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2016-10-13 09:14: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共8篇)题目aa3e4928915f804d2b16c1f9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第一篇:《题目aa3e4928915f804d2b16c1f9》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二篇:《英国史专题复习》

英国史复习总体线索

一、14—16世纪

1、经济:①14——15世纪: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兴起。②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从西班牙、葡萄牙等获得了原始资本。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和掠夺;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都铎王朝的内外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引起“价格革命”、英国崛起的条件之一政策条件对内“圈地运动”和对外政策“重商主义”、对外殖民掠夺的时间?)

2、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并不断壮大;与西班牙争霸:1588年打败无敌舰队(英国崛起三次战争) 3、文化: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用戏剧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17—18世纪中期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1640~1688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新贵族崛起。 (3)经过:见书本P118

意义:被称作"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4)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①法律基础:1689《权利法案》、1701《王位继承法》 ②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

@内阁的出现 (1)“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 ,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 (2)“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英文密室一词便逐渐指称 。

(3)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完善(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虚君)

(1)汉诺威王朝时期, 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2)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 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 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3)18世纪中叶, 形成并得到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3、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1)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海上殖民活动。(2)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4、科学文化:

①发生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了解洛克的主要政治主张及其影响(15年高考考过)。

②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标志着牛顿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书本P必修三120-121) 三、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70年代: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1、经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必修二P93-98)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前提: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3)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源

(4)开始、完成的标志: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1765) 、机器制造业出现(工业文明成果一览表 P95)

(5)影响:提高了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了城市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政治:1832、1867、1886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

3、对外侵略: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对中国进行: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商品输出。(必修一P24-27) 4、科学文化:了解达尔文、赫胥黎及其进化论观点。 达尔文和进化论

宗教与科学

思考:生物进化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及影响?

背景:(1)社会环境: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 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2)科学基础:

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思想。 (3)自身实践: 影响:

 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 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 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2)19世纪:法拉第用实验方法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必修三P133)---科与技结合的“典范”之一 四、19世纪70年代—— 二战:

1经济:工业垄断地位丧失、经济地位动摇、殖民体系动摇。 ①过份依赖殖民地;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愿将资本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逐渐丧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③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

2、政治:随着经济的衰退,一战后逐渐丧失霸主地位。

3、对外侵略:参加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二战后,国际地位降低,追随美国

1、经济: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及欧洲共同体的成立,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浪潮。 2、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在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力量。 4、中英关系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与美国一起遏制中国。1999年香港回归。

高考真题:1.(2012 重庆文综)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2011 北京文综)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请问:英国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分别是谁?

查理一世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4.(2011江苏单科 节选)

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上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间的关系。(2分)

5.(2010浙江39)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 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 加亚尔等《欧洲史》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6.看下图

1.简析及答案:C 英国建立第一块北美殖民地是在1607年。早期启蒙思想出现于17世纪下半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于1689年。

2.D 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排除。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下半叶,打败荷兰、法国之后。 3.略 4.(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推进政治变革。 5.(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①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③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④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⑤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第三篇:《2015年3月德阳市四校高三联合测试文科综合地理》

2015年3月德阳市四校高三联合测试文科综合地理 命题人:什邡中学 董文洲 第I卷 选择题(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某半岛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 1~2 题

1.T1107公路有多处弯曲,不合

理之处最可能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T1107公路在图示范围内的高差不低于 A.1415米 B.1395米 C.1200米 D.1000米 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图2为“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读图完成3~4题。

3. 图2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 A.山地所处纬度 B.山地相对高度 C.山地岩石类型 D.山地坡向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图3),回答5~6题。

5.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6.该季节印度半岛多发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寒潮 D.台风

有专家提出,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守95%的粮食自给率。下表为2003至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读表完成7~8题。

7.据表可知,我国

A.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B.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C.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 D.粮食自给率不断上升 8.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

A.大力开垦荒地 B.减少粮食贸易 C.实行计划供粮 D.切实保护耕地

读2011年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图

4),回答9~10题。

图4

9.北开普省人口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旱 C.雨林广布 D.河网稠密 10.2011年,南非的人口重心最可能位于的

A.北开普省 B.西开普省 C.自由邦省 D.林波波省

图5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2000年、2005年、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统计。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代表2000、2005、2010年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12.关于该省人口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明显 B.劳动力不足

C.儿童比重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安徽省固镇县以当地种植的红薯、用传统工艺加工粉丝已有200年的历史。2007年当地成立了“固镇县金香丝粉丝专业合作社”,申报了“金香丝”商标。其生产的“金香丝”粉丝保持原汁原味的山芋芳香,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在第十一届上海农展会上显露风采,深受上海市民喜爱。其生产工艺现已成为蚌埠市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安徽省固镇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图6)。图

6

(1)归纳固镇县发展粉丝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12分)

(2)评价粉丝生产对固镇农业生产的影响。(10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0分) 马拉开波盆地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湖泊东部的H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内人烟稀少。图7中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图7 (1)分析马拉开波湖区“湿”“热”的原因。(8分)

(2)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H河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12分)

(3)简述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4)你认为H河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4分)

2015年3月德阳市四校高三联合测试 文科综合·地理答题卡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13.(22分) (1)

(2)

14.(30分) (1)

(2)

(3)

(4)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地理) 第I卷 选择题(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C C A B B D B C D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13.(22分) (1)(当地盛产红薯,)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原生态绿色食品,品质优;市

第四篇:《2016高三复习 科技革命》

高三复习 科技革命

1、科技的影响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用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具备这些条件从而促成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15分)

(1)条件:市场、资金、劳动力。(各1分)

市场: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提供了国内外市场。(各1分)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1分)

资金:圈地运动、贩卖黑奴(或海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各1分)

(2)本小题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

视角:

积极因素: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世界市场得到发展;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消极因素: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拓展提升:科学技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思考

英国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不久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1851年时的30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阅读以下一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摘自1842年所出版

的杂志文章

计结果

材料三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1852年,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摘自《企业行.名录》

序言

材料四 ‚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

——1843年,创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

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摘自1868年发表的杂志文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三中‚曼彻斯特人‛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分)结合上述材料,就材料三中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以上“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15分)

(1)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寿命短;(4分)

(2)社会群体:指工业资产阶级;(1分)

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1分)

看法:政府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贡献(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时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出4分)

(3)谈谈对“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15分)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共15分)

评分项一:观点(5分)

水平l:能够结合工业化大背景下对“社会问题”形成及其应对等方面得出结论,并能辨证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参考第1问答案);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

评分项二:史实(5分)

水平1:能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 评分项三:论述(3分)

水平l: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由表及里的论述

评分项四:组织(2分)

水平1:叙述连贯通顺、成结构

3、科学、技术与革命

材料一 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不管怎样,早在19世纪末期,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和实验——已被付诸实践(都不是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进步并非皆归功于专业技术人员。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许多事例说明,“实验方法”一词太正式和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试验法”也许更恰当。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1870年以后,我们可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展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F·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试图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请简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9分)

(1)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系。(3分)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改进和发明主要来自实践工人和工程师。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科学不够发达,科学知识运用于工业的条件还不成熟,科学研究的影响很不显蓍。(3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过去依靠熟练的技术工人,进行工业技术改造和革命的方式已不适用。由于实验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对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3分)科学的新发现应用于工业生产,促使生产手段的革命性进步。所有的工业部门几乎都受到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电力的运用、无线电和通讯技术的发展。(3分)

4、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持续了150年,并至少准备了另外150年的革命。”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14分)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3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在电力、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都取得重大突破,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总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工业革命历时150年左右。(3分)

17世纪中期,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为工业革命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2分)“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2分)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为积累资本、开拓海外市场起了重要作用。(2分)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2分)总之,从17世纪开始的这一切都为工业革命的开始准备了前提和条件。

5、“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14分)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使工业文明兴起。

以“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为主题,并结合中国历史,叙述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人类历史发展之路。(共14分)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蒸汽机出现使人类社会迈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煤炭和钢铁等新能源、新材料被广泛应用,铁路和汽船等新的交通工具出现,生产力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扩张动力,在这样背景之下,发动对中国两次鸦片战争。(5分)

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工业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进入垄断之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殖民扩张注入强大的动力,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提供的条件,真正意义上全球扩展开始。在这样背景之下,中国经历了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5分)

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进程有了重大飞跃——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同时纵向发展重大突破,推动着地域性历史向整体性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相互联系,互相推动的。纵向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横向发展的程度,横向发展的突破又发作用于纵向发展,使

第五篇:《政治(浙江卷)2009》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

一、选择题 ( 本大题 共 11 题, 共计 48 分)

1、(4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

A 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 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 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 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2、(4分)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 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 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 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3、(4分)

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等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4分)

民营经济在建设浙江经济大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众多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政府应该( )

A 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

B 推动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C 加强公共服务,拓展企业产品销路

D 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5、(4分)

小张在2007年将30万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年底赚了10万,而2008年同样的投资却亏了16万。小王在这两年内将30万资金中的5万投资股票,6万投资国债,18万存入银行,1万购买保险,共获利2万。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 ②分散投资有利规避风险 ③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 ④投资项目越多收益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8分)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回答(1)~(2)题。

(1) 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4分)

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A 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 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 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 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8、(4分)

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4分)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4分)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 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11、(4分)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组阁时不但提名党内预选时的“劲敌”希拉里为国务卿,还邀请共和党的国防部长盖茨留任。昔日竞选时恶语相向“打”得热火朝天的竞争对手,在竞选结束后握手言欢、相继入阁的现象说明,在美国( )

①两党在具体议题上的政策主张没有明显差别

②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

③两党的竞选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内部的政治游戏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④两党制是社会各利益集团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 共 3 题, 共计 78 分)

1、(26分)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2、(20分)

材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如美国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在公共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法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金的企业不得向国外转移生产;德、日等国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政策。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国际组织在相继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这一努力至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贸易保护主义还在继续蔓延。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材料三:

1991~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额变化情况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简析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的错误,并说明国际组织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3、(32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

第六篇:《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2分)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实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依法治国 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2.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4.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

A. B. C.

D.

5.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

6.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7.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

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

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8.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ì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鸦片泛滥成灾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9.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

“应战胜恶社会,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

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0.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的中心也随之转移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2.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湘西会战 D.百团大战

13.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14.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 )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17.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时代巨人.从历史学的

角度来看,他创作的《蒙娜丽莎》(如图)之所以美主要是因为该作品( )

A.画像细致逼真,色彩调和 B.取材打破传统,敢于创新

C.主题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D.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复兴

18.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

“不,”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是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陛下,这是革命!(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法国大革命爆发

C.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

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

20.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1.罗斯福新政中既增加就业机会,又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的措施是( ) 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22.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C.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28分)本卷共3小题,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8分,共计28分.

23.20世纪,有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救国篇】

材料一:“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族的人便排斥他”;“我们并不是恨满族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即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批判革命党内片面“反满”思想的讲话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了什么革命?建立了怎样的国家?“恨害汉人的满洲人”的实质是什么?

【建国篇】

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这一文件有什么重要作用?

【强国篇】

材料三:“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讲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4)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24.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上述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棉纺厂和装配线分别使用什么作为动力?汽车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7

年份的间隔,你能获取哪些主要历史信息?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5.回首,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铭记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强以练兵为要,材料一: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御侮”,洋务派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制造枪炮船舰;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同样处于危机之下的日本,也走上了变革的道路.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整理自岳麓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史实梳理】

(1)依据材料,谈谈日本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学习?

材料二:对日本人来说,中国人

从有头脑的、内省的和充斥于德川时代艺术家绘画中的圣贤,一变而成为1895年印刷商们所描述的在近代日本军队面前仓皇逃跑的乌合之众.这样他们就成了笨拙而忸怩的学生,在20世纪初的东京街头上,往往因其发辫和衣着而受到玩童们的嘲骂.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马里乌斯•詹森

【问题分析】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从“圣贤”变成了“乌合之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第七篇:《在校大学生网上开店创业优劣分析》

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

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说的是懂得道理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数次商场上的大起大落,似乎都证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

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也许,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彼得?得鲁克说得好:“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果。”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谁会相信成功的人并不聪明?但事实真的如此。

知易行难———

90%的企业家智商并不突出

我们先来界定一下聪明的含义,聪明是指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样的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的智商并不突出,所以说并不聪明。

看看很多成功企业家的个人简历,你会发现,他们中间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就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

而另外,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很多的聪明人。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泛,他们甚至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界最聪明的一类人。

比如说,他们能够在美国的“伟哥”尚未进入中国之前率先抢注中文商标并推出号称功能相似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轰动;他们能够迅速洞察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精心包装各种概念性的保健产品并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们也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上豪情万丈,一掷亿金,然后仔细算计“奥迪”变“奔驰”的戏法。

但是,这些号称“金点子”、“白金头脑”的人物今何在呢?或者失败了,或者很失意。

知难行难———

聪明人经常反被聪明误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有两句老话特别好,一句叫做“大道无术”;另一句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叫做“大智慧,小机谋”。

由于聪明,他们反而难以建立起优秀的管理,难以建立起持续发展的事业。这样的现实真的很难令人接受,而事实又的确如此。

因为聪明,所以总是耍弄聪明;因为心眼儿灵活,所以容易被新的机会诱惑,容易轻视扎扎实实的积累,容易忽视企业发展规律,容易放松系统的管理……机会是很多的,聪明人眼前总是五光十色,于是定力没有了,眼花缭乱了,最后栽倒在某个美丽的陷阱里。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在企业管理中,做到真正的“知”并不容易,而“行”就更难

知难行易———

商道贵在坚持与平和

当然,成功企业家中那10%既聪明又智慧的少数,怕是堪称人杰。但是,这10%不是规律。规律是那90%并不聪明但很智慧的成功企业家。

这些智商并不突出的人,他们或者固执,或者平和,不会轻易相信某一个机会,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守住一条路往前不断地走;他们这种固执、平和反而使他们能够走得更远,然后,在这种漫长的企业经营管理历程中,他们变得智慧了,变得大智慧了。

聪明的人多变,不聪明的人不变,而真正的智者善变。所以,所谓“大智慧”,其实是大事少变,小事多变。而所谓“小机谋”,则可能是大事多变。在变来变去中,连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因此,“凡知之彻底者,行之必易”。商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依然要靠达到知与行的相互统一,互相增进。我们必须通过实践而掌握智慧,因为智慧而促进实践。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必然事半功倍,但前提是,你必须要身体力行才可以。

延伸阅读:

我国史上十大商帮的成功方式

我国史上十大商帮的成功方式。看历史,学成功!

在校大学生网上开店创业优劣分析在校大学生网上开店创业优劣分析

1.福建商帮亦盗亦商

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他们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他们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内外勾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有许多也是陆地商,水陆两栖,海上贸易也做,陆地贸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进行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

点评: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福建商帮却在海外南洋、台湾等地开辟出新的商业场地。福建商帮中的许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无畏地开拓海外市场,终于在福建帮这棵枯树上开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帮的商业精神在海外华人和台湾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续。

2.广东商帮内涵丰富

道光十年,英国议会对曾在中国作过商业贸易的英国商人进行一次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的人都一致声称,在广州做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

粤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广东商人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二次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点评:近代粤商发扬了古代广东商人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在近代广东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粤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3.陕西商帮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业界里,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或是山陕商帮。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势力很大,他们从经营盐业中获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们内部开始分化,陕西盐商与山西盐商分道扬镳,最终陕西盐商到了四川独立发展,这也为陕西商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陕西商帮生财的行道较多,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江西商帮相似。陕西商帮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帮,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与一般商帮相同:尽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陕西商帮以盐商最为著名,经营布业、茶业和皮货业也是陕西商帮盈利的重要途径。

点评:虽然贵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且民风习俗与山西商帮相近,但在外人看来陕西商帮见识短浅,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晋帮相比。而对于商业资本的使用上,陕西商人采取的是土财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资手工业,这与江南地区商人积极发展手工业的情况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来自

第八篇:《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版本1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作业1

一、解释下列词汇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外汇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狭义的外汇则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因此也称为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征信: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作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跨国的借贷活动,即债务人和债权人不是同一个国家的居民。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收益资本化:是指对于有收益的事物,可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计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错)

2.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指不仅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使货币成为计算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惟一现实标准。 (对)

3.货币具有降低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的作用。 (对)

4.在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上,世界各国大体相同而且长期稳定。 (错)

5.虚金本位制是指本国货币虽然仍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国家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这样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货币制度。 (对)

6.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对)

7.牙买加体系是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对)

8.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则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 (对)

9.国际借贷说从商品市场的角度研究货币的长期汇率水平的决定。(错)

lO.贴水表示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错)

11.在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的风险和收益是相匹配的。 (对)

12.从本质上说,社会诚信系统就是信用调查系统。 (错 )

13.商业信用的工具是银行承兑汇票。 (错)

14.银行信用既可以货币形态提供.也可以商品形态提供。 (错 )

15.赊销是消费信用的独有形式。 (错)

16.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终将取代商业信用。(错)

17.从本质上看,支票实际上是一种即期汇票。 (错)

18.利率有多种分类法,比如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以期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错)

19.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违约风险相同,但期限不同的证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即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对)

20.利率市场化并非指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指政府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遵循价值规律,确定利率水平。 (错)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C )的状况。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2.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和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B)。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3.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D)。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4.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D)。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A)。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6.货币在(A)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7.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8、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C)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 B.牙买加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D.国际金块本位制

9、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是(C)。

A.保持固定汇率 B.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

C.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D.国际储备货币单一化

10、市场人民币存量通过现金归行进入的是(C)

A.发行库 B.国库 C.业务库 D.金库

11、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B)。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

B.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C.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盯住汇率制

D.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弹性汇率制

12、在汇率制度改革中,目前我国实现了(D)。

A.资本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B.经常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D.经常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1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14、在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问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从本质上讲它属于(A)。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15、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信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形式。以下对银行信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 B.银行信用不可以由商业信用转化而来

C.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D.银行在银行信用活动中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四、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A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2、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BCD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它存款

3、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AD )。

A.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 B.包括现钞和准货币

C.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和准货币要性就越小

D.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E.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就越多

4、贵金属不能自由输出输入存在于(DE )条件下。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E.金块本位制

5、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B )。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6、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ACE )。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

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E.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7、若其他条件不变,一国货币贬值将引起该国(B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增加 C.进口减少 D.出口减少 E.国内物价水平降低

8、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具有以下性质(ACE )。

A.汇率制度是以信用货币本位为基础 B.可以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C.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 D.以固定汇率制为主导

E.无法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9、高利贷信用的特点是(ACE)。

A.具有较高的利率

B.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

D.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E.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10、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信用形式可以分为(AB)。

A.债务信用 B.股权信用

C.直接信用 D.间接信用

E.银行信用

11、以下对现代信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BD)。

A.现代信用活动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B.信用关系成为观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C.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并不经常匹配

D.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E.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独立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

12、下列属于社会征信系统子系统的有(ABCDE)。

A.信用档案系统 B.信用调查系统

C.信用评估系统 D.信用查询系统 E.失信公示系统。

13、以下对商业票据的描述正确的是(BCE )。

A.商业票据是一种所有权凭据 B.商业票据可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C.商业票据的流通转让有一定的范围 D.商业票据只可以转让一次

E.商业票据又称商业货币,它包括在广义的信用货币范畴之内

14、银行信用的特点是(ABE)

A.银行信用可以达到巨大规模 B.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C.银行是作为债权人的身份出现的 D.银行是作为债务人的身份出现的

E.银行信用具有相对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贷款人的需求

15、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 ABCE )。

A.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

B.银行信用推动商业信用的完善

C.两者相互促进

D.银行信用大大超过商业信用,可以取代商业信用

E.在一定条件下,商业信用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

五、分析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逻辑的角度看,货币是源于商品的,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没有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就不可能有货币,因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货币主要是媒介商品交换的,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所以说,货币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从简单价值形态到扩大价值形态再到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价值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其结果是推导出货币。所以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根本上说,货币起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成于价值形式的发展。

2、为什么要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

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但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3、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贵金属非货币化;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4、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

汇率的决定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也不同。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汇率是由其含金量的大小决定的,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外汇汇率的波动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下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上下波动。

在信用货币流通制度初期,各国参照过去金币含金量规定纸币的法定含金量,汇率主要是由纸币法定含金量的对比决定的。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采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在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情况下,各国货币根据与美元所规定含金量的比例确定汇率,中央银行负有稳定汇率的责任;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因此,当前凡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就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状况、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预期等,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能引起汇率的变动。随着金融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变得日益复杂,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其他角度来解释汇率的决定。例如货币分析法认为导致货币市场失衡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金融资产说则认为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我国学者提出的换汇成本说主要把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作为决定汇率及其变动的因素,我国一直依据出口换汇成本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重要依据。

正确理解和看待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背景与条件约束。教材上分了四个阶段来描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口换汇成本。1994年以后至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制度框架:银行结售汇制度与银行周转头寸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制度;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

考虑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特殊国情及其变化。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绩效是显著的。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了稳定,即使在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坚持不贬值,不仅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好评,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首先是促进了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发挥了汇率对外贸的调节功能。其次,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10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威信,还降低了进出口交易的成本。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汇率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因为现实中实行的是无条件地售汇和有条件的购汇。同时,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打击了企业创汇的积极性,扭曲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表现出虚假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第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一方面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应持有的外汇头寸限额,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设立外汇交易室直接进入市场从事外汇买卖。当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业务过程中出现超过限额的头寸后,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抛补。这使得外汇指定银行仅成为中央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柜台,而不是真正的市场交易主体。同时中央银行被动地服从市场吞吐外汇和人民币,这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初衷相悖,一定程度的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第三,现行结售汇制造成了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分割,迫使企业只关注国内的结售汇价,而无需理睬国际市场汇价的变动。从而削弱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和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动性。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这一命题显得格外重要和充满魅力。

5、何谓利率市场化?结合我国利率改革的进展情况论述其必要性。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能真实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利率体制改革刻不容缓。要充分发挥出利率对经济的作用,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我国已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稳步推进。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是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也是对世界的承诺,更是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本质要求。

货币银行学作业2

一、解释下列词汇

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指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货币经营业: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

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

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是由经纪人、证券商组成的会员制组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管理性金融机构即金融监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错)

2、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对)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对)

4、商业银行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区别在于它是惟一能接受和创造活期存款的金融中介组织。(对)

5、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错)

6、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都是股权证券。(错)

7、香港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保险业和证券业为中心。(错)

8、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在台湾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

9、银行的特殊风险是指银行的公信风险和竞争风险。(错)

10、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中间业务的银行。(错)

11、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经营体体制属于混业经营模式。(错)

12、负债管理理论盛行时期,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得到扩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对)

13、金融市场是指股票和债权买卖的场所。(错)

1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资金融通的两种基本方式,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商品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将占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的作用将越来越小。(错)

15、金融市场有多种分类方法。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就是按交易的标的物所作的划分。(错)

16、证券包销是证券直接发行中一种非常的重要方式。(错)

17、证券行市是指证券买卖本身,亦即证券买卖双方从买卖达成到完成交割的全过程。(错)

18、在资本市场上,证券发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企业;一个是金融机构。(错)

19、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既是最大的资金供给者,也是最大的资金需求者。(对)

20、债权是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错)

三、单项选择题

1、利息是(B)的价格。

A.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 D.银行资本

2、收益资本化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土地的价格,以下哪种说法正确(C)

A.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低,其价格越高;

B.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高,其价格越低;

C.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高,土地的价格越低;

D.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低,土地的价格越低。

3、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A.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4、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A.融通资金 B.支付结算功能 C.降低交易成本 D.风险转移与管理

5、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属于(A )。

A.管理性金融机构 B.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

C.政策性金融机构 D.管理性金融机构兼政策性金融机构

6、在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外部组织形式中,(D)是指总部负责管理下属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自身并不经营具体的银行对外业务。

A.总行制 B.单一制 C.连锁制 D.管理处制

7、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C),且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表外业务 D.经营业务

8、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的业务被称做(B)。

A.回购协议 B.信贷承诺 C.票据发行便利 D.单一银行贷款

9、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间接融资工具的是(A )。

A.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公司债券 C.股票 D.政府债券

10、短期金融市场又称为(B)。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11、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 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 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A.5% B.10% C.2.56% D.5.12%

12、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A )。

A.调剂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 B.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C.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D.有利于企业重组

13、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利率具有互相制约的作用,其中对回购协议市场利率影响最大的是(C )。

A.国库券市场 B.票据市场 C.同业拆借市场 D.CD市场

14、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 D )协议。

A.担保贷款 B.信用贷款 C.抵押贷款 D.质押贷款

15、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锒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D)。

A.贴现 B.再贴现 C.转贴现 D.承兑

四、多项选择题

1、在利率体系中(B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

A.基准利率 B.官方利率 C.公定利率 D.国债利率 E.固定利率

2.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ACE )。

A.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B.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C.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

D.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E.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3、在下面各种因素中,能够对利息率水平产生决定或影响作用的有:( BCDE)。

A.最高利润水平 B.平均利润率水平

C.物价水平 D.借贷资本的供求 E.国际利率水平

4、在利率的风险结构这一定义中,风险是指:( ACD)。

A.违约风险 B.交易风险 C.流动性风险D.税收风险 E.税收风险

5、对于债券利率的风险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D)。

A.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高 B.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低

C.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高 D.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低

E.税收对债券利率高低没有影响

6、金融机构的功能可以基本描述为(ACDE)。

A.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B.提供政策性信贷

C.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D.改善信息不对称 E.风险转移和管理

7、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各种形式吸收的外部资金,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高的风险。因而,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BCD)原则。

A.分散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盈利性 E.时效性

8、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大陆的金融机构体系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以( ABCE )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

A.银监会 B.证监会 C.保监会 D.财政部 E.中国人民银行

9、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 ABE )。

A.“发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 D.“监管的银行 E.“银行的银行”

10、在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下列所列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的是( ACE )。

A.回购协议 B.债券承销 C.信贷承诺 D.承兑业务

E.票据发行便利

11、根据保险的基本业务划分,保险公司主要有( ACD)。

A.人寿保险公司 B.商业性保险公司

C.财产保险公司 D-再保险公司 E.政策性保险公司

12、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AE)。

A.现货市场 B.货币市场

c.长期存贷市场 D.证券市场E.期货市场

13、下列没有偿还期的金融工具是( AC )。

A.永久性债券 B.银行定期存款 C.股票 D.CD单 E.商业票据

14、下列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有(AD)。

A.股票价格指数期货 B.银行承兑汇票

C.短期政府债券 D.货币互换 E.开放式基金

15、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货币市场主要由(BCDE )等子市场组成。

A.基金 B.同业拆借C.商业票据 D.国库券 E.回购协议

五、分析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也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金融工具)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特殊的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其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②特殊的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③特殊的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会爆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2、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1)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2)流动性。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3、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有效动员和筹集资金。(2)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3)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5)实施宏观调控。

4、如何区分票据贴现与票据承兑?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都较短,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而且可以办理贴现的票据也仅限于已经承兑的并且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票据承兑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承诺负担票据债务的行为。承兑为汇票所独有。汇票的发票人和付款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发票人签发汇票,并不等于付款人就一定付款,持票人为确定汇票到期时能得到付款,在汇票到期前向付款人进行承兑提示。如果付款人签字承兑,那么他就对汇票的到期付款承担责任,否则持票人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5、简述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内容。

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是分析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生命周期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状况对证券市场和特定股票行市的影响。

①宏观经济周期性运行:宏观经济周期一般经历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证券市场的证券价格的变动大体上与经济周期相一致,但在时间上并不完全相同。

②宏观经济政策:A、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证券市场,如增加货务供应量,利率的调整以及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等,都会引起证券行市的变动。B、财政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具有持久但较为缓慢的影响。如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购买水平,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税率的提高等会影响证券价格上扬。C、汇率政策的调整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

③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由于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和收益状况不同,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就会有较大的差异。

公司本身的状况:⑴公司基本背景分析;⑵公司会计数据分析;⑶公司财务分析,上市公司本身的状况会影响公司股票价格。

货币银行学作业3

一、解释下列词汇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既包括国际投资,也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套汇: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

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批购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二、判断能力正确与错误

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全部国际贸易的系统记录。 (错)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属于调节性交易。 (对)

3.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 (错)

4.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事,国际收支逆差也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坏事。 (错)

5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簿记原理,因此,判断国际收支到底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调节性交易的平衡状况。 ( 错)

6.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结构问题,这在任何国家都不例外。 (对)

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向另一个国家,简言之,即资本流出。 ( 错)

8.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日益脱离实质经济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特征。(对)

9.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体化效应是指“一人带头,大家跟风”的现象。 ( 错 )

10.套汇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行为。 ( 错)

l1.欧洲货币市场即专门经营欧洲货币的市场。 (错)

12..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对新兴市场国家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错)

13.“流通中的货币”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负债项目。 (对)

14.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以多元化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错)

15.虽然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没有太大区别,但在理论尤其是分析方法上,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研究都有重要发展。 (对)

16.在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诸多因素中,财政收支状况以及企业和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是核心因素。 (错)

17.我国居民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对)

18.主张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的人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受货币政策的支配。 (错)

19.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同商业银行叮贷资金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错)

20.通货——存款比率的变化方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大。 (错)

三、单项选择题

1、场内交易遵循的竞价原则是( D)。

A.时间优先 B.时间优先、价格优先 C.价格优先 D.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2、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付一部分价款,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从中收取利息的交易方式是(D)。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信用交易

3、有效资产组合是指(C )。

A.以最低的风险取得最高收入 B.取得与风险相适应的收益

C.相同风险下应取得最高收益 D.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4、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反映为(A)。

A.借方增加 B.贷方增加 C.借贷减少 D.贷方减少

5、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目我创汇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A)。

A.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 C.国际收支总差额 D.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6、(D)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的汇率,是所有外汇交易汇率的计算基础。

A.期权汇率 B.期货汇率 C.远期汇率 D.即期汇率

7、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A)。

A.贸易一体化 B.生产一体化 C.金融全球化 D.货币一体化

8、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有(C)。

A.流通中的货币 B.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

C.政府债券 D.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9、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B)。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迫使企业增加贷款 D.迫使企业增加存款

10、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C)。

A.恒久收入的作用 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C.利率的作用 D.汇率的作用

1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A)。

A.恒久收入的影响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12、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C )。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13、商业银行的提现率与存款扩张倍数之间是(B)变化的关系。

A.同方向 B.反方向 C.同比例 D.不相关

14、居民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B )。

A.准备——存款比率 B.通货——存款比率 C.法定准备率 D.超额准备率

15、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是 (B )。

A.投资乘数 B.货币乘数C.存款扩张倍数 D.贷款扩张倍数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ABCE)。

A.金融工具期限长 B.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

C.资金借贷量大 D.流动性强 E.交易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2、有利于提高发行者知名度的发行方式是(BD )。

A.私募发行 B.间接发行 C.发起设立 D.公募发行 E.直接发行

3、下列属于证券市场上的技术指标的有( )。

A.相对强弱指标 B.随机指标 C.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D.心理线

E.乖离率

4、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应当考虑的因素有(ABDE)。

A.经济运行周期 B.宏观经济政策 C.证券过去的价格形态

D.产业生命周期

E.上市公司的业绩

5、下列属于我国居民的有(BCDE)。

A.美国使馆的外交人员 B.某一日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C.在法国使馆工作的中国雇员 D.国家希望工程基金会

E.在北京大学留学三年的英国留学生

6、下列各项中应该记人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 BD)。

A.货物的进口 B.服务输出

C.支付给外国的工资 D.接收的外国政府无偿援助

E.私人汇出的侨汇

7、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BDE )。

A.对汇率的冲击 B.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C.全球经济一体化 D.对国际收支的冲击 E.对经济主权的冲击

8、国际外汇市场上客户参与外汇买卖的动机有( BCE)。

A.投资性 B.交易性 C.保值性 D.盈利性 E.投机性

9、衡量贸易一体化的主要指标有(ABCE)。

A.关税水平 B.非关税壁垒的数量

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国际直接投资额

E.加人国际性或区域性贸易组织的情况

10、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ACD )。

A.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B.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C.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D.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E.加深了金融虚拟化程度

11、金融国际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CE)。

A.金融风险的增加 B.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

C.削弱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D.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E.加快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

12、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体现在(ABCD)。

A.代理国库 B.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C.为政府筹集资金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集中存款准备金

13、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ABCE )。

A.再贴现 B.再贷款

C.购买有价证券 D.办理信托租赁 E.收购黄金外汇

14、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CDE)。

A.投资动机 B.消费动机 C.交易动机 D.预防动机 E.投机动机

15、马克思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的变化规律体现在(AD)。

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C.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与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价格总额同比例

五、分析思考题

1、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是不是好事?为什么?

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不是好事。因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对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的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而汇率的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国际储备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地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磨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2、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国内经济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金融机构全球化:包括本国金融机构的准出和外国金融机构的准入两方面的含义。

2、金融业务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放松资本流动的限制和外汇管制;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经营各种业务。开放国际银团贷款,允许国外银行发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

3、金融市场全球化: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连接,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各国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工具日趋国际化;各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的差距日益缩小;

4、金融监管全球化:金融监管与协调国际化。如“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

(二)金融全球化作用与影响表现在:

1、金融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能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效应。

积极作用主要有:

① 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② 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③ 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消极作用主要有:

① 金融风险的增加。

② 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③ 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加了国际金融化系的脆弱性。

2、金融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影响的差异。

金融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但是这种利弊影响是不对称的,它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

它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发达国家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金融霸权成为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而金融全球化成为发达国家实现金融霸权的载体。

它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用得当会加速其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该过程失控,则可能对其金融体系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使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

它对欠发达国家的影响:金融全球化一方面欠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造成这些国家许多现代经济部门被外资所控制,容易变成发达国家的组装工厂。使他们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基本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3、何谓流动性陷阱?你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流动性陷阱吗?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己降至一无可再降的低点后,无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债券,每人都只愿持有货币,货币需求会变为无限大。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无力再加控制。”

利率降至r*后,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直线部分即为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表明当利率降至r*时,货币需求的弹性为无限大,在这一点上,央行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应量,都会被巨大的货币需求所吞没,因而对物价和投资不产生任何影响。之所以会有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是和我国前几年的连续降息联系在一起的。显然,“流动性陷阱”以利率的市场化为发生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货币供给增加,趋于无穷大的投机性需求阻碍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情况下才会发生。我国目前的主要利率仍然为管理层所直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利率的下降之间没能直接、必然的内在联系。货币供给增加,利率未必下降;货币供给不增加,利率仍有可能下降。因此“流动性陷阱”这个概念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情况。

4、我国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为什么?

货币供给是内生还是外生,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央银行能不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调控货币的供应量,政府能不能有效地干预经济。其实,我们很难简单的下结论,说货币供应是一个内生变量或者外生变量。应该说,货币供给既具有内生性,同时具有外生性。基础货币由央行投放,货币乘数受央行宏观调控,说明货币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货币政策所左右,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货币供应量还会受到经济体系中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投资、收入、储蓄、消费这些经济因素使中央银行难以绝对控制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

5、我国目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吗?为什么?

我国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经济增长,另一部分来自于通货膨胀的预期。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发展中,不仅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且面临着工资上涨的压力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这三种压力将产生同一个结果:通货膨胀。所以,第一部分的压力本来就存在,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另外虽然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不高,但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仍然存在,正是这两方面因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附:中国现在的国情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左右,也就是说,每100元人民币,到明年就只能当97元使用了。顺便说一句,也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存活期根本就是贬值,根本不能达到保值的目的,因此银行出了很多理财产品,像通知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都是可以起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而且风险几乎为零,可以考虑的

货币银行学作业4

一、解释下列词汇

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金融压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 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利润是成本推进型通货嘭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

2.从整体上看.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通货紧缩则正好相反,对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错)

3.我国迄今为止一直实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 (错 )

4.一般认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兼顾三个标准,即中间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错 )

5.我国有关金融法规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错 )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对)

7.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类的货币政策工具。 (错)

8.行动时滞在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中属于外部时滞。 (错)

9.在总量极不平衡的条件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错 )

10.金融监管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安全性、公共性和可测性。 (错 )

11.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法定进行监管的体制称之为分业监管体制。 (对)

12.我国已经明确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对)

13.由于经济货币化是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相对应的范畴,故经济货币化同经济商品化和货币作用力成反比关系。 (错)

1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对)

15.二元金融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指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错)

16.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和持续化是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对 )

17.当代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错 )

18.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错 )

19.金融相关比率是指各类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比率。(错 )

20.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提出者是麦金农和戈德史密斯。(错 )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文章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出自C.市场利率 D.物价变动率

2、金融机构流动性资产对总资产的比重是(C)。

A.安全性比率 B.盈利性比率 C.流动性比率 D.杠杆比率

3、在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D)。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提高再贴现率

C.提高房地产贷款首付率D.中央银行买进证券

4、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是(A)。

A.市场利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基础货币 D.超额准备金率

5、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 )。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6、金融监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B)。

A.维护国家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来自D.控制金融机构经营规模

7、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平均余额之比不得低于(C)。

A.1 5% B.20% C.25% D.30%

8、金融市场监管中公开原则的含义包括价格形成公开和(B)。

A.市场利率公开 B.市场信息公开C.市场纪律公开 D.检查结果公开

9、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B)发育不全。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10、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B)。

A.外生性 B.内生性 C.可控性 D.可测性

11、“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D)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2、下面因素中不是导致金融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的是(D)。

A.制度因素 B.金融创新的影响 C.技术进步 D.金融风险

13、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指的是(C)。

A.金融构成比率 B.金融工具比率 C.分层比率 D.金融中介比率

1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控力度可以自由掌握的工具是( C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告

15、一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通常都是从(A)开始。

A、市场准入 B、市场竞争 C、市场运作 D、市场退出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使货币乘数发生变化。(DE)

A.流通中现金增加 B.居民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变化

C.商业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 D.通货一—存款比率改变

E.准备——存款比率改变

2、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在方式有(BC)。

A.流通中现金 B.库存现金

C.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 D.同业账户上的存款

E.国际机构账户上的存款

3、下列属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是( BCDE)。

A.央行购买办公用楼 B.央行购买外汇、黄金

C.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D.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E.央行购买金融债券

4、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BC )。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B.基础货币的提供

C.存款货币的创造 D.货币乘数的扩大 E.再贴现率的提高

5、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利率机制 B.央行的干预和调控 C.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E.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6、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ABE )。

A.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E.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7、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原因可以归结为(AC)。

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E.生产效率

8、从本质特征看,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BCDE)。

A.有效需求过大 B.有效需求不足 C.金融体系效率低下

D.供给能力相对过剩 E.结构问题

9、货币均衡的基本标志是(AD)。

A.商品市场上物价稳定 B.商品市场上供给稳定

c.商品市场上需求稳定 D.金融市场上利率稳定 E.金融市场上价格稳定

10、下列各项中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BD)。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E.税率

1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主要标准是(ACD)。

A.可测性 B.波动性 C.可控性 D.相关性 E.被动性

12、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ABE)。

A.消费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窗口指导 D.道义劝告 E.优惠利率

13、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协议草案,其三大要素是(BCE)。

A.增加盈利 B.资本充足率

C.监管部门的监管检查 D.事后救援 E.市场纪律

14、下列属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的有(ABCDE)。

A.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B.依法监管原则

C.“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D.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E.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15、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首先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DE)。

A.政府提高货币化程度 B.政府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

C.政府推行全方位金融改革

D.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干预和管制

E.政府允许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

五、分析思考题

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或兼备三个基本要求:①可测性,指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②可控性,指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③相关性,指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2、何谓货币政策时滞?它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理论上内部时滞可分为两个阶段: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快地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根据期初的预测值来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考察货币政策效应时,还必须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此外,非金融部门微观主体的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也有抵消作用,其他外来因素、体制因素、政治因素等也对货币政策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的操作过程中应予以统一考虑。

3、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由于经济货币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况的优劣,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社会产品均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和劳务均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作用范围大,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则反之。因此,经济货币化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以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中,各种产品成为商品需要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去衡量各自的价值,表现为不同的价格,以便顺利地进入流通;商品流通需要以货币为媒介才能打破实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限制,从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场;所有商品和劳务都在市场上用货币进行购买,可以扩大价格的覆盖面和作用场,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促进及调节作用;货币作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强化,使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货币形式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或宏观调节。因此,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可以作四种组合:财政、货币“双松”;财政、货币“双紧”;“紧”货币、“松”财政;“紧”财政、“松”货币。“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紧”财政,使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直接减少;“松”货币,使公众能够以较多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金,并使因增税而导致的收入减少得到补偿,其结果是调整了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投资结构。“松”财政,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紧”货币,使企业和公众的借贷数额减少和借贷成本增加,其结果是企业投资和居民的一般性投资减少。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调整还要靠财政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经济萧条后期,为刺激生产和投资,启动闲置的生产能力,一般实行“双松”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经济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一般采取“双紧”政策。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

 

附:结合我国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和同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两大政策在我国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合,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这种平衡不仅要求在总量上实现供求平衡,而且要求在结构上也达到供求平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量和结构的平衡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二者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一般说来,货币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在总量平衡方面,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在结构协调上,二者需要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不单纯是指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多快或产值增长有多高,更重要的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因此,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成功与否也应以此为标准,不能片面地以速度或产值的高低来衡量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三,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科学地搭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进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的客观要求,也是一项高超的调节艺术。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哪一种组合方式,取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透彻分析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1998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解决总量问题的政策搭配典范。2003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变为适度从紧;2004年底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随机调整。

第四,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5、如何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述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二)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2)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金融发展的条件也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

(三)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实现的:(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2)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

(五)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版本2

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外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狭义外汇专指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

3、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

4、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偿还性和支付利息。

5、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6、对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在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固定利率。

7、消费信用的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几种。

二、选择题

1、企业信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E)

A、商业信用 B、向银行贷款

C、企业之间的“三角债” D、企业的债务信用

E、企业的股权信仰

2、社会征信系统分为(ABCDE)几个子系统。

A、信用档案系统 B、信用调查系统

C、信用评估系统 D、信用查询系统

E、失信公示系统

3、C 4、D 5、B 6、A 7、C 8、B 9、B

三、判断

1、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的供求状况决定。(×)

改为:这种说法不全面。利率不仅取决于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的供求,不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按照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利率还取决于平均利润率水平。

2、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活动中最主要信用形式。(×)

改为: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活动中最主要信用形式

3、× 改为:我国货币层次中MO即现钞是指居民手中的现钞和 单位的备用金。

4、× 改为:高利贷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是一种信用剥削,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它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5、√

四、简答题

1、 银行信用如何才能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输入间接信用。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广泛存在与各个经济领域。(1)银行通过存款活动,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自己集中起来,汇集成大额货币资金,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要,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现代信用形式;(2)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而非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是社会资金得到灵活使用;(3)银行吸收的资金有长期闲置,也有短期闲置的,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2、 出口信贷有和特征?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出口信贷的特点:(1)附有采购闲置,只用于购买贷款国的产品,而且都同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2)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差有贷款国政府补贴;(3)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味5~8.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3、 要充分发挥利率作用,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以真实灵敏的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在利率体系中,一种孤零零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真实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并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4)合理的利率结构,包括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

五、论述题

试从企业融资角度论述信用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P41

答:在当前经济活动中,信用形式、信用工具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充分适应不同的融资需要,更大限度的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以企业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被称为企业信用,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权信用等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其规模小、期限短,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短期的资金不足。票据的承兑主体可以是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商业银行。票据多次背书转让,使众多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成为最终持票人,它们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而最终获得资金支持。

银行贷款是企业通过信用渠道融资的主要形式。通常企业都与银行保持比较固定的联系,银行贷款从规模、期限和投向上都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企业的融资需要,因此在企业外源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由于银行长期贷款利率较高,企业融资成本也较高,因此银行贷款大部分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

发行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另一种信用形式,它是企业信用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来说,发行债券融资需要按期还本负息,但是利息支出基本上是固定,而且不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稳定。一般来说,发行债券融资主要用于为企业筹集巨额的长期资金。企业的股权融资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形式。股票融资不存在归还本金和支付固定的利息,因此财务负担小。但是由于股票是所有权证券,而且股票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要求权,因此股票的发行规模会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布,影响利润的分配。对企业来讲,股票融资一般用于企业最初筹集资本金。

从企业主要信用形式来看,不同的信用形式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各种信用形式相得益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我国,由于多种信用形式发展程度不统一,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充分发展多种信用形式,促进资金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储备与相关项目 2、传统金融市场、新型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 3、短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 4、再贴现、再贷款 5、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

二、选择题

1、BCDE 2、A 3、C 4、AD 5、ABC 6、C 7、A 8、ACDE 9、ABCD 10、BCDE

三、判断

1、回购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

改为:逆回购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人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

2、一定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正向变动的关系。(×)

改为:一定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3、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改为: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4、在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体系中,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银行性金融机构都能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改为:在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体系中,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5、√ 6、√

四、计算题

P1=B1r

12=10000 P2=´1236001%´B2r=12001%

==30000

五、简答题

1、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

(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矛盾。

(3)正是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才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2、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区别?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的跨国流动。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1)投资目的不同。长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达到获利和控制的目的;短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资金安全、保值、获利以及经营业务的需要进行投资的。2)投资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长期资本流动投资期限较长,一般比较稳定;短期资本流动高投资期限较短,具有不稳定性。3)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短期流动可以迅速直接影响到一国的货币供应量。4)对汇率、利率影响不同。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汇率、利率;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利率有重要影响。

3、政策性银行主要特征

特征: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2、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3、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债券集资或中央银行再贷款。4、资金运用以长期放款为主,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商业银行。5、不设立分支机构,其具体业务操作通常由商业银行代理

六、论述题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答:P273

(一)原因:当前,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并带动了现代运输、通讯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四)国家垄断资本的输出促进了私人资本的输出;

(五) 当前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

(六)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国货币汇率的频繁波动,促进和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动;

(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流动;

有利影响:(1)一体化效应: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以及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与收益的一体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有利于增加世界总产出和经济福利;国际资本流动还能使国际支付能力在各国之间有效调剂,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平衡各国的国际收支。国际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使世界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收益的一体化。(2)放大效应: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时往往可通过特定机制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发挥远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这一现象称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放大效应。具体体现在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杠杆效应、羊群效应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杠杆效应是指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可以控制的名义数额远远超过其自身的金融交易。例如绝大多数衍生工具的交易都具有杠杆效应,国际资本流动就可以借助衍生工具影响到一国与全球经济。

不利影响: (1)对经济主权的冲击。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出现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们要求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以成立具有超国家权力的共同管理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事国的国家主权。(2)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允许国际资本自由进出,巨额资金的频繁进出会对一国国内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例如,短期内外资的大量流入或流出将引起该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失衡,造成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到该国的经济运行。(3)对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冲击。国际资本频繁、大规模地进出一国会使该国国际收支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大量资本的进出改变了外汇资金的供求均衡,必然引起外汇汇率的波动,加大了汇率风险,使一国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乃至于宏观经济变量都受到巨大影响

作业三:

一、填空题

1、物价、利率 2、纸币、纸币 3、物价 4、名义 5、借款成本 6、利率 7、基础货币、货币剩数8、货币、物价 9、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1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二、选择题

1、A 2、CDE 3、A 4、BDE 5、D 6、ABCDE 7、AD 8、D 9、A 10、 B

三、判断题

1、√ 2、√

3、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使货币购买力增强,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经济有利。(×)

改为: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使货币购买力增强,短期内对消者有利,有助于提高社会购买力,但从长运来看,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不利负面影响。

4、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改为: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5、准货币相当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之和。(×)

改为: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之和。

6、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资本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改为: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四、简答题

1、国际储备有哪些作用?

1)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4)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数量,是其国家信用的充分体现,可以作为该国政府对外借款的保证;同时,国际储备为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提供了信心支持。因此,特充足的国际储备反映出一国具有良好的国际资信。

2、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及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在理论上,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认识时滞

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

▲行动时滞

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行动时滞。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等等。 ● 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

内部时滞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效率提高而缩短,对于外部时滞,中央银行则很难控制,所以研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更加重要。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地是指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可松可紧,“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控制物价,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制约作用。“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1)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3)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4)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5)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五、论述题

试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意义和对策。

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也被提到了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日程 ,中间业务无论从量上、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在金融业务中 ,由于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成本低、获利大的特点 ,成为基层商业银行拓展生存空间的首选 ,拓展中间业务迫在眉睫。同时 ,对我国的银行业来说 ,中间业务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无论是在品种、服务范围、还是在收益比重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各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 ,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尤为紧迫。中间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外在要求。本文在对中间业务范围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若干对策。

作业四:

一、填空题

1、现代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 2、一般管制理论 3、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4、自律性 5、金融监管目标 6、前提和基础 7、相对稳定的一个水平上 8、反比 9、越大 10、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二、选择题

1、B 2、B 3、A 4、A 5、D 6、ABDE 7、B 8、B 9、A 10、BCD

三、判断题:

1、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监管,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不属于其范围。(×)

改为: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及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2、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改为: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和

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二者之间有时是不同步的。

3.√

4.金融在整体经济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它可以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改为:金融在整体经济中一直居于从属地位,它不

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

5.√

6、国际货币制度创新的基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它与国际金融监管创新同属于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改为:国际货币制度创新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它与国际金融监管创新同属于金融制度创新,而非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四、简答题

1、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手段和方式有哪些?

各国的金融监管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来进行,在具体监管过程中,主要运用金融稽核手段,采用 “四结合”并用的全方位监管方法。

(1)依法实施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进行,这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点。要保证监管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一贯性,才能保证它的有效性。而要做到这一点,金融法规的完善和依法监管是绝对不可少的。(2)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金融稽核,是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根据国家规定的稽核职责,对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检查。金融稽核、检查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经营的合法性、资本金的充足性、资产质量、负债的清偿能力、盈利情况、经营管理状况等。(3)“四结合”的监管方法,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相结合。

2、金融创新的含义、表现形式及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1)金融制度创新。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创设新型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趋同;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持续化。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经济思潮的变迁;需求刺激与供给推动;对不合理金融管制的回避;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及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在理论上,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认识时滞

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

▲行动时滞

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行动时滞。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等等。

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

内部时滞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效率提高而缩短,对于外部时滞,中央银行则很难控制,所以研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更加重要。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地是指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可松可紧,“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控制物价,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制约作用。“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五、论述题

结合国内实际,谈谈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资源合理配置、筹措低成本资金、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培育人才、增加国家税收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看到金融证券业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的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金融证券业在法制、监管、自律、规范、人才、观念、体制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还很突出。诸如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资本充足率未达要求,机构庞大,人员过多,盈利水平低,内控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及时,甚至失真,中介机构自律不够,市场过渡投机现象时有发生,监管力度不够,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现象仍然存在;保险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等等。总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个现实的迫切问题。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我认为当前对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和研究。

版本3

电大【货币银行学】 形考作业1-4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准货币:反映整个社会潜在购买能力能够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2、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3、 征信: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信用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以企业、公司为主题的法人组织的信用征信;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信用征信。

4、 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

5、 货币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狭义的货币政策是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掉接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 2、√ 3. × 4. × 5. ×

6.× 7.√ 8. × 9. √ 10.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C 2. D 3. C 4. C 5. B

6. A 7. C 8. B 9. C 10. B

四、多项选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E

6.CD 7. ABCE 8.ABCD 9.BCD 10.ABD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商品调节。(1.2分)

(2)实施金融政策。(1.2分)

(3)实施财政政策。(1.2分)

(4)利用国际贷款。(1.2分)

(5)直接管制。(1.2分)

2.(1)控制货币供应量。(1.5分)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1。5分)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1.5分)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1.5分)

3.(1)金融制度创新。(2分)

(2)金融业务创新。(2分)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知识竞赛试题

(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2分)

4.(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分)

(2)提现率(或现金漏损率)。(2分)

(3)超额准备率。(2分)

六、计算题(6分)

解:110×8%×2+110=127.6

七、论述题(15分)

要点: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 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2--3分)

2.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5--8分)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2---4分)

作业2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6、 准货币:反映整个社会潜在购买能力能够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7、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8、 征信: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信用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以企业、公司为主题的法人组织的信用征信;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信用征信。

9、 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

10、 货币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狭义的货币政策是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掉接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四、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 2、√ 3. × 4. × 5. ×

6.× 7.√ 8. × 9. √ 10.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C 2. D 3. C 4. C 5. B

6. A 7. C 8. B 9. C 10. B

四、多项选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E

6.CD 7. ABCE 8.ABCD 9.BCD 10.ABD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商品调节。(1.2分)

(2)实施金融政策。(1.2分)

(3)实施财政政策。(1.2分)

(4)利用国际贷款。(1.2分)

(5)直接管制。(1.2分)

2.(1)控制货币供应量。(1.5分)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1。5分)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1.5分)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1.5分)

3.(1)金融制度创新。(2分)

(2)金融业务创新。(2分)

(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2分)

4.(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分)

(2)提现率(或现金漏损率)。(2分)

(3)超额准备率。(2分)

六、计算题(6分)

解:110×8%×2+110=127.6

七、论述题(15分)

要点: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 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2--3分)

2.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5--8分)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2---4分)

作业3

一、填空题:

1、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2、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3、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4、单一的中央银行 复合式中央银行 跨国的中央银行 准中央银行

5、职能分工 全能分工

6、信达资产管理合同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7、债券类 权益类

8、金本位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

10、产品 业务 机构 制度和推广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B 6.A 7.B 8.B 9.B 10.A

三、多项选择题:

ACD 2. CD 3. ABCD 4. ABCD 5. ACD

四、名词解释: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等方式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

2、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国外,通常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利率,在我国,基准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3、信托投资公司:是以代人理财为主要经营内容,以受托人的身份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

4、回购市场:是货币市场中的一种短期融资市场,它是证券商为了短期融资需要,以自己的证券作为抵押向其他机构进行融资,同时明确购回所抵押的这部分债券的时间和价格,到期时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全额予以购回的方式。

5、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全部经济文

化、政治往来的系统货币记录。

五、简述题:

1、人民币制度的性质是属于信用货币制度,它的内容有:

(1)人民币是我国惟一法定的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人民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分。

(3)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不与黄金兑换。

(4)国家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

2、(1)组织方式上的政府控制性。 (2)经营目标上的非赢利性。

(3)经营方向上的政策性。 (4)业务领域的专业性。

(5)信用创造的差别性。 (6)经营行为的非竞争性。

3、(1)法定准备金率 (2)超额准备金率 (3)提取现金比率

4、(1)当前的市场物价水平。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3)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4)国家实行的利率管制。

(5)国际间的协议或默契。

5、(1)金融远期市场。 (2)金融期货市场

(3)金融期权市场。 (4)金融互换市场

六、论述题:

1、(一)发展消费信用的意义

(1)促进消费,推动生产,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和医疗贷款等多种消费信用方式,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2)调节消费,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信用不仅能促进消费,而且能引导消费,促使生产结构调整,还可以调节收入不等引起的消费差距,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3)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增加银行的利润,从我国目前来看,消费信用风险较小,已成为银行增加利润的一个增长点。

(二)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有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提高对消费信用的认识,要大力宣传消费信用刺激需求,促进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作用,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人们不愿借钱消费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收入水平较低,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明确。因此,发展消费信用的一个途径就是发展经济,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的改革增加了人们未来的支出,如下岗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因此人们现在的收入要提留大部分用于未来支出,这势必影响当前的消费,影响消费信用的发展,如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当前的消费和消费信用的发展。

2、(1)经济周期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随着经济同期从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的变化股票价格由下跌到上升变动。

(2)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温和的通胀,促进行情上扬,当通胀达到一定程度时,股市行情随之下滑。

(3)市场利率变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利率提高,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股价格上升。

(4)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增加货币供给量时,股市资金增多,股票价格上扬,反之,股票价格回落,利率的调整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来影响股票价格,当利率上升时,股价下跌,当利率下降时股价上升。

(5)财政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税率高,则股价低,税率低则股价高,税收结构的调整,引起利润分配变化,导致不同行业股价的变化;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股价上扬,紧缩性财政政策,对股市起抵制作用。

(6) 产业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产业政策向某一行业等种产业组织倾斜时,会使之股价上扬,反之,股价下跌。

七、计算题:

120

银行应付款=100—(1—6%×————)=98(万元)

360

作业4

一、 名词解释(10分每个2分)

1.国家信用:指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一举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或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2.又称选择权,指合同买入方获得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日子以固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份特定的金融工具的权利。

3.政策性银行:.一般指由政府出资或参股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

4.间接标价法:指以固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折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

5.同业拆借:指商业银行之间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二、 单项选择(11分每空1分)

1.D 2.B 3.B 4.C 5.C、B 6.A 7.D 8.A 9.C

10.B

三、 多项选择(24分每个2分)

1.BD 2.AD 3.ABCD 4.ABCD 5.BC 6.BCDE 7.ABCD 8.ABC 9. ABD 10. ACD 11.AC 12.ABDE

四、 计算题(10分)

1.每年的平均差价收入为:(100-96)/8=0.5元

实际收益率为:(6+0.5)/96*100%=6.77%

2.D=R/(rd+c+e)=100/(6%+3%+1%)=1000万,则由原始存款派生的存款额为1000-100=900万

五、 简答 (30分)

1. 怎样理解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6分)

答: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2分)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对他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人”, (2分)同时还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票据清算。(2分)

简述金融机构体系的经济功能。(6分)

(1)有效降低交易成本。(2分)

(2)通过多样化经营降低风险。(2分)

(3)可以实现期限的转换。(2分)

银行信用与其他信用相比具有哪些特点?(6分)

答:(1)广泛性。银行是信誉相对最好的信用机构,它的债务凭证具有广泛的接受性,被视为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同时,银行提供信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被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接受。(2分)

(2)间接性。银行信用的发生是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是银行把资金盈余方的资金贷给资金余缺方,银行在此仅充当资金融通的中介。(1分)

(3)综合性。银行通过业务的开展,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联系,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业务都记录在账册上,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情况。(1分)

(4)创造性。银行不像其他经济实体必须先获得货币才能提供信用,它能创造货币提供信用。(1分)

(5)稳定性。银行能通过信息的规模生产和共享,降低信息成本,并且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1分)

简述贷款审查中遵循的5P标准?(6分)

答:(1)借款人因素,即个人的能力、信誉等。(2分)

(2)目的因素,放款有无增加生产的积极意义。(1分)

(3)偿债因素,即偿还资金是否具有自偿性和如何安排好还款时间。(1分)

(4)债券保证因素,即放款的抵押品和收回贷款的保障措施。(1分)

(5)展望因素,即对授信的评价和对银行应立及风险的评价。(1分)

5. 简述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6分)

答: (1)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1分)

(2)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2分)

(3)商业银行

<ⅰ>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1分)

<ⅱ>新型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1分)

(4)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农村合作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等。(1分)

论述 (15分)

答: 1、影响利率的一般因素:(要点)

资金供求状况(2分)

经济发展状况(2分)

通货膨胀(2分)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2分)

财政政策(2分)

国际利率水平(1分)

结合实际(4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商业利润是 劲舞源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837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