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日记 > 我观察的蚯蚓

我观察的蚯蚓

2016-02-20 10:10: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我观察的蚯蚓篇一《观察蚯蚓的日记》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我观察的蚯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我观察的蚯蚓篇一
《观察蚯蚓的日记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就来到了这里--乡下舅舅的家.昨天晚上睡觉前我还在发愁,不知道写什么好.

今天中午,我在舅舅家门前的水沟里发现了一条蚯蚓,我心想: 就来观察蚯蚓吧.蚯蚓的样子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差不多,他的身体长长的像一根筷子 ,颜色是棕红色的,圆圆的身体有我的小指这么粗.当我发现它时,它在左右扭动,艰难地向前爬行,爬着爬 着,它就往土里钻.我迅速地把它从土里揪出来,玩弄了一阵子,发现他会吃泥土,拉的便便也是泥土.

吃过午饭后我又去看蚯蚓,发现一个干巴巴的尸体,蚯蚓为什么死了? 后来我查了<<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蚯蚓喜欢湿处.上午太阳很热把地面晒干了,蚯蚓身体中的水分就会流失,所以就死了.

篇二:

时间:10月3日星期二

我看了看蚯蚓,两头都差不多粗,颜色也很相似,如何分清楚蚯蚓的头和尾呢?本以为蚯蚓向那边爬,就哪边是头了,不想小小(小蚯蚓之名)向前爬了,又向后爬,让我搞不清楚哪是头。怎么分辨呢?突然我想到,嘴巴在头上,只要知道蚯蚓的嘴在哪头,就知道了。可是,蚯蚓嘴巴该多小啊!这时候,我看到蚯蚓一边向前爬,最前端四周没有一粒土,难道蚯蚓将它吃了?于是我仔细看起来。蚯蚓果然将土吃

到嘴里。查阅资料,我发现这嘴巴突出来的叫口前叶,像吸尘器一般,所有食物都被吸入。当然吃的时候先伸出,然后突然缩回,就将土吃了进去。这时候我就知道了,蚯蚓的口前叶所在的就是头。

蚯蚓看起来越爬越长,我碰碰它的尾巴,它把尾巴弯曲一下,然后继续爬行,我碰碰它的头,它立刻弯曲了,我再重重碰它一下,它弹了起来,弹到了地面上。我拣起它来,想,蚯蚓的头触觉灵敏,尾巴稍微弱一点。

可是,蚯蚓有没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呢?下次再分析了!

篇三:

时间:10月5日星期四

我找着了糖,可是我舍不得给小长吃,——万一它喜欢呢?我又一想,实验者怎么能吝啬一块阿尔卑斯的糖呢?于是,准备拿刀切下一点儿糖,看看蚯蚓会不会吮吸它。又拆开了一包巧克力,发现还巧克力更甜一点,切了一小块,放到蚯蚓面前。然后我碰了碰蚯蚓,让它动起来,闻到甜味儿。我把巧克力送到它嘴边,可是小长碰了碰巧克力,立马缩了回去。哦,蚯蚓有嗅觉。它不喜欢甜的,这不合它的口味。——巧克力还是给人吃比较好~~~

我很想把小长切成两段,但是~~~我怕手术不成功,造成小长死亡,这样实验也不能做了。我打算明天再做手术,现在分析小长的视觉。我把小长拿出来,放在月饼的盒子里,然后把它放到灯光下,猛然一照,小长开始活动,用尾巴朝后爬,似乎退缩的样子,我碰碰它,让它动起来,我又突然关了灯,小长开始休息。我把它拿到太阳下,可是它就一动不动了!它是没有视觉,不能感受光线呢,还是冬眠昏昏欲睡了?要是冬眠了,那现在做实验太麻烦了,谁知道是不是它的反应呢?现在它一点动静都没有,一定是要冬眠了。我只好查了资料,发现有的实验中蚯蚓怕光,看来我的蚯蚓是进入冬眠状态了。在不活跃的状态下,我希望我的蚯蚓被手术之后不要over掉。

我看了看蚯蚓的外表,似乎是棕色的,有几根特别明显的红色血管由这头到那头,真想知道蚯蚓的器官是否与蜗牛有什么不同。蚯蚓喜欢湿润,要是太干,它就立刻反应过来,就在那动来动去,我只好给它浇点水,它舒服了,就睡去了~~~~

篇四:

10月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下午,我吵着要去钓鱼,好不容易把爷爷给拖了出来。他说:“钓鱼,没有鱼饵怎么行哪?”半路上,爷爷去买了一包蚯蚓。“什么?蚯蚓还能做鱼饵?”我一头雾水。爷爷只是笑笑。到了钓鱼的地

方,爷爷熟练地从袋子里扯出一条蚯蚓。我仔细观察它,蚯蚓全身都是暗红的,靠头部的一块儿还有一个不大明显的,颜色较深的环带。它靠身体的收缩而向前移动着:头先朝一个方向伸,身体后部一拱, 再跟上来。这和蜗牛的爬行差不多。

这次钓鱼,我认识了蚯蚓,也对它产生了兴趣——我把剩下的蚯蚓带回了家。

10月4日 星期日 晴

刚把蚯蚓拿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过去看它们。蚯蚓怎么不见了?只剩下一堆土。我拿着小棍儿 翻了翻土,嗨,它们都在土底下干活儿呢。

这么多的蚯蚓,大的有一公分那么长,小的只有4.5厘米长,只是比头发丝儿稍微粗些。

一只蚯蚓被我挑在盘子里,听说蚯蚓分成两段不会死,我叫爸爸来试试。他一手拿一根小棍,分别按住蚯蚓的头和尾,向两个方向扯。过了一会儿,爸爸把小棍拿开,蚯蚓快要变成两段了,它痛苦的扭曲着身体,爸爸一狠心,把蚯蚓彻底分成了两段。有头的一段比较安静地躺在盘子上,后一段不停地扭着。爸爸说,扯玩了蚯蚓,他都吃不下晚饭了。

真奇怪!蚯蚓被扯开了,怎么没流血呀?

10月5日 星期六 晴

我查电脑去!蚯蚓的血是暗红色的?昨天我并没有看见暗红的液体呀!真不明白!

家里养了一盆芦荟,妈妈说:“蚯蚓能使土更有营养,把它放在芦荟里吧!”“不行!蚯蚓可以肥田,

单放在花盆里,因为土太少,它会把植物的茎咬断!”“哦!”妈妈听了,直夸我能干呢!

篇五:

这个星期一,科学老师叫我们观察蚯蚓四天,再把观察日记交给她。

第一天,我在一块潮湿的地面上挖到了蚯蚓,它像一条粗绳子,把它的尾巴给割掉了,过几天还会长出来。

第二天,我早上很早就起床去观察我的小蚯蚓,“我的小蚯蚓不见了!”爷爷告诉我蚯蚓喜欢在土里松土,喜欢吃有机物。

第三天,我在土上发现了许多条形的东西,起初我很奇怪,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那是蚯蚓的排泄物。

第四天,我看见小蚯蚓在土里翻来翻去,我想:它应该在翻土吧!

自从我观察了蚯蚓,我就喜欢上了这种小昆虫。

篇六:

我观察的蚯蚓篇二
《蚯蚓观察报告

蚯蚓观察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认识生物与环境密切的关系,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我进行了观察蚯蚓的活动。

1. 蚯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头部不明显。体表看起来较为光滑,但用手轻轻抚摩,也能感受到有细小的刚毛。我把蚯蚓放在纸上让其爬行,能听到有轻微的“沙沙”声。由此可见,蚯蚓是靠刚毛移动的,刚毛的目的在增加蚯蚓爬行时的摩擦力。

2. 蚯蚓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我在寻找、挖取蚯蚓的过程中曾留意过适宜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我先在干燥的土壤一带挖取蚯蚓,但是并没有蚯蚓出现;后来,我到一片潮湿、松软的土壤处挖取蚯蚓,很快便有许多蚯蚓冒了出来。由这个对比可以得出:蚯蚓适宜在潮湿、松软的土壤中生存,而不适宜在干燥、坚硬的土壤中生存。

3. 蚯蚓吃什么东西?

我取了少许树叶以及一小块橡皮粒,分别放在蚯蚓的左右两边。过了一会儿再去看时,发现树叶在逐渐减少,而橡皮粒没有减少。通过查阅,我进一步了解了蚯蚓的饮食习惯: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它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4.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有足吗?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能发现蚯蚓并没有腿脚。把它放在土壤中,我发现它是逐渐收缩着蠕动前进的。查阅资料后我得知,蚯蚓是环节动物,没有腿和脚,是通过身体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

5. 蚯蚓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吗?

触觉——我用手抚摩蚯蚓,它会突然比较剧烈地蠕动一阵子,甚至轻微地弹跳。由此可见,蚯蚓具有触觉。

听觉——我在蚯蚓的上方使劲击掌,以及用小喇叭呐喊,它总是毫无反应。于是我肯定了蚯蚓没有听觉。通过资料查阅,我在达尔文的实验中进一步了解了:

蚯蚓虽然没有耳朵,可是在体壁上的很多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小的震动,它就能感觉到。

视觉——我设计了两种方案:

a)在蚯蚓的周围设置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观察其变化;

b)用手电筒照射蚯蚓,观察其变化。

第一种测试结果是:蚯蚓对颜色、物体的变化毫无反应;

第二种测试结果是:蚯蚓不断在躲避光线,而爬向黑暗的区域。

由此可见,蚯蚓看不见物体,但是它有感觉光线的能力。

味觉——我用刀切了一小块香蕉,又准备了一小块苦瓜,分别放在蚯蚓的左右两侧。蚯蚓逐渐向香蕉爬去,渐渐地,香蕉变小了,直至被蚯蚓完全吞掉。接着,蚯蚓爬向苦瓜。但是它并没有吃掉苦瓜,而是立刻掉头了。由此可见,蚯蚓具有味觉,并且喜欢吃甜的,不爱吃苦味的。

嗅觉——我准备了一小块干燥的纸巾,放在离蚯蚓1分米处远。但是蚯蚓对此没有反应。于是我把那张纸巾放入醋中浸泡了一会儿,再次取出放在蚯蚓附近,蚯蚓就逐渐地朝纸巾爬来了。这说明蚯蚓是有嗅觉的。

6. 蚯蚓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我上网查阅了资料: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我观察的蚯蚓篇三
《蚯蚓观察报告》

蚯蚓观察报告

外形 【环毛蚓身体呈长圆柱状,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为节间沟。除体前端第1和后端的2、3节外,每体节中央有一圈刚毛(用指逆抚,可感觉)。身体前部第14-16节无节间沟。】

习性 【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2、喜湿、怕干。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

4、喜空气、喜静。缺少空气,对蚯蚓生长不利。 】

生活环境 【 蚯蚓适于生活在腐殖质丰富,黑暗潮湿,温暖的土壤环境中。】

运动方式 【 蚯蚓运动方式是蠕动。蚯蚓后端刚毛先固定身体,前端环肌收缩,纵肌舒张,前端向前变细伸长,然后前端刚毛固定身体,后端纵肌收缩,环肌舒张,后端变短变粗,向前移动。不断地交替进行,使身体前进。】

1. 蚯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头部不明显。体表看起来较为光滑,但用手轻轻抚摩,也能感受到有细小的刚毛。我把蚯蚓放在纸上让其爬行,能听到有轻微的“沙沙”声。由此可见,蚯蚓是靠刚毛移动的,刚毛的目的在增加蚯蚓爬行时的摩擦力。

2. 蚯蚓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我在寻找、挖取蚯蚓的过程中曾留意过适宜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我先在干燥的土壤一带挖取蚯蚓,但是并没有蚯蚓出现;后来,我到一片潮湿、松软的土壤处挖取蚯蚓,很快便有许多蚯蚓冒了出来。由这个对比可以得出:蚯蚓适宜在潮湿、松软的土壤中生存,而不适宜在干燥、坚硬的土壤中生存。

3. 蚯蚓吃什么东西?

我取了少许树叶以及一小块橡皮粒,分别放在蚯蚓的左右两边。过了一会儿再去看时,发现树叶在逐渐减少,而橡皮粒没有减少。通过查阅,我进一步了解了蚯蚓的饮食习惯: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它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4.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有足吗?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能发现蚯蚓并没有腿脚。把它放在土壤中,我发现它是逐渐收缩着蠕动前进的。查阅资料后我得知,蚯蚓是环节动物,没有腿和脚,是通过身体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

5. 蚯蚓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吗?

触觉——我用手抚摩蚯蚓,它会突然比较剧烈地蠕动一阵子,甚至轻微地弹跳。由此可见,蚯蚓具有触觉。

听觉——我在蚯蚓的上方使劲击掌,以及用小喇叭呐喊,它总是毫无反应。于是我肯定了蚯蚓没有听觉。通过资料查阅,我在达尔文的实验中进一步了解了:蚯蚓虽然没有耳朵,可是在体壁上的很多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小的震动,它就能感觉到。

视觉——我设计了两种方案:

a)在蚯蚓的周围设置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观察其变化;

b)用手电筒照射蚯蚓,观察其变化。

第一种测试结果是:蚯蚓对颜色、物体的变化毫无反应;

第二种测试结果是:蚯蚓不断在躲避光线,而爬向黑暗的区域。

由此可见,蚯蚓看不见物体,但是它有感觉光线的能力。

味觉——我用刀切了一小块香蕉,又准备了一小块苦瓜,分别放在蚯蚓的左右两侧。蚯蚓逐渐向香蕉爬去,渐渐地,香蕉变小了,直至被蚯蚓完全吞掉。接

着,蚯蚓爬向苦瓜。但是它并没有吃掉苦瓜,而是立刻掉头了。由此可见,蚯蚓具有味觉,并且喜欢吃甜的,不爱吃苦味的。

嗅觉——我准备了一小块干燥的纸巾,放在离蚯蚓1分米处远。但是蚯蚓对此没有反应。于是我把那张纸巾放入醋中浸泡了一会儿,再次取出放在蚯蚓附近,蚯蚓就逐渐地朝纸巾爬来了。这说明蚯蚓是有嗅觉的。

6. 蚯蚓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我上网查阅了资料: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701 常佳莹

我观察的蚯蚓篇四
《蚯蚓的观察日记 王栋》

蚯蚓的观察日记 王栋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小雨

听说雨后的蚯蚓特别多,我很好奇。于是我一大早就拉着爸爸去捉蚯蚓。当我们走到吴山,在上山的小路上,爸爸告诉我:“路边的石头下面都会有蚯蚓的。”说着,他就搬开了一块石头。“哇!”我尖叫起来,“真的有好多蚯蚓啊!”只见它们拼命地往土里钻。我发现,它们周围的泥土都是潮湿的,而且还有很多的小洞。

原来,蚯蚓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我决定带几条蚯蚓回家好好观察一下它们的其他特点。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小雨

上午,我写完作业,就把装着蚯蚓的盒子拿出来。我一打开盒子,就看见几条褐色的小东西正在蠕动着它们圆圆的身体。看起来,它们的皮肤都很光滑。我拿来放大镜仔细观察,咦,怎么看来看去只看见蚯蚓的嘴巴,却没看见它的眼睛、鼻子和耳朵呢?

我立刻上网查了资料,原来蚯蚓既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和耳朵,但它的表皮有许多感觉细胞。因此它有灵敏的触觉和对光线的反应。它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的,属于环节动物。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我要来做蚯蚓再生的实验。我用镊子夹出一条长约5厘米的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再拿一把锋利的小刀把蚯蚓切成了三段。蚯蚓被切断以后,它一头往左弯,一头往右弯,形成了一个“S”形。同时断面的肌肉也在强烈收缩,上面还流了一点儿粘液。我又把它们夹到了装着湿泥土的木盒子里,心想它们真的能长出来吗?

过了一会儿,它们一动也不动了,难道是死了吗?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没关系,过几天就会长出来的。”我想:也只能等等看了。于是,我就盖上了木盒,把它放到阴凉的角落。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阴

今天一早起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木盒子,看看昨天做实验的蚯蚓有没有长出来。结果一点都没有长长,倒是断面上多了个凸起(再生芽)。我在泥土上洒了一点水,又把它放回原位。

我又夹出一条蚯蚓,把它放在由几堆沙土围住的中央,然后观察蚯蚓爬到什么地方去。只见蚯蚓先是缓慢地爬进了黄沙堆里,呆了一会儿,又爬出来。看起来它很不舒服。它又爬进

了黄泥堆,不一会儿又从黄泥堆里爬了出来,看来它也不喜欢这种环境。最后,它钻进了菜园土里。过了很长时间,我都不见他出来。看来,它在那里定居了。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晴

我今天的第一件事还是看那条被切成三段的蚯蚓,结果它们还是没有多大变化。我照样往土上洒了点水。

接着,我用一个长方形的扁盒子,把盒子的内壁涂黑,在盒盖的一侧留一条缝隙,让光线从缝隙中射入盒内。这样,盒内照到光的一边亮,没有照到的地方暗。然后把蚯蚓放到盒子里,盖好盒盖。过了几小时,我把盒子打开,发现在暗角里蜷缩着一堆蚯蚓,而在光线照到的一边,连一条蚯蚓也没有。这就说明,蚯蚓怕光,喜欢黑暗。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一大早,我发现,没有尾部的那一段蚯蚓长出了4毫米,可中间那一段和没有头部的那一段还是没有很大的变化。我心里很激动,我的实验就要成功了。我又找了一些湿的泥土和一些干的泥土。先在盒子底部铺一层湿泥土,然后把土压平,再铺一层干泥土,同样也压平。就这样一层湿一层干交叉铺,

共铺4层。接着,把蚯蚓放进去。只见蚯蚓都拼命往湿泥土里钻。

我把盒子盖上,放到阴凉的地方去。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一大早,我又发现,没有尾部的那段又长了3毫米,中间那段长了2毫米,没有头部的那一段还是没有变化。我很兴奋,赶紧叫爸爸和弟弟来看。他们也和我一起欢呼雀跃。

接着,我又把另一个盒子打开,我很惊讶地叫起来:“哇,我昨天铺好的干泥土和湿泥土被谁搅为一体了?”这时,一条条蚯蚓从土里冒出来又钻下去。这说明,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小小的蚯蚓本领还真大呀!难怪有关资料显示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一起床就去看蚯蚓。我发现,没有尾巴的那一段长成了一条完整的蚯蚓;无头无尾的那一段尾巴已经长出来了,头部也快长成了;没有头的那段长出了4毫米,也快长成了。再生部分颜色比较浅,一眼就能看出来。

通过这次蚯蚓再生的实验,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蚯蚓从头到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有头

无尾、无头无尾的体段再生速度比无头有尾体段要快。其中,无头无尾蚯蚓体段的头部、尾部都可以再生,但尾部再生的速度显著高于头部。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晴

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们把蚯蚓放回大自然吧。”爸爸点头允许。于是我们就把蚯蚓放回了吴山上。

回家的路上,我们经过了方回春堂。在里面我发现了一种叫

“地龙”的中药,长得很像蚯蚓。我问了营业员阿姨,阿姨告诉我:地龙就是蚯蚓的中药名称,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效。想不到如此弱小、平凡的蚯蚓竟有这么大的作用与价值。

我观察的蚯蚓篇五
《关于《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点见解》

关于《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 尚永琼

在写这个课题之前,我先请各位和我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我前久上“蚯蚓的实验”时,指导一位学生录制的,看了以后我们会对关于蚯蚓的运动和呼吸的有关内容有个新的认识。

以前,无论是我们大学的课本还是初中的教师用书和教辅资料对于蚯蚓的运动,都是这样描述的:蚯蚓是靠体壁的肌肉(环肌和纵肌)的收缩和舒张向前蠕动的,蚯蚓在运动时,刚毛起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鉴于此,在本学期上这个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详细的探究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过程

1、用手指轻轻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什么?

答: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有一些小突起,这叫刚毛。

2、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让蚯蚓在纸上自然爬行,把耳朵贴在纸上,仔细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

答: 较大的蚯蚓在纸上爬行时,可以听到类似硬物划过纸的“嗞”“ 嗞”“ 嗞”的声音,这

是蚯蚓爬动时,刚毛划过纸,以纸发生了摩擦,所产生的声音。

3、观察蚯蚓在纸上是怎样运动的?蚯蚓运动时身体的粗细、长短有什么变化?运动速度怎样?

答:蚯蚓在纸上做蠕动,蚯蚓运动时身体一会儿变细、变长,前端往前伸,一会儿变

短变粗,后端就往前端靠拢。运动速度有点快。

4、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的变化?

答:运动状态同上。

5、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板上的运动,并总结有什么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蚯蚓在纸上的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说明,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按照惯例,探究结束,就要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运动状态:蚯蚓在运动时,是靠体壁的肌肉(环肌和纵肌)的收缩和舒张向前蠕动的,蚯蚓在运动时,刚毛起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先是后端刚毛固定,环肌收缩,身体变细,纵肌舒张,身体变长,前端往前伸,然后是,前段刚毛固定,后端刚毛抬起,环肌舒张,身体变细,纵肌收缩,身体变短,后端向前端靠拢,这样蚯蚓就向前运动。另外,蚯蚓在纸上运动比的玻璃板上运动得快,这是因为,纸比较粗糙,刚毛能很好地将身体固定,而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由于玻璃板太光滑,蚯蚓的刚毛不能很好的固定,容易打滑,所以蚯蚓的运动速度较慢。

就在我组织学生做结果交流时,学生给了我两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这两个答案是我从大学学习生物专业到做中学生物教师的23年来,所做的上百个实验中,从没有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个意外,有几个组的学生的答案出现了意外:有两个组的同学是这样描述的:当蚯蚓的前端往前伸时,嘴里伸出了舌,吸附在纸上,然后后端向前端靠拢。另外,还有一组的同学这样描述,蚯蚓的前端往前伸时,嘴里伸出了一个吸盘,牢牢地吸附在纸上,然后后端向前段靠拢,蚯蚓就向前运动了。在解释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快时,他们的答案都差不多,它们这样描述,当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吸盘吸不住玻璃板,会往后退,然后前端再往前伸,只有吸盘吸附住玻璃板,后端才能往前端靠拢,蚯蚓才能继续运动。第二个意外是:有一个组的同学在报道观察结果时,提出,蚯蚓在向前蠕动时,环带前后几个体节的背部有液体冒出,第三个意外是:有一个组的同学在比较蚯蚓在纸上和在玻璃板上的运动状态时,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它们说,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比在纸上快。

听了他们的描述,我甚感意外,赶紧走到他们的实验桌前,和他们一起观察,结果我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一幕,确实,我看到的情景跟他们描述的一模一样。当时,我非常兴奋,因为前两个结果我不仅从没看到过,也从没听说过,第三个结果,通过我观察,我发现,是因为他们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在蚯蚓的体表抹了水,由于变量增加了,所以,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我就此,提醒学生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有一个变量,(即纸和玻璃板),其他的都必须相同,为了留下珍贵的资料,我叫学生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珍贵的视频(可惜在视频里看不出体液渗出的过程)。

说实在的,我已经忘了蚯蚓口前端这个结构的名称,但我知道,它既不是舌,也不是吸盘,我当时只好叫学生把看到的结果如实记录下来,至于前端这个结构的名称及作用,等我

下来查阅资料再告诉他们。

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蚯蚓口前端的结构叫“口前叶”,它的作用是在体腔液的压力作用下饱胀,有摄食、掘土及感觉作用,没有任何报道说它跟蚯蚓的运动有关。体液渗出是由于约自12/13节间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紧闭,遇到干燥或刺激时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身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知识结构的思考:

1、蚯蚓运动时,不仅刚毛起着固定身体协助运动的作用,并且口前叶也起着协助运动的作用。

应该把蚯蚓的运动状态这样来描述,当蚯蚓运动时,先是后端刚毛固定,环肌收缩,身体变细,纵肌舒张,身体变长,前端往前伸,然后口前叶由于体腔液的压力增大而饱胀伸出,吸附在纸上,同时前端刚毛固定,后端刚毛抬起,环肌舒张,身体变细,纵肌收缩,身体变短,后端向前端靠拢,这样蚯蚓就向前运动。

2、蚯蚓保持体表湿润的结构不是体壁分泌的粘液,而是蚯蚓体壁干燥所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体壁干燥时,体腔液压力增大,刺激背孔张开,射出体腔液,湿润体表。

3、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提醒同学们,蚯蚓在纸上和在玻璃板上运动的实验是一个对比试验,我们只能有一个变量,及蚯蚓附着的物体不同,其余的条件都要一样,得出的结论才有科学性,因为我曾经在一个群聊天记录中也看到过类似的实验答案,有一位聊友提出问题:为什么蚯蚓在玻璃板上不能运动(很多资料都这样说,其实蚯蚓在玻璃板上也能运动,只是运动速度慢一点),而另一位聊友的答案是:蚯蚓在玻璃板上能运动,并强调是他的亲身经历,他说只要在蚯蚓的体表抹上水,蚯蚓就能运动,并且,运动的还比较快(跟我们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

二、情感态度的思考

1、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客观真实记录

在探究时,我们往往会受已有知识的束缚。根据原有的知识或思维定势去探究,这往往会使我们失去发现真理的机会,因为原有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就像我自己,蚯蚓的实验从学生时代到从教20多年,我做过的实验可以说不低于三位数,就由于受固有知识的影响,我从没有去看过蚯蚓口前端的变化,对于蚯蚓体表能保持湿润的原因,我也从没有去思考过,研究过,只是教条的告诉自己和学生,蚯蚓体表能保持湿润是由于体壁分泌粘液的缘故。我想可能其他的同仁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才没有发现口前叶在蚯蚓运动中还起着重要作用,也才没有看到蚯蚓背孔射出体腔液的过程。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客观真实的作好记录。如果学生的结果以书本知识不符,要和学生一块再仔细观察,看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要及时指出问题在哪,并和学生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学生的操作没问题,那我们就要大胆设想,是否是个新的发现。

2、激励学生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有的实验不是一次就能成功,为了得到科学的结论,往往要做出很大牺牲。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用尽毕生精力,一把雨伞,一本书,一支笔陪伴他一生,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可能耗费几十年的时间,比如:他观察土蜂用了30年的时间,观察蜣螂用了40年时间,有个故事记载他为了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一动不动,

以致被误认为是个疯子。我们虽不能向这些大科学家作出如此伟大的牺牲,但我们要得到一个科学的探究结论也需要有耐心,也需要举一反三的精神。

像我们这次所做的实验,由于是晚上做的,光线不是太好,所以,学生拍下来的视频不是太清晰,这个学生可以说是个有心人,她第二天又去挖了一条更大的蚯蚓,重新拍摄了蚯蚓运动的全过程,第二次拍下的视频比第一次拍到的视频更加清晰。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结论更接近真相。

其实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见解是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说明学生已经主动参与,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这正是符合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与主动精神一”的思想。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协同质疑,多问一问,会发现很多我们平常没有在意的问题,另外,在质疑的过程中,凡是学生会回答的都应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独立回答有困难时,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点拨下试着说,降低回答的难度后再请学生说,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从某一种方面来说,学生的质疑,还可以提醒教师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使 探究结果更接近事实真相。比如,我们做的蚯蚓运动的实验,过没有学生提出上述两个问题,那我们到现在也不能发现,口前叶参与了蚯蚓的运动,也不能亲眼看见蚯蚓背孔喷出体液的过程,这都是难得见到的两个生理过程。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有知识点的收获,也有思考方式的收获,探究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借鉴这次探究实验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争取每个探究或实验都有所收获。

我观察的蚯蚓篇六
《观察蚯蚓》

观察蚯蚓

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科学老师“崔老师”。老师让我们班准备一条蚯蚓,来观察,我心里很兴奋。

回到家里我拿着铲子,水,盒子,下楼准备挖蚯蚓。来到楼下我先找到一块有土,并且靠近花草的地方,然后倒一点水,接着用铲子挖,我边挖,心里还很兴奋,希望蚯蚓快点出现。我挖呀挖,都挖了一个又一个大坑,可终究都挖不到,我恼火急了,心里开始埋怨蚯蚓。我只好徒劳无功的回家了,爸爸妈妈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奇怪的问我怎么了?我怒气冲冲的说:“我去抓蚯蚓去,怎么也挖不到,爸爸妈妈苦笑不已,笑的肚子都疼了,我更是怒火中烧,气冲冲的回到了屋里,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知道蚯蚓是一个喜欢松软的土的软体动物。我又出去挖蚯蚓,功夫不愧有心人我终于挖到了蚯蚓!刚把蚯蚓挖出来,它就使劲往土里钻,看到这个现象,我心中非常奇怪。我拿着蚯蚓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回到家中,我开始查书。明白了蚯蚓是没有眼睛的,但它全身都有感光细胞,所以,只要将它挖出来,它马上就往土里钻。我还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蚯蚓对农作物有利?我又开始查书,原来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为植物松了土,使植物的根能够呼吸和吸收水分,另外,它吃土,又拉出来,泥在肚子里被处理后变的舒松并且更有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我还知道蚯蚓断成两截,不会死,因为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它拉成两截后,不仅不会

死,两半截都会慢慢长成一条蚯蚓,一条蚯蚓就变成两条了。 蚯蚓身上还有这么多奥秘!我以后要多多观察奇妙的生物,成为一个小科学家!

乌鲁木齐市三十五小学 四(2)班 高先雪 指导老师:段老师

我观察的蚯蚓篇七
《观察蚯蚓》

观察蚯蚓

1用直尺测量本组蚯蚓的长度.

2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戒指”。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嘴。

4把蚯蚓放在分别装有干土,湿土的纸盒里。

现象:我观察到蚯蚓大概有4.5厘米长头在离大戒指较近的一端,嘴很小,他喜欢往湿土那边爬。

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量身高,测体重

用绳子量身高,再用卷尺量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小组内每个人的身高。用体重秤称体重并分别记录下来

吹一吹纸片

把两片纸分别放在嘴边,然后向纸中间吹气。

现象:制片向中间靠拢

结论: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我观察的蚯蚓》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观察蚯蚓的日记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我观察的蚯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我观察的蚯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riji/2488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