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孙权劝学说课稿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孙权劝学说课稿”的相关文章,提供与“孙权劝学说课稿”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

05-08

标签: 孙权 劝学 答案 阅读 关键词: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下面是招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参考!   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rdqu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

05-08

标签: 孙权 劝学 教案 关键词: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下面是招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欢迎参考!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的确立】   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5、 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的开发】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

01-18

标签: 孙权 劝学 教学设计 精选 关键词:
  《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中国招生考试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04-13

  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间的史事。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 4、但当涉猎 涉猎 ;   5、见往事耳 见: 。 6、蒙乃使就学 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教案

04-13

标签: 孙权 劝学 教案 关键词: 孙权 教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孙权劝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 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04-12

标签: 孙权 劝学 教学设计 关键词: 孙权 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下面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高仁辉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

孙权劝学ppt

04-12

标签: 孙权 劝学 ppt 关键词: 孙权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孙权劝学ppt供大家参考选择。   孙权劝学ppt   《孙权劝学》PPT课件   教学重点:   1、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 ... ...   解题及作者作品简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宋神宗赐名“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辨析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   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卿言多务,孰若孤?   ... ... ...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

学说普通话宣传语

普通话宣传标语学说普通话宣传语 第一篇 1.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2. 心相印,语相通,和谐共处乐融融。 3.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4.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5. 普通话,给你美丽的人生增添一份精彩! 6. 学说普通话,推广靠大家。 7.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8.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好学生。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设计   《资治通鉴》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   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   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   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

孙权劝学的板书

孙权劝学的板书(一)《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 温宿二中 张会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