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

2016-01-29 09:11: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供大家学习参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执教:启东市南苑小学 唐 菊

预习导航:

1.读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致了解诗人杨万里的有关情况,尝试理解诗意,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收集有关描写荷花的诗句。

一、激趣导入

1.指名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评价:1.掌握得很好。2.再巩固一下就流畅了)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西湖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六月的西湖狂风暴雨中的景象)

2.同样在六月,同样的西湖,晴好天气下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

(一)检查预习

1.自个儿把这首诗读一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注意节奏。再指名读(评价:1. 字正腔圆2.流利)、集体读

2.初读古诗,你能说说晴好天气下的西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3.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番景象的?理解“晓”

(指着课题)师:对的,在盛夏的一个早晨,诗人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友人林子方时看到了这一番景象。

2.知诗人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诗人杨万里又有哪些了解?集体交流

引导回忆学过的杨万里《小池》中描写荷花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品读感悟

(一)疏导细读,释字词译诗句

1.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小巧的美,那么这首诗表现的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打开课本,先快速找找诗中只描写了哪两种景物?(莲叶、荷花)你觉得莲叶、荷花有什么特点呢?圈出一些关键词。

集体交流:

(1) 莲叶特点:多、绿 (板书:接天 无穷碧)

预设一:

在你看来,“无穷碧”是什么意思呢?(莲叶一望无际,绿的范围很广,一片片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这第三句诗中,哪个词也是说明莲叶多?“接天”?真的接到天了吗?你认为“接天”是指?(莲叶一望无际,一直绵延到与水天相接的地方。)

小结:诗人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莲叶一望无际铺满了整个湖面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预设二:

“接天”?真的接到天了吗?你认为“接天”是指?(莲叶一望无际,一直绵延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小结:诗人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莲叶一望无际铺满了整个湖面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第三句诗,除了突出莲叶的多,还突出莲叶什么特点?(绿)你从哪个词看出?在你看来,“无穷碧”是什么意思呢?(莲叶一望无际,绿的范围很广,一片片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让我们欣赏一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画面——

感悟:对比《小池》表现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小巧的美,这“接天”、“无穷碧”让你感受到了有一种怎样的美? (很壮观、很有气势,有一种大气之美) 在读中继续感悟这种大气之美。(指名读、集体读)

(2)荷花特点(板书:映日 别样红)

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别样红”的呢?(映日)这早晨的太阳可以称为?(旭日、朝阳)请你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红得格外鲜亮。)

欣赏一组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你想怎样形容这荷花?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你们课前搜集的有关描写荷花的一两句诗

预设一:

美不胜收、美仑美奂、娇艳欲滴、亭亭玉立(在读中继续感悟这种美)(评价: 预设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再连起来读读这两句诗,要把这份美读到我们的心里去。

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名多人读、集体读(在黄红班这样激励评价效果还可以:朗读高手、高手中的高手、超级朗读高手) 读着读着,你们一定看到了一幅别样的画面。

出示:你瞧,这景象多么壮观——

先思考一下,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预设:

你瞧,这景象多么壮观——水上的莲叶一片碧绿,广阔无垠,一直延伸到与天相接的地方,就好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一支支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在朝阳的映照下,红得格外地娇艳。

(相机引导学以致用:还记得叶圣陶爷爷笔下如何将这莲叶与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感悟诗歌表现手法

在这短短的两句诗、十四个字中,诗人除了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

依次飞出: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无穷碧——别样红

你发现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句式工整,对对子,对仗)

读上去朗朗上口,男女生分读。老师来做个示范:男生读接天莲叶——女生对映日荷花„„

(二)指导品读,悟诗情明道理

1. 研究前两句诗

这无穷碧衬托那别样红,意境可谓美到极致。难怪诗人杨万里会情不自禁发出如此感慨——

(出示整首诗)

(1)集体交流: 预习中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毕竟、四时) 说说两句诗意思(到底是六月的西湖,此时的风光绝非其他时候可比。)

(2)古代的诗歌原先没有标点,你会加上什么标点?出示:“风光不与四时同(!)

假如加上一个感叹词,你会读吗?老师会加上一个“啊”(风光不与四时同啊)你呢?加上“呀、呦、哇”朗读

3.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古诗就应该身临其境,找到那幅画,成为那个画画中人。你们愿意当一回诗人杨万里?

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回到800年前的那个盛夏。当你从净慈寺中走出,送别友人林子方,一道风景蓦然映入你的眼帘,你眼前一亮,随即吟道——(配乐诗朗诵)

指名一生朗读(评价:你的确很像一位诗人)

建议:读古诗就得放开胆子,摇头晃脑地读。就像老师这样——

再指名读(3人)鼓励上台表演读、有创造性(相机提示:边踱着步子边吟诵,放眼望去,把座位上的同学、老师看做一片片莲叶、一朵朵的荷花。你为什么停顿一下做掳胡须动作?做思考状、对自己的创作很得意。)

5.古诗新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四、拓展延伸

(一)比较感悟,加深理解

1.品读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联系我们前两天学的同是描写西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开动脑筋,你能发现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同桌讨论讨论

预设一:

一首描写了疾风骤雨下西湖的景象,另一首描写了晴好天气下的西湖的景象。 预设二:

一首充分运用形象的比喻,另一首巧妙运用夸张、对仗手法。

预设三:

一首描写了云、雨、风、水,山、船、地、楼,这么繁多的景物浓缩在短短的四句诗、28个字中,足见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力,另一首只写莲叶、荷花,表现的意境美轮美奂。

„„

2.指导对比朗读:前一首诗写疾雨急来急去,读时节奏可稍快些;后一首诗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语速应稍慢。

(二)课外拓展,以一带一

1. 苏轼也是既爱雨中的西湖,又爱晴好天气下的西湖。有诗为证— 出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配乐朗读

对照注释尝试理解大致意思

哪句看出他爱晴好天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哪句表明他也爱雨中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小结: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妙的。因此诗人发出这样感慨(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把西湖比作?集体朗读

五、课堂总结(略)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小结:品读了——拓展了——)

六、检测完善

《补充》80页一(2)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无穷碧

映日——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商酒务实验小学

张 军 芳

2012年5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在送别林子方?(杨万里)简介作者。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来描绘一下?

(3)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美景?

5.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6.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自选作业:

(1)收集关于写景的诗歌(古体诗,现代诗都可以).

(2)摘录背诵有名诗句,并学会运用.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 莲叶 无穷碧 西湖六月风光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三
《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

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南宋诗人,(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mào)、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

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再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荷花?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讨论,试着回答)(课件出示——网络评论)

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

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抓住关键词大致理解诗意,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图文结合,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感受诗句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材料:课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送别诗的特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3、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祖国古诗百花园中,有许多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

2、“送别”二字读来令人伤感。古人送别总是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临别之时,他们也总喜欢以诗赠友。

3、请看,(课件出示送别诗中的经典名句)愿意读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轻轻地读。

4、千古流传的送别诗句中,我们读出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不舍,他们浓浓的友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题目)

2、一起读课题,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1)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何得知?(“晓”字看出)

(2)送别的地点在净慈寺外。净慈寺是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寺庙。

(3)送别的人是林子方,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

3、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

4、带着理解好好读读课题,注意停顿和节奏。指名读后一起读。

5、本诗作者?(杨万里)请看!(课件出示诗人资料)

(诗题大概点明了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俱全,也确证了这是一首送别诗,有关这首诗的外延有很多角度,如西湖诗,写荷诗,写夏季的诗,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后,感觉如果从这几个角度讲一是过于分散零乱,第二也不可能深入体悟诗情,所以不再节外生枝。杨万里以前也学到一首,本册是第二次接触,觉得有必要初步了解一下杨的诗风,也引出表层的景)

三、初读古诗,读懂古诗字面意思。

1、杨万里是如此博学多才,那他在这首送别诗中会怎样表达自己对林子方的不舍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本诗,要求(课件出示:1、读一读:读读全诗,读准字音,读

出诗的节奏和韵味;2、说一说:结合资料和工具书,说说诗句意思;3、议一议: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3、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课件出示)指名读。他读得怎样?(就声音、节奏和韵味来评价)你愿意来读读吗?其他同学听一听,注意每句最后一个字。注意到了吗?这就是押韵。押韵使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可以自由读读,好好体会。

4、下面老师读前四个字,同学们读后三个字。调换。老师读题,你们读诗。

(这首诗没有难读的字音,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主要是让学生找到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逐渐感知本诗的主要内容)

5、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你读懂了这首诗写了什么吗?

6、是啊,西湖美,西湖十景更为著名。请看。(课件出示西湖十景)景美,景点名称也很雅致。不用置疑,这首诗写的就是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

7、西湖十景数量很多,为什么诗人单单选取“风荷”来写呢?你能快速读读诗,寻找原因吗?

四、细化文字,发现诗句中的语言美

1、在本诗中,诗人仅用14个字就像我们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莲荷图。哪14个字?(课件出示)让我们细细读读这两句诗,找找莲叶和荷花的特点,想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莲叶特点?(板书:莲叶)指名说,根据回答板书(无穷碧)。“无穷碧”的意思是?(说莲叶一片碧绿无穷无尽)

3、莲叶颜色碧绿,看看图,是一种颜色的绿吗?细细看来,它绿得富有变化:那初生的莲叶是?(嫩绿的)它绿得那样可爱,那样耀眼。那早些长出的荷叶呢?指名说。(浅绿)还有?(草绿、碧绿、深绿、浓绿、墨绿„„绿得富有生机,绿得富有活力)

4、除了“绿”,莲叶还有什么特点?从何得知?(多,“接天”)“接天”是什么意思?(与蓝天相接)是真的“与蓝天相接”吗?“接天”一词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莲叶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无边无际、广袤无垠、无边无垠)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眼望不到边。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想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碧绿的地毯)理解了诗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

5、那荷花的特点呢?(板书:别样红)“别样红”的意思是?荷花特别红艳是因为?(有了朝阳的映照)这就是诗句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此时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何得知?

6、想象说话(出示画面配乐)清晨,六月的西湖中,荷花迎着朝阳开放了。瞧„„ ①指名说

②让你眼前的这幅画动起来。(师:清风徐来„„)

③定睛一看,那荷花上的是什么?

(评价语:你注意了荷花的形态;你关注了荷花的颜色;恰当使用修辞,很有想象力;你

关注了荷花的动态美„„)

(这段设计,本来在课件上是设计的是,你看那荷花颜色形态怎么怎么样,那莲叶颜色形态怎么怎么样,并提出了要求:“用大胆的想像,引用优美的词语来说一段话。”这样的设计可能能降低学生说的难度,但是,也压缩了学生想像的空间,这样的说话练习,更像是填空练习,对学生感悟诗句的画面感,产生属于自已的情感体验帮助不大,所以干脆也大胆地放,课件中本来还有一幅插图,其实也可以一并去掉,教师重在学生说的基础要加以引导,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语言,独特的角度。)

7、“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的描述,让老师莲叶荷花一碧一红,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我想,这一切正是这14个字所要传达给我们的。让我们带着想想一起读。

8、莲叶田田无穷碧,荷花朵朵别样红。难怪诗人一出寺门就大声赞叹(出示)

①谁也来赞一赞?指名读。(评价:我听出了你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对西湖景色你是情有独钟)(板书:喜爱 赞美)

②此刻,杨万里也是驻足西湖边,正在大声赞叹呢!一起读。

③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呢?(毕竟 不与四时同)

(“毕竟”一词其实是总领全文的一个词,这个词加强了诗歌的语气,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词,但是尚未想出更巧妙合理的设计)

④“毕竟”的意思是?“四时”呢?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吗?指名说。

⑤六月的西湖如此不同,让我们再一次来赞一赞吧。

五、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1、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再读题时,你发现了什么吗?师读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可全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诗表现的都是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流露出喜悦之情。难道大诗人也有跑题的时候?你能大胆地设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是全文的一大难点,课前作了多种预设,一是了解当时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义,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言外之意。因为作者写得含蓄,所以需要进行多重挖掘)

①有几位同学敢于思考,有些同学有点困难,别急,相信读了以下这段文字,你会有自己的理解。(出示林子方的资料: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老师再读)

②这段文字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林子方干什么去了?两人感情怎样?此时你心中有答案了吗?

预设:A、为友人高升而高兴。是的,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所见莲叶才无穷碧,荷花才别样红。

B、如果你就是杨万里,眼望无边无际,满目碧绿的莲叶和鲜红娇艳的荷花,你心里藏着什么话想对好朋友说呢?

①暗示友人:西湖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玩两天,好好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明为送,实为留)

②希望友人不忘这西湖的景色,更不要忘记西湖边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③借西湖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④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儿与叶的关系,彼此依恋,相互陪衬,真希望与友人永远在一起。

⑤祝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样别样红。

⑥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不作强行引领,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大胆发现。)

C、弹性操作:荷,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你认为以荷相赠,可能还想表达什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希望友人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2、这首诗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作者借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喜爱,曲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出示写作方法)

3、现在,你能把诗人的这种情感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吗?(配乐)

①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想到友人将远离自己,心中不免伤感。忽然一幅壮美的莲荷图跃入眼帘,你不禁吟诵道„„(齐读)

②和友人漫步堤岸边,依依惜别,千言万语化作这样一首诗„„(男生读)

③两人挥手作别,你看着友人渐行渐远,又在心里轻轻念道,朋友,祝你一路顺风„„(女生读)

④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千古流传的诗句,千古佳句又给西湖景色增添了光彩,让我们记住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吧!(齐读)

(此处的情境创设,是全课的高潮,从诗情的感悟上,学生已从多种角度明白了诗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读指导上,也完成了从读诗,到背诗,到深情吟诗的过程。)

六、积累送别诗

1、同样是送别诗,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遭遇,诗人表达的也就不一样。

2、(出示再读)挑你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

3、能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一份伤感,一片痴情;多么豪迈的声音;朋友之谊,胜似手足;多么深情的话语啊;不舍之情可见一斑;挥手作别,无限深情。)

4、课后大家可以去细读一下,比较比较。

(在纵向的深入解读之后,对送别诗作横向的鉴别比较,这是一个较有意思的话题,但是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展开,可借助学生的旧知进行归纳,并抛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外阅读。)

七、作业布置

1、根据相应的送别诗,了解诗句背后的故事。

2、积累写荷花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喜爱 莲叶 无穷碧

依依不舍

赞美 荷花 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六
《2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八
《2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篇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29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

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相关热词搜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命诗 李白之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8845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