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好词好句 > 步步为营的上一句

步步为营的上一句

2016-01-19 10:09: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步步为营的上一句篇一《步步为营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步步为营的上一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步步为营的上一句篇一
《步步为营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

步步为营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

摘要: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者总结了语

文试卷讲评课中四个关键的讲评技巧,对考试目标、考试中的得失

分情况、考试中反映出的教与学存在的不足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综

合。

关键词: 语文试卷讲评课出题意图审题隐含信息归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试卷讲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发挥全面检

测功能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试卷讲评可以帮助

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

一堂生动的试卷评讲课应该是一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创新课,特

别是新课改实施后,试卷讲评课逐渐成为促进学生整体知识水平提

升、扬优补缺、巩固三基、开阔思路的素质提升课。下面笔者以七

年级语文试卷为例,对如何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进行论述。

一、追根溯源,明确出题意图

试卷讲评作为成绩测评后的重要环节,在讲解过程中必须注重实

效。如何让学生听懂、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

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讲评过程中向学生展

示试题的亮点和难点,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

生学会追根溯源,明确出题意图。笔者从学生答错的题目发现,学

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

极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及解题思路。如在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一

道综合性活动题: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内容。

11日16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助旅游团

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

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事发后,当地乡镇干部群众第一时间组织武

警、消防、民兵及当地干部群众近2000人全力搜救遇险人员。当

晚,搜救人员不间断巡回搜救,成功营救16名驴友,其中5人受

轻伤,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其余11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12日

清晨,山洪逐渐退却,救援人员再次深入峡谷展开搜寻,数十名打

捞队员沿河打捞。截至12日22时,已打捞出14名遇难者遗体,

仍有5人失踪。目前,数百名救援人员仍在潭獐峡流域下游全力搜

寻5名失踪人员(要求概括内容不超过15字)。

有的学生的答案为:“遭山洪袭击,35人被卷走,营救了16人,

14名遇难,5人失踪。”有的学生的答案为:“潭獐峡山洪卷走旅游

团35人。”从以上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弄清出题人的意图,概

括时出现叙述不清和语言不合理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

告诉学生,这道题目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出题人的目的、解答的方

式及通过这道题目应该掌握什么。针对这道题,教师就要告诉学生

这是一道新闻概括题,出题人主要考查我们搜索文章关键信息、概

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概括题的一般格式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进而让学生找出主要人物和事件进

行准确概述。

二、审清题意,找准关键词

曾有人问:到底怎么做,才能读懂题目,正确作答呢?其实诀窍

就在于通读题干,找准关键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判断词、形容词、

数量词等词语均可为关键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比如试卷

选文《伟大的悲剧》有一段话: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

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

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

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

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

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

夜不成眠。

问题是:为什么斯科特一行人到达南极点后“尽管精疲力竭,这

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这句话的两个成语“筋疲力尽”和“夜不

能眠”是关键词。既然解题的关键就是这两个成语,就要分析他们

为什么会筋疲力尽,又为什么会夜不能眠?

精疲力竭是因为斯科特一行人为了早日到达南极点风餐露宿,历

经千辛万苦却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感到精

疲力竭。夜不成眠是因为他们由于竞争失败心情极度失望、痛苦、

无奈无法入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理解这两个成语入手,这道

题目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三、读懂隐含信息,善用语言总结

隐含信息就是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你的信息,需要你想一想才会

发现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言外之意。七年级阶段学生应读懂文章

的引申涵义,初步具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将此类题目作为重点

进行讲解。在讲解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告诉学生题目中各个因素之

间的关系,让学生一一归纳,然后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有针对性

的讲解,最后让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让学生学会用。比

如:阅读下面语句,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写出与画线句子相似的相关

语句。

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表现自己,假如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会有浓郁

苍翠的竹林??摇?摇,?摇?摇?因此,哪里有成功和胜利,哪里就

有表现。

在讲解此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这句话讲的是大自然中春笋和竹

林这两个事物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春笋成长,

长成一棵棵竹子,竹子形成浓郁苍翠的竹林。这个题目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引出为什么“哪里有成功和胜利,哪里就有表现”。让

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

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又如题目:在“罗布泊一度被传言为‘生命禁区’”这一句中“一

度”去掉妥否?为什么?

教师要告诉学生问题的隐含信息是什么,并且要解释词语在句子

中的意思,把句子放在上下文中理解,而不是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

的意思。可以尝试换词。理解词义首先要紧扣原文,筛选信息,整

合概括。教师如果把“一度:表示过去发生过;有过一次。曾经、

从前、过去。”这个信息告诉学生,此题便迎刃而解。在平时解题

过程中,学生除了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外,还要进一步读懂题目中

的隐含信息。

四、善于归纳,突出重点

归纳是试卷讲评过程中最后且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问渠那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归纳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分析

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

展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都会忽视对试卷的总结,这样会让试卷讲

评的价值大打折扣。讲评试卷时主要归纳一些共性问题和个别学生

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共性问题是试卷总结的重点问题,特殊问题

是次重点问题。教师应该意识到无论是共性问题还是特殊问题都是

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得到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动员学生多问、多质疑,

并发挥团队小组的作用,让个别问题在团队小组内被解决,全面提

高成绩。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讲解,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知识

步步为营的上一句篇二
《3.7解决问题(1)·数学人教版五上(2015版)-步步为营(含答案)》

)第7课时 解决问题(1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宽是5.用每块0.在前面括号内5.学校会议室的长是8.5米,6米,29.从下列条件中选择2个或3个条件(),平方米的地砖铺设地面,要用多少块?打“再提出问题,并解答。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步步为营的上一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步步为营的上一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haocihaoju/1521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