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蜂蜡功效内服

蜂蜡功效内服

2016-11-08 12:03:4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蜂蜡功效内服(共7篇)天然蜂蜡能直接吃吗天然蜂蜡能直接吃吗?天然蜂蜡也是蜂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另外蜂蜡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经常被用来制成各工中成药的外包装,只是不知道天然蜂蜜蜡可以吃吗?1、天然蜂蜡是不可以直接食用的,因为天然蜂蜡中含有一些毒素成份,人们直接食用不但容易出现过敏,更会对身体...

天然蜂蜡能直接吃吗
蜂蜡功效内服 第一篇

天然蜂蜡能直接吃吗?

天然蜂蜡也是蜂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另外蜂蜡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经常被用来制成各工中成药的外包装,只是不知道天然蜂蜜蜡可以吃吗?

1、天然蜂蜡是不可以直接食用的,因为天然蜂蜡中含有一些毒素成份,人们直接食用不但容易出现过敏,更会对身体造成多种伤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不利。最好经过提纯和加工以后再吃。

2、蜂蜡最简单的提纯方法就是把它的放在锅中进么熬制,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天然蜂蜡中的毒素就会消失一大部分,人们在那以后再食用也就会安全许多。另外人们在购买巢蜜时,把蜜食用完后遗留下来的蜂蜡最好也不要直接吃,虽然说少量食用无大害,但终归对身体没有好处。

3、经过提纯加工以后蜂蜡,不但可以吃,还有多种药用价值呢,大家可以把蜂蜡与鸡蛋一起炒食后食用,人们在食用蜂蜡炒鸡蛋以后不但可以治疗气管炎,对人类的胃炎和多种痨疾。

4、天然蜂蜡多用在工业生产中,除了可以制成多种中药丸剂的外包装以外,这种蜂蜡还是制成化妆品以及蜡烛的重要原料。本文转载自阳光蜂慧!

蜂巢蜜的功效和服用方法
蜂蜡功效内服 第二篇

蜂巢蜜的功效和服用方法

巢蜜俗称“蜂窝”,是经蜜蜂酿制成熟并封上蜡盖的蜜脾,由蜂巢和蜂蜜两部分组成的一种成熟蜜,也称“封盖蜜”,它的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比普通蜂蜜要高得多。它具有花源的芳香、醇馥鲜美的滋味。由于巢蜜未经人为加工,不易掺杂使假和污染,较分离蜜酶值含量高,羟甲基糠醛、重金属含量低,所以是比分离蜜更高级的营养性食品,那蜂巢蜜有哪些功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蜂巢蜜的功效:

1、 保健造血,改善睡眠。 巢蜜具有高热能、抗菌消炎、养肺润肠、解毒护肝、益脾养肾、

强行造血改善睡眠,促进组织再生,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等功效。

2、 美容养颜。蜂巢蜜具有润泽皮肤、抗皱祛斑、恢复皮肤弹性,美白乌发、抗衰老等功效,

【蜂蜡功效内服】

长期食用,让您的美丽驻足在20岁,让您的青春活力不减分!

3、 提高免疫力,改善亚健康。蜂巢蜜对养胃、血管的软化、血脂血压、亚健康免疫力,等

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也可缓解鼻炎,咽炎等症状。老少皆宜,长期食用,摆脱毒素沉积,提高免疫力,轻轻松松,健康生活!

4、 改善呼吸系统,治疗鼻咽炎。巢蜜富含多种生物酶、蜂胶蜂蜡等多种营养物质。能有效

抑制真菌、病毒的入侵,对改善鼻咽炎等呼吸道不适有显著效果。

5、 延年益寿。巢蜜能激活老细胞,提高老人健康的免疫力,增强造血功能,使老人精神焕

发,恢复青春光彩,改善睡眠,调节内分泌,对老人、慢性病有良好的改善和健康作用。

6、 食用和药用价值丰富。巢蜜兼有蜂蜜、蜂巢的功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心

脏病,高血压、肺病、咳嗽、肝炎、贫血、便秘、烫伤、冻伤、鼻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牙龈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蜂巢蜜的服用方法:

1、 用不锈钢汤匙放入口中爵食,每次20-30克(可根据自己饮食的习惯而定),咀嚼5分

钟后吐出胶渣和腊渣。【蜂蜡功效内服】

2、 从采集日计算18个月内服用最佳。

3、 巢蜜除了过小的宝宝之外,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吃,可以当做零食吃,也可以当做佐

餐的甜品!任亲怎么吃都好。

温馨提示:

蜂巢蜜内有少量的蜂蜡,嚼不化的主要成分是蜂蜡,(有成语“味同嚼蜡”),蜂蜡也是好东西哦!可清洁口腔、保护牙齿、减缓口腔溃疡和肿痛。

【蜂蜡功效内服】

巢蜜含有丰富的生物酶、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同时集蜂胶,蜂王浆,花粉,蜂蜜,幼蜂

为一体,具有更好的保健治病功效,为蜜中之极品,蜂巢蜜来源于蜂卓,蜂卓主要经营天然蜂蜜系列、蜂胶系列、蜂王浆系列、蜂花粉系列等。更多可以在淘宝搜星运之星2009进行详细的了解,巢蜜对鼻炎患者最适合,也是鼻炎患者的克星。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

蜂蜡知识
蜂蜡功效内服 第三篇

蜂蜡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蜂蜡 英文名称:bees wax

定义1:修造蜂巢的物质,由工蜂腹部的蜡腺分泌。

定义2:由含26~34个碳原子的脂肪醇与软脂酸形成的酯。

简介

现代加工技术对蜂蜡的特殊成分进一步分离提取后获得了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就是三十烷醇(TA)、二十八烷醇和油菜甾醇物等。

三十烷醇(TA)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脂肪醇,化学名叫三十烷醇-1或正三十烷醇,简称三十醇或TA,或TRIA,又称蜂花醇。蜂蜡中TA含量可高达10%~25%,是TA很好的来源。蜂花醇主要应用在农业领域,如TA可显著提高海带、紫菜及裙带菜等经济海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幼苗施用TA后,可观察到迅速的反应,还原糖和自由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很快。TA不但能提高茶叶的产量,而且还可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并提高茶叶的香味和品质。 二十八烷醇是天然存在的高级醇,主要存在于蔗蜡、糠蜡、小麦胚芽油、蜂蜡及虫蜡等天然产物中。二十八烷醇是降血钙素形成促进剂,可用于治疗血钙过多的骨质疏松,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蛋白血型。刺激动物及人类的性行为。含二十八烷醇的化妆品能促进皮肤血液的循环和活化细胞,并有消炎、防治皮肤病(如脚气、湿疹、瘙痒、粉刺等)之功效。

油菜甾醇酯是七十年代末发现的类甾体植物生长激素,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植物的花粉、未成熟的种子、茎、叶等的组织中。它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被誉为第六大类植物生长激素。该类植物激素在包括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叶片的扩展、木质部的分化、抗病和逆境的忍受等许多发育和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美国科学家通过调控这种植物激素正在研制一种永远无须割草的完美绿草地。因为“一旦植物中没有了油菜素甾醇,叶子会长期保持绿色,不会变黄,还不会落地。”

中药材·版本一

【英文名】 CERA FLAVA

【处方别名】蜂蜡、川蜡、蜡、黄蜡、黄占、川占、川箭、白蜡、蜂白蜡、蜜蜡【蜂蜡功效内服】

【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蜡。将蜂巢置水中加热,滤过,冷凝取蜡或再精制而成。

【制法】用时熔化,澄清,除去杂质。其主要成份有:酸类、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芳香物质等。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呈黄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体较轻,蜡质,断面砂粒状,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微甘。

【性味归经】甘,微温。【蜂蜡功效内服】

【功能主治】收涩,敛疮,生肌,止痛,调理。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熔化敷患处;常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

【单方应用】:蜂蜡内服治愈慢性荨麻疹。取黄色蜂蜡12克,温开水溶化送服,每日2次,连服一周,都可痊愈。笔者得益于民间偏方,验之于临床,确有良效,实具调和营卫、益气养血,祛风润燥、和血解毒之效能,无不良反应。

【贮藏】置阴暗干燥处,防热。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材·版本二

基本信息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白蜡,生武都山谷。生于密房木石间。

2.《本草经集注》:此蜜蜡尔,生于蜜中,故谓蜜蜡。蜂皆先以此为蜜ZHU、煎蜜亦得之,初时极香软,人更煮炼,或加少醋酒便黄赤、以作烛色为好。今药家皆应用白蜡,但取削之、于夏月日暴百日许,自然白;卒用之,亦可烊纳水中十余过、亦白。

3.《本草图经》:蜡,蜜脾底也,欲啖,当合大枣咀嚼即易烂也。

4.《纲目》:蜡乃蜜脾

【拼音名】Fēnɡ Là

【英文名】honey-wax

【别名】蜜蜡、蜡、蜜跖、黄蜡、白蜡、黄占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人工精制而成的块状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将取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泡沫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黄蜡饼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蜂蜡。

【化学成份】

1.蜂蜡(蜜蜡)主要成分可分为4大类,即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此外还 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在酯类中有软脂酸蜂花酯(Myricyl palmitate,,约占80%,是蜂蜡主要成分),蜡酸蜂花 酯(Myricyl cerotate),落花生油酸蜂花酯 (Myrcyl hypogaeate);在游离酸类中有蜡酸(Cer otic acid,约占15%),甘四酸(Lignoceric acid),褐煤酸(Montanic acid),蜂

花酸(Meli ssic acid),叶虱酸(Psyllic acid),落花生油酸(Hypogaeic acid),新蜡酸(Neoceroticacid)即廿五酸;在游离醇类中有正廿八醇(n-Octacosanol),蜂花醇(Myricyl alcohol); 在烃类中有廿五烷

(Pentacosane),廿七烷(Heptacosane),廿九烷(Nonacosane),卅一烷(H entriacontane)及不饱和的蜂花烯(Melene)。以上所举,是一概略,例如所含脂酸可能包括 从C24至C34的偶数碳的正脂酸,醇类可能包括从C24至C34的偶数碳的伯醇。黄、白两种蜂蜡的成分,基本相同。

2.蜂蜡据称尚含一种芳香性有色物质,名为虫蜡素(Cer olein)。

【药理作用】

1.活性氨清除作用,中国产蜂蜡对来自芬顿体系的·OH和来自X/XO系的O2均有清除作用。2.5μg/ml以上浓度完全抑制脂质过氨化,还可浓义依赖性抑SOD诱导。

2.其他作用,蜂蜡及其乳浊液有抑菌和防腐作用。且将肝素100-150mg悬浮在蜂蜡0.5-1.5ml内,静脉注射给予,可使肝素抗凝血作用时间延长。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主痈疽发背,溃疡为敛;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溶化和服,5-10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溶化调敷。

原形态

1.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性状

【蜂蜡功效内服】

1.黄蜡(《金匮要略》)又名:黄占(《种福堂公选良方》)。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大 小不一,全体呈黄色或黄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触之有油腻感。体轻,能浮于水面,冷时质软脆,碎断面颗粒性,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淡,嚼之细腻而 粘。不溶于水,可溶于醚及氯仿中。以色黄、纯净、质较软而有油腻感、显蜂蜜样香气者为 佳。

2.白蜡(《别录》)又名:蜂白蜡。为白色块状。质较纯。气味较微弱,其它均与黄蜡同。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

附方

①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变者: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溶 化,入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金匮要略》调气饮)②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阿胶一两,蜡如博棋三枚,当归一两半,黄连二两,黄柏 一两,陈廪米一升。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 分四服,一日令尽。(《千金方》胶

蜡汤)③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白蜡方寸匕,鸡子黄一个,石蜜、苦酒、发灰、黄连末各半鸡子 壳。先煎蜜、蜡、苦酒、鸡子四味,令匀,乃纳连、发,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尽。(华佗)④治急心疼痛:黄蜡,灯上烧化,丸芡子大,百年霜为衣,井水下三丸。(《纲目》)⑤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蜡一钱。以清酒二盏,煎三、五沸,投蜡令销,顿服。(《圣济 总录》蜡酒方)⑥治痈疽发背已成未脓之际,恐毒气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膜护心,且亦散血 解毒:白矾一两二钱,黄蜡一两,雄黄一钱二分,琥珀一钱(另研极细),朱砂一钱二分,蜂 蜜二钱(临入)。先将白矾、雄黄、琥珀、朱砂四味碾研极细,另将蜜、蜡铜勺内熔化,离火 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以一人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丸,小 寒豆大,用朱砂为衣,磁罐收贮。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日进二次 。(《外科正宗》琥珀蜡矾丸)⑦治代指:蜡、松胶。相和,火炙,笼代指。(《千金翼方》)⑧治小儿脚冻,如有疮:浓煎蜡涂之。(姚和众)⑨治臁疮、金疮、汤火等疮: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同化开,顿冷,瓶收,摊贴 。(《王仲勉经验方》)⑩治诸般疮毒,不拘生在何宫,初起即消,已成即溃:黄蜡一两,白矾六钱。将蜡熬化稍冷 ,入矾末,为丸豆大。疮在上,服一两,在下服七钱,小儿减半,酒和开水下。忌葱三日。 (《医学集成》)蜡矾丸)(11)治汤火伤疮,赤疼痛,毒腐成脓,用此拔热毒,止疼痛,敛疮口: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滓,入黄蜡一两,搅化放冷,摊帛贴之。(《医林集要》)(12)治被伤风湿如疟者:黄蜡一块,热酒化开服。与玉真散对用尤妙。(《瑞竹堂经验方》)(13)治肺虚隔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满,肢体倦疼,咽干口苦,燥渴欲饮冷,肌瘦发热,减食嗜卧,音声不出:黄蜡(滤去滓,用浆水煮,秤)八两,蛤粉四两(研末)。上件,每两作十五丸,用前蛤粉为农养药,每服一丸,胡桃瓤半个,细口爵温水下,临卧闭口不语。(《普济方》立效丸)(14)治呃逆不止:黄蜡烧烟熏二、三次。(《医方摘要》)(15)治雀目: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冷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姚僧坦集验方》)

各家论述

1.《纲目》:蜜之气味俱厚,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张仲景治痢有调气饮,《千金方》治痢有胶蜡汤,其效甚捷,盖有见于此欤。

2.《本草求真》:凡荡除下焦之药,以此(蜡)裹丸,亦免伤上焦之意。

3.《本经》: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

4.《别录》:疗久泄辟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

5.《本草通玄》:贴疮生肌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发展历史

中国使用蜂蜡的历史十分悠久,几乎是和蜂蜜同时发展起来的。蜡烛始于《周礼,秋官·司恒氏》有“共坟烛庭燎”。《神农本草经》将蜜蜡列为医药“上品”。西汉时期岭南即制作蜡烛。晋人葛洪在《西京杂记》(340年左右)中讲:“南越王献汉高帝石蜜石斛,蜜烛二百枚,帝大悦。”。蜜

蜂蜡是约两周龄工蜂蜡腺分泌出来的脂肪性物质。蜜蜂吸取蜂蜜,经过泌蜡器官蜡腺的一系列变化而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遇空气变冷,凝结成鳞片状;再由这些鳞片聚合而成蜂蜡。蜂蜡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其主要成分有:酸类、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芳香物质等。

刚刚分泌出的蜡片透明而美丽,因蜂种及花粉源不同等原因而呈现出多种颜色。原蜡中含有诸多的杂物,显现出特殊的气味。将原蜡以特殊的工艺予以去杂、脱色、去嗅等处理,便得到了我们向各行业、各类用户所提供的高品质的精制蜂蜡。

蜂蜡的历史十分悠久。《周礼秋官司恒氏》和《神农本草经》就曾经有过记载,把蜂蜡作为医药和护木上品。在我国历史上,不论是在化妆品制造业、蜡烛加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

蜂蜡的功效与作用
蜂蜡功效内服 第四篇

蜂蜡的功效与作用:蜂蜡又名黄蜡、黄占、川蜡、蜡、川占、川箭、白蜡、蜂白蜡、蜜蜡,蜂蜡有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的功效,蜂蜡内服和外敷可主治内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疮痈内攻、久溃不敛、

蜂蜡的功效:
蜂蜡又名黄蜡、黄占、川蜡、蜡、川占、川箭、白蜡、蜂白蜡、蜜蜡,蜂蜡有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的功效,蜂蜡内服和外敷可主治内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疮痈内攻、久溃不敛、水火烫伤等。
别名:蜂蜡、川蜡、蜡、黄蜡、黄占、川占、川箭、白蜡、蜂白蜡、蜜蜡
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将蜂巢置水中加热,滤过,冷凝取蜡或再精制而成。
性味归经:甘,微温。蜂蜡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收涩,敛疮,生肌,止痛。
主治: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熔化敷患处;常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
单方应用:蜂蜡内服治愈慢性荨麻疹。取黄色蜂蜡12克,

蜂蜡的作用:
蜂蜡味甘;淡;性平,归脾;胃;大肠经能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主治痈疽发背,溃疡为敛;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遗精;带下。
蜂蜡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高。蜂蜡的功效与作用。中医学上蜂蜡有解毒、生肌、定痛的功效,内服和外敷可主治内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疮痈内攻,久溃不敛,水火烫伤等。西医方面由于蜂蜡的主要成份是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所形成的酯,将其制成各种软膏、乳剂、栓剂,可用来治疗溃疡、疖、烧伤和创伤等多种疾病。口腔咀嚼蜂蜡能治疗咽颊炎和上颌窦炎。咀嚼封盖蜡能增强呼吸道免疫力和治疗鼻炎,副鼻窦粘膜炎及干草热病。将蜂蜡制成清凉压布软膏敷贴患部,可治疗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牙周炎和痉挛性结肠炎。蜂蜡与碳酸钙、矿物油和纯松脂混合而成的化合物可以治疗慢性乳腺炎、湿疹、烧伤、创伤、癣、皮炎、脓肿乳头状瘤。
1、蜂蜡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阿胶一两,蜡如博棋三枚,当归一两半,黄连二两,黄柏一两,陈廪米一升。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分四服,一日令尽。(<千金方>胶蜡汤)
2、蜂蜡治肺虚隔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满,肢体倦疼,咽干口苦,燥渴欲饮冷,肌瘦发热,减食嗜卧,音声不出:黄蜡(滤去滓,用浆水煮,秤)八两,蛤粉四两(研末)。上件,每两作十五丸,用前蛤粉为农养药,每服一丸,胡桃瓤半个,细口爵温水下,临卧闭口不语。(<普济方>立效丸)
3、蜂蜡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变者: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溶化,入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金匮要略>调气饮)
4、蜂蜡治雀目: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冷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姚僧坦集验方>)
5、蜂蜡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白蜡方寸匕,鸡子黄一个,石蜜、苦酒、发灰、黄连末各半鸡子壳。先煎蜜、蜡、苦酒、鸡子四味,令匀,乃纳连、发,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尽。(华佗)
6、蜂蜡治被伤风湿如疟者:黄蜡一块,热酒化开服。与玉真散对用尤妙。(<瑞竹堂经验方>)
7、蜂蜡治急心疼痛:黄蜡,灯上烧化,丸芡子大,百年霜为衣,井水下三丸。(<纲目>)
8、蜂蜡治汤火伤疮,赤疼痛,毒腐成脓,用此拔热毒,止疼痛,敛疮口: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滓,入黄蜡一两,搅化放冷,摊帛贴之。(<医林集要>)
9、蜂蜡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蜡一钱。以清酒二盏,煎三、五沸,投蜡令销,顿服。(<圣济总录>蜡酒方)
10、蜂蜡治诸般疮毒,不拘生在何宫,初起即消,已成即溃:黄蜡一两,白矾六钱。将蜡熬化稍冷,入矾末,为丸豆大。疮在上,服一两,在下服七钱,小儿减半,酒和开水下。忌葱三日。(<医学集成>)蜡矾丸)
11、蜂蜡治痈疽发背已成未脓之际,恐毒气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膜护心,且亦散血解毒:白矾一两二钱,黄蜡一两,雄黄一钱二分,琥珀一钱(另研极细),朱砂一钱二分,蜂蜜二钱(临入)。先将白矾、雄黄、琥珀、朱砂四味碾研极细,另将蜜、蜡铜勺内熔化,离火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以一人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丸,小寒豆大,用朱砂为衣,磁罐收贮。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日进二次。(<外科正宗>琥珀蜡矾丸)
12、蜂蜡治臁疮、金疮、汤火等疮: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同化开,顿冷,瓶收,摊贴。(<王仲勉经验方>)
13、蜂蜡治小儿脚冻,如有疮:浓煎蜡涂之。(姚和众)

【蜂房】蜂房的功效与作用
蜂蜡功效内服 第五篇

[蜂房]蜂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蜂房的功效与作用是祛风,攻毒,杀虫,止痛,抗过敏,治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皮肤顽癣,蜂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蜂房水,露蜂房丸,露蜂房膏,露蜂房散,蜂房散,蜂房

[蜂房]蜂房的功效与作用:
蜂房的功效与作用是祛风,

1、蜂房治头癣:露峰房一个,蜈蚣二条,明矾适量。将明矾研末,入蜂房孔中,连同蜈蚣置瓦片上文火烤焦,共研细末,麻油调涂外擦。
2、蜂房治蜂蜜人:露蜂房末,猪膏和敷之。【蜂房】蜂房的功效与作用
3、蜂房治风湿痹痛,牙痛,风疹瘙痒。本品质轻且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止痒而奏效。若与川乌、草乌同用,乙醇浸泡外涂痛处可治风湿痹痛,或配全蝎、蜈蚣、地鳖虫各等分,研末为丸服,治关节炎、骨髓炎(<虫类药的应用>)。治牙痛可配细辛水煎漱口用,<普济方>内即载有十数个以蜂房为主的治牙痛方。治风疹瘙痒,常与蝉衣等同用。
4、蜂房治牙齿疼,痢疾,乳痈,蜂叮,恶疮。<日华子本草>
5、蜂房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肠痔。【蜂房】蜂房的功效与作用。<神农本草经>
6、蜂房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里急后重:黄蜡9克、阿胶9克,同溶化,入黄连末15克,搅匀,分三次热服。
7、蜂房还可用治阳痿、喉痹、以及蛔虫、绦虫病等。
8、蜂房治呢逆不止:黄蜡烧烟熏二、三次。
9、蜂房治疮疡肿毒,乳痈,瘰疬,顽癣瘙痒,癌肿。本品能攻毒杀虫,攻坚破积,为外科常用之品。虽可单用,但更常与解毒消肿生肌药配伍应用。如<证治准绳>治疮肿初发,与生南星、生草乌、白矾、赤小豆共为细末,淡醋调涂。若与蛇蜕、黄芪、黄丹、玄参等为膏外用,可治瘰疬,如蜂房膏(<圣惠方>)。<圣惠方>又以此为末,调猪脂涂擦,治头上癣疮。治癌肿可与莪术、全蝎、僵蚕等配用。
蜂蜜除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外,蜂巢富含激素和多种维生素,是调节内分泌和滋补强身的首选上品。取5克带蜜粉的蜂巢(野蜂最好),用开水煎服或直接嚼服,一日三次,连服2-3个月,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长期服用可逐渐使过敏性鼻炎痊愈。

蜂房,包括蜜蜂的蜂房和胡蜂的蜂房,后者又称为露蜂房。蜂巢药用价值也很高,常用新鲜干净的蜂巢治疗鼻炎。蜂巢制剂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蜂巢浸液既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灭活作用,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都有很强的抑制力;对烟曲霉、黄曲霉、茄镰菌、明串珠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蜂巢的化学成分很复杂,主要含有蜂蜡、树脂、油脂、色素、鞣质、糖类、有机酸、脂肪酸、甙类、酶和昆虫激素等。

[蜂房]蜂房的的食用方法:
蜂房水
功效:祛腐,生肌,消炎,止痛。
主治:Ⅰ、Ⅱ度烧伤。
配方:蜂房30克。
用法:将蜂房放入沙锅加水1000毫升,煮沸15分钟,过滤去渣,即成,然后用消毒纱布浸泡蜂房水,作湿敷烧伤处。

露蜂房丸
功效:主治五痔,下血不止。
组成:露蜂房(微炙黄)半两,槐实半两,黄耆半两,石楠1两,贯众(微炙)1两,大川乌(炮,去皮)1两,黄矾(火煅枯)1两,乱发灰1两,枳壳(麸炒黄,去瓤)1两,乌蛇3两(酒浸去皮骨,酥涂炙黄),猬皮1个(烧灰)。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煎桑枝汤送下。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神巧万全方>。

露蜂房膏
组成:露蜂房半两,蛇蜕皮半两,玄参半两,黄耆半两(锉),蛇床人1分,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细研),乱发半两,黄丹5两,黄蜡1两。
功效:消肿化脓,主治风瘘。热毒气毒,结为瘰疬。
制法:上药除黄丹、蜡、杏仁、乳发外,为粗末,以绵裹,用油2-3度浸1宿。别用油半斤,纳杏仁及乱发煎令发消尽,后下诸药,同煎10数沸,绵滤,更下于铛中,然后下黄丹及蜡,又煎6-7沸,用柳篦子急搅令匀,滴于水中不散,成珠子,即倾于瓷器中盛。
用法:每取帛上涂贴,每日1换。以愈为度。
来源:<圣惠>卷六十六。

露蜂房散
功效:主治痔瘘,脓血出不止。
组成:露蜂房半两(炙黄),猬皮半两(炙令焦黄),麝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日3-5次,半钱敷之。
来源:<圣惠>卷六十。

露蜂房散
功效:主治齿风痛,牙齿不生。
组成:露蜂房(炙黄)1分,荆芥1分,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地骨皮1分,松节(锉)1分,青盐1分,白矾灰1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用半钱,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
来源:<圣惠>卷三十四。

露蜂房散
功效:主治诸牙疼不可忍者。
组成:当归2钱,细辛2钱,川芎2钱,赤芍药2钱,白芷2钱,防风2钱,藁本2钱,升麻2钱,蜂房(炒)2钱,川椒5粒。
用法:白水煎。乘热含,冷吐之。
来源:<普济方>卷六十五。

露蜂房散
功效:主治痔疾。风热毒气攻下部,生疮肿痛。
组成:露蜂房2两(微炒),槐花2两(微炒),黄耆2两(锉)。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来源:<圣惠>卷六十。

露蜂房散
功效:去息肉,排脓止痛,主治下注疮,累年不已。
组成:露蜂房3枚(烧灰),黄耆(去皮)1两,甘草(锉)1两,黄连(去须)1两,松脂(研细)1两。
制法:上为散,再同和匀。
用法:每用时以水银粉少许,同麻油调匀,入前药散再和,敷疮口,每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蜂房散
功效:主治白癜风。
组成:露蜂房1个(以生盐筑满诸孔眼,火烧存性,去盐)、胆矾、天花粉、蝉蜕各等分。
用法:于无风处细嚼,连刺饮酒,后痒自上而下,赶入四肢。
制法:上后3味为细末,用纸包3分,与蜂房同活鲫鱼1对以酒煮至鱼熟。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蜂房酒
功效:驱风攻毒,主治风热牙龈红肿痛连及头面;喉痹肿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配方:露蜂房1只,白酒适量。
制法:将上药爆烧存性,研未备用。
用法:口服。每取药本0.5-1克以白酒少许调和含漱。痛末止再含漱。
来源:<民间百病良方>。

露蜂房汤
功效:主治牙齿肿痛。
组成:露蜂房(大者,炙)1两,矾石(烧灰)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用2钱匕,水1中盏。煎十余沸,热渫冷吐。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

露蜂房灰散
功效:主治小儿血淋,日夜淋沥,小腹及阴中疼痛。
处方:露蜂房灰1分,乱发灰1分,滑石1两,海蛤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以温水调下半钱,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九十二

中药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蜂蜡功效内服 第六篇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的功效,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的功效,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附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脘腹胀痛,
调经止痛:香附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王好古称之为妇人之仙药。
理气解郁:香附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凡胁肋脘腹胀痛者,可与柴胡、郁金、延胡索、白芍等配伍,以疏肝理气止痛;凡肝气郁滞,经行愆期者,可与当归、川芎、熟地等配伍;凡血热瘀阻,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者,可与赤芍、牡丹皮、益母草、当归等到同用,以加强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勿使香附接触铁器。中药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的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附汤
主治:怒伤胁痛。
组成:香附 川芎 当归 柴胡 青皮
用法:水煎服。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香附丹
主治:小儿牙齿不长。
方剂别名:蟾蜍丸、香附丸
组成:大香附(刮去皮) 沉香各30克 槟榔 雄鼠粪(烧) 蟾蜍(烧)各15克
用法:捣罗为末,羊髓120克煮烂,和成膏,为丸如黍米大。麝香汤送下10粒。
来源:<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
附注:蟾蜍丸、香附丸(<普济方>卷三六六)。

香附散
主治:子气。妊娠三月之后,两足至腿膝渐肿,行步艰辛,喘闷,食欲不振,似水气状,甚或脚措间有黄水出。
异名: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
组成: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3片,木瓜3片,紫苏3叶,同煎至250毫升,放温澄清,空腹时服,一日三次。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引陈景初方。

香附膏
功效:耳中疼痛。
组成:附子2枚(去皮脐,生用),菖蒲半两,矾石(烧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麝香(研)2钱,蓖麻子60粒(去皮)。
用法:上先将附子、菖蒲、矾石为细末,次将蓖麻、杏仁为膏,次研麝香,同拌匀,丸如枣核大,以蜡裹,用大针穿透,塞于耳中,每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香附茶
功效:理气开郁,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小腹胀满疼痛;妇女经前胁肋胀痛或脘膈痞闷。
组成:香附200克。
制法:香附经醋炒后,研末备用。每次取10-15克,用纱布包,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后代茶饮。每日1-2包。
宜忌:凡阴虚血热或肺脾气虚者忌用。

香附粥
功效:舒肝解郁,调经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
材料:香附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香附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香附疏肝散
功效: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主治肝郁血滞,疼痛。
组成:陈皮 醋炒 、柴胡各6g,川芎、香附、枳壳 麸炒 、芍药各4。5g,甘草 炙 1。 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出自:<景岳全书>

香附根酒
主治:胸肋胀痛,脘痛疼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心中郁闷。
配方:香附根60克。
制法:将香附根洗净切碎,用水、白酒各250克,浸泡3-5日,去渣。
用法:频频饮之,不拘时候。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香附芡实粥
功效:香附有理气解郁的作用,芡实有补肾益精的作用,此粥具有疏肝理气、固摄乳汁的作用,可用于防治产后肝气郁滞、乳汁自出。
材料:香附1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芡实捣碎;粳米淘洗干净。
2、将香附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加入芡实、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香附桃仁粥
功效:行气、活血、通经。
材料:桃仁15克;香附3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
做法:香附水煎取液;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香附煎液、红糖同入砂锅加水过量用文火煮成稀薄粥。
用法:温热食用,每日2次,连服数日。

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蜂蜡功效内服 第七篇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作用,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头痛身痛;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的作用。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1、防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
2、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本经>
3、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本草经疏>
4、防风杀附子毒。<本草经集注>
5、防风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药类法象>
6、防风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长沙药解>

防风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

防风散药方1
功效:主治妊娠中风卒倒,口噤肢强,或痰气上升。
组成:防风, 桑寄生, 葛根, 各五分; 家菊花, 细辛, 防己, 秦艽, 羚羊角(镑), 当归, 桂心, 茯神, 甘草, 各三分。
用法:水煎,入竹沥半合服。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通窍。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防风散药方2
功效:主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组成:防风(去叉。三分)、枳壳(麸炒。三分)、沙参(半两)、秦艽(去苗。一两半)、犀角屑(一两)、升麻(一两)、木通(一两)、羌活(一两)、甘草(炙。一两)、茯神(去木。一两)、龙齿(一两)、前胡(一两)
用法: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散药方3
功效:主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
组成:防风(去芦头)、甘草(炙草)、柴胡(去苗)、连翘、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三分,去渣温服。一岁儿一服可分四次;三岁儿可作二服饮之。
来源:<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4
功效:主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组成: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来源:<宣明论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5
功效:主治眼泡内生毒如菌。
组成:防风、荆芥、黄芩、石膏、栀仁、薄荷、赤芍、连翘、生地黄、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一。

防风散药方6
功效:主治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痠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组成: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水一大盏,煎七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7
功效:主治中风不语,两目不开,手足抽掣,发歇往来,昏塞涎潮。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赤箭1两,当归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半两(去苗),麻黄2两(去根节),桂心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8
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痛掣动。
组成:防风30克(去芦头) 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锉)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禁忌:忌羊肉、饴糖。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防风散药方9
功效:主治风虚多汗恶风。
组成:防风(去叉)1两1分,泽泻3分,牡蛎3分(煅赤),桂(去粗皮)3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三。

防风散药方10
功效:主治腲退风,肌肉虚满,肢节缓弱,皮肤不仁,骨节疼痛。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芎䓖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独活1两,细辛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热服。
来源:<圣惠>卷二十三。

防风散药方11
功效:主治风头眩,旋运欲倒。
组成:防风3分(去叉),芎䓖3分,山芋3分,人参3分,白术3分,远志3分(去心),独活3分(去芦头),桂3分(去粗皮),茯神(去木)3分,莽草半两(去根,酒洒,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至二钱匕,食前浸菊花酒调下,日再夜一。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白术防风汤
功能与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用法与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败毒饮
功效:主治痘发瘾疹及麻疹发热。
组成:升麻、葛根、防风、赤芍、甘草。
用法:水煎服。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以水养5-7日,旋取其水洗,用天水散拭之。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解毒防风汤
功效:主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组成: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用法用量:同紫草煎汤服。外用蚬子水摩之。
来源:<痘麻绀珠>卷十七。

防风枳实汤
功效:主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
处方:防风3两,枳实3两(炙),茯神4两,麻黄4两(去节),细辛2两,芎 3两,前胡4两,生姜4两,半夏4两(洗),杏仁3两,竹沥3升。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 防风汤(<千金>卷十三)、防风枳实散(<普济方>卷四十七)。

防风酒
功效:主治肉苛。
处方: 防风(去叉)2两,白术1两半,山茱萸(并子用)1两半,山芋(干者)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细辛(去须叶,轻炒)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秦艽(去土)1两半,茵芋(去粗茎)1两半,杏仁(汤浸,退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紫巴戟(去心)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先煎去沫,焙干用)2两,生姜(切,焙)2两,磁石(生,捶碎如大豆粒,浸去赤汁)半斤,薏苡仁(炒)3两,生地黄(净洗,细切,焙)2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生绢囊盛,以无灰清酒3斗,浸6-7日。
用法用量:空心温饮4-5合,以知为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

防风薏米煎
功效:散风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防风当归丸
方剂主治:肝经有风,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以致妊娠下血。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去尾)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药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送下。
处方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七。

防风丸1
功效:主治热痹。
组成:防风(去叉) 羌活(去芦头) 茯神<去木) 牛膝(酒浸,切,焙) 桂(去粗皮) 人参 枳壳(去瓤,麸炒) 五加皮(锉) 芍药 丹参 薏苡仁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各30克 磁石(煅,醋淬)120克 槟榔(锉)60克 松子仁 大黄(锉,炒) 木香各15克
用法:上十九味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防风丸2
功效:主治小儿瘰疬结核,寒热。
组成:防风(去芦头)1两,连翘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牡丹皮1两,白头翁1两,黄柏(去粗皮,微炙)1两,豉(炒令黄)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海藻(洗去咸,焙)3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米饮送下,早晨、日晚各1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防风丸3
功效:主治心脏中风,惊悸,言语混浊,烦热恍惚,心神不安。
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茯神1两,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1分(去心,焙),天麻3分,白鲜皮1两,薏苡仁3分,小草3分,犀角屑1两,天竺黄3分,牛黄1分(研入)。
用法:上为末,加研了牛黄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糯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

防风丸4
功效;主治风气,肢节疼痛,四肢少力,头痛烦闷。
组成:防风(去叉)2两,桔梗(锉,炒)2两,丹砂(研)2两,天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芎䓖1两,木香1两,天南星(用牛胆制者)1两半,由跋(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藿香叶3分。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荆芥汤嚼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二

防风丸5
功效;主治五脏风热毒气攻目,或赤或涩,或昏或痛,翳障不明者。
组成: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茯神(去木)1两,地骨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龙齿1两,甘菊花1两,苦参1两,大黄(锉,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防风薏米粥
功效:清热祛风行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材料: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煮至米熟,每日1剂,连服1周。

防风败毒散1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麻痘发热。
组成:生地、防风、连翘、升麻、荆芥穗、牛蒡子、玄参、酒柏、人参、桔梗、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片玉心书>卷五。

防风败毒散2
功效:风寒霍乱。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枳壳、陈皮、葛根、甘草。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川芎防风散
方剂主治:积年脑泻。
药物组成: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干姜1两,荆芥1两,甘草3钱,甘松3钱,白芷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食后酒服;不能饮酒,茶清汤服。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七。

当归防风散
方剂主治:伤寒汗多亡血发痓。
药物组成:当归、防风、川芎、生地、白芷、羌活、人参。
加减:恶寒自汗,加桂枝、白术。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处方来源:<伤寒全生集>卷四。

地榆防风散
功效:主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头微汗,身无汗者。
组成:地榆、防风、地丁香、马齿苋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用法:每服9克,热米汤送服。

防风当归汤
方剂主治:血痹,皮肤不仁。
药物组成:防风1钱5分,当归1钱5分,赤茯苓1钱,独活1钱,秦艽1钱,赤芍药1钱,黄芩1钱,杏仁、甘草5分,桂心4分,生姜5片。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1钟,食前温服。
处方来源:<杏苑>卷五。

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宜服竹叶防风汤。
材料:淡竹叶(半把) 防风人参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钱同煎。呕者,加半夏煎服。

防风白芷茶
功用:祛风,燥湿,镇痛。
主治:头痛起于感受风寒之后,其痛或连项背,或痛连眼眶、颊部,恶风寒,喜裹头戴帽。舌淡苔薄白,证属风寒头痛者。
组成:防风、白芷各12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服用茶叶6克,加水3o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温瓶中,兑入药末12--18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代茶分次服用。每日1剂。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出处:<普济方>

羌活防风汤
处方:羌活、防风、川芎、藁本、当归、芍药、炙甘草,各二钱,地榆、细辛,各一钱。
功能:治破伤风,初得在表。
用法与用量:上分作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热服。若大便闭,加大黄,缓缓令过,加黄芩。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羌活防风汤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4两,桔梗3两,柴胡(去苗)1两半,败酱3两,桂(去粗皮)1两半,大黄(锉)2两,羚羊角(镑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腹中坚硬,两胁满胀,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引饮干呕,关节劳痉中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相次再服之。

防风羌活汤
功效:祛风散寒。
药物组成:防风、川羌活、姜半夏、黄芩(酒洗)、白术(土炒)、炙甘草、川芎各10克,姜南 星4。5克,北细辛3克
药方用法:水煎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防风苍术汤
方剂功效:散风邪,健脾疏壅。
方剂主治:风壅肝木,损伤脾土,不能输布水湿,飧泄身热,脉弦腰重,微汗头疼。
药物组成:麻黄8分,防风1钱,苍术2钱,白术3钱。
用法用量:水煎熟,热服。取汗。
处方来源:<杏苑>卷四。

防风黄芩丸
功能主治: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处方:条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备注: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天麻防风丸1
功效:主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聩,痰涎不利。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炒) 干蝎(炒)各15克 天麻(去苗) 防风(去苗) 人参各30克 朱砂(研飞) 雄黄(研) 麝香(研) 甘草(炙)各7。5克 牛黄3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2丸,薄荷煎汤化下,不拘时服。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天麻防风丸2
方剂主治:风湿麻痹,肢节走痛、注痛,中风偏枯,或内外风热壅滞,昏眩。
组成:防风5钱,天麻5钱,川芎5钱,羌活5钱,白芷5钱,草乌头5钱,白附子5钱,荆芥5钱,当归5钱,甘草(炙)5钱,白滑石2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酒送下。
处方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防风二仁饮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慢性肝炎兼风寒湿痹患者食用。
配方:防风9克 桃仁6克 苡仁20克 白糖20克
做法:
1、把桃仁去皮、心、尖,洗净;防风润透切片;苡仁去杂质,洗净。
2、把苡仁、防风、桃仁同放炖锅内,加水250毫升。
3、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50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防风藿香粥
功效:散寒燥湿、治舌苔薄白、肢体酸痛。
材料:防风12克,藿香6克,白蔻3克,葱白3茎,粳米100克。
做法:将防风、藿香、白蔻、葱白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另将粳米加水煮至近熟,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附子防风散
主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组成: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 柴胡45克(去苗) 五味子30克 干姜23克(炮裂,切) 甘草23克(炙微赤,切) 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 桂心15克 防风23克(去芦头)
用法:上药捣碎,研为粗末。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4片,煎至9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泻肝防风散
方剂主治:肝实热,梦怒惊恐。
药物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犀角屑半两,赤茯苓半分,葳蕤半两,射干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
用药禁忌:忌炙煿、热面。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

桂枝防风汤
功效: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舌淡,苔薄白,脉浮。
组成: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用法: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
来源:<幼幼集成>卷二。

防风芍药汤
主治:泄泻、痢疾初起,身热,头痛微汗,腹痛而渴,脉弦。
组成:防风 芍药 黄芩各15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5--30克,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滤清温服。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加味防风粥
功效: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型: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苔白腻,脉浮紧。
材料:防风5克,藿香5克,葱白2茎,白蔻仁克,苏叶3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前5味药水煎,沸后约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荆芥甘草防风汤
功效:解痘毒。
主治:小儿疮疹,邪在太阳,疹出不快,脉浮者。
组成:荆芥半两,防风半两,甘草3钱。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温服。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疮疹方>。


蜂蜡功效内服相关热词搜索:蜂蜡的功效与作用 蜂蜡的美容功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蜂蜡功效内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蜂蜡功效内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302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