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唐雎不辱使命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唐雎不辱使命”的相关文章,提供与“唐雎不辱使命”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唐雎不辱使命的教案

10-26

标签: 不辱使命 教案 唐雎 关键词: 唐雎 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属于国别体,出自《战国策》。下面是招生考试网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供大家参考!   唐雎不辱使命的教案   请甲生读唐雎,乙生读秦王,丙生读旁白,丁生读安陵君,朗诵完分小组讨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分角色朗诵完毕。不懂“使人谓”、“虽”、“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其”和“许”等   反复诵读,质疑答疑,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战国末年,秦王要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又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王最终放弃了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的计划。   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把握特点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很深刻,那么这篇课文中的唐雎和秦王在你的心目中各自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概括一下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生1:唐雎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强大的秦国他不害怕,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他应对自如。   生2:唐雎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他敢在秦王面前“挺剑而起”。   生3:唐雎是一个机智、有辩才的人,当秦王威胁他天子之怒如何厉害,而布衣之怒如何不足惧时,他反应敏捷,马上举出专诸、聂政、要离的例子反驳秦王,并指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压倒秦王。  生4:唐雎是一个自主的人,他对秦王的欺诈行为有清醒的认识,不被秦王的假仁假义所蒙骗,也不为他的威逼而害怕。   就主要人物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一定要基于文本。&ldq

不辱使命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虚词释义不辱使命意思 第一篇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4.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夫: 1.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名词)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生气,发怒,动词) 2.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都是动词) 而: 1.挺剑而起(表示并列) 之: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 2.愿终守之:(代词)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是: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直: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长跪而谢之(谢:古:道歉。今:感谢,凋落) 4

唐雎不辱使命市一等奖

唐雎不辱使命市一等奖(一)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2014莱芜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试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09-26

标签: 不辱使命 教案 唐雎 关键词: 唐雎 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3.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重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   3.外交辞令中委婉含蓄,隐藏着的“潜台词”的准确理解。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   1.熟悉课文、能自由诵。   2.理解课文大意,勾划出重点词句。   一、激趣导入:   中国历史上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说法。战国最后十多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消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3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被消灭之后,一度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一次,秦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楚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怀王的故辙

唐雎不辱使命有关信息

唐雎不辱使命有关信息(一)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22、唐雎不辱使命 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 3.轻寡人与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唐雎不辱使命朗读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朗读下载(一)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课堂实录 读文 读人 读自己诵读 品味 积累 (课前活动) 师: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合作学习。东关中学在我县是最棒的初中学校,来之后听老师说我们班在东关中学是这个。最棒的班级(竖大拇指)现在看到同学们脸上的朝气和笑容,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成为最棒的学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师:很好,上课前我有两句话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投出幻灯片1)生齐读: 快乐语文 我的课堂我做主 做最好的自己。 师:语文如此多娇,引无数学子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我们。 师:上课! 一、导入新课 师:俗话说

不辱使命反义词

《唐雎不辱使命》不辱使命反义词 第一篇 2011年中考阅读之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2012-11-01 17:06:48) 转载▼ 标签: 分类: 人教九年级 杂谈 (百色市·2011)(天水市·2011)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文后的问题。(15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与晏子语言对比

04-19

标签: 对比 语言 晏子 唐雎与 关键词:
唐雎与晏子语言对比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唐雎与晏子语言对比,供大家参考!   《唐雎不辱使命》《晏子使楚》比较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16分)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0、甲文选自《赵国策·魏策四》,《赵国策》是西汉末年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不辱使命的意思

篇一:《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 一、 知识点积累: 1、 通假字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置) ②仓鹰击于殿上 (“仓”能“苍”,青色) 2、词类活用: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原意为“多”,这里指“扩充”)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原意是与“重”相对,在这里意为“小看”“看不起”“轻视”) ③公亦闻天子之怒乎(怒,形容词活用为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3篇

03-13

标签: 不辱使命 反思 教学 唐雎 关键词: 唐雎 教学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1   《唐雎不辱使命》一问的主要特点是语言描写,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事件的发展和人物性格。   唐雎是一介使臣,而且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的使臣,来到秦国,面见秦王,而此前,因为秦王吞并安陵的提议没有得到安陵君的同意,极为恼火。文中展示的是强大的秦国,弱小的安陵。一方是强大秦国的国君,盛气凌人,强横无理,一方是弱小的国家的使臣,对比强烈,结果似乎也是在意料之中,但是居然,唐雎就完成了帮助安陵君守护安陵的使命,令后人赞叹。   恃强凌弱,在强秦面前,一切都会被横扫,秦王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在两人面对面的正面交锋中,秦王一开始占据上风,语言态度蛮横,傲慢。见到唐雎问道,安陵君不许寡人,何也?想要就要的态度跃然纸上。交锋之初,唐雎态度温和,委婉,回答的说法与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说法一致。   本来就非常恼怒的秦王,终于发火了,用天子之怒来威胁恐吓唐雎,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场面让人惊恐。但是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回应。秦王对此不屑地说,布衣之怒不值一提。唐雎指出了所谓的布衣之怒,不是庸夫之怒,而是士之怒。士之怒,也会感动天地,力量巨大。挺剑而起,与秦王同归于尽之心尽显,终于令秦王折服。   一次令人胆战心惊的交锋,终于让安陵转危为安。   语言是有力量的,行动更是有力量。唐雎因为语言因为行动因为勇气,而被人们肯定。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2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其实,文与言都是教学内容,单方面的重言或重文固然是不对的,先言后文或者先文后言其实也很糟糕。言是基础,文是语境,是文化,是文学;缀言而成文,言也是文的有机组成。字词固然重要,可脱离语境背词语解释实在痛苦,正如我们小时学英语,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