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诗经中的怀春诗

诗经中的怀春诗

2016-01-24 08:11: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一《诗经中女子之忧》 ...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一
《诗经中女子之忧》

第26卷第1期。2011年1月。

乐III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01.26.No.11

Jan.2011

此恨几时休,此忧何时已

——《诗经》中的女子之忧

张艳艳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陕西西安710025)

摘要:《诗经》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子形象,从她们身上不难看出《诗经》时代女性的生存景观。由于人内心世界具有复杂性、深刻性、变动性等特征,所以,对于女性精神世界的探索仍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本文拟从《诗经》中女子之忧的角度来对当时女性的精神世界作一分析,以进一步了解那一时期中国女性的历史面貌。

关键词:《诗经》;女子之忧;原因探析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1)01-0043-03

翻开《诗经》,不难发现,其中的女子之忧几乎贯穿爱情意识的觉醒,使这些女子开始密切地关注自己

了女子的一生。结婚前,当爱情意识开始在朦胧中觉醒

的时候,她们担心没享受爱情的甜美就红颜老去,忧虑不能和自己心仪的人成就美好姻缘;婚后又担心丈夫不

身边出现的男子,一旦有理想的男子出现,她们就会激动、兴奋、不安,希望也得到男子的青睐,可现实是,爱情是讲究两情相悦的,一厢情愿的爱恋总让人忧伤不已,

如《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荧。岂不尔恩?畏子

专一,朝三暮四,忧惧他人从中挑拨,离间自己和丈夫之

间的亲密关系;被丈夫休弃时,又忧心于自己今后的处

不敢。大车哼哼,毳衣如瞒。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诗

中的女子爱上了一个坐着高大马车、穿着华丽服饰的有

境,到底该何去何从。她们“迸亦忧,退亦忧”。“忧”几乎成了她们生命里最为重要的词汇之一。

身份的男子,双方地位的悬殊成了横亘在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令女子惆怅不已、忧伤满怀,忧虑着放弃

与否,不放弃,那也得不到;放弃.也许就是永远的错失。

一、婚前之忧

《召南・野有死糜》中云:“野有死糜,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新注》中解释“怀春”。即“男女情

《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诗中的女子在和心仪的男子恋爱的时候,也许是由于害羞与矜持.也许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因素而拒绝了心上人的求婚,而后后悔不迭,痛心不已。忧虑着那个男子到底会不会原谅她当初的拒绝,还会不会来迎娶她,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使她心神不定、神思恍惚,耽于幻想中不可自拔,希望在短暂的幻想的迷醉中忘记现实中的忧伤;《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

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

欲萌动”。女性怀春,是爱情意识的觉醒,是其生命意识的最直接表现,是内心涌动着的一种生理欲求,是一种

对理想婚配对象的强烈的情感诉求。《召南・草虫》:“嘎

嘤草虫,趣超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呜叫不已的草虫,蹦跳不止的蚱蜢提示着秋天的到来,女子内心对心上人的渴盼之情也因这

些的触动而被唤起.青春期的她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开

始热烈地关注自己的情感,关注自己的未来。

I一)对理想伴侣的焦渴

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

收稿日期:2010—06—30

作者简介:张艳艳(1984一)。女.河南洛阳人。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r.Ct学院人文社科系教师,研究方向:中固文学。

43

万方数据

可畏也。”此女子深深地爱着心上人一仲子,可是|}{于爱情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事情,所以她异常地担心家庭社会力量的阻挠,使她终不能和心上人结成佳偶,内

心的隐忧让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二)对恶劣婚姻的恐惧

如果前面所举的诗歌表现的是女子对得不到理想爱情对象的隐忧,《召南・行露》篇中表现的是女子对未来的恶劣婚姻的恐惧,这种恐惧让她焦虑让她忧愤。《召南・行露》云:“庆泡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其中的女子还未来得及选择自己的心上人,就被一个已经有妻室的、粗暴无礼的、卑鄙无耻的男子看上,并且要凭借他自身的地位与权势强娶之,面对茫茫前路,女子十分恐惧,忧愤不已。因而发出了微弱但却极为有力的反抗,斥责男子以官司逼婚的可耻行径;《豳风・七月》中写道:“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

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采桑女的青春与美

貌、勤劳与灵巧不仅不是她们选择自己未来幸福的可靠资本,反而可能是她们被“公子”们蹂躏、糟蹋的因子,这样的结果是最令她们心折的。因而,在看似轻松愉悦的平常劳作中,焦虑与不安始终如同阴霾一样笼罩在心

头,因而忧伤总是难免的。

(三)对红颜易逝的忧心

在古代社会中,要想引起理想男子的注意。女子的美貌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女为悦己者容”。但是,“人无干日好,花无百日红”,在时间的无常面前,每个人都很无奈无助,担忧着着韶光易逝、青春难驻。《诗经》中的女子也是如此,如《召南・搡有梅》:“搡有梅,其

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搡有梅,其实三兮。求我

庶士,迨其今兮。搡有梅,顷筐壁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进入青春期的女子她们爱美、爱自由,都希望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候遇上自己的心上人,能和他一起享受爱情的美好,但是,现实并不都遂人意,很多时候现实并不是女子个人所能左右的,所以,“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的焦虑很自然地就会在内心潜滋暗长,所以,她们渴盼着心上人赶紧出现,不要让自己望眼欲穿,不要让自

己如花的容颜在还没有等到自己钟情的“庶士”的到来

就凋零一地。可以说,《搡有梅》是一篇大胆热情的求爱

宣言,更是一篇女性对自己红颜易老、青春易逝的深沉的哀歌。

爱情的萌生,可以说是女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她们结束了以前的懵懂状态,开始关注自身的现实生存处境,强烈地想把握住自身未来的幸福。她们担忧不能和理想对象在一起,忧虑现实中出现的恶劣婚姻,忧愁

着自身美丽的不常在。这些忧虑是如此的深厚,使得许

万方数据

多女子婚前尚没有尽情享受爱情的甜蜜,倒是饱尝了忧

伤之痛。

二、婚后之忧

婚姻作为爱情的一个结果,或者说作为女子的最终归宿,那是不是可以说婚前那么多那么深的忧虑忧伤因爱情有了结果也可以结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新的阶段又会有新的忧虑忧愁。

(一)第三者的出现让女子忧愁不堪

古代社会,“男主外,女在内”的分工模式把出嫁后

的女子的一生都给限定在家庭生活之内,《小雅・斯干》

有云:“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规定了婚

后女子相夫教子、照顾公婆的主要职责,角色定位的结果,把女子与外界隔绝了。而男子生活、交游的范围相对而言要广阔得多,不免会有许多接触其他异性的机会。这就使家中的妻子增加很多忧虑,担心丈夫会被其他女子诱惑,从而移情别恋。《陈风・防有鹊巢》云:“防有鹊

巢,邛有旨苕。谁俯予美?心焉忉忉。”鹊巢本应该筑在树上,而今却筑在堤坝上,水草本应长在低湿之处.如今却长在丘陵之上,常见的事实如今却变得反常,令人困

惑不解,而她的丈夫也是这样,一反当初的言笑晏晏,而变得冷酷无情,“谁俯予美”,到底是谁在诱惑自己的丈

夫,挑拨他们之间的感情呢?而自己怎样才能使丈夫回

心转意?“心焉忉忉”,女子的内心充满着忧愁忧思.女子的社会角色也限制着她的言行,她根本不可能抓住丈夫

或者诱惑丈夫的第三者进行斥责,进而缓解自己的忧

愤,所有的悲痛忧伤就只有自己独自去咀嚼了。

I二)丈夫的弃置让女子无所适从

中国旧时女子的归宿就是婚姻,婚后生活的的和谐

与否取决于诸如女子的生育能力、处理和父母亲戚之间

关系的能力等等,女子在婚后生活中主要工作的就是如何维持这种平衡,这些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男尊女卑的现

实使得女子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能稍有不慎,所以遭受欺凌、遭受暴力很多时候就成了不可预料的事情。

《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

及尔颠覆。既牛既育,比予于毒。”诗中的女子在与丈夫

结婚以后,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地操持着家务、共同对付生活的贫苦,可是,当家庭生活有好转的时候,丈夫却喜新厌旧,竟要和此女子一刀两断,这让女子忧伤不已.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丈夫为什么会反复无常?她悲伤、困惑,不知道出路在什么地方,所以“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留下,已经不可能,丈夫已经毫无顾念之情,自己还

未出家门他就忙于娶新妇,自己显然已经成了多余的

人;离开,却又不甘心,不甘心放弃曾经倾注了无限感情的丈夫和小家庭。无可消除的优愁让她茫然无助;《卫

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小知.喱其笑矣。静占思之,躬自悼矣。”其中的女子和《谷风》中的女子有着同样的遭际,丈夫精神、肉体上的折磨已经使她们焦虑小堪,可是.离开丈夫是小是就意味着忧伤痛苦的结束呢?《氓》中的文字宣告了这种幻想的破产,离开之后,只能【旦l到娘家,可是回到娘家,却发现娘家也并非就是自己最后的归宿,因为自己最亲最近的兄弟,此刻也变得冷漠无情,“兄弟不知,呸其笑矣”,像对待不相干的外人那样,嘲笑个不

停,回家后的女子欲哭无泪,忧愁不被理解,忧伤不被抚慰,以后的无尽岁月可能就要在悲伤抑郁中度过,所谓

“忧伤以终老”。

可见,对于《诗经》中的女子而言,本应是纯真烂漫的青春岁月不乏忧伤,本应是甜蜜幸福的婚姻岁月中也

充满愁苦,“忧”成了女子身上的一块拂之不去的印记。

三、《诗经》中女子之忧原因探析

《诗经》中关涉女子之忧的篇目之多,说明女子之忧已经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而几乎成了一种文化心理现象,下面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作一简单的探析。

(一l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人类自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女

性的社会地位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郭沫若曾说过:“畜牧和农业的发明都是男子的事……这样.生产的力量逾

见增加.女子的家庭生产便不能不降为附庸,而女性就由中心地位一降而为奴隶的地位。”社会分工的变化,使

得女性丧失了以往社会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在物质精神上沦落为男子的附庸,婚姻就是把自己的一切

交给的丈夫,婚后,一切都要以丈夫为尊,所谓“得意一

人,谓之永华,失意一人,谓之永讫”。丈夫在家里拥有着

绝对的权威,作为人妻,那就只有完全服从完全接受的

份了,婚后幸福与否几乎都要取决于自己所嫁的男子,稍有不慎,“遇人不淑”,遭欺凌、遭暴力、遭休弃那也就

只能自认倒霉了,《谷风》、《氓》《遵大路》、《中谷有箍》、《白华》、《江有汜》等篇中的女子也就理所当然有口难言了。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她们,对男性中心地位只能

仰视.她们大多渴望自主但又不能自主,犹豫徘徊。并不敢大胆直率地追求所爱,不能得到男子的回应或者错过都让她们忧心不已.不敢在婚姻牛活中要求与男子人格

的平等,处处忍受,低眉顺目,委曲求全。“静言思之,躬

参考文献:

…程俊英.诗经译注fMl.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聂石樵.诗经新注fM】.雒三桂.李山.注释.济南:齐鲁书社,2000.【3】郭沫若.中国古代杜会研究fMl.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4l翟博.中国家训经典・(汉)班昭・.女诫IMl.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5】(战国)谷粱假传.春秋谷粱传[MI.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万方数据

自悼矣”样的忧伤也就自然成了她们的常态了。所以,她i'f-JX・f理想的婚I dX,I象是那么的渴盼.对于小得所爱是那么的忧愁,对他人的融l挠是那么的懊俩,对丈夫的反复无常是那么的忧伤。

f二)礼法制度对女子的限制

如果社会分工的变化使女性处于依附男子的精神

自卑之中的话,那么礼法制度的限制则强化了女性的这种精神自卑,消解了她们的个人意识。《春秋谷梁传》中

说:“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这种伦理道德规定了女子的一生都要

听命于他人。婚姻作为古代女子的归宿,自然要听父母之命了,《齐风・南tit}中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父母的意志代替了婚姻当事人一女性自己的意志,这就

使得她们很多时候只是家族利益的筹码而已,因而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为了避免象《中

谷有蕹》中女子“遇人之难”“遇人不淑”的悲惨命运。也

有些女性对此作出了些反抗性的举动,去自主选择婚配

对象,象《搡有梅》、《有狐》、《将仲子》、《嫒蝾》等篇中的女子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主动争取理想的对象,可是在争取的过程中因为要顾虑这些外在因素而显得矜持有余,胆气不足,因而,《有狐》、《摞有梅》中的女

子虽然内心急于想心上人也知道自己的心思,但是行为含蓄,所以极有可能会错过心上人;《将仲子》中的女子

虽然很爱仲子,但是要顾及父母、弟兄、他人的言论,所

以内心是矛盾而又痛苦的;《蛾蝾》中的女子违背礼教而

选择自由,但她却是因此而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境地。旧的礼法制度,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o妇德妇言”“男不言外,女不言内”等已经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被注入

那些女子的内心,所以她们不敢不管不顾地追求自己所

要的自由。内心总是有一种如履薄冰的隐忧,而这往往又无从说起。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诗经》中的女子之忧。一方面反映了《诗经》时代女性对关乎自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她们为情所累、为情

所伤、为情所困的难以言说的复杂的精神痛苦。这是那

个时代女性精神面貌的真实呈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那个时代女性的历史面貌.也为我们认识今天的女性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5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二
《诗经》

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文献综述

本论文主要通过《诗经》爱情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在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里凸显周代礼乐制度下女子的社会地位以及婚姻状况。主要从女性视角、男性视角两个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以男女之间的感情发展的不同状态为主要切入点,描写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反映她们丰富多彩、迥异不同的形象。体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总结出几种类型,这些观点中有哪些被后世所接收,举出后世不同时期的作品为例与他们对接,以描绘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与《诗经》比较,体现《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影响颇大。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男女性不同视角出发,以及在男女感情发展的不同模式中,总结出《诗经》中的女性各种形象类型,并结合时代背景叙述她们自身的特点;章惠在她发表的《<诗经>婚恋诗中的女子形象》一文中显现了对《诗经》的精辟小结,她在文中指出按婚恋状况将女性形象分成三个类型:恋爱女性;新婚女性;婚后女性。从诗经中撷取典型诗歌,在各种精彩或悲情的故事中,在各种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中,细致的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爱情婚姻观,塑造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恋爱女主人公形象,在对这些女性形象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周代女性对于爱情热情奔放的追求,对婚姻的忠贞和专一。本文在对《诗经》爱情诗歌的挖掘中,不仅仅单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在分别从对爱情满怀憧憬的恋爱女性,面对婚姻的女性,满心急切盼望的待嫁女,美好甜蜜的新嫁娘,贤良淑德的人妻人媳,婚后哀婉悲戚的弃妇,惶恐幽怨的思妇,以及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性等具体描绘时,同时独具创新的换了一个角度在对男性的侧面描写中,尽可能的深入描绘典型的女性形象,比如男子爱恋相思的女性,以及黯然悲伤追忆的女性。对《邶风•静女》《郑风·褰裳》《郑风•将仲子》《桃夭》《氓》这些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展现出或热情活泼或痴情怯懦或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在人物的具体分析方面,张国际的《<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郝雪霞的《<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杜娟和宋娟的《<诗经>中女性的爱情悲歌--浅析<诗经>中的弃妇诗》;杨晓丽《<诗经>中“弃妇”形象浅析》;于淑华的《怦然心动—怀春女子的心灵之歌—诗经女性爱情意识的文学阐释之一》等文章为论文对于《诗经》中爱情诗歌的主题把握,尤其是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分析描写女性类型中艺术手法的运用、语言的运用等,在这一研究目的下,论文收集了大量关于《诗经》描写的艺术手法的书籍和文章,章太炎的《诗经二十讲》中论述了《诗经》的“采诗”和“赋‘诗’”,分析了《诗经》的说比兴艺术手法同时分别阐述了《诗经》的艺术表现,在他所述的《诗经恋歌发微中》更有深入描述。朱丽娜的《浅论<诗经>的比兴艺术》;栾春磊的《踏寻诗的足迹,浏览爱的画卷--解读<诗经>中的爱情诗》;张彩云的《<诗经>爱情诗探略》以及百度文库中对于《诗经》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各类手法的论文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词赋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常运用比、兴等文法,借物以抒情。这些文中基本都列举诗中充满人文感情异彩纷呈的各类意象。再对于具体典型诗歌进行详细分析,“比”、“兴”艺术手法突出描写的爱情具有含蓄性,本文也从《诗经》的语言方面入手,根据典型爱情诗歌的具体描述,体现《诗经》语言的真实平淡,精炼押韵。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从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时代观念,尤其周代历史、风俗等方面,对《诗经》中体现出的不同女性类型作研究,总结出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以及女性地位、价值和文化意义。在雒启坤的《<诗经>散论》中作者从《诗经》创作时的西周、春秋社会结构入手,深入探讨“诗”的作者所深之阶层,诗与西周、春秋贵族政治思想及其变

迁轨迹《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地域文化的特点。作者认为《诗经》是西周、春秋时代中国文明为我们留下的最完整、最生动的硕果之一,它真切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感情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石俊霞的《谈<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谷婵娟,王长坤《论<诗经>中的女性美》具体体现了在礼制初成的周代,对女性形象的要求除了外在的审美需要之外,还包括对女性品德、品格的要求。体现出的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内外兼修。 杨娟的《从<诗经>中的婚恋诗看春秋时期女性在婚恋中的地位》反映女子生来就注定无法与男子享同等的权力,也没有同等的期望和责任。古代的女性,只开放给男性,女性只属于家庭。 在对这些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之后,关于这一方面的文化定位也拓展到对于女性的价值意义的浅析上,不难看出,古代女子,对于寻找归宿,是极为迫切的。婚姻是女性最佳的生存保障,《诗经》中描写的女性有着自己对于婚嫁的自主观念,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和束缚,只有极少数的女性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幸福,许多女性还是要承受着不公的命运。

在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对于总结的这些形象塑造深度分析,以及反映她们的文化定位对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价值等方面的塑造有积极影响。

在研究原著过程中,关于这一方面的文化定位而言,《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审美价值以及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影响相当深远的,早期文学代表作《九歌》和《孔雀东南飞》。吴广义1995年《<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刘春燕《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刘英波《试论汉乐府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这些文章都为论文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依据,《楚辞》经典中,屈原在九歌中塑造的几位女神形象,就将人类的美德美貌赋予她们,这是对民歌的点石成金,它保留并升华了民间的审美心理而汉末著名民歌《孔雀东南飞》所塑造的刘兰芝形象,完全再现了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各种品质的刻画,《楚辞》和《孔雀东南飞》的巨大成功和深入人心,是对《诗经》中窈窕淑勤俭敬孝等等诸多特征的传承,是诗经女性形象的长久文化积蕴的结果,并以此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女性形象的精髓。

姚志国的《从诗经女性作品探析中国早期女性的价值观念》文中深入阐述了《诗经》对封建社会时期价值取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儒家礼制为主要的思想文化,后世却有不同的发展和解说。诗经是我国唯一一部不染脂粉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作为中华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情感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诗经》中的爱情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性爱问题的严肃态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忠诚老实的本质、健康的感情、谆朴善良的面貌和崇高的道德水平,《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乃至世俗爱情观的影响影响颇大。

在这些相关书籍论文中,主要都是对诗经中爱情诗篇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涉及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学者从具体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和真实思想等主题进行论述,并没有将几方面融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讨。经过反复的斟酌修改,最终本文决定针对研究中这个方面的缺陷,试图从《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出发,从正面、侧面和深层进行剖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情况和生活经历等,从不同的角度以及文化定位阐述对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价值等方面的塑造有积极影响。其中刘东颖所著的《<诗经>爱情往事》;刘毓庆的《诗经讲读》以及鲍鹏山所著《第三只眼看<诗经>》,这几本书籍运用的是几近白话的口吻略带小资情调的描绘《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对于女性形象的分析更有现代化气息,结合现实进行比较显得通俗易懂的同时鞭辟入里,为论文提供了很多依据和参考。 但与此同时,由于有些文献对于《诗经》中的社会风俗分析略显单薄,缺乏思想和心理学的深厚底蕴,难以突破常规新颖出彩,本文立足于对《诗经》中爱情诗篇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深入探究社会时代特征,及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艺术影响力,力求在展示《诗经》这一部不染脂粉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时,凸显《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乃至世俗爱情观的影响颇大。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三
《诗经中的爱情》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2007-11-24 1:54

关键词: 《诗经》 爱情 情诗

前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从人类诞生开始,爱情就注定与人类纠缠不清。在原始社会就有婚姻之神的流传,在西方也有丘比特爱神的神话,可以说爱情与婚姻就是延续人类社会的纽带。作为最早的诗歌诗歌总集,《诗经》中必然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

正文: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1〉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他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诗经》,可见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后人对孔子的话的曲解,主要是在孔子对“郑声”的评价上作文章。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实孔子所谓的韶、武、郑声,都是指音乐。“韶”指舜时候的音乐,“武”指周武王时候的音乐,“郑声”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他认为郑国的音乐不好,并没有说郑国描写的爱情的诗篇是“淫诗”。〈2〉孔子之后一直到秦汉,评论家的看法基本与孔子一致。 2、《毛诗序》中的《诗经》 汉末的《毛诗序》杂糅了秦汉以来关于郑卫之音的说话,但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作了很大的曲解,对后世的《诗经》研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后妃,指周文王的妻子太太姒,说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

无伤善之心焉。”,这是对《关雎》之义的曲解。《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诗,她描绘了一个上层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及其想象与那美丽女子结为伴侣时的情景。说其是后妃之德,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歪曲了《诗经》中的爱情的本来面目。 3、朱熹眼中的《诗经》 南宋的朱熹,他虽然抛弃了一些前人的羁绊,但他比《毛诗序》中对爱情、婚姻诗的解说更牵强附会。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只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4、明清以来对《诗经》中情诗评价的改观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杨慎、戴震、陈启源等学者都不同程度地驳斥了将《诗经》中的情诗诬为淫诗的观点.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了我们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诗经》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正如歌德所描绘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诗经》的情感是纯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正是因为《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的思想的表达,因此后期的经学家、道学家批判为蛊惑之词,而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二、《诗经》中情诗的分类 1、描写恋爱生活的诗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这时人们集中在野外,从事耕作。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青年男女到郊外踏青休憩,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情,以求进一步结合。〈3〉他们的情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唱出来的,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中的《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篇诗写得很大胆,也很率真,说明诗人心中并无对封建礼教的顾忌。《诗经》中还有许多是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 2、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3、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4、弃妇的怨诗 在礼教的压迫下,妇女还常常被喜新厌旧的丈夫遗迹,因此在《诗经》中还有一些是描写弃妇被遗迹的过程及怨恨,弃妇诗是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如《卫风·氓》就是弃妇诗中的名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报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自由恋爱与礼教冲突的结果。与《卫风·氓》有同样题材的弃妇诗,还有《邶风·谷风》、《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等,这些诗都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参考书目: 〈1〉《诗经》 诸葛山人 作家出版社 〈2〉《古代文学研究集》 余冠英等 中国文联出版社 〈3〉《诗经》 周满江 上海古籍出版社 〈4〉《诗经解说》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四
《诗经名句》

诗经名句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

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25.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译: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诗经》代表作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击鼓(《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木瓜(《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氓 (《诗经·国风·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编辑本段《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

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

、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编辑本段出自诗经的成语  一、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1、【诗经·国风·周南】   1)【诗经·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诗经·周南·桃夭】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诗经·周南·免罝】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诗经·国风·召南】   1)【诗经·召南·鹊巢】   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2)【诗经·召南·草虫】   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3)【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有女怀春——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3、【诗经·国风·卫风】   1)【诗经·卫风·硕人】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情兮!美目盼兮!   2)【诗经·卫风·氓】   二三其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笑晏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诗经·国风·王风】   1)【诗经·王风·中谷有?】   遇人不淑——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5、【诗经·国风·郑风】   1)【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言可畏——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2)【诗经·郑风·羔裘】   孔武有力——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3)【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6、【诗经·国风·唐风】   1)【诗经·唐风·椒聊】   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7、【诗经·国风·曹风】   1)【诗经·曹风·蜉蝣】   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冠楚楚。   8、【诗经·国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五
《诗经中的经典》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六
《诗歌诗经》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七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

《诗经》导读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

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周德文

学号:2009301390054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

摘 要:在中外古今文学艺术中,爱情无疑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在中国,则数不甚数了。《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动人、最丰富、最有价值的也是婚恋诗。诗经中的第一首就是《关雎》。在这些爱情之花中,有一些开得灿烂夺目,这就是那些女了大胆爱慕男子,勇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动人诗篇,如《王风大车》、《郑风溱洧》;也有一些是男子追求女子的诗篇,如《汉广》、《静女》等。而这些诗往往之所以出现在《诗经》中,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刚从原始社会脱节出来,礼制还未成熟,人们受礼俗的影响程度较轻,而当时生产生活习惯也客观上为其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关键词:《诗经》 、 男男女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果问我对诗经中的什么主题最感兴趣,是婚恋诗、战争诗或者是徭役诗,我便答婚恋诗。

诗经中的第一首便是《关雎》,由此可见爱情诗在诗经中的地位。《关雎》是一首恋曲,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诗经中有很多诗也像《关雎》一样凭借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深婉细腻地描摹了男男女女在爱情婚姻生活中以忠贞不渝、情理冲突、重德修身、思念征人等为核心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女性心理。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有的如《静女》中男女约会,女方躲躲藏藏,男方急得发慌。女方送给男方一棵草,男方当作至宝一样的期待及慌张的情感,也有如《芄兰》中少女埋怨少年时少年的懵懂。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有男子对女子的暗恋时的心理,也有男女初恋时的男子青涩心理,更有男女相思聚散时的饱尝相思之苦的情景……

《汉广》描绘了那热恋汉水那端游玩的女子,可惜无法接近她时少年的焦急心理。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南方的乔木,汉水的游女,都是一样的不可接近;汉水宽大,长江长远,却不利于游泳和竹筏。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我特意割草喂牲蓄,只为了能和你接近。这种排比以及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形象表现了少年对少女暗恋的心情。

《野有死麕》中描写男女幽会的兴奋和紧张,男赞女如美玉,女嗔男太急躁。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

女如玉。男子以鹿皮作为求爱的礼物,女子亦装伴漂漂亮亮。男女饱尝初恋时懵懂的心理。

《桑中》中极力刻画了男女相互思念对方。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诗经中不仅有男性追求女子的歌曲,更多的是女子追求男子的诗歌。达达的马蹄是女子对征夫的牵挂,艾草传递的是相思之情……

《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歌末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情歌。"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写少女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匏有苦叶》描绘了女子等待情人,不愿意离开渡口的场景。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匏瓜有枯叶,可以载我涉水,济水渡口深不可测。水面茫茫然,不时传来了雌野鸡的鸣叫声,可是我的情郎啊,你在哪里呀?全诗描绘了渡口的情景,借以表达女子等待情人,爱慕情人的心理。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虽然可以婚姻自由,然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昭示着封建伦理观念正趋形成。在周的时代,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社会。西周初期,在继承商朝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周民族的生活习惯,开始了礼乐文化的初步制定。"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表明娶妻子必须依靠媒人,没有媒人就不能成全婚事,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蝃蝀》写女子应该正常出嫁,私情是受谴责的。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借用虹在东方莫之敢指,而在西方则崇朝其雨。女子出嫁,远父母兄弟。表现了当时的礼俗系统的初步形成。

《羔裘》中的"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表现了女子"欲爱不能"的矛盾痛苦心理,这首诗是一个女子欲奔男子,又有所顾忌而不敢,所以内心很优伤。个人认为是在当时的礼仪社

会,私奔为人们所不耻,男子也不愿意放弃当时的地位大胆的同女子寻找自由之路。我们虽然不甚清楚是什么原因让诗这位女子无法与男子相爱,但却能真实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和忧思。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不仅有着暗恋以及初恋的欢快懵懂的乐趣,同时也有着婚姻不幸,痛苦哀怨的苦处。美好的婚姻生活并非毫无矛盾,丈夫的品行不端是矛盾发生的主要原因,年老色衰、丈夫丑陋也是夫妻不和的一个因素。

《墓门》便是一支由怨愤的妻子唱出的"相警之诗":"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枭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诗中的"夫"行为不端正,远近族人对他的行为都"知之",但他仍不加以节制。妻子无奈,只有一再告诫他,希望他能够醒悟。

《谷风》写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经过辛勤的劳作,家庭生活有所改善,但富裕之后的丈夫却嫌妻子年老色衰,转而喜新厌旧。妻子虽然悲苦地诉说了丈夫的薄情寡义,但还是对丈夫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以浑浊的泾水喻己,用清澈的渭水来喻新人,发出了泾河停流也会清的悲叹。可丈夫丝毫不为所动。

《氓》写的是弃妇述说不幸。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首诗以女子的口气生动的叙述了女主人公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痛苦哀怨和悔恨决绝心理。女主人公回想自己婚前对"氓"一片痴情,"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然而,她的青春在辛苦劳作中像桑树那样"其黄而陨"之后,她的丈夫却无情的把她抛弃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她独自暗暗伤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本想与"氓"白头偕老,没想到老而被弃,徒增怨恨。最后,她发出了无奈的决绝的心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中的男男女女不仅有弃妇的哀怨,也有着成婚后夫妻相敬如宾的欢快场景。

《君子阳阳》是描写夫妻快乐地歌舞。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诗中极力描绘男子得意洋溢,持着乐器和舞具,女子跳着舞蹈伴奏的情景,夫妻之间其乐融融。

《东方之日》是描绘男女居室之乐的歌曲。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诗中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男女在房内亲近的影像。美丽的女子啊,你就像东方的日月一样美轮美奂。表现了男女居家之乐。

《桃夭》是描写婚姻的幸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男男女女成婚,欢喜高兴成了家。整首

诗欢快而轻松,极力写出了夫妻之间快乐宜人的情景。

诗经博大精深,有《关雎》中的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也有《摽有梅》采梅女子盼望追求她的心上人不要辜负青春,快快来求婚。有《卷耳》描写别后相思,女子怀念征夫,也有《泽陂》中睹莲花,思情人。有《行露》写女子大胆反抗逼婚,也有《大车》女子表达想与心上人私奔。有《江有汜》妇人遭弃的哀诉,也有《君子阳阳》描写夫妻快乐地歌舞。诗经中的男男女女,那曼美的舞姿,那幽雅的歌喉都飘荡在远古上空……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八
《诗经》

《诗经*七月》题旨解析

《诗经》的作品因时代久远,大多不可确解。《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篇,所涉及的问题尤其多,如作者问题、成诗的时间问题、诗旨问题以及风俗礼仪、天文气象、农事物候、鸟兽草木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尤其是有关《七月》的诗旨,歧义最多而又最需要辨清楚。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为“陈王业所自风化所由”说;二为“全面记录农村生产生活”说;三为“特言豳国风俗”说;四为“祭报社稷乐歌”说;五为“周公居耕田园”说;六为“贵族传授子弟”说;七为“农事歌田功歌”说;八为“反映阶级压迫剥削”说。①

虽然我们现代用新的方法,新的文艺观去解释《七月》,但是仍然是聚讼纷纭。使“今之君子知之为经,而不知《诗》之为诗一蔽也”。那么我们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怎样不受先辈研究成果的束缚而进一步认识《七月》的主旨呢?首先我们要还原历史,把握作品的情感,并把《七月》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解读,这样我们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拨开历史的迷雾去寻找真理。

上面的其中说法在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并不足以解释《七月》的主旨,那么什么《七月》的主旨呢?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要把它放在特定的时代中去解读,这首诗是描写的周代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到周代的农业的实际情况。豳地时期,周人正处于一个农业民族发展农业的早期,认识农业生产归路和积累农

业生产和经验技术是这一时期民族的大事。因此,农业规律、农业生产景象和农业经验技术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而这首诗从叙述上讲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时令,是农业时令,农业社会的人们是很重视农业时令的,无疑这篇文章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们可以和《夏小正》做成一个图表来表示:

《夏小正》和《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农事和农时

从以上的图标我们可以看出《七月》所描绘的是和《夏小正》相吻合的,这也就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作者是非常了解当是的农业时令的,而且开始用物候来表示时令。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很详细的记述了当时的农业社会的情况的。从这个方面上来说,这应该是一首农事诗。

《诗*豳风*七月》是一首真实而生动地描写西周农民生活的诗,它是我们了解西周农民生活的最好的依据。下面我们就看一个图表

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就是一首农事诗,之所以说成是阶级压迫的一首诗,是因为诗中描写的是农民生活的艰难。但是我们不能用现代农业的眼光来看待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例如:诗中“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和“弯窒熏鼠,塞向瑾户”等旬,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房屋十分破陋,不一定就指的是奴隶居住之

所。“在近代,除买办阶级的钢骨洋灰房子之外,地主之家,老鼠打洞,窗户裂缝来风,还是司空见惯之事”;这些都是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去看的。曾大兴,纪德君的《从<诗经·豳风·七月>的被理解与被误解说起》一文就从衣、食、住各个方面对传统的看法进行了审视,由此,从历史的角度看,《七月》是一首重视农事、发展农业的诗,其作者显然是一位对农事生活极为重视、也颇为了解的人。

其次我们要还原历史,把握作品的情感。我们要看到《七月》写作的年代,《七月》是应该处在公元前18—12世纪的历史时代里,放在周人先祖在宾果的具体时空中去理解,从而为《七月》树立一个理解的坐标。不要用阶级的观点去解析《七月》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世纪的很多学者是用阶级的观点来解析这首诗,当然这也是他们的时代特点,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审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揭开历史的时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首诗的主旨。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者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来研究《诗经》,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却常常以“阶级性”、“人民性”为标准先人为主地来评判作品的高下优劣,忽视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不注重文本的艺术标准和情感色彩,把文学艺术作品等同于政治,从而不惜用贴标签的方法随意去解释,甚至是歪曲作品。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直解》但却有着极为浓厚的上层意识形态的烙印。90年代出版的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公’和‘公子’既享受他们(奴隶)的劳动成果,又驱使他们为自己高呼万岁。”郭豫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更是动情地说:“《七月》是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九
《诗经中的经典》

诗经中的怀春诗篇十
《诗经》

雎鸠

作者:不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 国风 周南 葛覃

作者:不详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诗经 国风 周南 卷耳

作者:不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 国风 周南 樛木

作者:不详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诗经 国风 周南 螽斯

作者:不详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诗经 国风 周南 桃夭

作者:不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 国风 周南 兔罝

作者:不详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诗经 国风 周南 芣苡

作者:不详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诗经 国风 周南 汉广

作者:不详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 国风 周南 汝坟

作者:不详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诗经 国风 周南 麟之趾

作者:不详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诗经 国风 召南 鹊巢

作者:不详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诗经 国风 召南 采蘩

作者:不详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诗经 国风 召南 草虫

作者:不详

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覯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々。亦既见止,亦既覯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覯止,我心则夷。

诗经 国风 召南 采蘋

作者:不详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诗经 国风 召南 甘棠

作者:不详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诗经 国风 召南 行露

作者:不详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经 国风 召南 羔羊

作者:不详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緫。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诗经 国风 召南 殷其雷

作者:不详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经 国风 召南 摽有梅

作者:不详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经 国风 召南 小星

作者:不详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诗经 国风 召南 江有汜

作者:不详


诗经中的怀春诗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诗经中的怀春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诗经中的怀春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697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