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羽写的诗

关羽写的诗

2016-02-08 11:50: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羽写的诗篇一《描写关羽的诗句》 描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羽写的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羽写的诗篇一
《描写关羽的诗句》

描写关羽的诗句

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

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宋无名氏《武成王庙从祀赞》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功成自合归玄德,解印封金离许都。不羡金银光照室,惟思恩义走长途。人言俊杰千年少,我道将军万古无。不是追兵无铁骑,曹公尤重去时书。——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东吴赴会,单刀往还。足摇地轴,手撼天关。鸿门小可,渑池等闲。关公之名,威震江山!——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粗豪车胄运机筹,要害仁慈刘豫州。赖得云长施义勇,青龙刀劈乱臣头。——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北人更欲生关羽,犹倚糜芳信士仁。曹操雄心怀白马,董昭空自弄精神。——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三

白马当年事困危,将军立效干功时。斩头出阵来无阻,策马提刀去莫追。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堂堂庙貌人赡仰,忠勇惟君更有谁?——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一

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鼓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来往军中胆气高,平欺许褚胜张辽。又夸益德真勇猛,致使当阳喝断桥。——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开疆施妙略,决水运良谋。功盖三分国,英雄敌万夫。孙权应丧胆,曹操欲迁都。华夏威风震,声名绝代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将军气概与天平,匹马单刀独自行。干里寻兄恩义重,五关斩将鬼神惊。鼓声响处人头落,旗影开时血刃红。堪笑蔡阳无计算,山鸡要与凤凰争!——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将军降汉不降曹,千里寻兄岂惮劳。送别许都关外路,刀尖曾挑锦征袍。——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唐郎士元

治病然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陀。骨上肉开应刮毒,盆中血满若流波。樽前对答犹谈笑,青史英名永不磨。——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元人郝经《重建庙记》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月缺魄易满,剑折复铸良。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有死节,可杀不可量!——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羽血未乾蒙陨命,蒙妻正哭妾分香。天地有心诛汉贼,但迟数月取襄阳。——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四

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做深渊。怪风怒拨汉江水,巨浪齐吞罾口川。八月霖霪飞黑雨,七军偃仰丧黄泉。关公神策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惟凭立国安邦手,先试青龙偃月刀。——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鼕鼕。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望盖挥鞭骑若风,将军飞入万军中。马奔赤兔翻红雾,刀偃青龙起白云。虎豹堕牙山鸟静,凤凰坠羽树林空。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誓把功勋建,须将恩义酬。奋身诛虎豹,用命统貔貅。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英雄谁可似?不负寿亭侯。——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三国演义》诗一(颂关羽)

寝席羹杯几载同,不知玄德访隆中。吕蒙陆逊诚奸贼,消为孙登作妇翁。——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二

描写关羽的诗句

关羽写的诗篇二
《关公诗》

七绝·感怀关羽 久慕当年义胆豪, 可怜血染旧征袍。 从斯堂庙英魂驻, 威武青龙偃月刀。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赞诗(出自《三国演义》) 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 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 酒尚温时斩华雄。” 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后人有诗叹曰: “挂印封金辞汉相, 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 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 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 今古留题翰墨间。”有诗为证 赞关公赞关张分破黄巾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赞关公温酒斩华雄威镇乾坤第一功猿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人们赞美关公的诗句很多,这里特摘抄两首,以印证关公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一首是辞别曹操以后,有人作诗叹曰: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再一首是关公败走麦城,58岁战死在玉泉山,人们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特在山顶上建一座庙,四时致祭。后来有人写诗叹曰: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关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杖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关公死后,他骑的赤兔马被孙权赐与马忠后,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可见关公及其战马,人畜一般的忠心,到了何等程度!堪为后世所景仰,为千秋所颂扬!赞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赞关公单刀赴会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赞关羽水淹七军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赞关羽华佗刮骨疗毒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叹关公早逝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忆关公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关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1:七律·咏关公(新韵) 桃园结义薄云天,偃月青龙刀刃寒。 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坤乾。 忠心报国为梁栋,肝胆护兄铸铁肩。 一去麦城无复返,英魂庙里化青烟。 2:七绝·感怀关羽 久慕当年义胆豪, 可怜血染旧征袍。 从斯堂庙英魂驻, 威武青龙偃月刀。 3: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赞诗(出自《三国演义》) 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 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 酒尚温时斩华雄。” 4: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后人有诗叹曰: “挂印封金辞汉相, 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 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 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 今古留题翰墨间。”5: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 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6: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 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 7:宋无名氏《武成王庙从祀赞》 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 8:元人郝经《重建庙记》 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 9: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 年代:唐 作者:郎士元 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 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 10: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 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 11: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寝席羹杯几载同,不知玄德访隆中。 吕蒙陆逊诚奸贼,消为孙登作妇翁。 12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北人更欲生关羽,犹倚糜芳信士仁。 曹操雄心怀白马,董昭空自弄精神。 13: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羽血未乾蒙陨命,蒙妻正哭妾分香。 天地有心诛汉贼,但迟数月取襄阳。14:21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22 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23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24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25 藐视吴臣若小

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26 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27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28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29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30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31: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怪风怒钹汉江水,巨浪齐吞曾口川。八分霖霪飞黑雨,七军偃仰丧黄泉。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32:治病然分内外科,世间妙裔苦无多。神威罕及唯关将,圣手能衣说华佗。骨伤肉开应刮毒,盆中血满若流波。樽前对答犹谈笑,青史英名永不磨33:东吴赴会,单刀往还。足摇地轴,手撼天关。鸿门小可,渑池等闲。关公之名,威震江山。34;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鼓英雄气,犹胜相如在渑池。35: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神勇,酒尚温时斩华雄。36: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只因玄德临行语,只是英雄束手亡。37:来往军中胆气高,平欺许褚胜张辽。又夸益德真勇猛,致使当阳喝断桥38:白马当年事危困,将军立效干功时。斩头出阵来无阻,策马提刀去莫追。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堂堂庙貌人瞻仰,忠勇唯君更有谁?39:望盖挥鞭骑若风,将军飞入万军中。马奔赤兔翻红雾,刀偃青龙起白云。虎豹堕牙山岛静,凤凰坠羽树林空。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40:誓把功勋建,须将恩义酬。奋身诛虎豹,用命统貔貅。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英雄谁可似,不负寿亭侯?41:刺良恩已报曹公,辞魏归刘两尽忠。威震许都谋涉远,当时义勇有谁同?42:将军降汉不降曹?千里寻凶岂惮劳?送别许都关外路,刀尖曾挑锦征袍。43:功成自和归玄德,解印封金离许都。不羡金银光照室,惟思恩义走长途。人言俊杰青年少,我道将军万古无。不是追兵无铁骑,曹公犹重去时书。44:千古令人笑蔡阳,提刀几欲战云长。古城偶遇交锋处,画鼓方过一命亡。45: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

墨间46;豪粗车胄运机酬,要害仁慈刘使君。赖得云长施义勇,青龙刀劈乱臣头。47:曹军兵败走华容,正与云长狭路逢。盖为当初恩义重,故开金锁放蛟龙48: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奇日月,名誉震乾坤。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

关羽写的诗篇三
《关羽》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编辑?[guān yǔ]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人物关系纠错中文名关羽别 名关云长,关长生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逝世日期220年职 业将领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官 职前将军封 爵汉寿亭侯谥 号壮缪侯外 号美髯公目录1人物生平? 追随刘备? 阵斩颜良? 镇守荆州? 威震华夏? 败走麦城2历史评价3出生争议4后世地位? 官方信仰? 民间信仰? 文化信仰5家庭成员6史书记载7墓址8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1人物生平编辑追随刘备关羽画像关羽画像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汉室宗亲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当刘备坐下时,关、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1]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曹操因曹嵩被杀而迁怒于陶谦,于是发兵攻打徐州。陶谦求救于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关羽与刘备屯兵于小沛。而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后与曹操许田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2]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

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3]阵斩颜良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4]当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5]镇守荆州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6]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拜关羽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7]在此期间,关羽重修了江陵城。[8]汪国新绘关公汪国新绘关公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入蜀助刘璋防御张鲁,张飞、赵云、诸葛亮与关羽共守荆州。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刘备乃召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支援,荆州只留关羽驻守。刘备平定蜀地后,以关羽董督荆州事,[9]授权掌管荆州地区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

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此时,曹操进取汉中的张鲁,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即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10]威震华夏襄樊之战示意图襄樊之战示意图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但不久事情败露,几人被曹操所杀,曹操于是召曹仁为征南将军,讨伐关羽。曹仁屯樊期间,大肆征调徭役,南阳郡一带军民苦不堪言。宛城太守侯音与卫开于是劫持太守造反,与东里滚关羽联合。曹仁率军前往平乱,于次年正月攻破宛城,将侯音斩杀,并屠城。[11]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军与曹操军相争汉中,魏将夏侯渊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斩,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赵云又在汉水劫去粮草,曹操无奈只得退出汉中,刘备遂占据汉中。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并派益州前部司马、犍为人费诗去关羽驻地授予关羽官印,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说:“大丈夫绝不能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创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样。以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年幼时就关系很好,而陈平、韩信是后来的亡命之人;可排列地位,韩信位居最上,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对此有过怨恨。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而在他心中的轻重,黄忠怎能和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您犹如一体,休戚相前,祸福与共。我认为您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我仅是一个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只是我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关羽听了他的话以后,大为感动,醒悟过来,立即接受了任命。[12]当时孙权进攻合肥。曹魏的主力都驻守在淮南。扬州刺史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此处虽然有贼人,却不值得担忧。现在刚刚涨水,征南将军曹仁却孤军深入,没有长远的准备,关羽强悍狡猾,只恐怕征南将军会有变故。”不久,关羽果然令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军向樊城的曹仁进攻。[13]曹操派出大将于禁率领七军援救襄樊。立义将军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其时庞德

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14]到了八月,天降大雨十余日,汉水因此暴涨,关羽因掘江堤以大水灌于禁军,于禁军虽在平地,却被水淹五六丈,于禁七军都被淹没,于禁只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关羽乘大船进攻于禁,于禁投降。曹操得知于禁投降的消息非常惊异。[15]关羽擒将图关羽擒将图[16]关羽乘船进攻庞德军,庞德的军队大多投降关羽,庞德寡不敌众,最后被关羽所擒,庞德的兄长在蜀汉汉中为官,关羽因此想要劝降庞德,但是庞德大骂不肯降,关羽于是将其斩首。[17]关羽乘胜对樊城发起猛攻,樊城进水,城墙崩塌,而曹仁的守军也因为多次战败而大量削减,只剩下几千人,樊城被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也快被吃完,众将都惶恐不安。曹仁在满宠的劝说下,与将士们盟誓,以死守城。关羽又派别的将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18]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19]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20]败走麦城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败走麦城败走麦城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徐晃追击关羽,二人都进入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21]而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22]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

,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23]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24]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公元260年(景耀三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shàn)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追谥关羽为“壮缪侯”。[25]2历史评价编辑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关羽关羽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26]温恢:“关羽骁锐。”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27]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26]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28]杨戏:“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 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29]《晋书》:“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魏书》:“崔公,古之关张也。”陈亮:“夫关羽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此其势甚易谲也。”“关帝诗竹碑”的各种版本“关帝诗竹碑”的各种版本(8张)陈元靓:“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如一国,敌万人。蜀展其翼,吴折其鳞。惜乎中勇,前后绝伦。”王夫之:“吴、蜀之好不终,关羽已死,荆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国之离,无忌而急于篡,关羽安能逃其责哉?羽守江陵,数与鲁肃生疑贰,于是而诸葛之志不宣,而肃亦苦矣。肃以欢好抚羽,岂私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操,匪舌是出,而羽不谅,故以知肃心之独苦也。”3出生争议编辑关羽画像关羽画像《三国志》书中并未记载关羽于哪一天出生,后世对关羽的出生一直饱受争议。在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

关羽写的诗篇四
《关羽》

中文名: 关羽

别名: 长生,云长,关公

国籍: 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 逝世日期: 公元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职业: 前将军,汉寿亭侯,假节钺 主要成就: 斩颜良等名将,蜀汉建国功臣 目录

《三国志》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

关羽写的诗篇五
《由人而神的关羽》

关羽写的诗篇六
《走下神坛的关羽》

编者按:电视剧新版《三国》中,关羽最后的命运是自杀而死。这个安排让人惊异,也再次勾起了对于这个常被摆在供桌案头受人叩拜的经典人物的兴趣。武神、忠义化身、无敌坚韧的个性,这是人们对他普遍的印象。历史上真实的关羽究竟是什么样呢?

世人皆知关羽,从“温酒斩华雄”的英迈到“千里走单骑”的忠义,从遍布世界的关帝庙到香港影视剧里警察局供奉的香案,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关羽当成神去看待。关羽的尊号一封再封,从关公、关二爷到关帝,直至清朝取代岳飞成为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他终于走上神坛,名垂千古。

一介武夫

因《三国志》作者陈寿“尊曹抑刘”的倾向,关羽的传记不足千字,可以确定的是,关羽是一员勇猛非凡的虎将,但也不过一介有勇无谋的武夫。关羽的身世一直不详,到清代康熙年间才出土了他家族的墓碑,他其实出自一个经学世家,至少在他父辈时还以学问为业。(《关侯祖墓碑记》:“(羽祖关审)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但没有更多证据显示关羽本人饱读诗书,后世广为流传关羽“夜读《春秋》”的形象,恐怕还是受罗贯中的影响。

关羽确实武艺高强,颜良就是被他“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三国志·关羽传》: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不过接下来的“诛文丑”则又属《三国演义》的发挥。“诛文丑”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关云长挂印封金”,为制造气氛铺垫关羽出场,作者先交代了曹操帐下名将张辽、徐晃等都拿文丑莫奈何,等关羽出马,三两下就把文丑搞定。文丑是袁绍手下名将,本事也着实了得,他就这般“冤死”了。按史载,文丑命丧于著名的官渡之战,而且很可能死在乱军之中(《三国志·袁绍传》: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和关羽搭不上干系。

鲜为人知的是,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另有山西祁县、清源人说),他在小说中把老乡山西解县人关羽当作儒家学说“仁义礼智信”的典型代表,大书特书关羽的丰功伟绩。和诛文丑一样,华雄本为孙坚所杀,蔡阳实为刘备所斩,罗贯中把别人的战绩,硬塞到关羽的“功劳薄”上。历史上确有其事而夸大其词的更是多见,如为护刘备家眷“千里走单骑”属实,但中途添加“过五关斩六将”则是子虚乌有;还有“水淹七军”的神机妙算,实际上是天降暴雨所致,关羽捡老天爷的功劳而已。为突出关羽“高大全”式的形象,罗贯中把这些骄人战绩,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全部转到关羽名下,以彰显其骁勇机智。

细读《关羽传》更可发现,历史上的关羽极度缺少政治头脑。他不懂得联吴抗曹的重要性,拒绝孙权的联姻,态度很不友好,辱骂求婚的使者:“犬子怎能配上虎女?”得罪了东吴。这之后的故事人们都熟悉了,孙权谋取荆州后,将关羽父子斩杀于临沮,孙刘联盟也彻底破裂。

刚愎自负

如果说缺少政治头脑葬送了蜀汉的前程,那么“颇自负,好凌人”就是关羽个人最大的性格缺陷。

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来降,关羽致信诸葛亮探问虚实,亏得诸葛亮知道他的那点“小算盘”,说马超虽与张飞棋逢对手,却难与关羽为敌,因为有孔明的表态,关羽才放下心来,并沾沾自喜。(《关羽传》:(诸葛亮)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陈寿的《三国志》记载这个事情本很简单,但到了《三国演义》那里,因为罗贯中把关羽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也当成是优点(至少是特点)来写,甚至出现了关羽不顾驻守荆州的军职,一心要入川与马超决斗的情节。

关羽对马超尚且如此,年迈的黄忠就更不放在眼里了。《三国志》里记载有关羽对黄忠的态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归降,刘备、诸葛亮有意将他和其他几人封为“五虎将”,却担心关羽耻与黄忠同列。(《三国志·黄忠传》:诸葛亮说先主曰:“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原来马超、张飞都在战场上见识过黄忠的实力,对这个提议肯定没问题,他们就怕到关羽那儿有意见,说明关羽自负的性格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果然按刘、诸预想发展。《三国志·费诗传》记载,刘备称汉中王后,派费诗去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十分生气,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态度极其嚣张、不可一世,费诗好说歹说才劝服关羽接受封职。

刘备、诸葛亮等人这样的迁就,进一步加剧了关羽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等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他更是居功自恃起来,看不起麋芳、傅士仁等搞后勤的军官。后来,眼看关羽出军乏粮被困,掌握着粮草用度的糜、傅二人以牙还牙,不准备出手相援,关羽哪里受过这等气,扬言“还当治之”,准备回来治他俩的罪,逼得二人反叛。最终,关羽败走麦城,再也没有机会治他人罪了。

好色之徒

其实,关羽也算有点好色。据《关羽传》注引《蜀记》记载,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与曹操合力攻打吕布时,关羽向曹操要求说等攻下城后,想要得到士人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但是下邳城破以后,曹操命令捉了杜氏先送来让他自己瞧瞧,结果好色的曹操忘了对关羽的承诺,把这妇人给自己留下了。自此之后关羽和曹操就有了间隙。

说关羽和曹操为了争女人翻脸,以至于最后“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显然有一些言过其实。而因史籍所载有限,我们不清楚关羽讨要杜氏真正动机何在。而杜氏的儿子由曹操抚养长大,

就是后来的魏国骁骑将军秦朗,一度是魏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由于关羽死得比曹操还早,史书没留下他与秦朗的蛛丝马迹,所以关羽和杜氏到底有过什么瓜葛就成了一个谜。

千百年后,关羽不再是那个凡人的关羽,他的一切性情、弱点被人们羽化、升华,逐渐变成了一个完人。隋朝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授关羽亡灵“菩萨戒”,他被封为伽蓝菩萨。唐高宗拉关羽入武庙,与姜子牙并驾齐驱。道教天师编造了“关公大战蚩尤”的弥天大谎,关羽又成为道教的头号尊神。历代帝王更是对他屡加封号,宋徽宗封他为忠惠公,明神宗封他为关圣帝,清道光皇帝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他的名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孔子的“大成至圣文宣王”还高出一筹。他在洛阳的墓地仅次于皇帝的陵墓,称为“关林”,他的庙宇,与孔庙一样,遍布中国。

解释这一现象是费力的。统治者给他封爵加号,看中的是他的忠义,借以巩固统治。于是乎,这位生前并无丰功伟绩可资夸耀的凡夫俗子,死后却被神化为超越历史的战神甚至财神,最终脱胎换骨,成了三教九流都顶礼膜拜的道德楷模,人间神祗。

链接:关羽为何成为财神

关羽死后,成为儒、释、道三教都供奉的神灵,享受历代统治者的一路崇封,都还“情有可原”,但关羽为何成为了财神,需费一番思量。

原来,中国古代的商帮最讲究的就是一个“义”,他们知道经商必须同心志合,恨不得像桃园三结义那样的一心一意。而关羽是个义神,商人们就把这个“义”字投射到关羽身上去了。尤其到了晚明,晋商开创了很多重要的商业制度,其中之一就是打出一个口号——“以义取利,诚信天下”,他们集体包装出来的代言人,就是关羽。

因此中国才出现一种“上关下财”的财神。上边是关公,下边是一般的财神。关羽在财神里面代表道德,是道德神,也就是说他代表了中国传统商人向往的美好商业制度:义在上,利在下。

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人们几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关羽应当使用这把刀,关于它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即便到今天,这种造型的刀仍被称作“关刀”或“关王刀”。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但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并非是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遍查史书,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附会,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丰满,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很难造出。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公分,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

自西汉时起刀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传到朝鲜、日本。秦末农民起义经过楚汉相争之后,骑兵日渐增多,由于马速很快,想要毙伤敌人主要靠挥臂劈砍,而不是用剑向前突刺,快速冲杀的骑兵需要一种便于砍杀、不易折断的短兵器,用以取代重量较轻、只宜刺杀不宜砍杀的剑。这样一来,尖长的剑锋的作用不大了。虽然剑两侧都有刃,但是劈砍时只能用其中一侧的刃,另一侧的刃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使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剑的最厚部分在中脊,不但工艺要求高,劈砍时还容易折断。用剑刺杀还有一个缺点:因为当时马镫还没发明,骑兵在马上刺杀极容易把自己顶下马来。于是,自西汉时起就出现了环首的长刀,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劈砍的短柄兵器,一侧有刃,另一侧做成厚实的刀脊,同时去掉了锐利的长剑锋。厚脊薄刃不但从力学角度看利于劈砍,而且刀脊无刃,可以加厚,因而不易折断。所以,《释名》说:“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三国时环首刀已经普遍装备军队,其在实战中的地位超过了传统上的剑。当时的炼钢技术也有了重大发展,在此之前,上等的钢只有反复锻打而成的“百炼钢”。“百炼”是形容其多的意思。西汉晚期以后,随着炼炉的增大以及鼓风技术的改进,炉温提高,可以将铁熔化了。生铁可逐渐除碳变成熟铁,造刀、剑时,用生铁和熟铁糅合在一起,反复折叠锻打,乃是百炼成钢。在由生铁炼成熟铁的过程中,如工艺不够或原料较差,就炼成质量比较差的钢,有的环首刀就干脆是铁制的。这一时期优质钢刀的代表作品,应该是山东苍山发现的一把有纪年铭的长刀,全长111.5厘米,大约是一与三之比。刀身上饰着错金的火焰纹,并且有十八个错金的隶书刀铭:“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孙。”由此可以知道这把刀是汉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制造的。这把刀经过鉴定,是以含碳较高的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多次锻打的。铭文中的“卅”,即“三十炼”,指将钢锻造后折叠锻打,这样反复锻打三十层而制成的。同时,这把三十炼大刀的刃部还经过了淬火。采用百炼钢造刀,大大提高了质量。

百炼钢虽好,但成本高,费时久。曹操曾下令作百炼刀5把,耗时3年才造成,自己留了两把,另3把分给了3个儿子用来随身佩带。东汉晚期,炼钢技术出现决定性突破,发明了灌钢法,这一技术水平在全世界一直领先到十七世纪。所谓灌钢法,就是把生铁液淋灌在熟铁板上,再加以锻打,仅需几个昼夜就可以炼成品质令人比较满意的钢。这种钢虽然品质比百炼钢要差一些,但成本比百炼钢低了数倍以上。造刀技术的日趋精良使造刀业规模增大,一次造刀动辄上千。蒲元为刘备造刀5000口,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3000口,其淬火技术已十分先进。当甘宁百骑劫魏营归来后,孙权一次赏给甘宁刀百口。由于生产量大,铁环刀基本取代长剑,成为军中最主要的格斗短武器。

虽然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并未出现,但带有木柄的长刀却是可能有的,《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就称:“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不过这一时期带柄长刀不是常见兵器,三国时将领使用的主要是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到了唐宋时期,长柄大刀已成为长兵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种被称为“陌刀”的长刀就常被使用,这种刀两面有刃,前边带尖,能刺能砍,极为凶悍。唐代名将李嗣业就是著名的陌刀将。宋代的长柄大刀形制多样,有掉刀、屈刀、笔刀、眉尖刀、戟刀等五花八门的名称和样式,当然,也有掩月刀。(来源:文史参考)

关羽写的诗篇七
《三国演义-关羽》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本文从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对其形象作辨证的分析。

【关键词】忠贞神勇 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 因小失大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它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五大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三国演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成就最高。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作分析:

一、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作为《三国演义》刻画的风云人物,关羽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极力颂扬的英雄式人物,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质。

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小说开始描写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到江湖之中,是因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的形象。小说在有关羽的情节中,只要是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2、忠贞不二、知恩图报

关羽虽只是一名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劝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今天我虽然身处绝境,但已经视死如归!”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关羽听了以后,觉得好象有一定的道理。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这三件事,首先说到降归大汉,其次说到保护兄长的妻子,最后说到寻找刘备,既有原则,又有策略;

3、武艺超群、威震华夏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很是推崇,虽然不能说是天下无敌,但绝对也是数一数二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的神勇,围绕着塑造关羽的形象,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

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

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

二、关羽的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作为一代的英雄人物,关羽也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丢了身家性命,害了刘备与张飞,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他的忠仁勇义流传与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先看关羽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好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服他才避免了他的这次行为。 同样,当刘备做了皇帝,封关、 张、赵、马、黄并列为“五虎上将”时关羽就很不服气。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的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

荆州的失去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暂且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荆州是屏障,可以抵御吴、魏的进攻,保证蜀汉人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有从这里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蜀汉内地。失去荆州,在军事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刘备、张飞悲痛欲绝,为了复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的基本路线,使得他们相继为此丧命,也造成了巨大的军事损失,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败。虽然有诸葛亮力挽狂澜,便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可以说,关羽的刚愎自用,高傲自大,对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可以说,关羽对蜀汉王国的衰败,难辞其咎,害己害人害国,其悲剧命运可叹、可悲!

总之,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他起初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但是作者如此刻画描写,不但没有影响关羽这个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至今为人们所推崇。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参考文献

[1] 《三国演义》(一百三十回本)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

[2] 《明代小说简史》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3] 《中国小说简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关羽写的诗篇八
《关羽简介》

关羽简介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

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

公元196

年(建安元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后与曹操许田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2]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3]

阵斩颜良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4]

当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5]

镇守荆州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6]

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拜关羽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7]在此期间,关羽重修了江陵城。[8]

说萧何、曹参对此有过怨恨。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而在他心中的轻重,黄忠怎能和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您犹如一体,休戚相前,祸福与共。我认为您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我仅是一个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只是我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关羽听了他的话以后,大为感动,醒悟过来,立即接受了任命。[12]

当时孙权进攻合肥。曹魏的主力都驻守在淮南。扬州刺史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此处虽然有贼人,却不值得担忧。现在刚刚涨水,征南将军曹仁却孤军深入,没有长远的准备,关羽强悍狡猾,只恐怕征南将军会有变故。”不久,关羽果然令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军向樊城的曹仁进攻。[13]

曹操派出大将于禁率领七军援救襄樊。立义将军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其时庞德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14]

到了八月,天降大雨十余日,汉水因此暴涨,关羽因掘江堤以大水灌于禁军,于禁军虽在平地,却被水淹五六丈,于禁七军都被淹没,于禁只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关羽乘大船进攻于禁,于禁投降。曹操得知于禁投降的消息非常惊异。[15]

关羽擒将图 [16]

关羽乘船进攻庞德军,庞德的军队大多投降关羽,庞德寡不敌众,最后被关羽所擒,庞德的兄长在蜀汉汉中为官,关羽因此想要劝降庞德,但是庞德大骂不肯降,关羽于是将其斩首。[17]

关羽乘胜对樊城发起猛攻,樊城进水,城墙崩塌,而曹仁的守军也因为多次战败而大量削减,只剩下几千人,樊城被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也快被吃完,众将都惶恐不安。曹仁在满宠的劝说下,与将士们盟誓,以死守城。关羽又派别的将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18]

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

[19]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20]

败走麦城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

败走麦城

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徐晃追击关羽,二人都进入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21]

而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22]

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23]

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24]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

公元260年(景耀三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shàn)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追谥关羽为“壮缪侯”。[25]

历史评价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关羽写的诗篇九
《关羽人物形象》

关羽人物形象

关羽是一位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的英雄。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他的孔武有力、英勇善战,特别是他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国演义》第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是说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看到国家动乱,民不聊生,想寻觅同心,共举大事。三人一拍即合,在张飞庄后桃园中桃花盛开之时“结为兄弟”,誓词是: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刘关张的誓词可以看出小说塑造了一个义绝的人物形象。关羽华容释曹,在作者看来,更是“义薄云天”。因为重信守诺、知恩必报,向来就是“义”的重要表现。关羽当初兵败被俘,虽然最终未被曹操极为优厚的待遇彻底迷惑,但对曹操的所谓“新恩”,其实也并未完全舍弃,因而总有点不能忘怀。他在当时的辞曹信中就这样说过:“尚有余恩未报,候他日以死答之,乃某之志也。”曹操力排众议,坚持不杀关羽,“使归故主,以全其义”,成就了关羽“义”的美名。于是,有感于“丞相之恩,深如沧海”的关羽,不仅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袁绍的白马之围,特别是在赤壁火起后,在华荣道一手“义释”了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曹操。这里,关羽冒死释曹,以私废公,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就是在关键时刻不顾军命,不讲原则,认敌为友,放虎归山,犯了政治上、军事上绝对不可原谅的错误;在关羽,他也并非不知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因为他事前曾和诸葛亮立过军令状,军中无戏言,违令是要杀头的。关羽在曹操求命时,正面临着“忠”与“义”的剧烈冲突:放走曹操,这是对刘备不忠;不放曹操,这显然又是忘恩负义。在这两难的境况下,最后还是舍“忠”取“义”,以“义”为上,放了曹操。对于关羽此举,作者极为赞赏,说他是“义重如山”,还引诗称赞他是:“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是“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关羽的一生是成功的。自黄巾之乱跟刘备一起东征西讨,就一生追随刘备左右,忠心不二。虽下坯被围,被迫降曹,但是后来千里走单骑,重回刘备身边,更加表现出他的忠肝义胆。温酒斩华雄(可以讨论),斩车胄,入万军之中杀颜良诛文丑,无不令人心惊胆战,是其骁勇过人之能也。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所以他且稍有谋略。这些都是他个人的功绩和优点,功绩带给他的是功成名就,威镇华夏。然而成功的背后却危机四伏,正是这些胜利让他更加目中无人,骄傲自大,飞扬跋扈,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

但他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后,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总观关羽,是一个性格复杂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一味的诋毁他,也不能一味的赞誉他,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1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关羽的诗句 赞美关羽的诗句 关羽的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羽写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羽写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165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