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

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

2016-04-12 11:02: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共5篇)鲁迅《呐喊》精彩语句鲁迅《呐喊》精彩语句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具跨过这一步。万分沉重,动弹不得。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虽然没有什么失...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鲁迅《呐喊》精彩语句》

鲁迅《呐喊》精彩语句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

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具跨过这一步。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银白的曙光又渐渐显出绯红,太阳光接着照到屋脊。

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临河的土地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

篇二:《鲁迅呐喊知识名著导读》

《呐喊》(名著导读)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包括《狂人日记》(1918年4月) 《孔乙已》(1919年3月) 《药》(1919年4月) (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 , 《明天》(1920年) 《一件小事》(1920年) 《风波》(1920年) 《故乡》(1921年) 《阿Q正传》(1921年) 《端午节》(1922年) 《白光》(1922年) 《兔和猫》(1922年) 《鸭的喜剧》(1922年) 《社戏》(1922年)共14篇。

《呐喊》开头有一篇《自序》,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1.《狂人日记》

故事情节:是《呐喊》的第一篇,也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见序文)。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作者同事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人物形象:狂人——“我”

“狂人”是一个矛盾的实体,既有得病时的多疑敏感和妄想,又是一个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受害者,狂人“狂”。狂人的心态偏激,愤世嫉俗,傲岸不群。又总是时时刻刻的提防别人伤害他。但作为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狂人却一点也“不狂”。狂人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觉醒,“须十分小心”,他发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吃人的社会的现实。

艺术特色:日记体的形式。写实主义(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和象征主义(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的结合。

2. 《孔乙己》

故事情节:《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后来因为偷了丁举人的书,被吊起来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

“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忽然听见一个声音”,“看时又全没有见人”。过后看见人了,“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了;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尽管孔乙己惨痛到这种地步,那掌柜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还欠十九个钱呢。”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

第二句话:“你又偷东西了。”第三句话:“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孔乙己”怎样回答呢?“不要取笑!跌断,跌,跌――”终于“孔乙己喝完了酒”,“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他的泥手“慢慢走去了。”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

人物形象:

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以嘲笑比他们自己更不幸的孔乙己为快事。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将他推向了死路。

孔乙己自命不凡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得意于自己的“之乎者也”,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却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他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鄙视体力劳动,不会营生,以至去偷窃。

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落后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善良的一面和对他的一定的同情心,如写他教“我”识字、给小孩子分茴香豆,他在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这些描写,更激起读者对毒害、摧残他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愤恨。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

艺术特色:小说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沉重而辛酸的故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新文学中难得的精品。

3.《白光》

故事情节:在封建迷信中有一种说法,地下埋藏着珠宝金银的地方,它在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这便是小说题目的由来。《白光》作于1922年,此文通过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落第知识分子陈士成听信祖宗传言,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终于坠湖而死的故事。陈士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连秀才都没考取), 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双鬓已斑白的他精神出现异常,听到奇怪的呼唤声(其实不存在),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在幻觉中,银子发着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后溺死湖中。

主题思想:全文刻画了一个因科举考试落榜而发疯而死的应试者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控诉了封建制度吃人的阴鸷。为揭露这种阴鸷,作者营造了一个阴冷,诡秘的气氛。白光将陈士成一步步导向死路,白光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的形象化身。

人物形象:陈士成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酸腐气味的旧式文人形象,也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对他既有批判,也有同情。 4.《头发的故事》

故事情节:《头发的故事》通过N先生和我的对话(几乎是N先生的独白)讲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辫子后的一系列遭遇。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因为觉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辫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小说还用了不少篇幅,描写n先生回忆起当年因为没有辫子遭受人们嘲骂的磨难,这就更强化了对民众的愚昧、麻木进行启蒙的思想意蕴。

主题思想:《头发的故事》围绕着女子剪发、男人剪辫子的头发问题组织故事,鲁迅寄寓了自己对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痛恶,对软弱的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愤激。

辛亥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没有给民众实际利益,难怪民众对革命节的纪念十分冷漠了,其实民众并不了解什么是革命。这样,他们与革命十分隔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民众只是头上去掉了一根辫子,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占据着他们的头脑。在这种情况下,日后的改革也就举步维艰了。无怪乎n先生对现实十分失望、感慨万端。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

人物形象:《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是一个脾气乖张的人物,他无端地生气,愤世嫉俗,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辛亥革命时期的斗士,而现在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所致。他想起一起奋斗过的“故人”,“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渡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与《端午节》中方玄绰是同一类人物。

艺术特色:鲁迅将人物独白作为构思这篇小说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独白来叙事抒情,同时以辫子这种社会意象来叙事。小说创作过程中也采用了虚构艺术,通过虚构的“假”,达到艺术上的“真”。叙述和人物语言也精炼传神,富于美感力量。

5. 《风波》

故事情节:《风波》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靠撑船度日,经常来回于鲁镇与城里之间,•因此知道这些时事。七斤在辛亥革命时剪了辫子,然而“皇帝坐龙庭”(即复辟)了又要辫子了。赵七爷先前盘着的头发也放下了,他还特意到七斤家严厉地责问:“七斤的辫子呢?”七斤嫂也没好声气地骂他。一时七斤家聚集了许多看客。但过了十几日,皇帝没坐龙庭,七斤相安无事,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七斤重新获得了村里的尊敬,村子里的景象也依然如故,人们在少有变化中过着与上辈人一样的生活。

主题思想:《风波》中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特操”的国民性弱点。

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农民还处于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控制之下,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的追求而陷于自私,苟活,麻木,冷漠,盲从状态的"无特操"的国民性的弱点,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

文章围绕着张勋复辟,描写了不同的人的反映,表现了人们的是非之心被私心和愚昧所吞没,人与人之间没有善良的沟通,感觉到国民的自私愚昧。

人物形象:

七斤: 七斤是《风波》中的主要人物,他的辫子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因此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七斤没有头脑,不加分析的相信赵七爷的谎话,被赵七爷弄得神志恍惚。村里的人都躲着他,甚至有的幸灾乐祸。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作品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地表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众与革命仍然极其隔膜,离革命实在还很遥远;民众这样不觉悟,是辛亥革命及其他一切变革终将失败的根本原因。

赵七爷:他是一个乡村酒店里的主人,所谓的遗老,有学问的人。他总是靠假学问来骗人。“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⑶,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 塑造这个人物是为了表现长期以来封建势力对人民的统治之严酷,毒害之深。他精神贫乏,空虚,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他的咄咄逼人的言语,恫吓,欺骗的举动,说明封建复辟势力企图卷土重来的欲望与野心。他的被人尊敬,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九斤老太: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作者把国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折射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讽刺。

七斤嫂:泼辣粗俗,伶牙俐齿,"恨棒打人",出语刻毒;好胜压人,强词夺理,并无一般农村妇女的诚厚。她是一个欺善怕恶,不分是非,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贯正确的人,从她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国民的劣根性。她与八一嫂,九斤老太等其它人物一样,依然自私,落后,愚昧,麻木,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

6. 《药》

故事情节:《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

主题思想:《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

写夏瑜被杀时群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提住了,向上提着”的微观场面,把旧民主革命群众的那种麻木愚昧的精神状况,写的逼真至极。

人物形象:

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家境贫寒,以致使贪婪的牢头从他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的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纲领;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英勇无畏,毫不动摇。最后,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表现出革命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华老栓:爱子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浸泡的,可见他愚昧、落后;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华老栓拮据的生活,低贱的地位,久病的独子,渺茫的前途,确实令人同情。为封建统治者长期奴役的产物,他不敢同命运抗争,逆来顺受,确实令人气愤,所以作者对他既同情又批判。

华小栓:在鲁迅笔下,华小栓不仅是痨病患者,他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众多患上思想病症的民众,精神是如此愚昧、落后、无知与无助,人血馒头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

康大叔:他是封建统治者的屠刀,凶残、贪婪;杀害夏瑜的刽子手,有时把夏瑜的鲜血当作包治“痨病”的药卖给华老栓的骗子。此外,茶馆里的茶客及华老栓一家也通过他的口知道了夏瑜的事迹。封建思想的长期毒害,使他变得麻木愚昧,他对处决了革命者夏瑜视若等闲,甚至还感到有些自豪。

小说还刻画了贪婪的红眼睛阿义,尽量设法从夏瑜身上榨取油水,夏瑜向他宣传革命,反被痛打,最后还把夏瑜的衣服剥下来占为己有,还有贪财害命的告密者夏三爷,谋害亲侄儿以换取二十五两银子。这些人都是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帮凶,代表了凶暴、残酷的统治阶层,鲁迅通过他们血腥镇压及杀害革命者夏瑜,揭露了封建统治阶层的残暴和贪婪。

7. 《明天》

故事情节:家住鲁镇的单四嫂子二年前死了丈夫,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宝儿,她每天辛勤纺纱到深夜,不幸的是宝儿生病,为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想尽办法:求神许愿、吃单方、花大钱请名医诊治,但是“明天”到来了,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她茫然的双眼能看透自己剧的未来么? “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里,希望在梦里与宝儿见面;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但明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

主题思想:《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描写,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副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人物形象之单四嫂子:鲁迅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从来不会想到怎么样去改变。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

何小仙:庸医。何小仙在诊脉的“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其实是一个庸医。而在“单四嫂子的心里却暗暗纳罕,计算宝儿的命该有救了。”可是这位小仙的回答玄而又玄。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像单四嫂子这样粗笨女人是不会理解的。她急切地问心中这位偶像——“活菩萨”:“不妨事了么?他„„”,得到的却是“先吃两贴”,似是而非的回答。最后,干脆闭上眼睛菩萨般彻底不语了。

“好心”邻人王九妈:而同是妇女,似乎有同情心的王九妈,也终于被证实并非出于真情。王九妈是一个卫道士般的人物。单四嫂子颤栗着像敬菩萨一样问她:你老见多识广,给看看孩子吧。她那两声半屁响半敷衍的“唔”,足见其也是冷漠的的人物。后来又不许阿五抬棺材,还掰着手指头计算收敛的程序。

以红皮鼻子老拱、蓝皮阿五为代表的帮闲们。在宝儿垂死之际,他们照样唱小调,吃喝玩乐。在帮办单四嫂子的儿子丧事时,他们并不是真心想帮助单四嫂子,而是碍于面子,是为了博取好名声,彰显自己所谓的同情心,是典型的中国人凑热闹心理,是为了占便宜。他们在贫弱者最悲痛欲绝的时候厚颜无耻地大加搜刮单四嫂子仅有的值钱东西“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他们银两照收,全不顾一个贫弱者的生死存亡。

艺术特色:强烈的对比映衬手法

8.《一件小事》

故事情节: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写了知识分子身份的“我”雇用了一人力车夫,车夫无意中碰倒了一老女人,责任大多在对方,但车夫却坚持放下车子,扶起那个老女人,并走向警所。“我”从车夫的行为中深深感到了车夫的伟大及自己的渺小。

主题思想: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车夫的负责任和我的自私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我的渺小感,凸显出车夫的伟大。

艺术特色:本篇的写作特点,一是运用对比手法,将车夫和“我”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进行对照,显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衬出车夫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

篇三:《读鲁迅的《呐喊》有感》

读鲁迅的《呐喊》有感

宋勇刚

最近,从我的书架上翻出了《鲁迅全集》,想重温一遍,因为鲁迅一直是我所敬佩的人,他的作品在我上初中时就喜欢。如今我已慢慢步入中年,对他的作品更是有了深刻的体会。在我读过的这些书籍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鲁迅的《呐喊》了。《呐喊》深刻地揭露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残忍,从中我也读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忍景象。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再到《阿Q正传》,从《风波》到《故乡》再到《社戏》,没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笔锋与封建社会的欺压百姓的人们手中的尖刀、火枪做斗争,他犀利的笔锋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社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辈的精神不能丢啊。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在人们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而是在书中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才是读好书的最高境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也同样是对书籍赞美的一句名言。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看出书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价值有多么珍贵。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个一个的阶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险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读一些不同的书籍就像是在爬阶梯,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也要会选择书籍。一本好书就犹如是由钻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无价之宝,其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与智慧是那样的珍贵,书籍真可谓是人类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啊!相反,如果我们

去读那些几乎汇集了天下所有肮脏之物的不利于健康的书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识、寻找乐趣,而是在使自己堕落,会使自己变得庸俗、无知。 在一本书中,又使它会让你伤心、同情的落泪;有时它会让你开怀大笑;有时它会让你觉得自己身临其境;有时它会让你自己觉得离它根本就在两个世界。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呼图壁县第五中学:宋勇刚

2014年2月

篇四:《鲁迅呐喊好词好句好段》

1、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2、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3、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4、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5、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鲁迅呐喊好词好句好段

7、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8、“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9、读书人偷书,不算偷。

10、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1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2、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1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篇五:《鲁迅野草中的好词好句》

好词:

伶仃,憔悴,肃杀,诀别,嫌恶,笑柄

好句:

1、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去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野草>中的<秋夜>

2、野草,根本不深,3、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鲁迅野草中的好词好句。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4、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5、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鲁迅野草中的好词好句。——<野草>中的<雪>

6、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7、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8、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野草>中的<秋夜>

9、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10、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1、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1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1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野草>中的<雪>

14、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野草>中的<秋夜>

相关热词搜索:呐喊 鲁迅好词 鲁迅呐喊好句赏析
  • 1、呐喊明天句子赏析(2015-12-21)
  • 2、呐喊好句摘抄(2015-12-21)
  • 3、呐喊好词好句赏析(2015-12-22)
  • 4、呐喊好句赏析(2015-12-23)
  • 5、呐喊的好词好句(2015-12-24)
  • 6、自序造句(2015-12-27)
  • 7、呐喊好词好句(2015-12-28)
  • 8、鲁迅呐喊好句加赏析(2016-01-15)
  • 9、呐喊好句加赏析(2016-02-16)
  • 10、呐喊好词好句加赏析(2016-02-18)
  • 11、呐喊每篇中的精彩句子(2016-02-18)
  • 12、关于释放压抑的句子(2016-02-21)
  • 13、呐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2016-02-24)
  • 14、朝花夕拾·呐喊佳句摘抄(2016-02-26)
  • 15、呐喊好句好段(2016-02-28)
  • 16、呐喊中的好词好句(2016-02-28)
  • 17、呐喊好句10个(2016-02-29)
  • 18、呐喊的好句(2016-02-29)
  • 19、呐喊名句(2016-03-02)
  • 20、呐喊怎么作句子?(2016-03-04)
  • 21、形容呐喊助威的句子(2016-03-09)
  • 22、呐喊句子赏析(2016-03-15)
  • 23、呐喊优美句段(2016-03-21)
  • 24、呐喊中的好句(2016-03-30)
  • 25、句子摘抄赏析(2016-03-31)
  • 26、呐喊摘抄赏析(2016-04-06)
  • 27、鲁迅呐喊好词佳句(2016-04-08)
  • 28、呐喊鲁迅好词好句(2016-05-17)
  • 29、呐喊好句。(2016-05-18)
  • 30、呐喊好短句(2016-05-21)
  • 31、呐喊好词佳句赏析(2016-05-31)
  • 32、呐喊好句(2016-06-07)
  • 33、读呐喊好词好句(2016-06-13)
  • 34、鲁迅的呐喊经典名句(2016-11-08)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鲁迅的呐喊的好词好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3506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