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学习的经典

学习的经典

2016-10-25 10:43: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学习的经典(共6篇)学习经典的十大好处学习经典的十大好处1、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2、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3、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4、理解能力:增强综合理解能力5、语言表达: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与良好的口才6、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7、道德品质:有很高的道德修养,8、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9、思维能...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的经典》,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学习经典的十大好处
学习的经典 第一篇

学习经典的十大好处

1、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

2、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

3、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

4、理解能力:增强综合理解能力

5、语言表达: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与良好的口才

6、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7、道德品质: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8、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9、思维能力:思维开阔成就大格局人生

10、学习能力:学习接受能力强,学有余力。

1 、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 、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 、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诵读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

获得明显提高, 50 %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 、语文能力增强——背读《易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孝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 5000 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 、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 6 岁- 10 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 7 岁前诵读 10 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 1 年阅读 500 册到 1000 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学习的经典】

6 、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 2 - 4 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学习的经典】

7 、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 、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9 、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常诵读,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的经典】

10.加强深度思想,重振人文建设——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

傲慢心,某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有的人会对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从而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11.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不是背诵
学习的经典 第二篇

【学习的经典】

家长课堂:回到孔子与莎士比亚

章雅强(小刚) 2014.11.09 齐声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诸暨典爱国学中心,今天家长课堂的主题是配合老师力行«弟子规-余力学文»。

学习经典文化的最终目的不是背诵,是力行,是修身,是传承文化。我们近期通过家长的微信,看到这段时间小朋友们力行得很积极,很愉快,很丰富多彩。感谢家长用心,希望大家加油。

培养孩子,修身养性,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很难很付出,“认真、真做”是很难的过程。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需要互相鼓励,坚持吧!

«弟子规»的前六章“孝悌、谨信、爱众、亲人”谈的都是“力行”,对象基本是“他人”。最后一章则谈“余力学文”,主要对“自己”,讲学习的重要性与习惯的养成。这章文字不多,重点都涉及到了,会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力行”和“学文”,两者是什么关系?«弟子规»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人不能只学不做,也不能只做不学,“有余力,则学文”,不是说“孝悌、谨信、爱众、亲人”做到了,再来学文,是说学习的根本是将上述所有落实圆满,知行合一。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那么“学文”从何时开始?大家一致认同的答案是:童蒙开始接受启蒙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教?从什么学起?好书一本,胜杂书万卷。在孩子一生最宝贵的时段,用

什么来打人生基础?我们认为,是儒家经典,是孔子的学说,类同西方人追随莎士比亚学说。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英国人视他的作品为“英语文化的圣经和百科全书”“英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旗帜”,他的作品是英国法定的国家课程。

中国的语文教育,在13岁以下,应通过学习民族的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奠定中文基础,并可以多种语言学习。我们应该学习美国成功的科学教育方式,以自然的、轻松的、愉快的方式学习。

所以,不光是汉语要从经典开始,英语也是从经典开始。孔子与莎士比亚各自代表了自己的民族的优秀经典。回到孔子与莎士比亚,就是要让孩子们回到学习经典的道路上来,他所体现的是高度的教育智慧与社会责任。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学习的经典 第三篇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在本次学经典活动中,我认真的温习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在运用临床方面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首先我学习了四大经典的内容概括如下: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内经,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年。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该书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仲景运用《素问•热论》的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等进行了精辟的阐发,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每经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既有“同病异治”,亦有“异病同治”,确立了严谨的治疗规范,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着,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间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该书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是指导其他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可见。《伤寒论》对祖国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例如书中归纳温病清络、清营、育阴等治法,实是叶天士散存于医案中之清热养阴诸法的总结提高。而分银翘散作辛凉平剂、桑菊钦作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气分病变遣方

用药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叶天士之验方,在吴瑭手中一经化裁,便成桑菊饮、清宫汤、连梅汤等诸名方。足知吴瑭此书,不是仅仅为纂集而撰,实是经心用意,为学术理论升华之作。

其次,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握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的学习:

在发展中医学事业中,把握中医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因为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医家的阐述发明均离不开经典著作。要精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从研究文言文开始,再参阅各家注解,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熟读与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甚至精研一生,最终达到得其精要,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诚如周凤梧教授指出:“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使学者有阶可升,至出乎规矩之外,而仍不离规矩之中。”,“规矩”就是经典著作中基础理论,从而明确指出,只有掌握好经典著作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离开实践就失去了活力。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而中医理论的掌握亦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着名医家无不是在临证中成长,并在临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结累经验,更好地提高了疗效。通过临证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也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支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中医学的发展正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实现继承与创新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一,疾病谱的更换,中医临床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的继承与创新。医家在临床中多能融会古今,学贯中西等等。岳美中根据《类聚方广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疥癣内陷的一身搔痒、发热、咳喘、肿满的记载,运用该方治疗肾炎合并皮肤湿疹的患者,并将此方合甘麦大枣汤加生地、紫草等治疗过敏紫癜性肾炎,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些都体现了着名医家在临床中善于融会古今,不断创新的特点。

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的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富涵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时、物候等人文知识,仅本专业现存书目就有19000余卷宝籍,欲成为大医,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内经》中就要求习医者“上穷天纪,下及地理”。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更明确指出学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所有医家大都有渊博的学识,而知识的积累绝非朝夕之功,往往倾注了一生的精力。

关于学习的经典语句
学习的经典 第四篇

1、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2、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3、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4、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关于学习的经典语句

5、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6、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7、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8、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10、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11、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关于学习的经典语句

12、习惯成自然。

13、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14、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15、一日之计在于晨。

16、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着,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17、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8、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19、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0、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2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2、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23、重复是学习之母。

24、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

25、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26、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7、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可以提高你的水平。几小时的麻烦。

28、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29、水滴石穿坚韧不拔。

关于读书的经典语句
学习的经典 第五篇

1、走进自然科学知识的领域里,<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雷电星雨在天空住久了也回来到我们的人间做客,他们其实并不稀奇,只是因为遥远而难得见面而已,太阳、月亮不是经常在我们的世界里转悠着吗?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4、尽信书,莫如无书。

5、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关于读书的经典语句

6、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7、为做学问而读书,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8、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9、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10、人生遇到不如意或困惑,我特别喜欢在书中找答案,而每次寻找,都能找到。关于读书的经典语句。我总是将其看做神启,觉得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读到我想找的答案后,我会兴奋的很久都将微笑挂在脸上,遇见我的人一定以为我遇到了什么好事,其实只是找到了困惑已久的人生答案而已。

11、喜欢读书,心境不好时,读书得以改变心境。心境好时,心境可以改变书的意境。当所有的渴望都离我远去时,只要手中还有书在,那希望就没有离去。

12、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13、悠闲读书,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涵养。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随和幽默,充满自信,充满魅力。我们常说的儒雅风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主要从长期不懈的读书学习而来。

14、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15、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

16、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17、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18、悠闲读书,意在怡情,情之所致,灵魂可随着书的脉络而神游,或领悟诗词的豪情浪漫,哲学的玄妙精深,逻辑学的机巧善变,小说的峰回路转、悲欢离合;或寻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草;如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高雅之士谈心,同良师益友交流,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升华。

19、有时,读到兴头上,我会感觉和作者有穿越时空的神交感。我觉得像是和老友促膝长谈,她懂我,我也懂她,有时甚至我会大声的喊出来,写的太好了,就是这种感觉,有种找到莫逆之交的感觉从心底迸出。

20、最喜无风无雨的夜晚,静品自然,静通心意,静享人世的浮华。也喜风急雨骤时,怀抱一书,沉坐,观自然的风雨变换,悟人生的诡秘莫测。这时,不是在读书,而是书陪我读人生。

21、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

22、茶余饭后,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曲水流觞”的风雅,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抑或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都能带给我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23、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24、读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很快乐的事。有人悬梁刺股,有人凿壁借光,可见读书之辛苦。读书让人博取众长,读书让人更胜一筹,可见读书之快乐。()难怪有古人无限感慨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读书又何尝不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引得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汲取养料呢?

25、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26、最爱夜里读书。春夜里,暖暖风习习,草香弥弥;夏夜里,月明星稀,斗转星移;秋夜里,桂香浮动,虫鸣啾啾;冬夜里,北风尽吹,炉火盎然。一书在手,是与智者畅谈,与朋友倾诉。忘却了白日里的纷争,远离了尘嚣的浮躁。笑看时空外,游走生命间。人生际遇、得失荣辱,不过尘埃一粒,沧海一粟。

27、读书是要有点意境的。一个清闲的早上,选一处幽静的所在,如杭州的运河公园,悠长悠长的公园游人寥寥,你可以独占湖边的石椅,隔着树丛传来的车水马龙之声早滤去了喧嚣。这时宜捧一卷散文。景闲人闲若文亦闲,则旷野、清风、山泉、松子幽香……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读书中得到。

28、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读的书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我们所读的书和文章,里面表达的思想和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的表达一定偏颇。这时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书是正确的,是我们要学的书;哪些是错误的,我们要摒弃的书。如同在百花园中虽然花都艳丽无比,但有些花散发出的香气是有毒的,是对我们无益的我们要远离这样的花。如果你能够在书中进行正确的辨别,说明你已达到读书的第二境界。

29、书是我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做人的行动指南。读书,就是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获取财富,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我也在读书的历程中慢慢长大了。

30、我喜欢看朴实的平装书,没有厚重的外壳,随意抓在手里,躺在床上或是窝在沙发都可以,而精装书恐怕只有摆在书架上充当门面时才凸显了它的价值。这个画面里拿书的人一定要穿着随意舒适,一身职业装硬硬的坐在办公桌前,就会将意境大大减分。

31、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方白鹭与青崖之间的旅者,好酒入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余下三分,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持尽寒枝却终不可栖的寒鸦,手持青青芒杖,在“疏月挂萧桐”之夜,叹大江东去,不为“蝇头微利,蜗牛虚名”触动,只愿沧海济余生;落日桥头,断鸿声中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32、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去跨越。每跨越一步台阶,将得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下一步台阶,又将带我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获取新的知识。

33、我在书海中寻找着,我相信书中的知识将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相信只要我能刻苦努力,我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关于学习的经典语录
学习的经典 第六篇

1、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关于学习的经典语录

5、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6、非静无以成学。

7、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9、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关于学习的经典语录

11、没有一个大学,12、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1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14、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6、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17、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2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2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2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4、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2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2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30、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31、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3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33、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34、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35、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36、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37、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38、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3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44、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4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6、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47、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48、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49、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50、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51、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

52、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53、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

5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5、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5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7、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9、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

60、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63、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64、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6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6、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67、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学习的经典》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习的经典”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习的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068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