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2016-09-27 14:02: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一)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 物质的分类

(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 物质的转化

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2. 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

(1)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2

MgCl2

(2) 物质的变化

(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CO2=CaCO3 (3) 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H2O (4) 盐+盐→两种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

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2Cu+O2

2CuO

(6) 碱性氧化物+水→碱 CaO+ H2O=Ca(OH)2

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 碱+盐→新碱+新盐 Ca(OH)2+Na2CO3=CaCO3↓+2NaOH (8)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S+ O2

SO2

(9) 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 SO3+ H2O=H2SO4

(10) 酸+盐→新酸+新盐 CaCO3+2HCl=CaCl2+ H2O+CO2↑

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1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Zn+CuSO4=ZnSO4+Cu

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Na、Ca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

(12) 金属+酸→盐+氢气 Zn+ H2SO4= ZnSO4+H2↑

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

(13)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uO+2HCl=CuCl2+ H2O

(14)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2+Ca(OH)2= CaCO3↓+ H2O (15) 同(7) (16) 同(10)

三、 物质的量

11.物质的量 是表示大量粒子的集合体中的粒子的多少。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用符号n表示。

12.摩尔 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

1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 任何微粒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通常使用近似值6.02×1023mol1。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的关系:n=

N

NA

四、 摩尔质量

(1) 摩尔质量 1mol任何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当物质的质量以克

为单位时,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

g·mol1,符号为M。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

m

M

五、 物质的聚集状态

(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目;②微粒大小;③微粒之间的距离。 (2) 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 对于气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距离。 (3)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影响其体积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温度一定,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小,气体体积越大; 压强一定,温度越高,气体体积越大,温度越低,气体体积越小。

六、 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

符号为Vm,单位为L·mol1,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式为Vm=

V

n

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

-1

也可以是混合气体。由此也可以推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是用气体的摩尔质量除以Vm,

Vm 由此也可推得:M=·

(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

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则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则V相同。 2.推论:①T、p相同

N1Vn1

=1= N2V2n2

七、 物质的分散体系

(1)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2)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①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根据分散剂状态,可将胶体分为液溶胶,如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气溶胶,如云、雾、烟;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②胶体有如下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在暗室中,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溶液,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有一浑浊光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闪烁,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质点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现象。

注意: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 凝聚——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凝聚”。能促使溶胶凝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物质应该尽

量减少损失,而且是比较纯净的。经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分馏)、萃取、渗析、洗气等。

(2) 物质的提纯:是指将某种物质中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的过程。它 和分离的主要区别在于除掉后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 ①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变、易分。

所谓不增,是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物质,不变指被提纯的物质性质不能改变,易分是指使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容易分开。

②提纯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

CO32变CO2逸出。

溶剂分: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二、 常见物质的检验

(2) 常见阳离子的特性及检验: 三、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一) 物质的量浓度

(1)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

--

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常用单位为mol·L1或mol·m3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 物质的分类

(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

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 物质的转化 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变化

2. 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

(1)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2

MgCl2

(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CO2=CaCO3 (3) 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H2O (4) 盐+盐→两种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 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2Cu+O2

2CuO

(6) 碱性氧化物+水→碱 CaO+ H2O=Ca(OH)2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 碱+盐→新碱+新盐 Ca(OH)2+Na2CO3=CaCO3↓+2NaOH (8)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S+ O2

SO2

(9) 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 SO3+ H2O=H2SO4 (10) 酸+盐→新酸+新盐 CaCO3+2HCl=CaCl2+ H2O+CO2↑

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1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Zn+CuSO4=ZnSO4+Cu

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Na、Ca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

(12) 金属+酸→盐+氢气 Zn+ H2SO4= ZnSO4+H2↑

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

(13)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uO+2HCl=CuCl2+ H2O (14)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2+Ca(OH)2= CaCO3↓+ H2O (15) 同(7) (16) 同(10) 三、 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 是表示大量粒子的集合体中的粒子的多少。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用符号n表示。

(2) 摩尔 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摩尔简称摩,符号mol。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

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 任何微粒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通常使用近似值6.02×1023mol1。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的关系:

四、 摩尔质量

n=N

NA

(1) 摩尔质量 1mol任何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1,符号为M。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m

M五、 物质的聚集状态

(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目;②微粒大小;③微粒之间的距离。 (2) 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 对于气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距离。 (3)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影响其体积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温度一定,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小,气体体积越大; 压强一定,温度越高,气体体积越大,温度越低,气体体积越小。 六、 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m,单位为L·mol1,气体摩

V尔体积的表达式为Vm=n

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

-1

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由此也可以推

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是用气体的摩尔质量除以

Vm,即

由此也可推得:

M

·Vm

(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

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则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则V相同。 2.推论:①T、

p

N1V1

相同 N2=V2=

n1n2

七、 物质的分散体系

(1)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2)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①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根据分散剂状态,可将胶体分为液溶胶,如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气溶胶,如云、雾、烟;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②胶体有如下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在暗室中,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溶液,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有一浑浊光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闪烁,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质点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注意: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

凝聚——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凝聚”。能促使溶胶凝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物质应该尽

量减少损失,而且是比较纯净的。经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分馏)、萃取、渗析、洗气等。 (2) 物质的提纯:是指将某种物质中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的过程。它 和分离的主要区别在于除掉后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 ①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变、易分。

所谓不增,是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物质,不变指被提纯的物质性质不能改变,易分是指使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容易分开。 ②提纯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CO32变CO2逸出。

溶剂分: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3)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二、 常见物质的检验

(1) 常见阴离子的特性及检验:

(2) 常见阳离子的特性及检验: 三、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一) 物质的量浓度

(1)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 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常用单位为mol·L

-1

或mol·m3

(2)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2.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主要配制仪器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如下:

cB=

nB

V

托盘天平(以固体药品配制时)或量筒(以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玻璃棒、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 (1) 计算:计算配制的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固体溶质)或体积(液体溶质、浓溶液); (2) 称量(或量取):用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 溶解:把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

(4) 转移:待溶液静置到室温,倒入容量瓶中(配多少毫升的溶液选用多少毫升容量瓶); (5) 洗涤:洗涤烧杯2~3次,把每次洗涤的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洗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及原配液不能超过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6) 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地方,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和刻

度相平。把瓶塞盖好,反复摇匀。

3.

关于容量瓶的使用

颈部有标线,瓶上有温度和容量。

(2) 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a) b) c) d) 4.

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 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使用前要先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

容量瓶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配制误差分析

(1) 容量瓶是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它的

(1) 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使用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 (2) 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使n减小,结果偏低。

(3)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对结果无影响。 (4) 俯视刻度线:V偏小,c偏高。 (5) 仰视刻度线:V偏大,c偏低。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进行定容,则V偏小,c偏高。 四、规律总结

物质的量(mol)与其他常用计量的关系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 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 氯气的工业制法 (1) 原料:饱和食盐水。 (2) 原理:2NaCl+2H2O(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原理: MnO2+4HCl(浓)(2) 装置:用“固+液

气体 ”

MnCl2+Cl2↑十2H2O

2NaOH+H2↑+Cl2↑(在阳极生成黄绿色的氯气,阴极生成氢气)

(3) 除杂:制得的Cl2中含有氯化氢杂质,通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如要制取干燥的Cl2,

可以用浓硫酸作干燥剂以除去水蒸气。

(4)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收集。

(5) 尾气处理:氯气有毒,为防止其污染空气,必须加以吸收,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

Cl2+2NaOH

二、 氯气的性质 (一) 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1) Cl2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 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毒。(闻Cl2的气味时应掌握正确的方法: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Cl2飘入鼻孔,

NaCl+NaClO(次氯酸钙)+H2O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三)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全套)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试卷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B.生石灰和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现有①酒精②食盐③石墨④食用油⑤鸡蛋清⑥蔗糖等物质,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全部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O=16) ( )

A.1molH2O2完全分解时转移电子2NA个

B.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的分数为0.5NA

D.1L 0.1mol·L-1醋酸溶液中含CH3COOH分子数为0.1NA

4.以下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盐酸不是分散系而溶液

B.分散剂即是指水

C.按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共有三种组合方式的分散系

D.分散剂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或固态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

D.摩尔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7.0.5molH2SO4中,含有的原子有 ( )

A.2mol B.7mol C.3.5mol D.4mol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mol氧的质量是16g·mol-1

B.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1

C.CO2的摩尔质量是44g

D.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

9.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光纤通信容量大,一对光纤上可同时传送3万门电话。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下列关于SiO2正确的是 ( )

A.SiO2摩尔质量是60

B.1mol SiO2中约含有1mol O2

C.1.5mol SiO2中约含有18.06×1023个氧原子

D.1mol SiO2的质量是60g·mol-1

10.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11.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 D.加热

12.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C.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D.胶体一定是液体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1mol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

B.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都约为22.4L

C.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D.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14.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

A.原子数 B.体积 C.中子数 D.质量

15.下列因素中,对气体物质的体积无明显影响的是 ( )

A.温度和压强 B.所含微粒数目 C.微粒本身大小 D.微粒之间的距离

1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为22.4L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C.常温常压下,1mol氢气的体积为22.4L

D.常温常压下,1mol氧气的质量为32克

1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3克金属钠变为钠离子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18克水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NA

C.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2.8克N2和CO混合气体的原子数目为2NA

18.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辞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分散系中的 ( )

A.溶液 B.县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19.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中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 )

A.一种纯净物 B.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0.1985年,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分子组成物质,其化学式为C60,下列关于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的式量为720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是一种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中燃烧的产物相同

21.下列物质在常温下体积受压强影响最大的是 ( )

A.水 B.空气 C.NaCl D.酒精

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

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代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

B.0.5mol氢气所占的体积约为11.2L

C.标准状况下,1mol H2O的体积为22.4L

D.标准状况下,28g CO 和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24.50mLBaCl2溶液所含有的Cl-,与20mL 0.5mol·L-1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溶液BaCl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 )

-1 -1-1-1A.1 mol·L0.8 mol·L C.0.2mol·L D.0.1mol·L B.

25.在某溶液中有K+、H+、SO42-、NO3-,则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最多为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于10-7m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 + 3H2O = Fe(OH)3 ↓+3HCl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27.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A.22.4bc/aNA L B.22.4ab/cNA L C.22.4ac/bNA L D.22.4b/acNA L

28.下列物质一般不参加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CuSO4 B.KNO3 C.Fe2O3 D.H2SO4

29.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可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加热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d B.5d C.2.5d D.2d

30.将8g SO3加入x 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中SO42-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5,则x 的值为

A.90 B.27 C.10.8 D.9

31.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4Cl、6 mol KCl和24 mol K2SO4的营养液。

若用KCl 、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所需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 是(单位为:mol) ( )

A.2,54,24 B.54,2,24 C.32,50,12 D.16,50,24

32.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mol,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

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原来的1/4,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 )

A.H2和O2 B.HCl和NH3 C.H2和Cl2 D.CO和O2

33.下列溶液中与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铜溶液都能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A.H2SO4 B.NaOH C.AgNO3 D.Ba(OH)2

34.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 mol H2和b mol O2(a,b都是正整数,且a≤5,

b≤5),完全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是 ( )

A.14.4g·L-1 B.8 g·L-1 C.5.6 g·L-1 D.7.2 g·L-1

35.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

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36.一种物质不能用化学方法再把它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更简单的物质,则这种物质一定属于 (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37.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10g 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

A.锌 B.铁 C.铝 D.镁

38.某容器充满O2时质量为116g,充满CO2时质量为122g,若充满某气体时质量为114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8 B.30 C.32 D.44

39.“绿色化学”要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因此设计化学反应流程时要考虑“原子经济”(即原子利用率),下列反应类型从理论上看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的是(原子利用率是指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进入期望产物中的百分比) (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40.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 )

A.0.25L B.0.5L C.0.75L D.1L

41.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还强的金属元素,它的氧化物为La2O3,其对应的碱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都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制LaCl3的是( )

A.La+HCl B.La2O3+HCl C.La(OH)3+HCl D.BaCl2+La(NO3)3

42.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也增加8%的是 ( )

A.2NH3(g N2(g) + 3H2(g) B.2NO(g N2(g) + O2(g)

C.2N2O5(g4NO2(g) + O2(g) D.2NO2(g2NO2(g) + O2(g)

43.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试卷二

1. 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支持了高技术的快速发展

B.化学是一门探索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引导人们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

C.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索化学过程的唯一途径

D.运用像试管、烧杯、酒精灯等一类简单器具进行实验,从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吸收和释放等现象,可推断体系的变化本质,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3.2006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

保总局确定的主题见右图。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的物质

B.回收废电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为使农作物高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D.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4.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通过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5.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6.在实验室进行分液操作,下列仪器一定用不着的是

A.温度计 B.分液漏斗 C.玻璃棒 D.烧杯

7.下列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结晶、重结晶

B.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过滤

C.除去KCl中的K2CO3──加适量盐酸

D.除去碘水中的水──升华

8.下列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A.I2──淀粉 B.H+──酚酞

C.OHˉ──蓝色石蕊试纸 D.Clˉ──盐酸酸化的AgNO3

9.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国际淡水年。海水淡化的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分液法 D.冰冻法

10.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沸点为55℃,要从水和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蒸馏 B.分液 C.过滤 D.蒸发

11.下列分离方法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油和水的分液 B.沙里淘金 C.蒸馏法海水淡化 D.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无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13.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过滤 ②蒸发 ③ 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4.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的操作是

A.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B.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四)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

(参考教案)

2006年8月26日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

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

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

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

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

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

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

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

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

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

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

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

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

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

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

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

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

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

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

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

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

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

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

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

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

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

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

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

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

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

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

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

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

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

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课时安排】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课时

物质的量 2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1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1课时

【教学方法】 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

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

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新课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引言】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对化学有怎样的理解?美国化学会前会长曾这

样形容化学,说它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到了100多万种。

【过渡】 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更好的认识它们呢?由于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五)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一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2.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 )

A.金刚石、干冰、SO2 B.KCl、盐酸、NaOH

C.CuSO4·5H2O、冰、乙醇 D.臭氧、CaCO3、铝合金

3.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碳酸钠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物

B.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出现红色沉淀物

C.石灰石溶于盐酸并产生气泡

D.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

4.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5.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石灰水 B.豆浆

C.泥水 D.蔗糖水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7.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 NA

C. 常温下,27 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03 NA

D. 常温下,1 L 01 mol / L MgCl2溶液中含Mg数为02 NA

)

8.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9.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10.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11.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4存在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的Fe(NO3)3,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4

C.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

D.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42- 2-2-2-

光照12.氯仿可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成剧毒的光气:2CHCl3+O2=====2COCl2+2HCl,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是否变质,你认为检验使用的最佳试剂是( )

A.溴水 B.烧碱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碘化钾淀粉试纸

13.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

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3

C.加入足量浓 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4

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Ag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2-2-

14.按下列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即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钾、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

透明溶液鉴别开来的是( )

A.石蕊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B.BaCl2溶液、酚酞溶液、AgNO3溶液

C.石蕊溶液、BaCl2溶液

D.酚酞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1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200 mL 2 mol/L MgCl2溶液

B.1 000 mL 2.5 mol/L NaCl溶液

C.250 mL 1 mol/L AlCl3溶液

D.300 mL 5 mol/L KClO3溶液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17.取100 mL 0.3 mol·L和300 mL 0.25 mol·L的硫酸注入5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则该混合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1 mol·L B.0.26 mol·L

C.0.42 mol·L D.0.56 mol·L

33-1-1 -1-1+-1-118.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2He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He和1H互为同位素

B.2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

C.2He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

D.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19.某元素R的阴离子R核外共有a个电子,核内有b个中子,则表示R原子的符号正确的是(

) 2-33333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为同一种元素 ②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 ③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④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⑤Cl2中Cl与Cl两种核素的个数之比与HCl中Cl与Cl的个数之比相等

A.③ B.④

C.②⑤ D.①

二、填空题

1.下列物质中:①Mg ②液态氯化氢 ③干冰 ④水 ⑤BaSO4 ⑥熔融氢氧化钠

⑦稀硫酸 ⑧冰醋酸 ⑨乙醇 ⑩固体氯化钠

其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能导电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升华 C.加热分解 D.洗气法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________。

(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用________。

(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用________。

(4)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用________。 35373537

3.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4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图所示方法可将它们依次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哪种溶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4.用下面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

一、选择题

1、C 2、 C 3、BD 4、B 5、 B

6、B 7、 C 8、 C 9、B 10、A

11、C 12、C 13、C 14、C 15、A

16、BC 17、C 18、C 19、D 20、D

二、填空题

1、(1)②④⑤⑥⑧⑩ (2)③⑨ (3)①④⑥⑦

2、(1)A (2)D (3)B (4)C

3、NaOH NaNO3 Ba(NO3)2 HNO3 MgSO4

4、(1)BC (2)AB (3)D (4)C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化学苏教版必修一课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594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