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2016-10-13 09:35: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共5篇)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评估检测专题评估检测(四)专题四(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3·莆田模拟)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评估检测》

专题评估检测(四)

专题四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莆田模拟)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2013·南平模拟)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 )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

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3.(2013·莆田模拟)温家宝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制度保障是

( )

A.民主集中制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体现在 ( )

①转移工作重心

③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④恢复民主制度 C.①②④ D.②③④ B.①③④

7.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8.下图呈现的是20世纪的七十年中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

①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②表明了民主建设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③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

④说明了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3·宁化模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 )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2013·莆田模拟)1958年8月23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国共产党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10月1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 )

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C.意欲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11.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岛上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说明“一国两制” ( )

A.其实践日益丰富发展

B.保证了澳门经济的繁荣稳定

C.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

12.(2013·三明模拟)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

A.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B.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泉州模拟)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6分)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2分)

材料三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3)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4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材料四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

指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分)

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这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5)1954年和1999年颁布和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两个里程碑,你是怎样理解的?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引发了网民们对中美两国地位和未来的热议。你认为美式民主和中式民主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

(1)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国际国内背景。(6分)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

7 000多人次。

(2)据材料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0分)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形势下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4分)

第二篇:《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全解全析) 第四单元 第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单元主旨概览]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第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

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

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广角]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也有别于多党联合执政,是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共商国是,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后于1982年发展为“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两者关系有了新发展。

[历史广角]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历史广角]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1)1972年,在长期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改善的台湾问题上,美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2)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美国时常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也导致了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主题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材料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材料一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什么特点?材料二中宪法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人大代表有“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材料二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大特点

(1)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2)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

(3)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材料一 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内容。

[教你读史] 根据材料一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从材料二中的第一段可知,我国实行这一制度是有历史依据的。

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第三篇:《2017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解析: 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6·湖北省联考)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解析: 新政协第一次会议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政策是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故B项正确;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不是取消各民主党派,故C项错误;进行基层选举是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故D项错误。

答案: B

3.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到: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 )

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

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 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

解析: 1954年9月一届人大已经召开,故A项错误;政协代表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有利于扩大民主政

治的基础,故B项正确;中国没有实行多党制,故C项错误;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不能参与国家立法,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龙岩市检测)下图是某收藏家收藏的一张荣誉证书。该证书中林家香同志参与“普选”成立的机构应是(

)

A.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D.中华妇女联合会

解析: 这张荣誉证书颁发的时间为1953年。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召开,代表也不是“普选”产生的,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并非“普选”产生,故B项错误;1953年地方通过“普选”建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作准备,故C项正确;中华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49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6·皖南八校联考)“‘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文革时期受到冲击,但并未“中断”,故

A、B两项错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文革时期中断,新时期得以发展完善,故D项正确。

答案: D

6.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

A.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 D.确立依法治国理念

解析: “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6·驻马店市模拟)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C.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B.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解析: 文革中,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从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也就是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故B项正确。

答案: B

8.《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解析: 材料三个时间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秦朝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注重政治革命,旧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三个事件都推动了社会转型,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C项正确;D项仅仅局限于政治上政权的改变,不够全面,故D项错误。

答案: C

9.(2016·盐城市模拟)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

A.“一国两制”的方针开始提出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

D.毛泽东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性

解析: “一国两制”是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故A项错误;两岸关系结束敌对是在1979年,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内容,故C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在两岸关系敌对的形势下,毛泽东主席提出有条件的保留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体现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

右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有关两岸关系的纪念封。其寓意是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A.和平统一反“台独”

B.海峡两岸盼通邮

C.“九二共识”促统一

D.“一国两制”指方向

解析: 图片中没有“台独”的信息,故A项错误;图中绘着一只衔着信件的信鸽穿过一片海域,联系题干“20世纪80年代”,正是当时提出的“三通”主张,故B项正确;“九二共识”出现于1992年,与题干的20世纪80年代不相符,故C项错误;图中未能体现“一国两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解析: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B项叙述错误,没承诺放弃武力;D项九条方针后来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C项是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个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答案: A

12.2013年3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香港立法会部分议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称:香港选特首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人,就是不能与中央对抗,不能企图推翻中共领导的人。这种说法( )

A.违背了港人治港的原则

B.不符合普及而平等的国际标准

C.缺乏基本法的法律依据

D.明确了香港行政长官最基本的条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解析: 据材料“香港选特首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人,就是不能与中央对抗,不能企图推翻中共领导的人”可知讲话明确了香港行政长官最基本的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

13.(2016·贵州七校联考)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对独立和民主的孜孜以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持什么观点。结合“最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8分)

(3)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从政府和国民两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民族主义”方面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回答,“民主主义”方面结合维新变法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史实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特色等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从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我国的不同国情进行分析。

答案: (1)观点:他认为中国具体的政治在退化,但国民的民族、民主精神在进步,应予以肯定。民族主义:随着满清腐朽统治的日益暴露,列强侵略中国的加剧,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日益增强;经过辛亥革命,中国人民推翻了满洲贵族的统治,打击了列强在华的侵略势力。民主主义: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逐渐传入,追求民主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主要

第四篇:《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 [2014·黑龙江省高三阶段性统一考试]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华北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邮票上写有“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套邮票折射的历史意义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C. 构建根本政治制度的时机成熟

D. 新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A项排除;C项“时机成熟”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1954年确立,D项排除。

答案:B

2. [2013·山西高三诊断]新中国1954年12月召开第二届政协会议的时候,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属于“变化”表现的是( )

A.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在形成

B.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确立

C. 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根本改变

D.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根据所学B项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C项是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B和C项逻辑顺序错误故排除;A项是政党制度应该排除;只有D项说明的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变化,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前,一直是由政协代行最高权力机关职能。

答案:D

3. [2014·江西省高三新课程适应性考试]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中所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

A. 强调工业化在建立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此开始

D. 强调宪法的社会主义属性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可判断此法律为1954年宪法,选择D项。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程,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

答案:D

4. [2013·山西省高三第三次诊断] 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 )

A. 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 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 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解答能力。材料反映少数民族成员可以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可以担任不同职务,还可以成为劳模,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民族平等,故A项正确。

答案:A

5. [2013·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期中]近现代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研究国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决策,但有时也出现过重大失误。请判断属于重大失误的一项是( )

A. 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B.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发动文化大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能力。文化大革命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是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故答案选D。

答案:D

6. [2014·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

A. 村民自治

C. 民族区域自治 B. 政协会议 D. 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村官自选,村民直接参加到村务的管理,扩大了基础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C、D三项都属于间接民主,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7. [2013·浙江杭州地区高三七校联考]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 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 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 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答案选A。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排除B项。九二共识于1992年提出,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答案:A

8. [2014·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

A. 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

B. 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

C. 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

D. 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

解析:从材料“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可看出两岸已出现了缓和之风,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此情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故答案选C。

答案:C

9. [2013·吉安一中月考]下图两部法律所反映的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

A.社会性质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D.享受权利不同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制法》适用于少数民族居住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两部法律所体现的最大的不同,故答案为A。

答案:A

10. [2013·福建宁德一模]“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 )

A. 《中国之歌》

B. 《回归倒计时感赋》

C. 《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D. 《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解析:从材料信息“主权恢复”,“遍地荆花”,可知考查的是香港回归祖国。

答案:C

11. [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联考]“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D. 中国国力的强大

解析:材料所说的是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根本保证就是国力的强大。此题易误选为C项,能够收回香港、澳门的关键是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12. [2014·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检测]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 )

①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②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③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

④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推动两岸统一

A. ①③

C. ①② B. ①②③ D. ②④

解析:服贸协议的签署表明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①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两岸政治对话,②错误。材料中台商呼吁“立法院”放下争议尽速通过服贸协议,表明岛内的政治斗争影响到经济交流,③正确。④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最佳答案为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 [2013·北京朝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30年来,“八二宪法”成为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982年宪法规定①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②恢复1954年宪法规定设立的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④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⑤取消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八二年宪法”颁行30年来,“修宪”与社会发展同行。

(2)阅读上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主题下,再补充两个相关史实,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关键词选择准确;补充史实得当;阐释说明与主题相符;逻辑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颁布的宪法,其产生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关。成果根据1982年宪法的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表格内容,结合主题,选出关键词,补充两个相关史实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及创新的角度来说明。

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成果: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和机构;加强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推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2)答案基本结构提示:关键词、史实、阐释。

14. [2014·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几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53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

材料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第五篇:《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 [2014·黑龙江省高三阶段性统一考试]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华北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邮票上写有“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套邮票折射的历史意义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C. 构建根本政治制度的时机成熟

D. 新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A项排除;C项“时机成熟”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1954年确立,D项排除。

答案:B

2. [2013·山西高三诊断]新中国1954年12月召开第二届政协会议的时候,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属于“变化”表现的是( )

A.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在形成

B.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确立

C. 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根本改变

D.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根据所学B项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C项是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B和C项逻辑顺序错误故排除;A项是政党制度应该排除;只有D项说明的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变化,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前,一直是由政协代行最高权力机关职能。

答案:D

3. [2014·江西省高三新课程适应性考试]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中所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

A. 强调工业化在建立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此开始

D. 强调宪法的社会主义属性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可判断此法律为1954年宪法,选择D项。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程,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

答案:D

4. [2013·山西省高三第三次诊断] 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 )

A. 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 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 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解答能力。材料反映少数民族成员可以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可以担任不同职务,还可以成为劳模,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民族平等,故A项正确。

答案:A

5. [2013·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期中]近现代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研究国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决策,但有时也出现过重大失误。请判断属于重大失误的一项是( )

A. 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B.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发动文化大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能力。文化大革命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是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故答案选D。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答案:D

6. [2014·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

A. 村民自治

C. 民族区域自治 B. 政协会议 D. 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村官自选,村民直接参加到村务的管理,扩大了基础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C、D三项都属于间接民主,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7. [2013·浙江杭州地区高三七校联考]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 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 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 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答案选A。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排除B项。九二共识于1992年提出,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答案:A

8. [2014·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

A. 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

B. 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

C. 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

D. 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

解析:从材料“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可看出两岸已出现了缓和之风,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此情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故答案选C。

答案:C

9. [2013·吉安一中月考]下图两部法律所反映的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

A.社会性质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D.享受权利不同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制法》适用于少数民族居住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

制度,这是两部法律所体现的最大的不同,故答案为A。

答案:A

10. [2013·福建宁德一模]“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 )

A. 《中国之歌》

B. 《回归倒计时感赋》

C. 《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D. 《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解析:从材料信息“主权恢复”,“遍地荆花”,可知考查的是香港回归祖国。

答案:C

11. [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联考]“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D. 中国国力的强大

解析:材料所说的是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根本保证就是国力的强大。此题易误选为C项,能够收回香港、澳门的关键是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12. [2014·江苏省扬州市高三检测]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 )

①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②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③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

④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推动两岸统一

A. ①③

C. ①② B. ①②③ D. ②④

解析:服贸协议的签署表明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①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两岸政治对话,②错误。材料中台商呼吁“立法院”放下争议尽速通过服贸协议,表明岛内的政治斗争影响到经济交流,③正确。④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最佳答案为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 [2013·北京朝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30年来,

“八二宪法”成为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982年宪法规定①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②恢复1954年宪法规定设立的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④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⑤取消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八二年宪法”颁行30年来,“修宪”与社会发展同行。

(2)阅读上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主题下,再补充两个相关史实,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关键词选择准确;补充史实得当;阐释说明与主题相符;逻辑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颁布的宪法,其产生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关。成果根据1982年宪法的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表格内容,结合主题,选出关键词,补充两个相关史实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及创新的角度来说明。

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成果: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和机构;加强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推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

(2)答案基本结构提示:关键词、史实、阐释。

14. [2014·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几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53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

材料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轮复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842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