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比较豪情的诗句

比较豪情的诗句

2016-02-01 09:32: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一《史上最有豪情的20首古诗文(绝美的诗画)》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比较豪情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一
《史上最有豪情的20首古诗文(绝美的诗画)》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二
《豪情诗句》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符合金庸设定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方德父子引用李白泡妞专用诗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孤独的感受: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最古惑的句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有意境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最悲凉一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最萧索的

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猥琐的一首: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最有意境的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最有气魄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最色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最血腥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最有骨气得一句

誓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无奈得一句

眼前又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最坚强的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最无实意的:

噫吁唏。

最沉郁的诗句: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最白居易风格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气魄最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最煽情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拽的: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最浪漫深情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清纯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最幽怨的: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最苍凉大气的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最豪气干云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无奈的诗句

宾友日疏散,玉尊亦已空。

最财大气粗的一句:

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有杀气的: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最潇洒的: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最有境界的: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最违背党的民族政策的,最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最清高自赏的: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大江茫茫去不还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需问,

金粟如来是后身。

看看李白的自我介绍

其他流传广泛的诗句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乃知兵者是凶器

拔剑四顾心茫然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三
《史上最有豪情的20首古诗文(绝美的诗画)[1]》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四
《诗歌比较鉴赏》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五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试卷中出现的答题失误,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分析考查类型、归纳答题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答题思路的理清、答题规律的灵活掌握。

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2005年高考,命题人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二、试题回放: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三、病例分析:

病例一、王诗衬托出戍边战士的孤独凄凉和官员们的生活腐败(0分)

阅卷老师评价:不明诗理,望文生义。

建议:解答题目之前,应该花点时间准确的理解诗歌的内容。无米之炊只能空饿肚子。 病例二、第一首诗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征人的坚强不屈。(1分)

阅卷老师评价:无视要求,以空对空。

建议:要结合诗句中的“风”、“冻裂”“叶落”等特殊意向来充实自己的分析。不能以一些空洞的概念来代替自己的理解。

病例三、第一首诗歌用“冻泥裂”、“叶落”等等衰败景象衬托出“红旗直上天山雪”这一壮丽的景象。(0分)

阅卷老师评价:不辨手法,生搬硬套。

建议:首先理解什么是衬托,了解诗歌衬托手法的运用常见的是用什么衬什么。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拿有声衬无声。

病例四:陈诗用“冻泥裂”、“叶落”、“直上天山雪”衬托了边塞生活的困苦,表达了思乡之情。(1分)

阅卷老师评价:浅尝辄止,是是而非。

建议,思考问题不要流于表面和浅层次,学会深入思考,揭示诗歌的主旨。

答案:陈羽的诗歌用恶劣的环境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体现了诗情画意之美。王昌龄的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衬托感情,深沉感人。

三、比较阅读的常考的其他类型的题目:

刚才的题目是从表达技巧的运用方面考查了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但是高考中这类题目的考查还可能出现其它类型的题目。比如:

1. 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举例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①。

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⑤。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解】张可久,元朝重要的散曲作家。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⑤投老:临老,到老。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能否换成“慕”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提示:“倦”是厌倦的意思。历代王朝的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诗人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隐居伏根、诗酒自娱作了伏笔。而“慕”有羡慕喜爱的意思,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而作者正是对这种生活的厌倦,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以用“倦”好

总结:一般的提问方式:哪个字用得好?能否换成另外一个字?这个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等等

品味关键字的答题格式:含义+(可能运用的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种炼字的作用通常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求准确(写出事物的真实情态,就事物展开的联想等);求生动(通感、拟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等等);求深度(在表达情感方面)。

2. 比较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题: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王昌龄诗歌中的“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严维诗中的“秋”、“寒鸦”、“水悠悠”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孤独、寂静、空虚的思念之情。

总结: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中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把两首诗中能够传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找出来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借助于这些词语,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比较感情基调的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主要是诗歌中的意象)+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3.比较诗歌营造的意境。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问题:简要说明两首诗都写了“山中”景色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第一首诗中一二两句借“浮云”、“山霭”等意象,把群山的幽深、神秘,变幻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石邑山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两句借助于“晓月”、“秋河”“数峰”等意象把石邑山的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示出来,表达了作者羁旅的辛苦和孤独、凄清的人生况味。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喜悦之情。

总结: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比较诗歌的不同意境,要抓住两首诗中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去揣摩诗人营造的意境,体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解答意境赏析题格式:可以按照“客观意象+主观感受+传达出的感情”的格式进行比较。 当然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多角度的,既可以比较两首诗不同点,也可以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这里我们列举的是常考的几种,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的总结,学会融会贯通。

四、实战演练。

结合前面的分析,比较分析下面两首小令。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元)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问题:试从作品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两首小令的异同。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比较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和表现的情感。可作答为:两首小令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借助几种单独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画面。例如,白朴的《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等;马致远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 不同的是:白朴的《秋》中借助这些特殊的意象表达的是作者因秋的萧瑟、凄清而流露出的一种惆怅和朴素迷离的情思,结尾作者又通过鲜明和蜃楼式的景物让自己的这种惆怅得到弥补;马致远的《秋思》用最适合于表现秋思的意象,突出地勾勒出旅途中游子的孤单与寂寥,表现了羁旅悲怀;

教学反思:

进行诗歌鉴赏的比较阅读,我们首先要选准比较点,这要求学生认真的阅读题干的要求,了

解命题者要求我们从哪个角度进行比较,是寻找相同点还是比较不同点。其次要认真阅读诗歌,把握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善于借助于诗歌中的意象想象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同时抓住诗歌中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一些重要词语,揣摩作者的情感。最后在正确的答题格式的指导下,组织好自己的语言。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六
《古诗词鉴赏 第4节 对比鉴赏》

第四节 对比鉴赏

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

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

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

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

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

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

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

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

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

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

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2009年高考题

(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答: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

“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

“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

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解析 (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2008年高考题

1.(08湖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 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2.(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 (1)耐寒 拟人

(2)①《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解析 要回答对诗意理解的题目,须先扫清文字障碍,如吕诗中的“霜前”、范诗中“小寒”都是指秋天,吕诗中的“东风”是指春风,范诗中的“愁红怨绿”形容秋末残败的花。木

芙蓉,又名拒霜,秋天开花;其次,应明确写物诗,往往有作者感情的寄寓,即托物喻人,以物抒情;再次,要明确写其他花对表现木芙蓉的作用。

第二部分 二年模拟题汇编

2010年模拟题

题组一

1.(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

理由。 (4分)

答案 (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

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

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典故。

(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2.(广东省高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

析其异同(4分)。

比较豪情的诗句篇七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

新教材的试行已经近两年了,作为新教材改革的课堂实施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实践及教学研究发现,新教材在编排上颇具匠心,它以高考为导向,作到了与高考知识点的呼应,与高考题型的对接,同时又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既重改革又不脱离高考,对高考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功用。

诗歌鉴赏,作为语文试卷中能力层级为E级的试题,一直是整套试卷的难点,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自02年作为主观表述题考查以来,涉及诗歌的题材和考查的形式是不断变化的,值得关注的是03年的全国春招试题及05年各省试题中5个省市都涉及诗歌的比较鉴赏,联系正在进行的选修教材的解读可以发现,新教材的诗歌鉴赏对比较鉴赏的诗歌从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知识点出发设置大量练习,笔者认为,诗歌的比较鉴赏,在命题方式上给了命题人更大的自主空间,在信息和难度上有所增加,便于对学生的考查,必定会为其他省市仿效。作为教师应对此类试题作好指导练习,以便学生面对此类试题时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所选诗歌的题材不外乎即景(事)抒怀,咏物言志,边塞战争,怀古咏史几类诗歌,而新教材在重视名家名作的同时,亦按照诗歌的不同题材分类学习,作到与高考的对应链接,重视对学生文化积淀的培育,又与高考接轨,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又给了教师很大的操作空间,就这一点而言是非常成功的。对比高考诗歌比较鉴赏的研究可以发现其考查的诗歌题材范围较窄,集中在即景(事)抒情诗,形式亦变化不多,而新教材在编排时则对各种题材的诗歌有所涉及。范围更宽,练习形式多样,做到了既关联高考又指导学生。所以,诗歌的比较鉴赏练习、备考,应在题材上有拓展,形式上有创新,重点上强化训练,解答上规范要求。

(一)以新教材为依托,拓展题材,创新形式,全面准备,分类指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考的诗歌比较赏析在设题上基本遵循“同中求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上或情感的抒发上是相近甚至是相同的,要求考生比较其在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针对这一点,对同类题材诗歌的表情达意、手法技巧运用上差异的比较积累就变得至关重要。A:咏物言志诗:(1)诗人所咏之物与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往往带来手法的差异:作者形象不明显的客观咏物往往采用比喻,而具有明显情感寄托的则多用拟人,例如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李商隐的《柳》,“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更多的是作者自身遭遇的写照。(2)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观察角度的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被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了“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遭际;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清华人的志得意满。B:边塞战争诗:(1)国运兴衰及时代不同对边塞诗的影响,使不同时代边塞诗有不同特点:盛唐之音的艰苦战争壮丽无比:“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征边戍,爽朗明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壮烈牺牲死而无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晚唐国势衰微,昂扬之中多了几分悲壮婉伤“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而宋代国难当头,外侮不断更多凄厉惆怅,既有报国无门的愤懑“寒上长城空自许”;亦有归国无望的悲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2)边塞诗在爱国主义主旋律下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在边塞战争的大主题下,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修养,生活际遇反映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有边塞生活的艰辛,出征将士的乡愁离恨,还有戍边将士对亲人思念,报效国家的激情,要做到“标签式”的积累,才能在赏析诗歌时有章可循。C:怀古咏史诗:首先要关注史实与现实的关系,诗人与史实的关系反映不同的艺术手法与观点:(1)诗人置身历史之外,对历史作出理性冷静的

思考、客观分析,例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谈到的是胜负难料,说明的是“败不馁”的道理。分析时不要强行与诗人情感关联、遭际统一。(2)现实与史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现实,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要求对诗人境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其次是关注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同样的史实,不同的诗人不同角度会反映不同的历史观、人生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此中论”抒发对昭君出塞的同情;“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传达的是被排挤时的失望。

即(景)事抒情诗高考题考查分析较多,此处不再赘述。

针对以上的各类题材诗歌的比较鉴赏,新教材分别设题,突出了典型性,实用性,人文性的特点,下面分别摘录以备练习:

柳 李商隐 咏柳 贺知章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较鉴赏两首诗的写景抒情上的特色。答案:贺诗写春日之柳,纯为写景,李诗句句景又句句情,情景交融;贺诗写景用比喻、拈连、设问手法如“碧玉、裁、剪刀”清新自然,令人爱惜;李诗写景寓情,用暗示手法、衰飒凄凉,令人悲叹。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比较两诗在抒情上的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其一曲笔抒情,写征人家乡妻子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情怀。二诗在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凄凉孤独通过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写思乡,心理上采用虚写,以想象抒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游终南山 孟郊 终南山 王维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到此悔读书,朝朝迈浮名。

比较两诗意境与表现手法的不同。答案:意境: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情景相生。表现手法: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写景时,王诗移步换景,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结句暗示,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孟诗写景抒情,以静态为主,立足点未变,类比抒情,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凡俗生活厌恶,对隐居生活向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教材在关注“同中寻异”即同题材的不同之外,还进行了拓展,作出了更多探究。05年的上海比较鉴赏引入诗评,新教材中引入胡仔评语:“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皆见称于世,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与孟浩然的《登岳阳楼》进行比较,就是很好的范例。新教材还重视了“同中求同”即同类题材诗的相同之处,这样既扩展了考查的内容,又拓宽了设题角度,例新教材设题比较《轻肥》与《卖炭翁》除了主题上对上层统治者罪恶的揭露之外,更比较其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同样对比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储光羲《田家

杂兴八首》的相同之处。点拨:对此类问题要引导学生:首先关注主题,其次是诗中的客观描绘即景物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再次是语言及手法上最显著的特点。

(二)以典型试题的训练为范例,抓住重点,强化训练

高考试题的比较赏析考查涉及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感思绪多个方面,面对浩如烟海的诗歌,灵活多变的考查方式,教师考生不可能作到面面俱到,关键在于对典型试题的精讲精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 塞上听吹笛 高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水到渠成。(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①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漾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②修辞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③情景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④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这危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抒将士心志。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思乡悲凉。点拨:对手法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是注意无论哪一种分析都不能脱离诗句,手法的表现技巧在诗句之中,关键在于抒情。 除了比较不同之外,两首诗还可以比较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总之,题不一定多,但要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宽思维,深挖要点,学有所获。

(三)以积累深厚的鉴赏知识为基础,规范作答,有条不紊:

(1)紧扣要求。要看清比较鉴赏的内容及要求,依照要求作答,不可节外生枝,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2)要点齐全。高考阅卷一般采点给分,关注分值分配,要点要齐全,不能遗漏,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3)推敲用语。答案力求表达流畅,用语(特别是常用鉴赏术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写夕阳的诗词,做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

(1)这两首诗词都写夕阳,但其作用不同。请简析。

①斜光照墟落:

②夕阳西下:

(2)王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包含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惋惜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但欣慰似曾相识燕子的归来。这词句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哲理。这哲理是什么?请简析。

(5)翻译"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2、阅读下面两首写越王的怀古诗,做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诗。

(2)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3)《越中览古》说"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说"只今惟有西江月",两个句子结构相同。作者一写"鹧鸪",一写"西江月",其目的都是什么?

3、阅读下面两首写宫女的唐诗,做题。

题红叶 韩氏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题红叶》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这里。"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1)按常理说,"谢红叶"是一件悲哀的事,诗人却寄予希望;红花是欢乐的,诗人却说是"寂寞"的。诗人为何要这样写呢?请简要分析。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为什么?

4、阅读下面两首写竹的诗,做题。

暮春回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竹 (宋)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1)这两首诗都写竹,都表现了竹的什么精神?

(2)从诗的内容看,钱起和陈与义各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赏竹?

(3)这两首诗写竹,都写到"花",分析其不同作用。

(4)如果把钱诗视为诗人生活上的一种感慨,请问在人际关系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渲染乡村黄昏美景;时光流逝。(2)王诗的诗眼是"归"。这首诗描写乡村晚归图,赞美农村自由闲适的生活,并由此想起自己官场险恶,萌生退隐之意。(3)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4)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5)村庄处处披洒夕阳余辉,牧童赶着牛羊回归深巷里。

2(1)七绝(2)《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遗址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暗示昔日的繁华。(3)都强调这些事物的不变,并以自然景物的不变来衬托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

3(1)谢红叶是一件悲哀的事,诗人却寄予希望,因为宫女身在冷宫,倒不如出宫获得人身的自由。红花是欢乐的,诗人却说是"寂寞"的,因为宫女身在冷宫,只能寂寞难熬到"白头","闲坐说玄宗"了。(2)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4(1)都表现竹的不畏困难的精神。钱诗重在不畏春残的凋冷空寂,陈诗重在表现不畏严冬风寒。(2)陈与义喜欢"春残"时候赏竹,钱起喜欢"月夜"赏竹。(3)钱诗写花,渲染春残气氛;陈诗写花,渲染严冬气氛,并表现竹子的优美身姿。(4)在气候变化时,平常惹人注目的花鸟,表现出它们的脆弱,而不被人们重视的竹子却如此的坚韧。所以,真正的朋友应当是经得起困难的考验的。

、真题回放

例一:05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比较豪情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豪情壮志的诗句 爱国豪情的诗句 写壮志豪情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比较豪情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比较豪情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886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