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

2016-02-08 12:06: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一《容易误解的句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希望能帮助到你。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一
《容易误解的句子》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二
《让人误解的几句话》

让人误解的几句话

由于中美生活习惯和交流习惯的不同,我们很容易对美国人说出的一些话产生误解,这些误解要是出现在托福阅读考试中,那就可能影响托福考试分数了。下面,为大家整理让人最易误解的几句话,大家不妨来读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都能理解对呢?

1.He was a cat in the pan。

(误译)他是盘子中的一只猫。

(正译)他是个叛徒。

2.Even a hair of dog didn’t make him feel better。

(误译)即使一根狗毛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正译)即使是再喝解宿醉的一杯酒,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3.It is a nice kettle of fish! I have a stomachache。

(误译)这是一锅好鱼,(可惜)我胃痛。

(正译)真糟糕,我胃痛了。

4. The house is really A-1.

(误译)那间房子的门牌确实是A-1号。

(正译)那间房子确实是一流的。

5.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误译)一只猫都可以看到国王。

(正译)小人物也该有同等权利。

6.He bought a baker’s dozen of biscuits。

(误译)他买了面包师做的12块饼干。

(正译)他买了13块饼干。

7.Is he a Jonah?

(误译)他就是叫约拿吗?

(正译)他是带来厄运的人吗?

出出国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顶级美国留学咨询服务,革命性地采用了递进式专家团队服务新概念,将深度个性化和标准化服务科学的结合起来,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管理,开创了留学教育咨询服务的新时代。两年间获得了前30位的学校占比27%,前50位学校占比60%,学生的录取结果普遍比预期提升20-50位排名。

2010年至今出出国荣任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特约教育顾问、教育中介机构委员会特约培训师机构,被评选为“保护消费者权益315信用品牌”。两年间出出国接受了中国教育台《学海风云录》专题报道、CCTV《学无止境》专访、新浪教育频道专访、北京青年报报道等。

8.Jim is fond of a leap in the dark。

(误译)吉姆喜欢在黑暗处跳跃。

(正译)吉姆喜欢冒险行事。

9.A little bird told me the news。

(误译)一只小鸟将此消息告诉我。

(正译)消息灵通的人士将此消息告诉我。

10.Angela is a man of a woman。

(误译)安吉拉是个有妇之夫。

(正译)安吉拉是个像男人的女人。

11.Nellie is a man of his word。

(误译)内莉是他所说的那个人。

(正译)内莉是个守信用的人。

12.He paid a matter of 1000 yuan。

(误译)他付了1000元的货物账。

(正译)他大约付了1000元。

13.A bull of Bashan woke the sleeping child with his noise。

(误译)贝兴的一头公牛弄醒了那个酣睡的孩子。

(正译)一个大嗓门的人把那个酣睡的孩子吵醒了。

14.She is a nose of wax。

(误译)她的鼻子是腊制的义鼻。

(正译)她没有主见。

15.Glen spent a small fortune on a tour round the world。

(误译)格伦花了一笔小钱周游世界。

(正译)格伦花了巨资周游世界。

如上就是关于较容易让中国人误解的几句话,希望看到小编整理后的如上文章可以让你避免在美国朋友面前太囧。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三
《容易误解的句子》

1. The house is really A-1.

(误译)那间房子的门牌确实是A-1号。

(正译)那间房子确实是一流的。

2.He bought a baker's dozen of biscuits。

(误译)他买了面包师做的12块饼干。

(正译)他买了13块饼干。

3.A bull of Bashan woke the sleeping child with his noise。 (误译)贝兴的一头公牛弄醒了那个酣睡的孩子。

(正译)一个大嗓门的人把那个酣睡的孩子吵醒了。

4.He was a cat in the pan。 (误译)他是盘子中的一只猫。

(正译)他是个叛徒。

5.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误译)一只猫都可以看到国王。 (正译)小人物也该有同等权利。

6.Even a hair of dog didn't make him feel better。

(误译)即使一根狗毛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正译)即使是再喝解宿醉的一杯酒,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7.Is he a Jonah?

(误译)他就是叫约拿吗? (正译)他是带来厄运的人吗?

8.Jim is fond of a leap in the dark。

(误译)吉姆喜欢在黑暗处跳跃。

(正译)吉姆喜欢冒险行事。

9.A little bird told me the news。 (误译)一只小鸟将此消息告诉我。 (正译)消息灵通的人士将此消息告诉我。

10.Angela is a man of a woman。 (误译)安吉拉是个有妇之夫。

(正译)安吉拉是个像男人的女人。

11.Nellie is a man of his word。 (误译)内莉是他所说的那个人。 (正译)内莉是个守信用的人。

12.He paid a matter of 1000 yuan。 (误译)他付了1000元的货物账。 (正译)他大约付了1000元。

13.It is a nice kettle of fish! I have a stomachache。

(误译)这是一锅好鱼,(可惜)我胃痛。

(正译)真糟糕,我胃痛了。

14.She is a nose of wax。 (误译)她的鼻子是腊制的义鼻。 (正译)她没有主见。

15.Glen spent a small fortune on a tour round the world。

(误译)格伦花了一笔小钱周游世界。

(正译)格伦花了巨资周游世界。

16.He is very glad that his wife's going to get a visit from the stork。 (误译)他为她的妻子将获得参观鹳鸟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

(正译)他为妻子即将生孩子感到非常高兴。

17.Archibaid was a whale at fishing in his young days。

(误译)阿奇比德年轻时捕鱼捕到了一条鲸鱼。

(正译)阿奇比德年轻时擅长捕鱼。

18.Is there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Kenneth and Louie?

(误译)肯尼斯和路易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吗?

(正译)肯尼斯和路易之间有极大的不同吗?

19.The ABC hopes to settle in China。

(误译)那个美国广播公司希望在中国设立公司。

(误译)那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希望在中国定居。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四
《容易引起误解的句子》

容易引起误解的英语句子(一)

1.

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do such a thing. 他决不会干这种事。

She is the last woman I want to sit next to at dinner.她是我在宴席上最不愿意与之相邻就座的女子。

That's the last thing I should expect him to do. 那是我最不可能指望他去做的事情。

注:“ the last + 名词 + 不定式或定语从句”中的 last 作“ least likely / suitable/ willing/ desirable ”解,即常常将 last 译为“最不可能的;最不合适的;最不愿意的;最不希望的”,而不作“最后的”解。

2.

We can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too much. (= We can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much enough. = It is im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too much/ much enough.) 无论怎么重视现代科学的价值都不为过分。

We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doing experiments. (= We cannot be careful enough in doing experiments.) 我们做实验时无论怎样小心都不过分。

注:“ cannot/ could not…… too + 形容词或副词 = cannot/ could not…… + 形容词或副词 + enough ”。我们不能把第 1 句理解成:“我们不能过分估算现代科学的价值。”也不能把第 2 句理解成:“我们做实验时不能太小心。”

3.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无论怎样聪明的人也难免要犯错误。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无论怎样长的巷子也有弯。

注:这个句子含有比较储蓄的让步意味。我们不能把第 1 句理解成:“从不犯错误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也不能把第 2 句理解成:“那是一个没弯的长巷。”

4.

If the sun were to rise in the west, I would not break my word.即使太阳从西方出来,我也不会背弃我的诺言。

Were the danger even greater (= Even if the danger were greater), I should feel compelled to go. 即使危险再大,我也觉得非去不可。

注:从形式上看上面句子中的从句像是条件状语从句,但实际上却是让步状语从句,因为其中的主句和从句在意义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若句子含条件状语从句,则从句表示的是条件,主句表示的是结果。下面句子中的从句就是条件状语从句:

If the sun were to rise in the west, I would break my word.如果太阳从西方出来,我就会背弃我的诺言。

Were the danger even greater, I should not go. 如果危险再大一些,我就不去了。

5.

A mountain is not famous because it is high. 山出名不在高。

I don't believe 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 我相信他明天不会来。

Mary did not leave the office in order to meet Tom. 玛莉离开办公室为的是不见汤姆。

注:上面这三句话中都包含一个被转移的否定词 not .因此不能把第 1 句理解成:“山不出名是

因为高。”也很少将第 2 句转换成:“ I believe that he will not come tomorrow. ”第 3 句可以转换成:“ Mary left the office in order not to meet Tom. ”也可以将其理解成:“玛莉没离开办公室是为了见到汤姆”。为了避免产生上述歧义,我们最好说:“ It was in order to meet Tom that Mary did not leave the office. ”(玛莉没离开办公室是为了见到汤姆。)和“ It was in order not to meet Tom that Mary left the office. ”(玛莉离开办公室为的是不见汤姆。)

6. Who in the world (on earth) told you that? 那事到底是谁告诉你的?

注:这里的 in the world (on earth) 是用来加强语气,意思是“到底”,“究竟”,而不是“在世界上”。

7.

He is too ready to talk 他爱说话。

Men are too apt to forget. 人们往往健忘。

We are only too pleased to work together with the workers. 我们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太高兴了。

They are but too glad to do so. 他们非常喜欢这么做。

注:若 too 后面跟 ready, apt, likely 等形容词,或 only too, but too, all too 和 not too 后面跟一个形容词或副词,则后面的不定式没有否定意义。

8.

No man is so old but he may learn. (= No man is too old to learn.)

没有人因为太老而不能学(活到老学到老)。

I never go past my old school but I think (= without thinking)of Mr Wilkins, the headmaster.

每当我走过我的母校时,都想起校长威尔金斯先生。

注:这里的 but 是从属连词,本身有否定含义,而不能被理解成“可是”。

容易引起误解的英语句子(二)

1. The house is really A-1.

(误译)那间房子的门牌确实是A-1号。

(正译)那间房子确实是一流的。

[说明]A-1,也作A1(形容词),意为“头等的”,“一流的”, “极好的”, “最优秀的”。

2.He bought a baker’s dozen of biscuits.

(误译)他买了面包师做的12块饼干。

(正译)他买了13块饼干

[说明]虽然一打(a dozen)=12个,但a baker's dozen是引自一个典故的习语,意为"13"

3.A bull of Bashan woke the sleeping child with his noise.

(误译)贝兴的一头公牛弄醒了那个酣睡的孩子。

(正译)一个大嗓门的人把那个酣睡的孩子吵醒了。

[说明]a bull of Bushman 是习语,意为"大嗓门的人''.

4.He was a cat in the pan.

(误译)他是盘子中的一只猫。

(正译)他是个叛徒。

[说明]a cat in the pan 是习语,意为“叛徒”,“变节的人”。

5.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误译)一只猫都可以看到国王。

(正译)小人物也该有同等权利。

[说明]a [the] hair of the dog(that bit one)是口语,意为“用以解宿醉的一杯酒”。

6.Even a hair of dog didn’t make him feel better.

(误译)即使一根狗毛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正译)即使是再喝解宿醉的一杯酒,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7.Is he a Jonah?

(误译)他就是叫约拿吗?

(正译)他是带来厄运的人吗?

[说明]a Jonah喻意为“带来厄运的人”。

8.Jim is fond of a leap in the dark.

(误译)吉姆喜欢在黑暗处跳跃。

(正译)吉姆喜欢冒险行事。

[说明]a leap in the dark 是习语(名词短语),意为“冒险行事”,“轻举妄动”。

9.A little bird told me the news.

(误译)一只小鸟将此消息告诉我。

(正译)消息灵通的人士将此消息告诉我。

[说明]a little bird told me是口语,意为“消息灵通人士告诉我”,“有人私下告诉我”。

10.Angela is a man of a woman.

(误译)安吉拉是个有妇之夫。

(正译)安吉拉是个像男人的女人。

[说明]a[an] + 名词(1)+ of + a [an, that, 物主代词]+ 名词(2)意为“像(1)的

(2)”,“(1)般的(2)”。名词(1)和名词(2)也可有复数形式,此时a [an]和that 以及物主代词也要作相应的变动。例如:their Palace of houses (他们的宫殿式的房子)。

11.Nellie is a man of his word.

(误译)内莉是他所说的那个人。

(正译)内莉是个守信用的人。

[说明]a man of his word 是习语,意为“守信用的人”,“说话算数的人”。此习语中的his 不能改成her,my,your

12.He paid a matter of 1000 yuan.

(误译)他付了1000元的货物账。

(正译)他大约付了1000元。

[说明]a matter of是习语,意为“大约”。

13.It is a nice kettle of fish! I have a stomachache.

(误译)这是一锅好鱼,(可惜)我胃痛。

(正译)真糟糕,我胃痛了。

[说明]a nice [pretty,fine] kettle of fish 是口语, 意为“乱七八糟”,“非常混乱”,“一塌糊涂”,“处境困难”,“糟糕通顶”。

14.She is a nose of wax.

(误译)她的鼻子是腊制的义鼻。

(正译)她没有主见。

[说明]a nose of wax 是习语,在本例中意为“无主见的人”,“易受摆布的人”。

15.Glen spent a small fortune on a tour round the world.

(误译)格伦花了一笔小钱周游世界。

(正译)格伦花了巨资周游世界。

[说明]a small fortune是口语,意为"大笔钱'',"巨资''.

16.He is very glad that his wife’s going to get a visit from the stork. (误译)他为她的妻子将获得参观鹳鸟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

(正译)他为妻子即将生孩子感到非常高兴。

17.Archibaid was a whale at fishing in his young days.

(误译)阿奇比德年轻时捕鱼捕到了一条鲸鱼。

(正译)阿奇比德年轻时擅长捕鱼。

[说明]a whale at[for, on]是习语,意为“擅长于”,“善于”。

18.Is there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Kenneth and Louie?

(误译)肯尼斯和路易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吗?

(正译)肯尼斯和路易之间有极大的不同吗?

[说明]a world of 是习语,意为“大量”,“极大”,“无数”,“无限”。

19.The ABC hopes to settle in China.

(误译)那个美国广播公司希望在中国设立公司。

(误译)那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希望在中国定居。

[说明]ABC本身含义很多,本例的ABC则是American-born Chinese 之略,是指在美国土生土长(一般也

不懂中文)的华裔(美语)。

20.Bruce was taken up above the salt.

(误译)布鲁斯坐在盐上。

(正译)布鲁斯被请坐上席。

[说明]above the salt 是习语,意为"在上席'',"受尊敬''.其反义语则是below the salt("坐下[末席]'',"被小看

'').

21.These commercial transactions are aboveboard.

(误译)这些商业交易是在船上进行的。

(正译)这些商业交易是光明磊落的。

[说明]aboveboard可作形容词和副词(本例作形容词),意为“光明磊落[正大]的/地”,“诚实的/地”,“公开

的/地”(作性容词时是“.... 的”、作副词时是“...地”

22.Colin is absent in Shanghai.

(误译)科林现在不在上海。

(正译)克林去上海了,不在这里。

[说明]one + be absent in + 地点,意为“......去 ......了,不在此处”。

23.I only use Accent for soup.

(误译)我只须强调做汤。

(正译)我只在做汤时加味精。

[说明]Accent 是“味精”之意(来自美国一种味精之商标名)。在美国,表达“味精”时,用Accent远多于

monosodium glutamate

24.We should call him Adam.

(误译)我们应该把他叫做亚当。

(正译)我们应该叫他的名字。

[说明]Adam原指《圣经》中的亚当,但此处泛指一般人的名字。

25.Donna can sing after a fashion.

(误译)唐纳能唱时代歌曲。

(正译)唐纳多少能唱一些歌。

[说明]after a fashion 是习语(介词短语,作状语),意为“多少”,“勉强”,“略微地”。它与in a fashion 同义。

26.Her opinion is all my eye.

(误译)她的主张也完全是我的观点。

(正译)她的主张是胡说八道。

[说明]all my eye是英国俚语,意为"胡说八道","瞎说","鬼话"等.应注意把all my eye 与 all eyes 区分开来,

后者意为"全神贯注地看 ".

27.Bess ate all of six fruit cakes.

(误译)贝丝吃光了所有的六块水果蛋糕。

(正译)贝丝足足吃了六块蛋糕。

[说明]本例的all of是习语,意为"实足","足足".

28.All the world and his wife were so kind to Marlin.

(误译)全世界和他的妻子都对马林这么好。

(正译)人人都对马林这么好。

[说明]all the world and his wife 是戏谑语,意为"人人","每人","不分男女","不论谁都”等

29.Mr. Smith is an American China trader.

(误译)史密斯先生是一个美籍华裔商人。

(正译)史密斯先生是一个做对华贸易的美国商人。

30.These youths are full of animal spirits.

(误译)这些年轻人充满动物精神。

(正译)这些年轻人充满活力。

31.Jim is discussing anything under the sun with Paula.

(误译)吉姆和葆拉在阳光下讨论问题。

(正译)吉姆与葆拉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32.Why is Merry like April weather?

(误译)为什么梅里好像四月天气?

(正译)为什么梅里喜怒无常?

33.The bank is open around the clock.

(误译)那家银行准时营业。

(正译)那家银行24小时营业。

34.Bath Festival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误译)巴斯音乐节就在那个拐角周围举行。

(正译)巴斯音乐节即将到来。

35.The child is as good as gold.

(误译)这个孩子像黄金那样宝贵。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五
《容易产生误解的句子》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六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尤其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俗语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众。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因为《论语》的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特别是现代人更加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众所周知在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自始至终给老夫子戴着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因此这些辩护的声音也就难以被世人所知了。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会歧视女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原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易经》比较费解的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以”在古文里是“用”的意思。其意思应是“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后就会自强不息。这里的“之”,就是指前面的“天行健”。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使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而不是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劲儿的意思。这种处世之道,在古时候几乎人人都懂,老子不是也说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正是这句话,孔老夫子更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但是,这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看,谈教育谈得多深刻啊。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礼记》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我们不妨翻开典籍,看看历史真相。“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这段原文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礼仪。根据上下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

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的。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的处理。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这是先秦封建制礼仪,都是合情合理的,古人的纯朴可见一斑。这哪有什么“阶级压迫”色彩?

三从四德

原文: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昆弟之为父后者。《传》曰: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者,犹曰不贰天也,妇人不能贰尊也。——《仪礼•丧服》

之所以贴出那么长的原文,是要着重提醒各位,“三从”仅仅指服丧仪礼上的三从,这是最需明确的。由于“四德”在今人眼中并不是非常大,此处就不罗嗦了。

为了便于理解这段话,吾人须先知《仪礼•丧服》之大义。

传统中国乃礼乐之邦,而丧葬礼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丧服”又是丧葬礼俗的一部分。所谓“丧服”就是生者为死去的亲属改变服饰以志哀悼、追念之情的礼俗。依据生者与死者的血缘亲疏关系或身份等级的不同,规定了五种等级的丧服制度系统,俗称“五服”。依此是斩衰服、齐衰服、大功服、小功服和缌麻服。

同时,丧期也有三年、一年、九月、七月、五月和三月的不同。丧服与丧期在《仪礼•丧服》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错乱或破坏。

古代对丧服守制是非常重视乃至是苛刻的。如服斩衰之丧者如是现任官员,必须离职归家居丧守制,丧期结束方可复职。若国家一时离不开此人,须由皇帝下诏特批而不守丧,是为“夺情”。即便如此,往往亦被视为有违伦常,当事者承受之舆论压力不小。万历首辅张居正因“夺情”事件而险遭同僚之弹劾,即其显例。历史上因未守丧制而遭受处罚者亦时有之,此不细说。

上面一段文字,就是说明女子服斩衰之服的情形与道理的。其大意谓:

女儿出嫁了,只为其父母及父亲之兄弟服齐衰一年之丧。何以如此耶?乃因为女性不能守两个三年的丧期。何以故?

男女有别也。其别乃在女子有“三从”,故其礼俗亦随之变化,无专一不变的道理。哪“三从”呢?就是未出嫁的女子跟随着父亲生活,已出嫁的女子跟随着丈夫生活,丈夫死后跟随儿子生活。所以,女子在未出嫁时,以父母为天;已出嫁之后,以丈夫为天。女子不守两个三年之丧期,犹如吾人不能同时有两个天,女子亦不能有两个最尊贵之天也。

女子未出嫁时,本来须为自己之父母守斩衰三年丧。但因出嫁,不依赖父母而生活了,斩衰三年丧即转移至夫家,若此时父母去世,则只守齐衰一年丧。然而,如果女子被夫家休弃而回到娘家,则依然要守斩衰三年丧。这里在在只关涉到丧服礼俗的问题,并未涉及到家庭生活中女子服从谁的问题。

谓女子没有自由而倍受压制,皆是后之好事者望文生义、以讹传讹之辞。由于“三从”离开了具体的文本与具体的社会礼俗而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遵从”或“服从”,再加上现代人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多从个体自由与独立的角度立论,则“三从”确乎成了女性的地狱。

但这决不是“三从”之本义,在古代也没有像现代人这样来引申“三从”之义的。中国是历来重视孝道,如果夫死以后作母亲的要无条件地服从儿子,则岂有孝道可言,简直是犯上而大逆不道。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鲜有发生,但儿子无条件地服从母亲的却很多,如焦仲卿按母亲的意愿而休弃心爱的刘兰芝,就是其显例之一。甚至宋太祖赵匡胤亦是依其母亲的意思,将大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无奸不商

原句:无尖不成商

“无奸不商”本为“无尖不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或“奸商”了。

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抱怨”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

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句: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隋唐演义》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的误会可大了!这话又怎么说呢?

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看看现今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路上什么希奇古怪伤天害理的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的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么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挂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七
《误会法》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八
《小心误会》

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篇九
《被误解的名言警句》

那些年被误解的名言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理学家和一群封建卫道士们总是如此曲解这句话,认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 然而事实仍然是卑鄙的社会群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原文进行断章取义所制作的封建枷锁。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没有做到后辈的本分为最。舜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就自行娶了妻子,是无视尊卑、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极大的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一向被尊为金科玉律。 原句:“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一直被翻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 实际上,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高,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就要教化他们。这和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 不同的断句,大相径庭的意思。断章取义害死人啊。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变成写夫妻关系的了。

5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其实这句话中的小人是被严重曲解的,“小人”在古代是指没有渊博学识和高雅情志的人,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并且孔子说出这个话是有前提和原因的,也就是说此话中的“女人”与“小人”是特指,而非针对所有的女人。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随后留下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也就是说孔子觉得自己被当作花瓶了,感到没面子,很郁闷,所以鸣了一下不平:卫国公老婆怎么跟一个普通百姓似的,一点涵养也没有,难以交流,靠近了就看见了那副骄扈无知的模样,疏远了还会招来埋怨。 6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说:“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

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也就是说,孔子反对“以德抱怨”。但是,由于被人曲解,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7网开一面

一般认为是捕鸟时,把网围三面开一面。 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这样的:就开一面网等鸟钻进来。当然,这个典故的主旨没有被曲解。(这不是断章取义和曲解)

8人尽可夫

一般认为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说明女子的作风问题。” 但实际上,这只是字面解释,“人尽可夫”本身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是后来的夫子理学断章取义,用以戕害女子。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原文:(郑)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春秋时期,郑厉公深恨相国祭足专政,暗命祭足的女婿雍纠去把其老丈人干掉,就可接任相国的位子。雍纠对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错。回家后面对老婆有点心虚,被老婆雍姬看出问题,一番逼问,就坦白交待了。 雍姬回家问母亲:“父与夫孰亲?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雍姬随将事情原委告知父亲,祭足反杀雍纠,厉公逃往别国,祭足又拥立了郑昭公。 可见,“人尽可夫”现在的意思,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断章取义和曲解。

9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 实际上,“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学者将这句译为:“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曲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正确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11刑不上大夫

曲解:古时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够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后可以不受惩罚,不受刑罚。 实际上,孔子说这句话的原意是,提醒士大夫们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要触犯法律。而一旦犯法,将有刑具加身,则应赶紧自杀,不能受辱。

12 无毒不丈夫

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传。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

13识时务者为俊杰

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识时务,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

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是对隆中卧先生的赞誉,说他未出隆中,却已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而且有极深刻的见解。

14无奸不成商

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叫“无奸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

15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关于这句,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标点错误“女子”中间应有标点断开,如“女、子”。“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类。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女”为“汝”字的通假,“女子”实为“你们这些小子”,是孔子对门下弟子的称呼。怎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这要在当时的具体环境里找答案。在《论语·阳货》这一篇里,孔子先是受到阳货的戏弄,然后又有“子由质疑”、“子路不悦”、“乡愿败德”、“辞客不见”、“宰予不仁”等一系列纠葛,而且孔子早就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的话,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结合自己怀才不遇,不被理解和任用的处境,心中难免有些不快。再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不可能不产生矛盾,这些不快和矛盾恰好在子贡问师(或者当着更多弟子的面)时引发出来,于是孔子便有了“唯女(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慨叹,意思是说:“你这小子(或你们这些小子)和奴才一样是不好教养的,(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有怨言。”

16金屋藏娇

你觉得是给小三弄个格外幽会地点?实际上,这个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当初娶陈阿娇(比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要早)时说的句话:“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所以„„【金屋藏娇的“娇”实际指的是大老婆啊。。。】

17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其实是倒装句式,改回来就是“己不为人,天地诛灭”好象更好理解。这里的“为人”窃以为是为人不做亏心事的为人。同样的一句话,理解不一样其结果大相径庭。有的是理解有误,有的是为我所用,故意颠倒黑白。认真起来,弄个是非曲直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语境差,不容说真话。换句话说,就不是说理的地方。有的是不知道厉害关系,只知道跟风;有的是知道是非,为了自己的利益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胡言乱语颠倒黑白。“人不为己”还有一种说法:此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之意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18登堂入室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才能进入内室。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入室为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 19烂醉如泥

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指酩酊大醉的样子,瘫倒在地扶不起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指一种长在南海中的虫类。这种虫没有骨头,一上岸就会“失水而醉”,因此就有了“烂醉如泥”的说法。

20女子无才便是德

出处: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辩)是才,女子无才便(辩)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错解: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正解:女子不与人争辩是有道德修养的缘故。

实际古意应大概为: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显露,而是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

21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被同事误会打小报告 同事误会我喜欢他 被误会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同事之间误会句子误会"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2169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