哲理,启人遐思,耐人寻味。后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受到这两句诗的启发而生发出来的。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出处】北宋,王安石《北山》。

【注释】①细数:仔细地数着。数(shu3),动词,数点。②因:于是,因而。③缓寻:慢慢地寻找。④芳草:花草。常用来比喻忠贞的品德。⑤得:能够,得以。

【今译】细细的数着从花枝上落下来的残枯的花瓣,于是闲坐了很长的时间;慢慢地观赏在道边上生长着的可爱的青草,因此推迟了回家的时光。

【赏析】《北山》是一首写景叙事诗,是诗人推行新法失败以后,被迫辞去宰相职务,闲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时所写的。诗中描写了北山泉水翠绿、波光明艳的优美景色,抒发了诗人自甘寂寞、流连风景、怡然自乐的闲适心境以及对变法改革仍然忠贞不渝的情怀。这首诗写得委婉曲折,含而不露。

这两句是从“细数落花”和“缓寻芳草”两个方面描写了诗人欣赏春光时的神态和心境,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雅兴和对春的珍惜与喜爱。诗句构思精细,诗味隽永,辞意工巧,文笔淡雅,对仗精工,博得了后人的交口称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注释】①绿:形容词用作动词,吹绿。②还:回,指回到钟山寓所。

【今译】春风吹拂,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花草树木,明月高照,什么时候能照着我返回故乡。

【赏析】《泊船瓜洲》是一首思乡诗,是诗人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奉诏第二次北上进京任宰相,由钟山出发,往东至京口(今江苏镇江),渡江北上抵达瓜州古渡时写的。诗中描写了渡江时船行之快和诗人对钟山的回望以及长江南岸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抒发了诗人奉诏回京的喜悦与矛盾的心情和对家乡钟山的依恋与思念的情怀。这首诗境界优美恬静,风格新颖别致,是一首几经修改而臻于完美的并且历来被广泛传诵的即景抒情名篇。

这两句诗描写了长江南岸美丽而鲜妍的春天景色,表现了诗人再次入朝的喜悦与担忧和对家乡故土的思恋与怀念的思想感情。诗句中的前一句以“绿”字的刻意求工和准确形象著称,并成为后代锤炼字句的典范,使世人讲究修辞、斟酌字句最被传诵的名句;后一句运用设向句式,寄慨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仅流露出了诗人对江南家乡恋恋不舍的心情,而且博得了古今不少患有宦游之人的共鸣

和感慨。据载,这两句诗中的“绿”字,诗人最初用的是“到”字,使人觉得“到”字太死,认为不好,改为“过”字,但诗人感到这个字对表达思乡的情感仍有不足,又改成“入”字,诗人又感到“入”字只起反衬作用,表达的感情仍不浓厚,于是又改成“满”字,但“满”字缺乏色彩,意境太实,诗味也欠浓,这样经过反复修改十余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使诗句色彩典型鲜明,境界全出。诗人这个精心锤炼,反复改诗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成为诗坛佳话。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处】北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集》。

【注释】①寻常:平常。②奇崛:奇特,即不寻常,不一般。

【今译】表面看起来好像很平常,实际上却需要呕心沥血付出艰辛的劳动。

【赏析】《题张司业诗集》是一首题集诗。诗中赞美了张籍的诗篇,对他的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概括了他创业时的艰辛。

这两句诗赞颂了张籍诗篇的不同一般及其功夫之深。诗句既赞美了张籍的诗作,又指出了成功与艰辛之间的辩证关系,蕴含人生哲理,很有启示意义。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出处】北宋,王安石《示长安君》。

【注释】①草草:简单,平常。②杯盘:犹言酒菜。③昏昏:昏暗。④话:名字用作动词,说。⑤平生:平时或一生之中。

【今译】简简单单地备了一桌酒菜,兄妹对坐欢情畅饮且笑语不断,昏昏黄黄地亮着一盏孤灯,彼此谈论平生志趣和别后情景。

【赏析】《示长安君》是一首留别诗,是诗人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之前写给他的大妹文淑的。诗中描写了诗人与胞妹久别重逢又即将送别和家常便餐与灯下谈心的情景,表现了兄妹二人才逢又别的既欢慰又悲伤的感情,也透露了诗人出使异域必能完成使命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充满了真挚诚恳的感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同时对仗技法极为高明,既有首联的似对非对,又有颔联的工对和颈联的流水对,工稳活泼,情韵相生。

这两句诗选择了家庭生活中欢宴和夜谈两个典型场景,描绘了兄妹二人会悟时千言万语说不尽的动人情状,表现了诗人亲昵和睦的手足之情和家庭之乐。诗句对仗工稳精妙,语言准确传神,感情真挚缠绵,用在家庭骨肉之间尤见亲切自然,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出处】北宋,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注释】①澄:水清。②练:一种白色丝织物。③簇:聚集,簇拥。

【今译】千里清澈的长江,好似一条飘动着的白色绸带;金陵周围青翠的山峰,好像簇拥着耸列在一起。

【赏析】《登临送目》是一首写景抒情词。词中描写了金陵山河的壮丽景色,追忆了六朝历史的盛衰往事,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这首词立意高远,结构严整,用典贴切,用字精练,曾被词论者誉为写景抒情词中的“绝唱”,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这两句词从江水和山峰两个方面描写了金陵附近的充满生机与气势的壮丽景色。

词句中仅用十几字,便把金陵的形胜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成为千古名句,词人也因此被称为写景高手,大方家数。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出处】北宋,郑獬《春尽》。

【注释】①夜来:夜里边。②溪:山里的小河沟。③花:指落花。

【今译】夜间漆黑阴沉,翻越山岭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下雨的声音;今天田亮放晴,走到山间的小溪边,发现溪中全是飘旋的落花。

【赏析】《春尽》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写了暮春时节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家心切而匆匆返家途中所见到的景色和心理感受。这首诗通过写景,没有一句直接抒情,而是情寓景中,可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这两句诗通过雨中过岭和落花满溪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归途中的游子盼望早日回家的急切心情。诗句中的前一句“忽闻雨”三个字,写出了深夜过岭的特点,突出了山岭之高和翻越之难后一句通过“满溪俱是花”的描写,表现了归家途中的游子淡淡的惆怅和隐隐的伤感情绪。这两句诗明快自然,工丽整饰,是诗人精心锤炼而成的名句。

【作者】郑獬(1022——1072),北宋诗人,词人。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曾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他工于诗,风格爽朗泼辣,文辞质朴自然。亦能词,风格隽永俏丽。有《郧溪集》。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出处】北宋,刘攽(ban1)《新晴》。

【注释】①唯有:只有。②旧相识:老朋友。③偷:行动瞒着人,多重叠使用,偷偷地。

【今译】只有南风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偷偷地推开房门,又悄悄地把书翻开。

【赏析】《新晴》是一首夏日即景诗。诗中描写了“青苔”、“绿树”、“南风”等富于季节特征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夏日里闲适的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久雨初晴所带来的欢悦之情。这首诗通过随手挥洒的景物描写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别开生面,写得真切鲜明,流露出平淡轻松的情趣。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南风的诙谐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南风的亲切感情和自己恬适的心境,衬托出了诗人与自然为友的高尚情操。诗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南风一“偷”一“又”,诙谐而又急切,一“开”一“翻”,细致而又准确,特别是其中的“偷”字,表现了南风的友好,既风趣又充满喜悦之情,成为诗人的传世名句。

【作者】刘攽(1023——1089),北宋诗人。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与兄刘敞同举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逝世后,弟子私谥公非先生。他学识渊博,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分任汉代部分。亦能诗,风格平易,并主张以意为主,文辞次之。著作有《彭城集》、《非公先生集》。 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出处】北宋,王令《读老杜诗集》。

【注释】①镌镵:雕刻。镌(juan1),刻。镵(chan2),刺。②物象:事物与景象。③春:年。

【今译】杜甫的一生中,有描写刻画人间事物与自然景象的诗篇三千首,诗篇灿烂辉煌光照天地已有四百年。

【赏析】《读老杜诗集》是一首论诗诗。诗中满怀崇敬的感情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创作的诗歌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对他一生辛酸悲苦的遭遇寄予了真挚而深切的同情。这首诗寄慨深沉感情叹惋悲愤,充满了诗人的赞叹与悼念之情。

这两句诗概括了杜甫诗歌的全部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杜甫发自内心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是诗人诗中被公认的名句。

【作者】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魏郡元城(今江扬州)人。长大以后,无意仕进,拒绝了进士试的举荐,以教书为业。他是一位识度高远,才华出众,很受王安石器重的青年诗人,因去世过早,未能施展抱负。擅诗文。他诗学韩愈、孟郊,构思新颖奇特,风格雄健豪放,造语生新惊俗,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他的散文内容充实,意新言富。他的著作有《广陵先生文集》 ,《十七史蒙求》。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出处】北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注释】①那:同“哪”。②盈盈:含情脉脉的样子。

【今译】要向友人要到哪里去呢?他要去的地方是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般的江南。

【赏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词。词中将送别和惜春,山水和人情交织在一起,并运用巧妙新颖的比喻,不落俗套的构思和新鲜自然的俏皮话,描写了词人送别友人返回浙东老家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祝愿,也倾诉了对江南故乡的怀念。这首词运用拟人手法和使用带有双关的语言,显得活泼轻松,耐人寻味,同时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这两句词运用自问自答的句式,交代了友人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那山清水秀的江南。词句中的“眉眼盈盈”四个字,既指秀丽柔美的江南山水,又指友人要见到的有着盈盈秀眉和媚眼的美貌亲人。这两句词语带双关,扣得天衣无缝,艺术手法极为高明。

【作者】王观(?——?),北宋词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词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浪迹江湖,不知所踪,后人称之为王逐客。他的词学柳永,情景交融,多用口语,风趣诙谐。有词集《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处】北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注释】①若:如果。②江南:一作“江东”

【今译】如果到了江南老家正好赶上春天,一定要和它住在一起,好好地享受美好的春光。

【赏析】这两句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友人时临行朋友的叮咛和祝愿。词句中的“春”,既指季节方面的,说的是江南大好春色,又指人事方面的,说的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的“春”。这两句词构思新颖别致,语言流畅风趣,又采用语带双关的写法,活泼又俏皮。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出处】北宋,张舜民《村居》。


充满豪情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豪情壮志的诗句 豪情的诗句 豪情万丈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充满豪情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充满豪情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519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