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老成持重造句

老成持重造句

2016-11-02 10:54: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老成持重造句(共4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场:_...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老成持重造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题
老成持重造句 第一篇

===============================================================================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2015学年度春季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

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字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字抄写在下边的方格内。(3分)

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

2.A.飞溅 蓦然 搏击 烧灼 B.鱼火 惬意 疏密 包罗 C.颦蹙 狼籍 惊鸿 嗔视 D.宛转 狝散 高梁 悠扬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他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 B.阅览室里有各种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图书杂志。 C.卧龙山的春天,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D.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4.仔细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Zàng)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 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 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 尽心血。

5.背诵优秀的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4分)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

③《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 6.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

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5分)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7.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你能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来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吗?(3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爱,然而它是害虫。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提示是: 8.仿例造句:(4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安闲的雨丝,抹去你思维上的俗;让那多情的雨丝, ;让那无声的雨丝, 。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1)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

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

B.孤岂(难道)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及(和,与)鲁肃过寻阳 .

D.大兄何见事之(的)晚乎 .

1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叫他“八癞子”。 ......

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 9.文段写了什么事情?(2分)

(2分) 1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用自己的话回答)

10.用竖线将文段划分为三层,标记在下面。(3分)

20.本文至今流传的两个成语是 、 (2分) (1) (2) (3) (4)

21.文中侧面描写吕蒙的句子是哪一句?表现了吕蒙有什么变化?(5分) 11.文中哪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罗汉豆正旺相”? (2分)

12.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 (共18分)

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13.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2分)

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

“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 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

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 14.“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出了

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怎样的情趣?(2分)

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父亲亲自

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15.带点的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品格?(2分)

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

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

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三、文段阅读(35分)

的吗?” (一)《孙权劝学》(17分)

“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里遨游。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

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日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的感受。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母,结友而别。

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权谓吕蒙曰 谓: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 )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

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 一个伟大③但当涉猎 涉猎: ④即更刮目相待 即:

的诗人的。” 17.下列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多年以后, 歌德成为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及思想家。 A.但当涉猎,见(看见)往事耳 .

=============================================================================== 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2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 )。(2分)

A.追问 奇思妙想 跳跃 B.刨根问底 奇思妙想 流淌

C.刨根问底 想法 跳跃 D.追问 想法 流淌

23、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4分)

24、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4分)

25、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4分)

26、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

优良品质?(2分)

27、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40分)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家长需要子女的理解,老师需要学生的

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朋友之间也需要理解„„

能够理解别人是人最高的品格之一,俗语说“理解万岁”。

请你以“理解”为话题写作。

答案:

一、1、根据整卷水平酌情给分. 2、A 3、A

4、籍、藏、qiè 、kuī 、沥

5、⑴凭君传语报平安 ⑵思君不见下渝洲 ⑶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无固定答案,参考例子:《童年》 高尔基 阿廖沙 在恶劣的环境中,人应该学会坚强.

7、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应注重心灵 。或从表象与本质的角度切入,以本质做为判定事物的标准。

8.略

二、现代文阅读。

9.写孩子们看戏返航途中,偷豆到船上去煮着吃。 10.(1)|| (2) (3)|| (4) 11.乌油油、结实。 12.憨厚老实的孩子。

13.较老成持重,纯朴善良,机灵果断,是这群孩子的头(或领袖)。 14.写出了孩子们夜里在飘浮的船中吃豆的无限情趣。 15.天真可爱。 三、文段阅读 (一)《孙权劝学》

16.①权谓吕蒙曰 谓:告诉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拿

③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的阅读 ④即更刮目相待 即:应当 17.B.

18.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19.一、吕蒙的好学精神;二、所吕蒙的才略所折服 20.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2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二)22、B

23.不好。因为“聚精会神”只能表现出小歌德读书专心致志的样子,而不能表现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追求知识的情形。 24.好学,爱思索

25.能进“爸爸”藏书室学习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好学乐学的品质。 26.爱思索、偏好语言、以学为乐,刻苦勤奋。

27.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天资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好学、乐学,刻苦勤奋却是更重要。

2009年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
老成持重造句 第二篇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

【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â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â/lâ píng/bǐng

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老成持重造句】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

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⒊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

【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老成持重造句】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只是去年以“关键词”拈出,今年则采用下定义形式(全国及兄弟省市卷前几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这种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轻易上手。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

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⒋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参考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老成持重造句】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老成持重造句】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

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

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

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

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

【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参考答案】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 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 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 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参考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009年全国高考江苏语文试题
老成持重造句 第三篇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老成持重造句】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

【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â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â/lâ píng/bǐng

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

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⒊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

【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只是去年以“关键词”拈出,今年则采用下定义形式(全国及兄弟省市卷前几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这种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轻易上手。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

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⒋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参考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

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

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

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

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

【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参考答案】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 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 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 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参考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侃侃而谈造句
老成持重造句 第四篇

1、她的发言吐语显得真挚,不流于俗套,在她聚精会神侃侃而谈的时候,使人觉得象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在用外语发表意见。

2、他冲着教师们侃侃而谈,仿佛就在一两个星期前刚和他们分别似的。

3、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4、我换过好几个书包,这次布置的造句是“侃侃而谈”,所以关于我书包的故事,我还真可以侃侃而谈几车皮的故事呢!

5、他们俩又是探头偷觑,又是评短论长,又是侃侃而谈,简直就象两个老知交。侃侃而谈造句

6、有一次,我跟我表哥侃侃而谈,只见从他的嘴里句句都是名人名句,7、艺高胆大的小虎面对敌人侃侃而谈,他并不把这些特务放在心上,让人敬佩。

8、有一天我跟弟弟谈话,只见他侃侃而谈,出人意料,我饶有趣味地听着,不禁目瞪口呆。

9、张海迪坐轮椅上,但精神饱满,侃侃而谈,其精神让人敬佩。

10、演讲时,选手们个个说话都是侃侃而谈,让评委们都震撼了,我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才可以将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

11、他对这件事情侃侃而谈时,常常表现出老成持重的样子。

12、我们班有几位同学的学识非常渊博,上课时,他们为帮助大家解决难题地侃侃而谈已成了课堂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侃侃而谈造句

13、我的妈妈教我,说话的时候要侃侃而谈,这样和你说话的人才会被你征服,你才有机会为自己创造机遇。

14、米米的学习成绩属于下游,班里的同学都瞧不起她,她也变得沉默寡闻了,可她居然在几天前的讨论会上侃侃而谈,真是令人感到惊叹。

15、爷爷说起他青年时的事,()就会情不自禁地侃侃而谈,好像怕我们没有听明白或不佩服他一样,其实我很理解爷爷。

16、你侃侃而谈你的酷车,她对此可能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感兴趣。

17、我有问题请教表哥并与他一起讨论问题,他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的样子,真让我佩服啊。

18、姚明做客<实话实说>,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真是让人佩服。

19、姐姐说话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让人敬佩。

20、他平时很懂地理知识,在这次地理问题讨论会上,他侃侃而谈,把黄河来源讲的头头是道,让人佩服。

21、面对全校的他,竟然敢在主席台上讲侃侃而谈,令我敬佩。

22、他平时说话总是结结巴巴,但在这次升旗演讲时,他竟然是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原来是暑假时经过的认真地培训。

23、我看了电视剧<三国>感受到了诸葛亮说话时侃侃而谈,话像小溪一样从嘴里流了出来。把我都给征服了。

24、“我没有余下的钱来买这本书,所以我把它用打字机敲出来了。 ”我并不以为怪。侃侃而谈是我的一贯作风。

25、爸爸跟我辩论时总是侃侃而谈,我老是讲不过他。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老成持重造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老成持重的意思 方正持重造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老成持重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老成持重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7170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