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2016-09-24 12:55:5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共5篇)...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一)
普遍的互惠共生关系

普遍的互惠共生关系

摘要:本学期上了何老师的《探秘动物的生存智慧》选修课,更加激起了我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尤其是对本应该笨笨的动物,却懂得如何相互配合达到互利共生这一行为的强烈感慨。再结合和上人与人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们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一关系。

关键词:动物;互惠共生;人类;社会

Abstract: this term on the Mr.He "quest animal survival wisdom" elective courses, and more aroused my curiosity of the animal world. This should be especially for the stupid animal, but knows how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achiev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with the behavior of the stro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in people, there is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y words: animal; mutual symbiosis; human; society

共生一词,其原意是指广泛的共生,互惠共生为共生的一种形态,指处于共生的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得到某种生活上的利益,此称为互惠共生,但是双方得到的利益性质不一定是相同的。生物的互惠共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间相互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近代内共生,同种共生,共生发源等重进化现象相继被证实或被广泛接受。迫使人们重新对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生频率,发生过程,主要作用进行认识,从而大大改变了对生物产生,存在和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也让互利共生成为研究热点。

1 动物之间的互惠共生

1.1 鳄鱼与牙签鸟

自然界中体形相差悬殊却可以共生的动物很多,比如凶猛的鳄鱼当饱餐一顿后,就会在河边闭目养神。这时,常常有许多牙签鸟在它背上飞来飞去,好像在跟鳄鱼亲切交谈。而当鳄鱼酣然入睡时,牙签鸟却毫不客气地拍打着翅膀,将它从酣梦中惊醒,鳄鱼便张开大嘴,让牙签鸟飞到口腔里,去啄食它牙缝中的残食

剩饭。牙签鸟则迅速地把嵌在鳄鱼牙齿缝间的鱼、蚌、蛙、田螺等肉屑琢取吞进腹内。

鳄鱼虽然被这样的卫生服务员打扫得舒舒服服,但饱餐后的鳄鱼也会一梦不醒地闭合大嘴,使这种虎口取食的牙签鸟更加令人担忧。不过,牙签鸟自有解脱之法。它用尖硬的喙,轻轻地碰刺鳄鱼松软的口腔,鳄鱼便会立刻张大嘴,却不知是让这些鸟继续工作或是飞离。

鳄鱼对待弱小动物凶恶残忍,为什么对待牙签鸟却是那样的仁慈和谦让呢?这是因为,牙签鸟是一种非常机敏的鸟类,它在啄食鳄鱼牙缝中的残食时,格外警惕周围的一切,充当着鳄鱼的义务警卫员。一旦发现了敌情,便惊叫几声向鳄鱼报警,鳄鱼得到报警信号后,便潜入水底避难。可见,牙签鸟不仅是鳄鱼的活牙签,还是它忠实的朋友。

1.2 豆蟹与扇贝

世界上最小的蟹要算豆蟹了。由于豆蟹体形小,捕食和抵御的本领都很差。豆蟹则和扇贝配合默契,相互利用,相处得很好。每当扇贝张开贝壳时,豆蟹就趁机寻找微小生物或有机碎屑来充饥。贝壳闭合时,豆蟹则以扇贝的粪便为食。当强敌向扇贝袭击时,机警的豆蟹会立即搅动扇贝的软体,扇贝马上就闭合贝壳,转危为安。扇贝的天敌是红螺,红螺能分泌一种黄色带辣味的毒液,用来麻痹扇贝的闭壳肌,使它的双壳久久不能合拢,继而再把扇贝的肉慢慢地吃掉。每逢这时,豆蟹便扬起双螯将红螺赶走,于是扇贝得以慢慢从麻痹中复苏过来。豆蟹在这种场合往往充当着扇贝天然卫士的角色。

1.3 寄居蟹与海葵

寄居蟹生活在浅海滩,形态特殊,既象蟹,又象虾,所以又叫寄居虾。它以空螺壳为家,成体匿居壳内,头胸部能伸出壳外,依靠螯足和其它几对短足,背驮螺壳慢慢爬行。奇妙的是,在螺壳上常常住着另一个“房客”——海葵。海葵属于腔肠动物,长在螺壳上,可随着寄居蟹的行动,捕获食物,同时也吃寄居蟹剩下的食物,而不至于挨饿。海葵身上长有刺细胞,能分泌毒汁,驱逐敌害,保护了寄居蟹。这两个“邻里”可真是亲密无间。

1.4 金翅鱼和冠海胆

冠海胆是一种浅红褐色的巨大海胆,它的刺又尖又长,还有剧毒,所有的动

物都对它望而生畏。但是金翅鱼却把冠海胆的刺当成了自己的家,每个冠海胆都有一小群金翅鱼陪伴着。金翅鱼常常为冠海胆打扫卫生。它们在主人的皮肤上认真啄食,冠海胆不仅不伤害它们,而且还特意把汁刺收拢成一束束,让金翅鱼顺利到它的身体上。金翅鱼白天藏在冠海胆的针刺里,晚上出来觅食。一旦发现有危险,就立即给主人发出求救信号。海胆立即分开针刺,让小鱼躲在里面。 2 人类之间的互惠共生

2.1 人与人体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的菌群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巨大数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来肠道致病菌的入侵,还为人提供维生素B1、B2、B12、K、叶酸等营养物质。而人体肠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当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中正常菌群失调后,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2.2 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

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名言: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多与优秀的人交往,多受他们的影响,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如果你已经很优秀了,再与优秀的人交往,那么你们就能产生共生效应,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走到一起并创立了微软就是最好的例证。

1968年,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相遇于湖滨中学,艾伦比盖茨年长两岁,他丰富的学识令盖茨敬佩不已,而盖茨在计算机方面的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就这样,他们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入了计算机王国。艾伦喜欢钻研技术,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创新,盖茨则以商业为主,他一人包揽了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等职。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微软掀起了一场至今未息的软件革命。

有人说,没有比尔·盖茨,也许就不会有微软,但如果没有保罗·艾伦,比尔·盖茨也没有今天的成就。他们能走到一起,并非偶然,比尔·盖茨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在于你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你与怎样的人交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所以,请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努力加入优秀者的团队,让自己在那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从他们的经历中,你既可以学到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吸取失败

的教训,这会使你变得更优秀。

最后,在共生关系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有所不同,自然界往往是原始的、初级的、自然的和被动的;而人类社会则往往是创始的、高级的、能动的和主动的。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通过共生关系和生存竞争的双重作用而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而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往往是在人的能动作用基础上通过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吴相钰 陈守良 葛明德.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438-439.

[2] 心理探讨:共生效应.蓝心网.

[3] 刘开朗.王加启.卜登攀.赵圣国.LIU Kai-Lang.WANG Jia-Qi.BU Deng-Pan.ZHAO Sheng-Guo 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9,29(5) .

[4] 肖群.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4).

[5] 陈恒.裴晓方.肠道微生物与肥胖关系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7.

[6] ZHANG Zhi-ying, LI Yu-hui, ZHAO Zhi-mo,等. 蚂蚁与蚁运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J]. 动物学研究, 2002, 23(5):437-443.

[7] 马荣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惠共生研究--基于共生经济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9):61-65.

[8] 陈万生. 农业生态工程之一——稻田养鱼互惠共生[J]. 宜宾学院学报, 1990(2):78-82.

[9] 聂娜, 王笃鹏, 周晶. 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的共生关系[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2):409-412.

[10] 史革新. 信赖·互惠·共生[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11] 苑清敏, 杨蕊. 我国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同共生分析[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2):192-197.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二)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盐城市南洋中学2015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题

2015.11

注意事项:带题选修班不必作答,选修班选择题计35题,总分计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涂卡)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 ①热量带 A.①②

②干湿区 B.②③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C.②④

④文化区

D.③④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相似性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是岛国 C.气候都比较湿润

B.面积相差不大 D.都多火山地震

4、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传统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较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完成5~8题。 5、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B.水文和植被 D.气候和农作物 B.①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D.③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C.光照条件

D.水源条件

6、对各自然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分布区 C.②区气候干旱 A.科技条件

B.地形条件

7、制约②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8、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北方、南方的农业特点依次是( )

1

A.旱地耕作、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水田耕作 B.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C.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D.河谷农业、旱地耕作、绿洲农业、水田耕作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地关系也发生相应变化。回答9~12题

9、下列城市因资源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是 ( ) A.大庆、匹兹堡 C.纽约、上海 A.初期阶段 C.转型阶段

B.巴黎、北京 D.盐城、大连 B.成长阶段 D.再生阶段

B.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D.集聚效应减弱

B.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10、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

11、关于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C.新兴工业部门不断产生

12、纵观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C.不协调——协调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开发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其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回答13~14题。

13、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14、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 A.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B.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C.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15、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

2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6、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C.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D.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17、影响人地关系思想不断演变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C.工业的推进

B.知识的积累 D.人口的增长

右图中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据此回答18~19题。 18、能正确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 ( ) A.只有经济高度发达,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B.发展经济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 C.必须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D.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严重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回答20~23题。

2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 A.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B.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1、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 A.经济增长为主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B.经济发展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B.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2、“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

23、与同类产品相比,环境标志产品 ( ) A.无毒无害 B.无毒少害 C.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D.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符合特定环境要求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24~25题。

24、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C.森林破坏 A.整体性 C.开放性

B.大气污染 D.温室效应 B.差异性 D.同一性

3

25、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读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回答26~28题。

26、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流水的堆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地壳垂直运动

27、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 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 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

28、下列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B.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30、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C.植树造~持水土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31、有关日本、英国的正确叙述是 ( ) A.两国都是位于北纬40°——60°的岛国 B.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国能源、矿产都很贫乏

D.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航运方便的沿海地区

32、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33、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 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

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

) ( ) D.综合性

( ) 4

根据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特征,回答34—39题。

34、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寒区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为界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6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C.东部季风区是指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广大地区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均属于内流区域

35、下列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沙漠、戈壁 B.青藏高寒区多大河、湖泊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皆为内流河 D.青藏高寒区河流皆为外流河

36、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37、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 A.不协调 → 协调→ 不协调 C.协调 → 不协调 → 协调

B.不协调 → 协调 D.协调 →不协调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涂卡)

31、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这说明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 ) ( ) ( )

32、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33、区域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阶段是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34、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 35、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核心。

( ) ( )

36、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的是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37、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我国提出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 ) 38、 相同的自然条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不同。

( )

39、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

5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三)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5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地 理 试 题

2015.11

注意事项:带题选修班不必作答,选修班选择题计35题,总分计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涂卡)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 ①热量带 A.①②

②干湿区 B.②③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C.②④

④文化区

D.③④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相似性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是岛国 C.气候都比较湿润 ( )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传统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较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完成5~8题。 5、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B.水文和植被 D.气候和农作物 B.①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D.③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C.光照条件

D.水源条件

B.面积相差不大 D.都多火山地震

4、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6、对各自然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分布区 C.②区气候干旱 A.科技条件

B.地形条件

7、制约②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8、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北方、南方的农业特点依次是( ) A.旱地耕作、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水田耕作 B.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C.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D.河谷农业、旱地耕作、绿洲农业、水田耕作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地关系也发生相应变化。回答9~12题

9、下列城市因资源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是 ( ) A.大庆、匹兹堡 C.纽约、上海 A.初期阶段 C.转型阶段

B.巴黎、北京 D.盐城、大连 B.成长阶段 D.再生阶段

B.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D.集聚效应减弱

B.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10、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

11、关于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C.新兴工业部门不断产生

12、纵观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C.不协调——协调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开发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其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回答13~14题。

13、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14、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 A.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B.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C.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15、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6、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C.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D.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17、影响人地关系思想不断演变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C.工业的推进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B.知识的积累 D.人口的增长

右图中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据此回答18~19题。 18、能正确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 ( ) A.只有经济高度发达,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B.发展经济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 C.必须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D.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严重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回答20~23题。

2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

A.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A.经济增长为主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B.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发展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B.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1、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

22、“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

23、与同类产品相比,环境标志产品 ( ) A.无毒无害 B.无毒少害 C.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D.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符合特定环境要求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24~25题。

24、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盐碱化 C.森林破坏

B.大气污染 D.温室效应

25、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C.开放性

B.差异性 D.同一性

读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回答26~28题。

26、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流水的堆积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B.风力的侵蚀作用 D.地壳垂直运动

27、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 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 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

28、下列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 A.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B.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30、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C.植树造~持水土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31、有关日本、英国的正确叙述是 ( ) A.两国都是位于北纬40°——60°的岛国 B.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国能源、矿产都很贫乏

D.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航运方便的沿海地区

32、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33、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 )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 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

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

根据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特征,回答34—39题。

34、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寒区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为界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6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C.东部季风区是指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广大地区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均属于内流区域

35、下列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沙漠、戈壁 B.青藏高寒区多大河、湖泊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皆为内流河 D.青藏高寒区河流皆为外流河

36、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37、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 A.不协调 → 协调→ 不协调 C.协调 → 不协调 → 协调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B.不协调 → 协调 D.协调 →不协调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涂卡)

31、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这说明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 ) ( ) ( ) ( ) ( ) ( )

32、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33、区域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阶段是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34、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5、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核心。 36、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的是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37、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我国提出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四)
共生

共生理论综述

海安县白甸镇瓦甸小学 华信根

“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是指动植物互相利用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一同生活相依为命的现象。 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医学领域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不把药物治疗放在绝对的位置,而把精神、心理的调治作为一种共进的医疗手段。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1998年,我国管理工程博士袁纯清运用共生理论研究小型经济,提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共生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可塑状态;共生不仅一种生物识别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他通过创新和界定一系列重要概念,建构了共生理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必须的概念工具体系、基本逻辑框架和基本分析方法,从而将作为生物学的共生学说创新为社会科学的共生理论,给人们提供一种对于自然、社会现象认识的新的境界、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2年10月8日,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飞驰推出文化巨著《看见看不见的手————企业的共生理论》,这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万字的长篇巨制提出“在家庭、部落、国家等各类组织中,和谐合作始终是生活的主流”。指出: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和谐共生,与他人共生,与自然共生,与宇宙共生。 从共生理论到和谐社会,“共生共存、和谐发展”,成为二者的精髓和灵魂。国家和谐,国泰民安;单位和谐,生意兴隆;家庭和谐,幸福美满;人与人和谐,心情灿烂。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和谐、和睦、和善、和解、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

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例如,现代教育理论下的教师与学生,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同体。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生的成长,但反过来,学生在其能动的成长过程中,也必然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两者之间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从学习、心理、闲暇时间安排上,让他们得到与所以学

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让学生、家庭、社会和谐发展更和谐。

共生理论

所谓“共生”本是生物学概念,是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 年提出的,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其要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随着共生概念的不断发展,学者们不断将共生理念应用到各个学科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共生的思想和概念已经不仅仅为生物学所独享,还被应用到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甚至政治学的领域。从经济意义上说,共生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存续性的物质联系。

金融共生理论

金融共生含义

金融共生是指规模和性质各异的金融组织之间、金融组织与各种企业之间、金融组织与区域经济之间在同一共生环境中通过交互式作用实现和谐发展,达到包括金融组织在内的整个经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达到了区域金融生态平衡。金融共生形成金融共生系统,系统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是否具有这三种性质是判断金融共生单元之间是否形成金融共生关系的根据。共生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共生能量的产生,即共生单元在共生条件下产生的能量,比在非共生条件下共生单元单独存在所产生能量加总还要多。在生物界,表现为生物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的加强。在经济关系中,表现为经济共生体中的参与者自身发展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和净利润的增加,共生体中各个要素都会对共生能量产生影响。 金融共生要素

1.金融共生单元。

金融共生单元是构成金融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金融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包括各种不同规模和体制的资金供给者如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等;也包括各种资金的需求者如企业、自然人等;还包括各种担保、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等。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加, 我国的金融共生单元将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

2.金融共生模式。【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金融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反映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社会经济利益体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关系,通过共生模式,各金融共生

单元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产生共生效益。共生模式根据行为方式不同可分为寄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其中互惠共生又分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两种,是共生的主要行为形态。根据组织模式不同可将共生模式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连续共生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个封闭时间区间内在多个方面发生连续的相互作用,连续共生是比较常见和稳定的共生关系。共生系统的构成由共生单元按照不同模式组合而成,金融共生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共生单元性质和共生环境的变化,共生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3.金融共生环境。

金融共生单元以外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即是金融生态环境。共生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共生系统所处在的经济法律环境、基础设施,也包括社会人文传统、国际环境等,因此对于金融共生环境的分析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

我国金融共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金融共生单元存在缺位现象

金融共生单元存在缺位现象,共生单元素质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金融机构是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而且是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而相比之下,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少。这种金融结构容易导致行业规模失衡,使得金融业风险管理功能薄弱,也不利于分散金融风险,致使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远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的、有机的金融生态链。现存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稳定和谐的共生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竞争关系。此外,我国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财务透明度低,信用意识不强,民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急需进一步提高。因此,一方面我国缺乏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共生单元如保险业、信托业等金融中介机构组织,而共生的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素质不高也妨碍和谐共生的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共生模式不完善

金融共生模式不完善,金融市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个开放的、多元化和多主体竞争性金融市场的形成,能够为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保障。它不仅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而且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灵活和优质的服务。但从目前情况看,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尚未形成。金融共生模式失衡突出表现在:间接融资的比重过大,直接融资比重偏小:重资本市场而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中重股票市场而轻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中重流通市场而轻发行市场;债券市场中重国债市场而轻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等。以上问题都构成了金融生态中极不健康的因素,导致了比较严重的企业投融资障碍和金融市场运作失灵,降低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

缺少正向激励的共生环境

缺少正向激励的共生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共生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制度、信用环境、企业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我国金融运行的法律环境还不够完

善。金融活动的良性发展既要求拥有完善而适宜的,能够规范金融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也要求实行严格的执法以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目前这两方面的法律环境都很不完善。这不仅使这些法律法规难以真正起到保障金融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且还强化了金融主体追求违法违规收益的动机,从而进一步破坏了金融生态的平衡。其次,信用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尤其对于金融业来说,信用是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和约束信用活动是维护经济和金融秩序、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金融机构在市场化经营中无法全面了解授信人的资信状况,从而增加了授信的风险。在现行的法律制度对失信行为和失信者缺乏有效惩治的情况下,失信的违约成本很低,在这种信用氛围中许多人急功近利,信用观念单薄,社会信用水准急剧下滑,并产生了恶劣的示范效应,严重侵蚀着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础。信用环境的恶化是造成我国金融供给不足,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金融共生环境还有企业破产制度等。

构建和谐共生的金融生态环境策略

构建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十分重要。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以形成国有和非国有、全国性和地方性、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等多元金融市场主体共同竞争的格局。在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占优势地位的情况下,支持和鼓励那些前景较好、经营能力强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促进金融体系整体竞争水平的提高,构造有机的金融生态链,形成金融机构间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政府在政策倾向上应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符合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业务。在改进银行共生单元的同时,要适当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应根据需要启动并适度创新保险、信托、租赁、信用担保、咨询、有价证券发行与代理买卖、资本运营、外汇等服务,其中包括组织机构、产品、市场等金融形态及其内部运作机制。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要大力培育股票和债券等资本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形成区域金融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根据共生理论,对称性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进化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法则,同时,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也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称最佳资源配置状态。因此,促进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的形成是任何共生系统包括金融共生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个有机的金融市场上要形成对称性互惠共生,各种金融机构就要通过细分市场,找准定位与发展方向,既要有分工协作,又要有适度的竞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合理位置,成为有机金融生态链条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提高其金融服务的效率。

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强化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作用。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具有的外部性的公共物品,虽然存在市场需,但市场机制在金融生态环境的供给方通常无能为力,这样政府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五)
亳州市高一地理

亳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全卷共32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内容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和2B铅笔填图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处。

3.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

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综合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回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2题。【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4.0 3.0 2.

% ① ② ③ ④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④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现代型 B.传统型 C.原始型 D.过渡型

王鹏小学时,爸爸辞去了亳州的工作,到合肥一家公司工作,妈妈仍在亳州上班,平时王鹏在亳州上学,暑假时到合肥与爸爸在一起。2009年夏天,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合肥市某中学任教,王鹏随妈妈去合肥上中学。2013年夏天,王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目前,王鹏正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寒假里王鹏准备参加学校的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3~4题

3.王鹏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合肥度假 ②到合肥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王鹏的爸爸去合肥工作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气候宜人②就业机会多③水质较好④经济收入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给北京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定位。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最佳人口规模。应该说,这“1800万”是让北京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5~6题。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5.据材料中信息,可推断让北京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A.是指环境承载力

B.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负相关

D.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相关

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北京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三种主要的城市功能分区。回7~8题。

7.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字母A表示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文教区

8.图中C功能区

A.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交通通达度对其影响较大

C.一般布局在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D.与高级住宅区、文教区毗邻

下图为“某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都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南京 B.扬州 C.镇江 D.滁州

10.由图中都市圈可推测

①南京的服务范围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相距越远

③镇江比南京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淮安距南京较远,等级也比扬州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亳州市统计局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末,我市常住人口499.6万人,比2013年增加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数为178.2万人,占总人口的35.66%,城镇化率正逐年提高。读材料回答11~12题。

11.目前我市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 再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 中期阶段

12.目前亳州市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C.水平较高,发展较慢 D.水平较高,发展较快

下图中阴影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示阴影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14.图示阴影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科技水平高 B.商品率高 C.水利工程量大 D.机械化水平高

亳州自古就是名酒之乡,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中国白酒大基地。古井酒酿造用水为本地特有地下水,水质清澈透明,纯净甘甜。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小麦和玉米。据此完成15

~16题。

15.生产白酒的企业属于

A.技术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16.对亳州白酒大基地的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资源条件 C.地形条件 B.酿酒工艺 D.政策支持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民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生存困难,上千家中小型加工厂倒闭或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及东南亚国家。据此回答17~18题。

17.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其工业区位选择多符合图中的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18.面对材料中所提及的困境,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重点应放在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B.树立品牌意识,完善基础设施

C.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D.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人工资

读某城市“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9~20题。


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相关热词搜索:互惠共生关系 互惠共生论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理中互惠、共生的漫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520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