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丁未冬过吴松作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丁未冬过吴松作”的相关文章,提供与“丁未冬过吴松作”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丁未冬姜夔

丁未冬姜夔篇一《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1.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 2.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 3.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 4.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5.商略:商量、酝酿。 6.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 7.天随: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8.何许:何处,何时。 [评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 年) 。当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这年春天,由杨万里介绍。 前往苏州见范成大。此词作于丁未年秋冬间,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淞时。这首词以移情手法 使眼前景物附着作者自身的感时伤事之情。小词清新蕴藉,寓情于景,即兴抒感,表达了怀 念古人和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姜夔一生倾慕晚唐诗人陆龟蒙,陆对 当时的黑暗深恶痛绝, 不赴朝廷征召, 曾在松江隐居, 这是本词抒情的出发点。 上片中用 “清” 、 “苦”二字赋予寒山以感情色彩。下片中的“桥”“柳”等物象,无不是诗人情感之外化。 、 陈廷焯赞云: “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 ‘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 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白雨斋词话》。 ( ) 本词只写眼前景物以寓情思,化实为虚,意在象外, “无穷哀感,全在虚处” 。意象高远,笔 致清峭,气韵生动。 [作者介绍] 姜夔(约 1155-约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随父宦游汉 阳。父死,流寓湘、鄂间。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移居湖州,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张 、 范成大交往甚密。终生不第,

丁未冬过吴松作

丁未冬过吴松作篇一《点绛唇⑴·丁未冬过吴松作⑵》 点绛唇⑴·丁未冬过吴松作⑵ 燕雁无心⑶,太湖西畔随云去⑷。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⑸。 第四桥边⑹,拟共天随住⑺。今何许⑻。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⑼。[1] 2注释译文 ⑴点绛唇:词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 ⑵丁未: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吴松:一作“吴淞”,即今吴江市,属江苏省。 ⑶燕(yān)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燕,北地也。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燕雁无心:羡慕飞鸟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⑷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⑸商略:商量,酝酿,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