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成语故事囫囵吞枣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成语故事囫囵吞枣”的相关文章,提供与“成语故事囫囵吞枣”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成语故事有哪些

04-11

标签: 成语故事 哪些 关键词: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中国招生考试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成语故事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故事有哪些   蹇人上天   蹇人,不是指一个寨子的人,它是跛足的意思。一个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样,充满美好的浪漫主义色彩吗?   其实不是,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一》,故事是这样的:   西汉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隗嚣的人,少年时因为生病而脚跛了,但他的野心并不小。他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称帝,后来屯据陕甘一带,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   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这首童谣讽刺隗嚣,你一个跛脚汉,口口声声“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没有人了。   此后,“蹇人上天”被人们用来比喻不可能之事。没想到,“蹇人上天”还真的和“你咋不上天”这句流行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成语故事有哪些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

囫囵吞枣造句大全

11-15

标签: 囫囵吞枣 造句 大全 关键词: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是成语,出自《答许顺之书》。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囫囵吞枣造句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囫囵吞枣造句     1、没错,千百万囫囵吞枣般读过他的某一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如饥似渴地径直返回书店去购买他写的书,这是可以理解的。   2、囫囵吞枣的吃完午饭,然后又整个下午昏昏沉沉?   3、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4、读书不是竞赛,你是去悦读,因此不妨慢慢地来,就好像品味美味的佳肴或享受愉悦的性爱:请细细的体味,切勿囫囵吞枣。   5、“不管什么事,你都可以囫囵吞枣,”他说,“或者你可以试着理解它。”   6、他是那种吃饭囫囵吞枣的主,在你刚刚吃了一半的时候,人家已离座看电视去了。   7、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8、在计划印度之旅的时候,有一点必须要明白:只要不冀望在仅仅几个星期内将整个印度囫囵吞枣地游历完毕,那么你的悠闲惬意与午后时光就能得以延续。   9、有些学生一接触信息就囫囵吞枣地马上吸收。   10、史密斯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1、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12、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13、你不能一个晚上囫囵吞枣式地读完那本书。   14、想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15、善于读书的人当看不懂时,会自觉地反复重读,直到读懂为止。而不善于读书的人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50字

10-26

标签: 成语故事 大全 关键词:
  成语故事中有很多是50字左右的,看起来短小精悍。下面是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为大家分享成语故事大全50字,欢迎参考!   成语故事大全50字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成语故事大全50字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西南一带有一些附属与汉朝的小国,其中有一个小国叫夜郎。   夜郎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面积很小,只相当于西汉的一个郡那样大小。而且那里人口稀少,土地贫瘠。但他们的国王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所以一直以为自己的国土很大,自己同志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国。   一次,汉朝的使者访问夜郎,夜郎国王竟然问:“汉朝和我们夜郎国究竟哪个大?”面对这样一个既无知又狂妄自大的人,汉朝的使者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才好。   成语故事大全50字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成语故事大全50字

10-23

标签: 成语故事 大全 关键词: 成语故事 大全
  成语指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成语故事大全50字供大家参考选择。   成语故事大全50字   成语故事50字: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成语故事50字: 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成语故事50字: 与虎谋皮   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成语故事50字大全精选: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

成语故事300字

06-10

标签: 成语故事 300 关键词: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字数虽少,可是表达的含义却十分深刻,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成语故事3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 成语故事300字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篇二 成语故事300字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

囫囵吞枣怎么造句

一目十行怎么造句囫囵吞枣怎么造句 第一篇 我们在平时的gre阅读备考中就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阅读的速度,这样会我们考取高分赢得宝贵的时间。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六招让你看gre阅读一目十行。 1、找一个没有思想深度,遣词造句比较简单的阅读材料,比如休闲杂志、消遣小说之类的(注:平时用ts法,当遇到无法理解的句子时大脑会自动调节为sb法,注意感受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2、找一个没有人的屋子——绝对不能再自习室进行这一步——然后大声数数,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书上说,断续发eee...eee...eee...的音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试着阅读。大脑控制sb与控制喉咙是同一个分区,当你数数时就占用了这个分区,使大脑无法sb。 3、当你可以熟练地做2时,可以在心中默数,这时就可以回自习室而不必担心被看成sb了。 4、当可以做3时就努力提高阅读速度,当超过每分钟360个词时,由于速度过快就会进入一个抑制sb的良性循环。

成语故事读后感大全

成语故事读后感成语故事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读了几篇后,我深有感触,里面有些人令我觉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为我的榜样,是我受益匪浅。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吧! ⒈杯弓蛇影。 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误把映入杯中的弓当成了蛇,但那是县令请他喝酒,他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产生了心病,总觉得肚子疼,什么药都没用。这则故事比喻的是一个人因产生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我觉得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完恐怖片,总感觉背后或身边有什么,心情也变得十分慌张,所以,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这样才不会被所谓的“鬼”吓到 ⒉拔苗助长

囫囵吞枣的反义词

《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反义词 第一篇 囫圇吞棗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后引用为成语。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甄别[1] 不求甚解。字面意思为:一下子吃掉一个枣。 中文名囫囵吞枣 外文名Gulping 拼 音hú lún tūn zǎo , 注 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繁 体囫圇吞棗 本 义把整个枣吞下 目录 1基本信息

成语故事读后感400字

篇一:《400字读后感》 400字读后感 篇一:成语>故事400字>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成语故事》的书,他是围绕着一个成语来说的一个故事,最后把成语的意思写在最后一段。比如说: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写了楚襄王当上了国君很开心,整天吃喝玩乐,敌军打下了都城,在内的不少土地也被占领了,他还沉迷在享乐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后悔万分,于是他去请回庄辛向他道歉,希望可以挽回局面。庄辛告诉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赶紧补上就不算迟,只要齐心协力,还是有希望的。楚襄王最后用了庄辛的方法,终于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损失之后,要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成语故事400字作文读后感

篇一:《读《成语故事》有感》 读《成语故事》有感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多得数不胜数。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生僻之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栏目,让我们对当时的背景和学者的认识加深巩固。 “妒贤嫉能”写出了项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统治天下,这便是主要的原因。古往今来,不赏识人才的人,都是一个失败者。《成语故事》里也有许多关于三国的故事,可以边读边补充读三国的认识。 “害群之马”这个成语我见过很多,它的典故却是才了解。原来治理国家和放马的道理很相似,只是除掉对马群有害的坏马罢了。朝廷上,只是将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扫除而已。 这些以小见大的道理,就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