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

2016-01-30 09:28: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一《论语中五大经典语句》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一
《论语中五大经典语句》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篇,第一章,是《论语》之开篇语。全句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能够用到实践中去,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恼怒不怨恨,这不是君子的作为吗?孔子此言,字面上虽不具备很深之含义,但却实实在在地为我们透出了为人修养的“快乐、喜悦”之精髓。

此章有三层含义:

1、人首先要充实自己,这一充实过程便是个喜悦之过程;

2、人要与大家交流,与朋友交流,这也是个快乐的过程;

3、人要有涵养,涵养体现于自身的调节,要将怨气、怨恨之情绪于自身得到化解,以求得自身的快乐和喜悦,此为做人的最高境界。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此句出自‚颜渊第十二‛篇,第五章。全句如下: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因为自己没有兄弟而烦恼,子夏却告诉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同时阐明,一个君子,只要谨慎做人,避免失误,对他人彬彬有礼,合乎礼制,这样还会发愁没有兄弟么?四海之内,到处都是

兄弟。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面对现实,了解所处环境,行君子所应行,为君子所应为,这样就能够顺应环境,达到相应的目标。

三、德不孤,必有邻

此句出自‚里仁第四‛篇,第二十五章。全句如下: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能有与之亲近的人。此语含有一个道理,即道德虽属于个人修养之内涵,但其指向范围却具有极大的外延性,道德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显现的。

德不孤,必有邻,细细琢磨,此言与上述两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实存有异曲同工之妙。含义相近的三句《论语》经典,竟不约而同地被公众所推崇,可见今日公众对个人道德之修养、对社会道德之呼唤,确存有大企盼。

四、礼之用,和为贵。

此句出自‚学而第一篇,第十二章。全句如下: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有子说,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礼之用,和为贵,是强调一种恰如其分的社会规范。因此,权力分寸的掌握绝非易事,当慎之又慎也。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二
《论语经典语录译文》

《论语》经典语录及译文

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译文:贫穷而不谄(chan)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温习了吗?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译文:君子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最明智的。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译文:用政法来诱导,使用刑法来整顿,百姓虽然会免受刑法,但是没有廉耻之心。用仁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顿,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服正。

9、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1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译文: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议论了,已经完成了的事就不要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译文:君子思念仁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译文:不担心没有职位,担心没有立足的能力。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去追求别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作为就行了。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年高而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行动要敏捷勤快。

1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译文:起初我对人,听他说的话,我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他的话,要考察他的行为。在宰予的身上使我改变了这个态度。

16、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译文:不迁怒于别人,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17、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君子只救济贫困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1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明智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喜欢动,仁德的人喜欢静,明智的人乐观,仁德的人长寿。

2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译文: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能以自己的行为去譬喻别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人道的办法了。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2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译文: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要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译文: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在呢?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而没有名声,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畏了。

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做。

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译文:君子成就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正和这相反。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译文:统治者(管理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3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译文君子通达仁义,小人通达财利。

3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译文:古代学者做学问在于提高自己,当今的学者做学问是为了给别人看。

3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译文: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34、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译文: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错过了人才),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既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

3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译文: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3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译文:人如果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很少有怨恨了。

37、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译文:主张不同,不能再一起相互谋事。

3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40、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译文:大的方面的德行不能逾越界限,小的德行可以适当放宽。

41、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译文:君子为别人施以恩惠而不耗费财务,让百姓劳作却没有怨言,有所追求而不贪婪,安然处事而不骄恣,威严而不凶猛。

4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不知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知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言语是非,就不能了解别人。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三
《浅析《论语》中的仁》

ZheXueYanJiu☆哲学研究☆

浅析《论语》中的仁

张霖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以《论语》中关涉“仁”的语句为主要依据,从三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层次对其体现出来的孔子“仁”的思想内涵

进行剖析。

关键词:论语;仁;孔子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0-0116-01

据统计,《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109次①。在这一万六千余情并且依照它来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从字②的经典中,出现的频率不可谓不高。其中他人讲仁25次,孔子爱父兄到爱其他的亲戚,再到爱其他的人,以自己为中心向外层讲仁84次,足见孔子对仁的重视。层推衍,最终达于“泛爱众”。在此基础之上进而践行“忠恕之道”

那么,孔子主张的“仁”内涵和结构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可这一“为仁之方”,通过“施于己而不欲”,推知人亦不欲,故“勿施以分析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于人”;同样以我之所欲,推知人亦所欲,故能“己欲立而立人,己

一、“仁”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欲达而达人”。达到这样的修为和境界之后,再通过外在的“礼”来孔子虽然有时把它看成诸德之一,但更多的时候是把它作为规范自己的心,克服和消除内心的不正当的欲念,保证自己的行一个能够包容、涵盖众德的更高、更有普遍意义的“全德”含义来为处处符合仁的内在规范。同时还可以通过与朋友的切磋来增强使用的,即把它当做最高的道德原则和境界。仁德。正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和“友其士之仁者”也。

作为全德概念的仁,它的基本含义有:仁爱、相亲和仁厚。《论三、指称“仁德的政治”,即是政治层面的“仁”,即是宽厚待民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此处的“爱人”之爱就是“亲施以恩惠,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亲”、相亲之意。正如墨子说:“仁,仁爱也。”,又如《国语·晋语》“爱它要求当政者要从“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政亲之谓仁”。仁的总体精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治、经济和教化措施,使国家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来说,仁内容很广泛。仅孔子回答樊迟问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礼运》)的仁的大同境界。仁时有“恭、敬、忠”,回答子张问仁时有恭、宽、信、敏、惠”。笔者通孔子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仁政”一词,但孔子确实将仁从伦理过对全书语句的梳理,得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孝范畴升华成了政治范畴。他反对暴力掠夺,主张以德服人,通过修悌、忠恕、清廉、正直慈敬、和义、博施、济众、中庸等多种道德条目。仁使远方的人来归。并且认为要实现仁的政治并不容易,他说“如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和本源,“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就是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

二、泛指有德的人,即仁人才能实现仁政”,可见时间之久。另外,孔子还经常用这一层面的这种人是儒家理想中的完美人型之一(另一种是“圣人”),是“仁”来评价为政者。例如他称颂尧舜、文武周公施行的仁德之政,现实世界人们追求的目标。从仁的角度肯定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防止齐鲁之地被夷

仁人作为具备道德主体性的人,能敦行“孝悌”和秉持“忠恕”狄化的功绩。他主张为政者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居之无倦,这一儒家基本精神,同时又具有不忧不惧的处事能力,具有自强行之以忠”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状态为实现仁小结

的境界不断进取。并且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安居仁道,爱憎分明“仁”这一概念在《论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内在的关于甚至可以杀身以成仁。正如如下的表述:“仁者不忧”“仁者必有“仁”的境界,又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法。通过它,孔子建构勇”“仁者安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了个人理想人格培养与治理国家的理想范式。并且他关于“仁”的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一意义上的“仁”在孟荀等儒家后学的进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可以为当代中国和世步阐释和发挥下,向着政治人格方向发展。界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仁人呢?论语给出的方法是通过孝悌、忠

恕、克己复礼和交友。参考文献:

“孝悌”是实现仁的基础和第一步,是孔子仁学思想体系的基[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本支柱之一。孔子是从人的血缘关系出发来建立伦理规范的。他[2]匡亚明.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

认为在所有的情感之中,血缘之爱是不可置疑的,父子之爱和兄[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弟之爱是从血缘之中生发出来的真感情,这种真感情就是孝悌。[4]宋健平.论语论仁[J].宿州学院学报,2008,(2).

它是真和善的源泉和依据,故说它是“仁之本”。人有了这种真感(责任编辑/许广东)①此处采用杨伯峻先生《论语词典》的统计数据。另外,凡本文所引用《论语》中的文字均采自杨先生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首次引用时注明所出篇名,余下的不再一一注明。

②此处参考崔曙庭先生的文章《论语本文到底是多少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0期第1卷。另外笔者也进行了统计,得出另外的11705字说、12700字说、13700字说和二万余字说均误。

收稿日期:2010-09-19

作者简介:张霖炜(1988-),男,重庆秀山人,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主持陕西师大校级开放性实验项目1项。117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四
《_论语_经典语句解读》

经典语句解读《论语》

□张会增

蕴含着朴素的哲理、闪烁着《论语》

智慧的光芒,堪称中国人的圣经。

(一)论学篇

一个人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必须

不断地增进知识和技能,而通向这一目

标的道路唯有学习、摸索。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要对真理、信仰有发自内心的迫

切追求,什么时候追求到都会欣慰不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的前提是什么?是学生充

分准备、积极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否

则,教师如何启发也无济于事,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与不竭的动力,事业、生活亦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静静地读几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书,听听父母的唠叨、师长的教诲呢?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的学问造诣与人生修养,让他永远快乐,永远年轻。(二)励志篇

许多人衣食无忧,却最终一无所成;孔子穷困半生,却影响了中国两千五百年以至更远。为何?因为孔子懂得励志:既勉励自己,又激励他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应有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同学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业精进,全面成长!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为理想奋斗的征途中,坚忍不拔之志比经天纬地之才更为重要。(三)处世篇

无论古今,“处世”都是一门学问,学会处世都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具备的能量,既可以温暖自己,又可以照耀他人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人先正己,领导、师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既然已失去了往昔,那就想办法去赢得未来吧!

言必信,行必果。

这只是孔子心目中的第三等标准,但要达到这个并不很高的层次对许“士”

多人来说也是考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关键在于你是金子吗?如果不是那还等什么?快点努力增加自己的含金量!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原来辩证法早就有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时我们从改过自新中汲取到的财富比成功都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事实上就是举起了自我解剖的刀,敢于自省者有大智、有大勇。“自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选择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受他们的影响熏陶,自己的思想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识人篇

识人确实不易,要有火眼金睛。因为有些人善于伪装自己,在伪装的外表下,一颗什么样的心,万分难测。但孔子其实早就告诉了我们识人的准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荀子说:我不禁想:人类失去诚信,世界“言无常信,唯利所在,可谓小人。”

将会怎样?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地与文采内外统一,不可或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拥有高远的智慧、良好的心态,必然襟怀坦荡;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必然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成人之恶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敢苛求成人之美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保持自我的人格、个性、见解与空间而非一味求同,才是真正的和谐之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思维活跃,如水般灵动;仁者品德宽厚,如山般沉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为什么呢?一个仁德的人,心胸坦荡,不会为个人的得失忧虑。“仁者不忧”

但有时正因为他仁德,他才会有常人不会有的忧虑,即“先天下之忧而忧”。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临生死考验,宁可为仁义而舍弃生命。它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正义献身,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赞扬伯夷、叔齐兄弟让位,他们的行为才真正符合礼的标准。可惜历史上更多的是手足相残的啊!“玄武门之变”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夫子对弟子的难得褒奖。是啊,为了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

(五)述评篇

表述三言两语,内容丰富多彩。孔夫子在政治、文学、音乐等各个领《论语》

域,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地。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思无邪。”

或许也应该是现在文学创作的准则吧。“思想纯正”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

为什么中国人凡事都喜欢折中,原来中国自古就有中庸思想,就连哀与乐都不可过分。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五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仁”的名句

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

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

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论语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论语原文]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论语原文]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译文】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

论语中“礼”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孔子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2.[论语原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论语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4.[论语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评析】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5.[论语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 6.[论语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7.[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8.[论语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论语中“智”的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6.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ì)?”

【译】孔子说:“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美事.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论语中“信”的名句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5.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8.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六
《《论语》经典语句赏析》

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篇七
《《论语》经典语句赏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中含仁的语句 论语经典语句 论语中经典语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中经典关于仁的语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920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