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茶文化诗词

茶文化诗词

2016-01-02 05:18:0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茶文化诗词篇一《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 ...

茶文化诗词篇一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

(2010-08-10 13:58:23)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作者:林祯晟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

【摘要】: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茶诗茶词,这些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茶并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精神象征。本文试图从古典诗词入手,并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来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

【关键词】:古典诗词 , 茶文化 , 精神象征

正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茶与饮茶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中流露出的是“情”。茶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它早已把=浓郁的茶香飘散到每个角落。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浅近的有:“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典雅的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朴实的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比欲仙。”这些历代的咏茶诗词,数量丰富,体彩多样,都很好的融入了人的真情感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一:茶文化诗词的兴起

茶诗与茶词的兴起,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诗词的国度,茶文化诗词成为我国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诗人以茶会友,在茶香弥漫中吟诗作赋,茶成为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挚友。“结性不可污,为尔涤尘烦。”茶文化诗词不但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我国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1、最早的茶诗

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最早赞美茶的应该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这一奇产----茶叶。诗中云:茶树受丰壤甘露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人们成群结队的前去采摘。另外,西晋左思的《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百晰。

小字为纨素,口吃自清历。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筱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

写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非常深动地描写了两个娇女烹煮茶的姿态。

2、关于茶圣羽和茶经

说到茶事,不可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茶圣”的陆羽。陆羽仿佛天生就与茶有缘,他是一孤儿,三岁的时候被一位禅师收养,陆羽的少女时代便在寺院中度过。因为最早种植茶树的是僧人,所以最早的饮茶习惯也是由僧侣间发起的。小陆羽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对寺院中僧人种茶煮茶,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之后陆羽走出寺院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考察了各地饮茶习俗并总结了历代制茶经验后,撰写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书中全面阐述了煎茶的制作过程,也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因此陆羽也被称尊为中国茶圣。

二、唐诗中的茶文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第二个鼎盛时代,在军事、文化和经济上的发达,如同闪耀在这整个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与唐王朝的强盛与繁荣等量齐观。而对当时世界乃至后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这一点在茶文化上表现的十分突出。

与火热的酒文化相比,流行于唐代的茶文化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另一面:高雅与,清静。饮茶的过程就是精神调节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唐人对茶的喜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至爱哈尔理想的倾注。这种倾注激发了文学创作的激情,文人士大夫将饮茶视为雅逸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在各种茶诗作品中,五言诗、唱和诗、联句诗、宝塔诗中的茶文化最为突出。

1、五言诗

唐代杰出诗人杜甫,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当时杜甫年过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禄难沾,有归山买田之念。此诗虽写得潇洒闲适,仍表达了他心中隐伏的不平。诗仙李白豪放不羁,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诗中借浪漫而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中的他又异常苦闷,成天沉湎在醉乡。正如他在诗中所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当他听说荆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饮“仙人掌茶”,虽年愈八十,仍然颜面如桃花时,也不禁对茶唱出了赞歌:“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俪芳津,采眼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表达了茶的赞誉和向往。

中唐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白居易,对茶怀有浓厚的兴味,一生国下了不少咏茶的诗篇。他的《食后》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

2、唱和诗

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3、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4、宝塔诗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

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唐代为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作诗成为谋取利禄的道路,因此唐代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不饮茶成不了名诗人,诗人无不饮茶写诗,与酒一样,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唐朝茶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三、宋代诗词中的茶文化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以茶文化为特色的封建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1、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鸠坑茶》。 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明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不改旧时香味色。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2、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

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可参见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王禹《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

蔡襄《北苑茶》:“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

梅尧臣《七宝茶》:“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3、借茶抒怀,忧国忧民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诗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四:元、明、清茶文化

1、元代茶文化

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 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 暂教清兴绕烟霞。

诗中感叹说自己多年没喝到建溪茶了,心窍被黄尘塞满。时时忆念“黄金碾畔”的“雷芽”,“碧玉瓯中”的“雪浪”。既不能象卢仝诗中连饮七碗,也不能梦想象赵州和尚那样连吃三瓯,只期望王玉能分几块茶饼。

此外还有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2、明代茶文化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如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3、清代乾隆皇帝品茶

茶文化诗词篇二
《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1、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2、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10、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1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13、浅杯茶,满杯酒。

14、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1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16、为公忙为私忙忙中偷闲喝碗茶去,

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乐拿付牌来。

17、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20、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21、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22、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23、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2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25、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6、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27、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饮, 君山无处不宜茶。

3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4、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35、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7、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38、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碍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长留。

39、楼上一层看塔院朝暾湖天夜月,

客来两地话武林山水泸渎莺花。

40、近水楼台先得月,芳香茶叶最清心。

41、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42、清音盈客座,和气透茶杯。

43、芳香清意府,碧绿净心源。

44、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

45、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几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46、香茶一杯解乏力;古语三句振雄心。

47、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48、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茅光照玉瓯青。

49、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香荡文思。

50、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

51、北汲百泉池中水;南采龙井山上茶。

52、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53、石鼎煎香俗肠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54、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55、竹炉汤沸邀清客, 茗婉风生遣睡魔。

56、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带玉溪云。

5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5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5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60、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6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6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63、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64、香飘屋内外, 味醇一杯中。

6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66、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67、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68、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69、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70、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71、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72、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73、满园春色关不住,茶浓花香醉红尘。

74、处世以中庸为道,为人将道德铭心。

75、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76、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77、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78、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79、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80、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81、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82、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83、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84、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85、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86、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87、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88、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89、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90、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91、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92、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93、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94、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95、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96、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97、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98、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99、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100、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作者:秋心醉尘

茶文化诗词篇三
《茶文化诗词对联》

1. 元代诗人刘秉忠 ——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尝云芝茶》)

2. 杨万里的咏茶诗曰

犀日何缘是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3. 西晋左思的《娇女》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

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

4.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5. 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6. 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

身”

7.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8. 回文诗: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在题名为《记梦回文

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9.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九曲夷山采雀舌,

竹院浮烟荡俗尘。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分花上露; 煮沸三江水,

香宜竹里煎。 水吸石中泉。 同饮五岳茶。

泉从石出情宜冽, 竹雨松风蕉叶影, 虽无扬子江中水,

茶自峰生味更圆。 茶烟琴韵读书声。 却有蒙山顶上茶。

诗写梅花月,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茶煎谷雨春。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一杯春露暂留客, 只缘清香成清趣,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全因浓酽有浓情。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摆开八仙桌, 随手烹茗化白鹤,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招徕十六方。 绿地垂柳钓青钱。

龙井茶香飘宇高, 扫来竹叶烹茶叶, 一帘春影云拖地, 虎跑水溢满寰瀛。 劈碎松根煮菜根。 半夜茶声月在天。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得与天下同其乐,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不可一日无此君。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客至心常热, 泉从石出情宜冽, 山静无音水自喻, 人走茶不凉。 茶自峰生味更圆。 茗因有泉味更香。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青山似欲留人住,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香茗何妨为客尝。

菜在街面摊卖,

春其山中采, 茶在壶中吐香。

香宜竹里煎。

四海咸来不速客,

客到座中宜数碗, 一堂相聚知音人。

水是人间第一泉。

识得此中滋味,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觅得无上清凉。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茶与对联

易心堂辑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数量又比较多的,多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其它: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采茶时。

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紫笋茶。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茶文化诗词篇四
《中国诗词中的茶文化》

茶文化诗词篇五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随着我国的茶叶生产的逐步发展,饮茶风尚也在社会上逐渐普及开来。茶在许多诗人、文学家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茶叶的诗词文学作品。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

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以梅尧臣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300多首茶叶诗词,他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的茶叶诗词也不少,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许。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双井茶的诗篇,他的另一些茶诗还引用了佛教的语言。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也写了双井茶赞诗。其他如蔡襄、曾巩、周必大、丁谓、苏辙、文同、朱熹、秦观、米芾、赵佶(徽宗皇帝)、陈襄、方岳、杜来、熊蕃等都写过茶诗。

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此后更是不乏精妙绝伦的妙诗绝句——“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宋·杨万里)”、“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白居易)”、“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宋·陆游)” „„这些融茶道与人情于一体的诗句都是我国茶诗、茶词中的代表作。

在所谓“茶诗”的范畴里,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例如宝塔诗、回文诗、联句诗、寓言诗及唱和诗等。

下面就由我对以下列举出的几首各具特色的诗词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注: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

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 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二、回文诗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宋 苏轼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注: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三、联句诗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 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昼、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注: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以上这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四、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 “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针锋相对答曰: “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极为有趣,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引起深思。

五、唱和诗 《茶中杂谈 煮茶》

唐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煮茶》

唐 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注: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总而言之,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所说的那样:“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茶和诗一样,成为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乐趣,于是相袭相传,使茶诗、茶词在茶叶和诗词文化中形成、发展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诗词篇六
《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随着我国的茶叶生产的逐步发展,饮茶风尚也在社会上逐渐普及开来。茶在许多诗人、文学家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茶叶的诗词文学作品。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

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以梅尧臣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300多首茶叶诗词,他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的茶叶诗词也不少,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许。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双井茶的诗篇,他的另一些茶诗还引用了佛教的语言。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也写了双井茶赞诗。其他如蔡襄、曾巩、周必大、丁谓、苏辙、文同、朱熹、秦观、米芾、赵佶(徽宗皇帝)、陈襄、方岳、杜来、熊蕃等都写过茶诗。

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此后更是不乏精妙绝伦的妙诗绝句——“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宋·杨万里)”、“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白居易)”、“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宋·陆游)” „„这些融茶道与人情于一体的诗句都是我国茶诗、茶词中的代表作。

在所谓“茶诗”的范畴里,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例如宝塔诗、回文诗、联句诗、寓言诗及唱和诗等。

下面就由我对以下列举出的几首各具特色的诗词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注: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

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 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二、回文诗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宋 苏轼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

为二绝句云。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注: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三、联句诗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 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昼、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注: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以上这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四、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 “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针锋相对答曰: “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极为有趣,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引起深思。

五、唱和诗 《茶中杂谈 煮茶》

唐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煮茶》

唐 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注: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总而言之,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所说的那样:“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茶和诗一样,成为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乐趣,于是相袭相传,使茶诗、茶词在茶叶和诗词文化中形成、发展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诗词篇七
《与茶文化有关的诗句》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茶文化诗词篇八
《漫谈古代诗歌中的茶文化论文》

2009至2010学年第2学期公选课《酒茶文化》课程论文

漫谈古代诗歌中的茶文化

内容提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中,咏茶诗词数量丰富,体彩多样,诗歌与茶

文化似乎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种种情缘。茶与饮茶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相关文论和观看相关视频后,试图从几位文人中找寻诗歌和茶文化的契合点。

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而诗歌与茶文化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似乎结下了千年不解之缘,在历朝历代的诗歌中,不乏迁客骚人以茶为主题所创作的诗歌千古流芳,诗歌与茶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结。何解?本文试图主要从宋代文人们与词的结缘,浅析其中缘由。

一、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中国作为茶的故乡,有关茶的故事自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由于茶富有大自然美,具有提神益思的功能,饮茶使人心旷神怡,产生对人情美的联想,因而自古就成为诗歌吟咏的对象。

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里面,就有不少介绍与茶有关的诗句,如《诗经·谷风》里面就出现“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等名句;而在赞美茶的诗词中,首推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已包括茶叶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茶赋》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第一次写到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掇,第一次写到陶瓷的宜茶,第一次写到茶汤特点的诗歌作品。这四个第一,足以奠定《茶赋》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后,茶文化成为了诗作中常见的题材,关于茶的诗歌不断涌现经久不衰。

二、唐宋与茶结缘的文人

唐宋时期是我国诗词高度繁荣的盛世,唐代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此

时适逢陆羽《茶经》问世,饮茶之风更炽,茶与诗词,两相推波助澜,咏茶诗词大批涌现,出现大批好诗名句;此时饮茶成为一种高雅的风尚,也成为陶冶情操和友谊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以茶为主题的诗词风靡一时。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有无数富有哲理的茶诗留世。

李白在得到玉泉寺为僧的侄儿赠予的一种名为“神仙掌”的茶后写道:“常闻玉泉山,岩穴多乳窟,仙鼠(白色的蝙蝠)白如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这首诗把茶的保健作用描写成了一个神话。

杜甫的诗中更是把茶与其生活的紧密联系一览无余的表现出来,其诗云:“落日平台上,东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时心情之愉悦,环境之幽美,写得如同一幅高雅清逸的《品茗图》。

流传下来“茶诗”最多的诗人应数白居易,他留世的茶诗有50多首。其中,不乏体现茶在诗人心中地位的作品。白居易在他的《食后》中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充分的体现出了茶在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白居易曾在庐山结草堂而居,过着"架岩结茅屋,断壑开茶园"的隐居生活,使他成为对茶叶生产、采制、煎煮与鉴别样样精通的行家,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说:“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如此可见诗人自称是鉴别茶叶行家是当之无愧的,从而也体现出了茶与诗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

谈及茶与古代诗人之间的情缘,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一个诗人就是卢仝了。他借茶抒怀,是把饮茶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的代表人物,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后人称的《七碗茶歌》极富哲理性。诗人在抒发了品尝到友人赠予的“天子未饮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阳羡茶》的喜悦心情之后,咏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飞往”。卢仝诗作未几,在唐代名声不大,但他的这首《七碗茶歌》却为历代爱茶的诗人广为传颂,因此,也使他与《茶

经》闻名的茶圣陆羽齐名。

到了宋代,文人学士烹泉煮茗,竞相吟咏,有关茶的诗歌也大量涌现,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都留下了不少关于茶的妙句和逸闻趣事。词,这种当时新兴的文学形式,也为茶文化提供了更多样的表现方式。黄庭坚与苏轼、张洵、晁补之等聚在一起,常以精制的双井茶馈赠诸友,友人亦常和诗赞赏,扬名“双井茶”。苏轼有一首《西江月》的词云:“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词中对双井茶叶和谷帘泉水作了尽情的赞美,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词人对茶的钟爱之情。

茶道大师王安石在他的诗作《寄茶与平甫》中写道“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谩煎”,他不忘谆谆嘱咐其弟煎、品贡茶的要领,独自品饮宜小口慢饮。可见王安石其实也是个品茶专家。就像李清照,我们知道她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词,同时她也喜欢饮茶。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喜欢在饭后间隙,一边饮茶, 边考记忆,给后人留下了“饮茶助学”的佳话,亦为茶事添了风韵。

三、茶折射文人的淡雅之态

为什么古人们与茶如此结缘呢?其实我们的古人们很早就注意到饮茶的生理调节功能了。用今人的研究,茶含有11大类共350多种化学成分,既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又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古人们向往的“清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很是契合,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所以,品茶不仅是为了使人得到物质的满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姿态。所以饮茶之词的文化意蕴,更大的意义在于表达人们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理想,这也许是我们诗词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茶文化诗词篇九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茶文化》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彭景元

(厦门市博物馆,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在众多的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当时茶文化的面貌,为后人认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关键词]宋词;名茶;斗茶;茶文化

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这一历史盛况,在宋代的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当时茶文化的,这些诗词为我们今天更好、更生动地认识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帮助。本文不揣简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奉献给喜好中国茶文化的方家,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5双井茶6、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黄庭坚5双井茶送子瞻6。

5、宝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诗见王令5谢张仲惠宝云茶6、欧阳修5双井茶6。

6、日注茶,又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

7、卧龙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诗见赵几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茶6。

8、蒙顶茶(蒙山紫笋茶),产于四川省蒙顶山区,诗见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陆游5秋晚杂兴十二首6。9、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5月兔茶6。

10、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苏轼5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6。

11、修仁茶,产于今广西荔浦县,诗见5饮修仁茶6。

12、峨眉雪芽茶,产于今四川省峨眉

一、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1、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5龙凤茶6。2、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5鸠坑茶6。

3、七宝茶,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4、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

#古今农业##2007年第3期#

山,诗见陆游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

13、七宝茶,产地不祥,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14、北苑茶,产于福建北苑,是当时声誉最高的贡茶,诗见蔡襄5北苑茶6,北苑茶多制成龙凤团茶,但龙凤团茶并非一定是北苑所出。

朱熹5康王谷水帘6:/采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0(清心)。

丁谓5咏茶6:/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0(清心)。

梅尧臣5因条答之6:/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0(兴奋)。

余靖5和伯恭自造新茶6:/一枪试焙春尤早,三盏搜肠句更佳0(兴奋)。

朱熹5茶坂6:/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0(兴奋)。

赵抃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6/啜多思爽都忘寐,吟苦更长了不知0(兴奋)。

曾巩5尝新茶6:/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0(兴奋)。

苏轼5汲江煎茶6:

/枯肠未易禁三碗,

5赠包安静先生

坐听荒城长短更0(兴奋);

二、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

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0,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0,可参见刘禹锡5代武中丞谢新茶表6,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王禹5龙凤茶6:/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0。

蔡襄5北苑茶6:/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0。

梅尧臣5七宝茶6:休作寻常一等夸0。

/啜之始觉君恩重,

茶二首6:/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0、/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0(兴奋)。

黄庭坚5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6:/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0(兴奋);5双井茶送子瞻6:/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0(兴奋)。

范仲淹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去0(兴奋)。

秦观5次韵谢李安上惠茶6:/从此道上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0(兴奋)。

孙觌5饮修仁茶6:/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亦有不平心,尽向毛孔散0(兴奋、清心)。

曾几5述侄饷日注茶6:此味政时须0(兴奋);(生津)。

陆游5喜得建茶6:

/谈多唤坐睡,5谢人送壑源绝品,

三、人们对饮茶功效的认识

宋代人对饮茶的认识是建立在唐代人的基础上,基本上是认为饮茶可以清心、治疗消渴病(糖尿病)、治疗眼病和兴奋等的作用,具体可见以下几例。

梅尧臣5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答之6(以下简称为5因条答之6):/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0(清心)。

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0(清心)。

蔡襄5和杜相公谢寄茶6:/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0(清心)。云九重所赐也6/谁分金掌露,来作玉溪凉0

/舌本常留甘尽日,

鼻端无复鼾如雷0(兴奋)、5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6:/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0(兴奋)、5试茶6:/睡魔何止退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0(兴奋)、5幽居即事九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首6:/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0、/超然2、惠山泉,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西,以泉山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二十多处,诗词见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5宋城宰惠日铸茶6、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

3、大明泉,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大明寺,诗词见黄庭坚5谢人惠茶6。4、报国灵泉,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南,诗词见陆游5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煎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传云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饮泉面愈,赐名/报国灵泉0云三首6。5、六泉,位于今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琅琊山麓,诗词见杨万里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

6金线泉,齐州城南,诗见苏轼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

高世韵,何独驱睡昏0(兴奋)、5懒趣6:

/舌根茶永0(生津)、5饭后忽邻父来戏作6:/茶味森森留齿颊0(生津)、5杂兴6:/瓯聚茶香爽齿牙0(生津)、5初秋杂咏6:/茶甘半日如新啜0(生津)、5晚兴6:

/客

散茶甘留舌本0(生津)、5北岩采茶用3忘怀录4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6:/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生津)0。

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十分调雪粉,一啜咽口津;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冰雪凝入骨,羽翼要腾身0(生津、清心、兴奋)。

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0兴奋)。

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0(治疗消渴病)。

蔡襄5北苑茶6:/啜将灵药助,用于上尊清0(治疗消渴病)。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6:/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0病)、5寄新茶与南禅师6:能医病眼花0(治眼病)。

(治眼

/筠焙熟茶香,(治疗消渴病、

五、茶的等级鉴别标准

宋代人们对茶的等级标准分为七级,以一级为绝品,七级为末品,评定时不仅仅是依据某一方面,而是各有侧重,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七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槎。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0。

黄庭坚5谢刘景文送团茶6:/鹅溪水练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0(明目)。

六、建溪茶品种(或曰建茶品种)

四、名泉

宋代福建的建溪一带产茶业因北苑茶的

唐代人们对用于煮茶的水质已经很讲究,这在陆羽5茶经6中有比较充分的记述,但诗歌较少见到,宋代人们对用于饮茶的水进一步讲究,并在诗词中有比较多的表现,具体参见如下:

1、谷帘泉,又名康王谷帘泉,位于江西省庐山,古人认为此水为天下第一,诗词见王禹偁5谷帘泉6、朱熹5康王谷水帘6、陆游5试茶6等。

名声而发展迅猛,名茶纷纷涌现,成为名茶品种最为集中的地区,描写建溪茶的诗词甚多,一些名品在诗词中有所体现,具体如下:1、建溪洪井茶,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

2、建溪龙凤茶,诗词见王禹偁5龙凤茶6。

3、的乳茶,诗词见梅尧臣5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十枚,因以为谢6。

#古今农业##2007年第3期#

4、葵花(龙凤茶中的一个品种,龙凤团茶,属于一个系列,其中茶名有几十种,如葵花、龙团胜雪、玉叶长春、瑞云呈祥、启沃承恩等),如曾巩5尝新茶6: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0。

/麦粒收

味因标准甚难把握,人们多以斗色为准,茶沫(茶花)白且长久不散,表示茶汤浓,也表示茶品质好,因此诗中多见描写茶沫(花)的内容。如梅尧臣5尝茶和公议6:静先生茶二首6:

/汤嫩水

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0;苏轼5赠包安

/皓面生瓯面,堪称雪见

羞0、晁补之5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6:/轻尘散罗曲,乱乳飞瓯雪0。

在这个风俗中,范仲淹的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描写得十分清楚,斗茶胜利者很得意,/胜若登仙不可攀0,而斗茶失败者则很沮丧,/输同降将无穷耻0。苏轼5月免茶6:/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0。

由于茶质的好坏以茶沫为评断,茶沫的颜色以白者为佳,因此,只有选择与白色对比度最大的色彩)))黑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白色的纯度,当时人们用于斗茶的茶碗(盏)是以黑(褐)的茶盏为首选,产于福建省的水吉窑的黑釉盏成为最好的斗茶所用的茶碗。水吉窑的黑釉盏因为发色的原因,品种很多,如兔毫盏、鹧鹕斑盏、油滴盏、曜变釉盏等,在宋代诗词中多用/紫0来表示黑,具体可见下例:

欧阳修5和梅公议尝建茶6:/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0。

苏轼5游惠山6:/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0、5送南屏禅师6:/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罗酒0、5水调歌头#桃花茶6:/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0。

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子厚寄新茶二首6:

/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

宜0。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上显人分茶6:/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0、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呜雪兔毫霜0。

蔡襄5北苑十咏6:/兔毫紫瓯新,蟹眼

七、对陆羽的崇拜

陆羽因其著作5茶经6而倍受后人的崇拜,在宋代,文人们对陆羽是推崇备至,纷纷以陆羽再生自谕,其是尤以陆游更甚,具体见如下诗词:

徐照5谢徐玑惠茶6:/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0。

陆游5戏书燕几6:

/水品5茶经6常

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0;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0;5八十三吟6:/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0;事6:

/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

5幽居即5幽居即

5开

事九首6:/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

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6:/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0。

林逋5烹北苑茶有怀6:/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5茶经6忆古人0。

八、斗茶之俗

斗茶,又称点茶、斗试,方法是将碾碎的茶末放入盏中,再将初开的水点注至盏中,从而进行品赏。唐末五代,在福建省建州的产茶地区兴起了斗茶之俗,至北宋流行,文人士大夫之间在斗茶时多诗歌唱赋,气氛热烈。斗茶包括斗形、斗香、斗味、斗色等四个方面,其中斗香从碾茶时即已开始,斗味则以茶味之淳酽浓厚程度为准,斗色则以白色茶沫为最佳,同时还要看茶沫的存留时间的长短。在实际斗茶过程中,茶香、茶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清泉煮0。

黄庭坚5信中远来相访且至今岁新茗6:/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0。

梅尧臣5和欧阳修6:

/兔毛紫盏自相

称,清泉不必求虾蟆0。

从上述诗词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宋代的茶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与唐代丰富的茶文化相比,宋代的茶文化较之于唐代茶文化有以下一些特点:

1.依然是名茶众多的时代,一些名茶仍列宋代名茶的行列;与此同时,涌现出一些名茶,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其中某些名茶除其内在有本质良好以外,也与当时名人的极力推崇不无关系,如双井茶。

2.依然实行贡茶制度,唐代贡茶品种数量较多,不同的时间里有不同的重点贡茶,呈现出各领风骚几十年的格局,而宋代的贡茶品种虽有不同的名茶,但一直是独尊北苑茶(也包括建溪茶)的局面。

3.赐茶现象与谢茶现象出现频繁。

4.人们对茶品质的评定更加细化,标准大体上被人们所接受。5.当时的人们,特别是一些文人雅士、

官场失意的文人,多对陆羽充满崇拜之心。6.人们对用于煮茶的水更加讲究,新

出现了一些名泉,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赞誉。

7.对茶的功效的认识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为茶可以治眼病。8.涌现并十分流行/斗茶0之风,与之相配的是福建水吉窑所出的黑釉茶盏(茶碗),成为当时斗茶最为通用之具,这也是历史上福建陶瓷业首次以其独具一格的产品风縻全国乃至国外。

参考文献:

[1]阮浩耕主编:5中国茶叶丛书6,浙江摄影出版社。

[2]刘昭瑞著:5中国古代饮茶艺术6,陕西人民出版社。

[3]张水存著:社。

[4]钱时霖选注:5中国古代茶诗选6,浙江古籍出版社。

[5]郭孟良著:5中国茶典6,贵州人民出版社。[6]黄尚胜、王建胜著:5茶史6,浙江大学出版社。

5中国乌龙茶6,厦门大学出版

TeaCultureofSongDynastyandSongPoems

Peng Jingyuan

(XiamenMuseum,Xiamen,Fujian361005)

Abstract:SongDynastywastheprosperousperiodofculturaldevelopmentofChinesefeudalsociety1Astherepresentativeoftheculturalachievemen,tsong)cireachedtheprimeinhistory1Onthebase

ofteacultures'developmentinSongDynasty,alotofsplendidciwerewritten,inwhichmanywerea-boutcolorfulteaculture1ThesebeautifulcihadprovidedpreciousinformationforustounderstandthehistoryofChineseteaculture1

KeyWords:SongPeams,FamousTea,GamblingforTea,TeaCulture

[作者简介]彭景元(1963)),男,厦门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陈列与展示研究。


茶文化诗词相关热词搜索:茶文化诗词集锦 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茶文化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茶文化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10322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