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

2016-02-17 10:07: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一《古诗情感》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一
《古诗情感》

1.《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他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蒹葭》(2010眉山)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3.《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4.《饮酒(结庐在人境)》(2011长春)“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解析:表现了诗人隐居时安逸闲适的心境。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本诗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6.《次北固山下》这首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达了作者因分别已久而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7.《使至塞上》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激愤和抑郁的感情。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解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安慰、关心之情。

9.《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2011河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10.《望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1.《春望》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析: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析:本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析: 传达了诗人因友人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惆怅之情。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解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16.《观刈麦》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解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17.《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18.《雁门太守行》尾联引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19.《赤壁》(2010成都)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20.《泊秦淮》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1.《夜雨寄北》(2009常德)请用简介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解析:漂泊在外地孤寂,苦于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望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009年十堰)请你从情感方面,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解析: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2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的感情。

2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解析: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2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达了作者面对暮春惨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26.《登飞来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7.《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2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的主旨是什么?解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29.《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30.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1.《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2.《天净沙·秋思》(2010南充)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33.《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做的概括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34.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解析: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二
《各个击破诗词鉴赏》

各个击破诗词鉴赏

㈠鉴赏诗词的形象

鉴赏形象的方法:

1、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如“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诗中的“赧郎”。 2、 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如"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他是一位关心民生疾苦,厌恶官府横征暴敛和高利贷剥削的正直之士。

3、 自然界中的物象

物象色彩分冷暖,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

特殊物象所寓含的特殊情感和内涵: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悲苦之意。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梅花:表示凌雪傲霜,坚强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鹤:象征长寿。

蓬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杜鹃:表示思归、盼归。

㈡鉴赏诗词的语言

分析诗词语言常用术语如形象、准确、凝练、简洁、明快、清新、自然、质朴、优美、含蓄、委婉等。

1、 理解诗词的语言

考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选择词语;二是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

1

判断。

2、 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生动形象。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有静,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又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该诗以清新的笔墨,形象地勾画出秋月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明丽画面。 ②质朴。该语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不刻意追求华丽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等。

③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地描绘。 ④隽永。此语言风格是意在言外。如杜牧的《泊秦淮》,作者用隽永洗练的笔墨,活用典故,对沉溺于荒淫腐朽生活的统治者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⑤简练。语言简洁、凝炼,注重炼字、炼句,如贾岛、孟郊的诗就属此类。⑥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通过对比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但未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⑧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清幽的美感。 ⑨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即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⑩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⒒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⒓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3、 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品评 A动词

例1: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随”“抱”都炼得很好”。 例2: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本是一幅静景,但用一“分”字就有了动感,使人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

的情景。而“挂”字又化动为静,使人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都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例4:杜甫《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湿”字驳落(深浅不一)。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湿”言“光”,“疏”言“影”,王勃写春雨,其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无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显得滋润,故说“花光湿”。“光”字显得花有精神。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例6:范仲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7: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撼”具夸张色彩,突出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例8:洪荼《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 凭一“扶”字,可感受到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例9:“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一“剩”字有“残存”“残留”之意,还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例10: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锁”字把龟蛇二山在形势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且很形象。 B修饰语(多为形容词,也有副词等)

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该句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枯”“尽” 是平常的谓语,而“疾” “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直说看清楚,而说疾(快),这样就比“清楚” 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更形象。 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落日圆”,此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直圆”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还是通感的妙用。

例四: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此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能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C特殊词 ① 叠词

其作用为: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② 拟声词

2

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其作用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 表颜色的词

其作用为: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炼形容词于句首,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苦又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处,白白江鱼入馔来”,炼形容词于句首,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印象。形容词炼于句末,如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㈢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1、明辨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物)抒情和寓情于景(物)等。 ①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表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②借景(或物)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含蓄深远。 ③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又如杜甫《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有烘托作用,情也悲壮,景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④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真理即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感情。)

⑤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重数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2、辨明表现手法 ①烘托手法: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即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三四句形象鲜明的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东西衬托,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更有生机而不孤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此例为以动衬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象征手法: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为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③白描手法:本是一种国画技法,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制这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④虚实结合法。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形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又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是虚幻之景。

⑤借古讽今法:为咏史诗中常见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⑥动静、远近、高低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烘托手法(如①);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

3

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的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

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溪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元代散曲家周得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浔阳一带的秋景时,由近到远,由水到山,由地到天,由静到动,由昼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排,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⑦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 点面: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千山无鸟飞行的踪影,万径无人行走的痕迹;后两句为“点”,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无论那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又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暇,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李商隐《贾生》诗用先扬后抑之法,写汉文帝召见贾生,看似褒扬,但到最后说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才知是贬抑。先扬后抑,借讥讽之意表现得更为有力。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对罗敷的美,在这里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写见到罗敷者的动作行为来间接地加以表现,这就是侧面描写。该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3、辨明修辞手法

①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和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 例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例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比拟。比拟分拟物和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把物人格化)。比拟可使描绘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又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后两句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

③双关。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例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例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音,实指情思。

④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其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例一: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例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三: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⑤夸张。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 “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⑥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㈣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类别:怨愁、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4、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唐、健康与否等)

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4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三
《诗词表达情感》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四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九年级中考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第一课时

一、主要题型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在古诗词中,很多意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大雁———(1)因鸿雁传书之说而渴望获得某种信息,且多是喜讯;(2)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鸿鹄、雄鹰——远大的理想追求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杨柳——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燕——(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析

二、 答题技巧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五
《古诗赏析》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六
《诗词表达十技巧一中》

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篇七
《诗词复习一》

07年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五

(专题:古诗文赏析 )

命题人:蒋 海 姓名 班级 学号

【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页 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 P24页 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 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页 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3、《古诗三首》:《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谷)P213页《赠荷花》(李商

隐)P2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 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 P238页 8、《破阵子》(辛弃疾)P241页

9、《使至塞上》(王维) P260页 10、《黄鹤楼》(崔颢) 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 y

1、《春望》(杜甫)P58页 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62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页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 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1、《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韦应物)P30页 《池鹤》(白居易)P30页;《迎燕》(葛天

民)P31页

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P62页 3、《渔家傲》(范仲淹)P64页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页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页

6、《无题》(李商隐)P208页

7、《古诗四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P218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页《山

中》(王勃)P219页《城东早春》(杨巨源)P219页

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 9、《论诗》(赵翼)P251页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 2、《凉洲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附:《木兰诗》(宋祁) P47页《蝶恋花》(欧阳修)P47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 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 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页

5、《观沧海》(曹操)P191页 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7、《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

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 (2006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 、(2006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

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答案:见解析

例三、 (2006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

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门,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答案:见解析。

07年资阳市七.八.九年级语文(上)诗歌赏析预测题 (资阳教研室内部资料)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形容失意的诗句 形容心中苦闷的诗句 形容人生失意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失意苦闷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403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