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柔情的诗词

柔情的诗词

2016-01-30 09:26: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柔情的诗词篇一《最最最柔情诗句》 江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柔情的诗词》,供大家学习参考。

柔情的诗词篇一
《最最最柔情诗句》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摸鱼儿 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儿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离思五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柔情的诗词篇二
《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级专业:

所在院系:

提交日期:

×××学院

中文摘要

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作品记录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李清照的词风婉约兼豪情,一追求爱情 体现女人真挚缠绵的柔情 ;二南渡及丧夫之痛,孤苦飘零的切身感受反映出国恨家仇的悲痛。 关键词: 柔情 豪情

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对于李清照的艺术才华,词的艺术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婉约,一种是豪放。我读诗词喜欢先了解作者,有人写东西追求华丽的词句,比之我更喜欢那些不拘形式、表达内心思想、情溢语出的诗人。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个性情诗人,诗词中有女人特有的柔情与豪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人,嫁于官宦之家。在这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下生活的李清照闺中少女和初为人妇,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阶段。此段时期李清照的词风大多向往追求美好爱情和婚后幸福生活的。“靖康之难”改变了宋朝的历史,同时也改变了文人的命运。此时的李清照也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命运,词风也为之一变,多为抑郁低沉的。

一 少女时期,聪明活泼向往爱情

李清照父亲乃北宋“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也善长诗文。在这一个环境长大的李清照,从小就表现出对诗词极大的兴趣,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的她,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闲来没事吟诗作画,与好朋友把酒欢歌。与人共享欢乐,像是说与别人听,也为自己以后再度品位,便用笔记下了这闲逸的趣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情浓时,唱出的一首欢快之歌,卧舟河塘,畅饮溪边凉亭,后醉迷归路,情景交融。隐约听到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那爽朗的笑声,飘荡了千年。什么有趣的事,这么好笑呢?听她在回忆:在溪边凉亭里与人饮酒,一直到傍晚,迷迷的醉了,是酒醉人?还是景醉人?还是人自醉?可笑到最后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既然找不到路,那一定是走错了路。果然是,兴尽时已经很晚了,于是乘船归去。但因荷花开的正弄,越走越深,迷了出路。赶紧划船抢渡,不料早已栖息的鸥鹭,被划船声惊醒,叫着飞起一片。每读到此处,似乎总能听

到她对鸥鹭抱歉的笑。李清照那活泼的天性跃然纸上。不过试想在那个年代的女人是被封建社会的礼数束缚的,像李清照那样大家闺秀的千金,竟然能泛舟于外,兴尽才归,而且还与人把酒欢歌。可见李清照对当时社会无言的抗拒,对追求自由的向往。

(一)追求爱情 展示女人独有的丰富细腻的柔情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女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心理和行为深受压抑,他们都不敢展示自己的生命追求。但李清照却描写了对爱情的憧憬:“和羞走,依们回首,却把青梅嗅。”[1]《点绛唇》)她写爱情矜持羞涩:“锈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相思,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2]《浣溪纱》她写伉俪小别的相思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确上心头。”[3](《一剪梅》)这些词,慢怀至情,自然率真,体现出女性纯真细腻的灵光。

通过咏花来赞美自我形象和人格精神

纵观李清照的所有咏花词可以发现,她吟颂最多的是梅花、银杏、桂花、和菊花,委婉含蓄的表达出女人感情的细腻。 中国人历来喜欢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梅花,称它为“花魁”,名在“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列。绝俗的精神气质,李清照不仅突出它们与众不同的颜色、姿态,更注重挖掘它们的精神意蕴。桂花正是因为具有平和淡泊,隐迹留香的精神气质,赢得了李清照的青睐,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在它身上看到了魏晋名士的风流气度。梅更是词人最爱《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满庭·小阁藏春》等都是泳梅杰作。“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梅花这种淡雅高洁、冷峻清幽的风韵正是词人芳洁自爱的精神品质。在这些作品中,李清照以花自喻,表现出她对超俗逸尘、高洁自恃、孤芳自赏的人格追求,使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的卑弱性格具有了名人雅士的千古风流。

李清照的词在某程度上就是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记录,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的内容,更多时侯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来的。“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这首《庆清朝慢》通过对菊花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来表现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的芳姿的欣赏。在《减字木兰花》中更可以看出词人对

自己美好面貌的赞美,“卖花担上。买的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狠”。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啊!含苞待放。词的下句却又写出“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原来写花是为了烘托,突出自己的容颜之美,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有充分的自信,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充满珍爱,谁敢让郎“比并看”呢?

二 初为人妇,袒露自己爱情体验和真挚缠绵的柔情 李清照的婚姻在古代是少有的幸福婚姻,甚至可以用有情人终成眷属来概括。不过她的爱情有很大的局限性,她只爱她的丈夫,而没有像现当代的女性主义者一样超越一切去爱。 然而,在李清照这里已经足够了。女词人毕竟是从小生长在诗书礼仪的氛围中,又嫁与高官显贵之家。

(一)、与夫谈诗鉴石

李清照的丈夫曾做了一个梦,梦中说:“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⑦他的父亲认为他要娶词女为妇。婚后二人果然情深意切,志趣相投,作诗、斗茶、猜书的生活细节,传为一时佳话。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描写了那段幸福生活:“李清照说自己记性强,每当饭后,坐在书房归来堂,泡上茶,指这图书史料说:,某件事记在某一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的对错决胜负,胜了先饮茶。每当说对了就举杯大笑,以至与茶水倾倒在怀中里。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这样的夫妻生活估计连现代人都要羡慕了。

赵明诚特别喜欢金石,在攻读经史之外,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件都刻意搜求。婚后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才请假回来两次,尽管同在一个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千里,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来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说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

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游大相国寺,在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二)、赠诗与夫 盼君早归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的书信,约他到泰山,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招抚打点行囊,为丈夫饯行。李清照为赵明诚写了一首送别诗《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⑧

如果不是一个十分钟情与丈夫的女子,她怎么有一会皱眉头,一会儿伤心,放不下,丢不掉的感情呢?没有这样的感情,也难以写出这样质朴儿动人的文字。诚然,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无心登泰山、访古碑了,游玩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夫妻之情跃然纸上。

(三)对红颜易逝的伤感

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失去,花的凋零何其神速.人们在花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美貌,也感悟到了青春美貌的短暂和脆弱.李清照虽是个才女,青春美貌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诗中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对容颜易失的伤怀。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⑤表现出女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的悼惜。青春,还有爱情都像花一样美好,也像花一样难经风雨的无情摧残。那无限凄凉的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⑥可看出此时花 的香消玉殉,是怎样深切地触动了女词人内心深处的。把女人的那种心底的柔情挥洒的淋漓尽致。

柔情的诗词篇三
《陆游诗的壮志与柔情》

陆游诗的壮志与柔情

朱净容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09级教育班 20091103818)

指导教师 石海光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伟大诗人陆游的部分诗歌的赏析,展示了陆游诗歌精湛多彩的艺术手法。在南宋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以诗歌为武器,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投降主义方面,赋予了爱国主义以特殊的内容。他在坎坷仕途中不忘为国尽忠,展现了投笔从戎的凌云壮志。但是在他铁骨铮铮的干云豪气中,还有着微波叠涌的一腔柔情。他与前妻唐婉缠绵悱恻的生死恋情,更是完美地回答了人世间情为何物。陆游的侠骨柔情,提升了其人格魅力。

关键词: 陆游;诗歌;壮志;柔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深受祖父陆佃、父亲陆宰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应礼部试,因名列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被黜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山阴。他是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号称“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集中存诗九千三百余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应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山村风光、清新之作。词作量虽不及诗篇量巨大,但也一样在其中

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之情。一曲《钗头凤》更是唱绝古今,让后人对其与唐婉的爱情传奇慨叹千年。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这评价当真是恰如其分;梁启超赞其“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也是有据可循的。陆游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 陆游诗的壮志

(一)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南北分裂

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攻陷了汴京,南下进攻中原。幼年的颠沛流离,人民涂炭,国土沦陷,使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更加强烈,形成他创作的生活基础。“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三山杜门歌》)这种逃难情景,正是当时广大人民苦难的写照。

陆游可以说是生于爱国世家中。祖父和父亲都是爱国人士。届时他们以“《春秋》大义”作为抗金理论,耳濡目染,陆游也从中汲取了“国仇比复,夷夏之变,天王正统”等大义,从而成为陆游抗金复土、统一祖国的理论武器。

看其《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此诗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在此之前,陆游一直在南郑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与军机要事。同年九月,王炎这位积极北进、力图复国的将领被调回临安,陆游也怀着失忆和悲怆的心情离开前线,南下成都。当他在细雨蒙蒙之中骑着毛驴经过剑门关时,不禁感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此诗描绘了一个骑驴入蜀的诗人形象,其实这正是以杀敌报国自期的作者最不情愿给自己画下的一幅画像。我们从他一路上借酒浇愁,见大好江山反而“销魂”,就不难窥见他当时的遭遇与心情。后两句,诗人有意设问,表示自己志在卫国杀敌,收复失地,而不甘心以诗人终老。壮志未酬,处处伤心的悲愤抑郁爱国者形象跃然纸上。清朝陈衍《石遗室诗话》云:“剑南七绝,宋人中最占上峰者,直摩唐贤之垒。”

衣服上,远征沙场,保家卫国的尘土还在,杀敌报国志士却不得不因为朝廷召回而不得为国收复失地。抑郁不得志的爱国战士,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消愁。美酒洒在衣服上,尘土酒痕交杂,骑着小毛驴的诗人看着大好江山,却魂不守舍,这样的颓态更加显示了诗人的壮志难酬,不禁让我也沉入那种浓浓的愁郁之中。而后,诗人故意设问曰:我这身子难道只是诗人吗?不能投笔从戎,仗刀倚剑杀敌报国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志在沙场的感情,而不愿只是以诗人的身份终老。最后一句“细雨骑驴入剑门”,是怎样的画面呢?提壶饮酒的诗人在绵绵细雨中,骑着小毛驴,未戴雨具,衣发微湿,缓缓进入剑门关的背影。而作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政治抱负,人生价值和理想已然在我们心中。 若说陆游一生所作是诗词中最能表现他的抗战壮志与拳拳爱国之心,非《示儿》莫属!“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首诗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陆游的爱国之情的执着浓烈以及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憾,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不仅总结了诗人战斗的一生,更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诗人给儿子的遗嘱,也是他一生政治抱负的总结,爱国思想的结晶。

(二)反对投降,坚持抗金

坚持抗金,就要和投降派不屈不挠的斗争。陆游在没有成为驰骋疆场的英雄时,就以诗歌作武器,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投降派,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罪行。

南宋时期,投降和抗战两派的斗争十分激烈。主战派反对割地求和,坚持的抗金斗争,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是,投降派掌握着朝政大权,他们唯金人命是听,镇压抗金活动,迫害主战派代表人物,制造了一桩桩“爱国有罪”的惨剧。陆游此时以诗歌为匕首和投枪,掷向投降派,“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皆沾衣。”(《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

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追感往事》)这两首诗,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南宋初年统治集团内结党营私,排斥主战派宗泽,陷害民族英雄岳飞,出卖中原河山的罪行。诗人痛斥道:投降派不止秦桧一人,而是一个集团。这些“公卿”为虎作伥,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自己却逃到西湖的花天酒地中寻欢作乐去 了。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首诗写于乾道九年(1173)十月,当时陆游四十九岁,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任上。诗借咏刀以言志,抒发了作者抗金复国的斗志豪情。由赞美宝刀起笔,接着由刀及人,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五十尚未建功立业,只能独自提刀而立,环顾四野八荒。昔日在京城里结交的朋友都是些志同道合、同生共死的“奇士”。都怀有报效国家、留名史册的强烈愿望。从戎南郑,在汉水之滨登高眺望白雪覆盖的终南山,激起抗金豪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中原之国宋朝,被金的铁马金戈践踏摧残,国家领导人有自己的考量,忽而抗金,忽而谈和。然而中原人有如此之多的壮志之士,愿以身报国,收复故土,挥师北上,为报效天子,也为青史留名。陆游五十岁,依然未能建功立业,因而急切的想要投笔从戎,在战场上为国杀敌,抗金复国。陆游气势恢宏,信心十足,豪气万丈。看到他如此豪情,我也不禁对于抗击金朝恢复宋朝信心百倍,只是本已知道结局了,再看他如此,略显心痛无力。不论结局何如,但是陆游的诗中表现出的壮志,却是我们现在奇缺的,思古及今,越发感概欣赏他的豪情壮志,拳拳爱国之心!

陆游的一生,是与投降派斗争的一生,因此,他屡遭排斥和打击。淳熙三年三月,陆游因受谗言被免官。他主张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对当时朝野上下士气萎靡,不敢言战,“以谈兵为讳”的情形深感痛心。他进一步认识到妥协投降派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敌,在此情形下,诗人满怀愤激之情写下了著名诗篇《关山月》,揭露自“隆兴和议”以来,南宋政府妥协投降派的罪恶。“和戎诏下

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陆游的晚年,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党国伐异,互相倾轧。但陆游此时不计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从有利于抗金,有利于祖国统一这一观点出发,积极北伐。但是由于北伐工作准备不当,出师不久就遭挫败,于是投降派重掌大权。凡支持北伐的人都遭到贬斥和迫害,陆游也因此受到无端的攻击和诬蔑。但诗人至死和投降派作斗争的决心不改。“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古意》)“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感事六言》)这些,为诗人一生与投降派作战斗作了最好的诠释。

二、陆游诗的柔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他诗里的慷慨义气,令人血脉贲张、感奋不已,“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诗剑生涯,同样激扬从容。就是这样一位豪气冲天的诗人,心底却有情感上难言的隐痛,那就是他与唐琬的婚姻悲剧,这一悲剧始终成为他心头不可平复的创伤。他对早逝的唐琬魂牵梦萦,他写给唐琬的爱情诗词数量虽不多,但却真实地描写了至情至性的爱。这些诗感情浑沉凄枪, 低回哀怨, 千载之下读之,犹使人一掬同情之泪。正是这些一往情深的爱情诗, 使我们看到了伟大诗人高尚人格的另一面, 看到了他的“全人”——一个血肉丰满, 有情有义的诗人。准确地说, 陆游的爱倩诗, 是指那些悼念前妻唐瑰的诗歌。

(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关于陆游与唐琬的故事,宋人笔记有简要交代。最早是陆游之后不久南阳人陈鹄的《耆旧续闻》。书中记载汴京故实及宋室南渡后名人言行极多,其中就有“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并且记叙了陆游离婚后不久在沈园与唐琬邂逅,唐琬“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陆游悲怅交集,写了《钗头凤》一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

柔情的诗词篇四
《徐志摩爱情诗审美_飞动的灵感与飘逸的柔情》

2009年11月

相关热词搜索:侠骨柔情的诗词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你的柔情似水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柔情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柔情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920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