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惊弓之鸟造句

惊弓之鸟造句

2016-10-19 09:11: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惊弓之鸟造句(共6篇)10、惊弓之鸟10 惊弓之鸟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惊弓之鸟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10、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造句 第一篇

10 惊弓之鸟

学习目标 :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联系事情的发展过程,读懂读透第九自然段,揣摩更羸思维的过程;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事情的发展过程,读懂读透第九自然段,揣摩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惊弓之鸟》,了解课前预习。

(一)导入,初读。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使我国积淀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而成语就是其中璀璨的明星。能说说你认识哪些成语吗?

指名若干学生说。

2、师: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看看这则成语故事的背后又讲述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师板书,请生读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归类学习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

师: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

(1)出示“弓”图

指“弦”部,幻灯标注“弦”部,请学生说说这个部位叫什么,理解并读好“弦”。

师:要打猎,有了弓,还得有——箭。

出示“箭”图

师:这便是“箭”,古时候,人们挽弓搭箭打猎的动作就叫——射箭。 出示“射箭”,请生读好。指导书写“射”,“射”字学生常易写错,指导一下书写强调“身”字这长撇变短不出头。

(2)师:而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

师: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

范写指导“雁”字。

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一个“雁”字,写完后请学生把作业纸放到桌子里面。

2、检查词语情况。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们来看看。

幻灯出示词语:大王 更羸

愈合 裂开

孤单失群 悲惨

(1)检查第一组词。

1)师: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行词,你们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对人的称呼。 师:谁会读?

指名读。

纠正“大王”读音。请生齐读。

师:这“大王”指的是哪国的国王?

出示:魏国。

师: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请生齐读“魏国”。

师:这“大王”是魏国的国王,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魏王。

出示:“魏王”。

2)纠正“更羸”读音。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

齐读“更羸”。

师: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介绍介绍更羸?

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师幻灯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知道什么是“射箭能手”吗?

生答。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我们班里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能手是什么意思?射箭能手呢?

在船上,船员被叫做什么手?如果你被选中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比赛,叫什么手?擅长骑马的叫什么手?在队列前面打旗子的又叫什么手?从别人身上偷东西的人叫什么手?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手的称呼呢?找一找,你也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不少这样的词语呢。

师: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

齐读。

3)齐读第一行四个词。

3、检查第二组词。

出示:愈合 裂开

请学生读第二行词。

师:这两个词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请生说说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愈合:伤口长好,伤口合拢。裂开:伤口撕裂、分开。)

读好这两个词。

4、检查第三组词。

请生领读。

5、下面请同学们再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

二、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师: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惊弓之鸟”这件事呢?

请生读段落。

(一)如何射雁

1、师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

学生自读。

指名读。(2—3个)

齐读。

3、师:这句话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生自读,思考。

预设:先讲了更羸怎样拉弦,后讲了大雁怎样从半空里掉了下来。

师: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幻灯出示:更羸( ),只听得( ),那只大雁( )。

师:同学们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两层意思读到这个填空题里去呢?

指名读,齐读(逐步出示填空内容)。

【惊弓之鸟造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中写大雁掉下来,连续用了两个“直”字。(“直”字醒目。)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直”字可换词,第二个“直”可在直前后加字。)

师: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理解“惊弓之鸟”本意。

齐读。

(二)是何原因

1、师:同学们更羸并不取箭,只拉了一下弦,嘣的一声,大雁就掉了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原因?

生:第九自然段。

幻灯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我们请某组同学一个一个读下去。 师:有四句。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

2、师:你们读懂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填空题:

更羸看到 ,想到 ;

更羸听到 ,想到 。

请生说。

3、师: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

指名说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师: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师板书:观察。

师:那第二句话在写什么呢?

生答。

师: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板书:分析

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4、师: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

请生说写了什么。

5、完成填空:

大雁飞得慢,因( );叫得悲惨,因为( ),”

大雁拼命往 高处飞,因( )掉了下来,因为( )。

6、师:老师把大雁掉下的过程写在了卡片上,可是我把它们的顺序给弄乱了,你能不能重新按顺序把它们排列清楚呢?(学生在作业纸上先试排。)

指名排,请生说说顺序。

7、师:是呀,同学们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

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意思。

师: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

(三)练说想法,提升朗读。

1、师:同学们,课文把更羸心里怎么想的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其实更羸一开始看到大雁就已经想了,正是他胸有成竹了,才会对大王说:(出示第二自然段)——“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当更羸,来说说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学生说想法。

2、引读更羸的话。

师:此时更羸已经成竹在胸了,更羸们一起自信地对魏王说:——

【惊弓之鸟造句】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个成语故事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接下来魏王与更羸的对话也非常精彩,特别适合我们去品味;同时这个成语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人们还常常把“惊弓之鸟”挂在嘴边,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惊弓之鸟”还是那只大雁吗?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进《惊弓之鸟》,继续去感受吧!

四、布置作业

①认真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并把词语抄写2遍。

②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1)给学生3分钟左右时间,自己再次认记课文中的重要生字词。

(2)全体听写词语。

(3)同桌互相对照课本改;统计,表扬。

2、复述故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现在谁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

指名复述。

二、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造句 第二篇

【惊弓之鸟造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叙述的: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拉弓雁落的原因:这是一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声,心里害怕而掉了下来。为了使故事吸引人,课文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成为这篇课文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课文重点,写更羸分析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他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声悲惨,说明他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二是讲他认为大雁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说明他善于判断,会分析问题;三是讲他认为大雁听到了弦响,一害怕就会掉下来,进一步说明他善于分析,判断准确。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读懂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惊弓之鸟造句】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已认识近两千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基础知识训练方面: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养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

培养能力方面:

1.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训练因果句式。

4.练习人物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5.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学生收集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学生解题:“惊”是—— ; “弓”——; “之”——;“惊弓之鸟”的意思是——(在审题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字词的含义,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汇报预习情况1、出示生词课件2、展示收集的资料(大雁、更羸„ „)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惊弓之鸟造句】

四、自主读书

1、快速浏览标序号(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品语气(重点词句及人物对话);

3、默读课文作标记(围绕学习目标),教师边巡查边交流。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

学习第一段

能用“不但——而且”介绍更羸吗?

第二课时

一、 回忆课文第一段:用能用“不但——而且”介绍更羸吗?

二、导入:更羸还有更特殊的本事,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这只惊弓之鸟掉落的前因后果。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三、交流读书体会

1、 复习引入:我们知道“惊弓之鸟”是指“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不但——而且

2、以下的故事介绍的是更羸的特殊本事,是什么?用更羸自己的话回答。找出相应段落和语句借机指导朗读语气。自信的语气应该怎样读?哪个词体现更羸的自信,胸有成竹?(只要——就)指名读、齐声读。教师扮魏王:“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抓时机进行引导,促进孩子提高。)学生扮更羸:“请让我试一下!”指导朗读语气。(谦虚谨慎)

3、师设疑:更羸是怎样一个人?(外在人物形象分析)

4、看图学文,找出相应段落。(第五段)

细读课文第五段: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用笔圈出来。(“嘣”)

为什么从这个字看出置大雁于死地?指名读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动作连贯,阅读节奏紧凑。

板书: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

课件:体会 “直”字描绘的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直往上飞”是一个劲地、拼命地往上飞,飞得急;“直掉下来”是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5、“大雁忙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生又投入课文中)课件:小组合作句式练习:因为„„所以„„(先因后果)(先果后因)

6、情景再现弦响后的惊弓之鸟。

7、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声响,它就会怕)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你也有,更赢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更羸最让我们钦佩的本事是什么?能用“不是——而是”介绍更羸吗?•更羸不是 ( ),而是 ( )。更赢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他能一眼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乌。

8、 请大家考虑一下,更赢是根据什么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师:请大家翻开书,请在第二段,准确地划出答案。

师:答案是——请一生读:“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慢慢地飞是因为边飞边鸣是因为——原因在课文九段中画出。请把重点词语写在黑板上(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我们看得出吗?听得出吗?有这样的本事吗?

( 没有!常人是没有这种本领的!)

师:更赢有这种本事。能再用“不但——而且”介绍更羸吗?更赢不但()而且()(示黑板)谁能按这个要求说话。请准备一下,写在课文旁边。

生A:更赢不但能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而且马上作出用弦声吓它的决定。

生B:更赢不但知道它是惊弓之鸟,而且马上想出吓它的办法。

生C:更赢不但善于分析,而且能果断作出决定。

(再读课文,再评)课件9:

四、练习课件15

第三课时

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

师: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讨论一下。

生:(热烈议论)

生A:我说!是更赢害它,是更赢的“嘣”!

生B:我不同意。更赢根本没碰到它,是先前那个猎人,大雁的伤是以前受的。生C:以前那个猎人又没射死它,它不是活得好好地,在飞吗?

生D:是那群大雁,干嘛不回来找找它?要不,它也不会这么孤单失群了! 生E:我认为关键是它自己!它要是心理素质好,不吓自己,更赢的弓弦再是“嘣!嘣!嘣!”也不碍事!(众大笑!)

师:你说得真好:我觉得这只大雁在于自己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惊了,其实它只要不惊,不往上飞,伤口也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生:(立即接)不要当惊弓之鸟!(众笑,你是鸟吗?)

生: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

【惊弓之鸟造句】

生:不要太心虚了,否则会自投罗网。

师:“自投罗网”?(学生笑,插话,你是坏人啊:)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我想他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了吧!

这个作业,不知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

这只受箭伤的大雁,只要(),就()。

生:写作业。(提醒写字姿势)

(x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

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做完了?我们交流一下。

生A: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心理素质好,就不会丧命。

生B: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不自己吓自己,就不会命归黄泉。 生C: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冷静、沉着,就平安无事。

师:好!这个“只要„„就”,立即就检验出大家的学习水平。这每句句子都正确,哪一句比较优秀?

生:第三句!用词简炼,意思明确!

师:我同意。

课文已经学完了。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立即举手)„„

师:建议大家先想想,理一理,做个准备,然后再有条理地说。 (x教师适时作引导,教会学生有条理的按要求发言。)

师:准备好了?好,请发言。

生:我懂得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了读书时做读书记号。

师:很好!学会做读书记号,(指黑板)这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希望大家常用。

生:学会了本课的字词,特别记住了这个“赢”怎么写。

师:真的,能默给大家看吗?

(生上讲台,在黑板上默写“赢”)

生:我学会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师:应该说“我懂得了„„”或“我明白了„„”是吗?

生:我能把大家说的作个总结:

1.学会了读书要作读书记号。

2.学会本课的字词,像孤单失群、悲惨、愈合等„„

3.明白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生:我补充,学会了用“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知道这篇课文按“结果、原因”分段。

师:你们总结得非常全面,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现在——

下课!

三年级下册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造句 第三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 付卫杰

【设计理念】

构建语文学习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好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保持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自学,揣摩“惊弓之鸟”其中蕴含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成语呢?

看图猜成语:盲人摸象、守株待兔、闻鸡起舞等。

板书:《惊弓之鸟》

通过预习,你知道“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什么吗?(大雁)

介绍关于大雁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由朗读课文,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教师听写生字

指导书写“弓”“弦”“射”

别看弓字拐弯多,只有三笔记心窝。先写横折再加横,竖折折勾一笔过。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惊弓之鸟》讲了______(时间)_____(谁)_________________。(干什么)

三、切入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射箭能手

师: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离奇地掉下来了,谁有这个本事?

生1:更羸。

师:文中有一句话直接介绍了“更羸”,看谁的眼睛最明亮,最快找到句子!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2:“古时候”,离我们现在有很长的时间。

师:再读读,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3:更羸是魏国人。

师:这里的魏国是指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谁还有发现。

生1: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更羸是射箭能手,说明他射箭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能手”) 生2:他射箭的本领高强。

生3:他射箭的水平很高。

生4:他射箭的本领很厉害。

师:有的老师教学特别优秀,叫——

生5:教学能手。

师:种田特棒的,叫——

生6:种田能手。

师:刚才我们看到那位同学写字很好,他就是我们班的——

生齐答:写字能手。

师:名的解释有:1.名字。2.名义。3.名声、名望。4.量词。5.说出。“有名的名”的解释是(名声、名望 )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初步知道更羸是一位射箭能手,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手”,既培养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2.自读自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的部分

师:下面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这位射箭能手。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读第2到8自然段。注意不同人物语气,看谁是咱们班的读书能手。

(学生汇报:1个当魏王,1个当更羸,1个当旁白,组长当裁判)

师: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生1:我觉得更羸读的比较好,对魏王说话应该用尊敬、有礼貌的语气。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读的时候应该更加自信。

生2:我比较喜欢当“魏王”的同学,他读出了“魏王”当时的“大吃一惊”。 生3:当“更羸”的同学如果能再自信一点就更好了。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下面请一位魏王再来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评一评?

生4:他读出了怀疑的语气。

师:这神奇之事果真发生了。

师:此时魏王的表情是——

生齐答:“大吃一惊”。

师:你有试过“大吃一惊”吗?想想自己当时的表情、动作。

师:你就是大吃一惊的魏王,你会怎样读(课件:只剩魏王说的话),自

己先试一试。

(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汇报读书。)

生1:“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的“啊!”声音拖长,大声。“真有这样的本事!”语气上扬,感觉魏王仍在怀疑。)

生2:“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的“啊!”声音短促,几乎没有声音,但嘴巴张得很大。“真有这样的本事!”平缓的。感觉魏王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中。)

生3:“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拍了一下大腿,皱着眉头说“啊!”。“真有这样的本事!”语气肯定,佩服。感觉魏王心服口服。)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魏王不敢相信大雁真的掉下来了!

生2:魏王当时都目瞪口呆啦!

生3:魏王觉得太难以置信了,特别佩服更羸!

师:看来不同的魏王有不同的表现,只要我们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标点符号,就能朗读得更好!想当魏王的同学请起立,自己读吧。

师:看来“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他上演的神奇一幕,谁来读?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生4: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

师:读书想画面,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在中国的汉字里,一个字能表达多种意思。在这里,“直”字出现了两次,这两个直字的意思就不相同,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5:第一个“直”字:大雁心里害怕,就一个劲儿地往上飞(打手势:逃命)拼命、使劲、用尽全力。

生6:第二个“直”字:大雁是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打手势:垂直) 师:看38页的插图,我们不仅要理解字典里的意思,还要结合语境,体会大雁掉得快,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画面。

生:齐读。(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点拨了“嘣”的一声响,营造了当时的气氛。)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首,品析当中的好词好句。在练习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思想活动。在创设争当朗读能手的氛围中充分留给学生自学空间,想象空间,质疑空间,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大胆思维,大胆提问,培育学生有创造性学习的勇气、灵气,由被动模仿学习走向主动创新学习,给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

3.合作探究:读第9自然段完成下面练习

(1)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大雁因为 ,所以飞得慢。它因为________,所以叫得悲惨。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因为 ,所以伤口又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 。

(2)更羸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篇课文,请你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用“惊弓之鸟”造句,体会这个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1)经过上次惊吓,一有风吹草动,他就如惊弓之鸟,慌忙逃跑。

(2)在公安部门的追捕下,坏人们如惊弓之鸟一样到处乱跑。

(3)敌军连吃几次败仗,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四、课后拓展

小练笔:(二选一)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榆关学区大刘庄小学 付卫杰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扣,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这节课,我们努力构建学习型课堂,以朗读为主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有充足的空间去思考,让每位学生亲历语言实践的过程,基本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体现了学习型课堂的几个特色:

一、读为主线

以指导学生读好更羸说的那句话为例,我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相机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扣住人物语气来读,就能读得形神兼备。先听录音,注意倾听任务对话语气,然后分角色朗读,同桌之间互相练习的时候,学生的兴致极高,充分地与文本联系在了一块。我们还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读书和表演、小组长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营造了整个学之有趣的课堂氛围。

二、读中悟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重在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通过一步一步的阶梯式引导,从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到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再到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学生在文字中游历了一番,最终达到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此外,我们还教会学生解词的方法,如何进行评价,把读和悟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

三、读有所得

在本节课中,学生朗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理解的程度也比较到位,表演读就是很好的检测。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还引导学生发现了多音字“更羸”的“更”,联系旧的知识了解大雁,两个“直”字再具体语境中的两种不同字义,通过联系生活实践理解“大吃一惊”并体会魏王的心里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所得。

如何构建学习型的课堂,我认为,只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经验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碰撞,

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促成新的教学智慧,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教学相长。现在的课堂教学按部就班地设计肯定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势必得淘汰,但在按照新理念实践过程中又会碰到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我在实践中多思索,多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惊弓之鸟造句
惊弓之鸟造句 第四篇

1、警方已全面发布追缉令,罪犯者已成为惊弓之鸟,惶惶难安。

2、如果其他地区也效仿加泰罗尼亚拒绝缩减财政,那么有如惊弓之鸟的证券市场会怎么揣测?

3、白宫是否还能够从已成惊弓之鸟的国会手里再掏出更多的银子?这将始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4、敌军连吃几次败仗,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5、对繁荣经济产生信贷泡沫的担忧使得政府如惊弓之鸟,于6月15日颁布一条规定,要求消费者在贷款购买新车时,支付最少30%的定金。惊弓之鸟造句

6、强烈地震后,大家都成了惊弓之鸟,稍有震动,就争先恐后地向外逃。

7、考虑到即将激增的医疗保健费用,联邦预算赤字最终或许会庞大到令外国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的程度。

8、如果这些家庭变成惊弓之鸟,他们甚至可以搞垮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

9、方才喘一口气,伏兵又现,这群惊弓之鸟吓得抱头鼠窜,10、被释放的肉票,像惊弓之鸟,带着仓惶的眼神。

11、对方虽是惊弓之鸟,也得注意他们的动向。

12、那些溃败的军队已是惊弓之鸟,听到鞭炮声,却也吓得四处走避。惊弓之鸟造句

13、有人将这次灾难称为日本自二战时期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以来所遭遇的最大悲剧,()恐慌迅速传播到全球市场,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急忙卖出股票,试图寻找安全的避风港。

14、受此影响,货币市场基金经理们成了一群惊弓之鸟。

15、在他周围的人已是惊弓之鸟。

16、他已被吓破胆了,稍有声响,就好像惊弓之鸟一样,不能自持。

17、从战场历劫归来的战士难民,有如惊弓之鸟,寝食难安。

18、向来态度挑衅的报业已经成为惊弓之鸟。

风吹草动造句
惊弓之鸟造句 第五篇

1、虽然一兴一衰对科研和培养科学人才而言并无好处,但是,只要教育预算有任何风吹草动,大学通常是最先预知到的,因为这些学校在政治方面是最敏感的。

2、小羚羊一边吃着草,一边注意着四周环境,一点轻微地风吹草动,也会把牠吓跑。

3、竭尽全力突出自己在二战击败日本的贡献,谴责任何感觉到的风吹草动。

4、山坡上这片芦苇花,风吹草动,煞是漂亮。风吹草动造句

5、所以中东地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已经抬头的油价急剧上涨。

6、这帮歹徒警觉心很高,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立即更换窝藏地点。

7、相信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在美联储一有风吹草动就进行降息之时尤为如此。

8、周一,银行更为不愿互相拆借,9、其三则是对冲基金和其他“新时代”债权人的过剩,这些家伙稍一风吹草动就会釜底抽薪,而这样的行为则是过去的银行要竭力避免的。

10、但抛开这表面上的平静,人们对2008年仍记忆犹新;只要略有风吹草动,投资者就会再度感到紧张,或者开始担心另一个“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在这个仍为失衡所累的世界里出现。

11、中国的股市主要靠政策变动和坊间谣传交易,一有风吹草动就剧烈波动,而充满投机的楼市,繁荣和萧条交替循环。风吹草动造句

12、持有投资组合的人群中,一旦有机会,很少有人能抵御住查看资产价值的诱惑尽管他们清楚,或是应该清楚,大部分短线内的股价波动都只是“风吹草动”。

13、而在其它有些,同性恋示威活动风吹草动,就能引发各种不同意见,以致于活动家们不想组织这些活动。

14、中央电视摄像头严密监控着外面风吹草动。

15、秋天的稻田,在一阵风吹草动后,掀起一波波金黄色的稻浪。

16、日渐增多的合作,使中国经济与其他地区的风吹草动密切相关。

17、默罕默德六世的幕僚担忧,人数占优、性情温和的逊尼派穆斯林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削弱君主的权力。

18、你留在这里继续监视,一有风吹草动,就打电话通知我。

19、这折射出了中国股市的一个重要特征:若要成功投资中国股市,就必须把握来自北京的风吹草动。

20、所以任何一个投资者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实质上的影响到你。

21、现在大家有如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人心惊肉跳。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惊弓之鸟造句 第六篇

    1、心惊胆战: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2、魄散魂飞:形容非常恐惧害怕。

    3、血海深仇: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4、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5、物伤其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6、目瞪口呆: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7、瞠乎其后:瞠:瞪着眼看;其:代词,他。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8、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9、悲喜交集: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10、怒不可遏: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11、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12、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3、暴跳如雷: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14、扣人心弦: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15、投畀豺虎: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16、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17、悲愤填膺: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中。

    18、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19、没齿不忘:没齿:终身。一辈子也忘不了。

    20、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21、毛骨悚然: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22、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23、终天之恨: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24、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5、做贼心虚: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26、如获至宝:至:极,最。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27、缠绵悱恻:悱恻:悲苦的样子。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28、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29、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30、见猎心喜: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31、畏缩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32、视为畏途: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33、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34、抱恨终天: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35、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36、深仇大恨:深而大的仇恨。

    37、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38、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9、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40、不共戴天: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41、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42、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43、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44、慷慨激昂: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45、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46、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47、七窍生烟: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像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48、自鸣得意: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49、自我陶醉: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

    50、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51、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52、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53、咬牙切齿: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54、怒火中烧: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55、流连忘返: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56、大发雷霆: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57、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58、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59、面红耳赤: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60、如愿以偿: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61、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62、乐天知命:天:天意;命:命运。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63、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64、魂不附体: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65、切齿痛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66、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7、千仇万恨:千、万:形容多。指数不清的仇恨。形容仇恨极深。

    68、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69、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70、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71、谢天谢地: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72、心胆俱裂: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73、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7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75、什袭而藏: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

    76、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77、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78、怒目切齿: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79、哀毁骨立: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80、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81、痛心疾首: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82、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83、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84、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85、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86、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87、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88、愤世嫉俗: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89、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90、惊心悼胆: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91、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92、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93、惶惶不可终日: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94、礼轻人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95、羞与为伍: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96、小鸟依人: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97、发指眦裂: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98、惶恐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99、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100、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101、心慕手追:慕:羡慕;追:追求。心头羡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102、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103、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04、怨声载道: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105、正中下怀:正合自己的心意。

    106、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107、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108、怒气冲天: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109、旧恨新仇: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110、面无人色: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111、切肤之痛: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112、瞠目结舌: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113、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114、闻风丧胆: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115、胁肩累足: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

    116、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

    117、栗栗危惧: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118、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119、何乐不为: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120、魂不守舍: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121、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122、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123、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124、视如寇仇: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125、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

    126、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127、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128、闻风远扬:风:风声,消息。指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129、拂袖而去: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130、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131、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132、春风得意: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133、仗马寒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134、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135、感恩戴德: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136、芒刺在背: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137、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138、激昂慷慨: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139、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140、气冲牛斗: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141、天怒人怨: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142、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143、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144、缩手缩脚: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145、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146、畏首畏尾: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147、目光如炬: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148、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149、九世之仇: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

    150、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151、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152、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153、烟霞痼疾: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154、何必当初: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155、切齿腐心: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156、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157、如丧考妣: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158、得意忘形: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159、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160、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161、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162、不知所措:错:错开;处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63、扬扬得意: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164、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165、疾首蹙额: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相关热词搜索:用惊弓之鸟造句怎么写 悲惨造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惊弓之鸟造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惊弓之鸟造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6971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