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

2015-12-23 00:16: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一《横波亭翻译及赏析元好问》 ...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一
《横波亭翻译及赏析元好问》

横波亭翻译及赏析|元好问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翻译:

横波亭凌空飞架在青口小沙河入海处,

整个豪雄气势压过当年陈元龙的百尺楼气魄。

登上横波亭凭高临远,可望见“飞流”奔入海口,与万里风涛的大海相接,

干百年来,豪杰的豪气使山河雄壮。

星空稀疏,月光凄迷,江夜平静,鱼龙潜藏,

老树败叶凋零,白霜寒气凛冽,北雁南飞,哀声阵阵。

登上横波亭,持着长剑,放声高歌,举杯畅饮,

怅然远望浮云低压的西北方,那里本是中国的领土。

横波亭赏析:

一、 内容分析

首联从横波亭的雄峻落笔,描绘亭的高耸特立和非凡气势。 “亭”后接着“突兀”二字,以状其高耸特出,再加“插飞流”,更着重凸现横波亭凌空横出的“横波”雄姿。 “气压元龙百尺楼”是

对横波亭豪雄气势的赞赏,进一步衬突了横波亭的高峻。

颌联接写横波亭周围环境之美。前一句从空间的角度着笔,实写横波亭凭高临远,可望见“飞流”奔入海口,与驱挟万里风涛的瀛海相接。后一句从时间的角度着笔,虚写地处古徐州的横波亭周围山丘之壮美。

颈联转写萧瑟秋景。前一句写虚静寂寞之境:夜静江平,鱼龙潜藏,有静中寓动之象。后一句写深秋的清旷之境,它既由鸿雁南来的凄厉哀鸣引发出如今黄河以北大半河山惨遭蹂躏、广大人民水深火热的联想,又以凄清高旷的情境为末联的登高望西北铺开了广阔的视野。

尾联是全诗的主旨。味“倚剑”二字,其主人公当指移刺粘合,地点仍是横波亭。诗人以“浮云西北”比喻半壁河山惨淡无光。诗人想象在这种背景下,移剌粘合及其幕僚们登上横波亭,怅望浮云低压的西北方向,杯酒慷慨,倚剑长歌。

二、中心

借横波亭来称颂移剌粘合,在热烈的赞誉中寄寓了诗人对他收复故土的热切希冀。

更多关于亭台楼阁的诗:

滕王阁翻译及赏析

望海楼翻译及赏析

登拟岘台翻译及赏析

横波亭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二
《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二模高三语文Word版含答案》

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寒伧(chen) 拖沓(tà) 油脂(zhǐ) 锲(qì)而不舍

B.复辟(bì) 里弄(lòng) 泥淖(nào) 拾级而上(shâ)

C.夯(hāng)筑 匹(pǐ)配 和(hã)稀泥 力能扛(káng)鼎

D.巷(xiàng)道 囹圄(yǔ) 漱(shù)口 两千石(dàn)

2、下列加黑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比之下,《中学语言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听、说、读、写这些建筑在文字基础上的

能力要求就具体而微了。

B.科学工作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异想天开,这才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C.现在有些地方,干部吃喝玩乐蔚然成风,“喝酒七两八两不醉,跳舞三步四步都会,

打牌一晚两晚不睡”,我们一定要狠刹这股歪风。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

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

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

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

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4.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

“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

关联的。”

①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

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

又是分不开的。

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

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⑤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22分)

卖 酒 者 传

魏 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

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

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

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

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

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

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

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

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 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

行之术测算命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④③②①

何忧为.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乎若中心愿之.C.非曰能之,愿学焉. 负客偿博所. B.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散去至夜分,乃. D.良乃入,具告沛公.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 (3分)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

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

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

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

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2)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3)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10、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 绛 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

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4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3分)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

“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结句“梦里寻春去”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不知命, ;不知礼, 。 《论语》

(2)秦爱纷奢,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 (王羲之《兰亭集

序》)

(4)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

园春》)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6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

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

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

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

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

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

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

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

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

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

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

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选自2006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12.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听,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

1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是(3分)( )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

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D.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

14.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回答,“知”指什么? “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5.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三
《点绛唇 长安中作 元好问 和不必完美的素材》

点绛唇 长安中作 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出去。

【赏析】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答案】1、词中的①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加以分析。

①句更能体现。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问而无答,更是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已老,连一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

【答案】1、词中的①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加以分析。

①句更能体现。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问而无答,更是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已老,连一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

(本题属于开放型,言之成理即可)①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不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

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了年青有志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的精神。②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前面已经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做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梦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也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③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继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轻人对美好事物执著追求的积极心态。④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惆怅。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是健康而执著的。 你不必完美

主要观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美的事物也有缺憾,但并不掩其美。

【成语典故】①“怀瑾握瑜”、“瑕不掩瑜”。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④断臂的维纳斯。

【生活实例】①史翟芬•霍金是世界上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著有《时间简史》一书,为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年轻时患上肌肉萎缩症,导致全身瘫痪,唯一能动的只有手指。在这样残酷的打击之下,他并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坚持不懈地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努力在完美与残缺中寻找平衡点,最终取得了成功。 ②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年轻时下乡插队,劳累过度,导致下身瘫痪,从此坐上轮椅。他曾一度对自己的未来迷惘,深入思考残缺人生的价值。在醒悟之后,他走上了文艺创作的道路,身残志坚,笔耕不辍,奋斗不息,写下了无数深刻的文字……

【实例启示】虽然他们的身体已残缺,不完美,但他们的灵魂上却是完美的。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贡献给人们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怎么办?拾起你生命中那最美的一枚贝壳。因为,人,不必完美。也许正是失去,才让自我完美。

素材

《孙子兵法》有一种“寡备说”叫做“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即使不是打仗,论俗世人生,也是很有见地的,正如完美不美。 先说做人的完美,叫人情圆熟。《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个中代表。她的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她做人的标签。但还如她的写螃蟹的诗“皮里春秋空黑黄”,一幅面具脸,而肚里黑黄春秋总还是有的,不免让人觉得冷。“我们需要的越少,就越近似神。”苏格拉底如是说。追求人情完美的薛宝钗,只落了一个古卷青灯,守活寡,拉扯遗腹子的命运,人生又怎么完美了?神是完美的,可是祂是用来膜拜的,不是用来生活的。

你怎么混同了小说和现实生活,有人难免质问。人与人来往,都是喜欢心直口快,不藏不掖的性情中人。人简单不可怕,一条小溪,一滩静水,一眼望到底倒好了。怕就怕是个烂泥塘,明明水不深,却陷人不浅。相对于性情中人的简单,轻松,直接,追求完美的人,往往苦于心机,疲于应酬,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难免失于苛刻,丢了本真,失了本性,反而完美不美。 事做到完美,也很难。一件事,就是一个矛盾。说是一个矛盾,可能是一堆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也可能是一个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要完美的做好这件事,除了处理好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之外,还要处理好诸多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面面俱到了,却又落到了“无所不备,无所不寡”的圈套里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焉得完美?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人上失了天真,不再单纯,自然谈不上可爱。枯燥乏味的人,朋友也少吧。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事上失了主次,不再条理,自然谈不上可称。一个乏善可陈的人,事离业也远吧。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既不可亲,又不可敬,无甚可重,完美又怎么美呢? 完美既然不美,做人倒不妨做一个“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做事倒不妨做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对俗世还抱一分好奇,二分天真,三分本然,虽有时不免“傻”到可

爱,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至少有着体温的人。人,往往都喜欢孩子。孩子朋友多,是因为他有一颗烂漫的心。轻松,阳光,春风春阳或是春夜春雨,又有谁能拒斥呢?率性而为的做事,当然不是肆意妄为,凡事尽力而已。世事我曾努力,成败不必在我。不让“完美”,“成功”这些先入的成见,束缚来手脚,凡事该怎么干怎么干。由着事理,尽我所能,如此而已矣。

完美既然不美,就忘了它。又做事就是做人,所以自然而然最本然。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

关键构思

1.提出一个极富创意的问题:拥有双臂的维纳斯美不美?

2.立足于维纳斯来谈缺陷,谈的是“缺憾美”

我静静地看着那尊优雅高贵的维纳斯雕像,不禁被她深深吸引。倒不是为她姣好的面容,窈窕的身姿,而是由于她那双断臂所带来的浮想让我愈加不能看透她的美丽。我在心中纳闷:她,该拥有怎样的一双皓臂,才配得上这完美的身躯呢? 与我有相同疑问的人有很多很多,这就足以证明维纳斯的创造者是多么高明。 他蔑视世俗对完美的追求,不停留于眼睛的取悦,因此毅然地斩掉了维纲斯的双臂让人们去注意缺陷,让人们为缺陷或扼腕叹息或浮想联翩。这样,维纳斯就扣住了人的心灵,不知不觉中为她神驰心游,自然就更能流芳百世了。

维纳斯的创造者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证明:缺陷也是美丽的。这与以往人们对美的看法大相径庭。以往,人们对美总是要求完整与圆满。因此,“美”只有到“完”时,才算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美中如有缺陷,哪怕是一点,也被贯以“美中不足”的名目加以批判。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美,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完美。

倘若维纳斯拥有了双臂,那么她无疑是完整的,也许是完美的。人们对她的完美只可欣赏,只可赞赏,却失掉了令人的心灵驰骋遨游的能力。久而久之,她也终将沦为一只完美的尤物,除了完美,不会再给人带来什么新鲜感。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不懂得缺陷美。其实,缺陷是对完美的另一种看法。它不同于完美。它不确定,不单一。在这里,缺陷是对完美欲言又止的表达,是对完美包罗万象的诠译。人们只能依据缺陷的部分去猜测完整的部分,这样,完美不再是专一的,也由于这不专一,才能使更多的人有想像的余地。由此,这缺陷带来的完美,永远能吸引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如果承认了缺陷美,也就不必忙着为维纳斯找胳臂了。在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完整又完美的维纳斯女神的形象。她或者直臂俏立,或者弯臂交叠,或者玩弄着饰物。不管怎样,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人们语言所不能描绘,人类双手所不能雕刻的缺陷美的极限! </P< p>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四
《古诗今译》

古诗今译(十一)[2010年全国一卷]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译诗]咏素蝶诗 刘孝绰我随着蜂儿环绕绿色的蕙草飞舞,为躲避雀鸟隐避到青青巢菜中央。在阳光映照下忽地一下争着飞起,又趁一阵风吹来时和他一同归藏。在花丛间出没飞来飞去时隐时现,穿插在高高低低的花叶边际飞翔。那些芬芳的花儿千万不要凋谢呀,我还要选择美好的树木作为依傍。[2010年全国二卷]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译诗]梦中作 欧阳修深夜凉意习习,似乎月光笼罩的群山中有笛声丝丝缕缕,山间路径幽暗,又似乎有千百种奇花异卉让人意动神迷。结束一盘棋局,竟浑然没有感觉到人世间已经暗换推移,已是阑珊酒意,还有什么办法来排遣客游人念家的思绪?古诗今译(十)[2010年广东卷]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译词]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面阻隔着重重烟树,以至于望不见江东的道路。思念之情只有托梦境来去,那就再也不怕被江水拦阻。独自在灯前写下书信无数,盘算许久竟无人将它传递。纵使能够寻得鸿雁来托付,却是雁已过去的暮秋时日。[2010年课标卷]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译诗]  雨雪曲 江总雨雪纷飞隔绝开边塞的地域,从军戍边直越过遥远的陇西。围绕战阵可看见狐狸的踪迹,依傍着山脉战马的蹄印迤逦。苍天严寒军旗色彩变得暗淡,大地阴暗鼙鼓声音分外压抑。漫漫无边的愁绪随云层涌起,苍茫离家路上一派错综凄迷。古诗今译(九)[2010年北京卷]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

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译诗]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攀登上高山峰顶远望四海,天地之间是多么广阔无边。霜蒙盖各种景物一派秋色,风飘在苍茫大地分外凄寒。荣华富贵被东流江水涤荡,所有的事情都付之于波澜。白色的太阳掩映在余晖里,漂浮的云朵没有一定因缘。高大梧桐上燕雀营造巢窠,矮小丛棘里却栖息着鹓鸾。我看还是暂且回归而去吧,仗剑高歌闯荡的路太艰难。[2010年安徽卷] 岁暮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译诗] 岁暮 杜甫一年将尽的时候,我还是漂泊远方的游客,在西南边境一带,连绵战事依然还在蔓延。烽烟征尘弥漫着,敌兵进犯侵占雪岭一带,鼙鼓号角的声音,日夜惊动着江城和周边。苍天和大地凄惨,日日夜夜都在流淌鲜血,在议事的朝堂上,又有哪位将领主动请战?为了匡扶这危局,怎敢还惜命不拼死出战?在一片寂寞之中,我悲壮的心总惊悚不安!古诗今译(八)【例15·2009年湖南卷①】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译诗]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时节和风物相催演进,各自呈现出一派崭新。痴心眷恋的男孩女孩,总想挽留将逝的暮春。那番曾经繁盛的花事,衰歇离去又何必憾恨。夏日的树木会很繁盛,树荫凉爽正十分可人。【例16·2009年湖南卷②】点绛唇 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译词]点绛唇 元好问在酩酊大醉的日子,春光竟已悄然归去。绿纱窗内女孩唱曲,还想要把春光留住。试问春光你这一去,究竟要回归到何处?只见落英纷纷坠地,黄莺儿也缄口不语。失落充满我的心绪,渺渺茫茫无边无际。眼前弥漫一片雾气,影影绰绰树影迷离。西楼上面天已垂暮,帘外飘着零落碎雨。满怀惆怅了无意趣,且去梦里寻觅春意。古诗今译(七)【例13·2009年福建卷】江行 [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

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译诗]江行 [宋]严羽暮色蒙蒙,芦苇丛外一片凄迷,旅途苍茫,独自远眺离情别绪。积雪已残,送那雁阵天边消逝,新月初升,携这江潮奔腾涌起。天水相连,在水尽头融合一处,船行岸边,随着树梢漂动前移。离家别乡,屈指今晚已经几日,听够了啊,船工行船唱的歌曲。【例14·2009年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译曲]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叩问秦淮河上昔日雅室绮窗,眼下窗纸破陋,风中沙沙作响,门槛坏损,面对潮落潮涨,让人望穿眼,愁断肠。当年傅粉施黛歌欢舞畅,如今哪儿还有笙箫声响?船上的灯都熄灭,端午节全无热闹模样,门前的酒旗收起,重阳日不做半点思量。白鸟飘飘飞旋,绿水滔滔满江,初放的菊花上只有零星蝴蝶飞翔,新成的红叶旁更没有一个人观赏。古诗今译(六)【例11·20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译诗]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抽出的枝梢还刚刚伸出院墙。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竹影移过酒樽更觉得分外幽凉。竹经雨水的冲洗显出秀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嗅到淡淡的清香。只要它没有被人为地剪折砍伐,一定能看到它长高到云霄之上。【例12·2009年上海卷】早兴 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 [译诗] 早兴 白居易清晨太阳光辉,照得屋内通明,官衙刚开大门,传来击鼓一声。

狗睡在台阶上,知道地面还湿,鸟在窗外啼叫,报告天气已晴。昨夜醉意将消,但是还觉头重。刚脱厚重冬装,身上顿觉轻松。醒来心头舒畅,杂念一扫而空,近日怀乡梦境,大都没有做成古诗今译(五)【例9·2009年浙江卷】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译词]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梅花和雪花呈现两种风流,却都是大自然一家的杰作。雪花形状很像梅花的瓣萼。细琢磨不是雪花没有香气,是天风吹得雪花香气零落。梅花和雪花虽然看来一样,只是雪花比梅花高上一着。雪花不像梅花那样的轻薄。梅花飘散的花瓣撒向空山,雪花却自然地从帘幕穿过。【例10·2009年江苏卷】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译词]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登上黄鹤楼远望中原,眼前漫漫荒烟之外,隐约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在花丛柳树遮护之下,是一栋栋雕龙画凤的楼阁。从万岁山前到蓬壶殿里,到处是成群盛装的宫女,歌舞不断。而现在,胡虏铁骑遍布京城郊外,战争风尘滚滚,形势险恶。士兵如今在哪里?他们已经血染沙场,鲜血沾满敌军的兵刃。百姓如今在哪里?他们已经丧命战乱,尸身填满了沟沟壑壑。悲叹大好的河山一如往昔,但已经千村田园荒芜,一派寥落。何时能获准统率精兵劲旅,跃马扬鞭,挥师北上,直渡黄河,待到收复中原归来,再继续今日汉阳的游兴,重登这座黄鹤。古诗今译(四)【例7·2009年山东卷】寄远 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译诗] 寄远 杜牧南陵的水面平静而宽广,水波悠闲地荡漾,风紧促吹动,云轻盈飘浮,像要变更秋装。客居思乡心切,正当我孤单想回归的时候,

忽见俏丽佳人凭依江楼,不知是谁家姑娘?【例8·2009年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译词]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到处插满碧绿艾蒿、芳香蒲棒,一派节日繁忙。家家小儿女,欢天喜地庆贺端阳。把那五彩丝线系在臂上。只有我空自惆怅,在节日喜庆里,还有谁凭吊沅水湘江?往事如烟,不堪思量。千年以来,屈子忠义气节感召天下,与日月星辰同光。每每读罢《离骚》总难免黯然神伤。既无人懂这赤胆热肠,不提也罢,看那午后树下一片阴凉。古诗今译(三)【例5·2009年辽宁卷】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译诗]晚泊岳阳欧阳修躺卧客舟,倾听到岳阳城里传来的钟声,此时我的船,正系在岳阳城下江岸树上。恰见空阔的江面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暮霭直铺接江面,水流苍苍,航路茫茫。夜深时候,江上明月散发出清澈的光辉,水上的渔民船夫,唱着歌沐着月色回归。那歌声的收尾处余韵悠长,听不到尽头,轻快的小船儿摇着短楫,像飞一样远去。【例6·2009年广东卷】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译诗]月杜甫瞿塘峡上的一弯明月,照耀在万里天空,正是春季初六的上弦月,呈现一张弓形。月光透过云层,时不时照亮幽暗的峡谷,又常常将它清澈的光泽,洒满整个天空。清爽的明月,仿佛风静静地将衣襟吹动,高朗的明月,又像悬挂着的流泪的面容。纷纷向南飞翔的群鸟中,有一只乌鹊吧,深夜它飞了许久,只好暂且在江边落定。古诗今译(二)【例3·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五
《暝色蒹葭外--江行 赏析(外 元好问 点绛唇)》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因为“道阻且长”,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为永恒。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严羽对于江边丛生的蒹葭所造成的苍茫境界颇为敏感,蒹葭是他诗中的常客,在他的《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中有这样的句子:“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都是“旅情”,一思家乡亲人,一思旅中好友。然而无论思念的对象如何变化,思念的媒介却是一如既往,这就是“蒹葭”。而傍晚的“暝色”更为丛丛蒹葭增添了苍茫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和疑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并非不知道自己的乡关何处,只是因避乱才来到江楚,有家而不能归比无家可归更痛苦。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可春节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使我们很容易想起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迹很明显。但与“残雪和梦断”对仗的却极为工整,于此我们可见诗人的功力。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而用明月寄相思在古诗中更为常见和频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为何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乘月而归,古今几人?大概没有吧!如果能够乘月而归,那份喜悦也早已把月亮给淹没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既然雁声已断,不能传书,所以只能许愿与月,托它打探故乡的消息了。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严羽《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虽然棹歌已听厌,但回家的路却“迢迢”;纵然厌听,但还是得遥遥无期的听下去。

人生,注定是一次永无归途的苦旅。

点绛唇》 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沙际:水边)

译文: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译文: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译文: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却只是虚幻之境。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译文: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六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有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所有的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完成1—8题。(30分)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愈合 晓喻 忠贞不渝 瑕瑜互见 ....

B.熟谙 暗示 万马齐喑 黯然神伤 ....

C.富饶 环绕 百折不挠 骁勇善战 ....

D.肖像 削减 通宵达旦 销声匿迹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3. 下列小题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房价问题是中国桀骜不驯的一匹野马。

B.打掉苹果“无与伦比”的傲慢(人民时评)。

C.总有一些意外令人匪夷所思。

D.四连胜!鲁能创队史最佳开局,剑指恒大非痴人说梦。

4. 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师生养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在全社会倡树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俭约之风,某校向广大师生发出“光盘行动”倡议。请你为“光盘行动”拟一则宣传语。(3分)

5. 调整画线部分的文字,使各语句格式协调、衔接紧密(可以调换语句顺序和语句内部词语的顺序,但不得增、减或改换原文的文字)。(4分) 生活中肯定存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丝毫也想不起数字来。父亲不是他的工龄和退休金数目,女儿不是她的考试成绩和学生证号码;而是一张皱纹密布的脸和白发苍苍,

而是笑靥浅浅和流露着渴求的双眼。体贴、娇嗔、酒吧台前温柔的细语、会心的微笑、电梯间熟悉的问候……亲近是数字的天敌。

6. 默写。(6分) (1) ,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 枝头柳絮吹又少, 。(苏轼《蝶恋花》)

(5) 江碧鸟逾白, 。(杜甫《绝句二首》)

(6)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漫游西湖时“ , ”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洒脱豪迈。

7. 名著阅读。(5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2分)

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

B.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①A中“他”是 (人名),人物性格的主要特点是 。 ②B中“他”是 (人名),与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是 。

(2)《格列佛游记》充满想象和幻想,请用简洁的文字说说格列佛是如何从大人国里逃出来的。(3分)

8. 下面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这则小令有场景,有人物,有对白,请根据提示将其改编成一出微型剧。(6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场 景:

主人公:

卷帘人:

主人公:

卷帘人: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二、阅读,完成9—10题。(5分)

点绛唇 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9.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请根据提示写出词人的追寻轨迹。(2分)

痴情问春一一一→ 一一一→

10.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请从诗中找出两处作一分析。(3分)

三、阅读,完成11—14题。(12分)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

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

⑥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

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⑦⑤④①②③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①忌:齐国将军田忌。②驰逐重射:设重金赌注赛马。驰逐,赛马;重射,设重金赌注。③马足:马的脚力。④弟:只管。⑤质:这里指比赛。⑥罢:通“疲”。⑦ 獘:通“弊”。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 ) .

(2)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 ) .

(3)齐威王欲将孙膑 ( ) .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 ) .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 赵急,请救于齐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C.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D. 田忌欲引兵之赵 辍耕之垄上 ..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田忌信然之。

(2)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14.选文叙述了 和 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充分显示了孙膑的睿智与军事才能。(2分)

四、阅读,完成15—18题。(12分)

凝望红海滩

王本道

①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抑或是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罢。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晶莹,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宁静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之中那片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

②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③我曾向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谙知了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渐变红的。在其它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裂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着自己的嫣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④从此,我不再留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

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沟,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是少女俊美的脸上的两道娥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了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面前,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⑤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斯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呵,你给了多少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给你怎样的回报呢?

⑥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去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你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另有所“醉”,诚如郭小川在诗中写到的那些“财主”和“衙役”们,追风逐潮、追名逐利的黑心人是永远也不会享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由此,我想起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呵,在这个世界之上,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境界,而所有的境界都是需要人用心灵去默默的体验,才会得到的。

15.第①段末尾,作者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16.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1)人,更像一个人了。

(2)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

17.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体验?(3分)

1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对“红海滩”的“凝望”,作者不仅看到了自然界的奇异景观,更看到了人类心灵与自然的远离。从“凝望”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思想的不断深化。

B.文章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读者于不经意中能够自然地有所倾向,有所选择,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七
《201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必修2能力过关演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芳菲菲其弥章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解析:选B。A.“冯”通“凭”,乘;C.“章”通“彰”,明显;D.“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愿,请 .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高高的 .

D.何意致不厚 意:料想 .

解析:选C。危:端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昼夜勤作息 ..

B.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安步以当车 ..

C.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D.①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

解析:选C。都是“无,没有”的意思。A.①振作/②劳作,工作。B.①占着,把守/②当做。D.①缘故/②旧交情,老交情。

4.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

③与山间之明月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D。①中“之”是动词,往、到达;②中“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④两句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①虽一毫而莫取 .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C.①而今安在哉 .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 .

D.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解析:选D。均为连词“和”。A.“于”均为介词,①是“从”,②表被动;B.“虽”,均为连词,①即使,②虽然;C.“而”均为连词,①表转折,②表承接。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而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C.怨灵修之浩荡兮 ..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解析:选D。A.“交通”,古义:交错,连接;今义:指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事业的总称。B.“非常”,古义:非常,非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C 项“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楚人有涉江者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为仲卿母所遣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解析:选A。A.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8.名句默写。

(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___,士贰其行。__________,二三其德。

(2)西望夏口,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

(4)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6)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7)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__,__________。

(8)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2)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3)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4)挟飞仙以遨游

(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6)羁鸟恋旧林 (7)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8)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2)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景色,取用它没人禁止,享用它无穷无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3)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但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4)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就可以没有后悔遗憾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5)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

二、阅读鉴赏

(一)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元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秦诗之理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 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一、二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海棠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这两句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写海棠的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

(2)诗中“睡去”与“红妆”使用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只恐夜深花睡去”,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是全诗的关键句。“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答案:(1)视觉(颜色)、嗅觉(香味)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的特点。

(2)采用拟人的手法。以“花睡去”将花人格化。由写海棠花的高洁柔美,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实际上是慨叹良辰易逝、盛世不再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千五百人,将悉诛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

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

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

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 .

C.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 次:依次 .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

解析:选C。次:驻扎。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解析:选A。B.①是奉命发兵,并非显其“善战”;C.②言其为官刚正,非见其“忠心”;

D.②言其被唐高祖授予官职,并不能表明其“忠心”。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赏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解析:选C。“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分析有误。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八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2分)

10. 分)

三、阅读,完成11①

忌谓田忌曰:“君弟④

而田忌一不胜而再.破梁军。

【注释】

11(1

(2)于是忌进.(3)齐威王欲将(4)君不若引.

12. A. B. 赵急,请救于 C. 于是乃. D. 田忌欲引兵之13.

H7年,H7N7曾经导致80 H7N9此前已经发现了 总体而言,在H7 对于人感染的H7N9 在感染人之前,H7N919. A.

甚至 假使 不管C.乃至 假使 不论20.

21. (一) (二) (三)

22.

23. A.禽流感病毒揭秘的急迫性。B. C.

600字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九
《2012高二语文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单元测评(粤教版必修3)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弓弦/船舷 飞湍/揣摩 峥嵘岁月/铮铮铁骨 ......

B.秦塞/边塞 贬谪/嫡亲 雕栏玉砌/沏茶倒水 ......

C.扪参/参差 悲怆/创伤 羽扇纶巾/满腹经纶 ......

D.吮血/流血 和蔼/暮霭 遗之千金/不遗余力 ......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xián,tuān/chuǎi,zhēng;B项,sài,zhã/dí,qì/qī;C项,shēn/cēn,chuàng/chuāng,guān/lún;D项,xuâ,ǎi,wâi/yí。

答案:C

2(2011·广东高考)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

解析:B项,“自顾不暇”意思是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项,“蔚为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D项,“诟病”即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前人爱花如此更替,折射出文化裂变与传承过程中他们的心态,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里辩证统一所构成的新境界。

B.2011年8月12日晚,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达北京。他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会见媒体

记者并做简短致辞。

C.投资者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们需要对国内市场的透明度,包括对法规的效力、政治的稳定、整个经济生产的增长以及政策的支持抱有信心。

D.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而一个只会赚钱的、抛弃公众利益于不顾的企业家同样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

解析:A项,语序不当,“裂变与传承”应为“传承与裂变”。C项,语序不当,“法规的效力、政治的稳定、整个经济生产的增长以及政策的支持”应为“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法规的效力以及整个经济生产的增长”。D项,成分赘余,去掉“于不顾”。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赤壁》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戏中的俊男美女自然是争夺眼球的法宝,但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那涵括在内的国人挥之不去的“赤壁情结”。 。

①星移斗转,岁月飞逝

②在烽火硝烟的三国年代,赤壁是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的“武赤壁”

③神州文武两赤壁,至今仍令人神往流连

④君不知赤壁也还分“文武”一说

⑤在云淡风清的北宋,赤壁则是旷世文豪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文赤壁”

A.④①③②⑤

C.④②⑤①③ B.①③④②⑤ D.④①②⑤③

解析:注意时间顺序和句子的总分关系。

答案:C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杜甫《登高》)

7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8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白居易《琵琶行》)

9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答案: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7.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8.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9.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14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î),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0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4分)

解析: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11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4分)

解析: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1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6分)

解析: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4题。(12分,每小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解析: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很能体现苏词的豪迈之风。词开篇由“狂”而起,从举止神情(上阕),到壮志豪情(下阕),皆由“狂”而来。

参考答案:“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阕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阕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解析:此题重在鉴赏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来分析。

参考答案:勾勒出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态。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第15~16题。(12分,每小题6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

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5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要结合具体诗句,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

参考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16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答案:《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四、表达交流(10分,每小题5分)

17仿照例句,在文段的中间补上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辑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解析:内容上要用古典诗句,并扣住“意气”这个主旨;句式上要一致。

参考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扬的花瓣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成全他人的无私奉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信心。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篇十
《2012高二语文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单元测评(粤教版必修3)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弓弦/船舷 飞湍/揣摩 峥嵘岁月/铮铮铁骨 ......

B.秦塞/边塞 贬谪/嫡亲 雕栏玉砌/沏茶倒水 ......

C.扪参/参差 悲怆/创伤 羽扇纶巾/满腹经纶 ......

D.吮血/流血 和蔼/暮霭 遗之千金/不遗余力 ......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xián,tuān/chuǎi,zhēng;B项,sài,zhã/dí,qì/qī;C项,shēn/cēn,chuàng/chuāng,guān/lún;D项,xuâ,ǎi,wâi/yí。

答案:C

2(2011·广东高考)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

解析:B项,“自顾不暇”意思是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项,“蔚为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D项,“诟病”即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前人爱花如此更替,折射出文化裂变与传承过程中他们的心态,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里辩证统一所构成的新境界。

B.2011年8月12日晚,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达北京。他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会见媒体

记者并做简短致辞。

C.投资者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们需要对国内市场的透明度,包括对法规的效力、政治的稳定、整个经济生产的增长以及政策的支持抱有信心。

D.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而一个只会赚钱的、抛弃公众利益于不顾的企业家同样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

解析:A项,语序不当,“裂变与传承”应为“传承与裂变”。C项,语序不当,“法规的效力、政治的稳定、整个经济生产的增长以及政策的支持”应为“政治的稳定、政策的支持、法规的效力以及整个经济生产的增长”。D项,成分赘余,去掉“于不顾”。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赤壁》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戏中的俊男美女自然是争夺眼球的法宝,但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那涵括在内的国人挥之不去的“赤壁情结”。 。

①星移斗转,岁月飞逝

②在烽火硝烟的三国年代,赤壁是奠定魏蜀吴鼎立之势的“武赤壁”

③神州文武两赤壁,至今仍令人神往流连

④君不知赤壁也还分“文武”一说

⑤在云淡风清的北宋,赤壁则是旷世文豪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文赤壁”

A.④①③②⑤

C.④②⑤①③ B.①③④②⑤ D.④①②⑤③

解析:注意时间顺序和句子的总分关系。

答案:C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杜甫《登高》)

7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8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白居易《琵琶行》)

9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答案: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7.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8.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9.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14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î),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0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4分)

解析: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11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4分)

解析: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1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6分)

解析: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4题。(12分,每小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解析: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很能体现苏词的豪迈之风。词开篇由“狂”而起,从举止神情(上阕),到壮志豪情(下阕),皆由“狂”而来。

参考答案:“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阕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阕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解析:此题重在鉴赏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来分析。

参考答案:勾勒出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态。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第15~16题。(12分,每小题6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

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5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要结合具体诗句,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

参考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16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答案:《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四、表达交流(10分,每小题5分)

17仿照例句,在文段的中间补上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辑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解析:内容上要用古典诗句,并扣住“意气”这个主旨;句式上要一致。

参考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扬的花瓣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成全他人的无私奉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信心。


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相关热词搜索:点绛唇元好问 临江仙元好问翻译 点绛唇周晋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点绛唇翻译元好问”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点绛唇翻译元好问"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86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