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

2016-02-13 08:46: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一《关于乡愁的诗歌》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的现代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一
《关于乡愁的诗歌》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乡愁是一种情结,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无法割舍的,请赏析阅读下面几首诗歌。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枝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敖红亮的《乡愁》】

思念家乡的泪珠 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

碗里 饭里 咽进肚里

让思乡者倾醉 醉在梦里 梦在乡里

是一只芦苇笛 鸣在乡思者的心窝里

乡愁 北石

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

离乡越远 思念越长

我的乡愁 是心中珍藏的酒

离乡越久 味道越醇厚

我的乡愁 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 大陆在那头。 永不老去

夜深人静时 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

我的乡愁 是一遍一遍的月圆;

我的乡愁 是一列一列的帆船;

我的乡愁 是隔不断的海水;

我的乡愁 是远方的岸.

故乡是磁石 故乡是胎盘

我的乡愁 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

是无以回报的忐忑 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二
《乡愁-现代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 ),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 从诗歌艺术上看,

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武 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

阅读此诗,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

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三
《思乡现代诗》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时

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

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

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

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故乡,你还好吗?

在繁星与月亮之间穿梭着

心里头,永思乡眷恋之情 .

有朝一日共团圆

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四
《悠悠千古家园梦_中国诗歌中的乡愁情结》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五
《现代诗 思乡》

思乡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时

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 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 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 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故乡,你还好吗?

在繁星与月亮之间穿梭着 心里头,永思乡眷恋之情

游子的思念

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有朝一日共团圆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六
《乡愁(现代诗《自作》)》

乡愁啊,

一缕薄薄的轻烟。 当你离家在外, 悠然地飘在心头。 轻轻的,薄薄的, 无数的怅惆。

乡愁啊,

一片金黄的落叶。 当你身处秋林, 缓缓的落在肩头。 慢慢的,金黄的, 思念的挂钩。

乡愁啊,

一颗滑落的流星。 当你深夜仰望, 长长地划过天间。 隐隐的,长长的, 无限的乡愁。

我的乡愁,

好比故乡的大雁,

不管到哪,还都记得, 家乡的乡愁。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七
《教材(乡愁诗)》

第一章

乡愁诗的起源与发展

乡愁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无不歌咏故乡、表达乡愁,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台湾乡愁诗歌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本文将通过阐述乡愁这一心理和文化现象,联系中国古代的乡愁,重点论述台湾乡愁诗中的家国意识。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君已作天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这些千古流传的诗篇佳句,之所以能被劳动人民世代相传而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乡愁。

一个人自从 “呱呱”落地,降临人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生养自己的亲人和乡土,从此便对故乡产生了特殊的情缘。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出外打拼,“他乡遇故知”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这种乡愁情结不会随着广袤的空间、悠久的时间而褪色,它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心头永远的情结。

乡愁,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根源于人的空间流放和心灵的漂泊而形成的回归心态。乡,即家乡,乃人的出生之地,是游子依恋的圣地;愁,即愁绪,乃人类千百年来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孜孜不倦追求的附产物。从心理上看,乡愁是游子对生活故地依恋向往而不得返回的惆怅失落情怀。从哲学上看,乡愁是对精神家园的寻觅和期待。从文化层面看,乡愁是对文化的认同,是家国意识的体现。故乡故土是温暖的, 乡愁是对家园的认同和肯定, 是归宿和安宁。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在孤独时总是希望得到“亲和力”的依靠, 而这亲和力来自“家园”, 它包括昔日的生存环境、大自然、家庭、亲戚朋友和传统的精神文化等。可以说, 人类从离开了大森林的时候起, 便开始了对“家园”思念。 古往今来, 不论民族、地域如何, 以思亲怀乡为基本内容的乡愁诗歌总是绵延不绝。每个时代的乡愁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体现了各自的时代特征。 我国早在日出而作,日落也难以得息,几乎没有人身自由的春秋时代就产生了一些表现戌边士卒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歌谣。如《诗经》中就记录了很多关

于描写乡愁的诗歌,感情真挚,思乡单纯朴素,如《诗经·邺风》中《旎丘》的“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褒如充耳。”写的是一名从军农夫,登高怀乡,眷恋亲人的情感。《幽风·东山》写道“我祖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豢。我东日归,我心西悲。”表现的是对造成他离乡不归的战争及统治者的愤恨,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戌边士卒对亲人家园的怀念。[1]因此,即使是在先秦时期,“爱国”的观念尚未普遍确立的情况下,热爱故乡、眷恋家园已形成鲜明的主题和久唱不衰的咏叹调。

到了秦汉封建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封建制度对普通人活动范围的限制减少,使人群的大范围流动成为可能,乡愁就跟随封建文人士大夫的步履从异乡再到异乡。这些封建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在写出自己去国怀家的乡愁的同时,也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下,以乡愁之作体现出下层人民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的思乡情结。羁旅行役,忧国思乡,迁客情怀都成为这一时期吟唱的主题。汉末以来,乡愁情怀多以游子的心理娓娓道出,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葡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阎里,欲归道无因”,“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炜。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还归。”[2]反复咏叹的,均是弥漫游子身心的思乡望乡之愁。

再到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唐宋时期,随着科举的产生,许多有知识的人走出这家门,他们或求学在外,或为晋身仕途而四处奔走,或为官一方不得还乡,或仕途失意而不得志,或是看破功名而游历于名山大川之间。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他乡的情景事物总能引起游子更多思乡的愁绪。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有名的乡愁诗歌。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这一时期的乡愁诗歌,虽然在艺术上达到了很到的境界,但国家意识较少,仍然表现的是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在追溯中华民族恋家思乡这一情结的起源时,可以发现,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这类心系故园、重土恋家的诗歌便数不胜数。而且由于时代的不同,每个历史时期的乡愁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重点。从春秋世代的质朴

诉说,发展到汉魏六朝的慷慨悲歌,再经唐宋文人的艺术表达,最后到清末民初的政治呐喊,这些表达乡愁之作的诗歌形成了历代绵延不断的悲怆呻吟。这种对故土家园的呻吟,唱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唱遍了塞北江南、长城内外,唱过了五代十国、隋唐两宋,唱过了金元明清。直到现代,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台湾乡愁诗人苦恋着的断肠之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可谓是家喻户晓,唱出了一代台湾人的家国梦: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在这首诗中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融合在一起进行了表现寄寓了台湾赤子绵长的思乡爱国之情和希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全诗四小节按照“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的时空顺序来抒写。在广远的时空中诗人又提炼了四个特征鲜明的物象即邮票、船票和海峡用以来表达诗人恋国思乡的思绪。这些思绪的对应物表达出了漂泊、隔离、绝望和望而不能归的离愁别恨。诗作的焦距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放大感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加深。通过明晰的时空流程变化组成了一曲倾诉不尽的“乡愁”。诗中所抒发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的感情之浪一个推一个最后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句作结而诗人思乡念国的感情如瀑飞流而下无法抑制。 从短短的四节诗里使我们了解到诗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所经历的忧患。诗人极其炼概括了自己独特的又带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体验并包含了无数有家不能归的海外赤子不尽的乡国之思。这极其自然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渴望民族统一想融合深深地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的期盼。 从形式上看《乡愁》是一首自由体诗但每节都采用三、十、四、五字数均衡对称的句式从外形看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中“乡愁”、“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再加之“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在同一位置上的巧妙运用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恰似一支哀婉的乐曲撩人情思。诗歌具有了和音乐美和节奏美。

本诗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二章

乡愁诗赏析

乡愁剪不断,理还乱;相思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追忆当时惘然,事后茫然;怀念相逢相知,历久弥新;痴情始不乱,终不弃,坚贞守望。凡此种种,均成为文人墨客吟咏讴歌的永恒主题。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真可谓草长莺飞山水绿,触目风光尽乡愁。

妇孺皆知的思乡诗当属李白的《静夜思》。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写尽了乡愁。而“望月”也成了思乡作品的经典意象。只有天才诗人才能写出天籁之作!李白对乡愁理解得最浪漫。

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则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在令人目迷神离的美景中,引不起丝毫的游赏兴致,反勾起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漂泊逆旅之感伤。杜甫对乡愁诠释得最伤感。

其实独在异乡、远离亲友,生活的不适、习俗的差异、旅途的艰困,恰恰为思乡提供了最好的酵母,也是思乡情绪发酵的最佳坏境。

于是便有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王维对乡愁设想得最自然。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梦里不知身是客”“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李煜对乡愁体悟得最形象。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秦观对乡愁拿捏得最素雅。

“秋风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九日呈真直院》)叶绍翁对乡愁描述得最真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对乡愁安排得最动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对乡愁铺排得最温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对乡愁感喟得最旷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诗经》对乡愁渲染得最痴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梦江南》)温庭筠对乡愁剖析得最香软。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对乡愁慨叹得最痛彻。

繁华落尽,往事往景历历在目。可堪回首?思乡关,愁难尽,水长流,梦难断,归心似箭。离愁别恨寄孤雁,月婵娟,情缠绵,巍巍高楼阻隔,相见不如怀念。追忆似水年华,叫我如何不想她。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篇八
《诗歌——乡愁》

乡愁四韵

余光中

读————卷开锦水霞光灿名作涵咏:

引读:

故乡啊,那如扬花翻飞的愁绪,那如漫沙飘动的愁绪,何时你才能走出我的乡愁?

乡愁,是一尾金鱼,总是被声声归雁的金钩钓起。 乡愁,是一只彩蝶,总是流落他乡野

宿的花丛。乡愁,是一坛尘封的老酒,总是时间愈久愈浓烈。乡愁,是一支清远的芦笛,总

是在月圆时响起。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长江是核心意象。是诗人的长

醉酒的滋味 江情结。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海棠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

沸血的烧痛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是乡愁的烧痛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海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棠是中国民间居家庭院的常见景

物。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来日倚窗前,寒梅 家信的等待 著花木。”显然,这里诗人是有意营

是乡愁的等待 造了一丝亮色。“腊梅香”预示着冬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天即将过去,春天的来临。

此诗所有意象的选择都与历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史有关,可以更好的放大乡愁。你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还能选出哪些有底蕴的意象呢?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悟————熟读深思子自知

思乡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情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余光中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

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两岸关系的不正常,人为地割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但它却割不断共同走过五千年风风雨雨的两岸炎黄子孙的血肉之情。尤其是解放前夕离开大陆的这一代大陆人,这种现实无疑使他们成为有家不

能归,有根不能寻的游子。而作为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最富有激情的诗人,其内心的痛苦和渴望回归与寻根的心情更是无可比拟的。这种感情在诗人的心中日积月累,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诗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个个愿望:“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素材萃取:

请你从诗歌中摘出你感触最深的文句并写出你的认识或感悟,用正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乡愁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边 界 望 乡

洛夫

说着说着 又猛然折了回来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那冒烟的啼声

手掌开始生汗 一句句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乱如风中的散发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间问我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冷,还是

把我撞成了 不冷?

严重的内伤

惊蛰之后是春分

病了病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译成青色的语言

咯血。而这时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飞越深圳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 愁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

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于佑任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卞之琳

写————天机云锦用在我

●独擅胜场全诗采用反复咏叹的直抒式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也很容易写成空泛、概念化、含义浅露的口号而失去诗意。这就要求诗人对景、对形、对社会的事物作特别有致而深刻的观察,也更强调所选意象的典型化和构思的巧妙。采用这种抒情方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诗人必须具备充沛的激情,二是诗人须具备高度驾驭诗歌意象的能力。这两点,余光中先生无疑都是符合的。

诗人炽热的思乡之情犹如一根红线,采用一咏三叹的形式,每章首尾两长句反复吟诵,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情境的营造充分体现了作者渴望统一,回归大陆的游子心境;反复咏叹,遥相呼应,充分显示了长久愿望的迫切程度。

这类诗歌由几个并列的相同结构并有部分相同诗句的部分组成。反复咏叹。《诗经》较多这类诗歌。

回环反复,强化文旨

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若干处地方不断重复,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写法叫作回环反复法。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特定语言,并且注意文章内容和思想深度、广度的逐步拓展,因此能以紧密的结构、强烈的表达而得到好评。 回环反复式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型或短语,形成段首排比或段尾排比的修辞效果;一种是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至于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比较随意;一种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抒发强烈的感情。

● 信而有征

选择(60分)如果我是一片云, 如果我是一块矿石,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会放弃平静安逸,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我选择熔入炉中化为滚烫的钢水。

你要问我为什么,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请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楼大厦,

那,就是我的答案。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 如果我是一只白鸽,

我会放弃奔流到海, 我会放弃自由嬉戏,

我选择化为甘泉流入麦田。 我选择永不停息地把橄榄枝衔到

你要问我为什么, 战争的国度。

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 你要问我为什么,

那,就是我的答案。 请看看那些饱受战争痛苦的儿童

正在快乐地玩耍,

如果我是一株灵芝, 那,就是我的答案。

我会放弃长命百岁,

我选择化为一滴滴药汤灌入人口中。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

你要问我为什么, 向前?向后?往左?往右?

请看看那位康复病人的笑脸,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瞧瞧你心灵中的真、善、那,就是我的答案。 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

点评:

《选择》这首诗歌于反复回环中,意境高尚,蕴意深刻,不仅联想丰富,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有诗意和诗味,情感浓烈炽热。语言流畅,节奏鲜明。

●笔下生花

以“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注意使用反复回环的章法强调观点。

例文:

做一片云,真好

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做一片云的我,来时,无声无息,走时,无牵无挂。没有根的寄托,没有分离的痛苦,没有相守的缠绵,没有远行的犹豫。我不苛求别人的欣赏,只是在你无意间飘然而过,而在你回首痴望的那瞬间,我微笑着悄然掠过,继续自己的旅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风挨着我的肩,我挨着风的肩,如神似仙,一味品尝着这有生以来的平静淡泊。

人,有功名利禄的诱惑,于是崇拜权势,很卑鄙,虚伪谄媚;很自傲,胸襟狭窄。很自卑时成了奴才,愚昧畏缩;很自傲时成了主人,冷酷残忍。有欲望,有野心,这世界便来了纷争,多了烦恼,有了喧闹。做一片云的我,以自己特有的灵气去接近自然,一如既往地飘过山峦,飘过海洋,一直飘向神奇的远方。天广任我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阴云初起,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劲风扑面,这是我与风雨在天空中狂舞。然而,风停雨住,春回大地,我又飘荡于绚丽的高空,在这刚洗过的世界里,一切清新、自然;欣赏这优美的景色,一切是那样的宁静淡泊。

做一片云,真好!

有人说,我漂泊不定,然而,只有飘动,生命才会永恒„„

任思绪的情愫飞升,品味有生以来的平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一切默默的开始,默默的结束,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思乡的现代诗 有关乡愁的现代诗 关于乡愁的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乡愁的现代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乡愁的现代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226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