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描写漓江的诗

描写漓江的诗

2016-02-01 10:15: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描写漓江的诗篇一《赞美漓江的诗句》 ...

描写漓江的诗篇一
《赞美漓江的诗句》

赞美漓江的诗句

【胡志明即兴赋诗】

“桂林风景甲天下,如诗中画画中诗;

山中樵夫唱,江上客船归。奇!”

巡按自漓水南行【张九龄】

理棹虽云远,饮冰宁有惜。况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奇峰岌前转,茂树隈中积。猿鸟声自呼,风泉气相激。目因诡容逆,心与清晖涤。纷吾谬执简,行郡将移檄。即事聊独欢,素怀岂兼适。悠悠咏靡监,

庶以穷日夕

江村题壁【李商隐】

沙岸竹森森,维艄听越禽。数家同老寿,一径自阴深。

喜客尝留橘,应官说采金。倾壶真得地,爱日静霜砧

描写漓江的诗篇二
《美丽的漓江》

美丽的漓江

美丽的漓江

(付钰豪)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习作有很多篇,我一直想亲眼见识下。

终于,这次的研学夏令营去的就是桂林,妈妈和外婆都说漓江是桂林最有名的景点,听了这番话,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了。

一下火车,我们就上了旅游车去“紫州公园”游玩,我看见了漓江,水很清澈,还在“淙淙”的流动。传说中的象鼻山也屹立在漓江之上,从高处看像没尾巴的老鼠,低处看像大象把鼻子伸进漓江喝水,真奇妙!

第二天就是整个夏令营的高潮,坐船游漓江,参观溶洞和大榕树。

坐船游览漓江时,不让我们在瞭望台上看漓江,真是遗憾,我只好透过窗户看。

漓江四面环山,山与天印在水里,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想象。在高空中看漓江,漓江就像一条长长的绸带。阳光洒在漓江江面上,使漓江格外亮眼。天空映衬在水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青山依傍好似仙境,让人陶醉。

漓江的美是有很多层面的,要发现他的话,就得用心去感受。

从船上下来后,我还想多游览下这美丽的漓江,秀丽的风景!

描写漓江的诗篇三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不愿做神仙 愿做桂林人。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渡远千峰外,轻舟八桂临。象山浮水月,芦笛逸清音。九马丹青画,一江烟雨琴。秋风邀夜月,夜月作诗吟。 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霭青。兴坪山似画,阳朔水如晶。玉璧江心映,船歌岸柳听。金秋渔火夜,百里尽蝉鸣。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

描写漓江的诗篇四
《桂林山水课文分析》

《桂林山水》 课文分析

1.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

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

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2.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

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

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

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

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

翡翠”形容绿。

3.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

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4.句子理解

①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为什么把漓江水比

作是“无瑕的翡翠”呢?这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加上

两岸青山的映衬,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

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②„„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山与山之间是各不相连,自成一峰,给人

的感觉是拔地而起。

练习题

一、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用名句

“ ”,点明桂林是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

的 、 、 三大特点。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

的 、 、 的特点。最后以

“ ”的诗句收尾,既 。

二、多音字组词

似sì( ) shì( ) 卷juàn( ) juǎn( )

三、填空

1.这是一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

), 此句是全文的( )。

2.漓江水的特点是( )、( )、( )。桂林山的特点是( )、

( )、( )。

3.“舟行碧波上,( )”,既概括全文,又与句首( )

相呼应。

四、课内阅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ì shì)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

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 像

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

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é wù)立,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zǎi zāi )倒下来。

1.我会在文中的括号内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2.我会写出反义词

波澜壮阔( ) 扩散( ) 无暇( )

3.我会给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我会根据读音组词

倒 dǎo( )dào( )

5.这两段描写了漓江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段文章采用的修辞的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并用“ ”在文中画一个排比句。

谢谢她的好处是

描写漓江的诗篇五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古诗词欣赏技巧及桂林阳朔山水诗词赏识

——李灵资老师

一. 学习方法

①初读诗词,疏通文字

②细读诗词,理解词句

③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二. 分析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③厌:满足。

[理解词语及句义]

解题: 解词: 句义: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理解诗意及诗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背景知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词义]

查找有关资料,理解字、词意思。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③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④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中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兴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理解词义]

补充词语解释: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怀念之情。这是其中的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青、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做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3. 辨析

思考:三首诗各自描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独坐敬亭山看到的、感受到的。第二首诗写的是作者远望洞庭湖水和君山的景色。第三首词写的是江南的江花和江水。三首诗词都写山、水,但写法上不同,第一首运用拟人的写法写敬亭山;第二首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水和君山的美丽;第三首妙不可言,首尾呼应,词句对仗,反问结束,极富感染力。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分析:

1、观赏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观赏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山水相映的景象

“„„连绵不断的画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古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词

桂林山水岂止是应该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她还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她是当之无愧的双遗产。因为她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滴水都浸透了诗情画意,她已经是“人化的自然”了。 桂林的官方之所以不申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桂林山水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了,中国大多数地方申遗是为了借遗产的广告效应搞旅游。而桂林不需要世界遗产名录来做广告,她早在千年前就有无数大诗人做的广告了。

唐代有一位叫任华的官员在漓江边给朋友送行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大诗人韩愈这样描绘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杜甫诗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据考证,韩愈、杜甫从没去过桂林。没去过,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定是耳闻了。可见在唐代桂林已经知名度很高了。

有人统计过唐代有30多位诗人写过桂林,宋代就更多了。如果说唐代的诗歌是对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的描绘的话,那么宋代的诗词对桂林山水就是直接的赞颂和打分了。

张孝祥的诗句“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还算是含蓄的;李纲的“雁荡武夷何足道,千岩原是小玲珑”;大诗人黄庭坚的“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张洵的“桂林山水冠衡湘”;邓公衔的“桂林岩洞冠天下”;曾几的“江山清绝胜中原”;张孝祥的“桂林山水之胜甲东南”等,就是直接的评判了。

过去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不知起于何时。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对独秀峰石刻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这里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原来早在801年前的宋代,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的王正功,在为赴京城赶考的桂林考生饯行的宴会上,当众赋诗,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

历代诗人描绘桂林山水的诗歌,至今已有1万多首。这些诗描写山水之准确,比喻之贴切传神,情感之真挚,炼词造句水准之高,都是文学的奇葩。

对于诗人们从古到今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是有一个现象让我感到意外:诗人们对桂林山水的描绘与今日地理和地质学家用科学语言对桂林山水的解释竟然相互呼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好像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一对孪生姊妹。诗人描述现象,抓住特征,科学家则分类命名,解释原因。

如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如中原)的山不同。按照地质学家翁文灏对山的分类,山有褶皱山、断层山、蚀余山、火山等,但桂林的山的确无法归到以上几类中,勉强归的话,归到蚀余山还算差强人意。

褶皱山和断层山等抬升以后,受到河流的侵蚀,都会形成脊线,一条大山脉的脊线或者呈鱼骨状,或者呈梳子状等;但是在桂林的山上找不到山脉的脊线,山峰一个个是独立的,拔地而起;峰丛则一簇簇地像莲花一样,也无脉。

一些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喀斯特山峰与褶皱山、断层山的不同。如唐代的柳宗元在《訾家洲亭记》中说:“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这样说桂林的山:“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清代诗人袁枚说得就更清楚了,他的《独秀峰》一诗这样写道: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这还不算,他后来直接在散文中写出对桂林山的这一看法:“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随园全集・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九)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些像地理学论文了。

南朝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代张固的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说的都是喀斯特峰林平原上孤峰的特征。

宋代诗人刘克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句诗就是对喀斯特峰林平原的形象化解释了。

诗人们用诗说桂林的气候。杜甫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诗:“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今天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漓江流域由于季风的影响,5月至8月为雨季,与盛夏伴行,可为游客带来凉意。又因桂林在地貌上处于湘桂走廊,是南北气流的通道,这也是桂林夏日凉爽的另一个原因。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漓江水色的美和清澈是闻名的,假如漓江的水是浑浊的,那么桂林山水就黯然失色了。

韩愈的诗千古传诵: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蓟北处士的诗: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袁枚的诗: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他们写的都是漓江水的清澈。

漓江的水为什么清呢?地理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喀斯特地区,降水对地表和河水对流经地区的侵蚀是一种化学过程,并以化学溶液的形式搬运,这是喀斯特地区河流水体泥沙含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非喀斯特地区,山坡和地表会覆盖一层风化壳,或者发育成土壤,降水和河水侵蚀产生的是泥沙,河流以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形式把这些泥沙搬走。因此在非喀斯特地区,河流在雨季经常是浑浊的。

到了徐霞客这里,他则把诗人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优美的文学游记,而且还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著作。他已经不是对山水游览赏玩,也不满足于对山水美的歌咏和赞叹,他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探险和考察。桂林山水吸引了他,让他在此驻留了一月之久。他在桂林探索了100多个洞穴。他两探七星岩,按他对七星岩的描述画下图来,几乎就是现代洞穴探险家对洞穴的实测图。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陈述彭、施雅风、周廷儒对七星岩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画出图来,他们发现徐霞客的记述精准无误。

他辨析了“石山”和“土山”,他分清了“峰林”和“峰丛”,他命名了一系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他称石芽地貌为石齿、石萼,岩溶漏斗为井和龙并,洼地中积水为石潭、天池,称地下河为伏流,称天然桥为天生桥,称岩洞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为石乳、乳柱、石笋、石盆、石田、石丸等。他对钟乳石的成因说是“皆玉乳之所融结”,“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对石潭的成因说是“皆平地下陷”,落水洞的成因说是“由于水捣成井”尽管这些发现和思考并非都是在桂林山水的考察中得到的,但桂林的确是他喀斯特考察用力最勤,也是他最喜爱的地方。

描写漓江的诗篇六
《描写江河的诗句》

描写江河的诗句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渡远千峰外,轻舟八桂临。象山浮水月,芦笛逸清音。九马丹青画,一江烟雨琴。秋风邀夜月,夜月作诗吟。

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霭青。兴坪山似画,阳朔水如晶。玉璧江心映,船歌岸柳听。金秋渔火夜,百里尽蝉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赞美江河的诗句

描写江河的诗句

描写漓江的诗篇七
《桂林山水的句式仿写》


描写漓江的诗相关热词搜索:描写漓江的诗句 描写桂林漓江的作文 描写漓江的作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漓江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漓江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99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