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2016-11-08 13:26: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共7篇)离思《离思(其四)》---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希望能帮助到你。

离思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一篇

《离思(其四)》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卞孝萱《元稹年谱》)的自我写照。此等说法,皆缺乏史料根据。【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

“取次花丛懒回顾”。自己信步经过“花丛”,却懒于顾视,表示自己对其他女色已无眷恋之心。这种心境绝不是一般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粘身”那种潇洒做作与虚伪,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为什么会这样呢?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元稹一生精修佛学,尊佛奉道。“修道”也可理解为研习品行学问。诗人思妻之情深厚,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心情,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满意答案

其实这句诗出自:元稹:《离思》,是元为悼念亡妻而作 整个诗有一种超脱又悲伤的感觉,只要对出这种感觉就行了窃以为楼主的格调上挺配这句诗原要表示的意思的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1

离 思 五 首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二篇

离 思 五 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绝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该句被视为用情专一,情有独钟的千古绝句。

1.1 简介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1

1.3 释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直译为白话不易通顺,这里仅意译:

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其他的水已经吸引不了作者了)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作者对其他的云已经没兴趣了)或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上眼了。

其中:“海水”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什么。“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什么。

文中句句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英语解释"Having ever seen a vast ocean , one may not content himself with a pond of water."。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2 词语出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2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曾经沧海难为水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 3

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3 作品赏析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唐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 5

元稹《离思(其四)》 翻译,赏析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三篇

元稹《离思(其四)》【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

《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苍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巫山云雨”的典故。“先王”(“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因为你的缘故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四篇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翻译: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
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
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
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
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赏析:

()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

元稹是唐代着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离思五首其四赏析_作者元稹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五篇

<离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言]
<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代表作品,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出自此中。离思五首其四赏析_作者元稹
[译文]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离思五首其四赏析_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能触动你心弦的诗句经典语录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六篇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能触动你心弦的诗句经典语录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已换了人间。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2、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能触动你心弦的诗句经典语录。――[<庄子・大宗师>]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谴责[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与其两个人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他们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总有些东西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的。天上比翼,地上连理,总有一种爱情,是象山一样执着,象海一样深沉,象天空一样广阔的。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伶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到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他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

他们说时间可以让一切蒙上灰尘,可总有些东西是历久长新的。牵在你的手中,所有的人生、所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都变得崭新而明媚。时光它总是在不停地走,回首之时不觉已是满身尘垢;你却仍然愿意蒙上眼睛,毫无保留地把双手都交给这生生世世的恋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

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永远是这样,人的心啊,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要麽在记忆之海里继续沉浸,在往事里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要麽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里波光重叠着波光,倒影重叠着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里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雀鸟嘻戏于南庄,绿芽正跃枝,桃花不懂得寒意。

在这样的氤氲里,小村开始蠢蠢动,午时桃花嫣然,谁在那个篱笆前踮起了脚尖?

同样的一双纤足,带来了风,卷动起三月之绚烂,午朗照着南庄。

持一把剪,却无法剖开,大唐的一段痴。还是那样一场雨,依旧是面和笑容。

在南婉约的笛声中,独自迎风笑傲。原本是个落魄之在几行残句中辗转侧,守住那年不可告慰的青,延误了几多淑女的韶华。

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花调花谢花无悔,人来人散人迷惘。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花开花落花无常,曲终曲散曲双亡。我们曾拥有的、拥有过的,念念不忘的。都淡了、隐退出我们的生命。最终留下的,记住的是最深的感慨与触动。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一个[已"字,可怕至极。

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习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

爱一个人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去爱。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眼泪,看到一朵香坟前不败的白菊花。

哪怕是苏轼那样的豪迈男儿,对着亡妻的坟墓,也只有感伤的份。

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

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孩变成一个懂事孩儿,

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成一个老谋深算得过且过的平凡人,

足以让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期--

9、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纳兰容若<虞美人>]

是谁,在等候,一年又一年;是谁,轻抚着眉头,淡漠了沧海桑田。

瞧那点点滴滴的眷恋,听那深深浅浅的誓言,读那丝丝扣扣的缱绻,

那是你的容颜,还是说不出口的再见,那是你的执念,还是相思成殇的时间。

俯瞰这场盛世,它搅碎了红尘,你弥漫了传说。触摸时间的荒涯,我们可以等到多少繁华?

谁家帝王真风流,覆指春秋。江山如画,一节傲骨剔透苍穹,才有了这绝世无匹的颂歌。

潮汐徜徉出的乐章,雕磨出最初顾盼的惊鸿,转瞬即逝,我们却认真的上了色。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的<定风波>]

天下之事,不因个人之紧张而变,如雨,如风。然,为何众人奔走躲避,心乱也。人生在世,无时无刻无风雨,自然之风雨,亦如人生之风雨,且如东坡之何妨吟啸且徐行。若存一份定力与持守,即可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何时,己之品格修养不可改也。

料峭之春风,抑或可解为人生之苦难,然斜阳之相迎还在其后,可知盛衰荣辱,亦为常事,陶潜云[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存一份高远,存一份通达,或可解世间之无常。而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境界矣。

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

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归去的方向,那你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

描写爱情美好的诗句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七篇

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描写爱情美好的诗句。——李白<三五七言>

4、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5、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7、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写爱情美好的诗句。——白居易<长恨歌>

9、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10、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2、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13、举手长劳劳,1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5、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16、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17、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1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3、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24、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2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26、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2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28、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29、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3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3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35、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3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沧海桑田难为水 沧海难为水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308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