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由此类推造句

由此类推造句

2016-11-02 10:24:1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由此类推造句(共5篇)2011级视觉传达设计班-图形创意-作业 要求图形创意课程作业班级: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2011级视觉传达设计班人数: 25人任课教师: 朱昌来班长: (负责男生作业收集) (负责女生作业收集)要求:一.必须先完成手绘正稿,在用电脑处理制作完成,然...

2011级视觉传达设计班-图形创意-作业 要求
由此类推造句 第一篇

图形创意课程作业

班级: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2011级视觉传达设计班

人数: 25人

任课教师: 朱昌来

班长: (负责男生作业收集) (负责女生作业收集)

要求:

一.必须先完成手绘正稿,在用电脑处理制作完成,然后快印或打印输出,规格30cm*30cm。最后装裱在250g黑卡纸上!!装裱规格统一为36cm*36cm。

二.每节课后思考题,必须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论文。

第2课

■作业:1 点的形态练习:

⑴ 以10种不同形态的点为元素完成作业。

⑵ 强调形态特征要独特,鲜明,统一和谐。注意形态组织与关系元素,对比,以及疏与密的节奏关系。

⑶ 尺寸:30Cm ×30Cm ⑷ 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2 线的形态练习:

⑴ 以10种不同形态的线为元素完成作业。【由此类推造句】

⑵ 强调形态特征,形态要独特、鲜明、统一和谐。注意形态组织与关系元素,对比,以及疏与密的节奏关系。

⑶ 尺寸:30Cm ×30Cm ⑷ 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3 点、线的性质互换练习:

⑴ 完成点与线形态特征互换联系4张。

⑵ 以点的形态入手,得到线的视觉效果;或以线为形态,点为结果的视觉效果,要求形态元素和视觉结果元素元素都肯定清晰。强调形态特征,注意形态组织与关系元素, ⑶ 尺寸:30Cm× 30Cm ⑷ 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 4 肌理练习:

⑴ 完成10种不同的肌理练习。

⑵ 图形要注重肌理,质感效果;注重肌理中所呈现的点态关系;注重画面的平衡关系。 ⑶ 尺寸:30Cm×30Cm ⑷ 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课后思考题

1 请课后欣赏平面设计师:

⑴ 保罗·兰德(Paul Rand) ⑵ 阿兰·弗莱彻(AIan Fletcher)

⑶ 田中一光(Tanaka lkko)⑷ 尼古拉斯·特罗斯乐(Niklaus Troxler)

的海报设计作品,并分析他们各自的形态特点。

2 分析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等艺术语言中的点线形态,并将之与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作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和共同之处。东方艺术家:王羲之、米芾、怀素、井上友一、粱楷、八大山人、陈洪绶、齐白石等。西方艺术家:米罗等。

3 观察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点、线形态的生活细节。

4 观察树林在不同光影中的线条变化关系。

5 请分辨用软件在电脑上绘制的一条线和用手在纸上绘制的条线以及蜗牛在地面上爬行的线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第3课

请课后阅读

1《国际平面设计师丛书——米修·英博顿》 江西美术出版社

2《设计新视点丛书——拉甫·舒拉沃格的海报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

3《KARl PIIPPO visual diary》视觉日记——卡里·碧波

【由此类推造句】

4《现代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 中国青年出版社

5《黑白画理》 王弘力 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作业:1 对英文字母的形式求解

⑴ 在26个大写拉丁字母中选取一个字母作为始形,展开形式语言的练习。

提示:拉丁字母因其特征强烈、结构简单,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无须强化特征,也无须简化细节。同时,拉丁字母也属于完全的平面设计范畴,训练的重点是放在在不减少字母的可读性、不减少信息量的基础上大胆强化视觉效果,在形式上做多种途径的尝试。

注意事项:应杜绝电脑美术字的直接翻用。 (非字体课程)

⑵ 尺寸:30CM*30CM ⑶ 色彩:不限。 ⑷ 手法:不限。(限制性使用计算机辅助) ⑸ 要求:每一形象有12种不同表现形式。

2 人物形象的形式求解

⑴ 以一个公众熟知的形象为原始形,展开形式语言训练。

⑵ 要求以同一原始形为依据,不改变构图,不增减信息内容,只在表现手法上进行变化尝试,追求表现形式上的多途径练习。

注意事项:

① 原始形的形态特征较强,在训练过程中先要对原始形作一定程度的简化提炼,在保持特征的前提下去除多余的细节,以确保练习的时候不被无关的细节分散注意力。

② 可以是政治人物、文学人物、戏剧人物等。如:蒙娜丽莎、莎士比亚、梦露、维纳斯、米奇·唐老鸭等。⑶ 尺寸:30Cm*30Cm ⑷ 色彩:不限。 ⑸ 手法:不限。(限制性使用计算机辅助)⑹ 要求:每一个形象有12种不同表现形式。

■课后思考题:

1分析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东方语境的美;

2分析瑞士及德国平面设计中的工业机械美、结构美;

3分析法国平面设计中的自由浪漫的表达之美;

4分析当代平面设计中的新材质之美;

5分析当代荷兰设计中的文字版面的画面构成之美;

6分析美国设计中的商业手法的运用。

■第4课

请课后阅读

1.《The art looking sideways》(冷眼看艺术)阿兰·弗莱彻(AIan Fletcher)著 Phaidon 出版社

2.《当代世界大师设计意念丛书——无言的想像——德国广告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勃》 陈放 编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福田繁雄标本箱》SHIGEO FUKUDA 美术出版社

■作业:

1 符号的横向联想——类比联想

⑴ 以固定的几何图形符号为始形,通过加入最少的点、线等形态,使抽象的符号转换为具象的图形,从而完成形态联想。 比如:正方形、矩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星形等。每一符号完成10种不同注释。始形要求完整,不得切割、破坏、添加,形态力求随意、自然、生动,终形要求特征鲜明,一目了然。

⑵ 注意:语言的经济性和平面性,形式的丰富性,不能为了联想而放弃语言的追求。 ⑶ 尺寸:30cm ×30cm ⑷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 2 符号的纵向联想——对比联想

⑴在第一个类比联想的基础上,始形由原来固定的单个符号变成三个符号,通过单个符号的形态联想自然转换到第二个符号,再由第二个转换到第三个,每两个位置接近的符号之间产生联想,由此类推,完成三个不同符号之间的跨越互换,最终完成一次循环。每个符号在单循环中只准使用一次。

作业要求:请将正方形、正三角形以及圆形作一次循环联想练习。要求完成一个循环中必须包括三个形态,每个完整循环组成不超过十个步骤,也不少于八个步骤。

⑵ 注意:语言的经济性和平面性,形式的丰富性,不能为了联想而放弃语言的追求。 ⑶ 尺寸:30cm × 30cm ⑷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 3 符号的历程一循环联想/接近联想(概念上的联想)【由此类推造句】

⑴ 找出一个数字或者文字概念做为联想的起点,展开联想。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之间必须有概念上的内在联系,第二个和第三个以此类推,经过16个左右的步骤能够回归到最开始的起点的概念,最终完成一次循环(类似于成语接龙的游戏)。

⑵ 注意:语言的经济性和平面性,形式的丰富性。

⑶ 尺寸:30cm × 30cm ⑷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 4 生命的延伸——综合联想

⑴ 以市场上的一次性纸杯作为联想的基本元素,通过添加、减缺,对比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等方法,集合资源联想、环境联想、文化联想的内在层面展开在不同层面的深度和广度上的联想,完成作业,在保持始形的基础上强化终形的内在和外在概念。

⑵ 要求有10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⑶ 尺寸:单独方案A4尺寸(21cm ×29.7cm) ⑷ 要求:手法不限,材料不限。 (建议限制性使用计算机)

■课后思考题

1 分析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Macdonald Margaret)、达利(Dali Salvadvor)的创作情况。 2 请在课后寻找阿兰·弗莱彻(AIan Fletcher)的作品,体会他在设计作品时是怎样想像的。AIan FIetcher 是如何观察在他周围的环境中的事物的?

3 分析波兰海报设计中的想像力的因素。

4 为什么很多电影总不如文学原著更耐看?

【由此类推造句】

5 “冰山原则”怎么样运用在图形中?哪些作品有这样的痕迹?

■第5课

请课后阅读

1《平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詹士维多》 中国青年出版社

2《绝对沃特加的故事》RICHARD W.LEW 工业出版社

3《平面设计十人》 湖北美术出版社

■作业:七十二家房客

⑴ 以三百六十行来比喻行业的不同,我们住在一幢楼房里,彼此互相不认识,各自观察,揣摩,推测着对方的职业:是老师?是警察?是歌唱家?还是设计师?

总有个蛛丝马迹……当一次福尔摩斯。

通过对人形标识的改变和添加,表达不同的行业。通过全班同学脑筋激荡的办法集中选出20个左右的职业,每个人在这20个职业中间任挑16个做为自己的概念来源来完成作业。 比如:教师、学生、厨师、警察、小偷、运动员、设计师、画家、老板、商人、清洁工、士兵、海盗、神甫、救生员、记者、邮递员、模特、园丁、魔术师、银行家、政客、机械师、美发师、医生等。

⑵ 要求表达上具有经济性和趣味性,同时表达的准确性和图形的平面性也是重要参考因素。 ⑶ 尺寸:30cm ×30c m) ⑷ 完成16种不同行业的表达。

■课后思考题:课后思考题

1 文字表达概念的优势在哪里/图形表达概念的优势在哪里?

2 单独概念和对应概念练习的时候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3 概念表达中的”信、雅、达”如何理解? ”信”与”雅”的辨证关系是什么?【由此类推造句】

4 概念内容和形式感在图形中的关系。

5 文学中的比喻、借喻和隐喻等手法的特点是什么?

题目1be0550216fc700abb68fcde
由此类推造句 第二篇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语言学方法论
由此类推造句 第三篇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观察语言中词汇的组织和规律,本文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原型范畴;一词多义;家族相似性

“一词多义”这一术语是由语义学鼻祖布雷尔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一个词有两个或更多义项,且这些义项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它是对经典范畴的批判发展而来的。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阐释。

一、原型范畴理论

范畴化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其基本作用是在差异中找出相似,或者说给事物分类,其根本目的是减轻认识过程中的认知负担,实现认知经济性。从认识方法上看,范畴化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追求共性特征的过程。

原型范畴理论产生于当代语言学和哲学界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学说的批判。经典范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某些必要和充分的特征决定的;某些事物如果具有某些相同的内在特征,它们就属于同一范畴,因而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范畴成员间的地位相等。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深刻揭示了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化理论是经典理论与家族相似性理论这两种极端理论的折衷。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但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它们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而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的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范畴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其边缘属性与临近范畴属性交叉;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照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了边界难以

确定的更大范畴;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原型位于范畴结构的中心位置,多数范畴呈现的不是单一中心结构,而是多中心结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Lakoff、Kay和Berlin等。例如,以任鹰教授课堂上的举例来说,在“鸟类”范畴内,“喜鹊”、“鸽子”、“企鹅”、“鸵鸟”都是范畴的成员,但是它们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喜鹊”和“鸽子”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鸵鸟”则是边缘成员,因为“喜鹊”和“鸽子”在“鸟”这个范畴内更具有代表性,拥有更多的典型性特性。

二、一词多义现象

一般说来,一个词在首次使用时只有一个词义,伴随着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 解释自然的需要,出现了词汇的多义化。原有词义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新词义共存,便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该术语首先是由法国语言学家 Michel Breal 提出来的。我们习惯上把一个词最开始具有的意义称为“原始意义”或“本义”,随之逐渐形成的其他义项称为“延伸义”、“扩展义”或“派生义”。词的义项变化主要有辐射型、连锁型以及循环型三种。多义词的词义构成了一个由语义链(A--B--C)连接的范畴,其中的核心语义是该范畴的类典型。词义范畴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成员不断从已有成员中衍生或分裂而出。在词义范畴扩展的过程中,新成员的衍生、已有成员的分裂主要是通过转喻和隐喻来实现的。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两大认知工具。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不少学者对多义性做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Lakoff(1972,1977,1987),Fillmore(1975),Coleman和Kay(1981)将原型范畴化理论用于解释词汇和构式的多义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总结,我认为词义属于语义范畴,语义范畴就是原型范畴,该范畴的不同成员组成了词语的不同含义。其中,各个义项在语义范畴内部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即义项成员中有中心义项成员和边缘义项成员。中心义项是人类认知上优先选则的范畴,它是语义范畴中最典型而且最具代表性的义项,往往最能适应和满足人类的认知需求。另外它也是语言符号里的原型义项,换句话说就是词语的本身意义。其他子范畴的形成则通过向外辐射模式、连锁扩充意义模式亦以及构建意义网络模式进行。在语义范畴的不断扩展过程中,范畴中的边缘义项越来越模糊、抽象,逐渐偏离原型义项,进而衍生出其他引申含义。由此可见,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

畴理论用全新的视角阐释了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Taylor(1895/95:106-109)根据Fillmore的研究考察了climb的多义性问题。

Climb:( 1) The boy climbed the tree. ( 2) The locomotive climbed the mountain. ( 3 ) The plane climbed to 30,000 feet. ( 4 ) The temperature climbed into the 90s.在( 1)句中,climb的意义为“通过肢体的非常费力的抓爬动作使身体从低处向高处运动”。Taylor说,这是本族语者用climb造句最多的意义,即它们是climb的中心意义;在( 2)句中,climb的意义为“通过轮子的转动靠自身的力量向上推动或拉动”;在( 3)句中,climb 的意义为“以自身的力量向上拉动自己”;在( 4)句中,climb 一词通过隐喻机制被用于数值域。毫无疑问,四个climb都具备一个意义核心——( as-cend) ( 逐步上升)。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到climb所构成的多义范畴,有一个共有的“意义核心”。而且语义结构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通过扩大、缩小、比喻、迁移等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就获得了许多与基本意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在我看来,一词多义现象与原型范畴理论的特征具有对应的关系。因此,有关语义范畴的原型义项与边缘义项之分、家族相似性、语义范畴的开放性,为我们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词的多个义项是由心理过程(即原型) 来决定的,是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的演变。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实物的认识始于基本层次范畴,并以认知基本等级范畴为基础,产生或习得一些基本的概念词语。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人类为这些基本范畴词赋予原型义项。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原有的语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表达新事物概念的需要,而大脑的记忆能力有限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无限制地创造新词,就必不可少地要用原有的一些基本范畴词来表达与之有关的其他一些事物。于是,这些词就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产生其他义项,再转化出别的义项。如 hand,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1988)中,hand 作为名词有15 个义项,其中心意义为“part of the human body beyond the wrist”,即“人体腕关节以下的部分”,hand 的15个义项表示的意义都可以追溯到其中心意义,都与手的形象、动作、作用等有关。这表明人类认知与客观现实中具体形象相联系,这个中心义项即为hand 的原型义项,其他义项都是由原型义项决定的,是由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边缘义项。

(二)一词多义表现出家族相似性结构。

Wittgenstein(1953)提出“家族相似性”理论,认为范畴既不是离散的,也不是绝对的,而是边界模糊的、临近性的。家族相似性关系存在于同一范畴中各成员之间,如a像b,b像c,c像d等,而a和d之间可能不存在任何相似性。家族相似性的典型程度越高,越接近原型成员;反之,则越接近边缘成员。语义范畴就是围绕原型义项向外(上位或下属义项) 扩展,在人类认识事物的动态过程中,语义范畴依家族相似性的典型程度围绕原型不断扩大,形成辐射性和连锁性结构。一词多义形成过程中的辐射性和连锁性体现了家族相似性。如以“hand”作为名词为例,其15个义项如下:(1) 手;(2) 掌握;(3) 势力;(4) 提供消息等的人;(5) 技巧;(6) 做某事的人;(7) 工人; (8) 轮值;(9) 钟表或表面等上之针;(10) 方面;(11) 笔迹;(12) 签名;(13) 桥牌等牌戏;(14) 一手之宽;(15)拍手喝彩。其中,第(13) 义项下又辐射出以下三个义项: (a) 手中牌;(b) 牌手;(c) 牌戏中之一局。“手”是 hand 的原型义项,第(2) 至(15) 义项都是围绕第(1) 义项“手”衍生而来。衍生而来的14个义项之间至少有一个或者几个共同的属性,但没有任何属性( 或很少有) 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所有义项的家族相似性表现在都与手的形象、动作、作用等有关。

(三)语义范畴的原型分裂、原型转化以及次范畴化。

Schmid和Ungerer等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多义词范畴化产生的两种方法,包括“原型分裂”和“原型转化”。一个多义词构成一个语义范畴,可被次范畴化,每个次范畴有一个次原型,并可由此类推。一词多义产生的第三种模式即综合型模式能充分说明这一点。综合型模式是由辐射型和连锁型两种模式交叉派生繁衍词义。以“face”为例,它的本意是“脸,面孔”,是原型范畴的中心成员,其它义项是围绕其基本义项进行原型分裂、原型转化以及次范畴化而形成的。从 face的几个义项来看,义项“面部表情;脸色”是由原型含义“脸,面孔”分裂产生的次原型。而“面子;尊严”这个义项是以次原型“面部表情;脸色”为基础经过次原型再次转化而来。

(四)语义范畴的模糊性和开放性在一词多义现象中的体现。

语义范畴的开放性决定了词义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词义范畴围绕原型义项这个参照点,其边界按该范畴成员的典型程度向外扩展。随着范畴的扩展,其边

缘变得越来越模糊,离原型义项越远的成员,与原型义项的认同率越低,认同率低到一定程度,其对其他范畴的认同率开始上升,于是,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以arm一词为例,词义中由“手臂”这个义项派生出“权利”之义,义项“权利”又派生出“武器”这一含义。Arm的词义衍变过程说明该词的词义范畴边缘模糊性越来越强,而且出现了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重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词多义现象是原型范畴理论的一种延伸,原型范畴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解释力。Wierzbicka(1990)用了一个这样的比喻来说明原型范畴化理论在词汇语义学中的意义,“当生成语法学家遇到确立的原则与实际用法相矛盾的时候,Grice原则可以救他们。”该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词语不同义项之间内在联系,而且对我们理解词义拓展的规律性和理据性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语言范畴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敖世翠.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J].湖北大学学报,2006,(4).

[M] 郭峰.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不胜枚举造句
由此类推造句 第四篇

1、但强行法的概念最初却来自于国内法,当今各国国内法上的强行法规则仍不胜枚举,而关于国际强行法的理论则存在着不同学说,这些学说中的合理成分后来为强行法理论所吸纳,构成了国际强行法的理论基础。

2、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与酒有关的不胜枚举,这时期文人不信宗教的宣传,不祈求生命的长度,而用宴饮来增加生命的密度,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这一点上,魏晋文人与水浒英雄是相同的。

3、在我国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严峻时刻,穆斯林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4、这幅图卷是用极为浓重的色彩,以强烈的红绿对比的手法画出来的,例子不胜枚举,即此一斑,也能窥见色彩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何等神奇的魅力了。不胜枚举造句

5、全国其它地方关于土质隧道病害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以上实例充分说明,土质隧道发生裂缝已不是个别现象,隧道工程技术人员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6、但总体来说,目前进行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现代农产品物流问题的文献也不胜枚举,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

7、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我尝试着指出该书中存在着的思维萎缩,使得陈腐的重复形式和不胜枚举的事实停留在了直接表达资料信息的水平上。

8、不少承包商为了生存或为在投标阶段中胜出,对工程业主的资金落实情况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采取垫资施工的项目屡见不鲜,最终由于不堪重负而导致工程被迫停工,或者偷工减料,或者滥用假冒伪劣建筑材料,由此导致的质量事故不胜枚举。

9、说到宪法保障,德国在解散禁止政党以及丧失人权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这种制度即使可称为斗争民主制度的具体化,也不能被认为是与宪法法院有必然因果关系的。

10、在立法诊所中,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同学们更善于运用法律思维进行思考,进行推理,进行解释,进行论证,同学们的法律专业素质得到了检验,深化和提高。

11、在传统银行监管方式下,各跨国银行对内控机制的认识尚处于自发阶段,由于缺乏权威部门颁发的统一风险评估标准,各银行或是无所适从,或是各行其是,风险监控不利导致表外业务风险扩张的案例不胜枚举。不胜枚举造句

12、改革开放以来巨额外资的流入确实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世界上因为外资引人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国在过去几年引进外资方面确实有点过急了,步子过大了,特别象有些地方把引进外资的多少作为领导者政绩的主要表现,()而无视引进外资的质量。

13、而且,既然刻骨仇视共产党,码头上堆满了国家的物资,可做的破坏事体不胜枚举,为什么偏选在支援非洲的小麦里撒一点玻璃纤维作冒险?

14、在跨国经营充分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的跨国理财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因不懂国际财务管理而造成的财务失败不胜枚举,给企业和国家都造成了损失。

15、面对如此高的税率,无论我国哪家企业都无法承受,许多企业不得不退出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有的甚至被彻底逐出原有市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16、就此日常的制度而言,可以说自其产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章立制也就成为了各种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准则,各种制度汇编之类的研究,上不胜枚举。

17、选民证是选民具有选举资格的凭证,村民对此一凭证大都十分重视,诸如安徽凤阳县城西乡县城村一村民在选举前不慎将选民证掉入水井中,此村民十分着急而发动全家人一起捞了二个多小时的例子,不胜枚举。

18、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19、国家对善以及善解释权的垄断有可能制造出最大的恶,至善转化为至恶的例子不胜枚举,不是善本身转化为恶,而是求善者的权力转化为恶。

20、目前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胜枚举,从针对个人终端的各种杀毒和预防性软硬件体系,一直到针对大型企业及专业支付平台的多层安全机制应有尽有。

21、理论框架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有关流程再造和电子商务的研究文献不胜枚举,而将电子商务与流程变革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却是凤毛麟角。

22、祖国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不胜枚举。

铸成大错造句
由此类推造句 第五篇

1、由此可见,久已失传的昆剧、京剧为数惊人!实属可惜!抢救不及,将铸成大错!

2、他已经铸成大错,你再责备他也无济于事。

3、铸成大错出处于<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4、你岂可这样寡情无义,我如不来,你岂不要铸成大错?

5、唐朝末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担心自己的卫队会反他,于是派亲信臧廷范去找亲家梁王朱温帮忙。朱温趁女儿办丧事之机,出兵把罗绍威的卫队消灭,进而占据魏州。铸成大错造句。罗绍威只好供应军饷。他引狼入室,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6、已经铸成大错,现在说这些早已没用了。我绞尽脑汁,想再找句安慰周的话。可我这人笨嘴拙舌的,7、政出多门指中央领导软弱,国家权力分散。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铸成大错造句。指领导无力,权力分散。

8、我不是危言耸听:一向保持技术超前和激进的sun公司,最近有可能铸成大错。

9、铸成大错的“错”字在此,为双关语。一为失误;二是指周代的一种货币“错刀”,也就是刀形铜币。

10、吴仁璧不满钱鏐当时不尊重文土之言行,因而坚拒并痛斥钱鏐,()钱鏐狂怒之下竟然杀了吴仁璧,铸成大错,一时吴越民心动摇。

11、这样实属可惜!抢救不及,将铸成大错!

12、铸成大错比喻因为小事而犯了大错。

13、铸成大错,铸:铸造,把金属熔化后倒入模具内制成器物;错:错误,指造成严重的错误。

14、这是科技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时代,一步迟疑就会铸成大错。

15、他引狼入室,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16、青锋已出鞘,大错已铸成,还有什么可说的?

17、也因夙瑶本身好胜,希望通过使琼华飞升来证明自己有做掌门的才干,却因此铸成大错。

18、仅凭职位高去判决哪些学术观点正确,哪些观点不正确,往往铸成大错,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

19、倘若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

20、可就在这谁也没错的过程中,铸成大错,一个很好的合资项目丢掉了,只是这个大错找不到责任人。

21、铸成大错的他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两人,我突然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转头看向一圈密密黑的树丛,淡淡道:“出来吧。”我话语未落,黑暗中刷刷的全有了动静。

22、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错不改;就可能铸成大错。


由此类推造句相关热词搜索:类推解释 依次类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由此类推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由此类推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7168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