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纵横捭阖的意思

纵横捭阖的意思

2016-11-08 13:08: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纵横捭阖的意思(共7篇)纵横捭阖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 【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纵横捭阖的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的意思 第一篇

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

 【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

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示例】: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各戴一尊。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 

纵横捭阖—捭阖之术在生活之中的应用
纵横捭阖的意思 第二篇

纵横捭阖—捭阖之术在生活之中的应用

“捭”即是“开”

“阖”即是“闭”

鬼谷子认为

掌握并灵活运用了捭阖之术,便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万事皆能获得成功。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开放、发言、公开

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封闭、缄默、隐匿

阴阳两方面相协调 开放又封闭才有节度 才能够善始善终

领导考虑的是:了解发展趋势 把握市场潮流 研究趋势 把握明天

如何赚钱呢 如何成功呢?一、时间差;二、地域差

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谷得一则盈、人得一则王;这个一就是规律

谁得到它、谁就能建功立业、这就是鬼谷子所谈的道

万事万物就是阴阳开阖四种状态

如何把阴阳捭阖这四种状态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

什么叫捭?就是当形势有利于你的时候,要抓住时机高调做事

当时机未来的时候就要隐藏自己 保存实力 养精蓄锐

得意的时候别得心:当你真正的事业很得意的时候 不要发自内心得意 因为得一容易忘形 祸就不远了

失意的时候别快口:当一个人失意的时候你发牢骚、抱怨可能祸马上就会变本加厉

人生就是这样的 捭阖有度 进退自如 是为人处世的要旨

进和退是人生的一种选择 而每次不同的选择往往会给以后的人生轨迹带来不同的影响 所以鬼谷子说 捭之者 料其情也 阖之者 结其诚也

捭之者 料其情也 什么意思呢?

问让对方心门打开的问题而了解他的实情、掌握资料找到他的心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让对方的心为我打开

阖之者 结其情也

问封闭闭型的问题 来锁定他的真实意图,阖之者是 让对方为我打开了以后 要让他的心给别人关闭 只对我打开。

然后鬼谷子说了 让对方开放是为了考察他的实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对我合作的诚心,所有这一切都要怎么呢?皆见其权衡轻重 乃为之度数,然后再为他去进行谋划策略、出谋划策。

所以要为你的人生导航,就要把握这些足以决定社会发展潮流和天下大事的事物的动向并以此来正确决断自己的进退显隐。

如何让自己的事业顺利?

首先要认清有利和不利的条件,特别是大局的发展趋势、然后才能借势生风、如此才会让自己大有所为,否则的话总有千条妙计也难有作为,必须要学会顺势而为 不要逆流而动。

鬼谷子告诉我们 口乃心之门也

一个人口才好是因为内心聪慧的表现 要开口先开心 要开心先开怀 打开心门口腔才能打开。

鬼谷子说 如果自己的意见没人听从 那是因为自己的道理没讲明白;如果道理讲明白 别人还是没有听从那是因为没有说到对方的心里;如果说清楚了、别人能明白、敢坚持抓住不放 又能投其所好、说出话来立论独到、字字珠玑、明白而有条理还能打动人心、这样进行说话再不能说服的话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鬼谷子的说服理论两句话就讲明了

“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 曰始”

这一切都是人们想要的

“死亡、忧患、贫贱、苦辱、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是人们所避讳的,人们不想要的

你怎么样才能说服别人呢? 与阳言者 依崇高;与阴言者 依卑小

对着那追求型的人 你要告诉他如果按照我说的做 你会得到什么好处 用好处去说服他; 鬼谷子叫做“言善以始其事”把好处说出来 让你开始行动。

与阴言者 依卑小,如果这个人是逃避心理的、胆小怕事的人你就告诉他: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结果多么可怕,叫言恶以终其谋。

鬼谷子的说服理论总结为十六个字:诱之以利 胁之以灾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用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影响他的心比影响他的大脑更重要 因为大脑是理性的 心是冲动的

客户需要的未必会要;但客户想要的 即便他不需要 他也可能会买。所以,把需要变成想要;把想要变成渴望只是所有做营销的 做广告的 做策划的需要考虑的

怎么样把需要变成想要;把想要变成渴望呢 叫言善以始其事 把快乐说透;那么即便是渴望今天也未必会买,所以我们来描绘一个恐怖的结果言恶以终其谋,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 结果多么可怕。

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 以理服人者 也非心服 说理不应该是征服 应该是感化 感动 是理 而理中要有情 越有感情 才越有感染力 越有感染力 客户才会感动 他感动才会心动 他心动才会行动 他行动 你才会成功

所以说,人受感动的时候 没理也要干 如果没理有情 还能动人 但如果情理兼备 对方必然

是心服口服

说话的道理在于让人相信 说话之术在于 别人会行动 说话之道在于服心 说服以攻心为上 但形式上要谈笑用兵 结果是达成共赢。

词语解释
纵横捭阖的意思 第三篇

整饬zhěngchì ,整顿使有条理,整饬纪律,整齐;有条理,服装整饬

优渥

拼 音

yōu wî

释 意

优美浑厚,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丰足优厚

出 处

《诗·小雅·信南山》

1.雨水充足。

语本《诗·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优既渥。”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恒》:“白鹤衔珠,夜食为明,膏润优渥,国岁年丰。”

明 张居正 《贺灵雨表六》:“臣等叨依禁从,快睹嘉祯,愧无涓滴之酬,喜有优渥之霈。”

2.优裕,丰厚。

汉 班彪 《北征赋》:“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孙权 数与 芝 相闻,餽遗优渥。”

《陈书·沉众传》:“ 高祖 以 众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叶圣陶 《一个青年》:“一要感谢这样优渥的赠与,二要赞美这样超妙的书法。”

3.优厚。指待遇好。

晋 李密 《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今后每遇郊禋,各与进秩,耆耄盖寡,优渥何伤。”

《明史·李成梁传》:“恩泽优渥,震耀当世。”

江波 《爆竹声声》:“受到的待遇,比前又更加优渥。”

4.指优厚的待遇。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特蒙优渥,猥被方州,自惟阙然,何以称此?”

无色无臭:无色无味的意思,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qí cháng] 颀长

1、修长;细长。稍长,去襮纇,颀长而白晳,圆直如柱,无丝发附丽态。

2、(身量)高。

[zhāng shàn dàn è]

彰善瘅恶,成语,作谓语、定语。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1]语出《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寻瑕伺隙

发音 xún xiá sì xì

释义 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伺:观察,隙:空子,机会。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指待机寻衅。含有贬义。

出处:汉·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闲伺隙。”

示例 此校学生曾起反对校长风潮,后虽平息,而常愤愤,每~,与办事人为难。(鲁迅《两地书》四九)

中文名

啮臂为盟niè bì wéi méng

释 义咬臂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出 处《警世通言》

抵牾,词语。读音为”dǐ wǔ“,意思是矛盾。出自于宋朝司马光的《进书表(资治通鉴)》,宋朝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

锁钥拼 音suǒ yuè

释 义成事的关键所在

出 处《东周列国志》

【释义】1、 锁钥,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

例:吾有门下士崔夭,见管东门锁钥。——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锁钥。

2、喻指在军事上相当重要的地方。

例:北门锁钥

注:口语就是钥匙

:夙兴夜寐

【拼 音】:sù xīng yè mèi【纵横捭阖的意思】

【解 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含英咀华

华。 [hán yīng jǔ huá] 解释1:咀:细嚼,引申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

解释2:指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

精华。

崔嵬cuī wéi

意 义

有石头的土山

文 献《沁园春》

敷衍塞责

表面应付了事。

[fū yǎn sè zé] 出自清·李渔《芙蕖》:“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委勘几及年余,始克浚事,半属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

龃龉

中文名 [jǔ yǔ] 龃龉,比喻意见不合。出自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曲意逢迎qū yì féng yíng释 义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感喟 gǎnkuì

感慨;叹息

霰弹(弹种)

中。 [xiàn dàn] 霰弹源于民用猎枪弹。最早由欧美国家的军警由实战中引用到警方防爆作战

泛指一发霰弹内包含多发弹丸的子弹。也有独头霰弹、飞镖散弹、布袋弹、特【纵横捭阖的意思】

种弹、催泪弹、非杀伤弹等等。

以儆效尤[yǐ jǐng xiào yóu]

以儆效尤,成语,作谓语。

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 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纵横捭阖(zîng héng bǎi hé):“纵横”即竖和横;“捭阖”是开和合,字面上理解成“自如地横竖开合”(达到操纵控制对方的目的)。不过,“纵横”有其特殊含义,是指战国时的“合纵”与“连横”的谋毠。战国时有七国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采取了联合对抗强秦的作法谓之“合纵”;秦国则执行分化六国,使其服从秦国而个个击破谓“连横”。因此,这成语用“纵横”(合纵和连横)两大策略指称国际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中文名

纵横捭阖

拼 音

zîng héng bǎi hé

含 义

指国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为以辞令测探、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 处

汉·刘向《战国策序》

商榷[shāng què]

商榷 :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用于比较正式的函件。比如一些学术讨论的文本,经常出现商榷的字眼。

另一义项作“评价”解:【纵横捭阖的意思】

吾尝与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揆情度理[kuí qíng duó lǐ]

按照情和理估量。

戎马倥偬[róng mǎ kǒng zǒng]

【解释】形容军务繁忙。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也可比喻词藻华丽。该词被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选为首期焐热词汇。

另外,在中医中是一种药材,也叫玉竹,玉竹有节色淡黄,扁圆弯曲蠕虫样。功用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用于肺胃阴伤,燥咳痰粘,舌干烦渴,或阴虚外感温邪,发热无汗,干咳咽痛等症。

豢养[huàn yǎng]

1.喂养(牲畜);驯养。2.养育,供养。3.比喻收买并利用。

忤逆 [wǔ nì]

忤逆一指冒犯、违抗之意;二指不孝顺、叛逆之意。故旧时代官府以忤逆为第一重罪。忤逆的反意词是顺随。忤逆是指缕缕违背意愿或意见相左。常用于形容夫妻感情不和或子女叛逆。

纵横捭阖造句
纵横捭阖的意思 第四篇

1、那个时代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在无限向往的同时又无限怅惆。

2、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纵横捭阖,各戴一尊。

3、在这个社会里,太多的人都在纵横捭阖。

4、一些人想用纵横捭阖之术离间我们的民族团结,实属妄想。纵横捭阖造句

5、所举事例包括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间鬼蜮,纵横捭阖,令人目不暇接。

6、新世纪的第一缕春风掠过之时,梅陇是一片正在蓬勃发展的热土。开放的梅陇,将给你提供纵横捭阖发展的良机,将为你创造奋力搏击铸造辉煌业绩的机遇。

7、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能够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来对付革命队伍,()共产党也能够用纵横捭阖的手段对付反革命队伍。

8、有通才有达,纵横捭阖的道路网络,引导旺盛的商业流通。

9、而战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形势使各国完全撕去了文质彬彬的外衣,赋诗从此销声匿迹。

10、同时,11、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位。

12、生活在改革开放风雷激荡时代的青年人,只有在英语学习的征战中刻苦奋斗,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纵横捭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乘风逐浪,在人生的征途上一路顺风,凯歌猛进。

13、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亚欧大陆国家,开展“战略”研究,高瞻远瞩,纵横捭阖,趋益避害,借势谋利,建构中国的亚欧大战略尤显必要和紧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
纵横捭阖的意思 第五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全文诗词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送李侍御赴安西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
纵横捭阖的意思 第六篇

<送李侍御赴安西>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高适。其诗词全文如下: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送李侍御赴安西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译文]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鉴赏]
这首律诗被后人誉为“盛唐五言律第一”。“侍御”即侍御史的简称,官名。李侍御,名未详。“安西”,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这一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
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响亮警拔的声调,高亢有力的节奏,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力度和气势。高适在诗中善于用四声组成抑扬亢堕的声调韵律,使诗歌显得声情并茂。如第一联中“对”、“指”两字,在意义上不但属对精切,声调上也去、上相对,显得抑扬有致。第三句中“万里外”三字连用去、上、去三个仄声,由于音节响亮震彻,有力地突出了主人公奋身万里疆场的雄心。尤其是最后一联,“莫惆怅”三字,以“清而远”的去声煞尾,使节奏显得平缓委婉,情深动人。对句“看取宝刀雄”以金戈铁马、挥刀奋击的豪壮军旅生活,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在声调上,第三字用一上声“宝”字,最响亮有力,与后面既是写刀、又是写人的“雄”字相连,使诗句力重千钧,具有斩钉截铁之势。再加之全诗一律押易于表达乐观开朗情绪的东韵,和前面的中心音节相配合,使全诗神采飞动,音调铿锵,读之如“长空击鼓”。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意_望庐山瀑布原文教案_作者李白
纵横捭阖的意思 第七篇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词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言]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意_望庐山瀑布原文教案_作者李白。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鉴赏]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古诗望庐山瀑布的诗意_望庐山瀑布原文教案_作者李白。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第一首五古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第二首七绝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纵横捭阖的意思》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纵横捭阖什么意思 纵横捭阖斯大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纵横捭阖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纵横捭阖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306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