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2016-10-13 09:05: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共8篇)湖泊练习题湖泊练习题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在一个理想区域,地表径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流向为坡降(单位距离的落差)最大的方向。下图示意某流域局部方格网高程分布(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相邻方格间流速最快的地表径流流向为A.↓ B.↑ C....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篇:《湖泊练习题》

湖泊练习题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在一个理想区域,地表径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流向为坡降(单位距离的落差)最大的方向。下图示意某流域局部方格网高程分布(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相邻方格间流速最快的地表径流流向为

A.↓ B.↑ C.← D.→ 2.图示区域内属于甲地汇水区域(阴影区)的是

左图中D湖泊是世界某山地高原上的大湖泊, 湖面海拔3821米,风景秀丽,为著名旅游胜地。右图是该湖泊某年份流量统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约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有关该湖泊及其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湖泊是咸水湖 B.湖泊所在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C.湖泊所在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上

5.下图为一游客1月某日在湖边拍摄的日落照片,该游客所在的位置最可能是左图中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通过多年探索,地处非洲北部内陆的N国终于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使鲜鱼摆脱“奢侈”标签而进入普通家庭的餐桌。研究过程中发现,鱼苗直接投入湖泊养殖则会当天死亡,而将鱼苗投入室内

装满湖水的鱼缸中养殖则能正常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N国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的关键措施是

A.降低湖水盐度 B.投放大量饵料 C.增加湖泊水量 D.调节湖水温度 7.与滨海鱼类养殖相比,沙漠咸水湖鱼类养殖的优势在于

A.水域广 B.热量足 C.污染少 D.品种全

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 ) 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B.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

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 D.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

9.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 )

A.甲河泥沙含量更丰富 B.乙河沿途植被覆盖更好

C.甲河流量更大 D.乙河入湖口较深

图a为南半球某地区简图,图中①②③线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④线为等高线,甲处箭头表示近地面风向。图b为图中湖泊入湖径流量与出湖径流量月份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①<②<③ B.甲地即将迎来降水 C.乙地由于雨影效应,年降水较少 D.该河流冬季结冰期长 11.有关图中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B.8月开始水位迅速下降 C.冬半年水位低于夏半年 D.10月累计蓄洪量最大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约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1/5。平均深度744米,最深点1620米,湖面海拔456米。贝加尔湖构造山谷地带,四周高山围绕,山脉高度达到2500多米。8月表层水温最高,约为9~10℃,冬季有88~146天的结冰期。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内,而从湖中流出

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回答下列问题。

12.贝加尔湖湖底最深处与四周高山的相对高度约为 A.1620米 B.2620米 C.3664米 D.4120米

13.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 A.湖区降水量大 B.湖泊面积大 C.河流汇入水流大 D.湖泊深度大 14.安加拉河的河流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航运价值高 B.灌溉功能突出 C.流量稳定 D.属于内流河

下左图中A为我国某内陆盆地的内陆湖,B

为湖边的

草地。下右图表示绕旋在B草地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回答下列问题。

15.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可能分别是( ) A.积雪融水、地下水 B.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C.山地降水、大气降水 D.冰川融水、地下水

16.下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波波湖面积2800平方公里,深度2.4~3.0米,湖面海拔3690米,是南美洲西部玻利维亚(南回归线以北)第二大湖。湖水含盐量很大,过去一直是鸟类从北向南迁徙途中的休息地,也是高度濒危动物安第斯美洲狮水源。目前此湖已干涸。下图是1986年和2016年波波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7.根据材料推测,波波湖的湖盆底部( ) A.地形平坦 B.波状起伏 C.南高北低 D.东高西低

18.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波波湖区( ) A.西风凛冽 B.日照强烈 C.降水丰沛 D.年温差大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其成因是上游冰川中的冰碛(冰川沉积的岩块物质)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读“该湖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湖为内流湖,其流量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小 B.图中①②③河流均注入白湖

C.① 河与 ② 河相比,流速更快 D.③ 河与 ④ 河相比,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20.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测引起湖水呈现白色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 B.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 C.冰川的搬运、堆积作用 D.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

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

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盐化工生产。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

(1)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别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

(4)推测运城食盐生产兴衰的原因。

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是欧洲最大淡水湖。该湖系构造湖,北岸大多为高岩岸,有许多深切的小峡湾,湖岸曲折。南岸低平,多沙嘴和浅滩。湖泊沿岸地区结冰期可达5~6个月,中部约3个月,平均冰厚50~60厘米,最厚可达90—100厘米。有沃尔霍夫、斯维里和武奥克萨等河注入,西南有涅瓦河流出,通波罗的海。湖中风浪大,不利航运。涅瓦河,长74公里,平均宽度400至600米,最大深度24米。以河水流量来计算,涅瓦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流。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市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工业城市。下图为“涅瓦河周边区域及圣彼得堡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

(1)简述拉多加湖的水文特征。

(2)说明圣彼得堡市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指出涅瓦河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向。

湖泊练习答案

1、D 2.A 3.B 4.C 5.B 6.D 7.C 8.A 9.C 10.C 11.D 12.C 13.D 14.C

15.D 16.B 17.A 18.B 19.D 20.A

21【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2)夏季。理由: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利于晒盐;盐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3)堤:阻挡山洪(洪水)进入盐池;滩: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渠:发生洪水时,将洪水引入涑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

(4)兴起:古代食盐来源少,市场广阔;运城盐池盐度高,出盐量大(运城盐池食盐晒制的条件好)。 衰落:廉价海盐的大量开发,冲击了运城盐池食盐市场;食盐生产附加值低。 22【答案】(1)水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风浪大;湖水含沙量小;结冰期长,冰层厚;河流水为主要补给水源。

(2)气候特征: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且季节变化较大;临近波罗的海,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较强;冬季受来自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和极地地区冷空气的影响。 (3)航运、旅游等。

湖泊练习答案

1、D 2.A 3.B 4.C 5.B 6.D 7.C 8.A 9.C 10.C 11.D 12.C 13.D 14.C 15.D 16.B 17.A 18.B 19.D 20.A

21【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2)夏季。理由: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利于晒盐;盐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3)堤:阻挡山洪(洪水)进入盐池;滩: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渠:发生洪水时,将洪水引入涑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

(4)兴起:古代食盐来源少,市场广阔;运城盐池盐度高,出盐量大(运城盐池食盐晒制的条件好)。 衰落:廉价海盐的大量开发,冲击了运城盐池食盐市场;食盐生产附加值低。 22【答案】(1)水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风浪大;湖水含沙量小;结冰期长,冰层厚;河流水为主要补给水源。

(2)气候特征: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且季节变化较大;临近波罗的海,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较强;冬季受来自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和极地地区冷空气的影响。 (3)航运、旅游等。

第二篇:《高考地理(课标通用)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2-5》

学案5 地球上的大气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风带、气压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向分析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3)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考查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

考向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 B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箭头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

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

2.(2011·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答案 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解析 根据材料:“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以及“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等信息,可知影响成都的天气系统是冷锋,从等压线可以看出银川此时处于冷锋锋后,被冷气团控制,成都位于锋前,尚在暖气团控制下,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考向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3.(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解析 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 4.B 5.D

解析 首先看清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读取某纬度某海拔某点的风向(实线或虚线)及风速。第4题,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7月风向相同就可以排除。根据上述分析,①(约60°N,海拔约7 km)和④(约49°N,海拔约7 km)两点的1月、7月均为西风,排除;③点(约4°N,海拔约7 km)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②点(约20°N,海拔约8 km)7月为东风,风速5,1月为西风,风速15,变化最大,故选B。第5题,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

(2014·海南地理)甲地(位臵见下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6~7题。

6.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7.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答案 6.B 7.B

解析 第6题,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第7题,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2)海陆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4.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分析思路 第一步,弄清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第三篇:《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

湖南省双峰县双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 读图“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b点在a点的方向为(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2.下列对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太平洋,流经的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 B.b点位于印度洋,且自转线速度最大 C.a、b两地均位于海洋上,且均位于少雨带 D.a、b两地均位于陆地上,且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下图示意某月世界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单位:百帕),读图,完成3~4题.

3.下图能正确示意图中甲、乙一线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4.图中四地( )

A.甲地为西北风且风力最大

B.乙地气压偏低,阴雨绵绵 D.丁地出现阴天、大风等天气

答5~6题。

C.丙地最易出现阴雨天气 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回

5.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A.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

B.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

1

C.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6.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C.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D.图中湖泊对甲地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沿29°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 )

A.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C.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8.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小 B.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大 C.虽然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少,但是④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因为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多,所以③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④地区好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21日,非阴影部分为20日,图中中心点为北极点,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伦敦一年中昼最短 B.伦敦时间此时为18时 C.长春此时一天中影子最短 D.长春此时正值日出 10.若此时,NA、NB刚好与晨昏线重合,则该日 可能出现的现象( )

A.东北松花江出现夏汛 B. 珠江流域出现凌汛现象 C.西南地区出现冻雨天气 D. 华北地区出现风沙天气

北美大河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汇入加利福尼亚湾。流域干支流多峡谷,河床落差大,其大峡谷段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河谷景观之一。读图,回答11~12题。

11.胡佛水坝修建后,对科罗拉多河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游流速减慢 B.上游运输繁忙 C. 下游沙滩减少

D.上游水位升高

12.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景观差异显著,北侧林木苍翠,南侧植被稀少,其原因是( )

2

B.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D.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A.北侧高山冰雪融水浇灌,植被丰富 C.南侧悬崖峭壁,土层薄,植被稀少 题。

13.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B.北侧处于暖湿气流迎风坡,林木苍翠 D.南侧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读图回答13~14

A.岩浆活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14.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

A.含沙量

B.流量

C.汛期

D.结冰期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横断山脉南段的云南 省大理市考察洱海的生态保护工作。图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 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下马关镇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A.洱海对该地气温的调节作用弱

B.该地纬度低,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差距大 C.因地形的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温暖 D.该地处在河谷处,夏季高温炎热

16.导致近几年洱海水质不断恶化原因可能是( ) A.工业的快速发展 B.洱海的水体自净能力小 C.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D.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9月,青海湖面积为402. 55平方千米,达到了近12年来的最大值。这也是从2005年开始,青海湖面积连续8年实现增长。尤其是2013年5月中旬以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降水量大部分偏多,充沛的降水量使青海湖来水量增加,面积不断增大。图16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关于青海湖流域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青海湖水量补给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 B.青海湖流域的水循环不断影响当地地表形态 C.青海湖流域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 D.青海湖对于布塔河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18.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8年呈递增趋势,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 B.青海湖流域内植被得到保护,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和高原季风趋强,导致青海湖流域有降水增多的趋势 D.青海湖流域内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用水减少

19、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3

A. ①③⑤

A.a B.b

C.c D.d

下图为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第4题。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20、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21、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 ③或④ B. ②或⑧ C. ③或⑦ 图3是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B.矿产资源贫乏 C.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 D.每年6~8月是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23.图中四处箭头,表示P地主导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米。读表1和图7,回答24~25题。

图7

9090°

6060°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D. ⑥或⑦

3

4

40°Ν

24.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纬度高低 C.地形 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25.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 )

A.土地面积大 B.灌溉系统发达 C.地形平坦 D.临近消费市场

图8是世界两个区域海陆分布简图(阴影代表海洋)。读图回答题26~27题。

26A.520千米 B.5200千米 C.5800千米 D.580千米 27.对①、②所在国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国的经济部门中都以第一产业为主 B.两国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C.两国都以黑种人为主 D.两国都位于世界重要航线上

11月22 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下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 m。据此回答4~5题。

28.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29.此后一个月内

A.云南省昼短夜长 B.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广东省进入雨季 30.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

图8

A.1月1日 B

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31~33题。

5

图3

第四篇:《【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

【全品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调研考试试卷,其中1——11题选择题,36、37题为必做综合题,42、43、44题为选做题。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农作物种植及空间分布、降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流动及成因分析、铁路建设区位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地质构造判读、自然环境整体性、区域生态问题、能源调配原因及影响、光照影响因素、气候、、农业区位、大气受热过程、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低温冻害原因及应对措施、酸雨危害成因分析等,

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相对均衡,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量和难度适中,整体试题质量较好。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 J1下图为1978~2006年我国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生产的MI指数值变化图,图中MI指数值越大,表示农作物空间相关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即一个地区的某种经济特征变量受到邻近地区同一经济特征变量的影响程度也越大,反之越小。读图,完成1~2题。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l·下列关于1978~2006年三种粮食作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稻谷种植区域越来越集中

B.稻谷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C.玉米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一直低于小麦

D.区域分布的集中程度变化最小的是小麦

2·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增长中心明显北移。我国粮食 增长中心明显北移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南方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 ②南方地区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减少 ③北方大量人口迁入,劳动力增加,促进粮食产量提高④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粮食单产提 高,耕地面积扩大,使粮食总产大增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作物种植及空间分布。

【全品答案解析】1.D 2.A

解析:1题,根据MI指数概念及图中信息可知,稻谷MI指数逐渐变小,说明其种植区域越来越分散,A错;稻谷的MI指数逐渐变小,不能说明其种植面积越来越小,B错;2002年之前玉米MI指数小于小米的MI指数,说明玉米的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小于小麦,但2002年以后玉米MI指数大于小米的MI指数,说明玉米的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大于小麦, C错;小米的稻谷MI指数变化小,说明其区域分布的集中程度变化最小,D正确。

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高,造成南方地区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减少;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粮食单产提 高,耕地面积扩大,使粮食总产大增,结合选择项可知,A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准确解读MI指数概念、图中三种农作物MI指数变化曲线及熟悉我国地理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读我国东部局部区域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降水量分布特点为

A.东部多,西部少 B.中间多,南北少

C.2~4月少,5~7月多 D.从2月至7月持续增加

4.图中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是

A.受台风的影响 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锋面雨带的南移 D.夏季风势力较弱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降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品答案解析】3.C 4.B

解析:3题,根据图中降水量分布信息可知,我国东部局部区域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2~4月少,5~7月多,C正确。

4题,甲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其7月份降水较少,主要受伏旱影响,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伏旱成因及准确解读图中降水量变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H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国内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最重要的集聚中心。下图示意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分布(2010年)。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示信息可判断

A.中心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

B.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

C.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逐渐降低

D.人口大规模由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

6.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的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①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②近郊区为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

③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④中心区产业向远郊区大量迁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及成因分析。

【全品答案解析】5.B 6.C

解析: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远郊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A错;由于近郊区为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而且近郊区房价便宜,吸引大批的外来人口聚居,因此以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B正确;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先增加,后降低,C错;由于上海城市化发展及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可能由中心区向近郊区迁移,D错。

6题,上海市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同时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使得近郊区外来人口密集,而市中心区和远郊区户籍人口比例较高,C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高读图能力是解决人口类选择题的主要方法,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 G1错那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在湖畔、谷地,随时都会有野生动物出没。错那湖是一个“神湖,每到藏历龙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就会四面八方拥来错那湖朝拜。读图,完成7~8题。

7·青藏铁路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建设 青藏铁路的首要目的是

A.发展与南亚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 B.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维护民族团结与国防安全 D.方便藏教信徒出行朝拜

8。下列关于错那湖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湖泊为咸水湖 ②湖泊水面夏季较大,冬季较小③气温年较差很大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铁路建设区位分析。

【全品答案解析】7.B 8.D

解析:7题,建设青藏铁路的首要目的是考虑其经济效益,即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B正确。

8题,错那湖主要是冰川融水补给,而且有那曲河流进行排盐,所以其为淡水湖;因湖泊为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融水量小,所以湖泊水面夏季较大,冬季较小;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很大,气温年较差较小;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所以太阳能

资源丰富。结合选择项可知,D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铁路建设区位、青藏高原地区地理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 A2 E2下图为某地质科考队绘制的某区域地形、地质示意图,图示地区存在向斜构造。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单位:米),实线表示地层界线,字母表示不同年代的地层。读图,完成9~11题。

9.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380米 B.400米 C.590米 D.610米

10.下图中与李村所在地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11.下列地层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K1 B.J1 C.K2 D.J2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地质构造判读。

【全品答案解析】9.C 10.C 11.B

解析:9题,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值在600——700米之间,最低值在100——200米值,所以其高差在400——600米之间,最大高差可能为590米,C正确。

10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岩层走向可知,李村岩层走向与等高线近乎垂直。结合选择项可知,C正确。 11题,根据题目信息“图示地区存在向斜构造”可知,结合向斜岩层“中间岩层年龄新、两侧老”规律可知,李村附近为向斜构造,所以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的顺序为K2、K1、J2、J1。B正确。

【全品思路点拨】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地质构造判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 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题,共135分)

【题文】 F1 L3 L436.(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为2.19 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疆电入川”是新疆煤炭

第五篇:《定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试题

单选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5年3月9日,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飞行从阿布扎比启程,向东途经重庆等11城市,将于2015年7月末或8月初返回阿布扎比。读图1完成1~2题

1.下列四城市中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

A.夏威夷 B.纽约 C.阿布扎比 D.重庆

2.飞行期间,重庆与纽约相比

A.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重庆的白昼始终较短

C.两地日出方位角始终相同 D.两地正午物影方向不同

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湖泊位于我国( )

A.地势第二级阶梯 B.暖温带

C.内流区 D.人口稠密区

4. 与兰州----酒泉铁路沿线相比,宝鸡----成都铁路沿线

A.光照充足、风沙较大 B.草原广阔、日温差大

C.气候湿润、多内流河 D.地表崎岖、森林茂密

2014年11月17日,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在布里斯班最终完成。根据协定, 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均降为零,同时,中国对其绝大多数产品

关税最终降为零。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此季节布里斯班温暖多雨 B.东北部海域航行便利

C.此季节甲地盛行东南风D.乙地草原广阔,乳畜业发达

6.该协定鉴定后,中国受益最明显的行业是

A.乳品加工 B.煤炭开采

C.服装纺织 D.粮食生产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横断山脉南段的云南省大理市考察洱

海的生态保护工作。图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下马关镇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A.洱海对该地气温的调节作用弱

B.该地纬度低,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差距大

C.因地形的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温暖

D.该地处在河谷处,夏季高温炎热

1

8.导致近几年洱海水质不断恶化原因可能是

A.工业的快速发展 B.洱海的水体自净能力小

C.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D.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图5),回答9~10题

9.“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10.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图6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

题。

1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1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在途经南海时,遭遇飓风出现狂风暴雨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轮船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深

D.经地中海时,周边地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3.关于“一路一带”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A.促进产能过剩产业的发展 ,加快产业升级 B.有利于我国从中亚地区引进人才、技术

C.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 D.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 图7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4~16题。

2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14.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 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5.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7~19题。

17.图示区域内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A.650米 B.590米

C.500米 D.450米

1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

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与②河段相比,①河段

A.水位季节变化更小 B.含沙量更大

C.年径流量更小 D.水流速度更快

图9为四条重要河流水系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流量季节变化与另外三条明显不同的是

A.a B.b C.c D.d

21.四条河流流域农业开发利用中曾经或正在出现的典型

问题,正确的是

A.a河中上游土地盐碱化严重 B.b河流域出现“黑风暴”

C.c河下游流量大量减少 D.d河流域南部土地沙化严重

读下图,完成22~23题

3

22.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3.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 ,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人口迁移率是某地一定时期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读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图11),完成24~25题。

24.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是

A.省际人口迁移呈减弱的趋势 B.省际人口平均迁移率呈扩大趋势

C.上海市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率均高于北京市

D.我国人口由西向东的迁移模式发生逆向变化

25.大量农民工在迁入地落户定居导致

A.城市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B.迁出地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C.迁入地城市化水平提高 D.全国人口密度的东西差异缩小

上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 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 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 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 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 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7.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 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 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利用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来研究产业发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图示意2000年、2009年长三角城市到上海的距离与主要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读图回答28~30

题。

4

28.Ⅰ、Ⅱ、Ⅲ制造业分别是

A.纺织服装、钢铁冶金、通信设备 B.纺织服装、通信设备、钢铁冶金

C.钢铁冶金、纺织服装、通信设备 D.通信设备、钢铁冶金、纺织服装

29.关于长三角产业就业密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于Ⅰ,近年Ⅲ产业发展更快 B.较于Ⅱ,近年Ⅲ产业发展更快

C.较于Ⅱ,Ⅰ产业扩散空间范围大 D.较于Ⅲ,Ⅰ产业扩散空间范围大

30.对Ⅱ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地租 D.技术

蒙华铁路拟建成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1815千米。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14完成31~32题。

31.与东部地区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蒙华铁路单位

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

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B.丘陵、山区相对较多

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

32.蒙华铁路的通车,有利于内蒙古煤炭资源的外运。

煤炭资源大量调出易导致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是

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A.提升产业层次 B.加重大气污染 C.加剧地面沉降 D.改善能源结构

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读2014年11月9日12时近地面气压(hPa)分布图,回答33~34题。

33.关于图中等压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②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③南部等压线稀疏,北部等压线稠密

④南部等压线稠密,北部等压线稀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4.此时,关于图中天气的正确叙述是

A.青藏高原地区风力强,天气晴朗

B.北京比东京气温低,气压高

C.印度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南风

D.海南岛西部出现狂风暴雨

5

第六篇:《高三上学期10月份地理测试卷》

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单元检测

高三地理试卷 2015年10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3个小题,每小题2分)

1. 2015年4月20日9时(北京时间)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地震发生时

A. 全球日期正好均分为两天 B. 太阳直射点位于165°E

C. 全球处于20日的范围小于一半 D. 太阳直射点位于65°W

.两天的界线为地方时为0时经线和180°的经线。据题干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为4月20日9时时,求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15°W,则从15°W—0°--180°为20日的范围,大于一半C错误。全球日期不是均分为两天,而是旧的一天范围小,新的一天范围大A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据计算得出165°E地方时12时故B正确。学科网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

3.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4~5题。

4.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5.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m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

表1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6~7题。

表1

6.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7.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第8题。

8.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

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9~10题。

9.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低纬度地区,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D错;若甲地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缺乏海洋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应该较大,C错;甲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并不高,虽对气温有影响,但影响不大,A错;全年高温甲地处低纬,属于热带,全年高温,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10.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5~8月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冬季不会南移影响到甲地,C错;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和高纬度的冷气流都不会来到低纬度的甲地,,因此A和D错

下图是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N市日出时间7:20,日落时间21:00(北京时间)。完成11~13题。

11.N市可能位于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恒河平原下游

D.尼罗河三角洲

12.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

A. 淫雨霏霏 B. 大雪纷飞 C. 持续干旱 D. 狂风暴雨

13.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

A.东北风转西南风 B.东南风转西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 D.西北风转偏南风

3、根据材料中的日出、日落时间,该地昼长是13小时40分。当地方时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4:10.该地经度约87°E,可能位于恒河平原,C对。可以计算出其它三地经度,A、

B、D错。

4、根据等压线,图示天气系统中心气压比四周低,应是低压中心,可能是气旋或台风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狂风暴雨天气,D对。淫雨霏霏是锋面雨,A错。大雪纷飞天气出现在冬季,B错。气旋多降雨天气,C错。

5、结合前面分析,使用北京时间,应在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幅合,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由东北风转西南风,A对。

考点:时间计算,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图2为我国南方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东湖岸7月份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影响湖泊东岸风向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15.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A.0点 B.5点 C.15点 D.20点

.据题干可知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该环流属于因地面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属于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故D正确。

6.湖泊水比热容大,湖岸土壤比热容小,湖泊升温慢降温也慢。从图中风向可以看出此时刮偏西风,说明湖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湖岸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应为白天故C正确。 考点:考查热力环流原理,意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读某区域某时地而天气简图,据此完

成16—19题

16.图中M点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7.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18.关于图示区域P虚线处天气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天气系统向东运动 B.虚线处气压较高

C.是低压槽天气系统 D.是冷锋天气系统

19.在下图中,接近N→M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来源:学科网]

5.【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首先判定M地风向,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第一,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找到M点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根据等压线分布图,M处等压线的走向,可以判定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如下图所示);第二,判定地转偏向力的指向,图中纬度数向北增加,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第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大约30°~45°,即可得到风向,为西北风。故应选C项。

6.【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中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说明该降水区域应该为锋面,承上题可知雨区在西北风的吹动作用之下向偏南的方向运动,即向低纬度运动,为冷锋,故D向正确。

7.根据符号,图中的锋面为冷锋,n位于冷锋暖气团一侧,m

位于冷锋冷气团一侧,故n→m气温应该下降,风速在锋面附近出

现大风,故应是先增大再减少,锋面附近出现云层加厚、阴雨天

气,故云量应该是先增多后减少。读图,完成20~22题。

20.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某日10时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据此完成23-25题.

23.甲聚落与图中最高处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800 米 B.1500 米 C.800米 D.2100米

24.该区域面积最广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B.髙原 C.丘陵 D.山地

25.若上图中H地气温为12°C,甲聚落气温为15℃.关于此时甲聚落正在

发生的现象的判断最有可能的是

A.晴朗天气 B.阴兩天气

C太阳辐射强 D.以上都不对

【解析】该题目考察考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等高线的判读。H的海拔高度在2000---2200米之间,甲聚落的海拔高度在400—600之间,两地高差在

1400---1800之间,故选1500米,也可借助计算公式:(8-1)200<H<(8+1)200,进行两地相对高度的取值界定。答案:b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26—28题。

26.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第七篇:《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知识

东部季风区

一、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

二、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三、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海、东南丘陵)………………

四、华南热带湿润地区(海南岛、台湾)……………………………………

西北干早半干早区

一、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内蒙古高原)…………………………………

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高寒区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1、先中国的区域差异

单要素的差异

综合区划分

2、地形区
中国地理知识整合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另有单独的)

主要区域的特征

1、高原盆地—――①青藏高原(冰川冻融地貌,光照强、热量不足,河谷农业);

②内蒙古高原(风力地貌,荒漠化);③黄土高原(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貌,水土流失)

④云贵高原(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塔里木盆地(风力地貌,光照强、温差大,水分不足,绿洲农业,荒漠化)

⑥四川盆地(流水地貌,光照弱、热量足,紫色土)

2、平原丘陵--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②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淤积、恢复生态植被、退田还湖);④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红壤、红色荒漠)

3、我国资源的分布:①南方:水能、有色金属与铁;  ②北方:煤、石油、铁;

③西北:石油、天然气;    ④青藏: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南临渤海

1.位置:40°N50°N之间,120°E- 135°E125°E45°N)。

2.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面积35万平方千米。

3.地形:①我国第一大平原;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分地势低平。

4.地势:地势平坦;沃野千里。

5.地貌:山水环绕,沃野千里。外力作用以流水为主,为流水作用下的冲积平原。

6.河流及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量较大、含沙量小、外流河、结冰期长、一年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汛是降水补给(锋面雨)

7.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温较高,雨热同期。北部寒温带,大部分为中温带,一年一熟。南部辽南为暖温带。一月均温在–30℃~–l0℃之间,生长期100160天,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东部长白山降水量800mm以上,东部和北部为湿润地区。

8.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9.资源:

矿产:黑龙江——大庆石油,鸡西、鹤岗的煤。辽宁——鞍山、本溪的铁,阜新的煤,辽河油田。

水能:松花江上有丰满、白山水电站

旅游: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白头山的天池、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林自然保护区。

10.农业生产:

⑴分析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农产品商品率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扶持。

③不足: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土地沙化、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低温冷害,沼泽广布等。

⑶粮食作物:小麦(春小麦,春播秋收),玉米,高粱,水稻。(以玉米为主,水稻播种面积逐年增大)

经济作物:大豆、甜菜、亚麻

⑷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美国与中国玉米带的异同。

相同点: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的单产都较高。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季风气候有关

11.工业生产:

⑴主要部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

⑵主要城市: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

⑶发展方向:现代化的工业基地

⑷发展工业的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但能源和水源不足

⑸衰落原因:

①产业结构单一。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②资源枯竭,导致资源密集型企业面临危机

③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滞销

④企业机制、体制问题

⑹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耗原材料的工业以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发展。

②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换代

③进行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④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参与国际竞争

12.交通运输:哈大、京哈、滨洲线、滨绥线

港口:大连

13.自然灾害:气象:洪水,寒潮,低温冷害,干旱,沙尘暴

地质:火山。

14.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黑土流失、湿地和沼泽减少、森林面积减少、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等。

15.国土整治:建成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垦区,进行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

⑴黑土的利用

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过度开垦,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壤冲刷,肥力下降。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要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等。

其中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的最有效最普遍的办法。

⑵沼泽的保护

①范围: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②保护原因:不仅提供大量水资源(水源涵养地),而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a、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b、它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C、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同时沼泽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③如果不保护沼泽地会有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等。

⑶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现状:资源丰富,三大林区之首,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全国最大木材供应基地。

问题: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70%降低到36%)。采伐以皆伐为主,浪费严重。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具体措施:

①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

②促进珍贵树种更新,提高木材利用率

③加强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例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工业。其北部的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制造也在全国闻名)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地带;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有辽河提供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抚顺、阜新)、石油(辽河)、铁矿( 鞍山、本溪)资源丰富;海运便捷、铁路运输发达;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有大批熟练工人;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土地租金不高;农业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能源相对不足,水资源短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老化,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严重。

调整措施:适应市场,转型发展势在必然。调整产业结构(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增大科技含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临渤海、黄海

1.位置:34°N40°N114°E120°E

2.范围: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3.地形: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

4.地势:西高东低

5.地貌及成因:西部——缓斜平原;主体部分——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为主

6.河流及水文特征:海河、黄河、淮河。

水文特征:外流河,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黄河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发生凌汛现象。

7.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操。一月均温在0℃~–10℃之间。属暖温带地区,积温在3200℃~4500℃之间。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集中于78月之间,生长期160220天,日照时数23003000小时

8.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9.资源:

河北:华北油田,开滦、峰峰煤田,迁安、武安的铁矿,长芦盐场

山东:胜利油田,兖州的煤,招远的黄金

河南:中原油田,平顶山煤田

江苏:徐州煤田,安徽的淮北煤田

旅游:泰山,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革命纪念地

10.农业生产:

⑴优势: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日较差大,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⑵制约因素:旱涝、盐碱、风沙;水资源不足

⑶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⑷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秋播夏收),棉花

⑸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柿

11.工业生产——京津唐工业基地

①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②部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

③特点: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⑤发展方向:今后重点放在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展“高、精、尖、新”的工业部门;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精细化工等方面。

12.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济南、青岛,郑州、秦皇岛、石家庄、烟台。

13.交通运输:京沪、京九、京广、京哈、京包、陇海。及天津、青岛、秦皇岛、连云港等港口

14.自然灾害:

气象:旱涝、风沙、寒潮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

15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尘暴、土壤次生盐渍化、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等。

16.国土整治——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⑴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气候

地形

人类活动

干旱

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洪涝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风沙

干旱季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

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

人类不合理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

盐碱

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中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⑵低湿地治理摸式:鱼塘——台田治理模式

⑶盐碱地的治理开发

①土壤水盐运动的特征: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②核心:以治水为中心,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③改造盐碱地的关键:使土壤脱盐

4、发展晒盐业的区位条件

(1)有适合海水蒸发的天气条件(晴朗天气、多大风、气温高、蒸发旺盛、背风海岸)

(2)有适合晒盐的平坦海滩

洪涝

简要分析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秋季降水少,利于棉花后期的生产和收摘

或仅仅只是分析影响该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例13、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为例)

接近原料产地(棉花);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基础(历史悠久)好等。

例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既有实力雄厚的重工业部门,又有发达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包括首都钢铁、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迁安铁矿、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靠近山西能源基地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发挥交通发达、科技人才集中和铁矿、石油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消除污染(如将首钢迁往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

例:黄河下游:

成因:下游形成地上河,靠人工筑堤束水,有溃堤危害;夏季多暴雨,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水涨速快。

对策:在中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例:海河下游:

成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华北地区夏季多暴雨,支流同时来水,洪水来势猛。

对策:中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例5:黄河断流问题

成因:①黄河流域降水少,流量小;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③沿河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大;④管理不够,水资源浪费大(西部河流水位下降:过度放牧、开垦、涵养水源能力差)。

对策:加强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开源节流。

12.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开源、节流(水、能源、耕地都适用)。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污染导致了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一种是资源性短缺;一种是水质型短缺)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⑴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少、水资源总量较少;多大风,蒸发旺盛;

⑵水土配合欠佳,人均水资源少;

⑶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增加;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日益下降

⑷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治理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防治水污染,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海水淡化、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制止地下水长期超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等。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锋面雨带还未到达,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春季农作物需水量大,水土配合欠佳;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长期超采地下水。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1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工程简介

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水;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要输水渠道。通过13级泵站逐级提水,经隧洞穿过黄河北送天津每年向北方调水148亿立方米,输水沿线1150千米的海河、淮河流域以及胶东地区缺水状况都将得到缓解。

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30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从长江及支流的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可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优点

不用开掘运河,建设成本较低

沿线基本自流引水,运营成本较低,沿线水质较好。

缺点

要逐级抽水,耗用大量电能,运营成本较高;沿线工农业发达,河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要开掘新运河,建设成本高,需时较长。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扬州、江都)黄河以南需要提水,过黄河顺水而下

地形较复杂,但水基本自流到华北(丹江口、郑州、石家庄、北京等)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过巴颜喀拉山、通天河、雅垄江、大渡河到西北)

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湖泊(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三峡、丹江口水库

意义

南水北调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连,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东线工程的影响:

有利影响:京杭大运河水位提高,增加通航能力;为沿线地区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削减长江下游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慑;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利影响:长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长江入海水量、泥沙减少,海水倒灌和侵蚀加剧;长江河口处水生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灌溉不当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沿途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工业活跃区,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工程原则: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体污染,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调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原因略)

4、土壤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旱涝频繁,蒸发强烈;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埋藏浅。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科学排灌(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井排井灌;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引淡淋盐;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田覆盖;施用化学改良剂

7.导致土地退化的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8.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灾毁耕地(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对耕地的破坏)

社会经济原因:国民经济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耕地退化等导致耕地减少

10.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适度进口粮食以缓解国内耕地的压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位于我国中部,在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包括山西全部和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

1.位置:105°E115°E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

2.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3.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

4.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5.地貌及原因: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外力作用为主

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内力作用——断层:

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6.河流及水文特征:黄河的中游段(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

河流多为外流河、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

7.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降水:雨季较短,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春旱)

8.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表黄土裸露。

9.资源:

①矿产:煤矿——神府、大同、朔州、西山、阳泉、晋城   油气田——延长

②水能:(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小浪底

③旅游: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岗石窟、壶口瀑布

10.河谷地区(渭河)的农业生产:

①优势: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

②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冬温较低

③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高粱、谷子

④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

11.工业生产:

⑴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⑵主要城市:太原、大同、西安、兰州

⑶发展方向: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12.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

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13.自然灾害:气象:旱涝、寒潮、沙尘暴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

14.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15.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⑴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④土壤: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⑵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⑶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①农: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林:扩大林草栽种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用材林,四旁绿化。

③牧:改善天然草场,减少载蓄量,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④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⑷重要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资源开发

例:⑴山西省、陕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②面临的问题:山西以煤炭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由于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⑵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加强勘探、开采,摸清资源的储量;依靠科技,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资源的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加强生态建设,治理环境污染;

 例11、分析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灌溉便利。

限制性因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较少(约600mm);春季易发生干旱。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东部,在巫山、大巴山、横断山、大娄山之间

1.位置:103°E110°E28°N33°N30°N——105°E)。

2.范围:北部秦岭、大巴山,南部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东部巫山

3.地形:我国第三大盆地。海拔500米以下,第二级阶梯、海拔最低的盆地“紫色盆地”。;盆地西部有岷江冲积而成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

4.地势:周高中低

5.地貌: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侵蚀地貌:峡谷、瀑布

堆积地貌:出山口——山麓冲积扇(成都平原)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降水多。西部横断山区降水少。属于我国亚热带,积温在4500℃~6500℃之间,生长期240300天,日照数900l300小时。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由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雨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同纬度高(冬季由于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受寒冷气流的影响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所以冬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气污染(酸雨)严重(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容易出现逆温现象)。

7.河流及水文特征: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川江,雅砻江

补给水源:降水为主、冰雪融水

水文特征: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9.资源: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攀枝花的铁钒钛;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大渡河上的龚嘴。

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卧龙——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大足石刻

四川紫坪铺和宁夏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是集发电、灌溉、防洪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其中位于岷江上游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扼岷江入成都平原之口,156米高的大坝,11亿立方米的水库库容,被比喻为成都人头上的一盆水。

10.农业生产:一年两熟。水稻,小麦,油菜,甘蔗,柑橘

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盆地地形,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受霜冻影响小

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光照不足,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小,耕地少。水旱灾害

11.工业生产:

①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

②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基地

③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

12.交通网:宝成——成昆、成渝、川黔线、襄渝、渝怀;川藏公路;成都航空港;重庆到宜昌川江通航;管道运输网

13.城市: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省会,宝成、成昆、成渝、达成铁路交汇

重庆: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嘉陵江、长江交汇处,水陆交通枢纽

14.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酸雨(①该地以含S量高的煤为主要的常规能源,燃烧后排放出大量的SO2等酸性气体。②地形闭塞,多逆温天气,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易形成酸雨。);水污染;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15.气象灾害:寒潮(较弱)、洪涝、伏旱、干旱。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16.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

⑴当前存在的问题:运力和运量矛盾突出,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薄弱,对外国际交往不变。

⑵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地势高差大;地壳不稳定,地质灾害频发

⑶渝怀铁路:西起重庆,东至怀化

①渝怀铁路直插焦柳、湘黔、川黔和襄渝四条铁路干线形成的口字形地区。这个口字形地区由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省市相邻的土地组成。

②修建渝怀铁路的重大意义:加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资源开发,振兴川、黔、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四川地理概况

一、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27°N—34°N之间。

经度位置:大部分在100°E—108°E之间。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西部横断山区(属青藏高原):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地势崎岖(成因:①内力作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发生褶皱隆起。②外力作用:为亚热带湿润区,降水丰富,河流发育,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强。)

东部为四川盆地,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流水冲积而成,位于山麓冲积扇上),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行岭谷区。

2、气候: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季由于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受寒冷气流的影响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所以冬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无霜期长。盆地内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横断山区为“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气候,西部高原光能资源丰富。

3、河流:主要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及支流: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

水文、水系特征:年径流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为汛期,冬春枯水期,无结冰期;横断山区多幽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

4、植被:大部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部横断山区垂直地带性显著。

5、土壤:黄壤、红壤——分布在盆周山地的河谷,属于地带性土壤。

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富含磷、钾,属肥沃的非地带性土壤。

6、资源:⑴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原因:①为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②河流众多;③河流多流经高山峡谷区,落差大,水流湍急。)

⑵矿产资源丰富:攀枝花——铁矿(钒、钛磁铁矿);四川盆地——天然气;自贡——岩盐

⑶生物资源丰富(原因:①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②西部山高谷深,垂直地带性显著。)

7、自然灾害:⑴气象灾害:暴雨、旱涝、倒春寒。(成因与季风气候有关)

⑵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多发、西部高山区多发地震。

西部地震、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的原因:⑴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⑵高山峡谷相间,地势起伏大,受重力作用明显。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多发。⑷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严重。

四川盆地周围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⑴盆地四周山地环绕,盆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受重力作用明显。其余同上的⑶⑷

三、人文地理特点:

1、交通:

水运:宜宾以下的长江河段可四季通航。

陆运:已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陆上交通网。

主要铁路: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达成线、内昆线。

主要高速公路:成渝、成乐、成南、成绵

空运: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

影响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不利:(1)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①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分布广,脆弱的生态环境。②川、滇两省的横断山区,山河纵列、相间分布,且山高谷深,横断东西交通。③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④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林立,地形崎岖。

(2)本区地质构造活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有利:本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随着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

2、农业:

四川盆地

(1)发展条件:有利: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②东部盆地内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小,土壤以肥沃的水稻土、紫色土为主。③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水利设施保证了旱涝从人,稳产高产。④劳动力丰富廉价。⑤消费市场广阔。⑥交通便利。⑦种植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不利:光照不足(原因:气候温润,空气湿度大,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的扩散,云雾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

(2)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

(3)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

(4)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冬小麦;经济作物——棉花、甘蔗、油菜

(5)主要水果:柑橘

横断山区的农业类型:立体农业

3、工业

发展条件:①矿产资源丰富(举例)。②水资源丰富。③水能资源丰富。④劳动力丰富且廉价。⑤交通较为便利。⑥四川是中国的科技大省和科教基地之一,有较强的综合科技实力和较高的科技研究开发水平。⑦三线建设奠定了四川雄厚的工业基础。⑧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政策上享受一定的优惠。⑨农业发达

主要工业中心:成都(综合性工业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4、旅游业:旅游资源:世界遗产①九寨——黄龙(自然遗产)②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遗产)③峨眉山——乐山(双遗产)④大熊猫栖息地

旅游活动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①环境污染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④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⑤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游览价值:①列出具体的旅游资源,②旅游资源是否具备比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③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④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2)市场距离:旅游地和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3)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4)地区接待能力包括配套设施、服务质量(5)旅游环境承载量。

5、主要城市:成都等

⑴分析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⑵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⑶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⑷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如比较成都、重庆的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⑸城市的合理规划。

6、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环境污染:水污染、酸雨危害严重。

1、水土流失的原因:(1)从地形上看,四川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起伏大,东部盆地四周山地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较集中,(3)川西林区由于过量采伐,盆地内部农业开发历史悠久,陡坡耕种普遍,植被破坏严重。

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酸雨严重的原因、危害

原因:(1)该地以含S量高的煤为主要的常规能源,燃烧后排放出大量的SO2等酸性气体。

(2)盆地地形,地形闭塞,多逆温天气,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3)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易形成酸雨。

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2)使土壤酸化,危在森林和农作物生长。(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1.位置:100°E110°E23°N28°N(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

2.范围: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

3.地形:高原,海拔1000~2000

4.地势:地面崎岖不平,西北高东南低(西江流向)。

5.地貌:石灰岩广布,流水的溶解侵蚀(溶蚀),形成多峰林、溶洞、暗河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高原面不完整;山岭间散布着许多小盆地(“坝子”),是当地主要的农耕区。

6.河流及水文特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西江上游(沿途将山地切割成许多峡谷,水能丰富)。

外流河,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无结冰期,汛期长,含沙量小,

7.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积温4500℃~7500℃;受到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集中在夏季,属于湿润地区;冬季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昆明四季如春,贵阳多雨。生长期218365天,日照时数15002500小时。

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

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9.资源:

矿产:贵州六盘水煤,贵州铜仁汞;云南个旧锡,磷;广西平果的铝土;四川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云南动植物王国

旅游: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石林、桂林山水、三江并流、滇池、洱海、黄果树瀑布、贵州茂兰

10.农业生产:

⑴优势:雨热同期,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合作物生长

⑵制约因素:地处高原,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土壤较贫瘠,河水易渗漏(喀斯特地貌)

⑶发展方向:①立体农业,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⑷云南发展彩色农业的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市场广阔。

⑸主要作物:水稻,油菜

11.工业生产:

⑴主要部门: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纺织业、煤炭工业

⑵主要城市:昆明、贵阳、六盘水

⑶发展方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改组改造力度,巩固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西南地区的制造业;以食品工业为龙头,搞好农副产品加工,在培养、支持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发展民营企业。

12.交通运输:宝成—成昆、内昆、南昆、成渝、川黔、湘黔、襄渝、昆河

13.自然灾害:气象:洪水、干旱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

14.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

⑴.当前存在的问题:运力和运量矛盾突出,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薄弱,对外国际交往不变。 

⑵.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发展交通意义重大。

⑶.解决措施

①加强区际、省际铁路出口通道建设。

②完善公路网的建设促进经济联系和协作。

③通过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发挥水运潜力,实行水陆联运。(三峡工程建设减轻了襄渝铁路的压力,解决运输和运力之间矛盾等,加强区际联系)

④建设对外国际通道,发展外贸和边贸。修建滇缅铁路、公路等,解决对外交往不便的问题,促进区域国际合作。

⑤重视援藏公路建设,建青藏铁路。

⑷.有利条件: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为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滇南谷地是我国热带作物基地,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等

⑸.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

自然: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样(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多峰林,溶洞、暗河)。气候湿热。深居内陆。

社会经济: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毗邻国家经济落后。

⑹.具体工程:

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有利西南地区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促进西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脱贫步伐。

③南昆铁路意义:南宁—昆明

ⅰ.加快区域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a.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西南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有利于加强同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带动西南经济的发展。

c.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d.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ⅱ.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ⅲ.利于加快大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ⅳ.巩固国防建设,保卫祖国边疆。

⑺.归纳: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加强区域联系。

②加速区域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③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扩大。

④加强区域联系,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

⑤利于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

1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

优势: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②水热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劣势:①地形崎岖(起伏大);②平原面积小;③交通不便;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地质灾害频繁;⑥石漠化较严重。

对策:①大力发展交通;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4、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地处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灾害;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加上全球气候异常,多气象灾害;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灾害造成的损失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6、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山区面积广大,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不恰当的工程建设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2建设南昆铁路的意义:

1)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交通意义或地域联系意义)

2)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喀斯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②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

南昆线的建设,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4)战略意义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沿长江东西延伸成宽窄不等的狭长形

1.位置:110°E122°E28°N34°N,(115°E, 30°N穿过平原中部)

2.范围:湘、鄂、赣、皖、苏、沪、浙,长江中下游平原

3.地形:河流冲积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

4.地势:地势平坦、低平,长江三角洲在10米以下

5.地貌:东西狭长,宽窄不一,河湖密布,水乡泽国。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为主——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6.水文特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沅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长江及其支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长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中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因此,我们可以在中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长江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终年流量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

7.气候: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为0℃以上,生长期220~300天,日照时数在1500~2000小时。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1000㎜,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属于湿润地区

6月中下旬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受副高的影响形成伏旱。

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9.资源:

矿产:湖北江汉油田、大冶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江西德兴的铜矿、大余的钨,秦山核电站。

水能:三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    

旅游: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山、三峡,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此外,楚文化遗址、三国遗迹、葛洲坝水利枢纽、浙江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

10.农业生产:

优势:气温高、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工业力量雄厚。 

制约因素:台风、洪涝,78月份的伏旱

主要作物:水稻,油菜、茶叶、棉花  

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长江沿江滨海平原是商品棉基地

11.工业生产: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中南京的石化、杭州的轻纺工业为突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

沪宁杭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

(2)特点: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3)发展条件:水陆空交通方便、工农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科技发达,但能源、矿产缺乏

(4)工业部门: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5)发展方向:今后将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1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工业)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沪线、沪杭线、京九线、京广线、汉丹线、成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势。

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生产部门,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13.自然灾害:气象:洪水、台风、干旱、寒潮

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震

14.交通线:京沪、京九、京广、焦柳、汉丹、长江黄金水道

15.城市:上海、南京、武汉、杭州、长沙、合肥、南昌

16.生态环境问题:酸雨、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湖泊等湿地减少、森林减少、石漠化、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

17.国土整治——河流的综合治理:防洪是首要任务

⑴洪水产生的原因:

自然: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气候异常时③

人为: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失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积,排洪不畅;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⑵措施:①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②修建水库,治理荆江河段③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④中上游山区退耕还林还草,中游退田还湖。    

例1: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荆江段)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流干流和中游南北支流同时进人汛期,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4:荆江河段:

成因: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变缓,河道弯曲;河床泥沙淤积严重,人工筑堤束水,也有地上河现象,河流有溃堤危害;流域广,支流多,流经湿润地区,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大。

对策:上游修建水库(三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分洪、蓄洪工程;对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

1三峡工程

(坝址——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在此兴建三峡水库,库容量大,但淹没损失小;可控制上游全部来水、来沙,减轻中下游的洪水损失)

1意义: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减少矿物燃烧的污染);航运(水位提高,险滩消失,改善川江航运条件;节约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2社会经济效益:

①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问题;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③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④未来全国统—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提高全国电网的运输质量和效益。⑤有利于提高长江上游的通航能力;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3环境效益:

有利于中下游——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部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对库区不利——①淹没土地耕地②移民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③可能诱发地震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⑤三峡自然景观破坏⑥蚊虫孽生,影响人体健康⑦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中华鲟、白鳍豚)生存环境

4对长江三角洲影响:

不利影响: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

有利影响: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泥沙减少,枯水期)

5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三峡);中上游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保持水土;修分洪、蓄洪工程;对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中游退田还湖。

⑴.水能开发条件分析

流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或位于阶梯过渡处有关

坝址:与地质、地貌有关——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形成的水库库容量大);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库水渗漏);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考虑水源是否充足。

资金:一般投入很大,要有经济实力支撑

技术:要求较高

环境:开发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淹没情况、人口迁移情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评价性语言:水能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适宜的坝址;是否有资金投入;技术水平。

上海

1.位置

⑴纬度位置: 31°N, 121°E附近

⑵海陆位置:长江入海口处,北临长江;南至杭州湾.东临东海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3.地貌:河流冲积而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4.河流:长江,黄浦江

5.组成部分: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长江三角洲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积温在4500~6500度,降水量大于800

7.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资源

⑴水资源: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⑵海洋资源:濒临海洋,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舟山渔场(浙江省)

9.农业生产

⑴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广阔的经济腹地,工业力量雄厚,农业技术发达

⑵制约因素:人口众多,用地紧张,耕地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台风、伏旱的影响

⑶主要农作物:一年两熟;水稻、油菜、棉花

10.工业生产

⑴主要部门:电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加工工业,棉毛纺织工业

⑵发展方向: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生态建设

11.自然灾害:台风,洪涝,干旱,寒潮

12生态环境问题: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严重

13.上海市之最

城市职能

经济腹地的含义

经济腹地的范围

成为最大的原因

商业中心(最大)

周围商品来源及销售区

上海附近的闽、赣、皖、苏、等省,长江沿岸、沿海省市

上海具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港口—上海港(最大)

商品、货物通过港口集散的区域即港口的服务区域

川、渝、鄂、湘、赣、皖、苏、沪等

①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港,也可看作海港;②它的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③上海港以上海为依托

城市(最大)

城市经济联系和经济影响涉及的地区

华北、华南、西南、甚至西北等地区

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最大

14.国土整治——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建设城市新区

⑴上海市的发展

优势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广阔的经济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优越的自然条件。

上海的自然条件:上海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丰富;有长江和黄浦江流经市区,淡水充足。

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规模扩大,人口规模也讯速增加,用地规模扩大,以前以黄蒲江沿岸为依托,向西、南、北三个方向延伸。

⑵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a、道路狭窄,交通拥堵b、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c、住房紧张d、用地紧张e、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解决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治理和保护环境,增加绿地面积。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意义: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

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

面积:相当于旧城的2倍;

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

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航道;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例3、沪宁杭工业基地(以加工工业为主的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为中心,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工业体系,电子和通讯等高精尖产业发展迅速;钢铁、汽车、造船、石化、纺织、电子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区位分析:

(1)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我国大陆沿海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技术较为先进;经济腹地宽广;国际、国内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工业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协作条件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农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等。

不足:能源、矿产资源缺乏(以加工工业为主);人多地少,土地、运力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面向国际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耗能少、轻型、高精尖的自主创新产品,产品结构轻型化;以浦东开发为契机带动长江流域进一步发展。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核能巨大、密集,地区适应性强;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6.西气东输工程

路线:主干管道西起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经甘、宁、陕、晋、豫、皖、苏、东至上海。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轮南、吐鲁番、哈密、靖边、郑州、淮南、南京、常州、上海。

条件分析:利——有资源和技术保证(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气源,长庆油田是补充气源);市场需求大。弊——地形:经过二级阶梯,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河流:途经多个大河流,工程艰巨;气候:经过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态环境脆弱。

意义:

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经济

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加快利用天然气步伐,推动化工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

①为东部地区提供能源,缓解能源紧张压力,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结构调整;③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

①推广民用天然气,改善大气环境;②缓解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

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7.西电东送

北线:山西内蒙古(火电)、黄河上游(水电)—→京津唐工业基地;

中线:三峡(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红水河(水电)、六盘水(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影响:对输入地——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东部工业西移,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④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东南丘陵

1.位置:20°N28°N110°E120°E

2.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雷州半岛以北,云贵高原(雪峰山)以东,东临台湾海峡。湘赣闽粤桂等省。

3.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多样。南部有珠江三角洲。有众多的名山大川

4.地势: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5.地貌:地表侵蚀切割严重,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6.河流及水文特征:湘江、赣江、闽江、珠江及其支流。多为外流河,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7.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东面和南面濒临海洋,深受季风影响。

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林

9.资源:

矿产:锑矿—湖南锡矿山,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钨矿—江西大余,铜矿——江西德兴

   水能:水能丰富,可以发展小水电。珠江的岩滩、天生桥、龙滩水电站

   旅游:湖南有张家界,福建武夷山,广东鼎湖山,革命老区井冈山

10.农业生产:

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地形多样,具垂直分异,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灌溉;土地类型多样。

制约因素:①季风不稳定,气象灾害频繁,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热,对作物生长不利。②农业所利用的生物资源单一。③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分割侵蚀严重,开发难度大,④红壤肥力低

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柑橘、茶叶、毛竹、油茶等

珠江三角洲:①为商品粮基地;②基塘农业,新颖的混合农业

11.工业生产——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

2)特点:轻工业为主综合工业基地

3)发展条件: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地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4)主要部门:家电、食品、服装、玩具制造等

5)发展方向:结构轻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等

12.城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福州、南宁

13.交通运输:京九、京广、焦柳、浙赣、湘黔、南昆

    港口:广州、厦门、汕头、福州

14.自然灾害:气象:洪涝、台风、干旱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

15.生态问题:水土流失、酸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减少、石漠化、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严重等。

16.国土整治——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1)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化之路、多种经营)

目的: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

意义:有利于低山丘陵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有利于丘陵山地某一种自然资源的多方面或多层次利用

措施: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典型代表: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

      立体农业布局:“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从丘上到丘下:用材林——经济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土地利用结构模式:以林果为主

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典型代表:河南省商丘县)模式:

初级产品生产——优势资源——区域产品加工基地

2)生态建设:①生态问题:水土流失

               ②原因:植被破坏,能源短缺

               ③措施:封山植林

               ④解决能源措施: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省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3)红壤的改良:施用石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种植茶树、衫木、马尾松等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闽江的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丰富。

5、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一般出现在夏季);海域相对封闭;静水;静风。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海洋开发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造成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例1:南方低山区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气候——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配合较好

问题: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伏旱)

生物——优势:生物品种丰富多样,产出能力较高

问题:利用单一,经营粗放

土地——优势:垂直分布,类型多样

问题: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红壤)

水资源——优势: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发电

问题:对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利用难度大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等

开发途径——综合开发:

①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多种资源的利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②进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围绕某种优势农产品,发展与之相配合的加工业,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15.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对区内所有的产业活动):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资源条件(农业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交通条件;

市场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工农业基础);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等带来的资金、就业机会、辐射带动作用)。

例2:渔场的形成条件

(1)大陆架宽广: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温带海域:水温适宜,冬季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

(4)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营养盐类丰富

(5)上升流海区: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例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工业部门以服装、电器、电子元器件、装配、玩具等为主)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靠近港澳、地处侨乡便于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矿产资源不足

发展: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发展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

海南岛

1.位置: 19°N, 110°E穿过中部。(20°N处为海口,18°N处为三亚)

2.范围: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

   地理区位优势:①位于我国华南、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南海海洋资源的基地;②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③处在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靠近国际深水航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3.地形: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

4.地势:中高周低,呈环带状

5.地貌及成因:环形层状地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6.河流水文特征:外流河,水量丰富;河流短小,流速快,水能丰富;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7.气候: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8.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

9.资源:

矿产:石碌铁矿,莺歌海盐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宽阔的海滩,有利于晒盐)

水能:适宜发展小水电

海洋资源优势:①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宜于发展捕捞、养殖和旅游观赏。②油气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海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域环境良好、阳光、海滩以及热带风光以及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魅力。五指山、天涯海角

10.农业生产:中部发展热带农业。

农业发展优势: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田终年都可耕种,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农业发展不利条件:冬春季节低温,不利于作物生长,夏秋季台风破坏严重。

主要农作物:水稻

热带水果:菠萝、龙眼、芒果、香焦、荔枝

经济作物:天然橡胶、剑麻、椰子(分布于东部沿海,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平原面积广)。可可、咖啡、茶叶、胡椒、

11.工业生产:

主要部门:油气化工、汽车制造、化纤纺织、饮料食品、医药、浆纸、建材

发展方向:①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②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③建成以港口加工区和重化工业为依托的西部工业走廊,发挥带动辐射作用;④发展新型旅游业;⑤进行海洋环境保护

12.主要城市:海口  三亚

13.灾害: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

14.交通运输:粤海铁路通道的建成(起止点是湛江和海口)

【背影材料】200317日上午1055分,首列货物列车开下轮渡登上海南岛,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条跨海大道通——粤海铁路通道正式开通,海南从此结束了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

⑴在轮渡、隧道和架桥三种跨海方式中,运输效率最高的是架桥,技术难度最小的是轮渡,经济投资最少的是轮渡,建设工期最短的是轮渡。

⑵粤海铁路通道跨过的水域是琼州海峡,属于我国内海

⑶简述修建粤海铁路的重要意义。

对促进海南省、雷州半岛等地的经济发展及海南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快我国南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⑷为进一步促进海南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你认为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充分发挥海南的政策、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同时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5、海南岛的优势分析:

地理区位优势:

①位于我国华南、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南海海洋资源的基地;②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③处在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靠近国际深水航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资源优势:

气候资源——地处热带,光照充足,夏长冬短;

热带物种基因库;  

海洋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

政策优势:成立经济特区;成立海南省。

16.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

1)合理布局产业:①海岸带是开发的重点,大力建设港口,推进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②丘陵和台地环带发展热带农业;③山地丘陵带保护好植被,发展旅游和特色工业。

2)发展特色经济:

发展特色工业——以港口加工区为依托,发展重化工业、生态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形成西部工业走廊

发展热带农业基地——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和全国各地来海南的育种基地;发展优势品种种植和出口创汇农业。

发展海洋事业——养殖、捕捞、加工出口;

发展旅游事业——热带海滨、岛屿、少数民族风情。

3)环境保护:①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染排放,加强污染物处理;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环境问题;③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台 湾

1.位置:120°E122°E22°N26°N(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南部)。

2.范围: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最近仅130公里。全省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战略上,素有我国“七省藩篱”之称。

3.地形:以山地为主,台湾岛约有三分之二为山地,西部有较宽广的平原,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沿岸。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阿里山脉和台东山脉(又称海岸山脉)是岛上的五大山脉。这些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向。

4.地势:东高西低

5.地貌: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就形成了东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6.河流及水文特征:全岛最长河流为浊水溪,长为186千米。河流量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河流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蕴藏量大。

7.气候: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8.植被:森林为主,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森林(纬度低,海拔高)

9.资源:①矿产:煤矿(台北) 石油(台中) 铜矿、硫磺矿(基隆);②布袋盐场;③旅游:日月潭

10.农业生产:

优势:①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配合较好。

      ②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量。

      ③土地类型多样,台湾西部平原土壤肥沃。

      ④水资源丰富,可用来灌溉。

制约因素:受气象灾害影响大(台风);山地多,平原小,耕地面积小

主要作物:水稻、甘蔗、香焦、菠萝、茶叶

台湾盛产大米,有“海上粮仓”之誉;

盛产蔗糖,有“东方甜鸟”之称;

盛产茶叶,其中冻顶乌龙茶,驰名中外;

盛产水果,香焦、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柚子、批杷、芒果、椰榄、槟榔、椰子等,一年四季不断,因而素有“水果之乡”之称;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号称“森林之海”;主要的树种为樟树,盛产樟脑,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11.工业生产:主要部门:农产品加工工业、纺织工业、电子电器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石油化工工业、钢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基隆

发展方向:进入20世纪60年代、利用区位优势、廉价劳动力优势,吸收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2、自然灾害:气象:台风、暴雨

              地质:火山、地震、滑泥石流

内蒙古高原

1.位置:40°N45°N95°E120°E

2.范围: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大安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蒙古国以南地区。

3.地形:以高原为主,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贺兰山、阴山、祁连山(100°E38°N

4.地势: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5.地貌及成因:地面平坦,土地荒漠化严重

外力作用:风力作用强烈。

6.河流及水文特征: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内流河、水量小、含沙量小、汛期短,出现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

黄河上游河段,冲积成宁夏平原(106°E38°N),该河段有凌汛现象;河套平原(108°E42°N)。

7.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贺兰山以东为半干旱区,贺兰山以西为干旱区,属于中温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

8.植被:自东向西: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9.资源:

矿产:白云鄂博(铁、稀土);霍林河、准格尔、石嘴山(煤);金昌(镍);玉门(石油)

水能:青铜峡水电站

旅游: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10.农业生产:畜牧业、旱作农业

⑴优势:①气候温和,草原茂盛,草场优良,适宜发展畜牧业。②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有黄河水源灌溉、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夏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灌溉农业,被称为“塞外江南”。③河西走廊(40°N95°E~100°E)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夏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⑵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

⑶主要农业物:春小麦、甜菜,畜产品:三河牛、三河马、滩羊

11.工业生产

主要部门:重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工业城市:包头、呼和浩特

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原材料加工、煤矿、钢铁及乳畜产品加工工业。

12.交通:京包——包兰线

13.自然灾害:地质:地震;气候:寒潮、干旱、沙尘暴

14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

15.国土整治——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进而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⑴分类:①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塔克拉玛沙漠)

②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科尔沁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区)

沙质草原过度农垦,固定沙丘活化,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绿洲边缘地区(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河西走廊)

过度樵采,造成绿洲边缘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塔里木河下游,石羊河下游)

水资源利用不当,上游超量用水,过度开发、樵采,沙丘活化

临近城镇,工矿开发区(内蒙古东胜、准葛尔煤田)

不重视环保,水源污染,植物破坏,弃土弃渣,呈线状分布,小而分散

⑵分布

⑶成因

①自然: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少雨,大陆性特征显著;多大风;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沙质沉积物广布;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人为:

a.过度樵采:典型地区——能源缺乏地区(鄂尔多斯地区)

b.过度放牧:典型地区——半干旱草原地区,绿洲边缘

c.过度开垦:典型地区——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鼠害;蝗害。

人口增长过快,经济贫困落后;

⑷防治

①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的性质,采用因地制宜措施、求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②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建立防护林);设置沙障等工程措施;合理放牧(降低载畜量,轮封轮牧);小流域综合治理。

⑹治理典型——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防御风沙侵蚀包兰铁路)

①工程固沙:草方格沙障增加表粗糙程度,消减风力,截留水分,提升水分

②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钻孔深栽

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例4、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内蒙古草原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例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自然区位因素:光热充足,日较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蒸发强烈,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比较严重;风蚀作用强,荒漠化比较严重。(降水少、多风沙、土地盐碱化——引黄灌溉、营造防护林、科学排灌)

河西走廊

2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回答。)

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工矿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能、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防治三废污染。

交通:利用兰州铁路枢纽以及地处“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交通区位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交通线路设施和运量。

旅游: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环境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

1.位置:75°E90°E35°N42°N85°E, 40°N穿过盆地中部)

2.范围:南部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部为天山(山中有断陷盆地吐鲁番(90°E43°N));我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3.地形: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

4.地貌特征:周围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5.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该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盆地中心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属于暖温带,积温在32004500之间,生长期170218天,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

6.地貌及成因:盆地地形,沙漠广布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荒漠地区典型的景观、沙丘的缓坡表示风的来向)。

7.河流及水文特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8.植被:地表景观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耐旱植物,具有根长,叶小,退化成刺的特征

9.自然资源: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太阳能、风能

10.农业——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南疆商品棉基地(夏季高温,地形平坦,有适宜棉花生长的沙质土壤;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塔里木河的灌溉)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表风蚀作用强烈。  

农作物以冬小麦和棉花为主,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1.工业:西气东输源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加快天然气利用的步伐,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推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对西部生态的影响:   

 利:改变西部用能结构,缓解植被破坏的压力。

 弊:沿途生态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12.交通:南疆铁路的修建(库尔勒~喀什)沿着天山的南麓绿洲区修建 

 13.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14.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寒潮

               地质灾害:地震    

 15.国土整治——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内流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开荒,无节制引水,导致下游水量急剧减少②中上游人口增长,生活、工业用水加剧

措施:①合理分配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哩

②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喷灌、滴灌等措施,节约用水。

③严格控制高耗水型工业和重污染工业。

16.邻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例: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冬季断流);(径流)年际变化小;(径流)有明显的日变化;从上游到下游流量逐渐减少;水能不丰富。

或: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北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1.位置:80°E90°E42°N50°N85°E45°N穿过盆地中部)

2.范围:南部天山,北部为阿尔泰山,天山西侧有伊犁谷地,天山中部有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3.地形:盆地,海拔500米以上,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4.地貌: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

5.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30℃~–10℃。西北有缺口,可以接受到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相对湿润。天山北麓降水多,成为半干旱地区。属于中温带,积温在1600~3200℃之间。生长期为100160天,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准噶尔盆地冬季温度低,盆地积雪,由于雪面反射和日照不强,近地面温度低,形成逆温现象,污染物不易扩散。

6.河流及水文特征:外流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北冰洋

                   内流河:伊犁河—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

                  补给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7.植被:耐旱植物——胡杨、骆驼刺

8.资源:克拉玛依油田、太阳能、风能

9.农业生产:山地牧业和绿洲农业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有良好的山地牧场。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风蚀作用强烈,热量不足,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

农作物:春小麦  甜菜

10.工业生产:在石油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11.交通:兰新线、北疆线。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

12.城市:乌鲁木齐——天山北麓,新疆省会

补充资料

1.天山位于43°N

2.吐鲁番盆地位于(93°E43°N)附近,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变干热,晴天多,日照强烈,沙漠热容量小,增温快。)

3.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阿拉山口)

4.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由于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易于糖分的积累。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与祁连山、昆仑山之间

1.位置:90°E——100°、 36°N——38°N38°N95°E穿过中部)

2.范围:西起阿尔金山,东北到祁连山,南达昆仑山、巴颜喀拉山

3.地形: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4.地貌及成因:内陆高原荒漠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蚀地貌:戈壁、裸岩荒漠。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5.河流及水文特征:内流河,多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沿途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6.气候:高原气候——严寒、冻土广布

7.植被:荒漠、草原,其中草原分布在河流两侧雨水多的地带

8.资源——聚宝盆:油气资源:冷湖、花土沟;矿产资源:察尔汗盐矿、茫崖(石棉)、锡铁山(铅锌)、鱼卡(煤矿 铬矿)旅游资源:青海湖鸟岛(5月)

9.农业生产:河谷农业——湟水谷地(河谷地区温度较高)

优势: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多

劣势:耕地资源少,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为沙质土壤,气候干旱,气温低,灌溉水源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主要产品:牦牛,青稞

10.工业生产

部门:钢铁工业、冶金、石油化工

城市:西宁、格尔木

发展方向

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加工

②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

③发展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⑤加快科教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

11.自然灾害:沙尘暴、干旱

12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次生盐渍化、风沙灾害等。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

1.位置:80°E——103°E  28°N——40°N(28°N有雅藏布江谷地)

2.范围:横断山以西,喜玛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3.地形: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面积大,高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4.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5.地貌:高原面起伏和缓,多雪山、冰川,冻土广布。

6.河流及水文特征: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为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主要河流:雅鲁藏布江,黄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7.气候:高寒的高原气候。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8.植被: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9.资源:太阳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好,太阳辐射强烈,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有效辐射多)、地热能(羊八井是我国最大的地热汽田,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水能(落差大,水量大)、风能

旅游: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风情)。布达拉宫、大峡谷(95°E28°N)、原始自然景观

10.农业生产——河谷农业、高寒牧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优势:大气洁净,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制约因素:热量不足、海拔高、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主要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11.工业生产:

工业部门:钢铁、纺织

主要城市:西宁、拉萨、林芝

12.自然灾害:气象:干旱、高寒、冻土;地质:地震

13.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青藏铁路

制约因素:

自然: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冻土与湿地广布;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

社会经济:地处西南边疆,邻国经济落后,内陆腹地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生活不便。

意义:①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②建设青藏铁路,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西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利于促进民族团结。④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目前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1、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数

(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势;空气密度。

2)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长;②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③晴天多。

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表一)

名称

位置和范围

划分依据

主要特征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淮河(34°N)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

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人口密度大,汉族占绝大多数。

其它:见表二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34°N)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

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人口密度大,汉族占大多数。

其它:见表二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祁连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北部和甘肃西北部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的4%,其中汉族占23

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山脉为主。有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天山、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降水量少,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棉花、长绒棉、甜菜、瓜果等

矿产丰富,煤、石油、稀土储量大;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兰州的石化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本区开发的首要任务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在这一环境中,地形、水文、农牧业、资源都具有独特性

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以畜牧业为主,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地带,水热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

能源丰富,尤其是太阳能、地热资源和水能丰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表二)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大致位于34°N以北。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大致位于34°N以南。

地形特征

①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②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

②主要地形区有: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平原、丘陵交错分布,西部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南部有珠江三角洲等。

气候特征

①属温带季风气候。

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③主要气象灾害有:春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冻害。

①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有小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③主要气象灾害有:夏季洪涝、伏旱;夏秋季节台风;冬季寒潮霜冻、春季低温冷害

农业生产

①以旱田为主的种植业发达;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②是我国小麦、棉花、甜菜、花生、大豆、高粱、玉米、谷子、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③旱涝、盐碱、风沙灾害是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利、科学排灌、营造防护林。

①以水田为主的种植业发达,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木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②是我国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甘蔗、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③淡水渔业发达

④洪涝、干旱灾害和台风侵袭,以及贫瘠红壤的改良、防治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自然资源

本区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辽宁鞍山、河北迁安有铁矿;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矿和水能资源丰富。

工业生产

①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占重要地位。

②主要工业区有:

A以沈阳、鞍山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B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

C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D陇海沿线工业地带。

①轻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占重要地位。

②主要工业地带有:

A长江沿江工业地带;

B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主要城市

北京市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距天津新港150千米。

文化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古都之一,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目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上海市

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居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最大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港口。今后将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利弊条件(表三)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部季风区

1南北跨纬度大,自然条件多种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几乎世界上所以作物都可以种植。

2平原面积大,耕地比重大,土壤肥沃,适于种植业的发展。

3光热条件好,降水比较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4河湖众多,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

1广泛分布着涝洼地、盐碱地、沙荒地、贫瘠红壤等低产田,以及水土流失严重有待治理和改良。

2.冬季的强寒潮天气,对南方地区的越冬作物影响较大。

3.降水的时间变率大,易造成旱涝灾害。

西北干旱区

1草原面积广,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山前冲积扇和一些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发展了灌溉农业。

2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有利于瓜果、棉花的生长。

3有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4日较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使作物产量高,瓜果糖份高。

1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蒸发强烈,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比较严重。

3风蚀作用强,风沙灾害比较严重。

青藏高原

1高原上分布有广阔的高寒草原,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好,分布着河谷农业。由于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使得青稞和小麦颗粒大、产量高。

1大部分地区土质差、肥力不足。

2大部分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只能生长一年一熟的青稞、春小麦等。

3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风暴多。

长江

黄河

珠江

地位

是我国长度最长(界第三)、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流量最大、水能最富、航利最大的河流。

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是我国汛期最长、流量第二、航利第二的河流。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分段特征

上游

源头至湖北宜昌。

落差大、水流急、富水力资源。

源头至内蒙古河口。

流量大、含沙量小,多峡谷

流量大、汛期长;

中上游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下游地区河道多,水流平稳。

中游

宜昌至江西湖口。

河道弯曲,支流、湖泊多,可调节中游地区的水量

河口至河南孟津。

支流多,含沙量大。

下游

湖口至入海口。

河道宽阔,流量大。

孟津至入海口。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开发利用

干支流上游的水能开发,先后修建了二滩、三峡、葛洲坝等水电站;

中下游的航运。

主要是上游河段的水能开发,先后修建了龙羊峡、李家峡等多个梯级电站。

上中游地区的水能开发,先后修建了鲁布格、龙滩、岩滩等电站。

中下游的航运。

河流整治

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中游地区的河道整治;下游地区的航道疏通等。

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和下游地区疏通河道、加固大堤等工程。

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下游地区的航道疏通等。

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

范围

主要河流

主要水文特征

外流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流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等。流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流程较长,流量较大;②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大小随降雨量的大小而变化;③淮河以北的河流含沙量较大,并有结冰期;④上游河段流速一般较大,富水能资源。

内流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

塔里木河、弱水等

流程短、流量小;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断流现

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多样的气候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上许多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宜栽种的地方,适宜多种经营

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普遍高温,使一些喜温作物在我国北方也可以生长: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往往造成一些地区的旱涝灾害。

西部地区

1.概况

(1)在范围方面。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等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70%,耕地约占全国38%,人口仅占全国28%。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千米,连接15个贸易口岸。西部地区的国防位置十分重要。从交通与贸易的角度看,这些地区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

(2)在地理条件方面。

从地形上看,西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上,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从气候上看,除西南地区较湿润外,大部分地区比较干旱,年降雨量一般小于800毫米。但在历史上,西部地区曾经自然景色优美,树茂草青,碧水蓝天,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由于战争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过重负担,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退化,致使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严重,人们生存环境恶化。

(3)在资源方面。

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特别丰富,能源及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很大。西部的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四川二滩等一批水电站。“西电东送”将极大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不足的局面。西部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此外,白云鄂博、金昌和攀枝花、霍林河、个旧、克拉玛依等都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

(4)在生态方面。西部地区的生态比较脆弱,人口承载量比较低,同时其环境自净(恢复)能力也比较差。目前,由于地面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导致沙漠、戈壁面积扩大,沙尘暴天气增多。

(5)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西部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全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于该地区。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部差距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开发、建设西部具有重要意义。A、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别,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B、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防的巩固。C、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6)在交通方面。新欧亚大陆桥等干线以及一些铁路支线的建设,为西部开发奠定了基础。除了要掌握包兰线、兰新线、青藏线、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襄渝线、川黔线、贵昆线、黔桂线外,还要能在地图上准确画出南疆线、南昆线、宝中线等。

(7)在粮食方面。西部地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的条件已经具备,因为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自给有余,东部地区的剩余粮食足以保证西部地区人口食粮。

2.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①自然资源丰富:全国约有55.2%的宜农荒地和73%的草原面积集中在西部;西部地区拥有全国83.9%的天然气储量、38.6%的煤炭储量、23.9%的铁矿石储量、30.3%的锰矿石保有量、72.6%的铬矿石等。

②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经过多年建设,西部地区已形成了一批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奠定了以能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为主体的工业基础。

③科技力量雄厚:以陕西为例,现有各类普通高等院校46所、各类科研机构2000多家,科技开发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四川的卫星发射基地除带动地区的航天技术外,四川亦是全国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

④旅游资源丰富:以西安为中心的文物古迹旅游区:以四川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区;以敦煌莫高窟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区;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区等。

⑤农林资源丰富:西南地区地貌气候类型多样,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为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部地区

1.中部六省的基本状况

①位于我国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

②国土面积为102.6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0.7%;

2000年人口35147万人,占全国的27.8%;

④国内生产总值1.98万亿元,占全国的22.2%;

⑤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它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

⑥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2.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

中部崛起既有利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又有利于东部的升级和西部的开发。

3.中部崛起对东部升级的意义

①为东部一般加工工业的转移提供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顺利进行。

②为东部新兴产业的产品提供一定的市场需求。

③为东部产品西进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和通信条件。

4.中部崛起对西部开发的意义

①提供大量的商品粮、饲料粮以及其他的农副产品,为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农牧业的结构调整,解决后顾之忧和创造良好的条件。

②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和各种产业装备。

③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金融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善的通道。

5.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

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

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例12、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我国中部六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因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辨认下列区域,并分析其地理特征。

 


第八篇:《海洋水文气象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海洋水文气象

216.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是什么?

(1)广漠而有垠:占地球表面积70.8%,被陆地分隔。

(2)深又浅:两层含义。其一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高为8848米),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一薄层;其二指海洋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比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水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3)连通又阻隔: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水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水无法流出进入其他大

洋。其他大洋底层水均来自于南极大陆附近的边缘海。

217.地球自转对地球上运动的物体有哪些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科氏力的作用,该力不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北半球总使运动物体右偏,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218.海水的热容具有什么特性?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空调器?

热容是海水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

海水的热容量较大,是空气的4倍,因此海洋水温的变化较气温缓慢且滞后,从而影响沿海气温的变化幅度,俗称海洋是大气的空调器。

219.在海水中的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分别为氯元素和氡元素。

220.大洋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

对于大洋海水来说,pH值一般在8左右。

221.海水的热膨胀具有什么特征?

不遵循热胀冷缩规律。高温时热膨胀系数值为正,低温、低盐时为负值。热膨胀系数由正转负时对应的密度最大。

222.海洋中海水结冰过程与湖泊中淡水结冰有何异同?

首先,二者都是表层温度开始降低。因此,湖泊中淡水: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持不冻结。

海水结冰:盐度低于24.695的海水,结冰过程与淡水相同,表层海水达到冰点即开始结冰。盐度大于24.695的海水,温度接近冰点时,密度会加大,从而下沉,下层温度较高的水则上涌,发生对流混合,直到混合层都达冰点温度时整层水体才会一起结冰。

结冰过程会将盐度排出,因此冰面以下海水中的盐度要高于结冰前海水的盐度,使结冰后的海水冰点温度更低,结冰过程更难。

223.海冰的盐度是什么?

1千克海冰融化后水的盐度。海冰的盐度与海水结冰速度、结冰前海水的盐度及冰龄有关。

224.海冰的密度与海水有何关系?

小于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及冰内的气泡有关。对于海水中一长方体冰,一般1/10在水上,9/10在水下。

225.海冰对海水运动有何影响?

对潮汐,海浪等海水运动产生影响,使潮差和波高减小。

226.海冰对怎样影响海洋热状况?

由于海水的结冰和融冰,使极地海区表层水温年差异较小。虽然极地区太阳辐射能年差异最大,但是由于海冰的反射,以及结冰释放结晶热而融冰吸收融解热,造成其表层水温的年较差较小。

227.影响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蒸发潜热和感热交换。

228.什么是热赤纬?其位置在那里?

海洋中海水最高温出现的位置。平均在7?N左右。。

229.么是大洋主温跃层?其有何特点?

在大洋某一深度处,存在一个铅直方向温度梯度较大的水层,称为大洋主温跃层(或永久跃层)。

该跃层常年存在,在低纬度海域沿纬向从西向东深度逐渐变浅。由南极开始向北极其深度呈W变化,热带200~300m,副热带海区最深可达800m左右,其后深度逐渐变浅,到亚极地跃升至海面形成海洋极锋。是大洋冷暖水的分界线。

230.何为季节性温跃层?

季节性温跃层位于混合层的下界,由于夏季表层增温形成的很强的跃层,冬季消失(混合层加深)。

231.海流和环流的定义是什么?

海流: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地流动。

环流:首尾相接的海流(或首尾相接的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地流动)

232.海流分怎样分类?

按成因分有密度流,风海流,补偿流;

按受力分有地转流、惯性流;

按发生区域有赤道流、陆架流、东西边界流等;

按运动方向分有上升流、下降流;

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有寒流、暖流等

233.影响和产生海水运动的力是什么?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有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

海水运动后派生的力有科氏力,摩擦力

23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1)沿岸气候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2)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强烈混合可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鱼类大量繁殖,易形成大规模渔场。

(3)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但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4)洋流可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加大污染范围。

235.什么是地转流?

只考虑压强梯度力的水平分力与科氏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236.地转流特点是什么?

流动沿等压面和等势面两面的交线流动;流速大小与等压面和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比,与科氏参量成反比;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侧等压面高,左侧低。

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直达海底。

地转流在实际海洋中不存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地转关系近似成立。

237.什么是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

考虑海水摩擦力和科氏力平衡时的稳定流动。

238.风海流理论是如何建立的?

南森在北冰洋考察时发现冰的漂流方向与风向不一致。他的学生艾克曼(Ekman)于1905年在以下假定:(1)

均匀;(2)

海区无限宽广,海面无起伏;(3)风场均匀稳定;(4)

只考虑垂直涡动粘滞系量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且视为常数;(5)

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的条件下建立了无限深海风海流的理论模型。

239.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的空间结构或流动特征?

以北半球为例,

1)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向风向的右方45度;

2)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小,流向逐渐右偏;

3)至摩擦深度,流速是表面流速的4.3%,流向与表面流向相反,其下可忽略;

4)连接各层流速的矢量端点,构成艾克曼螺旋线。

240.风海流的水体是怎样输运的?

无限深海风海流垂直风向输送,北半球在风向的右边,南半球相反。

浅海风海流沿风向和垂直风向都有输送。

241.什么是风海流的附效应?

由于风海流水体的输送,导致海水辐聚或辐散,会产生海水的升降流运动,称为风海流的附效应。

242.哪种情况能由风海流的附效应产生升降流?

1)顺岸风;2)气旋或反气旋;3)风场分布不均匀

243.按照成因,大洋环流如何分类?

风生大洋环流和热盐环流。

风生大洋环流是由海面风场引起的,在大洋的上层。

热盐环流是由温度、盐度变化引起的环流。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

244.大洋表层环流的地理分布特征是什么?

1)副热带海区存在反气旋式环流:由(南、北)赤道流、西边界流、西风漂流和东边界流组成首尾相接的环流;南半球和北半球在太平洋、大西洋都有环流。印度洋南半球与大西洋和太平洋相似,北半球冬夏环流形式受季风影响不同,冬半年是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则消失。

2)亚北极海区存在气旋式环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北极海区受极地弱东风的影响。

245.大洋西边界流有哪些?西边界流流动特征、水文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北太平洋的黑潮、南太平洋的东澳流、北大西洋的湾流和南大西洋的巴西流,南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都是西边界流。

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强流,海流流速大(西向强化),暖流。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

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北半球西边界流强于南半球。

对气候影响:其周围为温暖湿润气候。

246.什么是湾流?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湾流是北大西洋西边界流。

表层最大流速为2.5米/秒,沿途流量不断增大,影响深度可达海底。两侧有自北向南的逆流存在。湾流方向左侧为高密冷水,右侧为低密暖水。有弯曲现象,流轴弯曲足够大,与主流分离,在南侧形成气旋式冷涡,在北侧则形成反气旋式暖涡。空间特征尺度为数百千米,

时间尺度为几年,沿湾流相反方向移动。

247.什么是黑潮?黑潮名称是怎么来的?黑潮水是什么颜色?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边界流。是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延续。从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

黑潮因其水色和透明度高于周围水体,使海水颜色深于周围海水而得名。

黑潮水不是黑色,而是深蓝色。

248.大洋中西风漂流包括那些?

北太平洋漂流、北大西洋漂流及南极绕极流

249.什么是南极绕极流?

由于南极海域连成一片,南半球西风飘流环绕整个南极大陆,是一支自表至底、自西向东的强大流动,其上部是漂流,下部为地转流。南极锋位于其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平均位置为南纬50度,太平洋位于南纬60度。极锋两侧海水特性、气候特征有明显差异。极地海区干冷、亚南极海区为极地气团与温带海洋气团轮流控制,季节性明显。该海区有频繁的气旋活动,降水量较多,海况恶劣,俗称“咆哮45度”或“咆哮好望角”。特别在南半球的冬季,风与浪更大。

250.大洋东边界流有哪些?流动特征、水文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流、秘鲁流,大西洋的加那利流、本格拉流,印度洋的西澳流。

东边界流的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色低、透明度小。

东边界流是寒流,是大气冷的下垫面,易形成海雾。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温特征。

251.大洋次表层水是怎样运动的?

是副热带海域的表层水下沉形成的。特征是高盐、高温,只能下沉到表层水以下的深度上。大部分水体流向低纬一侧,沿主温跃层散布,少部分流向高纬一侧。

252.大洋中层水是怎么来的?

1)南极辐聚区和西北辐聚区下沉的海水形成,带有源地低盐的特征。温度较低,故密度较大,分布在次表层水之下。

2)南极辐聚下沉的海水,温度盐度分别为2.2°C与33.8,下沉到800~1000米深度上,一部分加入到南极绕极流,另一部分水体向北散布进入三大洋,在大西洋可达北纬25度;太平洋可越过赤道,在印度洋为南纬10度。

3)高盐中层水:北大西洋的高盐地中海水(温度为13°C,盐度为37)由直布罗陀海峡溢出,下沉到1000~1200米深度上,然后向西、西南和东北方向散布。印度洋中的红海高

盐水(温度为15°C,盐度为36.5),通过曼德海峡流出,在600~1600米深度上沿非洲东岸向南散布,与南极中层水相遇发生混合。

253.大洋深层水的运动及主要特征?

1)深层水介于中层水和底层水之间,约在2000~4000米的深度上。主要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南部的上层海洋中形成。东格陵兰流与拉布拉多寒流向该区输送冷的极地水,与湾流混合后下沉(盐度为34.9,温度近3°C)向整个洋底散布。在大洋西部接近北纬40度,与来自南极密度更大的底层水相遇,在其上向南流去,直到南大洋

2)贫氧是深层水的主要特征。

254.大洋底层水是怎么来的?

源地是南极大陆边缘的威德尔海、罗斯海,其次为北冰洋的格陵兰海与挪威海等。普遍认为南极威德尔海是南极底层水的主要来源在冬季冰盖下海水(盐度为34.6,温度为-1.9

°

C)密度迅速增大,沿陆坡下沉到海底,一部分加入南极绕极流向东流,另一部分向北进入三大洋。主要沿洋盆西侧向北流动。在大西洋可达北纬40度,与北大西洋深层水相遇,由于南极底层水密度更大,继续潜入海底向北扩散。

北冰洋底层水因白令海峡很浅,不可能进入太平洋,只在偶然情况下,少量海水通过海槛溢出而进入大西洋,因此北冰洋底层水几乎处于被隔绝的状态。

255.波浪要素有哪些?

波峰(谷)、波长、周期、波速(波型传播的速度)、波高(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垂直距离)、振幅、波陡(波高与波长之比)波峰线(波峰的连线)、波向线(波浪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峰线)。

256.波浪类型有哪些?

按成因分为风浪、涌浪。

按相对水深分有深水波、浅水波。

按波形传播分有前进波、驻波。

257.什么是波速?

是指波动波形传播的速度。

258.什么是深水波?什么是浅水波?他们的波速是怎样的?

到水深大于波长的一半时,为深水波。水深小于波长的20分之一时为浅水波。

1)深水波波速与水深平方成正比;2)浅水波波速与水深平方成正比

259.深水波水质点运动?

在垂直于波峰线的平面中运动轨迹为圆(浅水为椭圆);在波峰处有正的最大水平速度,波谷处有负的最大水平速度,铅直速度为零。在平均水面上的水质点,水平速度为零,铅直速度最大。水质点运动速度随深度指数衰减。

260.什么是驻波?其水质点运动特点?

两列振幅、周期、波长相等,传播方向相反的正弦波叠加形成驻波。波腹处波面具有最大的升降;波节处波面无升降;波形不传播,故称驻波。

波节处只有水质点的水平运动分量,波腹处只有铅直分量.

261.什么是内波?内波的特点是什么?

海洋内部的波动。

1)波速:

具有相同波长的界面波与表面波波速比为1/20。在海洋中像放慢镜头一样。

2)振幅:内波振幅比表面波大30倍。

3)水质点运动:上下两层海水水平运动方向相反,界面处形成强烈的流速剪切。界面附近同一层流速方向相反,形成辐聚与辐散。

262.密度连续变化海洋中的内波具有怎样的传播特性?

内波传播方向一般沿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传播,频率越高,与水平夹角越小。内波能量的输送与波速相比量值不同,且传播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互相垂直。

263.什么是风浪和涌浪?其波面特征如何?

风浪由局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局地风力减小、平息,或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的波动。

风浪波面粗糙,波长和周期短,波峰陡峭,波峰线短,常出现波浪溢浪(白帽)现象。涌浪波面光滑,波峰线长,波长和周期长于风浪。

俗语中的“无风不起浪和风大浪高”指风浪,“无风三尺浪”指涌浪。

264.决定风浪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风速(风力大小)、风时(风的作用时间)和风区(风的作用区域大小)。

265.风浪充分成长后海区风浪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风浪在风作用足够长时间后,海面各处风浪都达到局地充分成长状态。离风区上沿越近,浪高越小,离风区上沿越远,浪高越大。风区和海区足够大时,风浪达到充分成长,即达到海区最大浪高。这部分海区中的风浪浪高一样。

266.波浪传到浅海和近岸会发生哪些变化?

1)波向转折:波速变小(波速与水深成正比),导致波向转折。

2)波高变化:

水深变浅的地形因子及岸形(折射因子)辐聚和辐散导致波高增大或减小。

3)波浪破碎:溢波、卷波、振波、溃波。

离岸流、沿岸流、物质输动、海湾沙丘。

4)反射和绕射: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驻波,绕过障碍物后波高变小。

267.什么是海浪的有效波高?

是指将海浪的观测数据根据波高大小由大到小排列,取前1/3的大波平均,即为有效波高。

268.什么是潮汐

潮汐:物体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对固体称固体潮;对大气称大气潮;对海水叫海潮。习惯上将铅直向涨落称潮汐,水平方向的流动称潮流。

269.潮汐的类型按照涨落潮特征有哪些?

1)正规半日潮:一个太阴日(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差相等。

2)正规全日潮:一个太阴日(24时50分)内,有一次高潮一次低潮。

混合潮:一个塑望月内,既有半日潮,又有全日潮。包括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日潮。

3)不正规半日潮:一个塑望月内的大多数日子是半日潮,少数日子是全日潮。

4)不正规日潮:一个塑望月内的大多数日子是日潮,少数日子是半日潮。

270.什么是平衡潮理论(潮汐静力理论)?

假设:地球是圆球,其表层被等深海水覆盖;海水无黏性,无惯性;不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在垂直引潮力作用下,表层的水形成潮汐椭球,长轴恒指向天体(月球、太阳)。考虑地球自转,则地球表面相对潮汐椭球运动,使地球上某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

271.什么是潮汐不等现象?

月赤纬不等于零度时,在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在其他纬度出现日不等现象。

同时考虑月球和太阳对潮汐的效应,在朔望之时,长轴方向靠近,两潮叠加形成大潮;在上、下弦之时,两潮抵消形成小潮。

272.为何近海潮差大于大洋?

原因:海湾潮汐有两个来源:一是有天体引潮力直接形成,称独立潮;二是相邻海洋传入。

海湾面积小,独立潮不超过几厘米,主要是外海传入与地形作用的结果。

273.什么是旋转潮波?

实际海洋中的潮波,可能是前进波、驻波,普遍形式是旋转潮波,由于科氏力作用,波峰线绕无潮点旋转。同潮时线是从无潮点发出的射线,等振幅线是绕无潮点的同心圆。离无潮点越近,潮差越小,越远潮差越大。

旋转潮波系统受科氏力、地形、海底摩擦等共同影响。

274.什么是潮流?

同潮汐现象同时发生的,海水在水平方向上的周期性运动称为潮流。

275.按潮流的运动形式,潮流的分类有哪些?:

往复流:流向、流速沿某一方向来回周期变化。对于前进潮波,潮流转向在半潮面;对于驻立潮波,潮流转向在高低潮。

旋转潮流:流速和流向随时间变化。

276.什么是风暴潮?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变化现象。

风暴潮水位:从验潮曲线中把天文潮和风暴潮分离开是首要任务。从动力学观点,二者是非线性耦合,不可能分离。通常做法采用线性叠加原则分离法。

277.风暴潮有哪些类型?

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的特征分类:

1)

热带气旋

(台风、飓风)引起的,称为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一般夏秋季常见。风暴潮过程分三个阶段:先兆波阶段、主振阶段、余震阶段。

2)温带气旋引起的,称为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主要发生于冬春季。

3)由寒潮或冷空气所激发的风暴潮,通常称为风潮,我国北方黄海、渤海地区所特有,在春秋过渡季节。

278.气候系统是由哪些系统组成的?什么提供了驱动气候系统的能量?

大气、海洋、冰雪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大气—海洋子系统是气候系统中信号最强,最活跃的子系统。

太阳辐射提供了驱动气候系统的几乎所有能量。

279.海洋对气候系统有哪些作用?

1)海洋对大气系统热力平衡的影响:

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储存于海洋表层(混合层)中。这些能量将以潜热、长波辐射和感热交换的形式输送给大气,驱动大气的运动。

海洋环流在大气系统能量输送和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

2)海洋对水汽循环的影响:

大气中水汽的86%由海洋提供。尤其低纬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源地。

3)海洋对大气运动的调谐作用:

海洋的运动和变化具有明显的缓慢性和持续性。一是将大气环流变化信息存于海洋中,再对大气产生作用。二是海洋的热惯性使海洋状况的变化有滞后效应。

280.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海洋对大气的热力作用:

海洋,特别是热带海洋,是驱动大气系统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2)大气对海洋的风应力强迫:大洋环流与风应力强迫有密切关系。

281.什么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

是厄尔尼诺

(El

Ni?o),南方涛动

和拉尼娜(La

Ni?a)合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二者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当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SST)正距平,南方涛动指数往往是负。

厄尔尼诺:最初人们发现每过几年圣诞前后,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出现一弱的洋流,代替了通常对应的冷水。后来发现这是大尺度的海洋异常现象,整个赤道东太平洋表现振幅达几摄氏度的增暖。导致东太平洋主温跃层深度加深,而在西太平洋则变浅。与此相联,海洋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

南方涛动:描述热带东太平洋地区与热带印度洋地区气压场反相变化的跷跷板现象。塔西提岛和达尔文岛之间的气压之差为南方涛动指数。

拉尼娜

La

Ni?a

:指与El

Ni?o相反的海洋大气异常事件。

282.El

Ni?o和La

Ni?a事件对大气环流及全球气候变异有哪些主要影响?

由于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El

Ni?o现象),大气中的Hadley环流将会增强。ITCZ(赤道辐合带)的位置有明显的东移趋势,这必将影响西太平洋台风运动。

厄尔尼诺使中高纬度西风加强,阿留申低压往往比正常时强,因而常给北美西岸造成频繁的强风暴活动,暴风雨和风暴浪、风暴潮更加严重。

283.声波的折射定律是什么?

当发生声波折射时,声波的传播射线总是向声速小的方向弯曲。

284.什么是声速?海洋中声速与温度、盐度、压力的关系?

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声速。

声速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声速随温度、盐度和压力增大而增大,其中温度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压力,通常盐度的变化多忽略,在特殊海区除外。

285.海水对光的吸收特性是什么?

光能量在水中损失的过程就是吸收。海水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在纯净的大洋水中长波

优先,红光、橙光和黄光首先被吸收了,继而绿光也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则被散射。“蓝色窗口”,与海水浑浊度有关,浑浊度大,“窗口”向长波转移。随深度增加吸收指数衰减。

286.海水对光的散射特性是什么?

随深度增加指数衰减。海水对光的散射有选择性,短波优先。

287.什么是海水的水色?

水色是表征海水的颜色,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吸收和散射特性)决定的。

水色测量:将透明度盘提升至透明度一半深度处,俯视透明度盘之上的水柱颜色。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决定。

288.什么是海色?

站在岸边观察的海水的颜色。主要是反映天空的颜色。

289.什么是混合?

是海水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向均匀的过程。

290.混合有哪些形式?

分子混合、涡动(湍流)混合、对流混合、内波混合、潮混合。

291.什么是海水混合增密效应?

海水混合增密现象是指不同海水混合后的密度大于混合前海水的平均密度。

292.海上风暴、台风发生在那哪个海区?

在热带西北太平洋。台风在水平方向根据风速的大小可分为三个区域:眼区、云墙区、大风区。台风风速最大的区域在台风的云墙或眼壁区。

293.发生在澳大利亚近海的热带风暴如何旋转?

.顺时针旋转。

294.台风强度怎样表示?

可用海平面台风中心气压表示。

295.飓风发生在什么地方?

在热带西北大西洋。

296.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数量在几月最多?

8月。

297.沿海地区,海风什么时间从海上吹向陆地?

白天。

298.海陆风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

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

299海上暴发性气旋的发生有什么特征?

一般发生在冬季海洋的暖洋面上。

300.受台风影响最危险的海区在哪里?

台风移动方向的右前方。

301.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冰原?

南极冰原。

302.如果覆盖南极的冰原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多少?

超过60米。

303.如何抵御风暴潮灾害?

在平原海岸地带,筑堤防潮是沿海群众防御风暴潮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历史上最具盛名的防潮堤坝是范公堤。

304.什么是海雾?

海雾是指受海洋影响产生的雾,海雾凝结核的主要成分是盐粒。

305.海洋上和陆地上气温的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7月为最高,1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306.如何在海上判断台风中心位置?

站到四周空旷的甲板上,使背部受风,以正前方为0度,则左边45~90度的方向内,?就是台风中心所在的方位。如果眼睛顺看台风中心运动的方向,在北半球,台风的危险区域,在台风移动路径方向的右边,称为“危险半圆”,

右半圆的前半部危险性更大,称之为“危险象限”。

307.台风灾害的预报等级分为几级?最高级别是什么、。

台风灾害的预报等级分为四级:蓝色、绿色、橙色和红色。红色代表最高警戒级别。

308.对航海者来说,德雷克海峡还有什么称呼?

“航海家的坟墓”,该处风大浪高,有时还有冰山飘浮。

309.我国受海冰影响最大的海区是哪里?

渤海北部。

310.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位于北纬51度的伦敦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大概相当于我国杭州地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受暖洋流的影响,北欧海岸得到的能量大约相当于在每厘米长的海岸线上得到600吨煤燃烧的能量。?使得欧洲的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温度比其他同纬度地区高出16~20℃,甚至北极圈内的海港冬季也不结冰。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恩泽,港湾终年不冻,成为舰队和渔业、海运基地。

311.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多雨,而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夏季晴朗干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冬季我国东部地区寒冷干燥,而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冬季低温多雨。

312.有利台风生成的4个基本因素?

存在气旋性扰动、高温暖海水、离开赤道5度以外、风的垂直切变小。

常出现大风的原因在于地形的狭管效用。

313.“风极”在哪里?

“风极”中的“极”字含有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风“极多”、“极大”的意思。“世界风极”位于南极大陆德尼森角。

314.为什么海面风速比陆地风速大?

一般情况下,海面上的风速大于陆地上的风速,原因是陆地表面摩擦影响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湖泊形成原因 湖泊干涸的原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湖泊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834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