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艾熏神厥穴

艾熏神厥穴

2015-12-27 01:59:5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艾熏神厥穴篇一《古老而神奇的草》 古 ...

艾熏神厥穴篇一
《古老而神奇的草》

古老而神奇的草:艾您听说过“艾”吗?这味古老而神奇的草,几千年来被世人广为应用,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极大。如果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艾的药用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7年的慢性病,用艾3年就可治好。

温灸足三里穴,活到100多岁。就是说常灸足三里穴确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日本的一位194岁高寿老人也曾向日本天皇传授秘诀:即每月初一灸足三里穴,连灸8日,月月如此,肯定会保证健康。如此说来,足见孙思邈使用艾的方法流传之广。

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剂对人畜无害,气味芬芳,又能达到消毒杀菌、除害防病的目的,所以民间至今一直在使用。

艾灸调理痛经--

痛经病因有虚、实、寒、瘀、滞所致,发病机理是一个“瘀”字。《素问*调经论》云:“气血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而之。”

神厥穴为少腹经脉所聚之处,接近胞宫,使用艾灸热熏,辛温芳香之气容易直入少腹胞中及胞脉气血壅滞之所。使胞脉舒缓,气机畅达,活血通瘀,经血流畅--化则痛止。

功能保健:温经散寒驱风,行气活络,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

用于风、寒、湿痹痛,痿证,虚寒咳喘,泄泻,胃脘冷痛,遗精,阳痿等。以及各种灸法的适应病症

艾条作用 :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气滞血淤、肿胀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解除疲劳,享受轻松,达到内外和谐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陈艾条的使用方法

1、穴位艾灸 将一根条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灸。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10-30mm,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灸足三里、气海穴等。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清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能温通带脉、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风池穴到肩部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温度,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 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臵,可以去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清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去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是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严重并伴有经络淤堵,可以用3-5根清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茶。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熏完之后要多吃牛肉、海虾补足能量。

(2)将生姜切成很薄的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3)夏季用6~8根清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不会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只要是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自我保健艾灸方法

1、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2、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艾熏神厥穴篇二
《艾灸常识》

艾灸常识:

性能: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

适用:身体、四肢等部位或穴位,颈椎病,肩周炎,虚寒咳喘,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面瘫,痛经等症。

使用方法:点燃艾条,对准穴位或疼痛部位上10-30mm,来回旋转进行薰灼,或者一远一近,至皮肤渐红至潮红或微痛,并有得气感,每穴15-20分钟为宜。

禁忌:1、大醉 大怒 大惊 大恐 过劳 过饱 情形下禁灸;

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

注意事项:施灸时,认真操作,防止灼伤皮肤;孕妇施灸遵医嘱。

纯天然艾制品,安全无公害,家庭必备!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 时间:15分钟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不洗手、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使用方法:将一段艾条(3cm左右)/艾柱内置于盒内横针中间位置(不可多放防止温度过高),点燃合上内外盖,套上布袋,根据需要调解通风孔大小,用粘扣扣好在身体需要温灸的部位

性能: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

用:身体、四肢等部位或穴位,颈椎病,肩周炎,虚寒咳喘,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面瘫,痛经等症。

使用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和各种艾灸器使用。施灸部位用艾草精油按摩后再进行施灸,效果更佳!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不洗手、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菊种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生,叶背白。有茸而柔厚。生田埂地方,靠水向阳及山坡。 蕲艾茎、叶入药。其味苦或微甘,性微温。据用现代医学手段分析,蕲艾含:已酸已酯,水合莰烯、樟脑、松油醇、异丙基苯,四桉叶

油素、龙脑松油醇 、金合欢稀等17个已知化合物。艾叶含腺碱、胆碱、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淀粉酶等成份,有理血气、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疾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证,为妇科良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能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外用,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疥癣等。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灸经穴,引火点灸柱,滋润灸疮,至愈不痛。

1、关 元

穴位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即本人三横指)。古人说灸七壮,具有补肾培元、强壮益寿的作用,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可防止早衰。

2、足三里

穴位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古人说,灸三壮。可主治消化、神经、泌尿、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经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保持机体生理机能平衡。每日或隔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可达到长寿的人屡见不鲜。

家庭保健常用的灸术有艾条温和灸、艾条雀啄灸、艾条熨热灸等。施灸的程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由头向右而渐下。”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后腹(胸前)。灸法一般比较安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施艾(灸)法应在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古老而神奇的草:艾您听说过“艾”吗?这味古老而神奇的草,几千年来被世人广为应用,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极大。如果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艾的药用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7年的慢性病,用艾3年就可治好。

温灸足三里穴,活到100多岁。就是说常灸足三里穴确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日本的一位194岁高寿老人也曾向日本天皇传授秘诀:即每月初一灸足三里穴,连灸8日,月月如此,肯定会保证健康。如此说来,

足见孙思邈使用艾的方法流传之广。

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剂对人畜无害,气味芬芳,又能达到消毒杀菌、除害防病的目的,所以民间至今一直在使用。

艾灸调理痛经--

痛经病因有虚、实、寒、瘀、滞所致,发病机理是一个“瘀”字。《素问*调经论》云:“气血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而之。”

神厥穴为少腹经脉所聚之处,接近胞宫,使用艾灸热熏,辛温芳香之气容易直入少腹胞中及胞脉气血壅滞之所。使胞脉舒缓,气机畅达,活血通瘀,经血流畅--化则痛止。

功能保健:温经散寒驱风,行气活络,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用于风、寒、湿痹痛,痿证,虚寒咳喘,泄泻,胃脘冷痛,遗精,阳痿等。以及各种灸法的适应病症

艾条作用 :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气滞血淤、肿胀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解除疲劳,享受轻松,达到内外和谐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陈艾条的使用方法

1、穴位艾灸 将一根条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灸。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10-30mm,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灸足三里、气海穴等。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清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能温通带脉、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风池穴到肩部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温度,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 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去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清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去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是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严重并伴有经络淤堵,可以用3-5根清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茶。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熏完之后要多吃牛肉、海虾补足能量。

(2)将生姜切成很薄的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3)夏季用6~8根清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不会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只要是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艾熏神厥穴篇三
《艾灸常识》

艾灸常识:

性能: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

适用:身体、四肢等部位或穴位,颈椎病,肩周炎,虚寒咳喘,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面瘫,痛经等症。

使用方法:点燃艾条,对准穴位或疼痛部位上10-30mm,来回旋转进行薰灼,或者一远一近,至皮肤渐红至潮红或微痛,并有得气感,每穴15-20分钟为宜。

禁忌:1、大醉 大怒 大惊 大恐 过劳 过饱 情形下禁灸;

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

注意事项:施灸时,认真操作,防止灼伤皮肤;孕妇施灸遵医嘱。

纯天然艾制品,安全无公害,家庭必备!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 时间:15分钟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不洗手、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使用方法:将一段艾条(3cm左右)/艾柱内置于盒内横针中间位置(不可多放防止温度过高),点燃合上内外盖,套上布袋,根据需要调解通风孔大小,用粘扣扣好在身体需要温灸的部位

性能: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

用:身体、四肢等部位或穴位,颈椎病,肩周炎,虚寒咳喘,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面瘫,痛经等症。

使用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和各种艾灸器使用。施灸部位用艾草精油按摩后再进行施灸,效果更佳!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不洗手、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菊种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生,叶背白。有茸而柔厚。生田埂地方,靠水向阳及山坡。 蕲艾茎、叶入药。其味苦或微甘,性微温。据用现代医学手段分析,蕲艾含:已酸已酯,水合莰烯、樟脑、松油醇、异丙基苯,四桉叶

油素、龙脑松油醇 、金合欢稀等17个已知化合物。艾叶含腺碱、胆碱、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淀粉酶等成份,有理血气、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疾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证,为妇科良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能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外用,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疥癣等。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灸经穴,引火点灸柱,滋润灸疮,至愈不痛。

1、关 元

穴位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即本人三横指)。古人说灸七壮,具有补肾培元、强壮益寿的作用,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可防止早衰。

2、足三里

穴位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古人说,灸三壮。可主治消化、神经、泌尿、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经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保持机体生理机能平衡。每日或隔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可达到长寿的人屡见不鲜。

家庭保健常用的灸术有艾条温和灸、艾条雀啄灸、艾条熨热灸等。施灸的程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由头向右而渐下。”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后腹(胸前)。灸法一般比较安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施艾(灸)法应在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古老而神奇的草:艾您听说过“艾”吗?这味古老而神奇的草,几千年来被世人广为应用,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极大。如果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艾的药用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7年的慢性病,用艾3年就可治好。

温灸足三里穴,活到100多岁。就是说常灸足三里穴确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日本的一位194岁高寿老人也曾向日本天皇传授秘诀:即每月初一灸足三里穴,连灸8日,月月如此,肯定会保证健康。如此说来,

足见孙思邈使用艾的方法流传之广。

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剂对人畜无害,气味芬芳,又能达到消毒杀菌、除害防病的目的,所以民间至今一直在使用。

艾灸调理痛经--

痛经病因有虚、实、寒、瘀、滞所致,发病机理是一个“瘀”字。《素问*调经论》云:“气血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而之。”

神厥穴为少腹经脉所聚之处,接近胞宫,使用艾灸热熏,辛温芳香之气容易直入少腹胞中及胞脉气血壅滞之所。使胞脉舒缓,气机畅达,活血通瘀,经血流畅--化则痛止。

功能保健:温经散寒驱风,行气活络,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用于风、寒、湿痹痛,痿证,虚寒咳喘,泄泻,胃脘冷痛,遗精,阳痿等。以及各种灸法的适应病症

艾条作用 :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气滞血淤、肿胀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解除疲劳,享受轻松,达到内外和谐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陈艾条的使用方法

1、穴位艾灸 将一根条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灸。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10-30mm,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灸足三里、气海穴等。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清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能温通带脉、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风池穴到肩部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温度,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 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去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清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去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是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严重并伴有经络淤堵,可以用3-5根清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茶。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熏完之后要多吃牛肉、海虾补足能量。

(2)将生姜切成很薄的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3)夏季用6~8根清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不会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只要是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艾熏神厥穴篇四
《养生》

晨起五步曲 1 睡醒后双手十指梳头 36 次从前至后。 2 用双手大拇指关节选按压鼻两旁的迎香穴, 3-4 下后沿鼻子两旁 揉 向上推至印堂 36 次。 3 用手掌搓后脖子每侧 25 次。 4 起床后做扩胸动作 36 次。 5 双手半握拳交替轮打双肩井穴 36 次。治胃肠 1 陈皮 12 克,山楂 3---5 个,大枣 5---6 个炒糊泡水代茶饮。 2 土豆洗净打成汁 1:1 与蜂蜜兑好再熬开后冷藏,每天早空腹 1 匙, 半小时后吃饭,晚上 1 匙。胃胀 1 白介芷。公丁香各 30 克研末,用酒或水调糊状敷肚脐眼上,用热 水袋盖上。 2 喝萝卜籽水。 3 吃疏肝和胃丸。 4 疏肝顺气丸。 5 吴茱萸 10—15 克调好敷肚脐眼上。 萎缩性胃炎 1 吃鸡内金粉。 2 喝酸奶。 3 土豆不去皮榨成汁。可加蜂蜜,用温水服,早起喝。溃疡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 1 白胡椒粉调好灌肚脐眼。用风湿膏贴上。 2 补裨益肠丸。 3 鸡内金、鸡蛋壳、乌贼骨按 1:1:1 的比例早晚各 1 次,每次 1 勺, 温水送服。胃酸1鸡内金、鸡蛋壳、乌贼骨按 1:1:1 的比例早晚各 1 次,每次 1勺.温水送服。 2 白胡椒粉调好灌肚脐眼,用风湿膏贴上。3 2---3 片生姜加 4---6 个红枣切片煮水喝。 今天不好好睡觉,明天好好睡长觉 《人体手册》作者 吴清忠 气虚体质一定补气 食疗有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适量炖瘦猪肉补气。还有 经络:足三里、气海、脾俞艾灸法。 动脑失眠:服用归脾丸 气於体质一定补肝血 药物:何首乌、白芍、当归。 水果蔬菜:葡萄干、柠檬水、柑橘类、洋葱。 经络:中脘、气海、内关、膻中穴。 中成药: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傅杰英 宝元汤 牛毽子肉 1 斤切成小块,猪蹄子 1 只破开炒一下,小鲫鱼 2 条收拾 好,大枣、干山楂 4--5 个,枸杞子一小把熬 12 小时即可。 土豆.小偏方 把土豆切成薄片敷在患处,热了就换,每次半个小时,一天可多次。 1、 2、 3、 4、 5、 疗烫伤。 疗牙痛:除了用上述办法,外加用艾叶水泡脚。 消除青春痘。 疗碰伤、磕青,在不出血前提下。 带状疱疹。 去体内寒湿 当体内寒湿特重时,例如:腰酸、背痛、关节痛,可用下面方法: 1、生姜 3 片、10 粒红枣、10 粒桂圆上火煮水十多分钟,然后打成稀 糊状,在艾熏前喝下一小碗。10 根艾条固定一排点燃熏烤全身(或 疼痛部位) ,内外相通,此法去除体内寒湿效果好。 摘自中国健康教母——马悦凌 2、同样喝生姜红枣桂圆糊,艾叶焙干后装入口袋缝好,大粒盐炒热 装入口袋缝好, 艾叶袋 (里面放上研碎的当归效果会更好) 放在痛处, 盐袋放在艾叶袋上面,

为了防止热量流失快,盐袋上面再盖些东西, 此方为本人提供,效果也不错,艾条熏烤的烟太大,呵呵。天天有个好心情 今天用了近两个小时听了北大柯瑞教授的健康讲座,感受颇深,在日常生活 中,饮食起居天天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我们有些人根本不注意,最后导致身体素 质出现了偏颇,现跟据网络视频简单整理一下,以备后用。 三个部分:平衡饮食、有氧运动、心理状态 一、平衡饮食: 饮:绿茶——抗癌、含钾、使血管韧性增强;豆浆——比牛奶好;酸奶—— 美容;骨头汤——延年益寿;蘑菇汤——提高免疫力;红酒——延缓衰老, 每天适量 100-500 毫升,也可以吃红葡萄不吐皮,六大饮品。而凉白开水时 间不宜过长,否则产生亚硝酸对人体不利。 食:谷、豆、菜 谷:玉米——防高血脂;荞麦——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山药、地瓜、 土豆;燕麦——降糖;小米——健脾除湿;芝麻——适合各类人群。 他老人家(已 70 多岁)饮食方早一碗老玉米羹,晚一碗小米粥。 豆:黄豆含五种抗癌物质,大豆玉黄酮。 菜:胡萝卜——养眼,常吃不感冒,养头发、皮肤,做陷包饺子;南瓜(不 是倭瓜) 、苦瓜——常吃不得糖尿病;西红柿——抗妇科、男科癌症,与鸡 蛋搭配抗癌效果最好,或做西红柿蛋花汤效果也不错,一定要熟了吃才有抗 癌效果;大蒜——切片放在空气中氧化 15 分钟抗癌效果好,若怕口中有异 味,吃后可嚼些茶叶、山楂、炒花生米;黑木耳——防心脑血管;花生米— —老年人不宜多吃,因外皮凝血,最好扒皮吃;花粉——武则天、法国模特 都用它养颜,必须经过高科技处理效果才好,还能预防前列腺病,还是人体 肠道警察,治疗便秘。螺旋藻——太空食品,特别适合心脑血管、孕妇、糖 尿病人群,提高免疫力,防辐射,抗癌效果非常好。 十种不提倡的食品 松花蛋、臭豆腐、味精(切不可加温) 、方便面、葵花籽、菠菜(含草酸) 、 猪肝、烤牛羊肉、泡菜酸菜、油条(铝伤肾) 二、有氧运动: 以散步、慢跑、踢毽等,要中强度,每次时间不超过 1 小时,运动后有一点 气喘、一点出汗即可,每周不超过 5 次,运动后不要大量饮水、马上洗澡、 上床睡觉、就地坐下休息等,要稍加调整。 居室每天开窗最佳时间:上午 9:00-11:00,下午 2:00-4:00,这时空气 中有氧气,氧气是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太阳出来才锻炼,晨起不宜锻炼源 于此,晨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CO2。 晨起:6:00;午休;饭后半小时,不超过 1 个小时;晚睡:10:00,入睡 前有半小时浅睡眠,夜间 12:00-3:00 进入深度睡眠,睡前一个热

水澡最 好不过了,或泡脚。 三、心理状态: 天天有个好心情电脑一族中药配方 适宜症状:颈肩肌肉紧张综合症,颈椎病。 适宜人群:司机一族、电脑一族、伏案一族。 中药配方:葛根 30 克(不可低于 20 克) 、桂枝 10 克、 白芍 30 克、炙甘草(6-10)克、威灵仙 10 克、秦艽(读 交)10 克(以上两味是祛风湿的) 、鸡血藤 30 克,还可 以适量用些大枣、生姜。一般来说吃三副即可,也可多 吃几副巩固。 此方来源于中医药学家郝万山讲解的《伤寒论》肚脐又称神厥穴。用盐把肚脐填满。然后把姜片用牙签戳成许多小洞贴在上 面,用艾灸薰烤。它起到温中散寒地作用。艾条熏后背:在痛处贴上薄的生姜片,用艾排(10 颗艾条绑在一起)熏烤 三十分钟后,取下姜片,再熏干即可。——马悦凌健康网 生姜片 用微波炉加热一分钟,艾条里面有当归效果会更好。当归活血效果好黄芪、 黄芪、当归黄芪是豆科植物, 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 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 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 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 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 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 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 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 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 常用的中药。 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 30 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 30 克, 加枸杞子 15 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 50 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 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 不错。当归适合人群: 当归适合人群: 1. 适宜月经不调者、闭经痛经者、气血不足者、头痛头晕者、便秘者。 2. 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 当归食疗作用: 当归食疗作用: 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香郁行散,可升

可降;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主治血虚、血瘀诸症;眩晕头痛,心悸肢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结聚,虚寒腹 痛,痿痹,赤痢后重,肠燥便难,跌打肿痛,痈疽疮疡。 当归做法指导: 当归做法指导: 1、主要以辅疗形式添加到粥,汤中。 2. 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宜当归身,破血宜当归尾,止血宜当归炭, 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3. 心肝血虚而见面色萎黄、唇爪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肢麻者,可与熟地、白芍、川芎配 伍 ,则补血之力更强。 4. 月经不调,属肝郁气滞,经来先后无定期者,可与柴胡、白芍、白术等同用。 5. 年老体弱、产后以及久病血虚肠燥便秘者,可与火麻仁、枳壳、生地等配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王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王涵 —————— 脚干脚裂偏方: 1、 脚干脚裂偏方: 用红花、醋适量泡脚(不要放盐,盐把干,不要放花椒,花椒利湿);2、猪油、蜂蜜各一汤匙,调成糊状,每天晚泡完脚后,涂在患处并用塑料薄膜盖好,第二 天晨起取下,坚持使用此方法,直到好为止。血压点: 血压点:太阳穴上一横指再后一横指处既是,经常按揉,眼睛会明亮;还治疗眩晕(美尼尔综合症);降高血压。54干搓脸: 干搓脸:首先把两只手搓热,每只手中间三个指头放在下巴额上,由下向上搓,作用:A改善脑部供血;B 改善面部皮肤。最好是每只手的小手指放在鼻翼两侧,拇指放在耳边,这 样就达到了整个脸都得到干搓。54糖尿病食疗: 材料:大枣七个、黄豆十四个、黑豆十四个、 山核桃五-六片、鸡蛋二个、花 生米七个。 制作方法: 黄豆、黑豆需要提前浸泡一夜,其它材 料不用处理,混合装入蒸碗中。鸡蛋 不 用搅拌。所有东西一起蒸到全熟为止, 大约时间为水开后25分钟左右。 食用方法: 每天早晨空腹吃下,不饱可再吃其他东西。 本方血脂高及医生诊断不可吃鸡蛋的朋友慎用,食用者应保持糖尿病人应保持 的习惯,少食多餐,甜食少进。适当运动,保持心态!希望此方多少帮助您稳 定病情,祝您健康!上眼皮肿:喝玉米须水,红小豆汤,贴肾枢,足三里,关元。六一散的成分:滑石:甘草=6:1 我的笔记是 6:1,又查过电脑,晚上王晗说反了,————大高 衣原体感染的治疗一般用利福平、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及磺胺等药物。支原体感染的 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足量,规范治疗;可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如阿奇霉素,红霉 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等)和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治 疗.一般需用药一周以上时间的.体质偏寒的人,用生姜做食疗,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姜大枣汤:用生姜 3 片与红枣 10 枚(小一点的),水煎服,加红糖适量(也 可加蜂蜜),每日服 2-3 次。 生姜羊肉粥:将羊肉 100 克切成拇指大的小块,与生姜 30 克,同梗米 200 克 一道煮粥。粥成,加入葱花、盐、鸡精调味。 生姜当归汤:生姜 25 克、当归 30 克,加水煎服,一日 1 次。此方还可治妇女痛 经。 滑膜炎 徐振邦隔姜艾灸,把姜捣碎,用纱布袋装好放在患处,大粒盐炒热用牛仔布袋装好放在 姜上热敷,每次不低于半小时,每天一次,至少一周。 尿潜血止血方(止肾出血)徐振邦 三七粉 21 克,3 克/天,1 克/次,3 次/天,1 克调到一小碗米汤里饭前服用,7 天一疗程,休息 10 天检查尿常规,潜血就会吸收,沈阳一高中生运动伤肾,导 致肾出血,就用这个方子调好的。颈椎病 徐振邦隔姜艾灸,把姜捣碎,用纱布袋装好放在大椎、命门,用艾条各灸 15 分钟。 眼底黄斑病变 动脉硬化引起的,吃虫草红景天胶囊。 山药枸杞粥(脾肾阳虚——徐振邦)做法: 1.枸杞洗净;山药洗净,去皮,磨成泥,放入碗中,加入面粉拌匀成面团,以汤 匙舀入滚水中煮至浮起,捞出备用。 2.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 5 杯水煮开,改小火煮成粥,加入枸杞、煮熟的山药 丸子及盐,略煮 1-2 分钟即可。 体会 坚持做扶阳操半年多了,谈一下收获:每年的足跟裂去年冬天没犯,应该是肾阳找回来的 缘故;胃寒、 肚痛的现象基本没发生, 应该是脾阳找回来的缘故;每次做到第二式抱球的时候, 前胸至小腹都暖洋洋的,现在有时会出现背部也暖暖洋洋;做归真的时候,小腹有一种渗透 力的热力,感觉非常舒服,我坚信:我的整个后背怕冷的及凉后疼痛感觉会随着我的坚持不 懈做扶阳操而彻底消失! 八虚,人体部位名。指两侧肘、腋、髀、胸等八关节。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灵枢·邪客》: “人有八虚,……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 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 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徐振邦


艾熏神厥穴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艾熏神厥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艾熏神厥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83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